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百家争鸣”的含义
❖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 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是指 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 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 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 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 相互诘难和争论、彼此吸收和融合及各流派争 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的形成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 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 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 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第一,经济上,井田制崩溃,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封建经 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 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 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 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 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思想。
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见梁惠王》
❖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
பைடு நூலகம்
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孟子·梁惠王上》
❖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4、“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所处时期
春秋 战国 春秋
战国
主要流派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 墨子
(1)孔子——春秋时期 创立儒家学派
什么是“仁”?
孔
樊远问仁,子曰:“爱人”。
子
实行“仁”的原则是什么?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颜渊曰:请
的
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思
非礼勿动。
想
怎样才算符合周礼呢?怎样才能做到自我克制呢?
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核
心
实行“仁”并不难!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
孔子的思想——政治思想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日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爱惜民力
3、道家和法家、墨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
老子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 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 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熟知其极? 《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道家和法家、墨家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
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
蒙恬
李 斯
韩非子
荀子
3、道家和法家、墨家
道家
(1)老子道家的创始者;春秋晚期
A、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道 ” B、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C、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D、哲学思想: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 事物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辩证法思想)
(2)庄子;战国时期
A、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B、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孟子·离娄篇下》
❖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 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 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 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 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劝学》
⑶ 影响: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蔚然大宗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梁惠王上》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
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
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
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
第二,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第三,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 “士”们也希望用自己的思想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 的政治愿望。)
第四,思想文化上,“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 兴起。形成了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 和思想流派————“诸子百家”
(2)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⑴ 孟子和荀子简介(教材彩图及附文)
⑵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①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②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③“性善论”,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①“仁义”“王道” “以德服人”“君舟民水” ②“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③改造儒学思想,儒学在战国时期的集大成者。 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取信于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以德治民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而格。
反对苛政和刑杀,希望恢复周礼
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创立私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