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展之趋势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方向
浅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摘要]随着我国电网的飞速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
新建变电站,无论电压等级高低,基本采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许多老变电站也通过改造逐步实现了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化技术的广泛采用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能力,降低了变电站建设成本本文着重论述了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征、结构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7-0177-01【引言】变电设备的操作是关系到电网稳定、人身安全的重要环节。
传统变电站一直以手工操作为主。
但随着电网技术含量增加,设备性能扩充,变电网络构造、操作程序越来越复杂,增加了人员操作的安全风险。
而改用电脑程序执行系列操作,则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由于以电脑智能化替代人工操作,从而免去写票、现场判断等人为步骤,使误操作的概率减小到最低限度;同时,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变电站中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采用全数字化的模式将成为变电站自动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1、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1.1 提升测量精度:数字化变电站采用输出数字信号的电子式互感器,数字化的电流电压信号在传输到二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处理的过程中均不会产生附加误差,提升了保护系统、测量系统和计量系统的系统精度。
1.2 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数字化变电站的信号传输均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
通信系统在传输有效信息的同时传输信息校验码和通道自检信息,杜绝误传信号和监视通信系统的完好性,pt断线、ct断线的判断将不再是问题。
数字信号可以用光纤传输,从根本上解决抗干扰问题。
1.3 减少二次接线:数字化变电站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间采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一条信道可传输多个通道的信息,加上使用网络技术,大幅度减少了二次接线的数量和复杂度。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状1. 设备自动化水平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力系统中各类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例如,智能变电站、智能输电线路、智能开关设备等,这些设备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风险,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控制系统优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控制系统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设备,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调节,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高效、稳定。
3. 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分析的自动化,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4. 安全防护体系日益完善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也日益完善。
通过采用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手段,有效保障了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升级2. 大数据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将更加注重数据的挖掘和应用。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准预测和智能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3. 绿色环保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要求的背景下,电力系统自动化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优化电力系统结构,实现电力系统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
4.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随着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将逐步实现电力供应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通过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的接入,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5. 网络安全防护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网络安全防护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现状的基础上,将继续朝着智能化、大数据、绿色环保、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等方向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力系统自动化将为我国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现状及趋势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现状及趋势摘要:变电站是电网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综合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控制中有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变电站存在的问题,而且将先进的电子通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信号处理等技术融合进去,实现对相关设备的合理、智能化控制,进一步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词:变电站;技术标准;监控功能;信息传输一、综合自动化系统发展历程1)阶段一。
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始于1980年,该阶段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RTU作为核心控制元件,并将其与主机、保护装置、调制解调器、输入装置等连接起来,实现其对各装置的合理调控,且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该系统利用RTU技术实现了“四遥”功能,但系统的功能稳定性较差。
2)阶段二。
该阶段,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集中分布式控制技术对系统的功能进一步细化,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各部分性能,且其结构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集中式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分为三阶,主要由监控单元、通信单体、数据采集单元、保护单元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阶的监控单元是利用监控主机对整个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第二阶是利用通信单元为中间媒介将上下阶串联起来,实现信息的接收与传递功能;第三阶是利用数据采集单元来完成对模拟量、开关量、脉冲量等信息的接收与传递功能,而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保护单元与监控单元配合对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与保护。
多个单元紧密配合实现系统的集中分布式控制。
虽然该系统在功能方面有所提高,但是系统比较复杂,且稳定性不好。
3)阶段三。
在阶段三时期,现场总线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迅速兴起并广泛应用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实现了其分层分布式控制,结构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在传统的变电站综合系统上进行改进的,分为站控层、通信层、间隔层三个级别,其中站控层是利用站级计算机来完成信息的判断与处理,是最为核心的部分;通信层主要是利用通信单元实现数据的传输;间隔层是利用多个I/O单元与保护单元来对一次设备进行合理控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其改造问题探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其改造问题探讨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要求和现阶段常见的几种工作模式,重点分析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法。
标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功能要求;工作模式;改造问题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具有功能综合化;设备、操作、监视微机化;结构分布分层化;通信网络光缆化及运行管理智能化的特征。
它的出现为变电站的小型化、智能化、扩大监控范围及变电站的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提供了数据采集及监控支持而且在其基础上可以实现高水平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管理。
同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分离的十分重要的基础自动化。
只有通过厂站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向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完整可靠的信息,调度中心才有可能了解和掌握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和厂站设备工况,才能对其控制做出决策;同样,要实现调度控制中心的远程控制操作,也只有依靠变电站自动化装置才能完成或执行操作命令的任务。
可以说,一个完整、先进、可靠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实现高水平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基础。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利用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代替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代替常规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远动屏,根据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采集到比较齐全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度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可方便的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
一般的来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及通讯、数据处理、安全监视、微机保护、开关操作、电压无功控制、远动及自诊断等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报告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报告变电站是电力网络中线路的连接点,承担着电压和功率的变换、电能的收集和分配等功能。
它的运行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然而,变电站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二次设备的性能。
现有变电站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常规变电站;一种是部分由微机管理并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另一种是完全计算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
对于常规变电站来说,其致命弱点是不具备自诊断、故障记录分析、能力和资源共享的能力,无法检测二次系统本身的故障,也无法全面记录和分析运行参数和故障信息。
全计算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用计算机化的二次设备取代了传统的分立设备。
它集继电保护、控制、监视和远动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设备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变电站的设计简单紧凑,实现了变电站更安全可靠的运行。
同时系统二次接线简单,减少了二次设备的占地面积,使变电站二次设备以崭新的面貌出现。
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简介1.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和远动装置)的功能进行组合和优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整个变电站的主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的综合自动化功能,与调度进行通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由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取代了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常规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遥控屏,用微机保护取代了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了常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
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收集比较完整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方便地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集成、结构计算机化、运行监控屏幕化和运行管理智能化的特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引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它通过应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实现对变电站的监控、保护、测量和控制等功能,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定义和目标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1.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关键技术和设备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功能和优势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监控功能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保护功能2.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测量和控制功能2.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故障诊断和恢复功能2.5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应用领域3.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3.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在电力负荷管理中的应用3.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在电力市场交易中的应用3.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在电力设备运维中的应用3.5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应用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趋势4.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智能化发展趋势4.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网络化发展趋势4.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数字化发展趋势4.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发展趋势4.5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趋势5.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挑战和应对策略5.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面临的技术挑战5.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面临的安全挑战5.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面临的管理挑战5.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面临的人材挑战5.5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应对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总结: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变电站的运行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通过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优势、应用领域、发展趋势以及挑战和应对策略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将会继续发展,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综述
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
1.网络技术 2.防误闭锁技术 3.分散式同期合闸技术 4.时钟同步技术 5.分散式故障录波技术 6.分技术
7.分散式低周减载技术 8.分散式母线保护技术 9.电压无功控制技术 10.保护信息管理技术
1.网络技术 网络层完成信息传递和系统对时等功能 流行两种网络层结构:即双层网和单层网结构
现场总线是面向底层设备的通信网络,解决IED 之间通信的低端应用
●
以太网最初是应用于上层(管理层)的通信网络 的高端应用
●
随着工业以太网发展,以太网设备成本下降,正 在走向低端产品,用以太网一统网络世界为时不 远
●
2.防误闭锁技术
╌何为“五防”:
(1) 防止误分、误合开关 (2) 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刀闸 (3) 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 (4) 防止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开关(隔离刀闸) (5)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大多按电压等级110KV为界划分
110KV及以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典型结构图
监控工作站
GPS 路由器 MODEM
调度
对时总线
总控通信单元 (远动工作站)
总控通信单元 (远动工作站)
RS232/422/485
现场总线
测控装置
保护装置
保护测控装置
第三方智能设备
110KV部分
35KV,10KV部分
110KV及以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典型结构图
国际电工委员会解释为“在变电站内提供包括通信基础 设施在内的自动化系统 (SAS-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The SAS provides Automation in a Substation including the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变电站的各个系统进行集成和自动化控制,以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概念、应用场景、技术要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控制和监测技术,对变电站的电力系统、通信系统、保护系统、监控系统等进行集成和自动化控制,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监控、自动化操作和智能化管理。
二、应用场景1. 变电站运行管理:通过对变电站各个系统进行集成和自动化控制,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监控、自动化操作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 电力系统调度与控制:利用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调度和控制,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电力负荷管理:通过对电力系统的负荷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实现对电力负荷的合理调度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和能源利用效率。
4. 电力设备保护:利用自动化技术对电力设备进行保护和监测,实现对电力设备的故障检测、故障定位和故障恢复,提高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技术要点1. 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传感器、智能终端等设备对变电站各个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或远程终端。
2.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故障诊断、负荷预测、设备状态评估等分析。
3. 控制与操作:通过控制系统对变电站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操作,实现对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和智能化管理。
4. 安全保护与应急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机制,包括设备保护、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同时配备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四、发展趋势1.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将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智能化监测和控制。
2.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变电站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
新时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与发展趋势研究
新时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与发展趋势研究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对该系统动态过程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介绍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其结构及功能划分,详细论述了其日常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故障,并就此提出一系列维护措施,以期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故障维护趋势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099-011 认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1.1 涵义指的是由多台微机所组成的分层分布式控制系统,具体包括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电能质量自动控制等多个子系统。
即利用微型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所组成的自动化系统,可替代常规的测量与监视仪表,用微机保护装置替代常规的继电保护屏,从而弥补常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种种缺陷。
1.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分析1.2.1 按结构形式划分目前,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大体可分为集中式、分布集中式、集中与分散式相结合及分散式共四种结构形式。
(1)集中式。
该结构是把各设备按其不同功能进行归类,形成若干独立系统,各系统均采用集中装置来完成自身功能。
该结构一般由一个或者两个cpu实现对变电站的保护、监视及远动的集中控制。
优点是构成简单、响应快速、节省投资,且主机控制系统集中,有助于分配调度各种实时任务;缺点是主机系统负荷较重且主机单cpu可靠性不高。
(2)分布集中式。
该结构将整个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共分成3层,即变电站层、单元层与设备层。
变电站层称为2层,单元层称为1层,设备层称为0层。
0层主要是指变电站内的变压器、断路器及其辅助接点,还包括电流、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1层一般按照断路器的间隔划分,包括测量、控制部件及继电保护部件。
(3)集中与分散结合式。
此种结构介于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结构之间。
这种结构方式具备分散式结构的优点,同时,由于采用集中式组屏,因此也有利于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刘强兴 贫永胜
摘 要
讨论 了 国变电站 自 我 动化技术的发展阶段及现行主流 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 分析
了 运行管理模式与变电站自 劝化技术发展的相互作用,并结合!EC 61850标准和数字化变电站的
推广展望了变电 自 站 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 我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阶段
变电站二次部分传统按功能分为四大类 产品 继电保护、 故障录波、当 地监控和远
动。四大 世纪90 年代 初期, 单元式微机保护及按功能设计的分散
测控单元 均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系统结构, 形
成真正意义上的分层分布式自 动化系统。
2 3 间隔层
4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IEC61850 是国际电S 委员会TC57 制 定的 (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
为基于 网络通信平 台的变电站 自劫化系统
当地监控功能作为当地运行人员的人机 交互窗口,以图形显示、报表打印、语音报 警等各种方式实现当地 ‘ ’ 四遥”即对系统运 行状况进行实时监视,通过 “ 五防”系统联 锁控制开关及刀闸的跳合, 并对断路器合闸 操作自动检同期, 按VQC原理调节变压器挡
式微机测控装置得以广泛应用, 保护与测控 装置相对独立, 通过通信管理单元能够将各 自 信息送到后台和远方调度。特点是继电保
护( 包括安全自动装置 )、 按功能划分的测控
装置独立运行,应用了现场总线和网线技 术, 通过数据通信进行信息交换。此系统电 缆互联仍较多,扩展性功能不强。 c 面向间隔、面向对象设计的分层分布 式结构模式。 这一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 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 网络及通信技术的飞速 发展, 采用按间隔为对象设计, 各保护装置、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作为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关键节点,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和完善,为电力行业带来了诸多变革。
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一)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如今,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在变电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智能变压器能够实时监测自身的运行状态,包括油温、油位、绕组温度等参数,并通过智能传感器将这些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实现对变压器的智能化控制和保护。
此外,智能断路器具备自动检测故障电流、快速切断故障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故障处理能力。
(二)先进的二次设备二次设备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目前,微机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二次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
这些设备具有高精度的测量、快速的运算处理能力和强大的通信功能,能够实现对变电站内各种电气量的精确测量和控制。
同时,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故障类型和位置,提高保护动作的可靠性。
(三)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的关键。
当前,以太网、光纤通信等高速通信技术在变电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这些通信技术,变电站内的各种设备能够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为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IEC 61850 标准的推广应用,使得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能够实现无缝通信和互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四)监控与管理系统变电站的监控与管理系统也日益完善。
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变电站内设备的运行状态、电气参数和告警信息,并能够远程控制设备的操作。
同时,管理系统能够对变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设备的维护检修、运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二、变电站自动化技术面临的挑战(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的敏感数据在网络中传输和存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RTUSCADA
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RTUSCADA国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起步发展虽比国外晚, 但我国70年代初期便先后研制成电气集中控制装置和“四合一”装置 ( 保护、控制、测量、信号)。
如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制造的 DJK 型集中控制装置, 长沙湘南电气设备厂制造的 WJBX 型“四合一”集控台。
这些称之为集中式的弱电控制、信号、测量系统的研制成功和投运为研制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装置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70年代末80年代初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率先研制成功以 Motorola 芯片为核心的微机 RT U 用于韶山灌区和郑州供电网, 促进了微机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
1987年, 清华大学在山东威海望岛35kV 变电站用3台微型计算机实现了全站的微机继电保护、监测和控制功能。
之后, 随着1988年由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第1代微机保护 ( OI 型) 投入运行,第 2代微机保护( WXB-11) 1990年4月投入运行并于同年12月通过部级鉴定。
较远动装置采用微机技术滞后且更为复杂的继电保护全面采用微机技术成为现实。
至此,随着微机保护、微机远动、微机故障录波、微机监控装置在电网中的全面推广应用,人们日益感到各专业在技术上保持相对独立造成了各行其是, 重复硬件投资, 互连复杂, 甚至影响运行的可靠性。
1990年,清华大学在研制鞍山公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时, 首先提出了将监控系统和 RT U 合而为一的设计思想。
1992年5月,电力部组织召开的“全国微机继电保护可靠性研讨会”指出: 微机保护与 RT U, 微机就地监控, 微机录波器的信息传送, 时钟、抗干扰接地等问题应统一规划并制定统一标准, 微机保护的联网势在必行。
由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第1套适用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成套微机保护装置 ISA 于1993年通过部级鉴定以后, 各地电网逐步开始大量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动态
Ke wo d : u s t n ntg ae uo t n p o p c y r s s b ti ;i e r t ao da t ma o ; r s e t i
变 电站综合 自动化系统在 国内外均是 向全分 散 式系统发展, 并与计算机技术 、 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紧
密联 结 。
机及网络技术, 特别是现场总线技术。 这一技术的使用 已使得 自动化系统的实现非常简单, 性能上也大大优 于 以往 的系统, 并可解决以往系统 中R 一 8 链路信息 S45
传 输 的实 时性 问题 , 及 信 号 传 输 的 容 量 问题 。 以
1 系统结构
从 变 电站 自动 化 系统 的设 计 思 想 角 度 来看 , 计 设
几个方 面 。
计 算 机 管 理 层 当 地 计 算 机
W or t to ksa i n
设计思想的发展导致 了系统结构的发展 , 原先的
自动 化 系统 基 本 只 能 集 中配屏 , 由于 面 向对 象 设 计 思 想 的 深入 以及 一 次 设 备 的 整 体 化设 计 , 系统 结 构 将 由
场一次设备 的信 号和控制相连; 通信层, 完成上 位机
( oktt n和数 据 终 端设 备( C ) W rsa o ) i D U 的数据 和命 令 传
设备配备完备的保护和监控功 能装置, 以完成特定
的功能, 从而保证 了系统的分布式和开放性。 从技术发 展的趋势看, 将来的测控设备还将和一次设备完全融 合, 即实现所谓 的智 能一次设备, 个对象均含有保 每 护、 监控 、 计费 、 操作 、 闭锁等一系列功能及信息库, 面 向 自动化的仅是一对通信双绞线, 该双绞线以网络方
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靠性 和 运行方 式灵 活性 等方 面的考 虑 , 般情 况下都 一 采 用双 电源并 列运 行或一 主一备进 线备 自投 的方式 ,
提 出一 段二 段 、 闸 及 控 制 母 线 , 低 后 备 要 分 开 。 合 高 但 是在 实 际运行 过程 中会 出现 以下 问题 :
1 1 常规 断路 器 .
1 3 传 统 电磁 型 互感 器存 在 的一 些 问题 .
常 规 断路器 是通过 气压 、 液压 或 弹簧操作 机构 产
生机械 动作 来开 断 电路 的 , 其控制 主要 由控 制箱来 实 现, 因此 体 积较 大 。机 械控 制 方 式 还存 在 动 作 延 时 , 影响准 确性 与速 动 性 。在 实 际 中还 可 能 发 生 高压 油
关 键词 综 合 自动化 变 电站 ; 字化 变 电站 ; 数 互感 器 ; 次设备 ; 二 改造
中图分 类号 :D 1 .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6 2— 6 2 2 1 ) T 62 2 A 17 0 5 (0 2 增刊 一 0 0— 2 0 5 0
随着现 代信 息 网络技术 的快 速发 展 , 国大部 分 我 煤 矿都 具备 了数 字 化 矿 井 的基 础 , 山煤 电 ( 团 ) 西 集 公 司也 都朝 着建 设数 字化 矿井 的 目标 迈进 , 这就要 求 煤 矿 电力 系统也 能 紧跟技 术发展 的潮 流 , 步 向全数 逐
字化变 电站靠 单独 的元器 件 , 据 的输 入输 出都 依靠 数 各 自的传 输途 径 , 如 电流互 感 器 的使用 , 实 现测 例 要 量、 保护 、 计量 这三 个 功 能就 需 要 在二 次 侧 各 分别 设 置 一组绕 组 , 大 电流转换 为 小 电流 供 给相应 的测量 将 仪 表及保 护装 置来 使 用 ; 且这 3个 量 都 为模 拟量 , 而
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精)
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精)现在,国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正在快速发展。
这种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对变电站进行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以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随着数字化电气量测系统和相关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正朝着数字化方向不断发展。
2.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在欧洲和北美,这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国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虽然国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还不够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应该加强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并加快推广应用。
同时,应该加强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4.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虽然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还不够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应该加强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并加快推广应用。
同时,应该加强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站层设备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命令的下发。
系统具有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高灵活性、高安全性等特点。
该类系统被称为分层分布式系统或第3代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该系统采用现代化的软硬件技术,实现了对变电站各种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监测,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我国,该类系统已经开始逐步推广应用,成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主流。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目前,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或集中控制系统(SCADA)作为主控制系统,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与远程调度中心进行通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探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探讨叶灿伦(东莞供电局,广东东莞523120)应用科技[摘要]随着自动化技术、通信擞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或更新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保护本身也需要自检查、故障乘波、事件记录、运行监l《和控制管理等更强健的功能,发碾和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发展的新的趋势。
巨键词]变电站自动化;分层分布式结构;巢触艺;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一项措施。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现状目前,国内多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按间隔为对象设计保护测控单元,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系统结构,形成面向间隔、面向对象设计的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
110kV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保护测控装置要求—体化、11O kV几以上电压等级保护测控大多按间隔分别设计,对超高压变电站的规模比较大的系统,为减少中间环节,避免通信瓶颈,要求装置直接上以太网与监控后台通信,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和面向对象设计,系统配置灵活、扩展方便。
若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二次设备分布现状可纵向分为三层:变电站层、网络层、间隔层;也有厂家将网络层归入变电站层进行描述,即纵向分为变电站层、间隔层二层。
1)变电站层横向按功能分布为当地监控、保护信息管理及远方通信。
变电站层功能分布的形式取决于网络层的结构、变电站电压等级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
当地监控功能作为当地运行人员的人机交互窗口,以图形显示、报表打印、语音报警等各种方式实现当地的“四遥”。
通过“五防”系统联锁控制开关及刀闸的跳合,并对断路器合闸操作自动检同期,按V Q C原理调节变压器档位或投切电容器组,以及与M f S系统安全联接实现信息共享。
保护信息管理功能作为当地继保人员的人机交互窗口,也可以图形显示、报表打印、语音报警等各种方式对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运行状况如装置是否故障、定值是否改变、采样是否准确等进行实时监视,根据运行需要决定保护投退和定值修改,故障发生后通过故障录波及保护动作信息进行故障分析和诊断。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设备具有高度的安全 性、 优越的协调性与兼容性, 而变 电站综合 径, 它依赖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从全局 发, 对变 电站 二次 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 其功能和技 术指标 町以实 现和满足变 电站 自动化系统的全部功能和技 术指标 ,代表 了变 电站 自动化技术 发展 的一种潮流, 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量少的“ 免维护” 电池 , 蓄 实现直流母线电压的遥测 , 同时装有绝
缘 监 测 装 置 及 对 蓄 电池 、硅 整 流 充 电装 置 运 行 状 态 进 行 监 测 。
一
模式 的技 术基础是变 电站 中的测量 、 视、 护、 制等 : 监 保 控 次
自动 化 系 统 的 运 用 显 然 是 实 现 变 电 站 无 人 值 班 运 行 的有 效 途
控 条 件 , 位 置 能遥 信 ; 遥 信 的 隔 离 开 关 配 备遥 信 辅 助 触 点 , 其 需
自检、 自复位至 原运行状态 的功能 ,当数据采集 出现非法错以
时, 能输 出 出错 信 息 并 报 警 且 闭 锁 故 障 单 元 , 故 障 内容 及 发生 将 时 间记 录 在 事件 一 览 表 中 。
电力 建 设
建材 发展 导 向 2 1 年 0 J 00 3J
变 电站 自动化 技术 的应用及 其发展趋 势
贾锡 金
摘 要: 本文针对变 电站 自动化技术概 况及 变电站 自动化技术发展进行探讨 , 电站综合 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 电站 自动化技术 的 变 变 优越性 , 实际运行中遇到的几个 问题及变 电站 自动化发展进行探讨 。 关键词 : 变电站; 自动化技术 ; 应用 ; 发展
() 制操作功能 , 5控 实现对 断路器 、 电动 隔离开关进行分合 控制, 对主变 及消弧线 圈分接 开关进行 调节 , H满足“ 防” 五 要
综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综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及发展摘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一直是我国乃至国际电力系统行业的热点之一。
我国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水平,更为高级或者先进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该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分析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阐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发展中图分类号tm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3-0055-02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阶段变电站内二次设备传统按功能可分为6大类:继电保护、测控装置、自动装置、故障录波、当地监控和远动。
6大类产品的不断发展及其功能相互渗透,推动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系统模式,按系统模式出现的时间顺序可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面向功能设计的集中式rtu加常规继电保护模式。
20世纪80年代是以rtu为基础的远动装置及当地监控为代表。
该类系统是在常规的继电保护及二次接线基础上增设rtu装置,完成与远方调度主站通信实现“四遥”(遥测、遥信、遥调、遥控),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与系统联结采用硬接点状态接入。
此类系统特点是功能简单、整体性能指标较低、系统联结复杂,不便于运行管理与维护,为自动化系统的初级阶段。
第2阶段:面向功能设计的分布式测控装置加微机保护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期,微机保护及按功能设计的分布测控装置得以广泛应用,保护与测控装置相对独立,通过通信管理单元能够将各自信息送到当地监控机或调度主站。
此类系统的出现是由于当时国内电力系统保护和远动分属于不同部门和专业,另外对继电保护与测控装置在技术上如何融合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故相当一部分尤其是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自动化系统采用此类模式。
该模式没有做到面向对象设计,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另外系统的二次电缆互联较多,扩展性不好,不利于运行管理和维护。
2023年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国家能源政策的不断优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该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下面将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行业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电力设备之一,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未来五年内,全球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市场将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50亿美元。
二、智能化、信息化成为主流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也逐步进入智能化阶段。
未来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采用先进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智能化协同运营。
此外,智能化、信息化的升级改造也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领域发展的主流趋势。
三、政策支持推动市场快速发展国家能源政策的不断优化,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利好。
例如,国家联合能源局从2011年开始实施《十二五规划》中的“电网信息化和自动化”工程,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作为工程的重点内容。
此外,国家还将能源互联网建设、智能电网建设等作为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行业的市场关注度和政策支持力度。
四、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加强创新能力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目前,国内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企业众多,市场份额也相对分散。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还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客户满意度。
综合来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未来的市场需求将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智能化、信息化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政策支持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展之趋势
曾志刚
江西宜丰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今后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主要发展走向和用户的技术需求,以及目前已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
【关键词】自动化、网络、监控系统、数据库、逻辑闭锁。
一、引言
电力系统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又称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经过十多年的技术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中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而且在22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建设中也大量采用自动化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可能性,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也是目前变电站建设的主要模式。
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势必对已有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全数字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即将出现。
本文正是根据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现状及技术发展之趋势,对今后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和设备作出一些肤浅的要求和展望。
二、现状和问题
变电站自动化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外在80年代已有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问世,西门子(SIEMENS)公司的第1套全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LSA678早在1985年就在德国汉诺威投入运行,至1993年初已有300多套系统在德国及欧洲的各种电压等级的
变电站运行。
我国的变电站自动化工作起步较晚,大约从90年代开始,初始阶段主要为生产集中式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例DISA—1型,BJ—1型,iES—60型,XWJK—1000A型,FD—97等。
9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如DISA—2型,DISA—3型,BJ—F3,CSC—2000型,DCAP3200型,FDK型等。
随着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目前国外的许多产品也在国内得到普遍应用,如西门子(SIEMENS)公司的LSA系列、6MB/6MD 系列,惠施康(WESCON)公司的D200/D25系列,ABB公司的REF系列,伊林(ELIN)公司的AK系列等。
可以预计,今后其发展和推广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与国外技术的差距会逐步缩小,而且国内产品以其适应性强和维护方便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应用,在110kV及以下的电压等级变电站全面采用就地分散式综合自动化,就是在220kV高电压、500kV超高压的变电站,也是采用按等级分小室布置分散分布式综合自动化。
经过几年的运行经历,对其设备的不足之处有了一定的认识:
●综合自动化的系统性要求极强,特别是结合了全站的操作防误系统,
要求变电站建设一期工程越齐越好,而这在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建
设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扩建工程的操作防误闭锁逻辑实际验证困难,特别是牵涉到母线类
的。
●一次设备电动操作全部受控于监控系统。
借鉴于上海南桥变综合自
动化设备功能紊乱的事故,监控系统的误动出口必须绝对禁止,对
IO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要求很高。
全站智能化设备日益繁多,接入自动化系统的接口技术繁琐复杂,就地网络的通讯协议标准极待统一。
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怎样使目前的设备、技术更趋实用合理,也是本文以下阐述的愿望之一。
三、发展和展望
1.保护监控一体化:
这种方式在35kV及以下的电压等级中已普遍采用,今后在110kV 及以上的线路间隔和主变三侧中采用此方式已是大势所趋。
它的好处是高度地功能按一次单元集中化,以利于稳定信息采集和设备状态控制,极大地提高了性能效率比。
其目前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此种装置的运行可靠性必须极高,否则任何形式的检修维护都将迫使一次设备的停役。
这也是目前110kV及以上的电压等级还采用保护和监控分离设置的原因之一。
随着技术的发展,冗余性、在线维护性设计的出现,将使保护监控一体化成为必然。
2.设备安装就地化、户外化:
综合自动化装置将和一次设备整合在一起。
其电气的抗干扰性能,设备抗热寒、抗雨雪、防腐蚀等各项环境指标将达到一个极高的地步。
目前的综合自动化装置都是安装在低电压的中置柜上,和室内的开关室内,户外的仅是一些实现简单功能的柱上设备。
随着高电压等级的推广,其设备都将就地安装在户外的端子箱上,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
这种方式最终将带来无人值班变电站没有建筑小室或仅设一个控制小室,其内最多也就是一台控制显示终端。
这将极大地减少整个变电站的二次电
缆,使变电站的建设简化、快速,设备调试简单、易行,同时也极大提高变电站的运行稳定性、可靠性。
3.人机操作界面接口统一化、运行操作设备无线化:
前面一点所提到的无人无建筑小室的变电站,变电运行人员如果在就地查看设备和控制操作,将通过一个手持式可视无线终端,边监视一次设备边进行操作控制,所有相关的量化数据将都显示在可视无线终端上,巡视操作非常简洁明了,并随时配合有软件防误操作的逻辑判断和语音提示,还可通过加配数字摄像头,将图象传给远方监护人员或技术分析人员。
所有的这些人机界面数据来源,都将通过本变电站的一个无线网络节点,和整个变电站的数据网连在一起,并通过此变电站的远传广域接口,和整个电网的实时SCADA系统连接在一起,给远方监护诊断以条件,并在控制操作时可实现站间逻辑闭锁。
目前在奥地利VATECH 公司(原来的伊林)的变电站监控系统组网图(图1)就出现了这种运行监控模式。
4.防误闭锁逻辑验证图形化,规范化、离线模拟化:
在220kV及以上的变电站中,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动操作设备日益增多,其操作的防误闭锁逻辑将紧密结合于监控系统之中,借助于监控系统的状态采集和控制链路得以实现。
而一个变电站的建成都是通过几次扩建才达到终期规模,这就给每次防误闭锁逻辑的实际操作验证带来难题:如何在不影响一次设备停役的情况下摆出各种运行状态来验证其正反操作逻辑的正确性。
图形化,规范化的防误闭锁逻辑验证模拟操作图正是为解决这一难题而作,其严谨性是建立在监控系统全站的
实时数据库之上的,使防误闭锁逻辑验证的离线模拟化成为可能。
图1. 先进的变电站监控系统组网图
5.就地通讯网络协议标准化:
强大的通讯接口能力,主要通讯部件双备份冗余设计(双CPU、双电源等),光纤总线等等,使现代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各种智能设备通过网络组成一个统一的、互相协调工作的整体,正如图1所示的那样。
标准化的通讯网络协议(如IEC60870-5-103)是关键,目前国外变电站智能化设备小到一个油温仪,也采用此协议作为SCADA采集系统的标准接口。
另外就地运行巡视所需的音、视频信息也可一体化集成到一个网络内,并实现远程监控。
6.全所数据标准化:
变电站的智能监控装置(IO设备)将无电压等级划分,只有下载参数设置版本不同。
全站统一数据库包,统一维护组态工具软件,分类分单元下载参数设置数据。
其实时运行数据库可通过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
和整个电力系统实时数据连在一起。
7.数据采集和一次设备一体化:
除了常规的电流电压、有功无功、开关状态等信息采集外,对一些设备的在线状态检测量化值,如主变的油位、开关的气体压力等等,都将紧密结合一次设备的传感器,直接采集到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库中。
控制操作也不局限于开关和闸刀的分合,如门锁的开启、清洁系统的开启等等也将纳入控制范围。
高技术的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的应用,必将给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带来全新的模式。
四、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征、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全部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的功能,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攻关解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数字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有一个蓬勃的发展期。
【参考文献】
1.陶晓农,徐石明,赵金荣.DISA系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1996,20(1) 2.唐涛,国内外变电站无人值班与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综述.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