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病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腐病
根腐病:除主要侵害根部外,还侵害茎 基部。病根产生褐色或黑色斑点,多数 由支根蔓延到主根,使整个根系腐烂或 坏死。纵剖病根,维管束呈现红褐色。 主根全部染病后地上茎、叶萎蔫枯死。
菜豆根部病害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①与大白菜、葱、蒜轮作3年 以上。②种植抗病品种。③种子消毒。用 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 种,④播种前处理土壤。用多菌灵或者乙 酸铜处理土壤。⑤发病初期喷多菌灵福美 双和苯醚,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
锈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品种及播种期等有 密切关系。锈菌喜温暖潮湿,气温14~24℃, 适于孢子发芽和侵染,夏孢子迅速增多,气温 20~25℃易流行,所以多数蚕豆产区都在3~4 月气温回升后发病,尤其春雨多的年份易流行。 云南冬春气温高,早播蚕豆年前即开始发病, 形成发病中心,到第二年2~3月后,雨日多, 易大发生。从土质和地势看,低洼积水、土质 粘重、生长茂密、通透性差发病重。植株下部 的茎叶发病早且重。早熟品种生育期短,可避 病。
菜豆叶部病害
菜豆炭疽病
菜豆炭疽病是菜豆的重要病害, 发生较为普遍,除危害菜豆外,还危 害豇豆等。不仅影响产量,而且降低 质量,甚至不能食用。
症状
发生时期:整个生育期。 发生部位:叶、茎、豆荚、种子均可感病。 苗期染病在子叶上生成红褐色的圆斑,凹陷 呈溃疡状。 成株发病,叶片上病斑多发生在叶背的叶脉 上、常延叶脉扩成多角形小条斑,初为红褐色, 后为黑褐色。叶柄和茎上病斑凹陷龟裂。豆荚 上病斑暗褐色圆形,稍凹陷,边缘有深红色的 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中央有粉红色粘液分泌出 来。
病原菌形态特征: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粒体线状,致死温度56~58℃, 稀释限点1:1 000,靠蚜虫及汁液接触传染,种子带毒率30%~ 50%。除菜豆外还侵染豇豆、蚕豆及扁豆。菜豆黄花叶病毒粒体 线状,致死温度56-60℃,稀释限点1:1 000,靠蚜虫及汁液接触 传染,种子不带毒,除菜豆外,还侵染豇豆、蚕豆、扁豆、豌豆 等。黄瓜花叶病毒菜豆系病毒粒体球状,致死温度60-70℃,稀释 限点1:1 000-10 000,也靠蚜虫、汁液接触传染,种子不带毒, 能侵染100多种寄主。 分类属性: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MV)、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及 黄瓜花叶病毒菜豆系(CMV)
细菌性疫病
菜豆细菌性疫病又称火烧病、叶烧病,是菜 豆的常见病害,除危害菜豆外,也可浸染豇 豆等。菜豆地上部分叶、茎蔓和豆荚均可发 病,而以叶部为主。被害叶片、叶尖和叶缘 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像开水烫状,后 扩大呈不规则灰褐色的斑块、薄纸状,半透 明。干燥时易脆破,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 严重时病斑相连似火烧状,全叶枯死,但不 脱落。潮湿时腐烂变黑,病斑上分泌出黄色 菌脓,嫩叶扭曲畸形。
灰霉病
菜豆的茎、叶、花荚均可染病。茎部感病 先从基部向上11~15厘米处开始出现云纹斑, 周边深褐色,中部淡棕色至淡黄色,干燥时病 斑表皮破裂形成纤维状,潮湿时病斑上生灰色 霉层。有时病菌从茎分枝处侵入,使分枝处形 成小渍斑、凹陷、继而萎蔫,成株叶片感病, 形成较大的轮纹斑,后期易破裂。苗期子叶也 受害,呈水渍状变软下垂,最后叶缘出现清晰 的白灰霉层。
防治方法 1、选无病株留种,并用45% 温水浸种10 分钟进行种子消毒。 2、发病重的地块收获后进行深耕,有条件的 可行轮作。 3、发病初期喷洒乙酸铜可湿性微粒粉剂50 0倍液、琥胶肥酸铜 · 乙膦铝,隔7~10天一次, 防治理1~2次。
菜豆病毒病
为害症状:由于菜豆病毒病是由几种病毒单 一侵染或混合侵染而发生的,同时种植的 菜豆品种不同,受侵染寄主的生长阶段不 同,菜豆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一般可表 现为植株矮化,叶片上出现明脉,斑驳, 或绿色部分深浅不均,凸凹不平,有时叶 片皱缩,扭曲畸形。病株一般开花迟缓或 花蕾脱落。豆荚上症状不明显,一般较正 常豆荚略短,有时出现褪绿色斑点。
Botrytis cinerea 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菌核、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是 初侵染的来源。越冬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上腐 生并形成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在温度 较高的情况下,不适宜病菌生活时,可形成抗 性强的菌核,遇到合适条件时菌核长出菌丝直 接侵染。病菌在田间随病残体借雨水、流水、 气流等传播蔓延。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大 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Xanthomonas Axonopodis
黄单孢杆菌属细菌
发病规律
越冬场所:种子,病残体 传播: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昆虫 侵入:水孔、气孔、伤口 高温、高湿,特别是暴风雨后发病严重。 栽培管理不当,如大水漫灌,肥力不足, 偏施氮肥,杂草丛生,虫害严重都利于病 害流行。
病害控制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无病种子和种子消毒 轮作 加强栽培管理 药剂防治
菜豆角斑病
症状 主要在花期后发病 ,为害叶片,产生多角 形黄褐色斑,后变紫褐 色,叶背簇生灰紫色霉 霉层,中间黑色,后期 密生灰紫色霉层,病斑 不凹陷别于炭疽病。严 重时可使种子霉烂。
病 原 (Isariopsis griseola Sacc.) 称灰拟束孢, 属半知菌亚 门真菌。异名:(Phaeoisariopsis griseola (Sacc.)Fr.称褐柱 丝霉。分生孢子梗无色或淡黄褐色,直立或密集成串, 不分枝,屈曲少或无,顶端钝圆有小孢子痕,大小68. 6~134 .75(2.7~4.4微米。分生孢子顶生或侧生, 圆筒形,倒棍棒形或长梭形,基部钝圆平截,顶部略细, 无色至淡榄色,微弯,0~5个隔膜,大小26.95~6 6.15(4.9~7.35微米。 传播途径 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 染源。生长季节为害叶片,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扩大为害,秋季为害豆荚,并潜伏在种子上越冬。
菜豆锈病冬孢子
病害循环 (disease cycle)
北方以冬孢子附着在蚕豆病残株上越 冬,萌发时产生担子及担孢子,担孢子 成熟后脱落,借气流传播到寄主叶面, 萌发时产出芽管,直接侵入蚕豆,后在 病部产生性子器及性孢子和锈子腔及锈 孢子,然后形成夏孢子堆产出夏孢子, 借气流传播形成再侵染,秋季形成冬孢 子堆及冬孢子越冬。南方以夏孢子进行 初侵染和再侵染,并完成侵染循环。
传播:分生孢子借风、雨水、昆虫传播, 从寄主表皮和伤口侵入,在叶片上先从 叶脉侵入,在颊上能穿透荚壳进入种皮 。 在田间有多次再侵染。
影响发病因素
菜豆播种早、播种过深时发病重。这是由于地 温低、出苗慢,子叶易受病菌侵染。 适宜温度:17 ° C左右,相对湿度为100%。 当温度超过27 ° C,湿度低于90%时病害很少 发生。冷凉多湿条件下发病严重。此外,地势 低洼,种植过密,土壤粘重都能增加病害的发 生。 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发病特点:菜豆病毒病的毒源主要是越冬的寄主和带毒的种 子。田间发病后主要通过蚜虫传播。因此,病害发生与蚜 虫的关系密切。有利蚜虫繁殖及迁飞的环境条件,及有利 于病毒在菜豆体内增殖的环境条件,都有利于菜豆病毒病 的发生。一般温度26℃以上,光照强度大,土壤肥力差, 生长期长期于旱少雨,蚜虫发生量大,病害发生重。温度 超过28℃,或低于18℃,症状表现受抑制。
菜豆黑斑病
菜豆黑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生针头大的 淡黄色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 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边缘齐整, 周边带淡黄色,斑面呈褐色至赤 褐色,其上遍布暗褐色至黑褐色 霉层。病叶前端斑块多,有时连 片,造成叶片枯焦。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保护地栽培要采取高畦定植,地膜覆盖, 加强棚内的通风,降低棚内湿度。适当降低密度,及 时摘除病叶、病荚,清除病株残体,彻底销毁。 药剂防治。 田间应注意检查,发现零星病斑时及时喷 药。常用药剂有:10%速克灵烟剂每亩250克,或45% 百菌清烟剂每亩250克,傍晚闭棚点燃。遇阴雨天可用 10%万霉灵粉尘剂,每亩1公斤喷粉。晴天也可用5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 剂1500倍液,或用克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天 喷一次,连续喷药3次。
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种子混有菌核时,可用10%盐水选种,彻 底剔除菌核,用清水洗净后播种。 农业防治。在无病株上留种;实行轮作,拉秧时清除 病株残体,结合整地进行深翻,将菌核埋入土壤深层。 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实行地膜覆 盖,阻隔子囊盘出土。适当提高棚内温度(25℃),及 时摘除老叶。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保护,对老叶与植株基 部土壤重点喷药。常用药剂有10%速克灵烟剂,每亩 每次250克,傍晚点燃,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每隔10天一次,共喷药2~3次。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早熟14号、芸丰、春丰4号、优 胜者、早白羊角等品种比较抗病,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2)无病田无病株留种 建立无病留种田,最好设在禾 本科作物为主的地区,可降低种子带毒率。 (3)及时喷洒杀虫剂防治蚜虫同时配合盐酸吗啉胍使用。 (4)加强田间管理 苗期注意施足肥水,保证幼苗健壮, 提高抗病力。铲除田边及附近的越冬寄主,如豆科杂草等, 减少毒源。
ຫໍສະໝຸດ Baidu 病
原
半知菌亚门菜豆 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
病害循环
越冬场所: 1、主要以菌丝潜伏于种皮下,干燥情况下, 可存活5年以上。播种后,直接危害子叶 和子茎,引起初侵染。 2、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一般在潮 湿或深埋在田间土壤内的病菌不能存活。
病害循环
菜豆病害
菜豆根部病害
菜豆根部病害有枯萎病和根腐病两种
菜豆枯萎病
从花期显现病症。病株由下部叶片先变 黄,逐渐向上扩展,干枯脱落;茎一侧 或全部维管束变黄褐;根部变色,皮层 腐烂,以致引起根腐,易拔起;结荚显 著减少。花期后病株大量枯死
病原菌及发病条件。病原菌为真菌,发 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关。温度24~28℃, 湿度80%,地势低洼,平畦种植,浇水 多,连作等发病重。
菌核病
菜豆菌核病主要发生在保护地栽培 的春菜豆和秋延后菜豆上。发病时,多 从茎基部或第一分枝分杈处开始,初水 浸状,逐渐发展呈灰白色,茎表皮发干 崩裂,呈纤维状。潮湿时,在病组织中 间生成鼠粪状黑色菌核,病斑表面形成 白色霉层,严重时导致植株萎蔫枯死。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菜豆菌核病是由核盘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 病菌以菌核在种子、病株残体、堆肥上越冬, 成为早春初侵染的来源。在田间主要以子囊孢 子和菌丝借露、气流、雨水侵染传播,蔓延。 病菌发生的适宜温度为5~20℃,最适温度 15℃,相对湿度100%,冷凉潮湿的条件下发 病较重。
防治(control)
(1)适时播种,防止冬前发病,减少病原基数,生育 后期避过锈病盛发期。 (2)选用早熟品种,在锈病大发生前收获或接近成熟。 (3)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及时整枝,降低田间湿度。 (4)不种夏播蚕豆或早蚕豆,减少冬春菌源;冬播时 清水洗种也可减轻发病。 (5)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 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萎 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25%敌 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 续防治2~3次。
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子和种子处理:从无病采种 田无病荚上采种,进行种子粒选,播种 无病种子。 用种子重量0.4%的50%多菌灵或50%福 美双拌种,或用50%代森铵400倍液浸种1 小时,然后用清水洗2遍,或用福尔马林 200倍液浸种30分,然后洗净晾干。
防治方法
适期播种,拔除病苗:播种不易太早,以10厘 米地温稳定在10 ° C以上时播种为宜。出苗 后,如果病苗不多,应当拔除病苗并且深埋。 轮作:最少要进行两年以上轮作。 药剂防治:注意发病情况,在病害刚开始发生 时,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5%百菌 清50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7天后喷 一次,共喷2-3次。 尽量选用抗病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