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十二章 人格
普心第十二章人格思维导图
![普心第十二章人格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7c9743d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6a.png)
第十二章 人格人格概述人格的含义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特质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人格的结构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共同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气质特质,能力特质,动力特质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外倾性(E)神经质(N)精神质(P)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大五人格理论塔佩斯,麦克雷,科斯塔O开放性C责任心E外倾性A宜人性N 神经质“神人外开心”七因素模型特里根 因素分析法正负情绪性,正负效价,可靠性,宜人性,因袭性人格类型理论单一类型理论-弗兰克‘法利代表:T型人格T+型冒险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体格T+型新奇刺激的身体运动智力T+型科学探索等智力活动T-型冒险行为朝向破坏性质对立类型理论福利曼和罗斯曼A型人格敌意,竞争,性情急躁,复有上进心,苦干,时间紧迫感,外箱,言语举止敏捷,社会适应性差B型人格缺乏时间紧迫和竞争意识,满足感强,性情温和举止稳当荣格 根据 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倾型人格内倾型人格人的心理活动有 思维,感觉,感情,知觉四种基本功能2X4=8种人格类型整合理论-艾森克类型水平特质水平习惯反应水平特殊反应水平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自卑感与追求卓越生活风格和创造性自我社会兴趣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人格结构组成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压抑,投射,转移,自居,合理化,反向,固着,退化补偿,否认,曲解,升华人本主义人格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气质含义: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特质的心理特征总和气质的理论体液说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艾森克的类型理论内外倾神经质(稳定性)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性格含义性格是指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质是个人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类型斯普兰格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力型,社会型,宗教型霍兰德实际型,调查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区别气质是先天的,无好坏之分,性格是后天环境形成,有好坏气质更多体现生物属性,性格社会属性,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差异联系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气质也会使性格带有某种色彩认知风格威特金场独立型场依存型隐蔽图形/镶嵌图形测验卡根冲动型沉思型达斯同时型(右脑)继时型(左脑)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自然物理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自我调控因素。
普心第十二章人格
![普心第十二章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bcfc1e33192e45361066f5e8.png)
第十二章人格一、人格的概述一)人格的含义(人格的结构)二)人格的特征(4)二、人格理论一)人格特质理论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2)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4)3、现代特质理论1,三因素模型(艾森克)2,五因素模型(塔佩斯)3,七因素模型(特里跟)二)人格类型理论1、单一类型理论(弗兰克法利)2、对立类型理论1,A-B型人格(塔斯曼和罗斯曼)2,内外型人格(荣格)3、多元类型理论(斯普兰格)三)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四)人本主义人格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2、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三、气质一)气质的含义二)气质的类型和理论1、体液说2、体型说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四、性格一)性格的含义二)性格的特征(3)三)性格与气质的关系(2)四)认知风格1、场独立-场依存2、冲动-沉思3、同时性-继时性五、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7)第十二章人格一、人格的概述一)人格的含义人格就是构成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当中所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另一个人所特有的稳定和统一的心理品质;外在的人格品质是可观察到的自我,是人格的面具;在内在的人格特质是个体不展示给他人的一面;是真实的自我;人格的结构二)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2、稳定性;3、综合性;人格的综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否则,会出现适应性困难,甚至是人格分裂;4、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人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坚强者奋发拼搏,怯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性的体现;二、人格理论一)人格的特质理论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1937奥尔波特将人格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特质;共同特质是大多数人或是一个群体所具有的相同或类似的特质;共同特质可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的最典型,最重要的特质;中心特质是组成个体独特性特质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次要特质是一些不重要的特质;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受到化学周期表的影响,运用因素分析的方式将人格分成了四层特质;一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二根源特质和表面特质;三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四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2,根源特质和表面特质表面特质是从人的外表本身可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相互联系的行为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可以使个别特质,也可以是共同特质;1949卡特尔提出了卡特尔16种人格特征(根源特质);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体质特质是有先天的因素决定的,如兴奋性,情绪稳定性;而环境则是由后天的环境因素决定的,如焦虑,有恒性;卡特尔提出了多元抽象变异分析MA V A;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是具有动力性质的特质,是个体指向一个目标,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直觉和运动方面的特质;包括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与强度的人格特质;3、现代特质理论1,三因素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森克运用因素分析法提出的;他将人格分成三个成分;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外倾性就是指人格内外倾的差异;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的稳定性方面;精神质表现在孤独,冷傲,敌视,怪异等负面的人格特质上;他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2,五因素模型塔佩斯等用词汇学的方式对卡特尔人格特质进行分析时将人格的特征分为五个方面;这五个因素是;1开放性;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2责任心;胜任,公正,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3外倾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4宜人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5神经质;焦虑,敌对,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1989年麦克雷和可塔斯编制了大五因素人格量表;3,七因素模型是由特里跟提出的;根据不同的选词原则,获得了七种因素;正,负效价;正,负情绪;宜人性,可靠性和因袭性;二)人格的类型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的德国;1、单一类型理论人格类型是由一群人身上具有的一种人格特征来确定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法利提出的T类型人格;法利认为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根据好冒险的特征可分为;T+型的人格和T-型的人格;T+型的人格是健康积极,创造性方向;如赛车,探险等;T-型的人格则是具有破坏性的;如酗酒,吸毒,暴力等;在T+型的人格中还分为体质T+人格和智力T+人格,体质T+人格就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实现追求满足好奇的动机;如极限运动员等;智力T+型人格就是通过智力活动来满足好冒险的行为;如科学家;2、对立类型理论1,A-B型人格是由塔斯曼和罗斯曼提出的A-B型人格;A型人格主要是性格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有吃苦的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处于紧张状态等,这种人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一种不安定性的人格;易患冠心病B型的人格属于一种性情温和,举止得当,对工作和生活满足感强,喜欢慢节奏的生活,可以胜任耐心和谨慎的思考工作;2,内-外型人格是由荣格将心理倾向分成了内倾性和外倾性;内倾性是指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个体;外倾性是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内向型的人格的特点主要是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疑虑困惑,交往面窄,有时会有适应性差的特点;外向型人格的特点主要是,注重外部世界,情感外露,热情,当机立断,独立自主,行动敏捷,有时轻率;荣格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应该分为思维,感情,感觉和直觉四种基本功能;依据人的倾向性可将人格分成八种;外向思维型,外向感情型,外向感觉型,外向直觉型;内向思维型,内向感情型,内向感觉型,内向直觉型;3,多元类型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不同质的人格特性成分组成的;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依据人类社会文化形态分成了六种性格类型;1经济型,2审美型,3权力型,4社交型,5宗教型,6理论型;三)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他们具有各自的特点,功能和结构;本我是人格的基础,是人的冲动和欲望的来源,为自我和超我提供能量;本我的机能是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的满足;这个过程遵循快乐法则;自我是为了实现本我和现实的接触而产生的,本我不能接触现实,这就需要本我来实现;自我的机能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世界和现实,是对环境的反应合理化;自我人格中是控制行为,选择符合现实状况的行为的部分;自我一方面要接受现实的要求,一方面又要使本我的欲望和冲动和现实情境相一致;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是在本我和外界世界之间媒介的基础;遵循现实原则;超我可以分成道德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理想的自我是超我当中积极的部分,而道德的自我是超我中惩罚的部分;超我接受社会中道德的约束;超我是禁止本能的冲动和欲望;又要实现自我从现实想道德的方面转化;弗洛伊德认为健康的状态就是自我成为人格的主体;一边使欲望适应于超我和现实的要求;一边又满足现实的这种欲望;四)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人本主义不同于其他学派的特点是强调人的正面的本质和价值,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即自我实现;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在心理学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解释人的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自我实现是马斯洛观点的核心;定义为不断实现人本身的潜能,定义为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了人的内在天性,使人内部不断实现统一,整合和协同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2、罗杰斯的人格理论罗杰斯提倡人格的自我理论;这种理论受到新精神分析,场论和现象论的影响;罗杰斯强调人的本身和主观经验的重要性,所以又叫族人本论;罗杰斯在大量的临床试验中,逐渐接受了自我概念所以也叫做自我理论;罗杰斯认为,随着儿童和外界更为广泛的相互作用,儿童开始意识到他是谁和她可能是谁的表象;即自我观念;在罗杰斯看来;自我的发展以及能否形成健康的自我,取决于在儿童期是否得到爱抚;在自我的形成时期,儿童需要爱的哺育,这就是积极性的尊重;儿童是否能达到一种健康的人格,完全取决于儿童的积极性尊重是否能得到满足;有机体的一切经验都是把现实去想作为参照系来评估的;他将这种经验的评估方式叫做机体估价过程;罗杰斯认为,一个健康的人格就像一个婴儿一样他是按自己的估价过程而不是价值条件拉生活的;这种忠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完善的生活,标志着一个纯洁的自我和真正的善;他认为一个健康的人格包含五个方面;开放性的经验;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的自我尊重,人际关系,和睦相处;三、气质一)气质的含义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上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是人的心理动力的特征;它使人的人格感染上了独特的色彩;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比起能力和性格;气质很难改变,具有稳定性;有时可以稍微改变;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气质能给人格染上个性的色彩,但不能赋予社会的价值;也不具有社会道德的意义;气质也不决定人的成就,但可以说不同气质的人适合不同领域的工作;二)气质的类型与理论1、体液说;气质学说最先起源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他将人分成四种不同类型的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1,胆汁质;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迅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胜,勇敢果断,为人热情正直,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做事欠思量,鲁莽冒失,刚愎自用;2,多血质;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单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弱点就在于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3,粘液质;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较差但考虑问题细致周到,安静沉稳,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内刚外柔,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主动性差,缺乏生气,行动缓慢;4,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行动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2、体型说德国心理学家克瑞奇米尔根据对临床精神病人的观察,认为身体的结构与气质的特点有关;肥胖型的人易患躁狂症和抑郁症;瘦长型的人易患精神分裂;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来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巴甫洛夫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特性,即兴奋性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划分四种基本的神经活动类型;四种气质类型和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的关系;强,不平衡——冲动型——胆汁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粘液质弱——抑制型——抑郁质整合理论四、性格一)性格的含义性格就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一种和社会相关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了许多社会道德的意义;性格主要体现在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上;所谓态度就是人们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性;它包括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影响;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格中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的好坏代表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罗和富尔顿研究发现,额叶受损,性格会明显发生变化;二)性格的特征1、各种性格特这个之间有内在的联系;2、各种性格特征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组合;3、各种性格特征有稳定性和可塑性;三)气质和性格的关系气质和性格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一气质和性格之间相互影响,气质影响性格的外部表现,是性格带有独特的色个性色彩;性格对气质也有深远的影响,它可以掩盖或者改造气质;二同一气质的人可以形成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四)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就是人们比较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通俗的说就是在从事认知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1、场独立-场依存场独立就是人在信息加工是对人的内在参考依赖性较大;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是主要依赖于人的内在参考因素,与人交往时,不够细心,也不能体察入微;场依存就是在信息加工时人对外界的参考有加大的依赖性;其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在处理问题是依赖于场,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场独立和场依存没有好坏之分,场独立的人具有较强的认知重构能力;在人认知占优势;而场依存的人的社会技巧高,在人际交往时占优势;2、冲动型-沉思型卡跟将认知风格分成两种;冲动型和沉思型;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考虑问题的速度上;冲动型;反应速度快,但准确性差,这种认知风格的人容易急于求成,不能全面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多适用整体的信息加工策略;沉思型;考虑速度慢,但准确性高;这种认知风格的人把问题考虑周全之后再作反应,考虑到问题的各个方面;重视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这种认知风格多采用细节性的信息加工策略;3、同时性-继时性达斯根据脑功能的研究,区分了两种认知风格,同时性和继时性;他们认为左脑半球占优势的人表现出继时性的加工风格;而右半球占优势的人表现出同时性加工风格;继时性加工风格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一步一步的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个假设或是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如言语操作和记忆都属于继时性加工风格;女性擅长于继时性加工;同时性加工风格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次会考虑形成多个假设,采用宽视野的方式,并兼顾到问题的所有可能性;这种加工方式是发散的;如数学能力,空间问题操作都依赖于同时性的加工;一般来说;男性在同时性加工上占优势;五、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一)生物遗传因素1、遗传是人格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随着人格因素的不同而不同;3、人格的发展受遗传和环境的相互租用的影响;二)社会文化因素一个人所处的特定社会文化度人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是社会成员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不同社会文化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特征;是社会文化对人格塑造得很好体现;三)家庭环境因素家庭对一个人仍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庭对人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上;家庭教养方式有三种;1权威型;2民主型;3放纵型;四)早期的儿童经验早期的童年经验对人格的影响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童年的不幸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幸福的童年有利于人格健康的发展;但是童年经验不单独起作用,而是和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五)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向学生施加压力的教育场所,教师对学生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学校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容忽视的,学校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教师对学生具有导向的作用;而同伴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六)自然物理因素自然物理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对人格的形成发展有影响;但是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作用,而且还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自我调控系统是人各种的调控系统;外界的环境通过自我调控系统才能起作用;七)自我调控因素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在因素;人格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自我意识是对自身和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具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好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人格测验练习题1、性格的结构特性有,可塑性,稳定性,完整性和复杂性;2、性格的意志特征体现在果断性上;3、早期的亲子关系确定了行为的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这句话与精神分析学派观点符合;4、场独立性的人与场依存性的人相比在信息加工时;根据内在的标准加工信息,认知重建能力高;。
第十二章人格
![第十二章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0975efe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5.png)
第十二章人格人格的一般概念人格理论认知风格人格测验人格成因应用心理学12章ppt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人格?定义――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独特性―个体、群体之间差异。
2、稳定性―表现在时间、情境上。
3、统合性―受到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结构和谐。
4、功能性―决定命运。
首页应用心理学12章ppt二、人格的结构(一)气质与性格1、气质(脾气、秉性)―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先天形成、无好坏之分、不决定成就。
2、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受先天和后天共同影响,有好坏之分、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
应用心理学12章ppt(二)自我调控系统1、自我认知―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3、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
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
应用心理学12章ppt第二节人格理论一、精神动力学的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模型1、本我(id)―人格的自私部分,由本能和欲望组成,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ego)―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
以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要求,遵循现实原则。
Freud Sigmund ,1856-1939应用心理学12章ppt3、超我(superego)―追求完美的境界、社会化的自我,遵循道德原则。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首页自我超我应用心理学12章ppt(二)阿德勒的人格理论1、追求优越Alfred Adler ,1870-1937每个人生下来就有一种自卑感,人从出生开始就为克服自卑而抗争。
这种抗争就是追求优越。
父母的溺爱会导致儿童后来的自卑、依赖的人格,忽视会导致儿童冷酷、怀疑的人格。
排行老二的孩子更有可能成功。
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3、出生顺序首页应用心理学12章pptKaren Horney, 1885-1952(三)凯伦.霍尼的神经症人格理论神经症患者为了避免焦虑,会采用三种交往方式1、接近人群――依赖他人,强制性的接受别人的喜爱和接受。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12章_人格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12章_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f5604025b52acfc789ebc9c8.png)
斯威奇:8岁。核心团体成员,好几次把作者的身体 弄得遍体鳞伤,其他的分身也会成为他的出气筒,本书 开场时他用刀将多个人格共用的身体的手臂割伤。 怀亚特:10岁。非常聪明,常常露面,喜欢在外走动, 跟人们攀谈。对物体的形状和模式感兴趣。对文字敏感, 以独特和别出心裁的眼光和方式描绘事物。是核心团体 成员。 特蕾西、基特、尼基、小湖、玩具仔和凯西:一伙的 男孩子,号称“六儿郎”。全部出现在早期,后渐渐融 为一体,然后一起隐没入我的心灵深处,不再露面。 尘儿:13岁,女,个性温柔,心地善良,常常上街买 菜,做饭给大家吃。核心团体的成员。 盖尔:最近加入我们这个群体的女孩,直到本书写作 即将完成时才出现。现在跟尘儿很要好,再过一阵子可 能和尘儿融合成一体,是核心团体的成员。 基思:15岁,沉静,退缩,不常露面。
《二十重人格》 【我的24个分身】
精灵:长生不老,没有年龄。任务是激励我。很少 露面。 老鲨:原始人,起初不会说话,只会摇头晃脑发出 咕噜咕噜的声音。后来学会说话,以及用刀叉进食。 戴维:4岁。可爱的小男孩,脸上总是带着忧伤的 神情。是第一个分身,现在不常出现。 安娜和特露蒂:4岁的孪生姐妹。安娜活泼开朗。 喜欢吃饼干。特露蒂整体绷着脸,闷声不响,独自躲藏 在角落里。安娜是核心团体成员之一,路面机会最多。 莫扎特:6岁。个性沉静,身体瘦弱,呼吸急促。 不常露脸。 克莱:8岁。曾经讲话结结巴巴,神情紧张,不敢 睁眼看人。现在好多了,不再口吃,偶尔敢正眼看人。 常常出现,核心团体成员。
6
描述一个你最熟悉的人
生理特征
行为特征
能力、性格、气质、需要、动机
和价值观 自我
对一个人的个性做了一个概括
12人格全解
![12人格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dadfaa7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a.png)
A型人格
• 随和的
• 有抱负的
• •
•
点 点谨击 击添 添慎加 加的文 文本 本
• 有竞争力的
• 敌意的 • 诚实的 • 勤奋的
4
自我概念:对自己的人格特质的知觉。
包括所有有关“你是谁”的观念、知觉、体验和 感觉,是对自身人格的描画。(Swann etc. ,2007)
5
人格理论:对个体人格结构和功能的假设性说明。
(1)内向型特征:心理活动常指向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2)外向型特征:心理活动常指向于外部世界。
27
人本主义理论——高峰体验与个人成长
人本主义理论是如何解释人格的?
关注人类的经验、遇到的问题、 潜能和理想。
•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学说
☻自我实现者的特点
• 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 • 愉快地接受自我、他人和自然 • 自发性创造欲 • 任务中心 • 支柱性 • 好奇心和不断深化的体验 • 与人为善的待人方式 • 感情深厚的人际关系 • 享受孤独 • 幽默感 • 高峰体验
34
遗传与环境——人格大辩论
遗传和环境是如何影响人格的?
人格是遗传的吗?
☻ 双胞胎研究
环境影响人格吗 人格特质、一贯风格以及情境
☻ 人格特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35
人格理论——回顾和比较
哪一种人格理论是正确的?
• 人格是遗传的吗?
☻ 特质理论 ☻ 精神分析理论 ☻ 人本主义理论 ☻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
36
人格评估——心理学的准绳
心理学家是如何测量人格?
• 访谈
☻ 计算机化访谈 ☻ 缺陷
直接观察和等级量表
情境测验
人格问卷 人格投射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投射测验的局限性
普通心理学——人格教案
![普通心理学——人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3d5fbabceb19e8b9f6ba2d.png)
普通心理学——人格教案《普通心理学》第十二章人格教案·本章主要内容:·人格的一般概念·人格理论·认知风格·人格测验·人格成因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人格的概念、特征、理论、人格测验、人格成因并掌握认知风格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人格理论人格的成因 2.本章难点:人格理论人格测验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讲授法 2.心理测量四、教学时数 12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人格 (一)概念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
到目前为止,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因而对人格的看法有很大差异。
综合各家的看法,可以将人格的概念界定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英文字是personality,这个字是来自希腊字persona,是面具(mask)的意思。
所以指的是希腊演员在演出时所戴的面具,用来代表他们所演出角色的个性。
就像是国剧的脸谱一样,不同的脸谱和颜色代表不同的个性。
所以说在心理学裏「人格」的意思比较像是我们所说的「性格」或者「个性」。
而不是「人格高尚」的那个人格.心理学家定义人格:所谓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相当稳定而不变的特质。
这裏的特质指的是一个人的思考、情绪或行为。
而相当稳定指的是在不同的情境,以及不同的时候这个人的特质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譬如说,有一个人的特质是小气,那麼他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候、对不同的人,大概都会很小气。
这时候我们会说小气是他的人格的一部分。
特征 1.独特性 2.稳定性 3.统合性 4.复杂性 5.功能性二、人格的结构气质与性格 1.气质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性格性格的概念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普通心理学第十二章 人格
![普通心理学第十二章 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ca8c1df26edb6f1afe001f9b.png)
精品文档
气质与性格的概念
1、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表现于个体心理活动的外部动
力特征 气质的天赋性 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2、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稳定的独特的感性特
精品文档
第三节 人格测验
一、自陈量表 二、投射测验 三、情境测验 四、自我概念测验
精品文档
一、自陈量表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精品文档
二、投射测验
1、罗夏克墨汁测验 2、主题统觉测验
精品文档
三、情境测验
1、性格教育测验 2、情景压力测验
精品文档
四、自我概念测验
征 精品文档
气质与性格的生理基础
气质的类型说 性格的类型说
精品文档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1、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2、气质与性格的相互联系
精品文档
气质的作用
气质对人格的影响(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与职业的关系 气质与教育工作 气质与身心健康
精品文档
性格的结构与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
第十二章 人格
精品文档
第一节 人格的概述
一、人格的定义 二、人格的心理特点
精品文档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假面具,它 代表剧中的身份,表现剧中人物的某种典型的心理。心理学沿用其含义, 把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的角色的种种行为的心理活动都看作是人格 的表现。
精品文档
性格的形成
机体状况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影响 学校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 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张志勇老师普通心理学讲义第12章人格
![张志勇老师普通心理学讲义第12章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156918ecaef8941ea76e0580.png)
第12章人格01. 人格,指表现于不同情形中的,持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
人格心理学家既研究人格结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组织或模式),又研究人格维度上的个体差异。
02. 与人格有关的其他术语有:性格、个性、气质等。
它们的含义有共性,但略有区别。
03. Freud的心理动力学认为,诸如愿望、害怕或意向这样的心理力量决定着行为。
他的地形模型区分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心理过程。
Freud认为,心理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情绪,即冲突的感受或意向,是人类经验的原则而非例外。
人们努力最大程度地同时实现矛盾冲突的动机,这种解决方案称为"妥协形成"。
04. Freud的驱力或本能模型将性(libido)和攻击视为人类的基本动机。
他的发展模型提出了一系列心理性阶段,即人格和性发展的阶段: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一个阶段的问题体验会导致固着(即混乱的冲突或关注某个特定阶段的愿望),或者导致退化(以前阶段的问题再次出现)。
在生殖器期,儿童经历Oedipus情节,即希望与异性的父母一方有感觉/性关系的愿望。
05. Freud 的结构模型区分出:本我(性和攻击能量的蓄水池),超我(良心)和自我(心理的理性部分,必须在愿望、现实和道德之间寻求某种平衡)。
06. Neo-Freudians继承了无意识过程和心理力量之间冲突的观点,但是,他们放弃了Freud的驱力理论,更多地强调文化的作用。
Jung 的分析心理学强调集体无意识;Adler的个体心理学强调人性自主、追求卓越等积极力量。
客体关系理论,强调自我和他人表征在人际功能方面的作用,早期经验在塑造亲密关系、以及发展成熟爱的能力方面的作用。
07. 心理动力学观点一般用生活历史和投射法评估人格,例如Rorschach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
他们也用经验的程序检验假设。
08. 认知-社会理论突出编码、个人价值、期望、能力和自我调节对人格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课件 第十二章 人格
![普通心理学课件 第十二章 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d3e57bf7192e45361166f59d.png)
(E)、宜人性(A)和神经质(N)。ocean(海洋)
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 质。 责任心(认真性):具有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 律,谨慎,克制等特质。 外倾性: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 动,脆弱等特质。
3、智力的PASS模型
• 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 • 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2、人的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智力的不同成 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 3、根据对人的智力毕生发展的研究,人的流体智力 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在人的 一生中却是稳步上升的。 4、成年时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 的时期。 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
8
2、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
成分亚理论(component subtheory of intelligence)
元成分(metacomponent) 操作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 知识获得成分(knowledge-acquisition component)
情境亚理论(contextual subtheory of intelligence) 经验亚理论(experienced subtheory of intelligence)
18
(三)气质的特性
▪ 感受性:感受性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 感觉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敏感)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12章人格)【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12章人格)【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62c72c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0.png)
彭聃龄《普通⼼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12章⼈格)【圣才出品】第12章⼈格1.⼼理学家是如何界定⼈格的?⼈格具有哪些特性?答:(1)⼈格⼈格是构成⼀个⼈的思想、情感及⾏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个⼈区别于他⼈的稳定⽽统⼀的⼼理品质。
(2)⼈格的特性①独特性⼀个⼈的⼈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独特的⼼理特点。
⼈格的独特性表现在能⼒、⽓质、爱好、认知⽅式以及价值观等⽅⾯,都以⾃⼰独特的⽅式与环境相互作⽤。
②稳定性⼈格具有稳定性。
在⾏为中偶然发⽣的、⼀时性的⼼理特性,不能称为⼈格。
⼈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格跨时间的持续性和⼈格跨情境的⼀致性。
跨时间的持续性表现在个体的“⾃我”持久性上,即不管在⼈⽣的什么时期,从事什么⼯作,是穷还是富,幸福还是不幸,都认同⾃⼰是同⼀个⼈。
跨情境的⼀致性表现在不管⾝处何地,在校内还是校外,在家⾥还是⼯作单位,仍然是同样的特质或类似的⾏为特征。
③统合性⼈格是⼈的整个⼼理⾯貌,是由多种成分结合⽽成的有机整体,例如,⽓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观、世界观等,它们紧密联系,综合成为具有内在⼀致性的品质。
⼈格是统⼀的整体结构。
每个⼈的⼈格特征并不是孤⽴的,也不是各种特征的简单堆积,⽽是按照⼀定的内容有规则地结合起来⽽构成⼀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致性,并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格的统合性是⼼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④功能性⼈格在⼀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个⼈的⽣活⽅式,甚⾄会决定某些⼈的命运,因⽽是⼈⽣成败的根源之⼀。
2.⼈格结构包含了哪些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答:(1)⼈格结构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质、性格、认知风格、⾃我调控等。
(2)⼈格结构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性格。
性格是⼀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格特征,表现了⼈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为举⽌中。
⼈格的核⼼成分是性格,它表现了⼀个⼈的品德,受⼈的价值观、⼈⽣观、世界观的影响。
第十二章 人格[67页]
![第十二章 人格[67页]](https://img.taocdn.com/s3/m/4a3be498f7ec4afe05a1dfd1.png)
有攻击性 自信 热情 敏感
好交际
支配他人 谦虚
体贴他人 整洁 自由 温柔
有条理 忠诚 大胆 成熟
诚实
迟钝 无拘无束
严肃 焦虑 好奇心强 易接近
有抱负 慷慨 谨慎 有天赋
风趣
精确 好幻想
乐于助人 顺从 乐观
易动感情
聪明 冷静 可靠 好嫉妒
信仰宗教
神经质 快乐
情绪化 好脾气
厚道 易冲动
2012年2月
普通心理学 --12
2012年2月
普通心理学 --12
11
(二)气质与人格的联系与区别
• 气质是人格的基础。
➢气质描述了那些最一般、最基本以及研究者观察 认为的最不可能发生跨情境和时间的变化的个体 间行为差异。
➢气质反映的是在人类生命早期就出现的广泛的差 异性和一致性。气质是人格特质发展的“生命早 期框架”
2012年2月
2012年2月
普通心理学 --12
3
人格具有丰富的内涵
• 动力组织。人格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结构, 是个体行为的驱动力量。
• 心理物理系统。人格是心理与生理两方面的统一 体,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 决定倾向。人格隐藏于行为背后。一旦给予个体 适当的刺激,就会唤醒相应的行为。
• 独特性。 • 适应方式。
第十二章 人格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 张钦 王争艳
普通心理学 --12
1
本章主要内容
• 人格概述 • 人格理论 • 人格评鉴 • 人格的稳定性与变化
普通心理学 --12
2
第一节 人格概述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源于 拉丁文“persona”,本意是指 面具。 人格是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物理系 统的动力组织,决定该个体对环 境适应的独特方式。
第十二章人格
![第十二章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6fef36323968011ca30091da.png)
如果把诸多界说总结起来,可以这样概括: 人格是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 人格是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 的结构组织, 的结构组织,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影响人的外显和 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性。 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性。 这个定义反映了人格的复杂性与多维性,它包括: (一)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标志一个人表现在行为模式中的心理特性的 整合体,它是一种心理组织,构建成一个人内在 的心理特征结构。它不能被直接观察,但却经常 体现在人的行为之中,使个体表现出带有个人整 体倾向的精神风貌。 (二)人格的独特性
(1)气质的体液说 在心理学史上,“气质”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 早在古希腊医学家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 约公元前483一前423)的“四根说”中就已经 具有了气质和神经类型学说的萌芽。恩培多克勒 认为,人的身体是由四根(土、水、火、空气) 构成:固体的部分是土根,液体的部分是水根, 维持生命的呼吸是空气根,血液主要是火根;思 维是血液的作用。火根离开了身体,血液变冷些, 人就入眠。火根全部离开身体,血液就全变冷, 人就死亡。他还认为,人的心理特性依赖身体的 特殊构造;各人心理上的不同是由于身体上四根 配合比例的不同。他认为,演说家是舌头的四根 配合最好的人,艺术家是手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 这可以说是后来的气质概念的萌芽。
一些特殊职业(如飞行员、潜水员、宇航员、大 型动力系统的调度员、矿坑救护员、国际比赛运 动员等)的活动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非常高。从 事这些特殊职业的活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 德米特里耶娃等(1979)对航空调度员的心理 特征的研究认为,从事这种职业活动应具备一定 的气质特征,如在任何情况下话音要平静、精力 要集中,在冲突情况下要镇定,长时间指挥飞行 工作而不降低工作质量和进度等。神经系统的兴 奋过程弱、反应迟缓的人是不宜从事这项职业的。 因此,一些特殊职业必须根据它们的特点对将要 从事此项工作的人进行预先的选择,以便使气质 特征符合于活动的要求。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第12章人格(新)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第12章人格(新)](https://img.taocdn.com/s3/m/62def4f584868762cbaed520.png)
类型理论
单一类型 理论
对立类型 理论
多元类型 理论
A-B型人格
内-外倾人 格
气质类型 学说
性格类型 学说
阴阳五行 说
佛兰克•法利“T型人格”
T型人格 (好冒险,爱刺激)
T+ 型 (建设性方向)
T- 型 (破坏性方向)
体格T+型 (运动员等)
智力T+型 (科学家等)
对立类型理论
A-B型人格
描述一个人平和,热情,安全(积极方面)及紧张,焦虑, 失望和不安全(消极方面)的人格维度. 高分者特征:平静的,安全的,高兴地,不忧虑的 低分者特征:性情急躁,内心经常感到紧张和不安全, 处理事情常常不考虑后果,容易产生烦恼,经常感到 孤独,忧郁和失望,觉得自已不如别人活得好.
二、类型理论 这种理论主要描述人与人之间的
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 表面特质
个别特质 根源特质
体质特质 环境特质
动力特质
能力特质
气质特质
1.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
特质。
锻炼能
得到零 力 完成任
花钱
务
让妈妈
干家
休息
务活
……
1.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根源特质指那些互相联系并以相同原因
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害怕 考试
描述一个人随和,合作,且信任方面的人格维度. 高分者特征:合作的,热心的,好脾气的,谦恭 的,值得信赖的。 低分者特征:不信任别人,喜欢欺骗,利用他人,精 明世故,不轻易帮助别人,喜欢夸耀自己,不愿意与 人合作,也缺乏同情心.在那些需要体现对抗性的 职位上,如追债员,能干得较好.
普通心理学第-人格
![普通心理学第-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a36bbece011ca300a7c39005.png)
第十二章第二节 人格理论
一、特质理论 (三)现代特质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 用内、外向和稳定、不稳定这两个维度作
为坐标轴,可以构成一个直角坐标系,形成四 个象限。每个维度上不同程度表现的结合,又 构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人格,这四种类型正好 对应于坐标的四个象限
艾森克先找到内外倾和神经质两个人格 维度,后发展为三个维度,多加了一个精神质
一、特质理论
✓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 现代特质理论
三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七因素模型
二、类型理论
➢ 单一类型理论 ➢ 对立类型理论 ➢ 多元类型理认
气质类型理论 性格类型说 阴阳五行说
三、整合理论
2020/8/4
普通心理学
6
第十二章第二节 人格理论
一、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独处,交际面较窄,有时难于适应环境
外向:关心外部事物,活泼开朗,不拘小节,善交际, 情
感外露,独立、果断,容易适应环境变化
2020/8/4
普通心理学
13
第十二章第二节 人格理论
二、类型理论
容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外向性格分类 ①外向感觉型 ②外向直觉型 ③外向思维型 ④外向情感型
内向性格分类 ①内向感觉型 ②内向直觉型 ③内向思维型 ④内向情感型
第十二章 人格
第一节 人格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人格理论 第三节 认知风格 第四节 人格测验 第五节 人格成因
人格
pseona
第十二章第一节 人格的一般概念
• 一、什么是人格
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 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 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 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普通心理学》第十二章-人格
![《普通心理学》第十二章-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ac4aba3e27284b73f24250a2.png)
• 3)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 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 自我教育等成分。
菲尼亚斯.盖奇
第二节 人格理论
• 一、特质理论 • 二、类型理论 • 三、整合理论
三、同时性-继时性
• 由达斯等人(1975)根据脑功能的研究,而做出了区分。 • 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
分析问题,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 案。 • 言语操作和记忆都属于继时性加工。女性擅长。 • 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 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 性。发散式的问题解决方式。 • 数学操作、空间问题都依赖于同时性的加工。男性。 • 二者是认知方式的差异,不是加工水平的差异。但当学习 方式与认知方式相匹配时,不同认知方式的优势就显示出 来。
一、特质理论
•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 2)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 在根源特质中又可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体质特质由
先天的生物因素所决定;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因素 所决定。 • 3)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 它们同时受遗传与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动力特质是指具有 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驱力、 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 质,包括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 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结构图
一、特质理论
•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 1)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 表面特质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 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其基础的行为
普通心理学12人格
![普通心理学12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912267ec650e52ea54189850.png)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人格概念 人格理论 认知风格 人格测验 人格成因
第一节 人格的概念
一、人格的概念
(一)词源解析 Personality ← Persona = 面具 引伸出:外在我 内在我
(二)科学定义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 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 心理品质。
自我(ego): 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 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抑制本我的冲动, 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遵循道德原则。
第二节 人格理论
一、人格特质( Trait )理论
(一)特质界定 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性 人格组成元素 人格测定的基本单位
二、特质类型
16PF部分题目:
50.早晨起来,我常常感到疲乏不堪:
(1)是的;
(2)介于(1)(3)之间; (3)不是的。
51.如果待遇相同,我愿做:
(1)森林管理员; (2)不一定; (3)中小学教员。
52.每逢年节或亲友结婚时,我:
(1)喜欢赠送礼品; (2)不太确定; (3)不愿相互送礼。
53.本题后面列举的三个数字中,哪下数字与其他两个数字不类同: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1937)
共同特质: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 有的、相同的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分为三种: 首要特质、 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四层模型 1.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能直接观察到的行为或特征。 根源特质: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具有关联性行
2、性格特征
后天形成 有好坏之分 具有道德评价含义 可塑性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十二章:人格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十二章: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66f4666701f69e314232940f.png)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十二章:人格笔记连载第十二章:人格1.人格的结构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
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
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
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
是道德化的自我。
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遵循道德原则。
3.人格理论-特质论人格特质理论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指标,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确定。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
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
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体特质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概括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
(3)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
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第十二章 第二节人格理论(课件)《普通心理学》(人教版 第二版)同步教学
![第十二章 第二节人格理论(课件)《普通心理学》(人教版 第二版)同步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a78fcb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2.png)
2.2 人格类型理论
2
A—B人格类型理论
福利曼(Friedman)和罗斯曼(Rosenman)描述了A—B人格类型。 近年来,人们在研究人格和工作压力的关系时,常使用这种人格类型。 这种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包含了某一人格维度的两个相反的方向。A型人格的主要
特点是性格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有时 间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处于紧张状态,社会适应性差,属 于一种不安定性人格。B型人格的特点是性情温和,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 足感强,喜欢慢节奏的生活,可以胜任需要耐心和谨慎思考的工作。
人格的核心是人内在的心理事件,这些心理事件发动了行为,或构成了行为的意 图。人的行为的动机来源在于心理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先天的驱力和本能。
2.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二)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
3.艺术型(A) ➢ 其基本的人格倾向是具有想象、冲动、直觉、无秩序、情绪化、理想化、有创
意、不重实际等特点,他们喜欢艺术性的职业环境,也具备语言、美术、音乐、 演艺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擅长以形态和语言来创作艺术作品,而对事务性的工 作则难以胜任。文学创作、音乐、美术、演艺等职业特别适合于他们。
2.2 人格类型理论
类的基本需求。本我的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 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的。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
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二为良心。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质与性格的概念
1、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表现于个体心理活动的外部动力特征 气质的天赋性 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2、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稳定的独特的感性特征 性格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 性格表现于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中
气质与性格的生理基础
气质的类型说 性格的类型说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第十二章 人格
二、人格的心理特点
1.能动性 2.生物性和社会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 4.人格的整体性 5.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第二节 认知风格
一、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 二、冲动一沉思 三、同时性—继时性
第三节 人格测验
一、自陈量表 二、投射测验陈量表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二、投射测验
1、罗夏克墨汁测验 2、主题统觉测验
三、情境测验
1、性格教育测验 2、情景压力测验
四、自我概念测验
1、形容词列表法 2、Q分类法
第四节 气质与性格
1、气质与性格的概念 2、气质与性格的生理基础 3、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4、气质的作用 5、性格的结构与特征 6、性格的形成
1、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2、气质与性格的相互联系
气质的作用
气质对人格的影响(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与职业的关系 气质与教育工作 气质与身心健康
性格的结构与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形成
机体状况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影响 学校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 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