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主要内容
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 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的信息技术教育
概况
美国起步最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IBM公司的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教 小学生二进制算术。
1959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开始将计算机引入学校;
20世纪60年代中期,麻省理工在幼儿园进行LOGO语言的教 学实验。之后,计算机作为一门实用性课程逐渐在美国各 地的中小学开设。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课程内容逐渐向信息技术的内容发 展,培养信息素养成为该课程重要的目标要求。
美国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式大致有三种: (1)没有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而是在数学、 科学等课程中介绍有关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知识; (2)学校开设专门的计算机技术课程; (3)学校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与科学技术课程。 美国是世界上中小学微机总量和联网微机总量最多 的国家。至1999年秋,美国几乎所有公立中小学都 接入因特网,基本实现全部上网。
日本(信息教育)
日本政府关注信息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 也是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较早的国家。
日本的信息技术教育,称为“信息教育”。
1984年,日本社会教育审议会广播教育分会发表了 “微型计算机教育应用进修课程标准”,1985年又 总结为“关于微型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并将 其作为普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基本方针,由文部省 首次公布。
1986年,教育部在福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中学计算机 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制定了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发 展的指导方针:积极、稳妥,从实际出发,区别不同 情况,注重实效,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 具体做法:高中作为选修课,初中作为课外活动、兴 趣小组的学习内容,并开始在小学和初中开展LOGO教 学试验。 计算机教育阶段——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软件应用
发达国家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
政府大力提倡信息技术教育,出台相关政策,制定发 展规划 将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到学科教学 1. 开设专门的、系统的学科课程
2. 作为信息工具在中小学所有学科中应用
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改善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 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1988年,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开始被列入国家统一课程中。 1995年,信息技术课程脱离科学课程,成为独立课程。 1998年,信息技术课程由原来的选修课改为必修课。
1999年,英国政府公布的《信息与交流技术课程 标准》中要求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并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具体要求。
英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
日本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
1998年,日本在普及高中信息教育基础上,确定在初中 增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要求小学、初中、高中各 个阶段都要积极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手段进行教学。 1999年12月,日本政府又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实施计 划》,提出到2005年,全国中小学所有的科目都要实现 计算机和因特网授课,实现学生在学习方法、课堂教学 方法和学校管理的“三个根本转变”。
2000年,英国所有的中小学全部连上因特网,中小学教 师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和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采取政府策划、社会组织 广泛参与、教育部门和学校具体实施的方法。国家教育 部、教育技术委员会、教师培训署、资格与考试署、专 业团体、出版商、企业培训部、计算机软硬件公司等的 广泛参与和支持。
会议上,苏联的计算机教育专家伊尔肖夫作了题目为 “程序设计——人类的第二文化”(Programing——The Second Literacy)的主题报告,提出了“程序设计是第 二文化”的观点。
1982年,教育部决定在清华、北京、北师大、复旦和华 师大5所大学的附中试点开设BASIC语言选修课,这就是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开端。 1983年,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工作会 议”,制定了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大纲,规定了相应的 教学内容。同年,还成立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 中心”。 1984年,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时,做出了“计算机的普及 要从娃娃做起”的重要指示。
发展历程——逐步发展阶段
1991年,第四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在 山东济南召开,这次会议是建立在我国开展信息技 术教育近10年取得的经验基础上的,它对我国信息 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会议上,国家教委要求各地政府要积极进取、因地 制宜、从实际出发,逐步加快计算机教育的速度, 扩大规模。会议讨论了国家教委起草的《中小学计 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计算机师资培训纲 要》、《中小学计算机硬件装备的参考意见》、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八年发展纲要》四个重要 文件。
1997年,教育部颁发《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 稿)》,此纲要是国家对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基本要 求,是编写计算机学科教材和考试的主要依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 息的能力”(第四条)和“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 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第十五 条)。同年,教育部在制定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将 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纳入课程计划的技术领域之中。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82--1990年):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1991-1999)逐步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全面发展阶段
发展历程——起步阶段
1981年,教育部派代表团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 界信息处理联合会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 教育应用大会(WCCE)。
课后作业:
查阅《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地位
教育技术学的五个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信息 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教育软件工程和现代 远程教育;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八门主干课程:教育技术 学导论、教与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系统设计、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远程教育基础、教育技术学 研究方法基础、媒体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项目 实践
课程性质
日本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
1985年,文部省成立了由专家组成的临时教育审议 会,在他们向政府提交的咨询报告中提出教育所面 临的最重要课题是国际化和信息化的观点。 1986年,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要把“信息运用能力” 摆到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学校教育活 动中加以培养。临时教育审议会前后四次向政府提 交咨询报告,一再强调教育要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 应承担“培养学生具有应用信息能力”的任务。
日本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
20世纪90年代初,文部省提出一项九年行动计划,拟 为全部学校配备多媒体硬件和软件,训练教师在教学 中使用多媒体以支持先进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1997年11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公布了面向21世纪 的《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方向》的文件,指 出从小学到高中都应开设信息课。小学开设“综合学 习时间“;初中把现行的“信息基础”选修课改为必 修课;高中开设“信息”课。并规划:所有初中、高 中、特殊教育学校到2001年、所有的小学到2003年实 行网络化。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方向、将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 学或教育研究的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理论兼实践性课程。包括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 育心理学理论、教师教育理论以及教师教学技能 的培训与实践
课程目标
旨在于了解与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 论,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典型方法及基本技能,熟知 信息技术评价的方式方法,明晰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培养与提升信息素养,提高信息 技术教学理论与教学研究能力,而且可以将信息技术, 教育学、心理学、视听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的 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职业行为 方式,使教学行为趋于职业化,专业化。
英国(信息与交流技术教育)
英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也比较早
1981年,英国学校委员会(School Council)在 发给英格兰、威尔士地区所有学校的课程文件 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较为具体的信息技术教育 目标体系。
英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
1985年,英国皇家督导团发表了一份关于(5—16岁课程) 的文件。该文件建议初等学校必须为儿童提供九大方面 的经验领域,其中“技术”方面就包含了现代信息技术。
1992年, “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更名为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并将该中心作为国 家教委基教司下的教育研究机构。 1994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 要》和《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计算机培训”指导纲 要》,为提高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质量和加强计算 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依据。
2003年,国务院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工 程的决定,即“农远工程”。 同年,《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信 息技术部分)(又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出台, 标志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学分的科目的开 始。 2004年9月,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率先在广东、海南、 山东、宁夏四个实验省展开。
日本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
1988年,为了进一步明确培养信息运用能力的重要 性,文部省修改了物理教学大纲,在初、高中教学 中增加了有关计算机学习的内容。 1989年3月,文部省修改了教学大纲,要求从小学起 就实行信息技术教育。同年4月,文部省又在“现行 学习指导要领”中明确规定要以计算机有关内容为 中心展开信息教育,并要求在初中阶段“技术· 家庭 科”中开设“信息基础”选修课,共约20--30学时。
发展历程——全面发展阶段
2000年,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 议》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教育部长陈至立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 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
会议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中小 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 会议还决定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必修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课程背景
信息素养是21世纪合格国民的基本素养 2000年11月13日,教育部基教司下发了教基[2000]35 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的通知,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 术课程。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科书相继出版,信息技术课程的独 立地位开始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