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5讲:宗臣《报刘一丈书》
宗臣《报刘一丈书》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宗臣《报刘一丈书》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6dac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d.png)
宗臣《报刘一丈书》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报刘一丈书》宗臣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
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
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
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
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
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
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译文:在数千里以外,时常得到您老人家的来信,安慰我的长久想念,这已经十分幸运了。
宗臣《报刘一丈书》原文及翻译
![宗臣《报刘一丈书》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d9c53af76c66137ef06190a.png)
宗臣《报刘一丈书》原文及翻译原文: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
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
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
”闻者亦心计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间道经其门,贝y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怡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
幸宁心哉!译文:我在数千里之外,时常收到您老给我的信,借以宽慰我对您的长久思念之情,这已经就非常幸运了,何至于又劳您赠给我礼品呢,我更加不知道拿什么来报答您了。
报刘一丈书文言文阅读答案
![报刘一丈书文言文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8725f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8.png)
报刘一丈书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答案(21分)报刘一丈书宗臣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
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1/ 6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
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许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闲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
”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何至更辱馈遗遗,馈赠B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报,回复C相公倦,谢客矣!谢,感谢D跃马疾走过之疾,快速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 6)(3分)A.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君子疾夫舍曰而必为之辞B.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
[古诗文阅读]宗臣《报刘一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宗臣《报刘一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75dc8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0.png)
[古诗文阅读]宗臣《报刘一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宗臣《报刘一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报刘一丈书(明)宗臣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
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
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
”闻者亦心计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怡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
苏显泽自考大学语文文言文之 《报刘一丈书》
![苏显泽自考大学语文文言文之 《报刘一丈书》](https://img.taocdn.com/s3/m/9ed5091cbceb19e8b8f6ba98.png)
苏显泽自考大学语文文言文之《报刘一丈书》
1、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时:时常、经常。
长想:长久或遥远的思念。
辱:是谦词,意味对方年长于已,这样是屈辱了对方。
馈遗:就是赠送东西。
益:更加。
2、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
门者:就是守门人。
甘言媚词:甜言蜜语。
袖:藏在袖子里,名词作动词。
私之:偷偷的给他。
刺:名贴、名片。
3、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权门:就是有权势之家。
岁时:一年中的季节。
伏腊:伏祭与腊祭,前者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即初伏。
后者指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
岁时伏腊:指一年四季中的伏祭和腊祭。
一刺:拜谒一次。
经年:整年。
间:间或。
道经:途中经过、路过。
疾走:快步。
4、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见于:就是见……于,是被的意思,被……见,固定被动格式,译为因此常常不被长官喜欢。
报刘一丈书ppt课件
![报刘一丈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7d509733d4b14e8424683f.png)
三、课文串讲:
第1自然段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 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时:时常,经常。 长想:长久或遥远的思念。 辱:谦词,意思是对方是长辈,这样是屈辱 了对方。 馈遗:赠送东西。 益:更加。
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 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 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 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 为甚。
孚:融洽、信任。 称:符合。
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作者先对刘一丈来信略作酬答,而后,明 确表白自己不敢接受“上下相孚,才德称位” 的赞美,既而,笔锋直抵“上下相孚”四字, 从而借题发挥,将笔墨一拨,转到揭露官场的 黑暗上。
第2自然段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 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 袖金以私之。
稍稍:偶尔。 计:考虑。 交:交相。
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作者从一个典型事例入手,着力描述了 “某人”投奔权门、低声下气、拍马求宠的 丑态和权贵故作姿态、收受贿赂的全过程, 揭示了当时所谓“上下相孚”的真实内幕和 丑恶本质。这一段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第3自然段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 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 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不见悦:不被(长吏)所喜欢。见:被。 益:愈加。 得无:只怕,能不。 迂:迂腐。
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作者以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表明不愿趋 炎附势、同流合污的志节,亦即不愿跻身于 所谓“上下相孚”之列。
第4自然段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 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 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 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文言文阅读题)《报刘一丈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题)《报刘一丈书》阅读答案(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953a7f7a1c7aa00b52acb60.png)
《报刘一丈书》阅读答案(附翻译)文言文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报刘一丈书(明)宗臣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
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
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
”闻者亦心计交赞也。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斯则仆人褊衷,以此常不见怡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
幸宁心哉!(选自《四库全书》本《宗子相集》)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书中情意甚殷殷:深切B.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语:教导C.他日来,幸亡阻我也亡:不要D.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间:从小路,取道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曝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B.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夜则以兵围所寓舍C.长者谓仆能之乎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天之与先生者甚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9.下面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书信的主体部分是作者与刘一丈谈论“上下相孚”,可以看出刘一丈给宗臣的信中,是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相教诲的,宗臣在这个问题上深有感触。
报刘一丈书各段分析
![报刘一丈书各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0a0d0f6c85ec3a87c2c53b.png)
(第2、3、4自然段)是信的中心部分。作者针对刘一丈来信中“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这八个字来发议论,引出自责,借题发挥,字字矢弊。 第2段,“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孚”,信用、融洽。“称”,符合,配得上。“上下相孚,才德称位”,是刘一丈在信中勉励、劝慰宗臣的话。(上下级互相信任,才与德与自己的地位符合。)刘一丈希望宗臣能上下相孚和称位,勉励宗臣做一个称职的好官,并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对此宗臣有深切的感受。(他谦虚地说,我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很不相称,这一点我本来就知道。至于上下互不信任的毛病,我身上表现的就更为严重。)这里表面上是作者自责,实际上是为讽刺时弊预设伏笔。一涉及到这个问题,作者就不禁联想到官场的情况--奸臣当道,贪官满朝,谄媚之徒青云直上,正直之士仕途艰涩。这那里还谈得上“上下相孚”呢?于是文章很自然的由说自己“不孚”之病,转而为揭露官场的腐朽丑恶架起了桥梁。 第3段,揭露上下相孚的真相,这是全文重点。“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紧承上文。“且”,提携连词,相当于“再说”、“那么”。“何哉”,反诘嘲讽语气,表现作者不屑一谈,不吐不快的心情。他要把丑恶的东西撕碎给人们看,让人们看看现在的所谓“上下相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文章对此没有空发议论,是用漫画形式勾画出官场现形图。作者以典型化的手法作了形象化的回答。作者描写了客求相公这一组镜头。“客”是下级,是一个不择手段往上爬的小官僚。而作为上级的“相公”,又是喧赫一时的权相严嵩。通过“客求相公”的描写,作者揭示出了这上下互相信任的内幕实质。干谒求见的这一组镜头写的非常精彩。 第一个镜头写客见相公之难。先看下级求见时的丑恶姿态。有这么一个下级小官僚“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从早到晚打马奔走,恭候在权贵的门口。“策”,马鞭,这里作动词用,指鞭打。可是“
报刘一丈书原文翻译「对照翻译」
![报刘一丈书原文翻译「对照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1c3e8ad28ea81c758f578ba.png)
报刘一丈书原文翻译「对照翻译」报刘一丈书是明代文学家宗臣给刘一丈写的一封回信。
刘名玠,字国珍,号墀石,是宗臣父亲宗周的朋友,于宗臣为长辈,因排行第一,故称为“一丈”,文中又称为“长者”。
因是书信,又是写给长辈的,所以首尾两节不免寒暄客套之语,这也是一般书信的常见格式。
下面,为大家分享报刘一丈书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出处或作者:宗臣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
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
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公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
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
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
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
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宗臣《报刘一丈书》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宗臣《报刘一丈书》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539c7bc1c708a1284a44e7.png)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宗臣《报刘一丈书》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报刘一丈书作者:宗臣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
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後命吏纳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
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许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闲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怡於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
」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译文在数千里以外,时常得到您老人家的来信,安慰我的长久想念,这已经十分幸运了。
文言文《报刘一丈书》古文赏析
![文言文《报刘一丈书》古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d683fb1711cc7930b71647.png)
《报刘一丈书》古文赏析【作品介绍】《报刘一丈书》是明代文学家宗臣给刘一丈写的一封回信。
刘名玠,字国珍,号墀石,是宗臣父亲宗周的朋友,于宗臣为长辈,因排行第一,故称为“一丈”,文中又称为“长者”。
因是书信,又是写给长辈的,所以首尾两节不免寒暄客套之语,这也是一般书信的常见格式。
【原文】报刘一丈书①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②,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③,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④?书中情意甚殷⑤,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⑥至以“上下相孚⑦,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⑧。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⑨,门者故不入⑩,则甘言媚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
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後命吏纳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
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许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灌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闲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怡於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
宗臣《报刘一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臣《报刘一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422689dd88d0d233d46ac3.pn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报刘一丈书宗臣(明)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
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
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
大喜,奔出。
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
”闻者亦心计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
”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钟基译本)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B.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C.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D.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刺:又称“名刺”“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用的名片。
报刘一丈书宗臣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报刘一丈书宗臣阅读题答案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3421e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c.png)
报刘一丈书宗臣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报刘一丈书宗臣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报刘一丈书》是答复刘一丈的一封书信。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报刘一丈书宗臣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②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③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
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然后命吏内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
起则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
大喜,奔出。
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
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④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斯则仆之褊衷⑤,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彼将奈我何矣。
”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摘编自《明代散文选注》)【注释】①宗臣:明代文学家,本文是作者给其父亲的朋友刘一丈写的回信。
《报刘一丈书》阅读答案
![《报刘一丈书》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f2a46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8.png)
《报刘一丈书》阅读答案《报刘一丈书》阅读答案1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
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
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
”闻者亦心计交赞也。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斯则仆人褊衷,以此常不见怡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
幸宁心哉!(选自《四库全书》本《宗子相集》)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书中情意甚殷殷:深切B.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语:教导C.他日来,幸亡阻我也亡:不要D.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间:从小路,取道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曝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B.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夜则以兵围所寓舍C.长者谓仆能之乎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天之与先生者甚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9.下面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书信的主体部分是作者与刘一丈谈论“上下相孚”,可以看出刘一丈给宗臣的信中,是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相教诲的,宗臣在这个问题上深有感触。
大学语文第5讲:宗臣《报刘一丈书》
![大学语文第5讲:宗臣《报刘一丈书》](https://img.taocdn.com/s3/m/d4de6302b52acfc789ebc919.png)
大学语文第5讲明清文学宗臣:《报刘一丈书》宗臣(1525-1560),字子相,号方城山人,扬州兴化(今江苏兴化)人。
嘉靖29年(1550年)进士(时25岁),任刑部主事,再迁吏部员外郎。
性耿介,不附权贵。
时有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因上疏弹劾丞相严嵩而被严下狱致死。
宗臣出钱资助杨之丧事,又作文祭之;因而获罪于严嵩,被贬至福建任布政参议。
后因抗倭有功升为福建省提学副使,36岁时卒于任上。
宗臣与李攀龙、王世贞等齐名,合称明“后七子”。
他的文章较少摹拟习气,在“后七子”中成就较为突出。
有《宗子相集》。
报[答复]刘一丈[尊长/老伯]书①数千里外,得长者时[时常]赐一书②,以慰[宽慰]长想[怀念],即亦[就已]甚幸矣;何至更辱[屈辱(您)]馈遗[赠送礼物]③,则不才[之我]益将何以报(答)焉④?书中情意甚殷[深切]⑤,即[就…来看]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思)念长者深也⑥。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才能和德行与官位相称]”语不才⑦,则不才有深(有)感(触)焉。
夫才德不称(位),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上下级之间互不相任的毛病],则尤不才[之我]为甚[严重]⑧。
【本段为这封回信的开头,在全文中起“启(引出话题)”的作用。
在向来信者刘一丈表示感谢后,作者以刘在信中称赞作者的话——“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引出了作者将要在此信中予以正面揭示和批判的时人所谓的官场中的“上下相孚”现象。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承”中的承上启下之句]日夕[一天到晚]策[马鞭,鞭打]马⑨,候权者之门。
(守)门者故[故意]不入⑩,则甘言媚词(11),作妇人状[低三下四、献媚讨好他人的样子],袖金以私之(12)。
[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即(便)门者持刺[名帖]入(13),而主者又不(立)即出见。
立厩[jiu]中仆[干活的]马间,恶气袭衣裾[恶臭的气味侵袭着衣服](14),即(使)饥寒毒[酷]热不可忍(15),不去也。
2020年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新增篇目之二十八——报刘一丈书
![2020年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新增篇目之二十八——报刘一丈书](https://img.taocdn.com/s3/m/a3f40d69a216147916112840.png)
(3)以典型事例揭露官场的污浊,描述精彩
作者以“某人”求宠的典型事例来揭露当时 官场的人情世相,描述简洁生动,颇为精彩。 “某人”到权门拍马求宠,虽行事鄙下,却也大 费周折,历尽“千辛万苦”:先是进门难,再是 见面难,三是拜谒送礼难;一旦目的达到,又得 意忘形,四处张扬。
(4)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
夸张。作者用略带夸张的漫画笔法,把干谒者、 权贵者、守门人的特点及自己的立身原则鲜明地突 现出来。文章最后,作者也用夸张描写表明自己不 巴结权贵的立身原则。
对比。作者通过身份不同的对比、同一物在不同 环境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张扬,作 者的憎恶之情便也表露无遗。
门者怒曰:“为谁?”则曰 :“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
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以…为耻)之 ,强忍 而与言曰:“亡(通“无”,没有)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 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使(让)…进来)之;又立向(从前 )所 立厩中。
译文:当今社会上所说的上下信任是怎么一回事呢?当他从 早到晚骑马去权贵人家的门口恭候的时候,守门的人故意为难不 肯让他进去,他就用甜言媚语装作妇人的姿态,把袖里藏着的金 钱偷偷地塞给守门人。守门人拿着名帖进去之后,而主人又不立 即出来接见,他就站在马棚里,与仆人和马匹相处,臭气熏着衣 服,即使是饥饿寒冷或闷热得无法忍受,也不肯离去。一直到傍 晚,那个先前曾经接受金钱的守门人出来对他说:“相公疲劳了, 谢绝会客,客人请明天再来吧。”到了第二天,他又不敢不来。 晚上他披衣坐等,一听到鸡叫就起来洗脸梳头,骑着马跑到相府 门口,守门人发怒地说:“是谁?”他便回答说:“昨天的客人 又来了。”守门人又怒气冲冲地说:“你为什么来得这样勤?难 道相公能在这个时候出来会客吗?”客人心里感到受耻辱,只有 勉强忍耐着对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啦!姑且让我进去吧!”守 门人再次得到他送的一笔钱,才起身放他进去。他又站在原来站 过的马棚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第5讲明清文学宗臣:《报刘一丈书》宗臣(1525-1560),字子相,号方城山人,扬州兴化(今江苏兴化)人。
嘉靖29年(1550年)进士(时25岁),任刑部主事,再迁吏部员外郎。
性耿介,不附权贵。
时有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因上疏弹劾丞相严嵩而被严下狱致死。
宗臣出钱资助杨之丧事,又作文祭之;因而获罪于严嵩,被贬至福建任布政参议。
后因抗倭有功升为福建省提学副使,36岁时卒于任上。
宗臣与李攀龙、王世贞等齐名,合称明“后七子”。
他的文章较少摹拟习气,在“后七子”中成就较为突出。
有《宗子相集》。
报[答复]刘一丈[尊长/老伯]书①数千里外,得长者时[时常]赐一书②,以慰[宽慰]长想[怀念],即亦[就已]甚幸矣;何至更辱[屈辱(您)]馈遗[赠送礼物]③,则不才[之我]益将何以报(答)焉④?书中情意甚殷[深切]⑤,即[就…来看]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思)念长者深也⑥。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才能和德行与官位相称]”语不才⑦,则不才有深(有)感(触)焉。
夫才德不称(位),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上下级之间互不相任的毛病],则尤不才[之我]为甚[严重]⑧。
【本段为这封回信的开头,在全文中起“启(引出话题)”的作用。
在向来信者刘一丈表示感谢后,作者以刘在信中称赞作者的话——“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引出了作者将要在此信中予以正面揭示和批判的时人所谓的官场中的“上下相孚”现象。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承”中的承上启下之句]日夕[一天到晚]策[马鞭,鞭打]马⑨,候权者之门。
(守)门者故[故意]不入⑩,则甘言媚词(11),作妇人状[低三下四、献媚讨好他人的样子],袖金以私之(12)。
[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即(便)门者持刺[名帖]入(13),而主者又不(立)即出见。
立厩[jiu]中仆[干活的]马间,恶气袭衣裾[恶臭的气味侵袭着衣服](14),即(使)饥寒毒[酷]热不可忍(15),不去也。
[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
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guanzhi,洗梳](16),走马抵门。
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觉得受了辱],强忍而与言曰:“亡[无]奈何矣(17),姑(且)容我入。
”[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
]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
(客)又立向[原]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面朝南]召见(18),则惊走匍匐[双手着地膝行(至台)]阶[然后跪在大堂之下的台阶]下(19)。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na,纳]之(20)。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行抱拳鞠躬礼],始出。
[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
]出,揖门者曰:“官人[指守门人](荣)幸顾[关照]我(21)!他日来,幸[希望]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客)大喜,奔出。
(客骑在)马上遇所交识[交游认识的人](22),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古时“相公”一词有时用作对宰相的敬称,在此,作者应是借此义来暗示文中的“相公”即为当朝丞相严嵩]家来,相公厚(待)我(23),厚我!”且虚言状[虚构一番相公如何厚待他的情况](24)。
[善于运用对比以及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
]即[就连]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因而即将高升)矣。
相公又稍稍[装作偶然的样子]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
”[同僚/部下中的]闻者亦心计[心领神会地]交(口称)赞之(25)。
此世(人)所谓[的官场中的]“上下相孚”也。
长者谓仆[我之谦称]能之[这样做]乎?[对“承”中所展开的话题所作的初步结论。
]【本段为全文之主干的前半部分,在全文中起“承(展开话题)”的作用。
在本段中,作者通过对相关的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的精心选择和具体描绘生动呈现了行贿求官者的买官“三步曲”——求见、行贿、骄人。
而后,对该段所展开的话题也即所谓“上下相孚”现象作了初步结论。
】前所谓权门者,自[除]岁时伏腊[一年四季中的夏伏日和冬腊日,泛指逢年过节]一刺[投上一张名片(写上几句祝贺的话)]之外(26),即经年不往也(27)。
间(或)道经其门(28),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善于运用对比及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
由作者对待权贵的行为细节及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可见作者之毫无奴颜婢膝之态的独立人格,与上一段中所出现的媚上欺下、在地位高者面前为奴才、在地位低者面前做主子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典型儒生恰成鲜明对照。
如重庆公安局长接见下属之居高临下姿态;又如成都“只为领导服务”的交警队长;再如“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以及“北航最牛女生”照片中所体现出来的平等意识和独立人格,以及当代官商强拆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等级意识和霸道作风。
]斯则仆之褊衷[狭小心胸](29),以[因]此常不见悦于长[上]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常常夸口]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矣!”[善于运用人物本身的言论来展现其内心世界或品格。
]长者闻此,得无[该不会]厌其为迂乎(30)?【本段为全文之主干的后半部分,在全文中起“转(换一个角度继续展开话题)”的作用。
本段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及典型言论表明作者本人对待权贵的态度并借此表明自己的人格志向及常常不被上司所喜欢的原因。
本段内容从另一方面说明:在腐败、丑恶的官场中,一个自尊、正派的人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所谓的“上下相孚”的。
从结构上看,本段是对第一段所开启的话题的一次反面的展开。
这种在对话题进行正面展开之后的反面展开不仅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使得文章在结构上就比光有正面展开的多了一层变化,非常符合人天生就有的喜欢接受有变化的刺激的心理需要或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增强文章在结构方式上的艺术性。
】乡园多(变)故(31),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chuang]然有感[悲伤而有感慨]。
天之与[予]先生者甚厚,亡论[不要说]长者不欲轻弃之(32)。
[善于运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
第二段所塑造的以行贿和奴颜婢膝的奉承等手段来求官的儒生实际上也可看作是对刘一丈的映射]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心灵安宁]哉(33)![非常巧妙的婉劝和暗讽。
]【本段为这封信的结尾部分,在全文中起“合(结束话题并呼应开头)”的作用。
在本段中,作者对刘一丈“抱才而困”即怀才不遇的遭遇表示同情,并对这位老不得志的长者不自暴自弃的精神或不甘寂寞的行为在表面上表示赞赏,同时暗中以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如前文所揭示的官场的黑暗状况来委婉地劝慰他:入官场未必就好,不入官场未必就不好;希望他在知道官场的真相后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而不要在已经年老之时还在热衷于求官求名,从而获得心灵的安宁。
从结构上看,本段是将中间两段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对本文话题中的明的部分——何谓“上下相孚”现象——所作的讨论所得的结论应用于本文话题中的暗的部分——刘一丈或与之同类的知识分子有无必要或应不应该千方百计进入官场,并含蓄委婉地得出了明确的结论(这也是温家宝在浙大图书馆对某个欲从政的浙大研究生的回答)。
由此,全文首尾呼应、明暗两个话题及具体内容并存并互相呼应[可谓一种“复调”],中间部分内容充实而富有变化;这些特点使得文章在整体结构上显得十分完整、丰富且富于变化,因而非常富于艺术性。
】【注释】①报:答复。
刘一丈:名蚧,字国珍,排行第一,宗臣父亲的老友。
丈:对男性长者的尊称。
②长者:指刘一丈。
③辱:谦词,意为屈辱了对方。
馈遗(kuiwei 愧位):赠送物品。
④不才:不成材的人。
自谦的称呼。
报:报答。
⑤殷:深切。
⑥二句意为:就您对我父亲念念不忘来看,也可知我父亲思念您的深切了。
老父:宗臣的父亲宗周。
⑦上下相孚: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
孚,信任,信服。
⑧甚:厉害,严重。
⑨策:马鞭。
此用作动词,意为鞭打。
⑩门者:守门人。
(11)甘言媚词:说些动听讨好的话。
(12)“袖金”句:把钱藏在袖子里偷偷送给他。
(13)刺:名帖。
(14)袭:熏染。
(15)毒热:酷热。
(16)盥栉(guan zhi灌至):洗脸梳头。
(17)亡:无。
(18)南面:面向南。
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
(19)匍匐(pufu蒲扶):双手着地膝行。
(20)内:通“纳”,接受。
(21)官人:此处是对守门人的敬称。
(22)交识:交游认识的人。
(23)厚:厚待,看重。
(24)虚言状:捏造了相公厚待他的情况。
(25)心计交赞:心领神会地一齐称赞。
(26)岁时伏腊:泛指逢年过节。
岁时,一年四季。
伏腊,夏天伏日与冬天腊日,古时两个祭祀日。
一刺:指拜谒一次。
(27)经年:终年。
(28)间(jian见):偶或。
(29)褊(bian扁):气量狭窄。
这里用作自谦之词,实则表示不愿巴结权贵。
(30)得无:只怕。
(31)故:变故。
(32)亡论:不要说。
(33)幸宁心哉:希望能心情平静。
【讲解】宗臣生活的年代,明王朝已日渐衰落。
当时的皇帝明世宗一心修道求仙,不思治国,二十余年不临朝理政,弄得“吏贪将弱,民不聊生”;当时社会上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嘉靖嘉靖,家家皆净” (见:海瑞之《治安疏》)。
当时,奸相严嵩专权二十年,弄权枉法,卖官受贿,致使贪污受贿成风。
一些没有骨气的文人士大夫一时纷纷投其门下。
他们阿谀奉承,行贿买官,丑态百出。
宗臣通过科举在京做官。
他为人正直,不肯巴结权贵。
目睹官场的种种黑幕,他义愤填膺。
《报刘一丈书》就是他揭露、批判官场黑暗的文章之一,文中的那个炙手可热的“相公”实际上指的就是当时的丞相严嵩。
本文第一段为这篇书信体文章的开头。
在这一段中,作者先向来信者刘一丈表示感谢,而后以对方在信中称赞作者的话——“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引出作者所要揭示和批判的时人所谓的“上下相孚”现象。
文章的中间两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又以“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也”一段为重点。
文章第二段着力描写明代中叶官场之怪现象。
在这一段中,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生动描述了一个寡廉鲜耻的干谒(求见位高者以求提携或帮助的)求仕者的发迹史。
求见、行贿、骄人,就是这种人的发迹“三步曲”。
作者似乎只是带着读者旁观干谒者的表演。
在“求见”这一场中登台的有两个人物。
门者本来是奴才,但由于主子位高,依附于主子的奴才似乎也就跟着位高了。
在这里,这位奴才显示出来的是一副主子的鹰犬相。
我们看到:在门者这只鹰犬面前,干谒者“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而且,如果这只鹰犬对所受的贿赂不满意的话,他还会想办法让干谒者再次给他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