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相变问题-针对13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章

3与凝固相比,固态相变的驱动力更大吗?为什么?

4图1.2中,既然α+γ两相区有T0线,请问γ+Fe3C两相区有无T0线?为什么?

5钢的奥氏体化,与铝合金的哪个热处理步骤相似?为什么?

7图1.5中的针状点,为什么介于0.5~1?提示:参考刃位错应力场。

8图2.4中,低碳范围内是线性关系,而高碳不是。这说明了什么?

9珠光体奥氏体化分为4个过程不尽合理。更合理的是什么?提示:参考图2.7。

10对比奥氏体晶粒度分类曲线与材科图7-16,有共性吗?AlN与MnS在奥氏体中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11“快速加热+短时保温=细小奥氏体晶粒”,为什么?

12如果刚刚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就对其变形,γ形成速度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14快速加热时,奥氏体可以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内部的亚晶界上形核,请问为什么是亚晶界而不是晶界?

15假定图1.17以铁碳相图的奥氏体为母相, (a)图中的α就是铁素体。 (1) b)图中的α应该是什么?(2)这两张图的差异与平衡分配系数有关吗?为什么?

17从图2.5b看出,γ形成过程涉及碳原子在γ相和α相中的扩散,且它们都向γ/α界面提供碳原子。(1)试比较在奥氏体生成的前期与后期,两者向该界面提供碳的速度快慢。(2)为什么碳原子不会在该界面累积?

18为什么奥氏体形成的等温动力学曲线不是C型的?

19对共析钢,奥氏体成核时成分一定是0.77%C?

20请给出式(2.3)更为严格的表达式。

21为什么提高奥氏体化温度会增大碳在γ中浓度梯度?

23在亚共析钢的奥氏体化中,是铁素体率先转变为奥氏体,还是珠光体率先转变为奥氏体?为什么?在过共析钢中回答类似的问题。

24图2.7中,800℃下作水平线,发现越是后面的阶段,时间越长。请问为什么?

25奥氏体化温度越高,奥氏体形核率与长大速度均越快,且形核率增大幅度更大,为什么? 28γ成分均匀化和γ晶粒长大这两个过程哪一个在先,为什么? (限定在碳钢范围)

29 P48上:强碳化物形成元素Mo、W、Cr等,其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请问是哪两个方面?

30 特殊碳化物如WC,VC等,为什么不易溶解于奥氏体?

31 P50中,据测定铁素体亚晶界的碳浓度可达0.2%~0.3%,明显高于铁素体的极限碳浓度0.0218%,请问为什么?

32 式(2.10)的Qm为晶界移动激活能或原子扩散跨越晶界激活能。请问Qm与原子在晶界内部扩散的激活能是一回事吗?如果不是,请指出谁更高一些,为什么?

33对于原始珠光体组织,通过扩散长大形成奥氏体及剩余渗碳体的问题,可以根据反应扩

散理论重新分析。请你给出具体的分析过程。要求:(1)画图;(2)与P44下到P45上的例子

作对比。

第三章

1 P67上,画出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工艺图,并解释每一步骤。

2实验证明,奥氏体晶粒大小对P片层间距没有明显影响,但影响P团的大小。请问为什么?3退火状态下,珠光体两相内部的位错密度均较低,相界面处位错密度较高,为什么?

6 P形成过程中,能否说铁原子基本无长程扩散?(3.2.2节开始就说“铁原子与碳原子都能长程扩散”)

8图3.7c存在问题吗?

12图3.4中的粒状物是渗碳体。请从粒状物的比例判断这种钢的碳含量是大于还是小于0.77%?

13 P65中间:对片层状珠光体塑性变形,…,有促进渗碳体球化的作用。鉴于球化是针对渗碳体的,为什么铁素体内部位错与亚晶界的增加,能够促进渗碳体球化?

14 图3.8中渗碳体中的界面为什么是亚晶界而不是晶界?

15 P66中间,亚共析钢的先共析铁素体的数量,与碳含量有关,这很容易理解。先共析铁素体的数量为什么与冷却温度或冷却速度有关?

18 P70中上,对亚共析钢,随碳含量增加先析出铁素体的孕育期增大。请问为什么?

21 P70下指出:除了Co,其他合金元素均使珠光体转变的“鼻子”右移。你认为Co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形核阶段,还是长大阶段?为什么?

23 P71下指出:Mn、Mo在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成过程中,会在γ/α界面上聚集。请问此时两种合金元素的分布状况与图3.7c有关吗?

25 P72中间指出:奥氏体塑性变形温度越低,珠光体转变速度越快。请问为什么?

26 P72中间:对奥氏体施加等向压力使C和Fe原子扩散及点阵重构困难,将降低珠光体形成温度,减慢珠光体形成速度。请逐句说明含义,并给予解释。

29在成分相同的条件下,粒状珠光体的强度稍低于片状珠光体。请问为什么?

32先让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700℃下发生珠光体转变,当转变尚未结束时,再将同一试样的温度快速降至674℃。请问珠光体组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两个温度下形成的组织之间的界面上,渗碳体可能连续吗?为什么?

33过共析钢在奥氏体成分均匀,晶粒粗大的情况下,从过冷奥氏体中直接析出颗粒状Fe3C 的可能性很小,一般形成网状或针片状Fe3C,请问为什么?

36除了亚晶界可以充当片状渗碳体的“断裂源”,渗碳体中还有哪种区域有此功能?

37加快片状珠光体中渗碳体球化速度的措施有哪些?为什么?

38过共析钢球化退火时间比共析钢更长,请问为什么?

40先共析铁素体形态(图3.10),在原理上与材科图4-9最后两张图相似。请问它们的形态控制共同之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都是母相中析出新相)

44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果不能充分溶入奥氏体,反而会降低亚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请问为什么?要知道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通常会稳定过冷奥氏体。

45低碳合金钢奥氏体化之后,在贝氏体转变温度之上过冷转变得到的相间析出碳化物,是强化了奥氏体还是铁素体?

46相间析出碳化物为什么能够成为“片状”?

47相间析出的等温动力学曲线也是C型的吗?

48对连续冷却条件下形成的相间析出“片层”,(1)片层间距与冷却速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2)片层间距与析出物颗粒尺寸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50资料指出,相间析出的合金碳化物的惯习面为{100}α。为什么颗粒状合金碳化物也有惯习面?

51过共析钢TTT示意图中(见PPT),在较低的温度时(约“鼻子温度以下”)就没有Fe3C II 了,请问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