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d5947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b.png)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思想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思想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道德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公民。
本文将介绍一个名为“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本教案以“百舸争流”为主题,通过对百舸争流的背景、意义和价值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问题。
教学内容包括:- 百舸争流的起源和背景知识。
- 百舸争流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 百舸争流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规则。
3.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百舸争流的背景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讨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百舸争流的起源和背景知识,以及它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 第二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发表观点。
例如,百舸争流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它对于团队合作有何影响?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将结果汇报给全班。
- 第三步:组织百舸争流活动。
教师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协作设计一艘自己的船只,并在规定时间内制作。
每个小组的船只需要符合一定的规则和标准,例如船体稳定度、航行速度等。
学生可以学习到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第四步:总结与反思。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活动过程,总结学生的收获和反思。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今后类似活动的效果。
三、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小组讨论的贡献和船只制作的主动性。
- 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反馈表,让他们评估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并提出改进建议。
高中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db5c96d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9.png)
第二课百舸争流思想哲学根本问题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哲学根本问题及其根本内容。
2、理解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哲学根本问题。
3、理解思维与存在关系及其重要性〔二〕能力目标分析说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与哲学开展关系,培养一定哲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世界观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哲学,坚持唯物主义,自觉反对与批判唯心主义,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二、学习重点难点哲学根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根本分歧。
【课前预习案】〔20分钟〕一、阅读与思考: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P12,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下知识,初步识记自主探究结合自己对课本理解,自主完成所列问题一、什么是哲学根本问题1.根本内涵:哲学根本问题是关系1、判断:哲学根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25分钟〕探究点一哲学根本问题【聚焦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与人生根本看法与观点。
〔1〕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共同主题是什么?【生活中哲学案例】拍脑袋就决策,是不少地方一个通病并且是一个老毛病,尤其是在城市建立中,这几年更是愈演愈烈,以至于在城市工程在一些官员手中成了孩子积木,想怎么搭就怎么搭。
刚搭好又要推到,弄得城市像个永不竣工大工地。
而多少资金就在这大拆大建怪圈中变成了一堆堆“建筑垃圾〞。
〔2〕从哲学根本问题角度请你谈谈对“拍脑袋〞决策认识。
【误区警示】误区1:哲学根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问题。
误区2:一切唯心主义者都属于不可知论。
探究点二: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成为哲学根本问题原因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处理好主观与客观关系,比方学生学习必须处理好方案与学习实际关系;企业经营必须处理好经营策略与经济形势关系;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关系。
〔1〕这些关系涉及共同哲学问题是什么?〔2〕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何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关系?【误区警示】误区1:对哲学根本问题不同答复是人类生存物质根底。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074c7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0.png)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教案标题: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百舸争流”的寓意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百舸争流”的思考和讨论。
2. 概念解释:解释“百舸争流”的含义,强调其在现实生活和教育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如企业竞争、体育比赛、科技创新等,分析其成功之处和背后的努力。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讨论并列举不同领域中的“百舸争流”现象,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思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百舸争流”与个人成长的关系,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和辩论。
6. 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百舸争流”的环境下培养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和策略。
7.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百舸争流”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百舸争流”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评估他们对“百舸争流”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分享:评估学生对“百舸争流”现象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3. 思考题: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篇关于“百舸争流”思想的个人感悟和思考。
教学拓展:1. 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加深对“百舸争流”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或活动,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追求卓越,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百舸争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ac913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3.png)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让学生理解思想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课程主题:百舸争流的思想。
2. 强调思想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对思想多样性进行思考,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思想的看法。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思想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资源:1. 相关阅读材料:关于思想多样性的文章或故事。
2. 讨论指南:提供学生分组讨论的题目和方向。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第二章:思想的自由与限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思想自由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思考思想自由的也要关注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1. 介绍思想自由的概念和意义。
2. 探讨思想自由的限制和社会责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思想自由的含义,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思想自由的看法。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思想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教学资源:1. 相关阅读材料:关于思想自由的定义和案例。
2. 小组讨论指南:提供学生分组讨论的题目和方向。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章:思想的影响与传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思想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让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有益的思想。
教学内容:1. 探讨思想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介绍传承和发扬有益思想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思想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察。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有益的思想。
教学资源:1. 相关阅读材料:关于思想影响和传承的案例。
2. 小组讨论指南:提供学生分组讨论的题目和方向。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第四章:多元文化的思想交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交流。
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
![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c5650d14791711cc7917f7.png)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解析版一、备考方向二、基础知识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与。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从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2)从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强调派生: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能独立于物质而存在)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常见观点:1、五行说。
2、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3、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4、王夫之“气着、理之依也”5、赫拉克里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6、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常见观点:1、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2、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4.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A. 主观唯心常见的基本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B. 客观唯心常见观点:中外“神创论”;柏拉图“理念论”;黑格尔“绝对精神”;老子“道”;朱熹“理”;各种封建迷信思想5. 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前一“对子”围绕“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展开斗争,后一“对子”围绕“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展开斗争。
高中政治 1_2 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无答案,pdf)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1_2 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无答案,pdf)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2f629e6aa417866fb84a8e6a.png)
2015级人教版必修4《哲学与生活》 编号:1.2 编制时间:201606 编制人:任龙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学习目标】1.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2.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理解思维和存在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4.懂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会判断和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重、难点】1. 哲学的基本问题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预 习 案】一、基础过关:请用8分钟时间根据以下导学路径,独立思考,完成课本知识勾画和背诵。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 p10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p10—p11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p11—p12(二)唯物主义1.根本观点 P122.三种基本形态 P11—P12(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及特点 p12(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及特点 p12(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及特点p12—p13(三)唯心主义1.根本观点 p122.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及特点 p13(2)客观唯心主义及特点 p13(四)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1.是什么?p14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思想从属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想的原因?p143.哲学的两大阵营是什么?p二、我的疑问:请把预习中自己有疑惑的知识写到方框内。
【探 究 案】【导学指引】请用8分钟时间对以下教学内容先进行对议,再进行组议。
然后用15分钟时间进行展示点评,教师用12分钟时间进行点拨、讲解。
一.对议1.(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 画出由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产生不同哲学派别框架图(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什么?2.材料一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急流的思想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急流的思想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29823d10661ed9ad51f316.png)
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它包括的两方面内容。
2、知道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能判定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4、能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的问题;二是的问题,即的问题。
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的,就是唯心主义。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的基本问题。
2、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本原的,是派生的,先有后有,决定。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四、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本原的,依赖于,不是决定,而是决定。
五、哲学的基本派别与“两个对子”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和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和的对立。
哲学史上存在着和、和“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和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二)易错易混知识点拨(判断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科学的、正确的,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4: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承认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58548d5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9.png)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百舸争流的思想》的内涵和意义;2.掌握《百舸争流的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示;3.培养学生勇于迎接挑战和逆境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百舸争流的思想》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百舸争流的思想》的概念和起源;2.《百舸争流的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示;3.学习如何在竞争中保持积极心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教案开始阶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书写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百舸争流的思想》的概念和起源。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思想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3. 学习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将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例,进一步理解《百舸争流的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示。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对于这些案例的看法和思考。
4. 学习方法指导(15分钟)教师将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竞争中保持积极心态。
例如,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等等。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
5.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上述教学活动,教师将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百舸争流的思想》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勇于面对挑战和逆境。
四、学习评价1. 个人思考(10分钟)学生在课后,通过思考和整理自己对于《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理解,写一篇个人观后感,表达自己对这个思想的认识和感悟。
2. 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组成小组,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通过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理解。
同时,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五、课后拓展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和拓展对《百舸争流的思想》的认识。
并在下节课开始前,准备一份关于《百舸争流的思想》的口头报告或书面报告,与全班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教师版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572eebaeaad1f346933f8c.png)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第二课第一、二框的内容,在课本上勾划导学案涉及的重点内容,在预习的同时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2.在充分记忆落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
3.突出落实的重点知识有: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等重点知识。
【学习目标】1.理解并熟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提高识别哲学基本派别的能力。
2.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学故事、哲学家观点的感悟,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预习案】一、教材助读(具体要求:先通读一遍课本,找出问题,再研究预习案,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限时20分钟1、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②(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①基本观点:②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典型观点:重要提示:①注意思考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把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②从总体上看,唯物主义正确反映了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正确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各自的局限性。
我们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2)唯心主义(注意把握唯心主义两种形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①基本观点:②两种基本形态及其典型观点:3.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①区别: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的问题。
第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第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所作出的不同回答。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辩证法;采取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形而上学。
②联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这是因为:第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一般说来,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然后才进一步解决这个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00ddc7910ef12d2af9e7b9.png)
性
C. 真理的条件性
D.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
性
4. [2011·上海高考]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
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
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
A. 朴素唯物主义 B. 主观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解析:“元气”属于物质范畴,认为“元气”是构成
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C. 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D. 英雄创造
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3. [2012·天津高考]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
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
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
种现象反映了( )
A. 人的主观随意性
B. 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
(2)不能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标准”。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 容,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 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这 里一定要注意是“从根本观点上看”。
例3 [2014·山东高考]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 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 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 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 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对立
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 朴素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4)不能认为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 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34249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6.png)
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百舸争流”的寓意和历史背景;2. 深入探究“百舸争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3. 激发学生对于奋发向前、积极拼搏的精神追求。
导学要点:1.百舸争流的寓意和历史背景2.百舸争流的思想内涵3.百舸争流的现实意义导学内容:一、百舸争流的寓意和历史背景“百舸争流”的出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论语·为政》中的一句名言:“满招损,谦受益。
逆来顺受,谦抑正辞,拳拳服膺。
”这句话寓意着在众多竞争者中争先恐后、力求超越的意愿。
历史上,这句话也成为了鼓舞和激励人们不停向前奋发的励志经典。
二、百舸争流的思想内涵1. 奋力向前“百舸争流”中的“百舸”指的是成千上万的船只,比喻众多的竞争者。
而“争流”则意味着竞争者之间争相向前、不断超越的意愿。
这一思想内涵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奋发向前,努力拼搏,追求卓越。
2. 积极拼搏“百舸争流”的思想内涵中还蕴含着积极拼搏的意味。
每一艘船只都以最大的努力和智慧去争取领先的位置,这种积极拼搏的精神也鼓励我们在竞争中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力求取得成功。
3. 追求卓越“百舸争流”强调竞争者之间的追求卓越的精神。
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超越他人。
这一思想内涵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永不满足,不断追求卓越。
三、百舸争流的现实意义1.正确认识竞争生活中,竞争是无处不在的。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其他方面,我们都会面临各种竞争。
百舸争流的思想告诉我们,竞争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是激发个人潜能、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正确对待和应对竞争,可以帮助我们取得更好的成果。
2.挑战自我百舸争流的思想鼓励我们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只有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学习进步,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通过对于自身能力和不足的深刻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潜力,并获得更多的成长机遇。
3.激发创新力在百舸争流的过程中,竞争者们努力寻求突破和创新。
在现实生活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成功的重要基石。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ff1f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6.png)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百舸争流的思想》的背景和重要性;2.掌握《百舸争流的思想》的基本内涵;3.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百舸争流的思想》的起源与意义;2.《百舸争流的思想》的核心要素;3.《百舸争流的思想》的应用与实践。
三、教学过程1. 介绍《百舸争流的思想》(20分钟)教师通过简要的历史背景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孟子《公孙丑上》一文中的寓言故事,讲解《百舸争流的思想》的起源与意义。
2. 探究《百舸争流的思想》的核心要素(3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同探究《百舸争流的思想》的核心要素,包括:•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竞争与合作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互补性;•创新与进步的推动: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对于一个团队或社会的重要性,以及不断创新如何推动进步;•高质量与良性竞争:引导学生讨论竞争的不同类型,如何进行高质量的竞争,避免竞争的负面影响。
3. 进行案例分析(4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对《百舸争流的思想》进行实际应用分析,包括:•企业竞争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企业的竞争策略,并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学术领域竞争案例分析:学生分析不同学术领域的竞争现象,探讨竞争如何推动学术进步;•个人成长竞争案例分析: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竞争经历,总结竞争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4.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百舸争流的思想》的核心要素,并展望学生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应用和实践这一思想。
四、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深度;2.案例分析的逻辑严谨性;3.学生对于《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理解程度。
五、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百舸争流的思想》为基础,深入研究相关的思想和理论,例如竞争力、团队合作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百舸争流的思想》,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整整必修四: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
![高中整整必修四: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74a0e9524de518964b7dbf.png)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习目标】1、理解两个概念: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2、掌握一个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3、把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形态4、了解哲学的“两个对子”和“两大阵营”【重点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形态【学习内容】[知识清单]一、核心原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哲学的基本问题有哪两个方面?①一个方面:对其回答不同,哲学分成:②另一方面:对其回答不同分成:3、为什么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核心概念过关:1、唯物主义(1)内涵:(2)形态:2、唯心主义⑴内涵⑵形态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三、其他核心观点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两大阵营2.哲学的“两个对子”:本课小结:知识打捆(一网打尽):一个问题两个方面,一个分歧五个形态,两个对子两大阵营【效果检测】1、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
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①理在事先一一断章取义②形存神存一一心外无物③掩耳盗铃一一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一一刻舟求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13年是农历癸巳年,由于“立春”发生在正月之前,被民间称为“无春年”,部分地区被引申为“寡妇年”“哑年”。
旧俗认为“无春之年”不宜婚嫁、生育,认为生下来的小孩子不会说话、容易丈夫夭亡妻子守寡等等。
从哲学上看,下列与“‘无春之年’不宜婚嫁、生育”观点相一致的有A.我在故我思B.形存则神存C.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D.死生有命,富贵在天3、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
成天地者,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A.“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D.“物是观念的集合”4、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
这种观点是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5、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舍天地则无以为道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心外无物6、《宫》的热播捧红了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B.我在故我思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D.心外无物7、《庄子》濠梁之辩中惠子认为,“子(指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e9ea1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7.png)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理解思想多样性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的概念和背景。
强调思想多样性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1.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思想多样性的看法。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二章:思想的多样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思想多样性。
培养学生对不同思想的尊重和包容。
2.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强调不同思想的互补性和互动性。
2.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和文化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不同思想的看法和理解。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三章:思想的交流与碰撞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于思想交流和碰撞的积极态度。
3.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的案例和影响。
强调思想交流和碰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3.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的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思想交流和碰撞的看法和经验。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四章:思想的融合与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和发展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于思想融合和发展的开放态度。
4.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和发展的案例和影响。
强调思想融合和发展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4.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和发展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政治学科生活与哲学学案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二、基础盘点(考点梳理与误区提醒)1.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唯心主义包括和两种基本形态。
3.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看,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三、考点针对性训练(课堂知识巩固)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以下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属于这类问题的是A.经济发展要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率的关系 B.改革管理体制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C.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从学习行为与心理的实际确定学习计划4.在中国哲学史的发展中,名与实、形与神、心与物的关系实质上是A.哲学基本问题的体现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物质与运动关系的体现 D.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能动性关系的体现5.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6.甲说:“我在故我思。
”乙则说:“我思故我在。
”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8.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它们的区别在于A.对物质属性的不同理解 B.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C.主张意识决定物质 D.对意识标准的不同理解9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片面夸大某一个片段,就可能导致唯心主义。
比如,客观唯心主义就是A.主张人的认识离不开实践 B.主张人的认识离不开感觉C.把我们的感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 D.把概念神化为脱离物质的绝对10.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是因为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②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作用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也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A.①② B. ②③ C.①④D.①③11.有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娱目、肉欲、爱财、投机等,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之爱的信仰。
这种观点A.错误理解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B.正确分析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C.主张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心主义D.揭示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论界限12.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物质和精神彼此独立、互不相干,但他在论证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怎样结合在一起时,不得不搬出一个万能的“上帝”来帮忙。
这表明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并非哲学的基本问题B.二元论调和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C.二元论最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沼D.二元论与唯物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13.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顾实际事实,凭想像与主观愿望办事的错误,说到底是A.是对客观事实的能动反映B.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D.没有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14.“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恩格斯的这一论述表明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反映物质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1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16.关于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表述正确的是①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坚持意识是本原的根本观点②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具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局限性④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17.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把世界的本原的物质理解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18.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回答19—20题。
19.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20.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
这一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C.是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D.对世界的看法坚持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1.下列观点中体现唯物论思想的有①“心外无物”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③“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⑤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⑥气者,理之依也⑦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⑧上帝创造一切A.①②⑦ B.②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⑥22.古有一人,无论做何事均问阴阳先生,看是否吉时,一日,被塌墙所压,请邻人救,邻人曰:“先问阴阳先生,今日是否宜动土。
”这一故事启示我们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C.一切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D.要从正确的思想原则出发处理事情三.简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3.简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并指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克服这些局限性上取得的哲学成就。
(12分)24.材料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彩,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明·王守仁)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塞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宋·朱熹)(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观点在哲学上有什么不同?二者的共同点是什么?(6分)(2)列举生活实例分析上述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危害。
(6分)四、学习总结反思(存在哪些疑点与难处)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23.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缺乏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辩证唯物主义在概括总结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严格区分物质具体形态与哲学物质概念,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其客观实在性,深刻而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本质。
(4分)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主张世界物质性的同时,存在形而上学的错误,辩证唯物主义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坚持了全面、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因而是科学的。
(4分)③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具有唯心主义的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等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4分)24.(1)材料一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反映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反映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把思维当作世界的本原。
(6分)(2)举例(略)说明中主要涉及以下危害:①主观唯心主义导致人们在实际工作中以主观想像代替客观事实与规律,主观蛮干。
②客观唯心主义则会导致迷信盛行,阻碍人们正确认识世界与自觉改造世界,阻碍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
(其他分析言之有理的可以给分)(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