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环境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文化环境建设
大学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场所,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确理解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解决当前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于提升中国体育的软实力,推动我国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理解体育文化和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才能准确把握其本质,做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一、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价值体现
1、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第一、科学性。高校体育文化科学素养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体育常识、竞技比赛、训练计划等合理的安排与布置,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体验,有利于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从而更加系统、规范、科学的掌握运动规律,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
第二、娱乐性。高校体育竞赛、秋季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表面是竞技对抗,但实际是师生彼此交流、展示、宣泄的平台,通过体育竞赛,释放了师生的压力,抒发了内心的情感,获得了愉悦的心情,从而使师生在体育锻炼中受益。
第三、综合性。高校体育文化是集多学科融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元素,传统、单一的体育竞赛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对高校体育多元文化的发展。当前高校体育已经成为艺术与文化范畴的综合体,如:校际田径赛、篮球挑战赛、体育摄影展、体育文化节等,这些形式各异的比赛穿插在高校课余活动中,体现出高校体育正向着综合、多元的方向蔓延,诊释了体育文化在高校中丰富的内涵与无限的魅力。
2.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第一、传播功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通过体育比赛不仅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高超的竞技水平,还为学校增添了巨大荣誉,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与知名度,形成了高校独特的名片。通过体育赛事促进了高校对外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提升学校形象,推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健身功能。科学、系统的体育运动有利于提升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保持愉悦的身心状态。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质,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还能够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肺功能。学生通过坚持不懈的科学锻炼,不仅有利于骨骼的生长,还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教育功能。通过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主义精神,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打造文化素养过硬、有理想、有抱负的时代精英。
第四、调节功能。通过体育锻炼,师生不仅可以缓解身心劳累,消除烦恼和忧愁,还能调适紧张与焦虑的情绪,从而获得愉悦的心情,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开展高校体育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还能促进各个团队、组织、社团的整合力,依托队力量发扬与传播体育内涵与文化。在集体活动中,学生们各尽其责,团结一心,培养与塑造了集体价值观。
3.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第一、促进和谐大学文化的构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生动活泼的体育文化也拓展和深化了大学文化的内涵。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道德风尚和团结合作、坚韧拼搏的道德品质。
第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具有竞争、艰苦、对抗、激烈等特点,又蕴含着激励奋进、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运动精神,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体育运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和极高的审美价值,又包含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大学体育人文精神所展现出来的力量与速度美、平面与立体美、静态与动态美等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品位,提升其审美情趣。
第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体育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中最具活力的文化形式之一,是推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所蕴含的团结合作、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等正能量,对大学生的社会化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
1. 化整为零,降竞设众,拓展特色体育文化活动根据调查,大部分高校师生都在 2 ~ 3 万人,靠传统田径运动会仅有的 1 ~ 2天里想让大多数人参与是不现实的。要扩大参赛面:
第一,“化整为零”,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举办的规模和次数,如: 各系分别举办各类田径和球类比赛( 每年或每学期一次) ,全校性的( 每年或每两年一次) 。
第二,取消或降低竞技性项目难度,适当淡化竞技性,取消一些竞技性强的项目,如标枪、铁饼、三级跳远和撑杆跳高等,部分项目可降低难度,如: 降低110m 栏的栏高,铅可减轻重量。
第三,结合各个学校的特色,增设集体趣味性、师生共同参与、男女混合性
项目,如往返迎面接力、多人多足跑、摸石过河、携手共进等趣味接力。这样既保留竞技体育项目,又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进赛场,亲身参与体育文化活动,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大学本身就具备弘扬体育文化的优良环境,还应该拓展更多带有民俗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例如民间盛行的“舞龙”、“舞狮”、“毽球”、“陀螺”、“龙舟”等运动,这些运动是我国人民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逐渐演化出来的运动,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更能使学生提前融入到社会文化体育运动中。
2. 发展高校体育社团
校园体育比赛和体育社团是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体育文化节可以按照体育项目的区域性、季节性、群众性、传统性、流行性等,安排一系列的体育文化活动,如: 春季田径运动会,夏季游泳比赛、冬季拔河、冰雪项目、北方舞龙等等。利用师生爱好习惯、校内外环境条件资源、社会资源、体育赛事的推广影响创办各种各样的体育社团,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充分践行了自我教育、朋辈教育的新型育人观念。各系可以举办迎新和毕业毕业生赛事,如自行车、街舞、轮滑、舞狮、毽球、武术操、瑜伽、定向越野、攀岩、“学院杯”篮球赛、排球赛,以及校本课程,全部筵席的是自我教育,师兄弟、师姐妹相互指导、交流和学习等,充分践行了自我教育、朋辈教育的新型育人观念。
3. 创设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文化节
体育文化节是以大学本身的自然环境、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为基础,经过策划、组织和管理,为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和社会效益,举办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它具有体育文化和社会文化双重属性,体现文化性、社会性、规模型、联动性、综合性、群众性、参与性、休闲性、季节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效益后续性等特征。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常年开展持续、多样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打造具有鲜明主题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节。以体育竞赛为龙头,以“一系列的社团体育活动”为主线,发展校园群众性体育文化节。让全体师生通过比赛了解体育、参与体育、热爱体育、融入体育、享受体育。
4. 拓展体育文化建设的外向资源
大学本身的校园文化、自然环境、设施条件是有限的,要发展壮大和持续发展,就要拓展外向资源。第一、拓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扩大参赛面,广泛吸纳校内、外校、以及社会人员参与,打造品牌群众体育赛事。第二、充分利用外围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如体育中心,公园,海边走廊,城市绿道等等,开展一些广场团体舞,户外徒步、自行车协会、健身协会、中长跑社团等。第三、调动一切人力资源,获得企业或个人的经费赞助,保证活动的组织开展。
5.搭建各高校之间体育文化平台创新校园体育活动形式,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必要举措。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活动,开设各类专项俱乐部,组织多层次多类型的体育比赛,加强与其它学校间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各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