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导入在“中医药学概论”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09 总第514期
人文社科
· 30 ·
“中医药学概论”是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其内容包括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药学和方剂学等内容。

中医理论知识较为抽象难懂,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泛,要求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同时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药课程的兴趣较为淡薄。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药学院学生的特点,就“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方法做初步探讨。

一、以古诗词为切入点,增加教学导入的艺术性1. 诗词导入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觉枯燥难懂,究其根源是现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过于淡薄。

以古诗词为课堂导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例如,笔者在讲授阴阳五行章节时,以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诗句为导入点,提问学生阴阳在此诗中的含义,启发学生思维。

阴阳最初指山的阳面和阴面,进一步引申为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对立双方。

中医学引入阴阳理论,来阐释人体生理与病理的现象。

通过古诗词的导入,一方面能增加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形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中医学理论并非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药学院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进一步理解中医学同古代传统文化的渊源。

2. 诗词导入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中药学是“中医药学概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中药种类繁多,知识点琐碎,学生记忆难度很大。

但中药学是药学院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知识课,如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难题。

笔者以大学生感兴趣的恋爱故事为出发点,导入南宋诗人辛弃疾写给他妻子的《满庭芳·静夜思》,此首词是作者写给久别的妻子的,表达了相思之情。

词中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等25味中药的药名,巧妙地运用了药名字面上的意义,情趣盎然。

笔者通过提问学生此首词里包含了多少味中药,每味中药分属于哪个章节,功效与主治是什么。

在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中药知识的全面理解,为下面分章学习打下基础。

3. 诗词导入在方剂学中的应用。

方剂学的学习需要一
定的临床知识,然而药学院的学生欠缺的就是临床知识。

因此,教师想要讲授好方剂学的课程,必须要充分结合临床案例。

然而对于临床案例单纯的列举,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

如果结合古诗词为临床案例背景,在教学中恰当地导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笔者在讲授逍遥散的主治和功效时,在课堂导入两首诗词:汉代卓文君的《白头吟》和唐代李白的《怨情》。

两首诗词都从不同方面描绘了女性因为情志所伤导致肝郁气滞的状态,从而引出逍遥散常用于肝郁血虚脾弱证。

这样的讲授,能使学生对方剂的临床应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比起单纯的临床案例的列举,更富有兴趣与教育意义。

二、结语
成功的教学导入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同时,还要承担起时代的责任。

因此中医药教育绝非简单的中医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对中医文化内涵思考后的中医灵魂的传授。

作为一名中医药学教师,我们要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的紧密联系,建立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对中医药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与传播。

参考文献:
[1]许兆亮,王明军.中医药学概论(第2版)[M ].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2014.
[2]江丰,张炳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中医药教育
的发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4):283-285.
(通信作者:赵永恒)
基金项目:湖北医药学院2016年教学研究项目“多学科感知性实验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16028)。

作者简介:李成刚(1984— ),河北邢台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医骨伤科学;赵永恒(1987—),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方向: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古诗词教学导入在“中医药学概论”中的应用
李成刚 赵永恒
(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中药教研室,湖北 十堰 442000)
摘 要: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维系着整个课堂教学的命运。

成功的教学导入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同时,还要承担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

本文拟从古诗词角度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例,对“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导入予以探究。

关键词:古诗词;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导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