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

摘要:近来“中国模式”,在我国理论界引起极大关注和兴趣。从国内看,主要有三类观点:第一类积极主张使用“中国模式”这一提法。第二类主张慎提“中国模式”,但并不反对这一提法。第三类主张不要用“中国模式”这一提法,坚持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一提法。同时,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引起国外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关注,国外学者聚焦中国发展,热议中国模式。他们认为“中国模式”是存在的,并提出了“中国威胁论”这一阴谋论。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对“中国模式”的研究要客观分析,理性应对,同时挖掘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模式”、“中国威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一、“中国模式”提出背景

“中国模式”提出的背景就是中国崛起。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共睹,中国彰显出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受住了国际、国内的严峻考验,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形成了新的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认同和羡慕“中国模式”,希望能从中国的发展模式中找到自己快速发展的途径,并对此充满期待。特别是08年全球金融风暴后,西方国家极力向世界推行的“华盛顿模式”在世界上威风扫地。尤其在中国经济飞快发展的强烈对比下,以新自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华盛顿模式”更是备遭非议。中国的发展成就、中国的抗危机的能力,令世人惊叹,人们争相讨论中国的成功经验和谜底,并提出了“中国模式”这一概念。2004年5月美国政治经济学顾问雷默,提出了“北京共识”。他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摸索出了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这就是北京共识。”他的观点引起世界很多国家的强烈反响,“中国模式”一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模式”的概念自此以后开始流行起来。

二、对“中国模式”的各种观点的回应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正在展示一种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引人注目的发展模式”,“它不仅经济繁荣、政治稳定,而且在世界大舞台上坚定地呈现着自己的价值观”。俄罗斯东方学专家阿列克谢·基瓦在描述“中国模式”时注意到了俄中历史的相似,他认为中国发展模式“是国家资本主义方式的一种,就像我们曾经推行过的新经济政策一样,这种模式的实质是,逐步地、分阶段地

为形成市场经济和代表制式的民主创造前提。”

在外国学者关于中国模式讨论的基础上,国内有三类观点:

第一类积极主张“中国模式”这一提法。这种观点认为,中国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更是中国成功之路的理论解释。用“中国模式”来总结中国的经验,能够提供新鲜知识,促进我国学界对本土文明的自觉,从而促进“中国话语系统”的形成,以及“中国学派”的崛起。此外,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模式的意义在于其能否成功的代替之前的发展模式。因此,中国模式不仅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世界的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类主张慎提“中国模式”,但并不反对这一提法。有人认为“中国模式”作为一种模式还不成熟。这种观点承认中国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模式,但主张不要直接说出“中国模式”。经济学家华生指出:作为一个“模式”起码要稳定,它是一个稳定的形态,不是捉摸不定的、随心所欲的。今天,我们希望有”中国模式”,但是目前还没有。

第三类主张不要用“中国模式”这一提法。这种观点认为,所谓模式就是固定成形的,其内部构型也是相对稳定的。而中国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就是像邓小平所说的那样,摸着石头过河,从来就没有固定的路子。所以说,中国根本没有形成所谓的“中国模式”。社会学家包心鉴认为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刚刚解决温饱并走向富裕的中国,正面临着严重挑战、众多矛盾和巨大风险的中国,没有形成所谓的“中国模式”,更没有必要迷恋所谓的“中国模式”。三、“中国威胁论”

国外一些人热炒所谓的“中国模式”,是有着深刻的背景和目的的。2004年美国学者乔雷默在首次提出“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概念,起初并未引起多大反响。“中国模式”被热炒,是在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模式”迅速升温并成为热门话题,有着不可忽视的背景和目的。首先是将中国举全国之力抗击汶川大地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成功抵御世界金融危机等成就与做法归因于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一些人将这些成就与做法概括为所谓的“中国模式”,毫无疑问带有怀疑和否定市场经济改革的底色。其次是从“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到“中国模式论”,西方社会这一系列炒作显然渗透着某种不良动机。它不仅损害中国国家形象,而且也破坏中国赖以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国家遏制中国的一种手段。它是西方国际臆造出来的遏制

中国发展的舆论武器和心理战术,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中国威胁论”的形成有其复杂政治霸权意识形态、文化差异、国际关系理论等方面的原因。制造“中国威胁论”的目的是想阻遏中国的和平发展。但也恰恰说明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正确性和力量性,因为正是中国真正在逐步地发展强大才使得那些对中国抱有敌意的人感到害怕而制造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因此,当我们真正认识到“中国威胁论”的成因和本质后,我们会更加坚定我们目前的和平发展道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

四、关于“中国模式”研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启示

中国的崛起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容忍,总是在一切领域对中国加以挟持和阻遏。认清这种世界实际有利于我们冷静地去对待“中国模式”这个问题。现今的确还不是提出一个模式的时候,我们应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把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伟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循序渐进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社会稳定。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同时,不断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路径,实现生态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武.没有中国模式这回事[M].台北:八旗文化出版,2010.

[2]胡伟.现代化的模式选择——中国道路与经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3]李琦.国内外学者纵论“中国道路”[J].党的文献,2010.

[4]吴海江.“中国模式”的实质、普适性及未来挑战[J].思想理论教育,2010.

[5]袁秉达.国外“中国模式”热的生成原因[J].求是,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