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现象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合集下载

现象学在校园生活中的应用

现象学在校园生活中的应用

现象学在校园生活中的应用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方法,最初由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提出,其核心思想在于对经验的直接考察。

现象学强调对个体主观体验的重视,通过“回到事物本身”,揭示人们在特定环境中所经历的真实感受。

在校园生活中,现象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师生理解彼此的经验,还能促进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现象学在校园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校园文化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课堂教学中的现象学应用在现代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

通过现象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从而优化教学策略。

1. 学生体验的第一视角运用现象学视角,教师可以试着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真实情感。

例如,在数学课上,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不能理解公式而产生挫败感。

这种主观体验是每个学生都可能会面临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倾听,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也可以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2. 创建参与感和归属感另一种现象学的应用方式是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积极的互动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参与感和归属感。

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讨论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询问:“你们在这部作品中感受到什么?”通过这种开放式的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分享自己的看法,还能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从而增强对课堂的参与欲望。

师生关系中的现象学应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现象学强调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构建师生关系时,我们应重视对彼此主观经验的理解。

1. 建立信任与尊重教师通过现象学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从而建立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关系。

例如,当教师注意到某位学生情绪低落时,可以主动与其沟通,而不是简单地给予批评或指责。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德]胡塞尔著读后感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德]胡塞尔著读后感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德]胡塞尔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重要著作,通过对欧洲科学危机的深入分析,提出了超越论的现象学方法,以期超越科学危机,重建科学的基础。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现象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科学危机有了新的认识。

胡塞尔认为,欧洲科学的危机源于科学自身的内在矛盾,科学的发展导致了科学自身的异化,科学的方法论和科学的研究对象之间出现了裂痕。

这一危机表现在科学对现实的解释越来越无力,科学的理论与现实的实践之间越来越大。

胡塞尔认为,这一危机只能通过超越论的现象学来解决。

超越论的现象学是一种哲学方法,它通过直观的方式,揭示出科学研究的本质和科学对象的真正性质。

胡塞尔认为,只有通过超越论的现象学,才能揭示出科学的真正基础,才能解决科学危机。

胡塞尔的观点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认为,他的超越论的现象学不仅可以解决科学危机,也可以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其他领域的危机提供方法。

例如,在教育领域,我们也可以通过超越论的现象学,直观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问题,找到教育的真正基础,从而解决教育的危机。

第二篇范文从文化批判的视角重读《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胡塞尔的《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不仅是对科学危机的哲学探讨,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批判。

胡塞尔通过对科学危机的剖析,实际上是在揭示现代性的危机,是在批判现代化过程中科学知识的独裁和理性的狭隘化。

胡塞尔认为,科学的危机源于科学知识体系的自我封闭和独裁,这种独裁导致了科学对其他知识领域的排斥,甚至是压迫。

科学以其所谓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排斥了其他形式的知识,甚至是生活中的常识。

这种科学的独裁实际上是现代性的一种体现,是现代性对知识的独裁和理性的狭隘化。

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种对这种知识独裁的批判,是一种对理性的狭隘化的批判。

他通过现象学的方法,试图揭示出科学的本质,揭示出科学知识的真正来源,以此来对抗科学的独裁。

胡塞尔现象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胡塞尔现象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胡塞尔现象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邓小红刘志忠教育学术月刊2008.6EDUCATIONRESEARCHMONTHLY摘要:在简要分析作为哲学的现象学和作为方法的现象学后,文章指出现象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方法论和本体论两个层面。

关键词:胡塞尔;现象学;教育影响作者简介:邓小红,男,江西省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级教师(江西南昌330046);刘志忠,男,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福建厦门361005)。

一、关于胡塞尔现象学胡塞尔现象学具有特定内涵,但胡塞尔自己本人对其现象学的描述却多种多样,散见于他的许多著作中:“现象学标志着一门科学,一种诸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特殊的哲学思维态度和特殊的哲学方法。

”……但是无论如何,胡塞尔现象学所展示的关于“本质科学”的主旨和追求“作为科学哲学”的理想始终是非常明确的。

(一)本质直观本质直观的方法可以说是唯一一种贯穿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

它的提出伴随着胡塞尔对近代哲学传统的突破,特别是对近代哲学关于“直观只能将个体之物作为自己的对象,而观念之物或一般之物要通过抽象才能被我们所获得”这样一种看法的突破。

所以,在胡塞尔看来,直观可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个体直观和观念直观。

直到《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为止,胡塞尔仍然认为,本质直观必须以一个或几个经验、一个或几个个体直观为基础。

然而到1927年夏所做的“现象学的心理学”的讲座中,胡塞尔引入了“变更”这个概念,“变更”被看作是“通过想象来摆脱事实之物的关键步骤”。

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本质直观理论,即“本质直观的变更法”。

在胡塞尔现象学中,本质直观和个体直观是相互联系的,本质直观要以个体直观作为“奠基”。

本质直观和个体直观在联系之外,还有两个不同之处:第一,感知和想象的差异在本质直观中不起作用。

在个体直观中,感知和想象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前者是对一个对象的原本性把握,后者是对一个对象的影像性把握;感知和想象作为第一性和第二性层次一同构成个体直观的总体。

胡塞尔现象学的自然主义批判及其启示

胡塞尔现象学的自然主义批判及其启示

胡塞尔现象学的自然主义批判及其启示任 军(宁夏大学 政法学院,银川 750002) 提要: 从胡塞尔现象学对自然主义的界定与批判历程开始,继而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角度对自然主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胡塞尔现象学的自然主义批判对于当今哲学形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胡塞尔;现象学;自然主义中图分类号: B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09)03-0121-04 一、胡塞尔对自然主义的界定和批判历程胡塞尔在《逻辑研究》(1900—1901)中完成了对心理主义的清算之后,继而又在《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1911)中对自然主义和历史主义进行了批判①。

在胡塞尔现象学中,自然主义是指“对自然之发现的结果现象,自然在这里是指一个按照精确的自然规律而在空间、时间存在的统一之意义上的自然”。

从历史上来看,随着这种“自然”观念在自然科学中的逐步实现,“自然主义也一再地得到扩展”。

自然主义者“所看到的只是自然并且首先是物理的自然”,所有事物只有两种存在的可能性:要么“本身是自然的,隶属于物理自然的统一联系”,要么“虽是心理因素,但却只是依赖于物理因素而发生变化的东西”[1]。

所有的自然主义都具有两个特征:“一方面是将意识自然化,包括将所有意向—内在的意识被给予性自然化;另一方面是将观念自然化,并因此而将所有绝对的理想和规范自然化。

”[2]胡塞尔认为,这种必然主义的态度是近代客观科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近代客观科学一方面将世界视为“实在的宇宙”;另一方面又假设这个宇宙具有一个客观的“自在存在”,而这个“自在存在”只是主观———相对地展现在生活世界的被给予性之中;但是这种“自在存在”又可以借助于客观化、数学化的思维方法在一种无止境的研究过程中作为世界的“真实存在”而被把握到。

一切精神性事物和活的事物都在这种观点中被自然化[3]。

这种态度中的关键词是:数学化、因果律以及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区分,所以自然主义这个概念必然与客体主义这个概念相关联。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启示-最新年精选文档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启示-最新年精选文档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启示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曾在《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越现象学》一文中提出“生活世界”这一概念,他强调科学的基础是人们日常的活动和生活。

具体来说,他认为客观的科学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发展而来的,以“生活世界”为基础,两者休戚相关,反对“科学世界”有意识的把自己和“生活世界”划分开来。

当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育常常被看成是幼儿生活以外的一个因素,在幼儿教育中外加一些与幼儿生活关系不大,甚至是无关的教育,他们认为外加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忽略了幼儿教育就是幼儿的生活世界这一事实。

值得庆幸的是,当前还是有一些儿童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

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等。

在这些理论和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指导下,使我们对生活世界的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幼儿教育生活化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一、生活世界的教育在讨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启示之前,我们必须先从整体上认识生活世界的教育的基本“面貌”。

(一)生活世界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何为自然的教育?正如现象学大师胡塞尔说的那样:“生活世界始终是在先被给予的,始终是在存在着而有效的,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而有效的。

”通俗来讲就是生活世界的教育不管教育本身是否有自觉的、明确的目的,他都是在自然地状态下进行的,摆脱任何研究的态度。

生活世界的教育往往以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方式对人的发展产生作用,潜移默化的对人产生影响。

生活世界的教育就是一种自然的教育,这种教育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幼儿,他们并不会时刻感觉到自己在接受教育,甚至身处其中却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二)生活世界的教育:直观的教育生活世界中,直观的教育就是我们在感性的、具体的存在状态中所接受的教育。

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中提出过:“属于感性直观物体及其在实际的和可能的经验中存在的具体的如下事实,即这些感性直观物体在自身的本质变化中是被结合在一起的。

现象学教育学探析

现象学教育学探析

现象学教育学探析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关注教育现象及其意义的学科。

它借鉴了现象学的方法和理论,探索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现象,并试图理解这些现象的本质和特点。

本文将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背景、研究方法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现象学教育学的背景现象学教育学起源于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思想,他认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知和经验的。

在教育领域,现象学教育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一些教育学家开始关注教育现象本身,而不仅仅关注教育的目的和结果。

他们试图通过现象学的方法,从教育现象中发现新的意义和认识。

二、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分析和解释。

首先,研究者需要对教育现象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教育活动的过程、参与者的行为等。

其次,研究者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揭示其中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最后,研究者需要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包括它们的起因、作用和影响等。

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分析,强调对个体经验的重视。

研究者通过与教育实践中的参与者互动,深入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意义。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抓住教育现象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三、现象学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意义现象学教育学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教育者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从而更好地指导和辅导他们的学习。

现象学教育学强调个体经验的重要性。

它提醒教育者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现象学教育学还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通过对教育现象的深入研究,教育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的目标和使命,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门关注教育现象及其意义的学科,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通过现象学的方法和理论,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胡塞尔现象学描述

胡塞尔现象学描述

胡塞尔现象学描述胡塞尔现象学是20世纪第一半的德国哲学家埃德蒙·胡塞尔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现象和意义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它对我们理解和思考我们所经验到的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在胡塞尔现象学的描述中,胡塞尔强调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他认为,主体是通过意识和知觉与客体相互联系的,而客体则是通过主体的意识活动而被把握和认识的。

因此,胡塞尔强调了意识和知觉的重要性,它们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媒介和工具。

胡塞尔对现象的研究着眼于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存在形式。

他认为,现象是表象和外观,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层次的意义和本质。

随着心灵的投入,主体能够逐渐揭示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存在方式,从而达到对事物的真实理解。

在胡塞尔的描述中,现象学不仅仅是一种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描述,更是对我们自身作为认识主体的思考。

胡塞尔认为,我们所经验到的世界是与我们自身的意识和存在紧密相关的,我们的认识活动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反映,更是对自身的反思和理解。

胡塞尔的现象学描述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借鉴胡塞尔的思想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我们所经验到的世界。

在学术研究中,胡塞尔的现象学描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和分析现象的新的视角和方法。

总之,胡塞尔的现象学描述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对现象和意义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它强调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注现象背后的意义和本质,同时也对我们自身作为认识主体的思考提出了重要的问题。

通过应用胡塞尔的现象学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我们所经验到的世界。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教育启示摘要: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反思,提出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科学世界是建立在生活世界的基础之上的,属于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儿童教育应体现生命价值,回归本源的“生活世界”,从儿童世界的既有内涵出发,通过“基于生活”的各种方式,引导儿童参与现实问题的解决,建立自己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沟通,从而丰富和充盈自己的世界,舒展自己的生命,享受生活的快乐。

关键词: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儿童世界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233-02人类的远古时期,在以培养基本生存技能为目的的前提下,教育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注重个体的生命体验。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和生活开始出现分离,以科学和技术为主导的教育缺乏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的关注,导致“教育世界里生活意义的缺损、人主体性的遗失……科学理性至上的观念使得教育趋向工具化”,使得教育远离生活世界,“处于一个被科学技术、信息符号、网络数字化提盖的异化了的生活世界,教育基本上淡忘了生活世界这一源泉”。

[3]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提出了本质性的思考,指出我们的教育应基于“生活世界”这个本源的存在,强调个体自身直接的生命体验,彰显个体生命价值。

1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内涵在胡塞尔的理论里,现实的世界可以划分为两类:一为生活世界;一为科学世界。

“日常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对“生活世界”的一个称谓,有时也称之为“周围世界”。

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实际环境,有着真实具体的性质,“它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基础,以最直观的面目呈现,是作为构成这个世界的主体的人,正在经历的、有着复杂关系的实体世界。

这个世界作为预先的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本真的存在具有基础的意义和价值。

”[2]而“科学世界”则是随着人们生活经验的丰富而产生,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共同一定的社会规范,世界逐渐趋于理性,最初世界的直接性和主观性逐渐被客观的理性所代替,所以说,“科学世界”是从“生活世界”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理性视域。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探讨了人类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以及时间在我们的意识中的作用。

胡塞尔认为,时间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与我们的意识紧密相关的主观现象。

胡塞尔将时间意识分为两个层面:现象时间和存在时间。

现象时间是指我们主观上感知到的时间流逝的经验,是我们对时间的直观感受。

存在时间则是客观存在的时间,是时间的实在性。

胡塞尔认为,我们的现象时间是建立在存在时间之上的,它是我们对存在时间的理解和感知。

在胡塞尔看来,我们的现象时间是由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意识构成的。

我们通过感知和意识来理解事物的存在和变化,而时间就是这种存在和变化的基础。

胡塞尔认为,我们的存在时间是由我们的意识活动所决定的,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是通过我们的意识活动来实现的。

胡塞尔的时间意识现象学对于我们理解时间的本质和人类的时间感知有着重要的启示。

它提醒我们时间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与我们的意识紧密相关的主观现象。

我们的时间感知和理解是通过我们的意识活动来实现的,它是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础。

胡塞尔的时间意识现象学还对我们认识时间的方式提出了挑战。

传统上,我们认为时间是一个线性的、连续的存在,我们的生活也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的。

但是胡塞尔认为,我们的时间感知和理解并不是简单的线性顺序,而是一个复杂的主观现象。

时间在我们的意识中是多样的,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可以是快速的,也可以是缓慢的。

胡塞尔的时间意识现象学为我们理解时间的本质和人类的时间感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它告诉我们时间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与我们的意识紧密相关的主观现象。

我们的时间感知和理解是通过我们的意识活动来实现的,它是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础。

胡塞尔的时间意识现象学为我们认识时间的方式提出了挑战,它提醒我们要审视我们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本质和人类的时间感知。

胡塞尔“生活世界”观下的教育本质探析-教育文档

胡塞尔“生活世界”观下的教育本质探析-教育文档

胡塞尔“生活世界”观下的教育本质探析一、胡塞尔“生活世界”所指称的意义分析整个西方哲学一直在寻求解决主体与客体、精神和物质相统一这样一个问题,智慧的哲人们绞尽脑汁试图去解决它,但终以失败告终。

当解决这个问题的途中遇到瓶颈,人们总是那么虔诚地将它抛给了上帝。

上帝是万能的,于是理性诉诸于信仰。

然而,信仰可以安抚心灵,却不能解决我们面前的问题。

那么,理性到底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胡塞尔那振聋发聩之吼――回到事情本身,惊醒了沉睡于“二分的”世界的人们。

胡塞尔一生都在致力于筑造一个坚固的理论根基,而非建造一栋理论的大厦。

人们在认识的起步的对错,决定了其理论根基是否稳固,亦决定了其之后建立的理论大厦能否经受得起风雨的洗礼。

任何将世界“二分”的想法,必然因自身的矛盾而破产。

“回到事情本身”就是要整体地看世界,就是要追溯事物本源性的、原初性的、丰富的、完整的状态,就是要回到尚未被概念规定而饱有其全部的生动和丰富的状态。

世界本来就是一体的,如若人为地将之“二分”,必将会产生本文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

如何“回到事情本身”?胡塞尔强调纯粹意识领域的“悬置”、“还原”,从而回到那个生动和丰富的事情本身。

胡塞尔认为这是自明性的、无前提的。

但是,胡塞尔晚年提出“生活世界”的理论,提出生活世界是一切认识的前提。

从无前提到有前提不是有矛盾吗?究竟胡塞尔前后期思想是否有矛盾,我们需从“生活世界”所指称的涵义谈起。

欲入其涵义,必从其时代背景。

实证科学飞速的发展,对人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有积极的,亦有消极的。

所谓积极影响,实证科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是随处可见的,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的生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积极的影响是显性的,是短时间就可见效果的,所以实证科学有它不可掩饰的魅力,吸引大批精英人才投身实证科学的研究,也致使人类对实证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崇拜。

如果这种崇拜超过了一定的度,走向了极端,甚至到了盲目的程度,那么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读后感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读后感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读后感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是胡塞尔的一部重要著作,深入探讨了欧洲科学面临的危机以及超越论的现象学的可能性。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科学、哲学以及人类的认识方式有了更深入的反思。

胡塞尔首先指出了欧洲科学的危机。

他认为,现代科学在追求精确性和客观性的过程中,逐渐忽视了人的主观性和主体性,导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

这种危机的出现,不仅让科学本身陷入了困境,也让人类的认识陷入了困境。

为了应对这种危机,胡塞尔提出了超越论的现象学。

他认为,现象学是一种关注人的主观性和主体性的哲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找回失落的主体性,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通过现象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世界,更加全面地理解人类的认识过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

胡塞尔的洞见让我意识到,科学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人类的认识、文化、历史等紧密相连。

我们不能仅仅将科学看作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更应该关注科学背后的主观性和主体性。

同时,胡塞尔的超越论的现象学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认识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所包围,很容易迷失在表面的现象中。

通过现象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科学、哲学以及人类的认识方式有了更深入的反思,还对自己的认识方式和生活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相信,这本书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思考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激励我去更加深入地探索科学与人文的奥秘。

胡塞尔现象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胡塞尔现象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胡塞尔现象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引言胡塞尔(Edmund Husserl)是现象学的创始人,他的现象学思想影响了许多学科领域,其中包括语言学。

他的现象学思想把人们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和经验置于研究的中心,旨在消除人们对知识和真理的误解。

在语言学领域中,通过运用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研究者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这对于深入理解语言的本质和研究语言的现象具有重要影响。

胡塞尔现象学思想概述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基本概念。

胡塞尔倡导将人们的主观意识和直接经验放在研究的中心,而不是把它们看作是客观世界的镜像。

他称这种直接感知和经验为“现象”。

胡塞尔认为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是通过主观经验逐渐建立的。

这种经验包括人们获得的感官和感觉的直接体验。

他认为,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不同的。

只有通过这种直接的感知经验,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事物本身,而无需受到周围环境和外界的干扰。

语言学中的胡塞尔现象学思想应用从上面的概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核心是要让人们审视自己的直接感知和经验,并通过这种感知和经验的理解来深入探讨某个领域的问题。

在语言学领域中,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语言现象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语言是一种现象,是人们直接经验的结果。

语言不能被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因为它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直接体验。

因此,我们需要运用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语言。

语言现象与主观意识胡塞尔永远强调语言现象是与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

通过观察人们的言语表达方式、口音、语气等等,可以发现人们的语言行为实际反映了他们的主观意识。

在语言学研究中,胡塞尔现象学的这一基本观点被广泛认可,研究者们试图通过人们的语言行为来洞察他们的思想和感受。

语言现象的分析胡塞尔现象学提出的直接感知和经验可用于对语言现象的分析。

在语言研究中,这些原则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

例如,语言的语音和语言的含义可以被视为人们直接的感知经验。

《纯粹现象学通论》[德]胡塞尔著读后感

《纯粹现象学通论》[德]胡塞尔著读后感

《纯粹现象学通论》[德]胡塞尔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纯粹现象学通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系统地阐述了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现象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其核心观点是“回到事物本身”。

胡塞尔认为,要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必须摒弃一切先入为主的偏见和成见,以纯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和研究事物。

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充斥着我们的头脑,很容易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真实认识。

而现象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清洁”的思考方式,使我们能够回归到事物的本身,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书中,胡塞尔还对现象学的诸多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如“意向性”、“表象”、“充实性”等。

这些概念虽然抽象,但通过对它们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现象学的精髓。

例如,意向性是指意识对事物的指向和定位,这使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认知并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意向的结果。

这一点在现代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此外,胡塞尔在书中还探讨了现象学与科学、道德、美学等领域的关系,认为现象学可以为各个领域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这一观点令人深思,因为现象学确实具有跨越学科的潜力,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然而,尽管现象学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其局限性。

例如,现象学强调回归事物本身,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单一的现象学方法可能无法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因此,在运用现象学方法时,我们还应该结合其他哲学方法和学科知识,以达到更全面的认识。

第二篇范文《纯粹现象学通论》是胡塞尔现象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对现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应用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助手,我以独特的视角阅读了这本书,试图从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从而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思想

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思想

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思想德国哲学家爱德华·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意识现象的分析和反思,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想。

胡塞尔的哲学思想极为深奥,他强调现象对于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性,并认为现象才是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根基。

下面本文将深入探讨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思想。

1、现象学哲学思想的出发点胡塞尔认为,人类的认识始于感性经验,在感性经验中,我们首先感知到的是非常具体的现象,比如颜色、声音、形状等等。

这些现象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我们建构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

胡塞尔认为,研究现象的性质和本质,是哲学的首要任务。

因此,他强调现象是哲学的真正出发点和根基,只有从现象开始,才能逐步揭示出真正的本质和本体。

2、现象学哲学思想的核心理论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思想有很多方面,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是本体学和现象学。

本体学是研究存在的规律和本质的学问,而现象学则是研究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在胡塞尔看来,存在的两种形态是现象和本体。

现象是存在的表面现象,本体则是存在的本质。

胡塞尔强调,本体不是被揭示出来的,而是透过现象展示出来的,因此现象对于本体的揭示极为重要。

他认为,现象是比本体更加根本和重要的,因为没有现象,我们根本无法对本体进行认知和理解。

3、胡塞尔的「回到事物本身」原则胡塞尔提出了「回到事物本身」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哲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注意力放在事物本身上,而不是被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所束缚。

这种原则可以理解为哲学思考的重要标准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摆脱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偏见,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本体。

4、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包括描述、分析和反思三个方面。

描述是对于事物的直接感性体验,分析是对于这种体验的概括和整理,反思则是对于分析的思考和归纳。

胡塞尔认为,哲学研究应该从经验和直觉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直接的描述和体验,然后进行分析和反思。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本体。

胡塞尔现象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胡塞尔现象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胡塞尔现象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哈斯尔(Husserl)现象学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其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

作为一种实用的研究范式,哈斯尔现象学不仅改变了研究者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的方式,也影响了其他学科,特别是语言学。

哈斯尔现象学的发展演化,为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讨论。

哈斯尔现象学是20世纪初作家奥托哈斯尔提出的,它强调以客观的研究方法去研究某种理念、概念。

它大量使用实验数据和旁观评判,去尝试以严谨的数据分析来证明任何抽象概念,这使它成为了20世纪最核心的研究范式之一。

霍尔布鲁克将哈斯尔现象学概念应用于语言学研究,即有“言语的生态学”的概念出现,从而拓宽了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并引入诸多关于天性和社会性的认知角度。

哈斯尔现象学的发展引发了新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将哈斯尔现象学的概念引入语言学研究,使语言学研究能够从发现言语到分析其背后的引力因素转变为深入理解言语背后的社会文化以及潜在的语言变化和普遍性,从而带来更多的视角来理解言语研究。

例如,“语码理论”就深受哈斯尔现象学的研究影响。

语码理论认为语言表达是一种能够被观察到的表现,它同时受到个人和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一理论在口语表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研究者们理解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之间的差异。

另外,哈斯尔现象学也在语言分析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以社会性认知研究为基础的“文理论”。

文理论认为言语表达不仅受到语言的影响,还受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它将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认为语言表达是一种受到文化和社会影响的主体性表达活动。

因此,文理论将语言作为一种关联文化的、综合的、互动的活动,强调了言语的社会性。

此外,哈斯尔现象学对语言学研究还有利于探索诸如言语功能、认知等更广泛的问题,例如,如何理解言语表达之间的语义相似性以及言语表达与文化特定的历史、思想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都是哈斯尔现象学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的问题。

综上所述,哈斯尔现象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它不仅推动了新的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也为理解言语表达的普遍性和文化表达的相关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浅谈胡塞尔现象学的局限性和影响

浅谈胡塞尔现象学的局限性和影响

浅谈胡塞尔现象学的局限性和影响局限性:胡塞尔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中的意向性理论与《逻辑研究》中的有很大不同。

其中之一是把意向性推广到潜在的意向领域。

意识活动是在时间中进行的,当意向行为指向一个对象时,也潜在地指向其周围的东西。

正如实在的事物处于空间场,意向内容也处于它的内时间场再如,我们观察一物体,我们现在的注意目标是它的正面,过去注意的是它的某一侧面,将来注意的是它的另一侧面,我们还将观察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等。

这表明当意向行为指向某一对象或对象的某一方面时,它还附带地指向它周围的东西。

这使得在每一个意向内容的周围形成一个由过去和将来的意向内容组成的周围域或晕圈,其中当前的意向内容是最明亮的内核,过去的意向内容在逐渐暗淡下去,将来的意向内容在逐步明亮起来。

影响:胡塞尔一方面肯定自然科学造福于人类,指出,人们的生活依赖于预言,而近代自然科学极大地改进了前科学时代的“粗糙的”预言,提高了预言的精确性人类的生活需要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自然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今天人类生活世界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胡塞尔又认为自然科学产生副作用,即造成物理主义的客观主义的流行。

这种副作用是在自然科学本身的活动范围之外的哲学方面的副作用。

在物理主义的客观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只看到客体的一面,看不到主体的一面,主观和客观分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被忽视。

追求普遍的知识(既包括客体又包括主体)的哲学的理论被抛弃。

胡塞尔还认为,物理主义的客观主义及其形形色色的变种都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以逻辑和数学真理为一方和以自然科学真理为另一方的关系问题。

前者被认为是先天的真理,后者被认为是经验的真理或事实的真理。

既然世界被设为一个前后贯的数学系统,能在前后一贯的自然数学中得到实际的描述,为什么会出现先的真理与经验的真理的差别呢?对此的一种解释是,我们对时空形式等拥有一种“生而固有的能力”,凭借这种能力,我们能在一切实际的经验之前,确切地认识作为数学的理念存有的真正自在的存在。

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意义

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意义

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意义摘要:一、胡塞尔现象学的简介二、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影响1.哲学领域2.人文学科领域3.社会科学领域三、胡塞尔现象学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四、如何进一步推动胡塞尔现象学在我国的研究正文: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意义一、胡塞尔现象学的简介胡塞尔现象学(Husserlian Phenomenology)是20世纪哲学史上的一种重要思潮,由德国哲学家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创立。

现象学强调回归到事物本身,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以此寻求对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解。

胡塞尔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方法,对我国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影响1.哲学领域胡塞尔现象学的引入,为我国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

现象学关注本质和意识,这使得我国哲学家开始从新的角度思考传统哲学问题,如心灵哲学、认识论、伦理学等。

同时,现象学对我国哲学家探讨中西哲学比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人文学科领域在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学科领域,胡塞尔现象学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

现象学关注个体经验,这使得我国学者能够更加细腻地分析文本、艺术作品和历史文化现象,挖掘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3.社会科学领域胡塞尔现象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使得我国学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社会现象、人际关系和心理过程。

现象学的方法论使得社会科学研究更加注重个体体验,从而提高了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胡塞尔现象学在我国的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翻译介绍了大量胡塞尔的著作,还在哲学、人文社科等领域广泛应用现象学方法。

然而,相较于西方学术界的现象学研究,我国在这一领域仍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努力。

四、如何进一步推动胡塞尔现象学在我国的研究1.加强胡塞尔现象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提高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2.鼓励跨学科合作,推动现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及其对梅洛一庞蒂的启示

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及其对梅洛一庞蒂的启示

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及其对梅洛一庞蒂的启示
亚伦·赫尔的“发生现象学”是一种观点,即人类知识由现象到概念的过程是一个迭代发展的过程,在不断重复中不断反复,从而深入地理解它。

这种思想最早由亚伦·赫尔在他的书《创造能力》中提出。

赫尔认为,知识应该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赫尔的发生现象学给梅洛·伊顿庞蒂带来了启示。

梅洛·伊顿庞蒂认为,个体的品质是和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互动作用的结果。

他建议我们用“事实”和“概念”来理解个体的行为,从而把控环境和人际关系。

这是亚伦·赫尔发生现象学的启示,即通过深入观察个体的现实行为,形成比较准确的概念和观念,然后用概念去解释和把控个体的行为。

梅洛·伊顿庞蒂也把赫尔的发生现象学启发应用到教育和治疗理论中。

教育应该具有发生现象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和技能,教育者应该能够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行为和反映给学生一定的概念,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他们学习提供更具权威性的知识支持。

许多治疗工作者也将赫尔的发生现象学启发应用于治疗中。

他们会从一个被视为“病见”的病人身上观察症状,根据病人的行为表现和病历,给病人一定的概念,从而针对每一位病人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诊断、治疗方案和药物治疗方案,从而更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病情。

总而言之,亚伦·赫尔的发生现象学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发现真理的新途径,并为一些重要理论思想的发展带来了启发,尤其是梅洛·伊顿庞蒂的把握人的发展理论以及一些治疗理论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塞尔现象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邓小红刘志忠教育学术月刊2008.6EDUCATIONRESEARCHMONTHLY摘要:在简要分析作为哲学的现象学和作为方法的现象学后,文章指出现象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方法论和本体论两个层面。

关键词:胡塞尔;现象学;教育影响作者简介:邓小红,男,江西省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级教师(江西南昌330046);刘志忠,男,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福建厦门361005)。

一、关于胡塞尔现象学胡塞尔现象学具有特定内涵,但胡塞尔自己本人对其现象学的描述却多种多样,散见于他的许多著作中:“现象学标志着一门科学,一种诸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特殊的哲学思维态度和特殊的哲学方法。

”……但是无论如何,胡塞尔现象学所展示的关于“本质科学”的主旨和追求“作为科学哲学”的理想始终是非常明确的。

(一)本质直观本质直观的方法可以说是唯一一种贯穿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

它的提出伴随着胡塞尔对近代哲学传统的突破,特别是对近代哲学关于“直观只能将个体之物作为自己的对象,而观念之物或一般之物要通过抽象才能被我们所获得”这样一种看法的突破。

所以,在胡塞尔看来,直观可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个体直观和观念直观。

直到《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为止,胡塞尔仍然认为,本质直观必须以一个或几个经验、一个或几个个体直观为基础。

然而到1927年夏所做的“现象学的心理学”的讲座中,胡塞尔引入了“变更”这个概念,“变更”被看作是“通过想象来摆脱事实之物的关键步骤”。

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本质直观理论,即“本质直观的变更法”。

在胡塞尔现象学中,本质直观和个体直观是相互联系的,本质直观要以个体直观作为“奠基”。

本质直观和个体直观在联系之外,还有两个不同之处:第一,感知和想象的差异在本质直观中不起作用。

在个体直观中,感知和想象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前者是对一个对象的原本性把握,后者是对一个对象的影像性把握;感知和想象作为第一性和第二性层次一同构成个体直观的总体。

而在把握先天对象的过程中,原本与影像的差异不起作用;而从意识活动的角度来看,这也就意味着,感知和想象的差异在本质直观中不起作用。

第二,在对本质的把握中,存在设定与存在的不设定也不起作用。

也就是说,本质直观在对本质的把握中,可以将存在“搁置”而不去考虑。

如果进行本质直观的人对作为基础的个别直观中的对象的存在不感兴趣,而只对通过本质直观而把握到的本质的存在感兴趣,那么本质直观同时也就意味着对个体对象的存在设定的扬弃,这种状况为“本质还原”。

而本质还原还只是对个体的和经验的存在所进行的“暂时性”排斥,只有先验还原才是对个体的和经验的存在所进行的“恒久性”排斥。

(二)反思反思是指我们的意识目光不是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那样,直接指向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人,而是反过来朝向我们意识本身的活动。

现象学反思是现象学还原的一种途径。

胡塞尔指出:“我们不是去进行那些杂多的、相互交替的意识行为,从而素朴地将那些在其意义中被意指的对象设定并规定为存在着的,或者以这些对象作为假设的开端,由此推出一定的结论,如此等等;而是要进行‘反思’,即使这些意识行为本身和其内在意义内涵成为对象。

在对象被直观、被思考、被理论地思维并在某种存在变式中被设定为现实的同时,我们不应按照它们在那些意向中所显现或生效的那样将它们设定为现实,恰恰相反,那些非对象性行为才应成为我们所要把握,所要理论设定的客体,我们应当在新的直观行为和思维行为中去考察它们,分析、描述它们的本质,使它们成为一种经验思维或观念直观思维的对象。

”所以说,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直观到事实的源泉与现象的本质。

(三)“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思想是胡塞尔后期的主要思想。

虽然胡塞尔本人并没有给予“生活世界”以明确的界定,但我们从他的思想中可以了解和体味“生活世界”的内涵,其中人文精神应是其原初之意。

胡塞尔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

他提出的“生活世界”,正是为摆脱科学和哲学对人本身及世界的遮蔽而进行的尝试,追问前科学的世界有助于人本身的发展和有助于揭示人的本性的存在。

这样做,正是对任何独断论的拒绝和维护主体性原则的表达。

“生活世界”所具有22的主观性色彩,强化了文化的个性特色,也使“生活世界”包含了更多复杂的文化类型。

然而不同文化形式间的理解,势必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上。

这无疑彰显了拒绝任何先验本质的、尊重人的、富于责任感和怀疑精神的人文精神的意义。

这种人文精神的原初意义渗透于生活方式之中,就促成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大众化发展。

在哲学的精英文化与“生活世界”内在的大众文化相互交汇中,“生活世界”的内在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出来。

(四)“主体间性”对胡塞尔“主体间性”的考察,至少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从一方面来说,“主体间性”意味着相对于自我而言的他我、他人,就是说,它涉及到“我”与“你”或“我”与“他”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新认识论问题———我作为主体是否以及为什么能够认识另一个主体?另一个主体的存在如何对我成为有效的事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主体间性”又涉及到“我”与“我们”的关系。

这里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有些东西对我有效却不对我们大家都有效,从而可以被认为是“主观的”?相反,为什么另一些东西对我有效并且同样也对我们都有效,从而可以被认作是“客观的”?二、胡塞尔现象学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现象学创始人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来访中国时说:“我所创办的《教育现象学》杂志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西欧和北美的许多著名教育家都自愿聚集于这本杂志周围展开学术讨论。

可以说,教育现象学作为人文科学的独特视角已经成为教育界所普遍关注的一门新型学科。

”现象学和教育学结合促成了一门新型学科,可以说现象学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而广大的。

本文认为,现象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作为方法的现象学和作为哲学的现象学两方面,而这两方面的影响又分别表现为方法论和本体论两个层面。

(一)从作为方法的现象学视角看教育问题及其研究现象学作为方法可以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以现象学的精神、观念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把现象学方法引入教育研究,将使教育研究呈现崭新的面貌。

1.面向事实本身。

当前比较规范的教育研究大多是以教育理论和教育认识作为研究对象,其实,这是一种对教育研究的研究。

面向事实本身的研究方法不仅拓展了教育研究的对象,最为关键的是促使教育研究者从封闭的书斋转到活生生的教育活动中去,它要求教育研究者以一种“介入”的姿态来发现教育活动的本质,在丰富的教育生活中来体验教育本身,从而使教育研究者能够更好地把握教育的真谛。

2.反思。

反思活动是研究者获得哲学态度、追寻研究活动的教育意义的重要途径。

研究者必须摒弃纯粹的客观主义的研究路线,意识到自己的研究存在于日常教学生活之中,与自己的价值体悟和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学会以一种理性的、反思的眼光来审视教学生活,从理性自觉和人文关怀的高度来改进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使其研究获得一种人文理性、价值理性和反思的特质。

反思有利于研究者对日常生活背后价值规范的合理性进行系统、深入的思考,检验其合理性,评价其实践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研究者建构未来更加合理的价值规范体系,重新调整和创设更有意义的教育生活。

研究者应把自己视为与理论者一样,其作用绝不是简单执行某种“专家”理论,而是作为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来从事教学设计和组织活动,并在不断的批判反思和情景的交互作用中开展研究活动。

通过不间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的直接或间接的观察与反思,研究者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自己及其教育研究的理解,并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可以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主观意向,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具备一种人文关怀的品质。

(二)从作为哲学的现象学视角看教育问题及其研究教育本体论在我国近现代教育研究中是欠缺的、贫乏的。

在我们的研究中常常将本质论和本体论相混淆。

“是什么”的问题,是本质性的追问方式,“何以可能”的问题,是本体性的追问方式。

作为哲学的现象学对教育本体的追问对教育研究来说是意义深远的。

人文主义倾向无疑是胡塞尔本体论探索的重要方面,标志是其“生活世界”和“主体间性”理论。

1.教育中的“生活世界”问题。

从近代始,教育领域受科学化影响以致脱离生活世界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学校教育中,传递着越来越精致的教育内容,引进着越来越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技术,运用着越来越科学的管理程式。

学校教育开始从获得意义基础并展现其价值的生活世界转向从自然科学中吸收理念和方法,致使学校教育几乎已经被自然科学掏空了生活世界的可感性和可体验性,从而,我们的学校教育与“粗糙”的充满着无限可能的生活世界越来越远了。

因此,教育领域的“向生活世界回归”的任务是非常紧迫的。

2.教育中的“主体间性”问题。

与“生活世界”问题相关的是“主体间性”问题。

在教育中,主体间性指的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尊重,在法律、学校规章制度与道德规范下的相互理解的关系特征。

对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深刻反省。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要学生无条件执行教师的指令,一味灌输,包办代替,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管理学生,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个性缺乏应有的尊重,没有给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留下多少余地。

根据“主体间性”的理论,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应在平等“对话”中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1]赵一凡.胡塞尔与现象学的初衷[J].外国文学.2006,(1).[2]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M].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3]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4]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M].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5]倪梁康.现象学的始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6]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M].北京:三联书店,2005.[7]白玉国.胡塞尔“生活世界”内涵探析[J].江汉论坛.2005,(7).[8]李树英.教育现象学:一门新型的教育学[J].开放教育研究.2005,(3).责任编辑:程方生胡塞尔现象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