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与硝酸铜反应
硝酸铜的溶质
![硝酸铜的溶质](https://img.taocdn.com/s3/m/4f9fc04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4.png)
硝酸铜的溶质
硝酸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NO3)2。
它是由铜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具有许多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本文将介绍硝酸铜的溶质及其相关特性。
硝酸铜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化合物。
在常温下,硝酸铜可以迅速溶解于水中,形成蓝色的溶液。
这是因为硝酸铜分子中的铜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分子发生作用,产生溶液中的Cu2+离子。
硝酸铜的溶液具有一定的酸性。
由于硝酸根离子的存在,硝酸铜溶液呈酸性,pH值一般在2左右。
这使得硝酸铜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具有催化作用,促进反应的进行。
硝酸铜的溶液还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由于铜离子的氧化性,硝酸铜溶液可以与一些易被氧化的物质反应,使其发生氧化反应。
例如,硝酸铜溶液可以将亚硫酸盐氧化为硫酸盐,同时自身还会还原为亚硝酸盐。
硝酸铜溶液还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由于硝酸铜的强氧化性和酸性,它可以与一些金属发生反应,产生金属离子和气体。
例如,硝酸铜溶液可以与锌反应,生成铜离子和氢气。
这种反应常被用于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实验中。
硝酸铜溶液还具有一定的毒性。
硝酸铜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和
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在使用硝酸铜溶液时,应注意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避免直接接触或吸入其溶液。
硝酸铜的溶液具有易溶性、酸性、氧化性、腐蚀性和毒性等特点。
它在化学实验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于催化反应、氧化反应和金属腐蚀等方面。
然而,由于其毒性和危险性,使用硝酸铜溶液时应谨慎操作,确保安全。
【化学】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化学】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03cdc3cc22bcd127ff0c30.png)
【答案】D
【解析】
比较硬度,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故硬度小的是纯金,故错误;
灼烧,铜能够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表面变黑色的是“愚人金”,故正确;
浸没在稀硫酸中,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故正确;
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三种金属都不能和硫酸锌反应,无法鉴别,故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注意金属在与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会先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8.某同学为了探究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做了如下实验。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硫酸中
D.从m1变化到m2时,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锌>铜>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
【详解】
锌粉加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液中,锌粉会先和AgNO3发生反应,后跟Cu(NO3)2发生反应。
B、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生成了X(NO3)3,X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故该金属不可能是铁,选项B不正确;
C、由金属X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X的活动性比银,选项C正确;
D、反应中有单质x参加反应,又有单质Ag生成,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Ag和X,选项D正确。
5.2018年10月27我国大飞机C919首次飞回故乡南昌。C919机壳采用了先进的铝锂合金材料,下列有关铝锂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九年级化学金属与盐反应后滤渣、滤液成分的判断
![九年级化学金属与盐反应后滤渣、滤液成分的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d940183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e.png)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成分的判断构建思维模型“一刀切”法——由弱到强,左渣右液常见问题:1、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分析一种金属与一种金属盐溶液反应(以锌和硝酸铜反应为例):溶液质量增大,因为参加反应的Cu(NO3)2的质量小于生成的Zn(NO3)2的质量;固体质量减小,因为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大于生成的Cu的质量;一种金属与两种金属盐溶液反应(将锌粉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Zn与AgNO3反应,溶液质量减小,Zn与Cu(NO3)2反应,溶液质量增大,当减小的质量等于增大的质量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2、反应后成分的判断即滤渣、滤液成分例1向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中的溶质有哪些?(写化学式) 。
(3)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向滤渣上滴加稀盐酸,________(填“有”“无”或“无法确定”)气泡产生.(5)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是因为例2(2022焦作二模)在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写出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猜想:滤液中溶质为AgNO3、Mg(NO3)2和Fe(NO3)2,请分析该猜想不合理的原因。
(3)若溶液呈蓝色,试分析滤液成分、滤渣成分(4)若向滤渣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试分析滤液成分、滤渣成分(5)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减小是因为例3.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右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化学式)(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1.[2022河南23(2)题2分]某同学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
微专题26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规律与计算-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
![微专题26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规律与计算-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2604a8006294dd88d1d26bc7.png)
微专题26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规律与计算一、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1.硝酸与金属反应不能产生H2。
2.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N2O,N2,或NH4NO3。
3.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4.硝酸与Cu反应:(1)Cu与浓硝酸反应时,浓硝酸被还原为NO2,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由+5−−→+4;(2)Cu与稀硝酸反应时,稀硝酸被还原为NO,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由+5−−→+2。
(3)一般情况下,硝酸的浓度越小,其还原产物的价态越低。
5.硝酸与Zn反应:(1)锌与浓硝酸:Zn+4HNO₃=Zn(NO₃)₂+2NO₂↑+2H₂O(2)锌与中等浓度的硝酸:3Zn+8HNO₃=3Zn(NO₃)₂+2NO↑+4H₂O(3)与一般稀硝酸4Zn+10HNO₃=4Zn(NO₃)₂+N₂O↑+5H₂O(4)与较稀硝酸反应:5Zn+12HNO₃=5Zn(NO₃)₂+N₂↑+6H₂O(5)与极稀硝酸反应:4Zn+10HNO₃=4ZN(NO₃)₂+NH₄NO₃+3H₂O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方法1.原子守恒法-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HNO₃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₃起酸的作用,以NO3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
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₃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2.得失电子法HNO₃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₃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3.电荷守恒法HNO ₃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不考虑OH-)有:()()()n+-+3H NO M cc nc =+(n+M代表金属离子)。
4.离子方程式计算法金属与H 2SO 4,HNO ₃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NO 3-在H 2SO 4提供的H +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 +或NO 3-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
压轴题02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的成分分析-【蝶变中考】2023年高考化学压轴题突破(通用)(解析版)
![压轴题02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的成分分析-【蝶变中考】2023年高考化学压轴题突破(通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60e13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4.png)
压轴题0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的成分分析类型一: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类型二:定性分析反应后固体成分和溶液组成类型三:定量分析反应后固体成分和溶液组成1.解题方法第一步:将题目中涉及的金属,按照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第二步:判断能发生哪些反应及反应的先后顺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三步:根据题干信息(实验现象、隐含条件等)判断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及质量变化等。
2.反应物质类型(1)一种金属与两种金属盐溶液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两种金属距离越远越先反应。
(2)一种金属和多种盐的混合溶液反应,金属先和最不活泼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
(3)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最活泼的金属先和盐溶液反应。
类型一: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1.(2023春·山东临沂·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某同学欲选用下列几组试剂探究Al、Fe、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Fe、Cu、Al2(SO4)3溶液B.Al、Cu、FeSO4溶液C.Fe、Al2(SO4)3溶液、CuSO4溶液D.Al、Fe、Cu、稀H2SO4【答案】A【详解】A、Fe、Cu与Al2(SO4)3溶液均不反应,说明活动性:Al>Fe、Al>Cu,但无法确定Fe与Cu的活动性强弱,不能达到目的;B、Al可与FeSO4溶液反应并置换出Fe,说明活动性:Al>Fe,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活动性:Fe>Cu,可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Al>Fe>Cu,能达到目的;C、Fe与Al2(SO4)3溶液不反应,说明活动性:Al>Fe,Fe可与CuSO4溶液反应并置换出Cu,说明活动性:Fe>Cu,可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Al>Fe>Cu,能达到目的;D、Al、Fe均可与稀H2SO4反应并置换出H2,说明活动性:Al>H、Fe>H,但Al比Fe与稀H2SO4的反应更剧烈,说明活动性:Al>Fe,Cu与稀H2SO4不反应,说明活动性:H>Cu,可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Al>Fe>Cu,能达到目的。
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af6cc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8.png)
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现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木已成舟”与“铁杵成针”都属于物理变化D.“人要实,火要虚”中“火要虚”指氧气浓度越高,可燃物燃烧越旺2.(2分)规范实验操作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以下操作错误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B.蒸发C.称量D.过滤3.(2分)物质世界处处离不开化学。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氮气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②汽油去除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③合成橡胶和塑料都属于合成材料④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蒸馏等净化过程得到自来水⑤石油和酒精是不可再生资源,应加以综合利用A.①②B.③⑤C.①③D.④⑤4.(2分)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我国科学家利用复合光催化剂人工合成了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是较为清洁的燃料B.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一个乙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丁的质量之比为11:85.(2分)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 水遇冷结成冰,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B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D 酸碱盐溶液都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A.A B.B C.C D.D6.(2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因此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有机物含有碳元素,因此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7.(2分)下列各组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B 除去KCl中的少量CuCl2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过量KOH溶液,过滤,蒸发C 鉴别氮肥尿素[CO(NH2)2]和(NH4)分别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2SO4D 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加入明矾,搅拌、过滤A.A B.B C.C D.D8.(2分)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表示相应转化中的其他反应物。
课题8.2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解析版)——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课题8.2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解析版)——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30e3028c8d376eeafaa3114.png)
课题8.2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1.下列物品所用的金属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A.青铜奔马 B.水银体温计 C.焊锡 D.不锈钢盆【答案】B2.《天工开物》中记载“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体现了黄金具有良好的()A.磁性B.延展性C.导热性D.导电性【答案】B3.[湖北•中考]有关金属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主要与价格和资源等因素有关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中的含碳量比生铁中高C.铝合金门窗耐腐蚀性好,硬度高D.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其熔点低,可以用于焊接金属【答案】B4.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请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铜丝可以作导线,这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性。
(2)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铁具有良好的性。
(3)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延展性的是(填字母序号)。
【答案】导电;导热;C。
1.了解铝、铁、铜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认识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2.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1.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2.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回顾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2Mg + O22MgO【回顾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实际上,许多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1.镁、铝等金属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1)金属镁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氧化膜。
化学方程式:2Mg+O2═2MgO(2)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因此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2.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专题132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2024年中考化学满分锦囊
![专题132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2024年中考化学满分锦囊](https://img.taocdn.com/s3/m/eb38123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4.png)
专题1.3 金属与金属矿物专题1.3.2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一)将两种活泼金属加到一种盐溶液中,判断金属固体和溶液的成分,如第1题铜、锌都能和硝酸银反应。
1.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下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化学式)(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3年] 答案:(1)没有(2)Al(NO3)3、Zn(NO3)2、Cu(NO3)2(3)Cu+2AgNO3=Cu(NO3)2+2Ag Zn+2AgNO3=Zn(NO3)2+2Ag[或 Zn+Cu(NO3)2=Zn(NO3)2+Cu](二)将一种活泼金属加到两种盐溶液中,判断金属固体和溶液的成分,如第2、3、4、5题锌与Cu(NO3)2、AgNO3都能反应。
2.探究实验:分别将不同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Mg(NO3)2、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以下是不同情况下对固体或滤液成分的探究。
①若向反应后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含有的金属为。
②猜想:滤液中的溶质为Mg(NO3)2、Zn(NO3)2、AgNO3,请分析该猜想不合理...原因。
[2015年] 答案:①Zn、Cu、Ag(或锌、铜、银)②滤液中有AgNO3时,一定也有Cu(NO3)2,因为Zn先与AgNO3反应,后与Cu(NO3)2反应。
[或滤液中无Cu(NO3)2时,也一定没有AgNO3,因为Cu(NO3)2与Zn反应生成Cu,而Cu能与AgNO3反应] 3.在一定质量Cu(NO3)2、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虑,可以得到固体和溶液。
(1)请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可观察到什么现象?(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相比,可能保持不变,为什么?[2017年] 答案:(1)Zn+2AgNO3=Zn(NO3)2+2Ag 或Zn+Cu(NO3)2=Zn(NO3)2+Cu (2)有气泡产生。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7677af6c85ec3a87c2c5ef.png)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金属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应用广泛。
(1)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硫酸的质量分数(均取20 mL)锌的形状(均取1g)氢气的体积(mL)①20%锌粒31.7②20%锌片50.9③30%锌粒61.7④30%锌片79.9①用如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其中量筒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应从_____(填e或f或g)管通入。
②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_。
③下表是小兵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时段第1分钟第2分钟第3分钟第4分钟第5分钟第6分钟H2的体积 3.1mL16.7mL11.9mL9.6mL7.6mL 6.0mL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险粉(化学式 Na2S2O4)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Na2S2O4 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 NaCl 存在下,Na2S2O4 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
Na2S2O4 制备流程如下:①已知反应Ⅰ的原理为:Zn + 2SO2 == ZnS2O4,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滤液中含有 Na2S2O4,为使 Na2S2O4 结晶析出还需要加入少量 NaOH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NaC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198gZn(OH)2理论上能得到Zn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文末附答案)2022届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重点易错题
![(文末附答案)2022届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重点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70d2e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2.png)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如图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化学式为C2H4)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反应类型看: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原子构成C.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D.从物质的量看:该反应中CO2与C2H4的质量比为22:72、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用发热剂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此实验测出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18%C.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D.此实验必须到水不再流入左瓶才可获取进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Mg(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Mg2+和Fe3+B.滤液中含有Mg2+和Ag+C.滤渣中一定含有AgD.滤渣中可能含有Mg4、空气中含①N2 ②O2 ③稀有气体④水蒸气等成分,其中与钢铁生锈有关的是()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5、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电解水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D.相同温度下,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中一份加入少量MnO26、为了验证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只需进行其中三个就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不必进行的是A.将镁片放入稀盐酸中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C.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7、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新时尚。
某同学清理教室时收集到如下垃圾:①废纸②铝制易拉罐③废口罩④矿泉水瓶⑤废电池,应投入图1所示标志垃圾箱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8、验证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不能选用的是()A.MgSO4溶液B.KCl溶液C.稀盐酸D.CuCl2溶液多选题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A.AB.BC.CD.D10、钾(K)与Na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K比Na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Na的性质对K的性质的预测,其中正确的是A.因为K的活泼性强,所以钾应该保存在煤油B.K在空气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且产物是K2OC.K 与水能够反应,但不如Na与水的反应剧烈,但产物都有氢气D.K可以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11、(双选)下列实验现象中的描述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均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4Fe+3O 点燃2Fe2O3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2H2+O2点燃2H2OC.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红色的固体——2Cu+OΔD.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C+O2点燃CO212、向装有过量锌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中考常考化学方程式集训
![中考常考化学方程式集训](https://img.taocdn.com/s3/m/2feb13b7783e0912a3162a90.png)
中考常考化学方程式集训集训一教材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0年8考):2.实验室制取氧气(1)用氯酸钾制氧气(10年7考):(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10年7考(3)用过氧化氢制氧气(10年7考):3.铁的冶炼(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10年7考)(2)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10年6考):5.金属除锈(1)用稀盐酸除铁锈(10年6考):(2)用稀硫酸除铁锈(10年3考):6.金属和酸反应(1)铁和稀硫酸反应(10年3考):(2)铁和稀盐酸反应(10年2考):(3)锌和稀硫酸反应(10年2考):(4)锌和稀盐酸反应:(5)铝和稀硫酸反应:7.金属与盐溶液反应(1)锌和硝酸银反应(10年3考):(2)锌和硝酸铜反应(10年2考):(3)铁和硫酸铜反应(10年2考):(4)铁和硝酸铜反应:(5)铁和硝酸银反应:(6)铜和硝酸银反应:8.水通电分解(10年3考):9.生石灰作干燥剂(10年2考):10.工业上用纯碱和熟石灰制烧碱(10年2考):11.有机物燃烧(1)天然气作燃料(10年3考):(2)酒精作燃料(10年4考):12.其他物质燃烧(1)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2)红磷燃烧:(3)一氧化碳燃烧:13.治疗胃酸过多(1)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10年2考):(2)Mg(OH)2治疗胃酸过多:(3)MgCO3治疗胃酸过多:14.铝制品具有较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15.CO2转化为CO:16.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17.酸碱中和反应(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2)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3)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18.粗盐提纯(1)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10年3考):(2)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10年2考):(3)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10年2考):(4)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集训二中考所考信息型化学方程式1.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电解食盐水可得到烧碱、氯气(Cl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3.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4.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物加入锌粉的方程
![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物加入锌粉的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9d6bebb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f.png)
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物加入锌粉的方程1.概述混合硝酸铜和硝酸银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而加入锌粉后会产生怎样的反应是许多化学爱好者和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
本文将着重探讨硝酸铜与硝酸银混合物加入锌粉后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
2.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物的特性硝酸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NO3)2,常见的颜色为蓝色,易溶于水。
而硝酸银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gNO3,常见的颜色为白色,同样易溶于水。
3.锌粉的特性锌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Zn,在常温下为固态,具有金属光泽,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4.硝酸铜与硝酸银混合物与锌粉的反应当硝酸铜与硝酸银混合物加入锌粉时,由于金属与盐溶液接触会发生置换反应。
化学方程式如下:2AgNO3 + Zn → Zn(NO3)2 + 2AgCu(NO3)2 + Zn → Zn(NO3)2 + Cu5.实验验证为了验证上述反应方程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实验操作。
首先将硝酸铜与硝酸银混合物溶液与锌粉混合,观察反应产物。
实验结果将验证上述方程的正确性。
6.反应产物从上述方程可以推导出,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物与锌粉反应的产物为硝酸锌和铜、银。
这些产物的性质和用途可以进一步研究。
7.结论通过对硝酸铜、硝酸银和锌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当硝酸铜与硝酸银混合物加入锌粉后,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银的结论。
8.致谢感谢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人员和机构,感谢他们的辛勤工作和付出。
9. 反应机制混合硝酸铜和硝酸银与锌粉的反应,其实质是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金属原子释放出电子,然后与盐中的阳离子发生置换,形成新的盐和金属离子。
具体来说,硝酸铜中的铜离子被锌置换,形成了硝酸锌和游离出来的铜离子;硝酸银中的银离子被锌置换,形成了硝酸锌和游离出来的银离子。
这种反应机制在化学教学和实验中是非常经典的实验之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金属和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原理。
硝酸盐还原的zn-硝酸盐电池
![硝酸盐还原的zn-硝酸盐电池](https://img.taocdn.com/s3/m/8da3ff4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a.png)
硝酸盐还原的zn-硝酸盐电池
zn-硝酸盐电池是一种利用硝酸盐作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化学电池。
在这种电池中,锌(Zn)作为负极,在硝酸盐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Zn2+)和电子(e-):
Zn → Zn2+ + 2e-
而硝酸盐则作为正极,在硝酸盐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接受电子,并发生相应的氧化反应。
例如硝酸铜溶液可以还原为铜离子(Cu2+)和氮氧化物:
Cu2+ + 2e- → Cu + NO3-
这样,锌与硝酸盐之间的电子转移就形成了电流。
硝酸盐作为一个强氧化剂,在电池中接受锌的电子并发生还原反应,从而起到正极的作用。
同时,锌则作为负极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从而起到负极的作用。
硝酸盐还原的zn-硝酸盐电池可以用于一些电化学实验、电池储能等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锌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范青红(江苏靖江市生祠中学214531)
笔者在教完选修教材第二章《电解质溶液》后.开展了一次课外活动,其中有一个活动课题是;将一块锌板插入1 mol/L的硝酸铜溶液中,要求学生认真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
本实验的宗旨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
一、实验中六种变化现象
1.Zn与Cu(N03):溶液首先发生了置换反应。
开始析出来的铜颗粒较细呈黑色,后随因cu颗粒逐渐变粗而呈现棕红色。
2.由于zn板上沉积了金属Cu,形成zn—Cu原电池,使溶液中H’在正极(Cu电极)获得电子产生H2。
所以可看到Zn板上Cu周围有气体冒出。
3.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使H2不断逸出,溶液中oH—浓度不断增大,而使溶液呈碱
性,溶液中Cu2+和OH-
结合生成Cu(oH)2沉淀,
所以杯底部有淡蓝色沉
淀出现。
4.由于溶液中Zn2+
增加;也可与OH-结合生
成白色Zn(OH)2沉淀,因
OH-浓度不大,不会使
Zn(OH)2溶解,它混入
Cu(oH)2沉淀中。
5.反应进行一段时
间后,可看到烧杯上半部
溶液显绿色,下半部的溶液仍显蓝色。
6。
烧杯中溶液随反应进行,蓝色逐渐变浅,最终变为无色。
说明溶液中cu2+一部分被zn还原为cu,另一部分与oH—结合为难镕的Cu(OH)z沉入杯底。
二、有关实验现象中几个问题的探究
1,Zn板插入Cu(NO3)2溶液的实验,按理论分析,在zn板上金属cu周围析出的是H2,实验中也确实得到了H2,但有些学生在实验中还闻到了NO2特有的刺激性气味,认为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NO2。
这个问题提得好!说明学生能根据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精神值得提倡。
为验证有些学生的“不是氢气而是二氧化氮”的结论,笔者提示学生从以下儿个问题加以讨论:
(1)二氧化氮是怎样产生的?按一般规律,Zn板插入Cu(N03)2溶液,首先发生置换反应产生Cu,然后形成zn—Cu原电池,导致溶液中H+在正极(Cu电极)上获得电子产生H2,这就是所观察到zn表面(实际上在Cu周围)有气泡产生的原因。
假如所观察到的真是NO2,那又该怎样去理解?
(2)如果观察到的N02是事实,道理上又不易理解,那么能否考虑N02不是由Cu(N03)2和Zn板反应产生的,而是由于Cu(NO3)2不纯造成的?基于上述推测,笔者和几位学生检查学校现有的化学试剂,发现了本实验所用的化学纯试剂中含O.4%HNO3成分。
至此,学生似乎寻找到了答案。
但笔者又提醒他们,若改用纯度更高的分析纯Cu(NO3)2重复实验,结果怎样?但仍有少数学生发现实验中有NO2气味产生。
(3)根据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N02味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①cu(N03)2中含游离的硝酸;②Zn板与Cu(N03)2溶液反应所致‘我们认为:金属Zn与Cu(N03)2溶液接触时;zn 作为还原剂。
它遇到了三种可以把它氧化的物质:Cu2+、H+(或H2O)和NO3-(或HN03);三个氧化还原反应只是所占比重不同。
在一般情况下,还是以前面两个为主,若实验用的Cu(NO3)2中含较多游离HNO3,就会嗅到N02气体较浓些。
若Cu(N03)2中不含HN03。
N02的气体就会较淡些。
有关反应为:3Zn十8HN03=3Zn(N03)z十2NO十4H2O,2NO 十02=2N02,至此,这一问题的结论:在产生H2的同时常会伴有N02气体产生。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烧杯中上半部呈绿色,下半部仍显蓝色。
下半部溶液显蓝色说明溶液中仍为Cu(N03)2,而上半部为什么显绿色且绿色存在较长一段时间呢?这一问题也是学生〔讨论的焦点之一。
对这一问题的探究,笔者引导学生从溶液由蓝-绿-无色这一过程来推测:
(1)绿色的产生可能是由cu+显示出来(Cu+产生过程实际为:Cu2+—Cu+—Cu),但cu+一般情况下为无色的,并非绿色,除非有特殊的阴离子与之结合才产生特殊颜色,而本实验溶液中只有Cu2+、Zn2+、NO3-、H+、OH-。
而Cu+与N03-存在下也不是绿色,OH-与Cu+结合也不生成绿色氢氧化亚铜沉淀。
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亚铜为黄色,因此,绿色可以认为是氢氧化亚铜黄色混悬物和剩余水合铜离子[Cu(H2O)4 2+]的蓝色混合而成的“混合色”。
(2)绿色为何持续较长时间?按资料文献看cu+在水溶液中很不稳定,迅速地发生歧化反应:2Cu+=Cu十Cu2+不过只要有剩余Zn和cu2+的存在。
只要反应还在进行。
那么cu+就会不断地产生,不断歧化,歧化产生cu2+还能继续参加反应,直至全变成cu单质为止。
所以cu+存在较长一段时间是可以理解的。
(3)cu+是怎样产生的呢?很多学生讨论认为是zn将cu2+还原所得的,但根据所观察到现象,绿色是在溶液的上半部而不是在zn板周围,笔者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和综合有关化学反应认为,将cu2+还原成cu+是由前一步产生的H2而还原的,反应式为:H2十2Cu2+十20H-=2Cu+十2H20,OH-显然来自水的电离。
三、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
通过讨论,大家认为,Zn板插入Cu(N03)2溶液中,并非简单的两种物质问的反应。
实际上出现比预想的多得多的现象。
按时间大体顺序发生了下列反应:
所有上述反应均是中学学过的基本化学反应,只不过在特定条件下结合起来罢了。
四、实验后的启示、
启示之一:要清除限制观察能力发展的各种樟碍。
如果我们从开始就认为zn与cu(N03)2溶液反应只不过是下面一个反应而已:Zn十Cu2+=Cu十Zn2+就不可能观察到更多的细微而又不易被发现的现象,就会“视而不见、见而不思、思而不悟”。
实际课堂上,书本上都说zn和CU2+之间可以发生上述反应,但并没有说只发生这一种反应,其实在具体做某一反应的实验时,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许多反应的组合,这里有主反应,也有许多副反应,但我们要跳出已知的反应框框,获取新知,补充已知。
启示之二:通过这一次实验,师生感触最深的是“学无止境”的道理。
①如果用CuCl2或Cu—s04溶液代替cu(NO3)2溶液。
实验结果有何差别?⑨如果用Al或Fe等比Cu活泼的金属代替zn进行实验是否还能出现上述现象?②我们能不能把Zn与Cu(N03)2溶液反应的结果直接用来解释各种类似的反应,7④若进一步研究,将Al板插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你会发现哪些惊奇的现象?能否用上述分析方法来分析和解释这一特殊的反应?上述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再进一步探究。
启示之三,如今正处于教学改革的时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迫在眉捷。
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开展一些切合学生实际的有利他们能力培养的专题实验课,并能对实验中出
现所有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研究,对学生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适应当今高考的选拔必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硝酸铜跟锌反应主要产物的探索
【原理】硝酸铜跟锌的反应,是一个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
锌除了从硝酸铜溶液里置换出铜以外,还能跟硝酸铜水解生成的硝酸反应。
反应的产物件随着硝酸浓度的不断降低,由一氧化氮依次转变成一氧化二氮、氮气,直到铵离子。
本实验主要使学生用实验探索硝酸铜跟锌反应的主要产物。
【用品】100mL针筒、铁架台、试管、硝酸铜溶液、纯锌粉、红色石蕊试纸、硫酸亚铁溶液
【操作】
1.在100mL的针筒里加入4g化学纯锌粒,然后吸入20mL0.5mol/L的硝酸铜溶液。
在锌跟硝酸铜溶液反应沿未放出气体时,迅速排尽针筒里的少量的空气,并在针筒管口套一只小橡皮帽,使针筒成为封闭的反应体系。
用铁夹夹住针筒,放在铁架台上,观察筒里的反应现象。
2.放置72h后,反应接近完全,针筒里的硝酸铜溶液已由蓝色变成无色,生成无色气体约85mL。
3.在试管里加一些反应后的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这时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证明溶液里有铵根离子。
4.用另一支针筒的针头通过橡皮帽从原针筒里抽出10mL气体,并吸入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振荡。
这时淡绿色的硫酸亚铁马上显棕色,证明针筒内的气体
里含有一氧化氮。
有关化学方程式是FeSO
4+NO=Fe(NO)SO4。
5.用上述相同的方法,用另一支针筒吸入40mL反应后的气体,以吸入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振荡。
然后排出已变棕色的溶液,再吸入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
这样反复操作,一直到针筒里的气体体积不再变化为止(在吸入和排出时都要注意不能让空气吸入和把针筒内的气体排出)。
观察剩下的气体体积(约为10.5mL,NO 的体积分数约为73.8%)。
6.取少量生成的混合气体做爆鸣试验。
混合气体一般不会发生爆鸣,也不能点燃,说明其中氢气的含量低。
7.为了进一步查明气体产物的成分,可以用气相色谱分析的方法准确地测出氢气和氮气的含量(分析结果氮气是12%,氢气是0.9%)。
8.还可以作一些探索,例如改变硝酸铜溶液的浓度、用氯化铜溶液跟锌反应。
或用镁粉跟0.5mol/L硝酸铜溶液反应,测定反应的主要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