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在接触博弈论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是个高深莫测、充满数学公式和复杂模型的领域,仿佛是遥不可及的学术高峰。
但当我真正翻开相关的书籍,开始深入其中,才发现它其实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场场“游戏”,只不过这些“游戏”有着更为深刻的策略和智慧。
就拿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讨价还价来说吧。
比如说,你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上看中了一件漂亮的手工艺品。
摊主开价一百块,而你心里觉得五十块差不多。
这时候,一场小小的博弈就开始了。
你先说:“哎呀,这东西看着是不错,可五十块还差不多。
”摊主立马回应:“五十?您这价也压得太低了,我这进价都不止这个数,八十,不能再少了!”你皱皱眉头:“哪能啊,我真心想要,可我兜里就六十块钱,再多真没有啦。
”摊主一脸为难:“六十?我这真的是赔本买卖,七十,您拿走!”这一来一往的,可不就是在博弈嘛。
摊主想尽可能多地赚,你想尽可能少地出,都在揣摩对方的底线和心理。
摊主可能会观察你的表情,判断你是真的喜欢还是随便问问;你呢,会留意摊主的语气和态度,琢磨他还有多大的让步空间。
还有在玩扑克牌的时候,也是充满了博弈的智慧。
比如玩“斗地主”,当你手里拿着一把牌,你得算计着怎么出牌才能既压制住对手,又能保住自己的优势。
假如你是地主,一开始有一对王和几个炸弹,还有一些顺子和单牌。
你可不能一股脑把大牌全扔出去,得观察对手出的牌,猜测他们手里可能有的牌型。
如果农民一开始出的都是小牌,那你可能先不用大牌压,留着关键时候出奇制胜。
但要是他们一开始就出了比较大的顺子,那你就得掂量掂量,是不是要用炸弹把局势扭转过来。
而且,这还不仅仅是牌的较量,也是心理的较量。
有时候你故意犹豫一下再出牌,可能会让对手误以为你手里的牌不好,从而放松警惕;有时候你果断地出牌,又能给对手一种压迫感,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再说说职场吧,同事之间为了争取一个项目的主导权,或者为了在领导面前表现出色,也存在着各种博弈。
就像上次公司里有个重要的项目,我和另一个同事都很想负责。
搏弈论读后感
搏弈论读后感篇一博弈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烧脑但又超级有趣的书——《博弈论》。
说真的,一开始我觉得这玩意儿可能会让我晕头转向,结果还真就差不多!这书里讲的那些博弈策略,就像是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就在想,咱们日常生活里不也到处都是博弈嘛!比如说买东西砍价,卖家想多赚,买家想少花,这可不就是一场博弈?也许有人会说,哎呀,这太复杂啦,过日子简单点不好吗?可我觉得吧,了解博弈论能让咱们更聪明地应对各种情况。
比如说在和朋友争论去哪儿玩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这时候要是懂点博弈的技巧,说不定就能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
我觉得博弈论里最有意思的就是“囚徒困境”。
你说这俩囚徒,要是都不招供,可能都能轻判,可又都怕对方先招了,自己吃大亏。
这像不像我们有时候面对选择,总担心自己选错了,结果反而错过了更好的结果?不过,读着读着我也有点迷糊了。
这理论有时候感觉太理想化啦,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清晰的规则和完全理性的人呢?可能这就是博弈论的局限吧。
但不管怎么说,它还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思考大门。
你们觉得博弈论在生活中到底能帮我们多少呢?篇二博弈论读后感哇塞,《博弈论》这本书,真的让我又爱又恨!一开始,我是抱着好奇的心翻开它的,心想:“这能有多难理解?”结果,我被现实狠狠打脸了!里面的各种模型和策略,复杂得让我脑袋都要炸了。
比如说那个“斗鸡博弈”,两只鸡互不相让,冲上去可能两败俱伤,退下来又觉得丢面子。
这多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竞争场景啊!有时候为了争一口气,硬着头皮往前冲,最后搞得自己伤痕累累。
我就在想,难道我们就不能跳出这种博弈的怪圈吗?也许可以,但又好像很难。
毕竟,社会就是一个大的博弈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盘算着。
但话说回来,博弈论也不是一无是处。
它让我明白了,在做决策的时候,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到对方的反应和可能的后果。
这就像是下棋,走一步得想好几步。
不过,我也有疑问啦。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在众多令人着迷的知识领域中,博弈论就像一个神秘而充满趣味的魔法盒子,一旦打开,就会发现里面藏着无尽的智慧宝藏。
最近,我一头扎进了博弈论的书籍中,那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
我读的这本书并没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复杂公式和晦涩术语,反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例子,把博弈论的精髓巧妙地展现了出来。
就拿“囚徒困境”来说吧,这可真是个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例子了。
两个小偷一起作案被抓了,警察把他们分别关在两个房间里审讯。
警察对每个小偷说,如果你们两个都不坦白,那么每人就判刑 1 年;如果你坦白了,而对方没坦白,那你就立功了,马上释放,对方判刑 8 年;如果你们两个都坦白,那就每人判刑 5 年。
这两个小偷心里就开始打起了小算盘。
咱就说其中的一个小偷,叫他小李吧。
小李坐在那个审讯室里,心里七上八下的。
他就琢磨啊,如果自己不坦白,万一那个同伙小王坦白了,那自己可就得蹲8 年大牢,这风险太大了。
可要是自己坦白了,就算小王也坦白,那也就蹲 5 年,总比 8 年强啊。
这么一想,小李心里的天平就倾向于坦白了。
再说那个小王,心里的想法也差不多。
结果呢,两个人都觉得坦白对自己更有利,最后都选择了坦白,每人判刑 5 年。
你看,明明他们要是都不坦白,每人只判刑 1 年,可最终却都选择了看起来对自己“最优”的策略,结果反而都没得到最好的结果。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中很多类似的情况。
比如说,在一个菜市场里,有两个卖水果的摊主,老张和老李。
他们都卖苹果,进货渠道啥的都差不多,价格也一样。
有一天,市场上来的人不多,生意比较冷清。
老张就想了,要是我把价格稍微降一点,是不是就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多卖点苹果呢?老李也是这么想的。
结果两个人都降价了,虽然吸引了更多的顾客,但是因为价格低了,利润反而不如之前不降价的时候。
还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出去旅游。
到了一个景区,有两种交通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坐缆车,比较贵但是快;另一种是徒步爬山,免费但是累。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博弈。
从简单的下棋对弈,到复杂的商业竞争、政治决策,博弈论的影子无处不在。
最近读了关于博弈论的相关书籍,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博弈论,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在相互影响的决策环境中,个体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的理论。
它不仅仅是一门学术理论,更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情况的工具。
书中首先介绍了博弈的基本要素,包括参与者、策略、支付函数和信息。
参与者是博弈中的决策主体,他们的目标是通过选择合适的策略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策略则是参与者可选择的行动方案。
支付函数用于衡量参与者在不同策略组合下所获得的收益。
而信息则决定了参与者对博弈局面的了解程度。
博弈的类型多种多样。
有零和博弈,比如下棋,一方的胜利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失败,双方的收益总和为零。
还有非零和博弈,在这种博弈中,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并非完全对立,有可能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以“囚徒困境”为例,这是博弈论中一个经典的案例。
两个犯罪嫌疑人被警察分别审讯,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各判刑1 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人被释放,不坦白的人判刑 5 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 3 年。
从个体角度看,每个嫌疑人的最优策略似乎都是坦白,但从整体看,如果两人都不坦白,结果会更好。
这个例子揭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在商业领域,博弈论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像是一场博弈。
比如价格战,当一家企业降低产品价格以吸引更多客户时,其他企业可能会面临跟随降价还是保持原价的选择。
如果大家都降价,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下降;如果只有一家企业降价,它可能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但也可能引发其他企业的报复。
在谈判中,博弈论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
双方都希望在谈判中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但又要考虑对方的反应。
通过了解对方的底线和可能的策略,调整自己的策略,以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在社会生活中,公共资源的使用也存在博弈。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博弈论,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在互动情境中,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带来怎样结果的学问。
最近读了关于博弈论的相关书籍,深受启发,也有了不少思考。
博弈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策略”。
参与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和对其他参与者行为的预期,来选择最优的策略。
比如在“囚徒困境”这个经典的博弈模型中,两个犯罪嫌疑人被分别审讯,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那么各自可能只会被轻判;但如果其中一人供出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那么供出的一方将获得减刑,而沉默的一方将受到重罚。
在这种情况下,从个体角度看,供出对方似乎是最优策略,但如果两人都这样想,最终的结果却是两人都受到较重的惩罚。
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个体的最优策略不一定能带来整体的最优结果。
另一个有趣的概念是“纳什均衡”。
它指的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策略都不会使自己的情况变得更好。
比如在商家竞争的例子中,假设两家公司 A 和 B 都在考虑是否降价促销。
如果 A 降价而 B 不降价,A 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如果 B 降价而 A 不降价,B 会获得更多份额;如果两家都降价,利润都会减少;如果两家都不降价,利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两家都不降价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因为任何一家单方面降价都不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博弈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商业领域,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一场博弈。
比如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企业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策略来制定自己的营销策略、定价策略等。
又比如在谈判中,双方都在揣摩对方的底线和期望,以争取最有利的结果。
在国际关系中,博弈论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国家之间在贸易、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互动都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
例如,在核裁军谈判中,各国需要权衡自身的安全需求和国际压力,做出相应的决策。
在日常生活中,博弈论同样无处不在。
比如在和朋友玩游戏时,我们会思考对方可能的行动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在分配家务时,家庭成员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博弈。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博弈论,一门看似高深莫测,实则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
通过对相关书籍的研读,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博弈论研究的是在相互影响的决策环境中,理性决策者如何做出最优选择。
简单来说,就是当你的决策会受到他人决策的影响,同时他人的决策也会受到你的决策影响时,如何才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书中提到的“囚徒困境”是一个经典的博弈案例。
假设有两个嫌疑人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审讯。
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合作),那么每人可能只会被判入狱 1 年;如果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沉默(背叛),坦白者会被释放,沉默者则要入狱10 年;如果两人都坦白,那么每人入狱 5 年。
从个体角度看,坦白似乎是最优选择,因为无论对方如何选择,坦白都能让自己的刑期更短。
但如果两人都这样想,最终结果就是都入狱 5 年,这并不是整体的最优结果。
这个例子深刻地揭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囚徒困境”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商家之间的价格战,每家都想通过降价来吸引更多顾客,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
但如果所有商家都降价,最终大家的利润都会受损。
再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每个国家都只考虑自己的短期利益,不愿意为减少污染付出努力,那么最终地球的生态环境会恶化,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
另一个有趣的概念是“纳什均衡”。
以“斗鸡博弈”为例,两个司机驾车相向而行,谁先转向避让谁就输了面子。
如果都不避让,就会发生碰撞,两败俱伤。
存在一个策略组合,即一方避让,另一方不避让,这就是纳什均衡。
在这个均衡点上,任何一方改变策略都不会让自己的情况变得更好。
“纳什均衡”在很多场景中都有体现。
比如在就业市场上,求职者和招聘企业之间的选择也可能形成纳什均衡。
求职者希望找到待遇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工作,企业希望招聘到能力强、忠诚度高的员工。
当市场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时,双方的选择就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局面。
博弈论还让我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策略选择。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商业竞争、政治决策,还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都能看到博弈的身影。
博弈论,作为一门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学科,为我们理解和应对这些复杂的情况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博弈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历史。
早期的博弈思想在诸如军事战略、政治谋略等领域中就有所体现。
然而,真正将其系统化、理论化的是现代的学者们。
约翰·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被视为博弈论诞生的标志,从此,这一领域开启了蓬勃发展的历程。
博弈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参与者”,也就是在博弈中做出决策的个体或团体。
参与者的目标是通过选择最优策略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而“策略”,则是参与者在博弈中可以选择的行动方案。
不同的策略组合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博弈的类型多种多样。
其中,“零和博弈”是一种最为简单和极端的情况,即一方的收益必然等于另一方的损失,总和为零。
例如,在猜硬币正反面的游戏中,一方赢的钱就是另一方输的钱。
与之相对的是“非零和博弈”,在这种博弈中,参与者的得失总和不为零,双方有可能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区分则在于参与者对博弈的信息掌握程度。
在完全信息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清楚地知道其他参与者的策略和收益情况;而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参与者对某些情况并不了解。
“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的差异在于决策的顺序和时间。
静态博弈中,参与者同时做出决策,不知道对方的选择;动态博弈则有先后顺序,后行动的参与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的决策,并据此做出自己的选择。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更好地理解博弈论。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经典的例子之一。
假设有两个犯罪嫌疑人被警察抓住,但警方没有足够的证据指控他们。
于是,警察将两人分别关押审讯,并告诉他们: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每个人将被判刑 1 年;如果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沉默,坦白者将被释放,沉默者将被判刑 3 年;如果两人都坦白,每人将被判刑 2 年。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博弈论,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互动中的决策行为和结果的一门学问。
它不仅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政治、军事、社会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博弈论的书籍,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博弈论的核心概念是“博弈”,它指的是参与者之间的策略互动。
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策略选择,而他们的决策会相互影响,最终决定整个博弈的结果。
例如,在“囚徒困境”这个经典的博弈模型中,两个犯罪嫌疑人面临着坦白或抵赖的选择。
如果两人都坦白,他们都会被判刑;如果两人都抵赖,他们都会受到较轻的处罚;但如果一人坦白一人抵赖,坦白的人会被从轻发落,抵赖的人则会受到重罚。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嫌疑人都需要考虑对方的可能选择,从而做出自己的决策。
博弈论中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如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完全信息博弈、不完全信息博弈等。
零和博弈是指一方的收益必然等于另一方的损失,总和为零。
比如下棋就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赢另一方就输。
而非零和博弈则可能存在双赢或双输的结果,比如合作做生意,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同的利益增长,也可能因为合作不当而共同遭受损失。
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参与者对彼此的策略和收益都有完全的了解,而不完全信息博弈则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博弈都是不完全信息博弈,这就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和复杂性。
比如在商业谈判中,双方往往并不清楚对方的底线和真实意图,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信息和推测对方的策略。
博弈论中的策略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
常见的策略有纯策略和混合策略。
纯策略是指参与者确定地选择某一种行动,而混合策略则是按照一定的概率选择不同的行动。
在一些博弈中,混合策略可能比纯策略更有效。
例如在“猜硬币正反面”的游戏中,如果一方总是选择正面或反面,那么很容易被对方猜到,而采用随机选择正面或反面的混合策略则能增加获胜的机会。
博弈论还涉及到均衡的概念。
均衡是指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的策略下,每个参与者都没有动机改变自己的策略。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博弈论的书,哎呀,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以前总觉得博弈论是那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学问,没想到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它其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趣得很呢!书里讲了好多经典的博弈模型,什么“囚徒困境”啦,“智猪博弈”啦,一开始我还被这些名词搞得晕头转向的,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找到了其中的门道。
就拿“囚徒困境”来说吧。
假设警察抓住了两个嫌疑犯,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审讯。
如果两个人都不坦白,每人判刑 1 年;如果一个坦白一个不坦白,坦白的那个放出去,不坦白的判刑 8 年;如果两个人都坦白,每人判刑 5 年。
你猜怎么着?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两个人都会选择坦白,因为对于每个嫌疑犯来说,坦白是最优选择。
可这样一来,整体的结果并不是最优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和我朋友之间的一次小“博弈”。
有一次,我们俩约好了一起减肥,互相监督。
我们规定,如果谁偷吃了零食,就要给对方买一个星期的早餐。
一开始,我俩都信誓旦旦,坚决抵制美食的诱惑。
可没过几天,我就有点忍不住了。
那天我路过一家蛋糕店,那香甜的味道直往我鼻子里钻。
我心里就开始纠结了:要是我偷吃了蛋糕,朋友没偷吃,那我得给她买一个星期的早餐,有点亏;要是朋友也偷吃了,那大家都一样,也没啥损失;要是我忍住了没吃,朋友却偷吃了,那我多亏啊!就在我脑子里进行这些“博弈”的时候,最终没忍住,买了一块小蛋糕偷偷吃了。
结果呢,朋友也和我一样没经受住考验,我们俩都破了戒。
这可不就是现实版的“囚徒困境”嘛!还有那个“智猪博弈”也特别有意思。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
按一下按钮会有 10 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 2 个单位的成本。
如果大猪先到槽边,大猪吃到 9 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 1 个单位;如果同时到槽边,大猪吃 7 个单位,小猪吃 3 个单位;如果小猪先到槽边,大猪吃 6 个单位,小猪吃 4 个单位。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关于博弈论的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博弈论,乍一听这名字,感觉特别高深莫测,好像是那种只有超级聪明的人才能搞懂的东西。
但真正读进去之后,发现它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就拿我前段时间和朋友打牌来说吧。
那可不是普通的打牌,而是一场充满了策略和心理较量的“战斗”。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我和几个好友聚在一起,准备好好玩几局牌放松放松。
牌局一开始,气氛还算轻松,大家有说有笑。
可随着牌一张张出,局势逐渐紧张起来。
我手里捏着牌,眼睛不停地观察着其他人的表情。
坐在我对面的小李,每次出牌都显得特别果断,眉头微微皱着,好像在向大家宣告他的牌有多好。
我心里就犯嘀咕了:这家伙是真有好牌还是在虚张声势呢?旁边的小王则一直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出牌,让人摸不透他到底在想啥。
我开始分析局势,如果我出这张牌,小李可能会压我,小王说不定会趁机捡漏;要是我不出,又怕错过机会。
这时候,博弈论的知识就在我脑子里打转了。
我想起书中说的“信息不对称”,在这个牌局里,大家都不清楚别人手里到底是什么牌,只能通过表情、动作和出牌的方式来猜测。
于是,我决定先试探一下。
我出了一张不大不小的牌,观察着他们的反应。
小李果然毫不犹豫地压了上来,小王还是那副淡定的样子。
我心里暗暗叫苦,觉得自己可能失策了。
但转念一想,也许这正是小李的圈套,他故意表现得很强势,想让我退缩。
就在我纠结的时候,突然发现小王的眼神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变化。
他似乎对小李的出牌有点意外。
这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我瞬间有了新的想法,也许小王的牌并没有那么好,他只是在故作镇定。
我决定冒险一搏,出了一张大牌。
这时候,小李犹豫了一下,小王的笑容也变得有点僵硬。
哈哈,我感觉自己好像摸到了门道。
接下来的几轮,我根据他们的反应不断调整策略,时而保守,时而激进。
这场牌局打得那叫一个惊心动魄,每一张牌的出法都像是在走钢丝。
有时候,为了迷惑对手,我还故意露出一副苦恼的表情,让他们误以为我牌很差。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博弈论,这一充满智慧和策略的领域,如同一个神秘的棋局,每一步决策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胜负。
通过对相关书籍的研读,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谋略与思考的世界。
博弈论研究的是在互动情境中,参与者如何做出最优决策。
这里的“最优”并非单纯的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是在考虑其他参与者行动的基础上,寻求相对最优的结果。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说起——“囚徒困境”。
两个犯罪嫌疑人被分别审讯,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那么每人判刑一年;如果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沉默,坦白者将被释放,沉默者判刑十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则每人判刑五年。
在这种情况下,从个体角度看,坦白似乎是最优选择,因为无论对方如何选择,坦白都能带来相对较轻的刑罚。
但如果两人都这样想,最终的结果却是两人都判刑五年,这并非整体的最优结果。
这个例子深刻地揭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
比如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每家企业都想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更多客户,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但当所有企业都这样做时,整个行业的利润都会下降,大家都受到损失。
博弈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纳什均衡”。
以“斗鸡博弈”为例,两个司机相向而行,如果都不让路,就会发生碰撞,双方都受损;如果一方让路,让路的一方会觉得丢面子,不让路的一方则会顺利通过。
在这个博弈中,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即一方让路,另一方不让路。
这种均衡状态一旦达到,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策略都不会使其受益。
在博弈中,信息的掌握程度也至关重要。
如果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就可能在博弈中占据优势。
比如在拍卖中,知道其他竞拍者的心理价位和出价策略,就能更好地决定自己的出价。
同时,博弈的类型也多种多样。
有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参与者同时做出决策,且对彼此的策略和收益都了如指掌。
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则是参与者依次做出决策,后面的参与者能够看到前面参与者的决策。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博弈论,听起来似乎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概念,但实际上,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下棋打牌到商业竞争,从人际关系处理到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都有着博弈论的影子。
博弈论的核心在于研究决策主体在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在做决策时,需要考虑到其他人可能的反应和决策,而其他人也在同样考虑着我们的可能行动,这就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的局面。
比如在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我们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
如果我们一直出石头,对手很可能会猜到并且出布来克制我们。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变换策略,试图猜测对手的想法,同时防止自己的想法被对手轻易识破。
这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小游戏,但已经体现了博弈论的基本思想。
再来看一个商业中的例子。
假设市场上有两家竞争的公司 A 和 B,都在考虑是否要降低产品价格来吸引更多的客户。
如果 A 公司降价,而 B 公司不降价,那么 A 公司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但如果 B公司也降价,那么两家公司的利润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A 公司在做决策时就必须考虑 B 公司的可能反应,反之亦然。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商业博弈。
博弈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
一个是“纳什均衡”,指的是一种策略组合,在这种组合中,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参与者策略的最优反应。
也就是说,在纳什均衡状态下,任何一个参与者如果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都不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占优策略”。
如果对于某个参与者来说,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某一种策略对他来说始终是最优的,那么这种策略就是占优策略。
博弈的类型也多种多样。
有“零和博弈”,在这种博弈中,一方的收益必然等于另一方的损失,总和为零。
比如赌博就是一种典型的零和博弈。
还有“非零和博弈”,在这种博弈中,各方的收益和损失之和不为零,可能是正和,也可能是负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博弈场景。
比如在和朋友分配任务时,如何分配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同时保证任务能够高效完成,这就是一种博弈。
博弈论读后感(精选9篇)
博弈论读后感篇1上次讲了几种同时行动博弈,其中的一种就是协调博弈。
这一次专门讲协调博弈中的一种非常值得关注的情况:大规模协调博弈。
在协调博弈中,局中人必须同时采取行动才能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而在大规模的协调博弈中存在一种网络的外部性,也就是是指拥有产品的人越多,这种产品的价值就越高。
当一种产品被赋予某种交流与流通的功能的时候,它常常就会具有这种外部性。
比如说电话。
如果只有你自己有电话,而你认识的人都没有,那电话对于你就只是一个摆设,什么用处都没有。
而你周围使用电话的人越多,这部电话所起的作用就越大。
我早先使用QQ的时候也是如此。
那时候我是周围最早申请QQ号的,可是申请了之后却不知道和谁聊天,只好见到一个在线的就加上。
到后来同学都开始用QQ了,QQ才开始成为我一个重要的联络工具。
现在做科研的估计都会说微软的东西很难用不管是操作系统还是OffiCe软件,我也很想学1inUX,学TeX,但是一想到工作中别人用的都是WindoWS和Word,很多软件只有WindoWS版本的,我用个TeX写的东西别人还打开不了,于是只好作罢。
网络的外部性使得一个新的用户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不光要考虑这个产品本身的好坏,还得考虑这个产品被使用的广泛性。
这种网落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的先进入者具有后进入者不可比拟的优势。
当一个具有交流功能的产品真正流通起来以后想打倒它是T牛很困难的事情,比如你很难想象百度hi会取代腾讯QQ的领先地位。
网络的外部性会长期的保护领先者的地位,因此,这类产品,进入市场的时候就应该不惜代价扩大用户群,以获取领先地位。
有一种说法说盗版帮助了微软,没有盗版就没有微软如今在中国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而微软一定程度上默许了盗版的泛滥,因为这对建立微软的市场地位是有利的,网络的外部性也终将会弥补微软因为盗版受到的损失。
到如今微软在中国已经竖立起了垄断地位,对盗版的打击力度便开始加大,频频对政府施压,要求政府采取措施。
面对网络外部性,市场的后进者也并非是全无办法,但通常的办法都是比较消极的,以求避开外部性壁垒。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篇一:博弈论读书笔记】博弈论读书笔博弈论 :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博弈论的目的在于巧妙的策略,而不是解法。
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而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
博弈的思想既然来自现实生活,它就可以高度抽象化地用数学工具来表述,也可以用日常事例来说明,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我们同样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
孙膑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但是这并不影响他通过运行策略来帮助田忌赢得赛马。
博弈时时存在,它就在你的身边。
本书就是试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及运用,并且寻求用种智慧来指导生活决策的方法。
在李凌、王翔的《论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中,作者从博弈论的起源谈起,回顾了博弈论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上所取得的成就,把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同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合作、模仿、创新、拍卖、战争和群居等实例表明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的, 又是如何使得博弈达到均衡的。
最后,围绕演进博弈论的基础理论与实例案例来分析对传统博弈论的冲击,及其使博弈论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深度。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中的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和演进博弈论的简述和分析:一、囚徒困境—合作还是不合作在这个模型中,合作还是不合作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释,纳什均衡解就是都选择坦白,也就是跟对方囚徒不合作,但这个解对两个囚徒来说并不是帕累托最优解,囚徒困境反映了集体理性和个人理性的矛盾。
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如果让使用资源者自愿承担费用,则会由于搭便车现象的出现,而无法实现共同提供公共物品的目标,所以需要政府通过纳税的方式来提供,以实现帕累托最优,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博弈论,作为一门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学问,其应用广泛,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等众多领域。
在阅读相关著作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博弈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策略”。
在一场博弈中,参与者需要根据对手可能的行动来选择自己的策略,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这就好比下棋,每一步棋都是一种策略选择,而最终的胜负取决于整个策略组合的优劣。
以经典的“囚徒困境”为例,两个犯罪嫌疑人被分别审讯。
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合作),他们可能只会受到较轻的惩罚;但如果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沉默(背叛),坦白者将获得从轻处罚,而沉默者将受到重罚;若两人都坦白,则都受到较重的处罚。
在这种情况下,从个体理性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会选择坦白,因为这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但从整体来看,两人都沉默才是最优结果。
这个例子深刻地揭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博弈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纳什均衡”。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参与者策略的最优反应,从而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
比如在一个价格竞争的市场中,如果两个企业都选择降价来争夺市场份额,最终可能导致双方利润都下降。
当双方都意识到这一点并选择维持原价时,就达到了纳什均衡。
在日常生活中,博弈论的应用无处不在。
比如在购物时,我们与商家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博弈。
商家希望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商品获取更多利润,而我们则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商品。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试探对方的底线,最终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在人际关系中,博弈论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比如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每个人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团队的整体利益,那么团队的效率和成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相反,如果大家能够相互合作,共同追求团队的目标,那么最终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在政治领域,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家之间的外交政策和战略选择。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博弈论,这一听起来颇为高深的学科,实际上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对博弈论的学习和思考,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洞悉人类互动与决策的新窗口。
博弈论的核心在于研究决策主体在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它并非仅仅是关于数学公式和复杂模型的堆砌,而是试图揭示人们在各种情境下如何做出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相互影响。
在博弈中,参与者的策略选择至关重要。
参与者需要考虑对手可能的行动,并据此来制定自己的最优策略。
以“囚徒困境”为例,两个犯罪嫌疑人被分别审讯,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那么他们可能只会受到较轻的惩罚;但如果一方坦白而另一方沉默,坦白的一方将获得从轻处罚,沉默的一方则会受到重罚。
在这种情况下,从个体角度出发,坦白似乎是最优选择,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双方都坦白,从而导致了并非最优的整体结果。
这个简单的例子清晰地展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另一个经典的博弈模型是“斗鸡博弈”。
想象两只公鸡相向而行,如果双方都不肯退让,那么就会两败俱伤;如果一方退让,另一方前进,那么前进的一方获得胜利,退让的一方则会显得“懦弱”。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在揣摩对方的心思,试图预测对方的行动,以决定自己是进还是退。
博弈论中的“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概念也具有重要意义。
零和博弈意味着一方的收益必然等于另一方的损失,比如下棋、赌博等。
而在非零和博弈中,参与者之间有可能实现双赢或者双输的局面,比如合作创业、国际贸易等。
理解这两种博弈类型,有助于我们判断在不同情境下应采取的策略。
在现实生活中,博弈论的应用无处不在。
比如在商业竞争中,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就是一种博弈。
如果一家企业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其他企业可能会跟进降价,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下降。
但如果企业能够通过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等非价格手段来竞争,就有可能实现差异化,避免陷入恶性的价格博弈。
在人际关系中,博弈论也同样适用。
例如在与朋友或家人的相处中,对于资源的分配、责任的承担等问题,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博弈。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博弈论的书,哎呀,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博弈论,这名字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一开始我还以为会是那种特别枯燥、满是复杂公式和图表的书。
没想到,读进去之后,发现它其实和咱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书里提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概念——“囚徒困境”。
说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审讯。
警察告诉他们: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 8 年;如果一人坦白一人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刑 10 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 1 年。
这可把两个嫌疑犯难住了,他们在心里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博弈。
从嫌疑犯 A 的角度想,要是 B 坦白了,我抵赖就得判 10 年,坦白就 8 年,那还是坦白好;要是B 抵赖,我坦白能被放出去,抵赖才判1 年,还是坦白划算。
所以怎么看,坦白对自己都更有利。
B 估计也是这么想的,结果两人都坦白了,各判刑 8 年。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就忍不住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好多事儿。
比如说,我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减肥。
我们说好了互相监督,不许偷吃甜食。
可当我面对一块美味的巧克力蛋糕时,我心里就开始琢磨了:要是朋友忍住没吃,我吃了,那我能享受这一时的快乐;要是朋友没忍住吃了,我不吃多亏啊,还不如一起吃。
结果很可能就是我俩都没忍住,减肥计划泡汤。
这可不就是现实版的“囚徒困境”嘛!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智猪博弈”。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
按一下按钮会有 10 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 2 个单位的成本。
如果大猪先到槽边,大猪吃到 9 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1 个单位;若同时到槽边,大猪吃7 个单位,小猪吃3 个单位;若小猪先到槽边,大猪吃 6 个单位,小猪吃 4 个单位。
那这两只猪会怎么选择呢?小猪想啊,自己去按按钮,消耗了 2 个单位,就算和大猪同时到槽边,也才吃到 3 个单位,不划算,还不如等着大猪去按。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博弈论,听起来似乎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当我们在菜市场与摊主讨价还价、在工作中与同事竞争合作、在家庭中与亲人协商决策,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着博弈论的智慧。
博弈论研究的是在互动情境中,参与者如何做出最优决策。
这里的“互动”意味着每个参与者的决策都会影响到其他参与者的收益,而“最优决策”并非仅仅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而是要考虑到对手可能的反应和整个局面的变化。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囚徒困境”。
假设警察抓住了两个嫌疑犯,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
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即合作),那么每人都只会被判刑 1 年;如果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沉默,坦白者将被释放,沉默者则会被判刑 3 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即背叛),则每人都会被判刑 2 年。
在这种情况下,从个体角度出发,每个嫌疑犯都会发现,无论对方如何选择,自己坦白总是更有利。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两人都坦白,都被判刑 2 年,这并不是整体的最优结果。
这个例子深刻地揭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比如在企业竞争中,各个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过度的价格战,导致大家的利润都受损。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纳什均衡”。
它指的是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参与者策略的最佳回应,从而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有动力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
以“斗鸡博弈”为例,两个司机开车相向而行,谁先转向谁就被视为胆小鬼,但若都不转向就会发生碰撞。
在这个博弈中,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即一个司机转向,另一个司机不转向。
博弈论不仅在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政治学、社会学、生物学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政治选举中,候选人的策略选择往往是一种博弈;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之间的互动也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甚至在生物进化中,物种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博弈。
了解博弈论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诸多启示。
它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竞争与合作。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博弈论,乍一听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觉得高深莫测,仿佛是只有在经济学或数学的殿堂里才会被探讨的课题。
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下棋打牌到商业谈判,从政治决策到人际关系,无处不在。
在我深入研读博弈论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零和博弈”。
简单来说,就是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双方的利益总和为零。
比如在一场体育比赛中,只有一个冠军,一方的胜利就意味着其他方的失败。
这种博弈通常竞争激烈,参与者往往会全力以赴,争取自己的胜利。
但在现实生活中,零和博弈并不是最常见的情况,更多的是“非零和博弈”。
非零和博弈又分为“正和博弈”和“负和博弈”。
正和博弈是指参与各方的利益总和是增加的,大家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比如企业之间的合作研发,共同开拓市场,就能创造出比各自单独行动更大的价值。
而负和博弈则是各方的利益总和减少,典型的例子就是战争,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博弈论中的“策略”也是一个核心要素。
每个参与者都需要根据对手的可能行动来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的“石头剪刀布”游戏,看似简单,其实也蕴含着策略。
如果对手一直出石头,那么你下次出剪刀的概率就应该降低。
在更复杂的博弈中,策略的选择就更加重要。
比如在商业竞争中,企业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市场推广等,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参与者策略的最优反应,没有人有动力去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
举个例子,假设有两家企业在竞争同一个市场,如果企业 A 采取降价策略,企业 B 也会跟着降价以保持竞争力;如果企业 A 提价,企业 B 可能会趁机扩大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达到一个价格平衡点,双方都不愿意轻易改变策略,这就是纳什均衡。
博弈论还让我对“信息”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博弈论,这一高深的学科,初听时或许会让人感到有些晦涩难懂,但当深入其中,便能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满了无尽的智慧和策略。
博弈论的核心在于研究决策主体在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所产生的均衡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当多个参与者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到其他人的可能反应,从而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这种相互影响和策略选择的过程,构成了博弈的本质。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囚徒困境”。
假设有两个嫌疑人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里审讯。
警察告诉他们,如果两人都不坦白,那么每人判刑 1 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人无罪释放,不坦白的人判刑 10 年;如果两人都坦白,那么每人判刑 8 年。
在这种情况下,从每个嫌疑人自身的角度出发,坦白似乎是最优选择,因为无论对方是否坦白,自己坦白所受到的惩罚都相对较轻。
但如果两人都能保持沉默,也就是选择合作,那么他们的总体惩罚会更小。
这个例子深刻地揭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另一个有趣的博弈是“智猪博弈”。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
按一下按钮会有 10 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 2 个单位的成本。
若大猪先到槽边,大猪吃到 9 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 1 个单位;若同时到槽边,大猪吃 7 个单位,小猪吃 3 个单位;若小猪先到槽边,大猪吃 6 个单位,小猪吃 4 个单位。
在这种情况下,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按钮,是最优策略。
这个博弈反映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弱者如何通过等待和搭便车来获取利益。
博弈论不仅仅局限于这些简单的例子,它在商业竞争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就是一种博弈。
如果企业都采取降价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可能会导致双方的利润都受到损害;但如果都不降价,又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抢占市场。
这就需要企业在决策时充分考虑对手的可能反应,制定出最优的价格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篇一:博弈论读书笔记】博弈论读书笔博弈论 :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博弈论的目的在于巧妙的策略,而不是解法。
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而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
博弈的思想既然来自现实生活,它就可以高度抽象化地用数学工具来表述,也可以用日常事例来说明,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我们同样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
孙膑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但是这并不影响他通过运行策略来帮助田忌赢得赛马。
博弈时时存在,它就在你的身边。
本书就是试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及运用,并且寻求用种智慧来指导生活决策的方法。
在李凌、王翔的《论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中,作者从博弈论的起源谈起,回顾了博弈论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上所取得的成就,把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同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合作、模仿、创新、拍卖、战争和群居等实例表明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的, 又是如何使得博弈达到均衡的。
最后,围绕演进博弈论的基础理论与实例案例来分析对传统博弈论的冲击,及其使博弈论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深度。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中的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和演进博弈论的简述和分析:一、囚徒困境—合作还是不合作在这个模型中,合作还是不合作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释,纳什均衡解就是都选择坦白,也就是跟对方囚徒不合作,但这个解对两个囚徒来说并不是帕累托最优解,囚徒困境反映了集体理性和个人理性的矛盾。
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如果让使用资源者自愿承担费用,则会由于搭便车现象的出现,而无法实现共同提供公共物品的目标,所以需要政府通过纳税的方式来提供,以实现帕累托最优,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囚徒困境有限次重复博弈中,当一次性违约的收益大于失信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时, 企业就存在偏离合同规定行事的激励,这种内生的激励表明,“损人利己”也是行为人的理性选择。
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如果企业之间致力于长期合作, 就应当设法改变合作机制, 降低合作企业发生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
除了健全社会诚信体系之外, 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提高失信成本。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的局中人可能受各种外部环境因素或者市场地位的影响,并非是完全理性的,所以在合作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订立合作契约,将这种风险最小化,从现实经济利益的角度提高失信成本,使失约威胁实现真正的可置信。
二、智猪博弈—创新还是模仿在智猪博弈中,在理性人的假设下,大猪和小猪的支付矩阵决定了大猪选择按,小猪选择等待。
类似的,在股票市场中,大户是大猪, 他们进行技术分析, 收集信息、预测股价走势, 所付出的成本高,而相应得到的收益也比较高,而大量散户就是小猪, 他们几乎不花成本去进行技术分析, 而是跟着大户的投资策略进行股票买卖, 这就是股票市场上著名的“散户跟大户”现象。
在股份公司中, 大股东是大猪, 他们收集信息、监督经理, 拥有决定经理任免的投票权,而小股东是小猪, 他们不直接花精力去监督经理, 投票权重也往往无足轻重, 但他们却可以从大股东的监督中受益。
在技术创新市场上, 大企业是大猪, 它们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 开发新产品, 而中小企业是小猪, 它们不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创新, 而是采取“跟随策略”, 等待大企业的新产品形成新的市场后, 仿制大企业的新产品展开销售。
尤其在商品市场中,智猪博弈模型更能够说明企业的创新还是模仿问题,能够很好的解释很多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的决策,有资金实力和研发条件的大企业可能会追求产品创新,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开拓新市场,试运行新的企业模式和制定新的制度,经过这些大企业的亲身验证之后,小企业才会去模仿,达到降低研发成本及风险的目的。
然而,我国目前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去创新也有这方面的因素,研究开发花了大成本,而收效却不大,或者很快就被其他企业模仿而无法达到长期保持核心竞争力,所以就打击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这就验证了当小猪的搭便车行为切实危害了大猪利益时,小猪的搭便车也就要终止了。
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需要改变大企业和小企业的支付矩阵,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企业的创新激情,比如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能够增加创新企业的收益,同时也会提高模仿企业的成本,如此就可以平衡双方的收益,鼓励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大力投入研发,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但当前我国这方面的制度立法还不够完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盗版的惩处力度还不够,对企业创新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同时,中小企业如果一味的充当跟随者的角色,没有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其长远发展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中小企业也应当通过模仿来消化吸收再创新。
另外,智猪博弈模型能给小企业很多启示,比如避免与大企业在产品成本、产品价格、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恶性竞争,充分利用灵活机动,反应速度快,能跟好的把握市场需求并接近客户,对潜在的细分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等方面的优势,审时度势,借力发展,也可以进入那些市场容量较小,有开发潜力,而大企业不屑或者不宜进入的行业或领域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三、演化博弈论: 理性经济人是否无限理性@演化博弈论修正了传统博弈论中对理性经济人似乎超人般无所不能的超理性假设, 强调习惯、习俗、规则、遗忘、冲动、热情、非理性预期和犯错误的概率等被传统博弈论所忽视的内容,它主张行为人的策略选择不仅与个人理性有关,而且它还要由社会习俗、惯例来决定,并将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互动行为的动态调整过程模拟为类似于生物学中的进化、演进过程。
它的合理性在于,指出经济人并非超理性的, 而是基于个人习惯、习俗和惯例等一些生活常规、社会秩序,在多数情况下, 他们在所掌握的信息基础上相当理智地行动。
也就是说, 当适应性过程有足够时间展开的话, 是演化力量而不是个人理性在社会制度变迁中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因此,演化博弈论对均衡概念的理解也与传统博弈论有本质的区别,就像在一个靠左行驶的国度中, 靠右行驶的代价就是车毁人亡。
但这并不意味着制度和规范是一成不变的, 是可以超越历史的。
如法国大革命之后, 关于“民主”的呼声要求拿破仑的军队采用向右行使的新的规范,并逐渐传播到他所占领的一些国家中。
在此后的两百年内,随着道路资源使用频率的增加,局部性的规范逐渐演变成地区性的,葡萄牙、西班牙和奥地利等国家渐进但又稳定地变更了行车规则,直至整个欧洲大陆, 而此时关于行驶的最佳策略无疑是靠右行驶。
演进博弈论实际上打开了我们研究博弈论的思维,将我们从一个绝对理性的领域,带入了一个更合乎真实社会发展状态的领域。
它改变了我们对博弈均衡永久性的认识,让我们对博弈分析变得更加灵活、契合实际。
这正体现了博弈论源于生活的本质,生活中的一些经验法则、习俗、习惯都可以在博弈论中找到相似的元素,它凝炼深邃而透彻的策略思维, 正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最佳发挥。
参考文献[1] 李凌,王翔. 论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 j] .上海经济研究, ,(35-41).[2] 郭洪伟. 囚徒困境的均衡辨析[ j]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2-25).[3] 李军林,郭亚玲. 理性、均衡与演进博弈论[ j] .南开经济研究, ,(48-52).[4] 向钢华,王永县. 当代西方基于博弈论方法的威慑理论综述[ j] . 国外社会科学,,(71-75).[5] 李军林, 李世银. 制度、制度演进与博弈均衡[ j] .教学与研究, ,(44-50).—[6] 余静文, 胡雅琴. 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的一般均衡分析[ j] . 统计与决策,,(42-45).[7] 杨懋,祁守成. 囚徒困境从单次博弈到重复博弈[ j] .商业时代, ,(14-15).[8] 岳峰. “智猪博弈“对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启示[ j] .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72-75).[9] 杨文杰, 刘向晖. “智猪博弈”与中小企业的创新[ j] . 技术与市场,,(101-102).[10] 林健,范佳凤. 集群企业协同创新的智猪博弈恶化及治理[ j] .系统工程, ,)(31-34).【篇二:博弈论读书笔记】以前没发现,但在学习了博弈论基础的知识后,很容易的发现,博弈如同空气般,围绕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生活中的大小事怎么个博弈法,通过下面一个例子来说明生活中的博弈。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光棍节,众多电商电商提前燃起双十一网购战火,我们是否跟风疯狂购物还是理性看待促销噱头买衣服的时候,跟老板砍价,砍多少你跟你朋友玩剪子——石头——布的时候,出剪子石头布“家家有本难念”,就是司空见惯的夫妻吵架也是一场博弈。
夫妻双方都有两种策略,强硬或软弱。
用博弈的方式模拟出来,博弈的可能结果有四种组合:夫强硬妻强硬、夫强硬妻软弱、夫软弱妻强硬、夫软弱妻软弱。
而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界,博弈就更为常见。
比如两个空调厂家之间的价格战,双方都要判断对方是否降价来决定自己是否降价,显而易见,厂家之间的博弈目标就是尽可能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赚取最多的收益。
事实上,这种有利益(或效用)的争夺正是博弈的目的,也是形成博弈的基础;…………这些就是博弈。
或许你很难想象,一天24小时,你都在博弈。
有人说,听你乱说,睡觉不博弈了吧不,是的,在你睡觉的时侯,都无法逃避博弈这个问题。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你大脑有意识无意识地选择做不做梦,这可能就是一个博弈问题了。
看来,我们的生活真的就是跟博弈问题息息相关。
而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博弈战场上,我们怎么能使得自己在博弈场上获得最大的利益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了。
所以,博弈论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
通过读书学习让我又懂得了一问学问。
按书中分类,博弈大致有以下两种分类:按照博弈各方是否同时决策可以分为:同时决策博弈(静态博弈)、序贯决策博弈(动态博弈)、同时决策博弈与序贯决策博弈的混合博弈。
按照大家是否清楚各种对局情况下每个人的得益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自由组合一下啊,就会发现博弈的四大部分: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
博弈论原本为游戏理论,这一理论涉及的‘游戏’范围更广:人际关系的互动、球赛或麻将的出招、股市的投资等等,都可以用博弈论巧妙地解释,可以说,红尘人世,莫不博弈。
”这就是《每天读点博弈论》中句子,说明了在人的一生中处处存在着博弈,只看你是如何去做罢了。
;在整本书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信息博弈,比的就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