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知识总结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正午太阳高度角讲课文档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正午太阳高度角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72b44c00b4c2e3f5627632e.png)
90° S
90 ° N
23°26′ N
0°
23P°26 ′ S
达到全年最小 达到全年最大
第十四页,共28页。
90° S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分布规律 ——纬度相同,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
⑤赤道地区
90 ° N
23°26′ N
达到全年最小
0° 23°26 ′ S
90° S
P
达到全年最小
达到全年最大
同一地点,离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所处日期越近,
3.什么地区终年没有直射机会?
3.南北回归线到极点之间
第六页,共28页。
(二)正午太阳高度 1、概念:某地正午12:00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是一天
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用H表示。
第七页,共28页。
【特别提醒】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的区别与联系
(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入射光线与观测者所在地平面的夹角。
② 列各选项中,对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合的是( )
① A. 23º26’N
B. 46º52′N C. 66º34′N
D. 90ºN
② A. 90ºN
B.66º34′N
C. 23°26′N
D. 0°
③ A. 0°
B. 23°26′N
C. 90°N
D. 66°34′N
④ A. 23º26′N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谢 谢!
第二十八页,共28页。
(2014·海南高考)某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其中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
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下图示意某地北京时间18时的太阳位置。据此完成3~4题。
[荐]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考点详解
![[荐]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4105a0caeaad1f347933fa0.png)
【下载后获高清完整版-优质文档】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考点详解•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正午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计算公式为:α= 90°- | β- γ|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注意:|β-γ|表示的是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当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图1 正午太阳高度角(α)示意图例题11、如下图所示,M位于某条经线上,L1和L2为二至日(夏至、冬至)正午太阳光线,虚线垂直于地面。
当角α、β之差小于6°时,M点的纬度范围是()A. 3°S~3°NB. 6°N~17.5°NC. 3°S~17.5°S或3°N~17.5°ND. 17.5°S~23.5°S或17.5°N~23.5°N答案:A精讲精析:(1)分析M点的大致纬度范围。
①由题干可知,M点位于某条经线,因此图中的圆弧形实线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②冬至和夏至,正午太阳分别直射南、北回归线,而M恰好位于这两条太阳直射光线之间,因此可以确定,M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即M<23.5°。
(2)计算角α和β。
①图中的α和β是太阳光线、垂线的夹角,并不是太阳高度角;②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和地面之间的夹角,恰好与图中的α或β“互余”,即L1的太阳高度角(L1)=90°-α,L2太阳高度角(L2)=90°-β;③因此,α=90°-L1,β=90°-L2,则|α-β|=|L1-L2|,即夏至和冬至M点的太阳高度角之差。
(3)计算M的范围。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假设L1表示夏至时的太阳高度角,则L1=90°-|M-23.5°N|,L2表示冬至时的太阳高度角,则L2=90°-|M-23.5°S|,则L1-L2=|M-23.5°N|-|M-23.5°S|,M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即M<23.5°,去掉绝对值号,即L1-L2=-2M;③由题干可知,|α-β|<6°,而|α-β|=|L1-L2|,因此|-2M|<6°,因此M<3°;④同理,假设L1为冬至时的太阳高度角,L2为夏至,结果依然是M<3°。
[全]高中地理(二十四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时间)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二十四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时间)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da744db0b1c59eef9c7b446.png)
高中地理(二十四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时间)考点详解(1)二十四节气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接近360°,将它分为24份,即为24节气。
因此从立春开始,地球每绕太阳公转15°,即度过一个节气。
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分为24份,即每个节气大约为15天。
从立春开始,二十四节气分别为: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分3月21日)夏满芒夏暑相连(夏至6月22日)秋处露秋寒霜降(秋分9月23日)冬雪雪冬小大寒(冬至12月22日)图1 二十四节气示意图(2)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正午12:00时太阳在天空中最高,太阳光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α最大,α即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为:α=90°-|β-γ|式中β为当地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纬度。
①当地纬度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②如果太阳恰好直射该地,则太阳高度角为90°;③如果出现极夜现象,则当地的太阳高度较为0°。
图2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例题今天讲解的高考地理真题,是【2016年北京卷】第1题,主要考查二十四节气、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出时间。
图3 例题答案:A精讲精析:(1)分析所处的节气。
我国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间隔大约15天。
6月22日为夏至,之后的节气为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因此夏至之后的第四个节气为处暑,因此处暑的时间为:6月22日+15天×4,即大约在8月21日前后。
因此选项A正确。
八达岭漫山红叶应该是十月份,选项B错误。
(2)分析正午太阳高度。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8月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0°~23°26′N之间),因此首尔(38°N)比北京(40°N)距离太阳直射点更近,因此首尔的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选项C错误。
(3)分析日出日落的时间。
8月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夜短,并且越往北,白昼越长黑夜越短、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高度角知识
![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高度角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2b1143daa00b52acec7ca7c.png)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角知识一、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高度角是我们观察太阳时的仰角,也就是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如图1所示)。
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太阳东升西落,太阳高度角在一日内不断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正午(地方时为12时)太阳位于上中天时,太阳的高度角达到最大值H,我们将此时的太阳高度角称为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分布规律1、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1)某时刻的空间分布如下图所示,此时刻太阳直射点A的太阳高度角为90°,从直射点向四周,随着球面的弯曲,太阳高度角递减,呈同心圆状分布,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
(2)日变化随着地球的自转,太阳直射点沿纬线移动,球面上各点的太阳高度角均不断发生变化,其大小取决于该点到直射点的球面距离。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1)某日的空间分布在上图中,A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此时的太阳高度角即为该纬线上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同一纬线上各地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A点所在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从A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随着球面的弯曲,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减,且与A点之纬度比较,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角也相差多少。
比较某日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须比较两点中哪点离太阳直射纬线近,近者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2)年变化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某地到太阳直射纬度的距离发生变化,其正午太阳高度角随之变化。
在太阳直射点移近该地所在纬线的时段,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增;反之,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减。
若某地在北回归线以北(或南回归线以南),则其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在夏冬至日达最大、最小值。
若某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则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达90°;在冬夏至日达到两次极小值。
3、特殊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1)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出现极昼的北极点,一日内太阳高度不变,(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地理纬度a。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总结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总结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f5831f879563c1ec4da71d3.png)
中午太阳高度规律性知识总结及解题应用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学院地理科学系陈霁冰风水规划研究室原创。
专业从事高考地理命题研究、风水规划设计、四柱命理展望邮编 054001.邮箱:与中午太阳高度有关的知识是重要的考点内容之一,现将有关规律性的知识总结以下。
一、中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应用【知识链接】①全世界中午太阳高度的散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分别向南北双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中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愈小;直射点所在半球昼永夜短,另一半球则昼短夜长。
②二分二至日的中午太阳高度散布规律应特别注意划分。
例 1.在图 1 中,横坐标表示某日中午太阳高度,纵坐标表示纬度。
读图回答1~2 题。
1.该日,图中 a、b、c、d 四地址中,中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有。
2.该日,图中 a、b、c、d 四地址的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摆列次序是()A.a—b—c—d—d—c—b—c—d—a—c—a—b【分析】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域中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故应选 a、d。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永夜最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故应选 B.【答案】(1)a、d(2)B二、中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规律及应用【知识链接】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域:中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 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次中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②回归线上,中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 90°,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次中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域,中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小于 90°,每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次中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④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⑤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达最小值,冬至日达最大值。
例 2.假定 M地( 0°, 30°E)、N(23°26′S,30°E)两地中午太阳高度分别是 H M和 H N,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H M和 H N不行能在同一天达最小值B.每年总有某一时辰H M=H NC.每年约有 9 个月 H M>H N D.任何时辰都有H M≥H N【分析】中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离直射点越近,中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愈小。
[全]高中地理(极昼、极夜、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极昼、极夜、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5ac9841aef8941ea66e0567.png)
高中地理(极昼、极夜、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考点详解•1、极昼、极夜极昼/极夜,指的是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黑夜。
极昼极夜的出现,与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运动有关,具体的规律如下: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时间恰好相反,以北半球为例:①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并逐渐扩大到北极圈;②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极圈的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到北极点;③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并逐渐扩大到北极圈;④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北极圈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到北极点。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VS极昼极夜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当地时间12:00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下图中的α)。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观察者的纬度有关,计算公式如下:α= 90°- | β- γ|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其中β-γ表示的是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遵循“同减异加”的规律,即当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时,用减法;当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加法。
例如位于同一半球:40°N-20°′N=20°;位于不同半球:40°N-20°S=40°+20°=60°。
图2 正午太阳高度角示意图例题图3 例题答案:B、A精讲精析:(1)分析M地的日期。
①图中的横坐标表示一年中的日期,纵坐标表示纬度(北半球),曲线和数字表示太阳辐射的大小;②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左侧边缘到M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太阳辐射都在增加,23°26′N处从小于30增加到大于40,66°34′N处从0增加到大于40;从M点到右侧边缘,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太阳辐射不断减小;③因此,当处于M日期时,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太阳辐射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因此M点位于夏至附近。
必修1 第二章 第3讲 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
![必修1 第二章 第3讲 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https://img.taocdn.com/s3/m/11b67dc93169a4517623a3ce.png)
C 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 应用
应用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
地方时为 12时。 原理5
我国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春分日这一天,测得该校 操场上旗杆在不同时间的影长,其数据如下表,已知旗杆长为 10.72m.(tan43≈0.933,tan45≈1,tan47≈1.072, tan49≈1.150 )
2m
60° 影子长度
2.下图是我国北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2米长的杆子测出的日影 图,当测到最短日影(影长为2米)时,北京时间为11:2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测日影时,当天的
A 日期可能为:
A.3月21日
B.5月21日
C.6月21日 D.8月21日
(2)该学校的经纬度位置是: C
好的是 B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巩固训练】路灯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图是我国北方某城市的路
灯景观图。据此完成10~11题。
W
N
图中道路走向为( C )
A. 南北走向 B. 东西走向 C. 东南-西北走向D. 西 南-东北走向
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不小于( D)
A.h tan(90°-38°) B.h tan(90°-38°-23.5°) C.h / tan(90°-38°) D.h / tan(90°-38°-23.5°)
h
H
L
应用5.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 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 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集热 板之间成直角。
[全]高中地理(太阳的视运动、太阳高度角、地方时)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太阳的视运动、太阳高度角、地方时)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871841ca1c7aa00b52acbe7.png)
高中地理(太阳的视运动、太阳高度角、地方时)考点详解•1、太阳的视运动轨迹不同的季节,太阳视运动轨迹不同,即日出、日落的方位不同。
以北半球为例,日出日落方向为: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③春分/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另外,还有如下三个规律:①南半球的日出、日落方位,与北半球相同;②北半球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向南偏移;③南半球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向北偏移。
图1 太阳的视运动轨迹•2、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正午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计算公式为:α= 90°- | β- γ|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注意:β-γ表示的是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遵循“同减异加”的计算方法,即当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时,用减法;当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加法。
图2 正午太阳高度角α示意图例题44、下图为我国某地夏至、冬至的太阳视运动轨迹,0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地平面的四个方位,E、F为正午时太阳的位置,EO⊥CA。
(1)图中A、B、C、D中,表示南方的是_____。
(2)O点的纬度是_______。
(3)某日,O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日落时刻为北京时间18:16,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O点的经度为_____。
答案:(1)A(2)23°26′N(3)0°;116°E精讲精析:(1)分析太阳视运动轨迹。
①我国位于北半球,因此太阳视运动轨迹向南倾斜;②图中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向右(A点方向)倾斜,因此A点表示南方。
(2)分析O点的纬度。
①EO⊥CA,即表示O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E点所在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在O点的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因此E点所在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为夏至。
②正午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515774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7d.png)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m></m> ( <m></m> 为当地纬度)
年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和南北两极地区的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均为23°26′。
方法技巧: 突破正午太阳高度的三大判断技巧
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广场游玩时,发现广场平面图中的指向标模糊不清(左图)。他通过观测广场石柱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右图),确定了平面图的指向标。据此完成3-4题。
该广场位于110°E,当北京时间12点10时,当地地方时为11点30分,太阳位于南偏东,影子朝北偏西方向,指向标为图中的②,B正确,A、C、D错。
3. 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
(2)在北半球,昼越短,日出越晚,日落越早,日出日落位置越偏南,太阳视运动的弧度越小。
(1)在北半球,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日出日落的位置越偏北,太阳视运动的弧度越大;
(1)影长的变化。根据太阳高度的大小判断影长。日出、日落时影长最长,日出之后缩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直射点上无影子。(2)影子方位的变化。影子位于太阳相反方位,根据太阳方位即可推知影子方位。以北半球中纬度为例,分析如下:
B
A
该地每年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则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该地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在AB区间内太阳直射点从23°26′N南移至该地,北半球一直是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时,时间靠近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6月22日的太阳高度并不是一年中最小值,其最小值应在12月22日,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选项只有10°N符合,应选B。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的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e26732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5.png)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的解题技巧太阳高度的知识及答题技巧:一级太阳高度图的解释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1.图中中心为阳光直射点,太阳高度围绕该点逐渐降低;通过这一点的经度是阳光直射的经度,当地时间是12点;穿过这一点的纬度线是阳光直射的纬度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度向南北逐渐减小。
根据太阳的直射纬度推断直射点的半球和季节,并判断相关的地理现象。
注意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表示太阳高度值,则应根据具体值进行判断:首先,最外面的大圆是太阳高度线,如00,这是晨曦线。
一般来说,太阳子午线以东最大的半圆是黄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是晨光线;第二,图中最大的圆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所以它不是黎明-黄昏线。
如果未标记太阳高度值,则太阳高度为图中最外圆上的0°,即黎明-黄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二.太阳阴影的方向和长度变化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正午阴影的方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当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时,正午阴影的方向不仅随空间而变化,而且随时间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
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高中地理】暑期复习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高中地理】暑期复习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1f61fc7a5e9856a571260ac.png)
【高中地理】暑期复习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1)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纬度与所求点的纬度差)(3)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5)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楼房间距越大。
(6)正午太阳高度(H)因纬度而不同:同一时刻,H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H就越大。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
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
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
春秋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H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注意:等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分布。
昼半球的中心点是直射点(7)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①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④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并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
⑤计算楼距。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⑥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三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讲解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三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d88dac504a1b0717fd5dda5.png)
春秋分日 赤道
赤道
南半球
北半球 极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随纬度变化规律:从 太阳直射点 所在纬度向 南北两侧 递减。
a、同一日期,同一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b、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c、纬度相差1°,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1°
(2)随季节变化规律(来增去减)
①夏至日
一年中最大值: 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地区 一年中最小值: 南半球 各纬度
(3)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半球)
思考:
1、太阳直射哪里?
赤道 2、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值的纬度位置?
赤道 3、距太阳直射点越远, 正午太阳高度值的变化 趋势是?
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90°
冬至日
春、秋 分至日
23°26´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66°34´S 90°S
1、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
两侧递减。
2、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
的纬度。
日期
太阳直射
太阳高度 最大的
点的位置
位置
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的规律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 赤道
P
30ºN
6º34′
30º
23º26´N
53º26´N 0º
23º26´S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 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 12 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 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 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 南 ;在南回 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 朝 北。
中国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件(共43张PPT)
![中国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件(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d1c910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7.png)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 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 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 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 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 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思维过程】 (1)根据“6月22日北京时间13时太阳高度达到最大”, 可计算出该地的经度约为105°E,根据“6月22日 13时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约83°”,可计算出该地的纬 度约为30°26′N,因此答案选C。 (2)根据该地北京时间6点左右日出(太阳高度为0°), 13时达到正午,且正午的太阳高度为83°,可推算 出太阳每小时约升高12°,当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 度角达到36°时,北京时间应该为6月22日9时,所 以可计算出西四区的区时为9-(8+4)=-3时,即6 月21日21时。
角越大,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纬度地 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回归
北半球冬至日后逐渐增大,
线及 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其以北 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冬至
地区 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
归线
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直
之间的 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地区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太 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的夹角同正午太阳高 度互余。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 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 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关系为α+h=90°(如图所示)。
【真题2】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 图,完成(1)~(2)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94cfc1b90d6c85ed3ac673.png)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上 午7时2分45秒 上午7时 2分07:02:4521.8.1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H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这三种情况的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8.11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7:02:4507:02:4507:028/11/2021 7:02:45 AM
夏至日:正午太 阳高度由北回归 线向南北两侧逐 渐降低(递减)。
问题 (1)正午太阳高度哪里最高?(南回归线)
(2)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冬至日:正午太阳
高度由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逐渐
●
降低(递减)。
⑴空间变化规律—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 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 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到直 射点的距离越近(纬度差越 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3、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
向南北两侧递减:到直射点的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总结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总结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5c9ac6328ea81c759f57806.png)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性知识总结及解题应用省市学院地理科学系霁冰风水规划研究室原创。
专业从事高考地理命题研究、风水规划设计、四柱命理预测邮编054001.:zhangbingtongtom.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的知识是重要的考点容之一,现将有关规律性的知识总结如下。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应用【知识】①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愈小;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则昼短夜长。
②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应特别注意区分。
例1.在图1中,横坐标表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纵坐标表示纬度。
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图中a、b、c、d四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有。
2.该日,图中a、b、c、d四地点的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A.a—b—c—d B.a—d—c—b C.b—c—d—a D.d—c—a—b【解析】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故应选a、d。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故应选B.【答案】(1)a、d (2)B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规律及应用【知识】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小于90°,每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④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⑤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达最小值,冬至日达最大值。
例2.假设M地(0°,30°E)、N(23°26′S,30°E)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H M和H N,下列说确的是()A.H M和H 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最小值 B.每年总有某一时刻H M=H NC.每年约有9个月 H M>H N D.任何时刻都有H M≥H N【解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愈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f410e9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f.png)
交通规划
考虑太阳辐射对道路的影响,合 理规划道路走向和交叉口位置, 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05
正午太阳高度的研究意 义
对地球科学的影响
地球自转和公转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地球的自转和 公转密切相关,研究正午太阳高度有 助于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地球气候系统
正午太阳高度影响地球接收到的太阳 辐射量,进而影响地球的气候系统, 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
目录
• 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 正午太阳高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 正午太阳高度的研究意义
01
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
太阳高度角的定义
太阳高度角
指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计算公式
太阳高度角 = 90° - (太阳赤纬 + 观测点纬度)。
城市规划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城市建筑采光和通 风,对城市规划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谢谢观看
04
正午太阳高度在生活中 的应用
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热水器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的直射阳光,将热能转化为 热水的设备。
光伏发电
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直射阳光转化为电能,为家庭或 企业提供电力。
太阳能烘干
利用太阳辐射热能,对农作物、食品等进行烘干处理。
建筑采光设计
01
02
03
自然采光
利用窗户和天窗,将直射 阳光引入室内,减少人工 照明需求。
春季和秋季正午太阳高度适中,阳光照射角度适中,日照时 间适中,气温温和。
纬度变化规律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低,阳光照射角度越小,日照 时间越短;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高,阳光照射角度 越大,日照时间越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知识总结
一、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线(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通常用h来表示。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日出、日落后,太阳恰好位于地平线上,太阳高度为0°;日出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时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正午过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2)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呈同心圆递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距离太阳直射点90°的球面大圆上的太阳高度为0°,即为晨昏圈。
昼半球上各地的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夜半球上各地的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例1、下图为北京时间2时的全球太阳高度等值线较长,图中15°N纬线与经线圈BAD垂直相交于A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地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该日B地昼长为_______小时,全球属于新的一天的范围占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刻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E、C三地影子由长到短的顺序为___________,此刻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15°N,处于极昼现象的范围为75°N~90°N,所以B点的纬度为75°N;据此时北京时间2时,可得B点的经度为90°W;B点处于极昼状态,可得其昼长为24时;据此时北京时间2时,可得180°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新的一天占6小时,为全球的25%。
参考答案:(1)75°N,90°W 24 25
(2)由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逐渐递减
(3)E>C>A 15°
二、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通常用H来表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就纬度分布而言,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就季节变化而言,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每年夏至日H达最大值,每年冬至日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情况正好相反。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
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1)判断某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根据日期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因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即得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2)比较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日影的长短
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为轴,南北两侧呈对称分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日影为零。
比较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即看两地分别与直射点纬距的大小。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一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可用下面公式计算:H=90°,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例2、冬至日时,北极圈上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解析:据公式H=90°,又据题意为23°26′S,为66°34′N,
得:
H=90°-|66°34′-(-23°26′)|=0°
答案:0°
3、联系生产、生活的案例
(1)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如下图(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只要保证太阳高度最小时(冬至日),
阳光能照到,则一年四季均不会被挡光。
又因直角三角形中,即得:L
应大于h·cotH。
(2)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太阳光线应垂直于集热板,即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等于当天H的余角,如下图所示a+H=90°时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