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出线路工程项目申请报告(DOC 3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出线路工程项目申请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3)
1.1基本情况 (3)
1.2申报单位 (3)
1.3建设规模 (3)
1.4建设地点 (3)
1.5项目建设期 (3)
1.6项目投资与筹措 (3)
1.7支持性文件 (3)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4)
2.1内蒙古电网发展规划 (4)
2.1.1电网现状 (4)
2.1.2内蒙古电网负荷预测 (4)
2.2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分析 (6)
第三章送出线路工程 (7)
3.1项目建设背景 (7)
3.2建设条件 (7)
3.3建设内容 (9)
3.4工程技术方案 (10)
3.4.1铁塔 (10)
3.4.2基础选型 (10)
3.4.3导线选择 (11)
3.4.4地线选择 (12)
3.4.5绝缘配置 (13)
3.4.6金具 (14)
3.5项目管理 (15)
3.6实施进度 (15)
3.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5)
3.7.1编制依据 (15)
3.7.2 投资估算 (16)
3.7.3资金筹措 (16)
第四章项目用地分析 (17)
4.1项目选址方案 (17)
4.2项目用地方案 (17)
4.3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17)
第五章节能方案分析 (18)
5.1节能依据 (18)
5.2节能原则 (18)
5.3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 (19)
5.4节能措施 (19)
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21)
6.1编制依据 (21)
6.2环境现状 (21)
6.3环境影响分析 (22)
6.3.1大气 (22)
6.3.2污水 (22)
6.3.3噪声 (22)
6.3.4固体废物 (22)
6.3.5电磁辐射及无线电干扰 (22)
6.4生态影响分析 (22)
6.4.1 土壤侵蚀影响分析 (22)
6.4.2 土地利用布局改变影响分析 (23)
6.4.3 对植物的影响分析 (23)
6.5水土保持措施 (23)
第七章经济影响分析 (25)
7.1区域经济环境状况 (25)
7.1.1***经济环境 (25)
7.1.2***经济环境 (26)
7.2项目投资 (27)
7.3资金筹措 (27)
7.4经济影响分析 (28)
第八章社会影响分析 (29)
8.1社会效益分析 (29)
8.2社会适应性分析 (29)
8.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29)
第一章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1基本情况
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送出线路工程
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电话:
1.2申报单位
1.3建设规模
送出线路工程由***升压站出单回线路至**220kV变电站。
项目占地面积***m2,建设铁塔43基,线路长度为***km,导线型号为JL/G1A-400。
1.4建设地点
本项目为送出线路,项目起于***升压站。
线路总长度为***km。
1.5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1年,从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
1.6项目投资与筹措
本线路工程总投资***万元,企业自筹***万元,占总投资的30%,其余***万元采用银行贷款,贷款利率为4.9%,贷款期限为10年。
1.7支持性文件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2.1内蒙古电网发展规划
2.1.1电网现状
1、内蒙古电网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电网(简称内蒙古电网)位于华北电网的北部,是华北电网的组成部分和主要送电端。
内蒙古电网供电区域为自治区西部的六市二盟,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
目前,内蒙古电网已形成“两横四纵”的500kV主干网架结构。
各盟市供电区域均形成220kV主供电的网架结构,其中,呼和浩特、包头、乌海地区已形成220kV城市环网。
截止到2015年底,内蒙古电网发电装机(6MW及以上)容量59346.8MW,包括:火电厂107座,装机容量38276.1MW;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1859.06MW;风力发电场137座,投产容量14975.79MW;生物质电厂5座,装机容量111MW;光伏发电厂114座,投产容量4124.85MW。
内蒙古电网覆盖范围内共有500kV变电站23座,主变52台,总变电容量41700MV A;220kV公用变电站132座,主变287台,总变电容量46569MV A。
500kV线路62回,总长4926.441km;220kV线路626回,线路总长度19207.69km。
2015年内蒙古电网最高供电负荷为22600MW(不含外送电力)。
内蒙古电网向华北电网协议送电容量3900MW。
2015年内蒙古电网全社会用电量为1840.32×108kWh(不包括外送电量),比上年增长0.48%。
兰察布市电网最高供电负荷达3760MW(不包括锡盟西部供电区)。
2.1.2内蒙古电网负荷预测
内蒙古电网电力需求多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2015年内蒙古电网全社会用电量为1840.32×108kWh(不包括外送电量),最高供电负荷约22600MW。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新的发展战略的不断推广实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将不断出现新的增长点,内蒙古电网电力负荷将实现平稳增长。
根据内蒙古经济发展趋势,对内蒙古电网进行电力负荷预测,见表2-1。
表2-1内蒙古电网电力负荷预测
由表可以看出,预计2016年内蒙古电网最高供电负荷将达到24500MW;“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电网电力负荷仍保持平稳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35900MW,“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9.7%。
***负荷到2016年预计将达到4000MW,2020年***最高供电负荷可达6000MW,“十三五”期间地区负荷年均增长率9.8%。
2.2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分析
电力产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用事业。
电网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电力送出、保证电力供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内蒙古地区受用电负荷特点的影响,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出现在夜间,而风电场却常在夜间达到出力峰值,在冬季供暖期优先保证热电联产机组运行情况下,全网的大部分风电场在冬季供暖期都需参与调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弃风现象,且随着内蒙古电网内风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弃风量有所增加,对风电场运行小时数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利用风电电力替代燃煤锅炉为城市供热,可以增加地区低谷用电负荷,将风电与供热结合,提高风电本地消纳能力。
风电电力用于城镇供热,从需求侧入手,降低了电网对风电调峰和消纳的难度,对风电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供暖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发改能源字***)指出“利用风电实施清洁供暖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工程,既促进了风电的发展,也解决了民生供暖的需求,值得大力实施”。
本项目已列***项目表。
该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内蒙古自治区电网发展规划。
第三章送出线路工程
3.1项目建设背景
目前内蒙古地区受用电负荷特点的影响,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出现在夜间,而风电场却常在夜间达到出力峰值,在冬季供暖期优先保证热电联产机组运行情况下,全网的大部分风电场在冬季供暖期都需参与调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弃风现象,且随着内蒙古电网内风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弃风量有所增加,对风电场运行小时数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本项目利用风电电力替代燃煤锅炉为城市供热,可以增加地区低谷用电负荷,将风电与供热结合,提高风电本地消纳能力。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供暖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发改能源字***)指出“利用风电实施清洁供暖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工程,既促进了风电的发展,也解决了民生供暖的需求,值得大力实施”本项目已列***项目表。
本项目利用风电电力替代燃煤锅炉为城市供热,可以增加地区低谷用电负荷,将风电与供热结合,提高风电本地消纳能力。
风电电力用于城镇供热,从需求侧入手,降低了电网对风电调峰和消纳的难度,对风电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当地风能资源,改善地区能源结构,符合国家能源政策,项目的建设对节约能源、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均有积极作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因此及时开展是有必要的。
3.2建设条件
(1)***概况
***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最东端,位于东经113°33′04″~114°48′13″,北纬41°36′47″~42°17′41″之间。
北与锡林郭勒盟
镶黄旗接壤,西、西南与商都县相连,东、东南和河北省康保县交界,东北与正镶白旗毗邻。
东西长108.5公里,南北宽72公里,总面积2527平方公里。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277公里,南离首都北京380公里。
(2)气象条件
***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2.5℃,年均降水量330毫米,雨水大都集中在6~8月份。
年均无霜期102天。
春秋季节多风,年均大风日数67天。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干热短促。
年均日照3078.7小时,太阳辐射强。
干旱、大风、霜冻为主要灾害性天气。
(3)水文条件
***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境内有10余条季节性河流,水流域面积约2214平方公里。
雨季河水潺潺,天旱河床干涸。
境内有汛期季节性淖泊约100多个。
积水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民乐淖、勿兰淖、二计淖等。
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朝阳盆地、七号、德善宽谷洼地,其余地区地下水资源贫乏。
***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为2276.5万立方米。
(4)地形地貌
***整个地形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
山地、丘陵、川地相间,呈现“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的景象。
最高点是西北部公腊胡洞乡境内的大脑包山,海拔1791米;最低处是七号镇境内的孔督营子,海拔1244米。
(5)地质条件
根据勘测结果,在5.00m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主要为花岗岩,依据场地的地层风化程度及其物理力学性的不同可分为2层,叙述如下:
①层花岗岩:强风化,灰色~褐色,节理裂隙发育,充填粘性土,粗
粒结构,岩石呈砾状和碎块状,局部夹中等风化层,该层场址内分布连续,厚度一般在1.80~2.60m之间。
②层花岗岩:中风化,褐灰色,节理裂隙较发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该层场址内分布连续,本次勘测未揭穿该层。
(6)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其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属稳定地段,适宜建设。
(7)经济社会条件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5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长13%。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4.5倍,年均增长35.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长12.6%。
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13.4%。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010元和7500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8倍和2.5倍,年均分别增长12.4%和20.5%。
3.3建设内容
送出线路工程由***升压站出单回线路至**220kV变电站。
项目总投资***万元,占地面积***m2,建设铁塔43基,线路长度为***km,导线型号为JL/G1A-400。
表3-1铁塔坐标
3.4工程技术方案
3.4.1铁塔
3.4.1.1设计依据
1)《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
2)《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999);
3)《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12);
4)《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T 5219-2014);
5) 岩土工程勘测报告;
6) 水文勘测报告。
3.4.1.2铁塔选型
根据本工程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导地线型号及线路的跨越等实际情况,参照国网公司铁塔典型设计模块,依据《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进行了杆塔选型设计。
本工程主要选用铁塔为角钢塔。
3.4.1.3铁塔材料及其它
本工程铁塔构件的材质均采用Q420、Q345和Q235,材质均为B级;螺栓强度:M16为4.8级,M20、M24为6.8级,全部构件和螺栓采用热镀锌防腐。
铁塔所有螺栓(包括脚钉)需采用双帽螺栓,外螺帽应具有防松及防卸功能。
3.4.2基础选型
3.4.2.1地质条件概况
该线路及周边没有活动断裂通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采用0.05g,其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属稳定地段,适宜建场。
该线路工程土类型为坚硬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类,为抗震有利地段。
3.4.2.2基础型式选择
根据本工程沿线的地质和水文条件,结合铁塔型式和施工条件,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原则,本工程采用台阶刚性基础。
3.4.2.3基础材料
(1)基础用钢材
①地脚螺栓采用35号钢;
②钢筋采用HPB235和HRB335。
(2)基础用混凝土
①基础主体采用C20混凝土;
②基础垫层和地脚螺栓保护帽采用C10混凝土。
3.4.2.4基础防护
在靠近道路、水渠、山前冲洪积扇、冲沟的铁塔须采取防护措施,以确保线路铁塔安全具体可采用浆砌毛石护坝、护墩等方法处理。
3.4.3导线选择
导线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线路的本体造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根据拟建线路经过地区的气象条件、地形特点,合理的选择导线型号,对杆塔材料的选择、绝缘子和金具的选型,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保证线路建成后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导线的选择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导线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适应线路经过地区的气象和地形特点,确保运行安全;二是具有良好的电气特性;三是经过型式验证,具有良好的运行记录;四是经济合理,工程中选用何种型号的导线,应针对工程特点,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认。
(1)系统对导线的要求
本工程导线采用JL/G1A-400型钢芯铝绞线。
(2)导线最大使用应力和安全系数
按照《设计规程》要求,导线最大使用应力在满足安全系数2.65的条件下,导线塑性伸长对弧垂的影响采用降温法进行补偿。
(3)导线换位
由于线路较短,根据规程要求不进行导线换位,为使两变电站相序相应,本工程在终端塔上调相换位。
(4)导线防振
导线年平均运行应力为67.32kN/mm2,为试验保证拉断力的25%,按设计规程需采取防振措施,采用加装防振振锤防振。
3.4.4地线选择
根据系统通信要求,本工程需沿新建线路敷设两根根24芯的OPGW 地线复合光缆。
光纤类型为G.652标准单模双窗口光纤。
按设计规程对地线安全系数、防雷、热稳定、弧垂以及与沿线通讯线路的干扰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地形条件、气象条件、通讯线的分布情况和远期短路电流值,经配合计算和分析,并考虑线路的短路电流较大。
双回路段地线采用2根OPGW光缆,光缆采用OPGW-170光缆,性能参数如下:
表3-2 OPGW性能参数
计算分析,本工程普通地线推荐全线采用JLB35-150,具体特性参数见下表。
表3-3 JLB35-150地线特性参数
根据沿线情况,主要污染源为乡镇企业的“三废”排放、公路地面扬土等,考虑到本工程沿线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遵循“绝缘到位,留有裕度,污秽地段,适当加强”的绝缘配置设计原则,本工程按e级污区进行设计,绝缘配置情况见表3-4。
表3-4 绝缘配置情况一览表
3.4.6.1金具选择原则
为保证线路安全可靠,金具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1)参照《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金具的安全系数取值不应小于下表数值:
表3-5金具机械强度安全系数
中的产品,与导线联结的金具均考虑了相应的均压和防电晕措施。
3.4.6.2金具选型
悬垂串型号为FXBW4-500/240;
耐张串型号为2×30×XWP-40;
跳线串型号为FXBW4-500/100;
地线悬垂串型号为BX—JLB40—120;
地线耐张串型号为BN—JLB40—120;
防振锤型号为FDZ—5F。
3.5项目管理
成立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具体负责送出线路工程施工事宜及协调,监督工程进度质量等。
项目建设由项目部经理为直接责任人,各有关人员部门要从自己的职能出发,承担相关的责任,并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搞好协调配合。
整个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质量监督监理制和工程合同制。
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把住各环节的质量关。
项目建设从立项、筹建和施工要层层把关,基建和质量监督部门做到记录准确、资料齐全、搞好建档,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3.6实施进度
3.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7.1编制依据
(1)《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工程消耗定额及基础价格》(2004)
(2)《内蒙古自治区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基础价格》(2004)
(3)《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费用计算规则》(内建工字〔2006]166〕(4)《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安装费用定额》(内建工字〔2009]208号(5)《关于调整定额人工工资单价的通知》
(内建工字【2007】236号)(6)《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手册》
(7)《火电、送变电工程建设预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8)《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及规定(2002年版)》
(9)《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四册送电线路工程》(2001年修订版)
(10)国家和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
(11)本工程的设计文本资料和设计图纸
3.7.2 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为***万元。
建设投资中包括设备购置费用、安装工程费用、其他费用,其中建筑工程费万元,设备购置费用及安装工程费用万元,其他费用为万元。
该项目总投资为***万元,具体估算费用如表3-6。
表3-6 总投资估算表
3.7.3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万元,企业自筹***万元,占总投资的30%,其余***万元采用银行贷款,贷款利率为4.9%,贷款期限为10年。
第四章项目用地分析
4.1项目选址方案
送出线路起于***升压站,经过***德包图乡多罗庆行政村二段井村,***长顺镇录义行政村、三胜行政村后接入**220kV变电站。
线路总长度为***km,项目占地面积为***m2,建设铁塔43基。
该项目占地主要为天然牧草地、旱地和灌木林地,不涉及基本农田。
4.2项目用地方案
4.3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送出线路工程永久用地主要为43座塔基占地,占地面积为***m2,该项目占地主要为天然牧草地、旱地和灌木林地,不涉及基本农田。
已与土地所有者签订征收土地协议书,并按时足额支付了土地补偿费用。
通过本项目集约化用地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符合国家保护耕地的政策和节约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
第五章节能方案分析
5.1节能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主席令77号)
(2)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
(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6号)
(4)《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5)《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6)《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
(7)《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
(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
(10)《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15136-2009
5.2节能原则
节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节能工作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逐步形成具有
中国特色的节能长效机制和管理体制。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构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5.3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
表5-1 能耗指标计算表
(1)本工程线路导线采用JL/G1A-400型钢芯铝绞线,导电性能比普通导线有所提高;耐腐蚀性能较好。
与相同结构尺寸的LGJ型普通钢芯铝绞线相比,钢芯稀土铝绞线的导电率、延伸率、抗腐蚀性优于普通钢芯铝绞线,且钢芯稀土铝绞线的力学性能与普通钢芯铝绞线一致,而导线价格相同。
从节能、技术、经济等方面考虑,选钢芯稀土铝绞线均优于普通钢芯铝绞线。
(2)本工程线路路径主要根据站址位置和线路走向来选择,并注意
尽量不占用农地及节约土地资源。
(3)本工程选用JL/G1A-400导线,子导线分裂间距400mm,减少了导线表面电位梯度和次档距振荡,减少电晕放电并能够提高导线的输送能力,降低了导线电能损耗。
(4)根据《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秽区分布图》(2013版)本工程线路所处地区属于D级污秽区,因此本工程按D级污秽区配置绝缘,绝缘子爬电比距不小于3.2cm/kV。
(5)配电线路采用的金具应符合DL/T-756~759-2001国家标准中的金具产品,使用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
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6.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
2014年4月24日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年9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年3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年4月1日期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12年7月1日起施行(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环字第002号(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年10月(10)《内蒙古环境保护条例》
(1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务院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3日6.2环境现状
根据沿线情况,沿线主要污染源为乡镇企业的“三废”排放、公路地面扬土等,环境质量一般。
6.3环境影响分析
6.3.1大气
施工期:土建施工中基础开挖、土石方堆放、回填、清运及建筑材料运输、装卸、堆放过程,可能造成扬尘影响,污染物主要为TSP;另外,各种施工车辆排放的废气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6.3.2污水
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
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如果不经处理外排,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6.3.3噪声
噪声主要来自推土机、挖土机、搅拌机等施工机械运行噪声及车辆运输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随着距离的增加,噪声强度逐渐减弱,根据同类工程调查情况,距噪声源约300m左右,噪声强度可降到55dB(A)以下,可以满足《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
6.3.4固体废物
主要包括施工回填余土、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回填余土、建筑垃圾如不及时妥善处置将产生扬尘、水土流失。
6.3.5电磁辐射及无线电干扰
变电站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主要产生于配电装置的母线下及电气设备附近。
变电站内各种带电电气设备包括电力变压器、高压电抗器、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以及设备连接导线的周围空间形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高电场,继而产生一定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由此产生对环境的影响。
6.4生态影响分析
6.4.1 土壤侵蚀影响分析
线路沿线土壤侵蚀强度以中度风力侵蚀为主,其次为中度水力侵蚀。
项目所在区域为***,属于自治区人民政府通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在各项工程施工结束后,除被塔基占压的区域外,其它区域在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自然恢复或表土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仍需要一定时期,在自然恢复期内的水土流失较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6.4.2 土地利用布局改变影响分析
项目沿线占用的土地利用形式天然牧草地、旱地和灌木林地为主,铁塔基座占地后植物第一性生产力基本完全丧失,植食性动物因缺少食物而死亡或迁移,土地利用布局改变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本项目占地仅仅***m2,且分布分散,因此,从整体来看,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影响较小。
6.4.3 对植物的影响分析
荒漠草原植被为本区的地带性植被,分布于该区内的丘陵坡地上。
群落结构简单,景观单调,丛生禾草层片占主要优势。
群落内植物多形成伏地状小群聚,以适应人畜的严重践踏和严重的水土侵蚀。
本送出线路工程占地面积小,对植被的影响程度有限,影响较小。
6.5水土保持措施
(1)尽量减少工程占地,减小工程影响范围。
(2)基础施工过程中对开挖土方合理调配利用,开挖土方采取拦挡、苫盖等临时防护措施;对各材料堆放点采取拦挡、苫盖等措施进行防护,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3)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恢复原地貌,并进行植被恢复。
(4)车辆运输等必须沿规定的道路行驶,不得随意行驶,以便更好地保护土地和草地。
(5)在场地平整、基础开挖时,需防止雨水对开挖面的冲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