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24例临床分析
周期性麻痹伴随甲亢临床分析
周期性麻痹伴随甲亢临床分析彭韦华;张兆耘;梁菊萍;张媛君【摘要】探讨周期性麻痹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TPP)的发病机制、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21例周期性麻痹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0例,女性1例.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或四肢软瘫,伴有血钾降低的18例.21例T3、T4均高于正常.过度劳累、感染、饱食、焦虑为发病诱因,补钾及抗甲亢治疗效果良好.TPP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低钾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为主要原因,与遗传、免疫、紧张、抑郁、焦虑等因素亦可能有关.甲状腺素可使骨骼肌细胞Na+-K+-ATP酶活性增加,促进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甲亢对体内肾素活性增加,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周期性麻痹合并甲亢以年轻男性多发,补钾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抗甲状腺治疗是控制甲亢周期性麻痹复发的关键.【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年(卷),期】2011(040)003【总页数】3页(P184-185,24)【关键词】周期性麻痹;低钾血症;甲亢【作者】彭韦华;张兆耘;梁菊萍;张媛君【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甘肃武威733000;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甘肃武威733000;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甘肃武威733000;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甘肃武威733000【正文语种】中文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thyrotoxicosisassociated with periodic paralysis,TPP)临床上较少见,且易误诊,本文对工作8年来收治的21例周期性麻痹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TPP)男 20例,女 1例。
年龄 20~54 岁,平均34.5岁。
7例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12例先有甲亢后发生周期性麻痹,2例同时发生。
周期性麻痹反复发作2次以上的8例,其中4例因周期性麻痹发作首次就诊,未能仔细检查病因,之后于周期性麻痹复发时经进一步检查甲状腺功能确诊为甲亢合并发生周朋性麻痹。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26例临床诊治体会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e r o f h y p e r t h y m i d i s m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e i r o d i c p a r l a y s i s
作者简介 :姜 甲 军( 1 9 6 7 一) , 男, 大学本科 , 医学学士, 副主任 医师, 研究方 向: 内分泌疾病 的诊治 。E - m a i l : d d c d c _ . j i a n g j i a j u n @1 6 3 . c o n r
[ 摘要 ] 目的
探讨 甲亢合并周 期性麻 痹 的临床特 点 , 减少漏 诊、 误 诊 的发生。方 法 回顾 性分析 2 6
[ J ] . 中 华 医 院感 染 学 杂 志 , 2 0 1 3, 2 3 ( 1 2 ) : 2 8 4 3—2 8 4 5 .
的发 生 ; 同时合理使 用抗 生素 , 把握抗 生 素适应 证和
5 孙超艳 , 杨春华. 出血性脑梗死 l 6例 的临床观察 [ J ] . 中国临床新
医学 , 2 0 1 1 , 4 ( 7 ) : 6 1 0—6 1 2 .
2 中华人 民共 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 试行) [ J ] . 中华 医
学杂志 , 2 0 0 1 , 8 1 , ( 5 ) : 3 1 4— 3 2 0 .
3 S e l l a r s C, Bo wi e L, B a g g J , e t a 1 . R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c h e s t i n f e c t i o n i n a -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临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表现的甲亢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避免误诊。
方法对31例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最后确诊为甲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选病例发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或四肢瘫痪,均伴有血钾降低,31例T3、T4均高于正常。
结论甲亢周期性麻痹以年轻男性多见,症状和血钾降低符合周期性麻痹的诊断,补钾可缓解症状,但抗甲状腺治疗是控制复发的关键。
【关键词】周期性麻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周期性瘫痪是甲亢患者较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
多见于亚洲成年男性,本症状有时可能是甲亢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临床上易导致甲亢的误诊和漏诊。
本文对2000~2008年间收治的31例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的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1例。
年龄20~45岁,平均32.5岁。
均以周期性麻痹首发症状。
周期性麻痹反复发作两次以上的8例,因首次周期性麻痹发作时仅给予补钾治疗,未能检查甲状腺功能,之后周期性麻痹复发,检查甲状腺功能确诊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
本组18例周期性麻痹发作前有饱餐史,5例过度劳累史,1例受凉史。
其他无明显诱因。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均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瘫痪,双下肢瘫痪27例,四肢瘫痪4例。
肌力为0~2肌的5例,3级的22例,4级4例,腱反射均假若或消失。
深浅感觉无异常,病历征(-),无颅神经麻痹体征。
心率>90次/min的26例,均有轻度心悸,多汗,消瘦,易激动,乏力等症状,甲状腺肿大2例,3例可闻及甲状腺血管杂音,轻度突眼3例。
1.3 实验室检查本组患者周期性麻痹发作时血钾均低于正常,为1.6~3.1 mmol/L(正常为3.5~5.5 mmol/L)。
无发热。
8例有头CT检查,无异常。
21例患者经B及甲状腺核素扫描,提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补钾前心电图检查16例出现u波,5例房性早搏,2例室性早搏。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26例临床分析
性麻 痹 以 年 轻 男 性 多发 , 应 引 起 临床 重 视, 补 钾 可 迅 速 改善 症 状 , 补 钾 的 同 时 尽 早抗甲亢治疗 , 糖 皮 质 激 素 治 疗 需进 一 步
观察。 关 键 词 甲亢 性 周期性麻痹 分 析
恢复正 常, 3例疗效 不佳 , 行 同位 素治疗 。
均无 因瘫痪发作而死亡病例 。
讨 论
甲状腺 毒性 周期性 麻痹 ( T P P ) 是 一 种常见 的内分泌急症 , 在亚洲 甲亢合并周 期性瘫痪 , 好发 于东方 亚洲 国家 , 尤其在 我 国及 日本 , 发生率 为 甲亢患者 的 1 . 8 %
低于 1 . 9 m mo l / I 4例 。 结论 : 甲亢 性 周 期
2 3例 口服 抗 甲状 腺 药 物 , F T 3 、 F T 4
的一种 自身免 疫性疾 病 。临 床表 现不 局
限于甲状腺 , 而是表 现为 全身 多个组 织 、 器 官的损 害 , 如眼、 肝、 肾、 皮肤 和 血液 系 统等。这表 明这些 组织 可能存 在一 个 或 多个共 同的抗原 , 而这种抗原诱发 的 自身 免疫反应可能在 G r a v e s 病及 并发症 的发 病 过程 中起主要 作用 。而低钾 周期 性麻
~
研究发 现 , T P P患者股 四头肌肌 细胞表 面 有 大量 免疫球 蛋 白沉 积 。这些 免疫 球 蛋
8 . 8 %, 而西 方 国家少 见 , 好 发于 2 0~
4 0岁 的青壮 年男性 , 男、 女之 比 7 0 : 1 …。
白中 I g G最为明显 , 其次 为 I g A可能参 与
了周期性麻 痹 的发生 。大 量 的免疫 复合 物沉积在肌 细胞膜 表面 可能 影响 了肌浆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24例分析
的概念,临床表现为痰液减少,粘度变稀,痰色转白,体温下降,白细胞数降低,胸片提示支气管肺感染影消退,患者在肺部感染窗控制后早期拔管,序贯无创通气治疗可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降低医疗费。
机械通气可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发生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有部份COPD患者上机后脱机困难,所以应该跟家属充分沟通。
本组病例中有2例脱机困难,后家属自动出院。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由于缺氧和应用激素,比较容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所以应该及早使用制酸药和胃粘膜保护剂。
而患者由于长期缺氧致高血红蛋白血症,且利尿、呼吸急促、纳差常引起的脱水,血液粘稠度高,加上感染,易合并DIC,当血小板下降时,应该注意DIC 的可能,应及早进行血凝情况的检查,及时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有很大的好处。
参考文献[1]俞森洋,刘 宇,张克武,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晚期反复发生严重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22(1):79.[2]王 辰,张洪玉.改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策略[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6):369.[3]Peigang Y,Marini JJ.Ventilation of patiens wit h ast hma and chro2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urr Opin Crit Care,2002,8(1):70.(收稿日期:2005-10-20 修回日期:2005-12-20)(编辑:潘明志)甲亢性周期性瘫痪24例分析杨京平,孙雅静,袁 捷(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天津300450) 【关键词】 甲状腺毒症;低钾血症;周期性瘫痪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1-0055-02 中图分类号:R581.1 文献标识码:B 甲亢是引起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最常见原因,但是甲亢性低钾性周期性瘫痪(Thyrotoxic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2 ysis,T Hypo KPP)的发生机制至今仍然未完全明了,我们结合本院1999年10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24例T Hypo K2 P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周期性麻痹伴随甲亢临床探析
周期性麻痹伴随甲亢临床探析目的观察周期性麻痹伴随甲亢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特点,探计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与依据;方法选取该院于2009年5月—2010年7月份收治的68例周期性麻痹伴随甲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甲亢治疗,选取放射性碘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积极补钾。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康复情况,并研究疾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结果对照组34例患者中,共27例病情好转或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79.4%。
实验组34例患者中,共32例病情好转或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94.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周期性麻痹伴随甲亢的临床治疗中,在合理选取放射性碘治疗或者抗甲状腺药物的同时,及时进行积极补钾,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的可能性。
标签:周期性麻痹伴随甲亢;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周期性麻痹伴随甲亢属于甲亢病人常见病症,为自身免疫性病症的一种,通常由患者神经肌肉异常引发,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仍未被探明。
发病时,患者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少数因为呼吸肌麻痹而死亡[1]。
观察周期性麻痹伴随甲亢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与依据,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0年7月收治的68例周期性麻痹伴随甲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
针对对照组,进行常规甲亢治疗,选取放射性碘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针对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积极补钾。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康复情况,并研究疾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68例周期性麻痹伴随甲亢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前:9例摄入甜食,11例过度饱餐,17例剧烈运动,12例受凉,19例诱因不明,11例冬春发病,57例夏秋发病。
患者入院时,39例四肢瘫痪,11例双下肢瘫痪。
接受查体发现,41例患者表现出阴性双下肢病理反射。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24例临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24例临床分析
陈天宇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诊断,分析与治疗。
方法:对本院2000年~2006年收治的24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积极抗甲及补钾治疗后,疗效明显,预后佳。
结论:警惕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发生,预防误诊及漏诊。
【总页数】1页(P12)
【作者】陈天宇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1.1
【相关文献】
1.傣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周期性麻痹39例临床分析 [J], 张芸
2.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临床分析 [J], 秦英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32例临床分析 [J], 赵永才;李新胜;张金成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周期性麻痹30例临床分析 [J], 赵晓玲
5.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32例临床分析 [J], 周卫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分析
下肢 性软瘫 , 中, 其 最为 常见 的为双 下肢瘫 痪 , 时血 清钾均低 于 3 1 m l ( 常值为 35— .m o L 。结 论 : 年男性是 甲亢性 发作 .m o L 正 / . 55 m l ) / 青壮 周期性麻 痹 的好发 人群 , 患者在接 受补钾后 治疗后 症状可 得到迅速 缓 解。 另外 要 降低 甲亢性周 期 性麻 痹 的发 病率 关键 在 于及 时有效 地
患者 清醒 。我 院在 抢 救 急性 一 氧 化碳 中毒 中反 复静 脉 注 射 纳 洛 酮, 收到 了较好 的疗效 。 34 精 心护理 连接 心 电监 护仪 , . 密切观察 生命体征 变化 ; 保证 热量供 应 , 时鼻饲 ; 时翻身 拍背 、 必要 定 防止 误吸 和舌 咬伤 、 防止褥 疮形成 , 口腔卫 生 和 皮肤 清 洁 , 当使 用冰 枕 冰 帽行 人 工 降 注意 适 温 、 水电解质平 衡 ; 强心理 疏导 , 予 心理支 持治疗 , 立信 注意 加 给 树 心, 促进患者身心早期康复。 35 加 强宣教 在社 区 内加强 一 氧化 碳 中毒 防治 的宣 教工作 , . 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 : 室内火炉加温时要安装排烟系统, 保持室内 良好的通风, 烟囱结构要严密通畅 , 有条件的安装 C O报警系统; 遇 到有一氧化 碳中毒 时 , 速 将 患者 搬 离 中毒 现场 , 通 风处 , 要迅 移植 注意保暖和保持 呼吸道通畅, 做好现 场简易急救 , 时送 医院 及 抢救 。 综合上述 , 对急性 一氧化碳 中毒 的患者 , 基层 医 院的医务 人员 应提 高认识 、 强防范 、 加 注重演练 、 及时 迅速 、 合理 抢救 、 精心护 理 、 按需转 院 , 才能有 效降低 死亡率 、 减少并 发症 、 提高 治疗 效果 , 进 促 患者康 复 。 参 考 文献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26例临床分析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2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26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资料。
结果26例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或四肢软瘫同时伴有血钾降,FT3、FT4高于正常,TSH降低。
结论甲亢性周期性麻痹以年轻男性多发,补钾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抗甲亢治疗是控制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复发的关键。
提示受凉、感染、酗酒、过度疲劳、剧烈运动、饱餐等可诱发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发作,应注意避免。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周期性麻痹;临床分析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突发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性的一组疾病,其中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称为甲亢性周性麻痹,是甲亢患者较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有时可能是甲亢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有的因此忽视了甲亢的临床症状,导致甲亢的误诊、漏诊。
本文对我院2005~2009年收治的26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全部为男性,年龄17~24岁,平均20.5岁,8例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17例先有甲亢后发生周期性麻痹,1例同时发生。
周期性麻痹反复发作2次以上的7例,其中3例因周期性麻痹发作首次就诊,未能仔细检查病因,之后于周期性麻痹复发时经进一步检查甲状腺功能而确诊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
另外4例因未能坚持甲状腺药物治疗而发生周期性麻痹复发。
1.2 发病诱因本组中21例有明确的发病诱因,其中剧烈运动或劳累7例,上感5例,饱餐4例,寒冷3例,酗酒1例,情绪激动1例。
其余5例无明显诱因。
1.3 临床表现本组中22例为急性起病,其中19例于夜间发病,晨醒发现肢体对称性瘫痪,3例于行走或站立时突然发生,其余4例肢体无力逐渐加重至对称性瘫痪,持续时间1~4 d之久。
伴四肢麻木4例,头晕或眩晕4例,肌肉酸痛3例,恶心2例,呼吸肌受累1例,肌力0~3级者17例,4级9例,全部病例肌张力及腱反射减低,深浅感觉无异常,双下肢病理反射阴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39例临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39例临床分析标签:甲状腺功能亢进;周期性麻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是甲亢疾病的一种类型,是甲亢患者较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多见于亚洲成年男性。
甲亢症状轻重不一,因此对于周期性麻痹症状明显、而甲亢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易被漏诊。
现将我院1997年2月~2007年2月收治的39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6例;女性3例,年龄16~47岁,平均31.8岁。
13例首先诊断为周期性麻痹,10例首先诊断为甲亢,16例甲亢和周期性麻痹同时确诊。
28例为首次发作,11例有反复发作史。
本组31例有劳累、饱餐、大量饮酒、剧烈运动和注射葡萄糖史。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36例夜间或清晨发病,3例为白天劳累后出现,均发生肢体对称性瘫痪,双下肢21例,四肢18例,且下肢重于上肢,呈进行性肌麻痹。
有1例患者呼吸肌受累,出现尿潴留,肌力0~4级,腱反射减弱,深浅感觉无异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本组患者3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代谢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怕热、多汗、多饮、消瘦等,26例有甲状腺Ⅰ~Ⅲ度肿大,10例甲状腺闻及血管杂音,良性突眼8例。
1.3 实验室检查血钾2.0~3.1 mmol/L,39例FT3、FT4均高,TSH降低,发作时心电图示T 波低平、U波出现、ST段下移。
21例合并窦性心动过速,3例合并频发室早。
2 结果所有患者发作时均予静脉和(或)口服补钾,剂量根据血钾水平调整,症状多在1 d内控制,甲亢诊断明确后均予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嘧啶)进行系统性治疗。
32例出院后正规服用抗甲亢药物,随访至今未再发作,7例出院后自行停服抗甲亢药物,3~7个月复发。
3 讨论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多见于亚洲国家,尤其在我国和日本,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发生率为1.9%~8.8%,西方国家少见[1]。
男性青壮年易患本病,本组与文献报道中多见青壮年男性一致。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甲亢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的认识。
方法回顾分析32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资料。
结果男女比例16:1;32例甲亢周期性麻痹均有不同程度发作性双上下肢及躯干软瘫,以下肢瘫痪更为常见,同时伴血钾降低,FT3、FT4高于正常,TSH降低。
结论甲亢性周期性麻痹以年轻男性多发,补钾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坚持抗甲亢治疗是控制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复发的关键。
【关键词】甲亢周期性麻痹临床特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可合并多种疾病,甲亢性周期性麻痹(TPP)是甲亢性疾病的常见类型。
当病人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而甲亢症状不明显时易造成对甲亢的漏诊、误诊,从而导致周期性麻痹的反复发作。
现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2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2例TPP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占同期住院周期性麻痹168例的19.4%;其中男30例,女2例,男女比例16:1;年龄18~36岁。
25例发生于夏秋季节,7例发生于春冬季节。
26例为首次发病,6例为反复2次以上。
劳累及激烈活动后18例,饮酒及饱餐诱发11例,不明原因3例。
1.2症状与体征:25例于夜间发病,晨醒时发现肢体对称性瘫痪,7例肢体无力逐渐加重至对称性瘫痪,持续时间3~4天之久。
伴肢体发胀感13例,多汗怕热20例,口干14例。
入院时查体发现双下肢瘫痪14例,四肢瘫痪18例,肌力0~3级者26例,4级7例。
32例瘫痪肢体肌张力及腱反射减低,深浅感觉无异常,双下肢病理反射阴性。
脉搏增快18例,轻度甲状腺肿大9例,肢体瘫痪发作24小时内缓解者26例,超过24小时缓解者6例,其中2例反复发作,7~10天才控制。
1.3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32例患者均常规做心电图检查,其中15例心电图正常,7例ST段或T波低平,8例U波高于T波,2例窦性心动过速。
实验室检查:血清钾3.0~3.5mmol/L17例,2.2~2.9mmol/L6例,2.0~ 2.4mmol/L6例,低于1.9mmol/L 3例。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分析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
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25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所有加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2。
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发作性躯干性及双上下肢性软瘫,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双下肢瘫痪,发作时血清钾均低于3.1mmol/L(正常值为3.5~5.5mmol/L)。
结论:青壮年男性是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好发人群,患者在接受补钾后治疗后症状可得到迅速缓解。
另外要降低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率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控制甲亢。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周期性麻痹【中图分类号】R581.1 【文献标识码】B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是甲亢病人较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之一,常作为甲亢病人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1]。
部分患者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就诊,此时若患者甲亢症状表现不明显,极易造成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疾病的漏诊和误诊,使得甲亢周期性反复发作,最终形成加抗性周期性麻痹。
为降低此疾病的发病率,本组研究收集了就诊于我院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有患者25例,其中男23例,女2例;年龄18~47岁,p平均年龄32.6岁。
以周期性麻痹作为首发症状就诊,后确诊为甲亢者12例,在甲亢症状出现后表现出周期性麻痹者11例,甲亢症状与周期麻痹者症状同时出现者2例。
发作前存在诱因者22例,其中有饱餐史者8例,有过度劳累史者7例,有受凉史者4例,另有3例患者发病诱因不明。
1.2临床资料本组25例患者中19例患者表现为晨起时发病,6例表现为日常活动过程中发病。
患者就诊时均表现为双侧肢体对称性软瘫,且就软瘫严重程度而言,下肢明显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本组共有。
伴有肢体发胀麻木症状者12例,伴有排尿困难者4例。
经检测肌力为0~1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腱反射减弱,严重后果者腱反射消失;深浅反射均正常,病理性反射呈阴性,颅神经正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22例临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22例临床分析作者:陈志彦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33期[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的诊治。
方法:对我院2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实验室检查支持本症诊断,补钾后5~20 h肢体瘫痪大多缓解。
结论: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应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本症确诊后立即补钾,控制甲亢可明显减少复发。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周期性麻痹;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581.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1(2008)11(c)-164-01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合并周期性麻痹,国内报道该症发生率为甲亢患者的3%左右,有时周期性麻痹可以是甲亢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而掩盖甲亢的表现导致误诊。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22例,现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2例患者中,男18例,女4例,年龄16~45岁,平均34.5岁,均无周期性麻痹家族史,首次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1 h,最长2.5个月,多数2~12 h。
1.2 诱因体力活动、过度疲劳7例,过量饮酒、饱餐5例,受凉4例,无明确诱因6例。
1.3 临床表现晨起发现肢体无力14例,工作后休息发病8例。
有肢体麻木、肌肉酸胀8例,双下肢不能站立13例,四肢瘫卧床不起6例,伴有呼吸困难3例。
下肢肌力0级2例,1级2例,2级4例,3级11例,4级3例;上肢肌力3级4例,4级4例。
无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眼球活动障碍,肌张力均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深浅感觉正常。
有典型或较典型甲亢症状13例,无明显甲亢症状6例。
甲状腺Ⅰ度肿大9例、Ⅱ度肿大13例,轻微眼突10例。
1.4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清钾<2.5 mmol/L3例,2.5~3.0 mmol/L 14例,3.0~3.5 mmol/L 5例,T3、T4、TSH、FT3、FT4支持甲亢诊断,心电图检查15例出现U波、T波低平、双向,8例合并房性早搏,9例合并窦性心动过速。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16例临床分析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16例临床分析周期性麻痹是甲亢患者较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
文献报道其约50%继发于甲亢。
甲亢并周期性麻痹的特点多见于东方国家,年轻男性多见[1]。
本院于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甲亢患者88例,其中16例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19~53岁,平均34.1 岁。
11例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3例先有甲亢后发生周期性麻痹,2例同时发生。
周期性麻痹反复发作>2次者8例,其中3例周期性麻痹发作首次就诊时,经补钾治疗好转,未仔细检查病因。
之后,由于周期性麻痹反复发作时经进一步检查甲状腺功能,确诊为甲亢并周期性麻痹。
另外,4例因未能坚持抗甲状腺治疗而发生周期性麻痹复发。
本组4例周期性麻痹发作前有饱餐史,3例有饮酒史,3例有过度劳累史,3例有受凉史,3例进食高碳水化合物,其余3 例无明显诱因。
1.2 临床表现周期性麻痹发作时表现:9例在清晨时发作,4例在日间休息时发作,3例在晚间发生。
本组均表现为肢体对称性软瘫,双下肢瘫痪9例,四肢瘫痪7例。
肌力为0-2级4例,3级9例,4级9例,腱反射消失或减弱12例,正常4例。
浅感觉无异常,病理征(-),无颅神经麻痹体征。
甲亢高代谢表现:心率>90次/min 的10例,均有轻度心悸、多汗、消瘦、易激动、乏力等症状,轻度突眼6例,甲状腺轻度肿大6例,4例于甲状腺上极可闻及血管杂音。
1.3 实验室检查16例均经甲功检查,甲状腺核素扫描及基础代谢率测定,而明确诊断为弥漫性甲状腺肿并机能亢进。
周期性麻痹发作时测血钾: 13例低于正常,为1.6~3.3 mmol。
3例血钾正常。
13例补钾治疗前行心电图检查,其中8例出现特征性低血钾u 波,3例房性早博,2例房室传导阻滞。
16 例T3、T4 均高于正常。
1.4 治疗及转归本组患者均口服或静脉补钾,肢体瘫痪症状于补钾后6~24 h 缓解。
45例甲亢性周期麻痹临床分析
45例甲亢性周期麻痹临床分析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临床上并不少见,我国和日本为高发区。
但是对周期性麻痹症状明显,而甲亢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易被漏诊。
现将1998年4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45例患者的甲状腺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资料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5例甲状腺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的患者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44例,女1例,年龄18~45岁,平均32.3岁,38例为首次发作,7例有反复发作史。
25例发病前有饱餐史、4例有剧烈运动或劳累、4例有感染史、3例发病前有大量饮酒史,另外9例无明显诱因。
1.2 临床表现45例患者均于夜间或清晨出现急性发作的进行性肌麻痹,双侧对称。
其中18例患者仅局限于下肢,其余患者四肢均受累,有1例患者呼吸肌受累,出现尿潴留患者1例,怕热多汗患者20例,口干患者15例,全部患者的瘫痪肢体肌张力均降低,腱反射减弱,深浅感觉无异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1.3 实验室检查45例患者血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最低1.21 mmol/L,最高2.95 mmol/L,血三碘甲状腺原尿酸(T3)3.5 mmol/L,血甲状腺素(T4)242.7~256.3 mmol/L。
1.4 B超及心电图有37例患者经B超证实甲状腺肿大,发作时心电图示T 波低平、U波出现、ST段下移的有41例,其中5例合并频发室早,10例合并窦性心动过速。
2 结果发作时均予静脉和(或)口服补钾,剂量据血钾水平调整,症状较重、血钾低于3.0 mmol/L、心电图提示明显低血钾者均在心电监护下补钾,并严密观察血钾变化,大部分患者均在1d内肌力和血钾同步恢复。
甲亢诊断明确后均加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300 mg,分3次口服,8~12周复查,T3、T4均恢复正常,6例出院后停服抗甲状腺药物,半年后周期性麻痹复发,其中39例出院后正规服用抗甲状腺药物,随访至今未再发作。
3 讨论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多见于亚洲国家,尤其在我国和日本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发生率为1.9%~8.8%,西方国家少见。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24例临床分析
1.3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心电图出现Τ波低平,u波、ST段下移11例(45.8%);血清钾测定值:1.9~3.3mmol/L;空腹血糖值:3.5~8.6mmol/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2.4~6.8ug/L;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143.6~249.2ug/L;促甲状腺素(TSH):0.1~1.2mIu/L。
1.4诊疗情况15例无甲亢病史者入院后当天诊断为甲亢8例,以后根据T3、T4和TSH值诊断7例。所有病例首先给予补钾治疗,以口服补钾为主,采用10%氯化钾每小时口服10-20ml,对四肢麻痹者同时将10%氯化钾15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治疗,每小时滴注10%氯化钾约10ml左右,直至四肢麻痹好转。随后每日口服10%氯化钾40~60ml,血钾平稳后停止补充。1例呼吸肌麻痹者予静滴补钾,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6小时后恢复。在补钾的同时给予抗甲亢药物治疗,均使用他巴唑口服,每日用量30mg,分三次口服。另外限制碘的摄入、适当给予镇静、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史轶蘩主编.协和内分泌及代谢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39.
[2]高绪文,李继莲主编.甲状腺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1.
[3]第三届国际华夏内分泌大会会议纪要.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5):4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24例临床分析
(作者: 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周期性麻痹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常见的神经肌
肉合并症,又常是甲亢患者首诊原因,轻者四肢对称性瘫痪,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
本院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24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24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43岁。
原有甲亢史9例,以周期性麻痹为首诊原因15例。
诱发因素:劳累7例,饱餐5例,情绪激动、受凉、酗酒各2例,输注葡萄糖1 例,其余诱因不明。
发作时间:夜间17例,黄昏5例,上、下午各
1例。
1.2 临床表现24例均有对称性肢体驰缓性瘫痪,其中双下肢瘫
痪9例(37.5%),四肢瘫痪15例(62.5%),其中呼吸肌麻痹1例,均有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突眼11例(45.8%),甲状腺肿大17例(70.8%),其中1°10例、旷5例、
『2例;甲状腺血管杂音3例(12.5%);皮肤湿润13例(54.2%); 心率》90次/分15例(62.5%)、心房纤颤1例(4.2%);烦躁3例(12.5%);呕吐 2 例(8.3%)。
1.3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心电图出现T波低平,u波、ST段下移11 例(45.8%);血清钾测定值:1.9〜3.3mmol/L ;空腹血糖值:3.5〜
8.6mmol/L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2.4〜6.8ug/L ;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 : 143.6 〜249.2ug/L ;促甲状腺素(TSH :0.1 〜1.2mIu/L。
1.4 诊疗情况15例无甲亢病史者入院后当天诊断为甲亢8例,以后根据T3 T4和TSH值诊断7例。
所有病例首先给予补钾治疗,以口服补钾为主,采用10%氯化钾每小时口服10-20ml,对四肢麻痹者同时将10%氯化钾15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治疗,每小时滴注10%氯化钾约10ml左右,直至四肢麻痹好转。
随后每日口服10% 氯化钾40〜
60ml,血钾平稳后停止补充。
1例呼吸肌麻痹者予静滴补钾,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6小时后恢复。
在补钾的同时给予抗甲亢药物治疗,均使用他巴唑口服,每日用量30mg分三次口服。
另外限
制碘的摄入、适当给予镇静、B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1.5 结果肢体瘫痪6小时内恢复11例(45.8%),6-12小时恢复7例(29.2%),12-24小时恢复5例(20.8%),24-36小时恢复1例(4.2%)。
21例出院后一直口服他巴唑治疗,甲亢控制良好,周期性麻痹未复发,其中1例心房纤颤恢复正常;2例出院后自行停药,分别于出院后4、7个月周期性麻痹复发,随后坚持服药治疗,未再复发;1
例口服他巴唑4〜8周后甲亢症状好转,使用放射性[3]1治疗,也未见复
发。
所有病例随访1.0〜2.5年。
2 讨论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多见于我国和日本[1],甲亢病人中有3-4% 发生周期性麻痹[2],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男女比为70:1,表现为四肢对称性驰缓性瘫痪,伴有呼吸肌麻痹但极少见。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但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甲亢时
过高的甲状腺素对肌酸和肌酸磷酸激酶有影响,使ATP合成受限,细胞膜钠钾ATP酶活性增高,促进钾向细胞内转移,使肌细胞内钾超载,膜电位过度极化,不易被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去极化,因而出现肌乏力。
现已证实甲亢病人细胞膜钠钾ATP酶活性增高,治疗前比治疗后高,而且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发作患者比无合并症者高;(2)甲
亢病人多汗、胃肠蠕动快、消化不良、排泄次数增多,可致机体低钾;(3)甲亢病人糖负荷或饱餐后血糖水平增高,以及甲状腺素导致氧化、分解和利用过程加速,促进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致血钾降低;⑷ 甲亢与某些免疫遗传因素有关。
甲亢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周期性麻痹的发生又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和性别差异,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与周期性麻痹有关联。
B51基因可能在国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病人中起重要作用;(5)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胰岛素
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有关[3],又与甲亢时大脑皮质对下丘脑调节功能减弱致下丘脑功能紊乱有关,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醛固酮分泌增加有关。
本组24例均为男性,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以劳累和饱餐为
常见,多在夜间醒来和黄昏时发病,表现为对称性肢体驰缓性瘫痪,以下肢受累尤为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部分有不同程度的高代谢症候群,甲状腺肿大和突眼,心电图可出现低血钾表现,血钾测定均低于正常值。
T3、T4测定高于正常值,TSH直较低,经过补钾治疗,瘫痪的肢体很快恢复正常,呼吸肌麻痹迅速改善。
另外,在补钾的同时甲亢的治疗也同样重要,还可防止周期性麻痹复发。
有人提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最好使用放射碘和手术治疗[4],可能考虑到
与口服抗甲亢药物有较高的复发率有关。
在临床实践中有时周期性麻痹症状较重,而甲亢表现较轻或不典型者有时容易漏诊。
本组有7例通过测定T3、T4和TSH J确诊为甲亢。
程氏报道52例低钾周期性麻痹中有13例为甲亢所致[5],因此需要对所有周期性麻痹患者测定T3、T4和TSH J以防漏诊。
还有人发现周期性麻痹可能发生在甲亢之前,甲亢症状明显时或甲亢缓解后
[4] ,故对T3、T4和TSH即使正常的周期性麻痹患者仍需随访、监测T3、T4禾口TSH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史轶蘩主编.协和内分泌及代谢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039.
[2] 高绪文,李继莲主编.甲状腺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11.
[3] 第三届国际华夏内分泌大会会议纪要.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5): 485.
[4] 刘新民主编.实用内分泌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 1: 72 - 73.
[5] 程定国,李龙,汤永祥.52例低血钾性周期麻痹症病因分析及诊疗体会.江苏医药杂志,2002,28 (5):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