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使至塞上、黄鹤楼、归园田居)》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使至塞上》精品PPT课件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课堂检测
1、用原文语句填空。 (1)《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 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征__蓬__出__汉__ _塞__,__归__雁__入__胡__天__。 (2)《使至塞上》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 的诗句是:_大__漠__孤__烟__直___,_长__河__落__日__圆___。 (3)《使至塞上》描写边塞战士紧张生活, 表现他们为国戍边战斗精神的句子:_萧__关__逢__ _候_骑___,_都__护__在__燕__然___。
课堂检测
3、 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 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 胡天”的理解。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 “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 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 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 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 “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 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课堂检测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 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 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 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 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 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 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 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导入新课
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时期,边 塞诗的创作,以诗人之众多,名作之如 林,而成为当时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线。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诗人王维, 也创作了40首边塞诗名作,甚至比边塞 诗人高适的20余首还多。今天我们来欣 赏王维惊艳了整个大唐一首边塞诗《使 至塞上》,体会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感情。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课堂检测
1、用原文语句填空。 (1)《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 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征__蓬__出__汉__ _塞__,__归__雁__入__胡__天__。 (2)《使至塞上》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 的诗句是:_大__漠__孤__烟__直___,_长__河__落__日__圆___。 (3)《使至塞上》描写边塞战士紧张生活, 表现他们为国戍边战斗精神的句子:_萧__关__逢__ _候_骑___,_都__护__在__燕__然___。
课堂检测
3、 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 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 胡天”的理解。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 “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 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 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 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 “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 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课堂检测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 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 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 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 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 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 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 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导入新课
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时期,边 塞诗的创作,以诗人之众多,名作之如 林,而成为当时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线。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诗人王维, 也创作了40首边塞诗名作,甚至比边塞 诗人高适的20余首还多。今天我们来欣 赏王维惊艳了整个大唐一首边塞诗《使 至塞上》,体会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感情。
归园田居和使至塞上公开课优秀课件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 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
诗人为什么要着意写“衣沾不足惜”呢?
“衣沾”并不只是说衣服被打湿而已,而是一个象 征。从前做官,虽然不舒服,总有一份俸禄,可以 养家糊口,沽酒买醉。辞官隐居,生活自然艰难得 多,田间劳动,又不是他这么一个读书人所能轻易 胜任的,而且这种境况还将持续下去。高蹈避世, 说起来容易,没有多少人能做到。陶渊明自己,也 是内心中“贫富长交战”的。只是诗人不愿说得太 远、太露,以致破坏整首诗的气氛,只就眼前小事, 轻轻点上一笔。
劳动
愿
美好
平淡 情趣
诀别官场 回归田园
使至塞上
王维
边 塞 诗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 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 王右丞。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 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 音乐。他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 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jì
Yān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 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 一般飞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归园田居和使至塞上公开课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一 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 谥“靖节”,汉族,东晋浔阳柴 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 末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 文家。开创田园诗派。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 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等。
《唐诗三首——使至塞上》ppt课件

3、从意境营造角度:这两句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营造出了一种雄浑、苍凉 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塞外的壮美。
4、从修辞手法角度:“孤烟直” 和 “落日圆”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孤烟的笔直和落日的浑圆,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
赏析诗句
尾联是如何收束全诗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单车:指的是轻车简从,表明王维此次出使边塞时随从不多。 2、问:意为察看、慰问。 3、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 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4、居延:汉代的地名,唐代称居延海,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 辽远的边塞地区。
译文:我轻车简从,奉命前往边塞慰问,经过居延。
A. 全诗紧扣“使至塞上”这一主题,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B. 诗中既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自然风光,又反映了边塞生活与塞外风光的单调 和荒凉。 C.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D. 从情感上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孤寂落寞、无奈迷茫到对大自然壮美产生赞美 以及看到希望的变化过程。
赏析诗句
通读全诗,思考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孤独和无助
慷慨悲壮
豁达情怀
主旨归纳
《使至塞上》这首诗的主旨在于描绘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旅程,以及 在这一过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 产生的孤独、寂寞和悲伤之情。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诗人的情感得到 了熏陶和净化,最终升华为一种慷慨悲壮的情怀,显露出一种豁达的心 胸。
课堂检测
3、《使至塞上》中表明诗人行程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 ____属__国__过__居__延____”。
4、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的“孤烟”指的是 _____烽__火__台__燃__起_的__一__股__浓__烟_________。
4、从修辞手法角度:“孤烟直” 和 “落日圆”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孤烟的笔直和落日的浑圆,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
赏析诗句
尾联是如何收束全诗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单车:指的是轻车简从,表明王维此次出使边塞时随从不多。 2、问:意为察看、慰问。 3、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 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4、居延:汉代的地名,唐代称居延海,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 辽远的边塞地区。
译文:我轻车简从,奉命前往边塞慰问,经过居延。
A. 全诗紧扣“使至塞上”这一主题,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B. 诗中既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自然风光,又反映了边塞生活与塞外风光的单调 和荒凉。 C.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D. 从情感上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孤寂落寞、无奈迷茫到对大自然壮美产生赞美 以及看到希望的变化过程。
赏析诗句
通读全诗,思考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孤独和无助
慷慨悲壮
豁达情怀
主旨归纳
《使至塞上》这首诗的主旨在于描绘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旅程,以及 在这一过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 产生的孤独、寂寞和悲伤之情。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诗人的情感得到 了熏陶和净化,最终升华为一种慷慨悲壮的情怀,显露出一种豁达的心 胸。
课堂检测
3、《使至塞上》中表明诗人行程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 ____属__国__过__居__延____”。
4、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的“孤烟”指的是 _____烽__火__台__燃__起_的__一__股__浓__烟_________。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ppt精美课件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3.试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1)小组合作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紧扣诗歌内容,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挺拔、坚毅之美;“圆” 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亲切温 暖而又苍茫的特殊感受;“孤”写出作者被排挤后失 意的心情;“长”字,将黄河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 致。
开元二十四年(736)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 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 副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慰 问,实际是被排挤出朝迁。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 色,察访军情。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诗歌前后四句分别采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前四句描述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属于虚 写;后四句即景生情则是写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属 于实写。将传说与眼前的景象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 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表达 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
4.诗中“空”字有何妙处?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叙送别缘起)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水在辽远无际的原野上奔流,浩浩荡荡。
这两句诗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 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 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 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空”即空空荡荡,仰望天空,千载以来只有悠悠飘 荡的白云,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给人一种 孤寂惆怅之感。
3.试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1)小组合作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紧扣诗歌内容,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挺拔、坚毅之美;“圆” 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亲切温 暖而又苍茫的特殊感受;“孤”写出作者被排挤后失 意的心情;“长”字,将黄河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 致。
开元二十四年(736)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 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 副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慰 问,实际是被排挤出朝迁。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 色,察访军情。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诗歌前后四句分别采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前四句描述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属于虚 写;后四句即景生情则是写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属 于实写。将传说与眼前的景象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 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表达 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
4.诗中“空”字有何妙处?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叙送别缘起)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水在辽远无际的原野上奔流,浩浩荡荡。
这两句诗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 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 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 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空”即空空荡荡,仰望天空,千载以来只有悠悠飘 荡的白云,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给人一种 孤寂惆怅之感。
12.3《使至塞上》ppt课件

五言律诗
奉 命 出 使 到 达 塞 上
《王维集校注》
王维(701-761),字( 摩诘 ),( 唐) 代著名( 诗人 )。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 世称王右丞。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
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
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
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 ,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
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 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6.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 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 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
3.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 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 ”、“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
D
)
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 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 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出塞途中。
使 至 塞 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奉 命 出 使 到 达 塞 上
《王维集校注》
王维(701-761),字( 摩诘 ),( 唐) 代著名( 诗人 )。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 世称王右丞。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
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
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
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 ,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
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 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6.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 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 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
3.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 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 ”、“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
D
)
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 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 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出塞途中。
使 至 塞 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PPT优质课件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 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 种豁达情怀。
扩展学习
课后作业
1熟练的背诵这首诗歌。 2.《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
王维
目录
1、作者简介 2、字词学习 3、内容赏析 4、扩展学习
0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
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蒲州 (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 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 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 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作者简介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 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 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 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 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 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 集》。
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
字词学习
白话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03
扩展学习
课后作业
1熟练的背诵这首诗歌。 2.《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
王维
目录
1、作者简介 2、字词学习 3、内容赏析 4、扩展学习
0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
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蒲州 (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 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 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 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作者简介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 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 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 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 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 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 集》。
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
字词学习
白话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03
使至塞上_黄鹤楼_归园田居(精品优质课件1

鲜明优美
思想内容:《使至塞上》这
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 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 激愤和抑郁。
写作特色:比喻贴切生动,遣
词精妙率真。
揣摸诗中感情:
想到被排挤出朝庭之外
——苦闷抑郁 看到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
——感慨赞美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 的“愿”具体指什么? 厌恶官场,喜爱田园。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 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 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 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 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 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 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 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 自豪之情。
写作背景:
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黄 鹤楼有感而作.
写景: 描写了在黄鹤楼头俯视长江两岸所见景色. 抒情: 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 於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 的感慨,并因 日暮而生思乡之情.
黄鹤楼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 豆田里长满了草。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 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 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 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 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 一句的妙处。
诗句展现的是富有诗意、 非常美好、有趣的劳作生 活。
• • • • • • • • • • •
一、直接默写 1.种豆南山下, 2.黄鹤一去不复返, 3.单车欲问边, 4.晨兴理荒秽, 5. 6. 7.大漠孤烟直, 8. 9.征蓬出汉塞, 10.衣沾不足惜,
第13课《黄鹤楼》《使至塞上》课件

qī yīnɡ w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读通诗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传说中的仙人已骑着黄鹤飞走了, 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 黄鹤离去不再返回, 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 , 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反衬)
叠词,描绘生机 勃勃的景象。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多用来指游子久去,叹其不归。
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
3.诗人站在黄鹤楼上,见如此美景,不觉痴醉,悄悄地,夕 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材料链接: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唐朝开科取士,每年不过一二十人,当年白居易27岁中 了进士,他写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公元723年,崔颢不到20岁就中了进 士,但因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只好远离京城长安,直 到晚年才回京,做的也都是闲差。
注释: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 汉阳:地名,与 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
1.在一个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崔颢来到了雄伟壮阔的黄鹤楼, 他有什么感受呢?(请用原句作答)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链接材料: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太平寰宇记》)
使至塞上
王维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使至塞上
[唐]王 维
yán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读通诗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传说中的仙人已骑着黄鹤飞走了, 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 黄鹤离去不再返回, 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 , 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反衬)
叠词,描绘生机 勃勃的景象。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多用来指游子久去,叹其不归。
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
3.诗人站在黄鹤楼上,见如此美景,不觉痴醉,悄悄地,夕 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材料链接: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唐朝开科取士,每年不过一二十人,当年白居易27岁中 了进士,他写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公元723年,崔颢不到20岁就中了进 士,但因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只好远离京城长安,直 到晚年才回京,做的也都是闲差。
注释: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 汉阳:地名,与 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
1.在一个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崔颢来到了雄伟壮阔的黄鹤楼, 他有什么感受呢?(请用原句作答)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链接材料: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太平寰宇记》)
使至塞上
王维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使至塞上
[唐]王 维
yán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使至塞上》PPT课件

叙事
单车欲问边, 出使边塞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内心抑郁
归雁入胡天。 (即景设喻)
景
由
大漠孤烟直, 塞外风光
事
长河落日圆。 (千古壮观)
终
萧关逢候骑, 山高路远 都护在燕然。 以身许国
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 “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 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地醒目,也只 有“孤烟”二字才能状其神韵。
“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 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而“长河”之 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大漠”、“长河”意境雄浑壮美,视野极 其开阔。“孤烟”、“落日”笔力苍劲,将自己苍凉孤寂的情绪巧妙地 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 名句。
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一联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 日的典型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所以 用一个“大”字形容。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 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 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课后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收集三句以上写有关大漠的诗词。
颈联绘景——塞外风光
诗句理解
4、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 燕然前线。 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 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 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 尾联叙事——战事紧张繁忙
单车欲问边, 出使边塞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内心抑郁
归雁入胡天。 (即景设喻)
景
由
大漠孤烟直, 塞外风光
事
长河落日圆。 (千古壮观)
终
萧关逢候骑, 山高路远 都护在燕然。 以身许国
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 “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 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地醒目,也只 有“孤烟”二字才能状其神韵。
“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 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而“长河”之 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大漠”、“长河”意境雄浑壮美,视野极 其开阔。“孤烟”、“落日”笔力苍劲,将自己苍凉孤寂的情绪巧妙地 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 名句。
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一联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 日的典型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所以 用一个“大”字形容。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 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 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课后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收集三句以上写有关大漠的诗词。
颈联绘景——塞外风光
诗句理解
4、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 燕然前线。 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 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 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 尾联叙事——战事紧张繁忙
使至塞上语文PPT课件

课前资料
使至塞上
都萧长大归征属单 护关河漠雁蓬国车 在逢落孤入出过欲 燕候日烟胡汉居问 然骑圆直天塞延边 。,。,。,。,
02
字词积累
•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相关标题文字 •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相关标题文字
字词积累
单车 属国 征蓬 归雁 大漠 长河 萧关 都护
字词积累
使小 学
至六 年 级Βιβλιοθήκη 塞课 件上01 课前资料
目
录
02 字词积累
03 课文解析
04 课文总结
01 课前资料
课前资料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代诗人
课前资料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词句注释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看
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字词积累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 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 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 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课文解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 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 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 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古诗三首(使至塞上、黄鹤楼、归园田居)》课件 新人教版

滕 王 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滕 王阁序》而著名。
嘉兴的烟雨楼
九江浔阳楼
永济鹳雀楼
黄 鹤 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 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 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黄鹤楼组图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长江大 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它 背靠蛇山,俯瞰长江,奇姿 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 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 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 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 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 景”之誉。历代名士崔颢、 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 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 里游乐,吟诗作赋。曾与湖 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 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这首诗表 现了田园劳作 之乐,从中流 露了诗人对田 园生活的热爱 和归隐农村的 自豪之情。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 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 飞入胡天的上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 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 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 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一 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 不可见之憾。前文的“空”写的是黄鹤楼,此处
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 出“空”的意境。仙云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 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历历”和“萋萋”描绘出山 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写了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使至塞上》优秀课件PPT

诗文小结
颈联:“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王国维 称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本诗中的“大漢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妙在何 处。(提示:大、孤、直、长、圆)
“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直”表现了烽烟之高,具有劲拔、坚毅之美。 “长”写出了黄河横贯沙漠,杳无尽头的景象。
拓展体会:《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 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 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无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 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 代。
6、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暗用了一个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1、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战事的紧张繁忙。 2、“燕然”暗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以返的典故。 (用典) 3、诗句颂扬了守边将士杀敌报国之志和爱国精神,同时也暗示自己建功 立业之心。(慷慨悲壮、达观)
1、第三联写的景物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2、营造了一种雄浑旷远、苍凉悲壮的意人孤寂的情感。
4、这两句诗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请简要分 析。 ①构图美:从天边的落日(上)到空中的烽烟(中)再到地上的河流(下),从近处的 烽烟(近)到远处的夕阳(远)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背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②线条美: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概括性 强。 ③色彩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 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孤烟,直上高空,色彩鲜明、 引人想象。
颈联:“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王国维 称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本诗中的“大漢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妙在何 处。(提示:大、孤、直、长、圆)
“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直”表现了烽烟之高,具有劲拔、坚毅之美。 “长”写出了黄河横贯沙漠,杳无尽头的景象。
拓展体会:《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 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 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无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 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 代。
6、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暗用了一个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1、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战事的紧张繁忙。 2、“燕然”暗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以返的典故。 (用典) 3、诗句颂扬了守边将士杀敌报国之志和爱国精神,同时也暗示自己建功 立业之心。(慷慨悲壮、达观)
1、第三联写的景物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2、营造了一种雄浑旷远、苍凉悲壮的意人孤寂的情感。
4、这两句诗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请简要分 析。 ①构图美:从天边的落日(上)到空中的烽烟(中)再到地上的河流(下),从近处的 烽烟(近)到远处的夕阳(远)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背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②线条美: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概括性 强。 ③色彩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 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孤烟,直上高空,色彩鲜明、 引人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组图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长江大 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它 背靠蛇山,俯瞰长江,奇姿 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 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 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 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 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 景”之誉。历代名士崔颢、 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 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 里游乐,吟诗作赋。曾与湖 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 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楼的命名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 仙人乘鹤本属虚无,“已乘”两字,以 假为真,化虚无缥缈为真切实有。“空 余”二字,令人思接千载,心生遐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 不可见之憾。前文的“空”写的是黄鹤楼,此处
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 “空”的意境。仙云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 载,怎不令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 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 飞入胡天的上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 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 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 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晨劳兴作/,理豆/田荒里秽长,满带了草月。/荷锄/归。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 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 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沾湿衣又有什么 关系呢?只要不 违背自己的意愿 就行了。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
陶渊明 (365—427), 字元亮,一说名 潜,世称靖节先 生,又自号“五
柳著先作生《”饮酒》
《桃花源记》等
归园居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
了诗人被排挤出朝 廷后
内心的抑郁
之情。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 些的名楼吗?
岳 阳 楼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 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
阁滕 王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滕 王阁序》而著名。
嘉兴的烟雨楼
九江浔阳楼
永济鹳雀楼
楼黄 鹤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 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 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楼之一的黄鹤 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头, 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 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 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 火。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 氏开设的酒店,一位道士为了感谢 她千杯之恩,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 鹤,告知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 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 道士复来,曲笛吹奏,道士跨黄鹤 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仙翁在其地 造楼,取名为“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历历”和“萋萋”描绘出山 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写了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 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 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
【评析】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 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 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 现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 莽。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 并由此引起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 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 那种渺茫的境界。这首诗意境开阔, 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
楼黄 鹤
崔 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之黄 首鹤
楼 绝 唱 七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律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韵 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衣裳沾湿了不值得惋 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 意愿就行了。
体现出作者要按照自己 的意愿生活,不想在现实 中失去自我。
这首诗表 现了田园劳作 之乐,从中流 露了诗人对田 园生活的热爱 和归隐农村的 自豪之情。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一 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理解诗歌大意: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 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 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沙漠里孤烟直上,黄河边 上落日更圆。
这句话写塞外景象,笔力苍 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 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 情感?
想到被排挤出朝廷之外
——苦闷抑郁
看到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守边 卫国
——感慨赞美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
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 露
古诗三首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 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王维是 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 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 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 世影响深远。唐代宗称 王维是“天宝中诗名冠代” 人物。宋朝苏轼曾称赞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