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大地巨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大地巨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大地巨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大地巨人》这篇文章,了解大地的特点,并从中感受到大地的力量和美。

2.学生了解一些地理概念,如海拔、海平面等,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3.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对文章进行理解和传达,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4.学生能够进一步升华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大地巨人》三、教学方法1.看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山林的美丽,里面的小细节点滴;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巨大和美丽。

2.朗读,让学生感受学习内容的语音、语调。

3.配合图片,讲解文章中出现的一些地理概念,并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4.听、说、读、写就近原则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例如说出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美好细节;用五问法提取文章的重点;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文章梗概等。

5.进行练笔训练,让学生自由发挥,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一个山林美景,并要求对其中一个小细节进行描述。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5分钟)用图片展示一个美丽的山林,引导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美好细节。

2. 预习环节(10分钟)讲解并让学生使用联想法理解一些地理概念,如海拔、海平面等。

3. 正式学习环节(25分钟)1.通过学生课前自学梗概讲课,读《大地巨人》。

2.通过五问法提取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3.讲解学生自学中没理解的内容。

4. 练习环节(35分钟)1.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文章梗概,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好小细节。

3.阅读联系,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并解释其含义,加深学生对文章中概念的认识。

4.提供思维导图,让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并在纸上练笔,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一个山林美景,并挑选出其中的一个小细节进行描写。

5. 总结反思环节(5分钟)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在学习这篇文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进步;分享自己跟随科目老师学习的黄金习惯,如如何理解概念等。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敕勒歌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敕勒歌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敕勒歌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游牧民族敕勒的生活和文化。

2.了解敕勒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能够正确朗读敕勒歌。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思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敕勒歌的基本情节和文化内涵。

2.掌握敕勒歌的词语和词义。

3.能够正确朗读敕勒歌。

三、教学难点1.了解敕勒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能够正确朗读敕勒歌。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形象示范3.集体朗读4.小组讨论五、教学内容1.教师介绍敕勒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集体朗读敕勒歌。

教师先朗读,带领学生跟读,分别朗读敕勒歌的不同部分。

3.小组讨论敕勒歌的文化内涵和情节。

4.形象示范敕勒歌的正确朗读方法。

学生跟读,纠正朗读错误。

5.集体教唱敕勒歌。

六、教学案例第一步:说故事教师首先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敕勒,简单介绍敕勒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然后讲述敕勒歌的故事情节。

第二步:课文鉴赏教师将敕勒歌逐句讲解,解释生词词义,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深意和文化内涵。

第三步: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析敕勒歌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情节,自由发言,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步:示范朗读教师演示敕勒歌的正确朗读方法,学生跟读并纠正错误,逐句讲解发音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五步:合唱演唱学生大声朗唱敕勒歌,并结合手势、舞蹈等形式进行演绎,唱出敕勒民族的壮丽历史和文化风情。

七、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思维表达和批判能力,从中选出优秀观点进行表扬和总结。

2.学生的朗读和演唱能力得到了提高,可以在公共场合进行表演。

3.通过对敕勒歌的学习和了解,学生加深了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茶花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茶花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茶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茶花的基本知识和外观特征;
2.通过朗读、观察图片等形式,感受山茶花的美丽;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4.了解山茶花在生活中的价值并培养保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山茶花》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山茶花的基本知识和外观特征;
2.通过朗读、观察图片等形式,感受山茶花的美丽。

四、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山茶花的美丽;
2.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五、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一幅山茶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山茶花。

2.学习(25分钟)
(1)介绍山茶花
对山茶花的来历、特征等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这种植物。

(2)欣赏山茶花
让学生仔细观察山茶花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词语表达自己对山茶花的感受。

(3)朗读山茶花的诗句
教师朗读《山茶花》的诗句,让学生跟读并感受其中的美丽。

3.巩固(10分钟)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作画山茶花,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表达对山茶花的感受。

4.拓展(10分钟)
向学生讲解山茶花在生活中的价值,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植物,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山茶花的特征和美丽,让学生在实践中愉快地学习。

同时,通过让学生自由作画、思考保护植物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世界的影响和重要性。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卢沟桥的狮子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卢沟桥的狮子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卢沟桥的狮子一、教材分析教材版本:鄂教版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教材名称: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章节:第二单元《小动物的故事》第三课《卢沟桥的狮子》二、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认识到历史对当今的影响。

3.能够学会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4.能够学习和模仿写作短文,体验写作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内容及表达方式。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事件及对当今中国的影响。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历史事件的背景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2.帮助学生在运用表达方式时体现更多的细节,把更多的自己的思考融入到口语和写作中去。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并呈现短文。

2.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及时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词汇及语境表达的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原因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逐步引导学生成为历史事件的感性接收者。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前因后果。

•对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进行归纳和总结。

•让学生自己了解课文,提出一些问题一起讨论。

2. 形成表达学生通过形象化场景的演练,并在语音学习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

可以让学生进行以下活动:1.让学生学习课文《卢沟桥的狮子》,并让学生重复朗读,提高口语表达。

2.让学生参加课堂小组讨论,梳理知识点,分享理解。

3.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商讨和协作,完成短文的撰写,同时也可以进行以下活动:1.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想法,并找到可行的方案,共同解决问题。

2.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展示与交流,哪个小组的作品更出色?4. 个人总结让学生回顾课上所学内容,自己做一个总结并给出问题:1.总结课文中的知识点有哪些?2.细节和逻辑推理之间有何联系?3.这篇课文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六、教学反思理解历史,就是从遥远的生活与现实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一笔一划地呈现出一个人或民族的发展史。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微笑着面对一切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微笑着面对一切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微笑着面对一切教学内容: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微笑着面对一切》教学目标:1. 识记生词:慷慨、微笑、面对、指引、压抑、挣脱、同情、处理、迅速等。

2. 能够理解文章主旨,懂得微笑面对问题的重要性。

3.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培养学生微笑面对困难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5.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1. 掌握本课的生词及词组。

2. 理解文章的主旨,明确学生如何更好地面对困难。

教学过程:Ⅰ. 导入(5分钟)1. 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向学生展示微笑的场景,引导学生探究微笑的作用及影响。

2. 设计一道题目,让学生回答:你在伤心、焦虑或生气的时候,你会选择微笑吗?为什么?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即微笑着面对一切。

Ⅱ. 学习新课(30分钟)1. 教师播放视频动画,让学生听读课文,初步了解微笑着面对一切的故事情节。

2. 告诉学生本节课生词及词组的意思,并提示生词在课文中的出现位置,让学生跟读、理解。

3. 让学生口头描述土匪刘二的情感变化及他是如何通过微笑渡过难关的。

4. 提问:在生活中,你是否曾经遇到过与刘二相似的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5. 小组合作,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描述他们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及处理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文章中运用所学的生词和词组。

Ⅲ. 巩固练习(15分钟)1. 通过老师的提问和卡片游戏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生词和词组的掌握情况。

2. 小组展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所写的文章,互相学习鼓励。

Ⅳ. 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文,默读一遍,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课文主旨。

2. 要求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完成下一部分的预习作业。

Ⅴ.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微笑的作用及重要性、生词及词组的掌握和运用、情感和心理变化的描述、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鄂教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信》原文及教案

鄂教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信》原文及教案

鄂教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信》原文及教案1.鄂教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信》原文篇一我学会了写信,用笔和纸,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写啊,写许多许多的信——替雏鸟给妈妈写,让妈妈快回巢,天已近黄昏。

替花朵给蜜蜂写,请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

替大海给小船写,快去航海吧,海上风平浪静。

替云给云写,愿变成绵绵春雨;替树给树写,愿连成无边的森林。

给自己,我也要写一封封信,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2.鄂教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信》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导学过程:一、导课:任何一封信中都表达着自己的美好愿望,看看这首诗歌中的信中都写了写什么?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解决文中生字。

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诗歌,看看作者都给谁写信了?指名板书。

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2、你对哪封信最感兴趣?用心读,说说信都中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1)指名回答,谈感受。

重点体会“让我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知道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歌。

个别读、比赛读、分组读、齐读。

3、每封信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所以说写信时要用心去写,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2、完成语文天地。

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背诵诗歌。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日记一则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日记一则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日记一则
日期:2021年9月1日
记录人:XXX老师
教学主题
《走遍中国》——第一课:《野狐岭》
教学目标
•了解小说基本情节
•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和动物的观察与描写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
•课文朗读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和动物的观察与描写能力。

教学过程
1. 点拨阅读
1.讲解生词:野狐岭、白花花、落叶、漫山遍野、峭壁。

2.请一个课代表读课文,并让学生自己默读。

3.请几位学生读完全文。

4.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故事情节,并口述出来。

5.讲解小说基本情节以及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手法。

2. 探究自然风光
1.让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从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或动物进行描写。

2.引导学生准确描述所选自然景观或动物的形态特征、颜色、大小、习性等。

3. 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整体朗诵。

教学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初步了解了小说基本情节,同时也进步了听、说、读等综合语言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还通过探究自然风光,培养了学生对自然景观和动物的观察与描写能力,为他们日后学习其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煮书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煮书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煮书一、教学目标1.了解“煮书”这个习惯的由来和意义;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如:墨水、碗筷、粥、养生等;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煮书的文化价值,提高自己的素养和修养。

二、教学过程1. 热身引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煮书,让学生猜测煮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煮书?•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留下猜测的时间,然后再慢慢进行讲解。

2. 导入新课(15分钟)•向学生介绍“煮书”,让学生听听这个词汇,尝试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和来源,并向学生展示“煮书”的相关图片;•进一步挖掘“煮书”这个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煮书”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修养和生活智慧的表现;•接着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煮书的内容,学生可以轮流朗读,班级其他同学共同参与,在读完后让学生讨论“煮书”的意义,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挖掘文化内涵。

3. 重点词汇学习(25分钟)•本节课重点词汇包括:墨水、碗筷、粥、养生等,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下这些词汇、再辅以图片,向学生解释每个单词的意义。

•针对每个单词,老师可以提供例句,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单词。

•确定生词,让学生记住这些词汇,并要求学生在晚自习结束后参考教材同步进行针对性的词汇练习。

4. 阅读分析(20分钟)•在指导学生了解重点词汇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本节教材,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章的亮点和感受。

•在阅读完成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教材内容,引领学生回顾煮书的意义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刻理解这的习惯在今天的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5. 课堂总结(5分钟)•针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煮书,老师可以提问学生:理解什么是煮书?学习到了什么在知识及文化内涵方面?•提升学生对这个课题的理解,挖掘出教材背后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修养和素养。

•最后,要求学生写下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作为课后的自我反思和复习。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古诗文诵读 敕勒歌教案 鄂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古诗文诵读 敕勒歌教案 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敕勒歌》。

(2)理解《敕勒歌》的内容,体会古诗文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敕勒歌》的韵律特点。

(2)学会欣赏古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敕勒歌》。

2. 理解《敕勒歌》的内容,体会古诗文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敕勒歌》的韵律特点。

2. 学会欣赏古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敕勒歌》原文及译文。

2. 相关图片: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等。

3. 音频文件:《敕勒歌》吟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等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内容。

(2)教师播放《敕勒歌》吟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2. 学习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敕勒歌》,注意停顿、语气、情感等。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3)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文的意境。

3. 分析韵律(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敕勒歌》的韵律特点。

(2)学生合作探讨,总结古诗文的韵律美。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敕勒歌》,体会古诗文的韵味。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对古诗文的热爱。

5. 朗读与背诵(1)教师组织学生朗读《敕勒歌》,注意语音、语调、情感等。

(2)学生相互鼓励,共同背诵《敕勒歌》。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古诗文,进行欣赏与学习。

注意:本教案根据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诵读《敕勒歌》编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积极反应。

2. 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学生对韵律特点的理解程度、古诗文欣赏能力的培养等。

3.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策略、增加实践活动等。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大自然的声音教案鄂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大自然的声音教案鄂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大自然的声音教案鄂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提高观察大自然、发现美的能力。

(2)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声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如何让学生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声音。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溪水、风吹等,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这些声音。

2.学生分享自己听到的声音,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绘这些声音。

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语的意思。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针对每段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生字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注意字音、字形和词语的意思。

2.教师辅导学生书写生字,强调书写规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二、课文深入学习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大自然声音,并用语言描绘。

三、写作训练1.教师提出写作要求:以“大自然的声音”为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大自然声音,并用语言描绘。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舟夜书所见》教案3篇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舟夜书所见》教案3篇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舟夜书所见》教案3篇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舟夜书所见》教案1教学目标:1、读通诗句,理解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通过诗句展开想角。

3、背诵、默写诗文。

教学重点:根据诗句领略作者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几首古诗及所表现的画面并伴随舒缓的音乐。

)师述: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古诗。

大家知道,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历一颗璀灿的明珠,诗人常常用短短的几句话、几十个字就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处处迷人的景致生动地再现于我们的眼前。

随着诗人的笔,我们今天将进入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呢?让我们来学习《舟夜书所见》。

请把课本翻开到79页。

2、出示课题,学生读题。

二、解题,简介作者。

1、你知道“舟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这样理解?(根据学生答强调“书”在这里是写、记的意思。

)2、你能为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吗?你怎样了解到的?三、学习《舟夜书所见》。

过渡:诗人能将他在黑夜里见到景色写成一首小诗,这景色是否别有一番情趣呢?1、读通全诗。

(将读落到实处,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获得帮助。

)(1)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请同学之间互相听读,指出对方的错误并帮助他(或她)改正。

2、在读的过程中,你有不懂的地方吗?如果有,看看这幅图能帮帮你吗?(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看图读诗,体会诗意。

(展示诗人笔下的“情境”、形象对照诗文的“语境”,从而丰富学生的“心境”。

)3、小组研读,品味词句,感悟诗情。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调控,指导读懂诗意,读好诗句。

重点扣住渔灯从“一点萤”到“满河星”的变化让学生领略诗中情境的美妙与神奇,体会诗人比喻之精妙。

(这一环节重点把握在读中悟,在读中品。

)4、美读诗文。

(多媒体课件出示动态画面伴随音乐。

)过渡:看到这样一幅绝妙的水上夜景图,我情不自禁地跟着诗人一起吟诵(1)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齐白石的画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齐白石的画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齐白石的画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齐白石的画作,学生能够:1.了解中国画和西方画的区别;2.了解齐白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3.能够感受齐白石的画风和艺术魅力;4.能够在课后模仿齐白石的画风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介绍齐白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感受他的画风和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齐白石的中国画风格和其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材: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课件:齐白石的画作图片。

3.课前准备:查阅关于齐白石生平和艺术成就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用课件显示齐白石的画作图片,大声宣读题目“齐白石的画”,并引导学生注意画作中的元素,如题目、颜色、线条等。

第二步:学习1.介绍齐白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让学生了解齐白石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曾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任职。

他的中国画风格独特,擅长用笔墨表现自然界的万物,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位巨匠。

2.利用课件展示齐白石的画作,引导学生感受齐白石的中国画风格和画作中所表达的意境。

3.对比中西方的画风,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画的区别,并进一步理解齐白石的画风是中国画的一种。

4.让学生模仿齐白石的画风进行创作,并现场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第三步:总结让学生对齐白石的画风和艺术成就进行总结,并回答相关问题,如“齐白石的画风有什么独特之处?”等,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四步:作业1.让学生在课后自行查阅更多的齐白石的画作,了解他的中国画风格和艺术成就,可在下节课分享。

2.让学生在家里模仿齐白石的画风进行练习,并展示学生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齐白石的画作,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画和西方画的区别,认识到齐白石的中国画风格独特,以及他对中国美术的重要影响。

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活跃,班级气氛较为热烈,学生也对课后模仿齐白石的画风进行练习和创作很有兴趣。

针对不足,下一步教学需要注意更多实践环节,增加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鄂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鄂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大自然的声音教案鄂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声音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大自然声音的音频素材3.学生分组讨论准备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流水、风吹等。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听到的大自然声音。

(3)引出课题《大自然的声音》。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选取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4.感受大自然的声音(1)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闭眼倾听。

(2)学生分享自己听到的大自然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或句子描述大自然的声音。

5.表达对大自然的爱(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

(2)教师选取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3)教师布置作业:观察大自然,记录自己听到的大自然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观察大自然,记录自己听到的大自然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

2.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大自然的声音,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声音,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声音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煮书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煮书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煮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煮书”的意义和作用。

2.能够通过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大庆煮书”的情节。

3.掌握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流畅的技能。

4.会写出简单的文言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故事情节的理解。

2.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技巧。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学材料:《煮书》课文、黑板、粉笔等。

2.教师了解教材内涵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流程
1. 课前准备
教师介绍《煮书》课文,并引导学生思考“煮书”的意义和作用。

2.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煮书》课文,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教学重点
教师重点讲解《煮书》课文中相关的语音语调及朗读技巧。

4. 教学难点
教师探讨课文中一些比较难懂的词语或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5. 课堂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生僻字,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字形、音韵图谱等来推测其正确读音,并进行练习。

6. 课堂作业
教师让学生写一首简单的文言诗,要求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

诗歌的主题与“煮书”相关。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煮书”的意义和作用,并能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技巧。

教师也意识到,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舟夜书所见》教案三篇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舟夜书所见》教案三篇

篇一 五、放飞想象,领悟意境美 指导第二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师: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河面起风了....看看这幅画,你还想说什么 2、生描述画面生读第二句 师:你们说的景象小朋友没有画出来啊,怎么办呢?他没有画,我们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啊。

3、师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 师:你们看到什么了?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说给大家听听。

4、师CAI:微风拂过,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点渔火呀,一下子被细浪搅碎了,散向远方,河面的灯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们眨眼呢。

你们能把看到的景象读出来吗?同桌之间试着读读这句。

5、同位互读 6、指导朗读 师:那点点像萤火一样的渔灯在风的吹动下,散开成满河的星星。

(板书:散作---满河星) 7、师:是啊,在诗人的眼中,满河的灯光如同星星闪动,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 六、悦纳语言,倾吐心语 师:经过我们的想象,这幅画面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看,夜深了,岸边农户家的灯火熄灭了,只剩下一盏渔灯,起风了,渔火随风摇晃,满河的灯光闪动。

来,请一个同学读诗助兴吧!指名读诗(配乐,全过程) 师:我们都陶醉了!让我们站起来随着画面一起吟诵吧!(全班配乐吟诵) 七、拓展实践,发现创造美 1、师:现在老师还要给大家推荐一首描写夜景的诗,看看这首《枫桥夜泊》 2、师:你们还收集了哪些描写夜景的诗,让我们一同欣赏。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特别美,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很有意思的作业:(音乐)大家都很喜欢这首诗,那你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吗?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说一说,甚至为它谱上曲子唱一唱。

咱们武汉的夜晚越来越美了,看看江滩,看看长江大桥,尝试着去写写武汉的夜景,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像小诗人一样写首小诗。

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萤”、“微”、“簇”。

2、正确流利地读古诗,读出情感,熟读成诵。

3、结合画面和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描绘透过诗句看到的美丽夜景。

4、象诗人一样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能大方地说一说。

2024年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名师精编教案设计

2024年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名师精编教案设计

2024年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名师精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教学,阅读理解,写作训练,口语交际。

2.教学难点:文章结构分析,写作技巧,文学鉴赏。

三、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四、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第一课《秋天的雨》2.第二周:第二课《秋天的田野》3.第三周:第三课《秋天的童话》4.第四周:第四课《秋天的诗》5.第五周:第五课《秋天的歌》6.第六周:第六课《秋天的故事》7.第七周:第七课《秋天的风景》8.第八周:复习与检测第一课《秋天的雨》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教学,课文阅读理解,写作训练。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生字词教学: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和字义。

3.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

5.写作训练:以“秋天的雨”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第二课《秋天的田野》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感受秋天的田野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教学,课文阅读理解,写作训练。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田野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生字词教学: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和字义。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三篇.doc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三篇.doc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

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

这首诗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

写得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七l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蓝天以其辽阔深邃使人向往,高山以其巍峨雄伟令人震撼,大海以其宽容恒久给人启迪,美丽的草原又将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北朝民歌——《敕勒川》,感受草原的魅力。

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

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日记一则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日记一则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日记一则教案: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日记一则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故事讲述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日记的写作技巧。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日记的格式和结构。

2. 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日记的格式和结构,能够写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日记。

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小事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文具盒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事情的?2. 讲解日记格式(5分钟)讲解日记的格式和结构,包括日期、星期、天气、等,让学生明白日记的基本组成部分。

3. 写作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日记。

可以让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写下自己的想法,再进行整理和修改。

4. 展示和评价(5分钟)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掌握日记的格式和结构,能够写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日记。

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小事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日记的写作技巧。

活动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日记的格式和结构,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缺乏观察力和想象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尝试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

可以让学生每周提交一篇日记,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写作比赛,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个教案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教案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教案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五彩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西五台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景点。

2.能够通过阅读了解深层次含义,提高阅读能力。

3.能够感受自然中的美,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4.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五台山的自然和文化景点,理解五彩池的形成和特点。

2.掌握本文的阅读技巧,理解深层次含义,提高阅读能力。

3.掌握本文的表达技巧,能够自主设计课文内容,提高创造力。

2. 教学难点1.怎样理解文中五彩池的形成和特点。

2.怎样理解文中对卑下贱污的态度。

3.怎样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和创设法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学生熟读课文《五彩池》。

2.准备五台山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以便介绍五台山的自然和文化景点。

3.准备涂色纸和颜料,以便学生制作自己的五彩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为引出本篇课文,从五台山的自然和文化景点入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主题。

2. 阅读篇章1.学生阅读课文,并根据文中的描述,做出自己的理解,加深对自然和文化景点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琢磨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了解蕴藏其中的哲思和智慧。

3. 案例导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后的理解,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山西五台山的自然和文化景点,例如五台山的历史遗迹、佛教文化、壁画等等。

4. 制作五彩池1.通过讲解五彩池的形成和特点,让学生感受自然中的美,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2.可以以学生自己的方式制作出自己眼中的五彩池,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求知欲。

六、教学评估1.教师可通过讲解和讨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了解了五台山的自然和文化景点。

2.通过学生制作的五彩池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五彩池的形成和特点。

3.通过学生的表达和作品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本文的深层次含义。

七、板书设计五彩池•形成•特点贵,清,鲜,美•卑下贱污的态度八、教学反思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五彩池》是一篇既美丽又深刻的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通过了解动、植物的“生物钟”,充分感悟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热爱,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一起看看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欢迎查阅!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10个一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已有知识储备,鼓励多种方法查阅资料,感悟*内容;多种方法识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动、植物的“生物钟”,充分感悟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热爱,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一类正字。

2、了解动植物的生物钟。

教学难点:
1、“熟”“勤”“拜”“貌”“窝”的字型的掌握。

2、理解*的内容。

教具准备:课本以外动植物生物钟的简介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几点睡觉,起床?通过询问学生类似的生活中的小问题,引出“生物钟”这一话题,并知道其含义。

(生物生命活动的周期性规律。

)我们也将其称为“自然界的时钟”——读课题
思考:在课文中找出“生物钟”的定义。

读一读。

为下一步的了解*内容做铺垫。

二、师范读全文,注意字音
*一些字音难于掌握,教师要领学生多读。

1、小组合作读文。

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学习一类生字
注意指导几个特殊字:熟貌窝勤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自然段
1、知道“公鸡报晓”是生物钟的一种表现。

2、理解“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的含义。

二、读二自然段
思考:
1、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主要介绍了几种花开放和凋谢的时间?
3、认识分号,并了解其用法。

4、你还知道哪些花开放及凋谢的时间,仿照书中的写法为大家介绍一下。

5、有感情读文。

思考:1、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主要介绍了几种小动物的活动休息时间?
3、抓住好词佳句为大家讲一讲这样用的妙处。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后一题中的词语。

二、学习制作问题树
讲几点要求:
1、敢于针对*提出问题。

2、把问题归类。

3、将问题写在问题树上。

4、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自然界的时钟
植物各种花(十种)
动物百鸟鸡老鼠猫头鹰奇妙的活时钟(生物钟)
昆虫蜜蜂夜蛾
词语积累:观察赴约拜访机构辛勤美貌皎洁拜访熟知争奇斗艳绽放笑脸争奇斗艳含笑点头东方欲晓日落西山蠢蠢欲动公鸡报晓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凋、啤、喇”等14个生字,会写“熟、观、艳”等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内容,并了解课文先总后分的写作顺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了解动植物的“生物钟”,充分感悟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了解动、植物的“生物钟”
3、理解课文内容以及学会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难点
了解动、植物的“生物钟”,充分感悟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热爱、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育学生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词语卡
2.收集文中所涉及到的花的图片和与生物钟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质疑,引出课题
同学们都很喜欢猜谜语,我们来比比谁猜得快。

(出示谜面:兄弟三人环球赛,制度订得特别怪;虽说速度不一样,谁也不能比谁快。

板书:时钟生说时钟的用途。

其实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也是有时间观念的,而且他们的时钟不是戴在手腕上而是在他们的身体里(板书:自然界的) 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头脑中会产生哪些小“?”呢?(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简要板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让我们共同走进这篇课文,来一起揭示其中的奥秘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然界的时钟慢慢的要敲响了,你们准备得怎样了呢?
屏幕出示本课生字
A(小组合作学习,把生字的音读准,不会认的字作上记号;互相帮助,如果都会认了,小组长检查,读对了,请小组长给每个组员发“笑脸”)师巡视,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及时表扬合作学习好的
B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C抢读词卡
出示舒展,争奇斗艳、皎洁、收拢、蔷薇、蠢蠢欲动、规律等词语。

3、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宝宝,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

三、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了解课文是先总后分的顺序)
1、分任务朗读课文,顺势正音。

(出示朗读要求)
2、师范读课文,思考:自然界的时钟是什么?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一种时钟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四、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品读第二段
1、填一填: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蛇麻草蔷薇
(10种花的列表)
2、赏一赏:将收集的文中几种花盛开的图片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
3、画一画花儿开放的样子
4、品一品: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感悟它的美.
(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花儿开放的样子,边读边可配上动作。

指名读其中的句子,适当地作出评价。

)
5、议一议(感受语言文字美)
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6、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马上做好,让我们一同看一看吧(大屏幕出示相关资料)。

7、句式说话。

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师小结:我们欣赏了这么美丽的花,我觉得这些花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

想把这美丽的花儿永远记在心中吗?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自然界中的花就是这样为我们报时的,那动物们是怎么报时的呢?只有学完课文,我们才能解决第二个小问号
五、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熟、貌、勤、拜”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1)、出示几个写得不好的“熟”和范字进行比较。

(2)、这几个字哪个字好看?哪个不好看?
(提醒书写姿势)。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动物、植物及昆虫报时的画面
你能用文中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吗?(自然界是一座奇
妙的活时钟)本节课让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遗留的问题吧
二、精读课文第三段,细细品味
1、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小动物的活动、休息时间?
2、结合第二段的学习,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句用得好,说一说好在哪里?(体验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3、你也尝试着写一个拟人句。

三、第四段的学习,昆虫又是怎样报时的呢?
小组内合作学习:在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汇报,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四、最后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总结:原来“活时钟“就是“生命之钟“,就叫“活时钟”。

五、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自然界的哪些生物钟现象?
2、播放有关自然界生物钟的课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自然界的时钟》这篇课文,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勇于思考,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写“咫”字,并通过造句理解近在咫尺的意思。

2、通过析词、朗读、续写,感受小男孩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小男孩的美好善良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教师: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本课生字。

我想考一考你们的记忆力。

我们开火车认读词语。

生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