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医院:是以诊疗疾病、照料病人为目的的医疗机构。医院是运用医学科学和技术,对病人、特定人群或健康人群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的场所,具有一定数量的病床、医务人员和必要的设备,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已达到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
2.医院的性质:我国医院具有公益性、生产性和经营性的性质。
3.医院的功能:医疗、教育培训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开展科学研究、预防和社会医疗服务。
4.医院管理的主要模式:
(一)美国医院管理模式:大多数实行董事会。
(二)英国医院管理模式:医疗机构国有化,医务人员为国家工作人员。英国居民均可享受国家医院的免费医疗。医院院长负责全面指挥。
(三)日本医院管理模式:经济管理体制可分为国立医院、地方公立医院、社团或私立医院。(四)法国医院管理模式:政府对公立医院控制较直接,包括医院登记注册、床位增减、大型设备购置都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核批。院长负责医院全面工作。
(五)德国医院管理模式:医院领导体制的最大特点是设行政院长、医疗院长和护理院长“三驾马车式”结构,医院不设职能科室建制,其中行政院长是医院领导人和最高决策者。(六)新加坡医院管理模式:新加坡将卫生部直属公立医院转变为私人有限公司管理体制。这种模式就是医院所有权(国家所有)和经营权(私人有限公司)分离的模式。
(七)中国医院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院长负责制,明确院长在医院中所处的中心地位,对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预防、管理等,有统一领导权和决策权,有权任免医院科室干部,对医院物质财产经营管理和经营方式有自主权。党组织则保证和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医院的贯彻执行。在医院内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种新体制的特点是医院院长对医院相对自主经营管理,对医院工作全面领导并承担责任。
5.医院宏观管理的基本手段:
(一)计划手段:由国家统一制定医院建设发展规划,是国家宏观上引导和调控医院的基本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医院分类管理等)
(二)经济手段:国家根据宏观经济规律和我国医院特点,通过经济机制,按照经济利益原则作用于医院的经营管理活动,并对医院的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手段。经济手段具有诱导性、间接性、自觉性、灵活性。(医疗价格管理、医疗与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营利和非营利医院的税收政策)
(三)法律手段:约束性、强制性、稳定性、超前性—《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四)行政手段:国家采用行政力量直接进行干预,采取发布命令、指令、条例等形式,直接引导和控制社会经济活动。具有权威性、垂直性、无偿性和强制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特殊医疗服务的准入管理等。
6.公立医院改革重点环节:
第一,合理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规模,落实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第二,改革管理体制。探索在大部门体制下,建立权威、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第三,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全面落实政府投入政策,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扭转趋利行为。
第四,改革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四个方面: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以及监管机制。
7.医院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经济社会背景下的医院,在长期医疗服务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育起来、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和医院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医院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理想信念、医院传统等,并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医院服务意识、服务理念、经营战略等。
8.医院文化的结构:
(1)表层文化,即物资文化,如院容院貌、工作环境、仪器设备。
(2)中层文化、即制度文化,如管理方式、管理手段、院规院制。
(3)深层文化,即精神文化,如医院精神、医院目标、群体意识、文化载体。
9.医院文化的内容
(1)医院精神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念。
(2)医院道德文化,其核心是道德观念。
(3)医院管理文化,是医院管理者和职工共同倡导、实践和培育的产物。
(4)医院制度文化,它括管理方式、管理手段、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实效性。
(5)医院科技文化,是指以先进的医疗技术、科研、教学水平为核心的、具有创新性特征。(6)医院物态文化,它既是医院文化的表征,又是医院文化的保障,它包括医院环境、建筑、设备、标识等。
10.医院形象的内容:医院质量形象、医疗服务形象、医院管理形象、医院员工形象、医院环境形象
11.医疗服务质量:通常是指医疗机构诊疗、护理及其他各项医疗技术工作等作用于病人机体所反映出来的服务质量特性总和。从狭义角度,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又称诊疗质量;从广义角度,它不仅涵盖诊疗质量的内容,还强调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果(投入产出关系)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又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12.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
(1)综合评价:
a.患者疾病的转归,患者的治疗结果应达到或超越临床预期的转归;
b.医疗机构应该具备良好、高效的医疗服务流程;
c.对于疾病应该采用适宜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技术;
d.医疗机构具备良好的医疗服务设施和就医环境,医务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e.合理的诊疗费用;
f.患者满意;
g.无不必要或过度的医疗服务。
(2)传统评价指标:治愈好转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入院三日确诊率、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院内感染率、甲级病历合格率、处方书写合格率。
(3)新指标:手术并发生发生率、住院死亡率、抢救失败率、手术死亡率、患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出院31天内非计划再住院率、剖宫产率、病人投诉次数、医疗纠纷次数、医疗事故次数、病人满意度。
(4)成本费用指标
13.国际医院评审标准的主要内容
(1)以患者为中心的标准:①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连续性②患者及其家属的权利③患者病情的评估④患者的治疗⑤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
(2)医疗机构管理标准:①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②感染的预防与控制③管理体制④领导和指导⑤设施管理与安全⑥员工的资质与教育⑦信息的管理
14.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