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健康疾病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完整word版)掌握健康疾病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疾病概论一、基本要求1. 掌握健康、疾病、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熟悉病理变化、病理过程、症状、体征、社会行为的概念。
3. 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基本机制,了解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
4. 熟悉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掌握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以及脑死亡的主要依据。
5. 了解疾病谱的变化。
二、知识点纲要(一)健康与疾病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病痛和疾患。
疾病是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
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造成的损伤产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病人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和生命质量下降。
病理变化,简称病变,是指不同疾病中机体发生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其中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又特称为病理过程。
相同的病理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疾病中,一种疾病也可出现几种不同的病理变化。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
体征是疾病的客观表现,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
广义的症状可以包括体征。
社会行为是指人际交往、劳动等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疾病一旦发生,机体便进入了与健康状态完全不同的失衡运动态势。
亚健康状态是指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即不健康也无疾病的状态,也叫第三状态。
此时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自觉周身疲乏无力,情绪低落颓丧,肌肉关节酸痛,消化功能减退。
如衰老、慢性疲劳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健康携带者等。
(二)疾病的病因学与发病学病因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学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1. 疾病发生的原因引起或促进疾病发生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
是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包括:(1)外界因素:1)生物性因素:如各种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临床上称之为感染性疾病)。
亚健康状态与慢性病发展的关系探究
亚健康状态与慢性病发展的关系探究近年来,慢性病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
而亚健康状态作为慢性病的先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亚健康状态与慢性病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一、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与特征亚健康状态是指个体在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不适或失调的状态。
不同于健康和疾病的两个极端,亚健康状态常伴随着轻度症状或无明显症状,表现为疲劳、失眠、焦虑、抑郁等问题。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机能指标轻度异常、免疫功能下降、代谢指标失调、心理压力增加等。
这些特征的出现提示个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若不及时调节和改善,可能演变为慢性病。
二、亚健康状态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1. 亚健康状态的风险增加慢性病的发展亚健康状态本身就是慢性病的风险因素。
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相对于健康人群更易患上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这是因为亚健康状态下,人体的生理功能受到损害,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减弱,易受到外界环境和疾病的侵袭。
2. 慢性病的发展加重亚健康状态慢性病的发展也会加重亚健康状态。
慢性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治疗不当都可能导致病情加重,造成身体亚健康状态的进一步恶化。
三、亚健康状态与慢性病的相互作用影响因素1. 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亚健康状态和慢性病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缺乏体育锻炼、不规律的饮食、过度的工作压力等,都可能导致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发生慢性病。
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慢性病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是亚健康状态和慢性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时也会加重慢性病的发展。
因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习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对于解决亚健康状态和预防慢性病至关重要。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电磁辐射等自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导致亚健康状态和慢性病的发展。
名词解释亚健康
名词解释亚健康亚健康指的是人体健康状态的一个中间状态,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
亚健康在医学上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没有明确的临床定义。
亚健康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身体不适:亚健康状态下的人常常感到疲劳、乏力、头晕、失眠等身体不适症状,但这些症状又不足以达到疾病的程度。
2. 免疫力下降:亚健康状态下的人免疫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各种病原体的侵袭,易患感冒、咳嗽等疾病。
3. 精神状态不佳:亚健康状态下的人常常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抑郁,存在睡眠问题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4. 调节能力下降:亚健康状态下的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出现疲劳、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5. 心理压力大:亚健康状态下的人常常伴有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是因为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过大。
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食物不均衡、不规律的饮食,缺乏锻炼,睡眠时间不足,吸烟酗酒等。
2. 心理压力过大:长期的工作压力、学习压力、家庭压力等都会导致亚健康状态。
3. 环境污染: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4. 过度劳累:长时间的工作、学习或是生活上的过度劳累,缺乏休息和放松,容易导致亚健康状态。
5. 遗传因素:有些人可能因为基因的原因,更容易出现亚健康状况。
亚健康状态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1. 健康状况下降:亚健康状态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各个系统功能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的产生。
2. 工作和生活质量下降:亚健康状态下的人往往容易出现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3. 心理健康问题:亚健康状态下的人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4. 免疫力下降:亚健康状态下的人免疫力较差,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易患各种感染病。
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疾病、健康与亚健康的区别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主要区别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1.健康与疾病是相对立存在的,但没有疾病不代表健康,有可能处于第三状态—亚健康。
2.健康一定是躯体和社会心理上的同时完好状态酗酒,卖淫嫖娼,赌博是社会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社会心理不健康可导致躯体疾病。
3.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社会政府有责任提供摆脱疾病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维持健康,参与保健活动也是社会成员的责任。
而疾病则是与健康相对立而存在。
疾病是机体在内在和外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自稳态紊乱的生命活动障碍状态。
在此过程中,机体组织细胞产生病理变化,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机体存在病理变化,宏观表现为症状和体征。
疾病一旦发生,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及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就会受到破坏,机体便进入了与健康状态完全不同的失衡运动态势。
亚健康指处于健康(第一状态)与疾病(第二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也成人体的第三状态,亚健康着重体现在人体的代谢、功能、形态从健康到疾病这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或长或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往往自觉全身
疲乏无力,情绪低落,肌肉关节酸痛,消化功能减退等。
也就是可以说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力降低的共同作用结果,是疾病的亚临床状态的更早期形式。
如:衰老,慢性疲劳综合症,经前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
第一章 疾病概论讲述
条 病 件 因 ? ?
诱因——加强病因作用,促进疾病发生发展 的因素。 例如:情绪激动→诱发脑出血
危险因素——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时称之。
例如:高血脂症、高血压、抽烟等是动脉粥
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第三节 发病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 损伤与抗损伤
因果交替/转化 局部与整体
(一)损伤与抗损伤
①病原生物进入机体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其数量、 侵袭力与毒力的大小; ②有生命,有入侵途径、定位器官; ③有典型的病程经过。
(二)化学因素
如强酸、强碱、化学毒物及其它一些致 病的化学毒物等。 致病特点:
①致病作用与毒物的性质、剂量、作用部位、 机体的功能状态有关; ②既作用于疾病初期又可参与疾病的发展;
机体在一定的病因和条件作用 下,由于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 常生命活动过程。
三、亚健康的概念
人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 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 心理体验。出现机体生理功能降低、 适应能力减退的表现,有人称之为 “第三状态”。
健康与亚健康、疾病的关系
经常保持微笑 和饱满的精神状态
保持高度的自信心
射线
创伤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微生物
化学解毒作用
致癌原 凝血 致畸原 炎症 免疫反应 致热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理性屏障
应激状态 异物
应激原
(二)因果交替/转化
指原因与结果不断转化,推动
疾病不断发展,形成良/恶性循环。 举例:失血性休克
(三)局部与整体
例:危险三角区长疖子(局部感染)→ 挤压→扩散至颅内→颅内感染、败血症。
③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损害;
④除慢性中毒,潜伏期一般较短。
健康科学入门探索健康与疾病的基本知识
健康科学入门探索健康与疾病的基本知识健康科学入门:探索健康与疾病的基本知识人的健康是每个人都关注的重要话题,而了解健康科学的基本知识,则是探索健康与疾病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健康科学的基本概念、亚健康状态和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一、健康科学的基本概念1.1 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良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这样的定义:“健康是完全身心社会的福祉,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残疾。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状况,还包括心理和社交健康。
1.2 健康的分类健康可以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
身体健康指的是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
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人心理状态的良好和稳定。
社交健康指的是个体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和和谐交往。
二、亚健康状态2.1 亚健康的定义亚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或社交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功能出现轻微的异常,尚未达到疾病的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生活的一个常见问题。
2.2 亚健康状态的症状亚健康状态的症状包括体力下降、易疲劳、睡眠问题、情绪波动、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均衡、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
三、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3.1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高盐和高糖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适量运动,戒烟戒酒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3.2 癌症的预防癌症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隐患。
预防癌症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吸烟,减少酒精摄入,均衡饮食,定期体检和预防疫苗接种等都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措施。
3.3 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正确使用和保养公共设施等。
3.4 慢性病的预防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预防关键在于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以及定期体检检查。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系融洽,经济状况和家庭支持系统良好。
测一测
9. 影响孙先生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生物遗传因素 B. 心理因素 C. 社会因素 D. 自然环境因素 E. 行为与生活方式
测一测
10. 针对孙先生的健康状况,社区护士从疾病预防的 角度应做好 A. 一级预防 B. 二级预防
C. 三级预防
D. 临床前期预防 E. 临床后期预防
亚健康状态指个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
态,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
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
三、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人群
三、亚健康状态
(二)亚健康影响因素
1. 脑力和体力超负荷。
2. 心理失衡。
3. 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4. 人的自然衰老。
5. 疾病前期。
三、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
即“三早”预防。
三、疾病的预防
(三)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或病残预防,即积极
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
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和各种伤残,以达到最大可 能地恢复健康,即把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压缩到最
低限度。包括推迟残障和促进康复两个层面。
四、健康与疾病关系
健康与疾病是连续统一体。
2.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
3.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 身体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 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 体重适当,身材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7.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 牙齿清洁,无龋齿,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 骨骼健康,皮肤、肌肉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关于亚健康
亚健康的问题是我国及全世界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就资料显示,亚健康如果不仔细分析年龄组,不同的职业,不同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状况,大概有15%是健康人,15%是有病的人,剩下70%的人都是亚健康状态。
什么是亚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还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等,各方面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有机结合的。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机体虽然经检查无明显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了种种不适的感觉和症状,多表现为疲劳,活力、适应力、反应能力减退,创造能力减弱,是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
又因为其主诉症状多样而且不固定,如无力、易疲劳、情绪不稳定、失眠等,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症"。
处于亚健康的人,如果继续发展,就会发病,获得医生诊断的各种疾病;如果及时调整,也能恢复到健康状态,亚健康就像健康与疾病的邻居,离他们都很近。
亚健康状态具体表现目前亚健康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尚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1)躯体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2)心理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什么原因造成了70%以上的人群为亚健康?1、恶劣的自然环境,如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沙尘暴袭击、噪声污染、电磁污染等都可以导致人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失调,从而引起疾病或亚健康状态。
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
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状况良好的状态。
而亚健康状态则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人体功能出现一些异常表现或亚健康症状。
而疾病则是指人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生活方式等原因而导致机体发生结构、功能或代谢的异常,并导致身体或心理健康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状态。
本文将从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概念、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健康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状况良好的状态。
一个健康的人应具备良好的体格,正常的生理功能,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维持健康需要合理的饮食结构、规律的作息时间、适量的运动、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健康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亚健康状态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人体功能出现一些异常表现或亚健康症状。
亚健康状态常常是由于长期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劳累、缺少运动、不合理的饮食等因素引起的。
亚健康状态的特点是功能障碍,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受到影响,表现为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情绪波动等。
亚健康状态的出现一方面会减少人体的抵抗力,导致易感染疾病;另一方面,还会影响个人生活和工作质量,降低工作效率,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疾病是指人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生活方式等原因而导致机体发生结构、功能或代谢的异常,并导致身体或心理健康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状态。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有关。
疾病可以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大类。
传染性疾病是通过传染源和传染途径传播给其他人,如流感、肺结核等;非传染性疾病则是由基因突变、环境污染、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疾病的特点是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药物、手术、康复等手段进行治疗。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健康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状况良好的状态,而亚健康状态则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人体功能出现一些异常表现或亚健康症状。
护理学导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第三,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
实际、不断地进取,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
社会适应良好:
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 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
道德健康:最主要的
不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辩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观; 能按社会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行为; 能为人类的幸福作贡献;
(一)概念
1986年,WHO提出,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 护和提高其自身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 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 责任。 健康促进的核心 是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个人和社会对健康各 自应有的责任感为动力,以行政经济政策法规 等手段为保证,以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做后 盾,强调个人和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哪些?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心理 因素
行为和 生活方式
健康
环境 因素
医疗卫生
服务体系
生物 因素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生物
1.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因素
——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遗传因素
(3)个体生物学特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1.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1)生物性致病因素
一、疾病的概念
(一)古代疾病观 1 、疾病是鬼魂附体。 2、疾病是体内四种元素失衡 2、疾病是机体阴阳失衡
(二)近代疾病观
1.疾病是不适、痛苦和疼痛。 2.疾病是社会行为的丧失或改变的状态。 3.疾病是生物学变量,机体功能、结构、形态的异常 4.疾病是机体内稳态的紊乱。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的: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预防疾病。
二、作业内容:1.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及区别:让学生理解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健康生活方式与疾病预防: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3. 常见疾病的识别与防治:介绍学生常见的疾病如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让学生了解其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
4.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和心理调节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三、作业方式:1. 开展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讲解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相关知识。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不同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疾病案例,让学生分析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4.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户外运动、定期体检、饮食调理等实践活动,并记录体会和心得。
四、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作业:学生需按时提交作业,否则扣分。
2. 作业内容要求详实:对于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学生需认真记录、整理并撰写报告。
3. 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并展示团队合作精神。
五、作业评估:1. 作业报告评分:评分标准包括内容详实、观点清晰、逻辑性强等。
2. 讨论和实践活动参与度评分:根据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程度进行评分。
3. 总结反思评分:学生需对本次作业进行总结反思,评价个人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作业安排:1. 第一周: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及区别讲解,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并准备讨论。
2. 第二周:健康生活方式与疾病预防课堂讨论,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并提交报告。
3. 第三周:常见疾病的识别与防治案例分析,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4. 第四周:实践体验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撰写总结反思报告。
疾病
陈北焱
概述
健康与疾病是一
组对应的概念, 至今尚无完整的 定义,两者之间 缺乏明确的判断 界限
健康与疾病
健康的概念:
WHO定义:一般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 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也就是 说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为了达到健康和保持健康,必须从增强自我保健能力着 手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卫生保健。 心理上的健康和保健与身体上的健康可相互影响。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系统激活 肾小动脉收缩, 释放肾上腺素
导致局部疖肿或创伤久不愈合
糖尿病
意义: 在研究疾病过程中整体与局部关系时应该认识到在每一个疾病过程中, 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都有各自的特征,而且随着病程的发展,两者 之间的联系有不断变化,同时还可以发生彼此间的因果转化,此时究 竟是全身病变还是局部病变占主导地位,应该做具体分析。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以大出血为例
大出血 心输出量减少 血压下降 交感神经兴奋
回心血量锐减
微动脉、微静脉 收缩
微循环淤血
毛细血管大 量开放
组织缺氧
意义:掌握了疾病中因果交替的规律,经过恰当的治疗(采取措施在恶性循环的某一 环节上打断因果循环),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形成良性的循环,从而促使机体康复。
3、局部和整体 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而各组织、器官和致病因素作用 部位的病理变化,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局部的病变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的途径影响整体,而机体的全 身功能状态也可通过这些途径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和经过。 例: 疖 感染深化入血 败血症
(二)、理化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此类病因包括机械力、温度(烧伤、冻伤)、大气压、噪声、电离辐射、强 酸、强碱、化学毒物或动植物毒性物质等。 这类病因常发生在一些突然事故、特殊环境中
亚健康状态名词解释
亚健康状态名词解释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指的是人体功能出现缓慢波动,但尚未达到完全失调的情况。
亚健康状态通常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紧张的工作压力、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等因素引起。
亚健康状态表现为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症状,如疲劳、头痛、失眠、焦虑、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等。
这些症状可能不严重到足以被诊断为特定疾病,但会对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亚健康状态与健康的区别在于,健康意味着身体和心理的完美状态,而亚健康状态则意味着身体和心理的某种程度的不稳定和失调。
亚健康状态不会自行消失,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和调整,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慢性疾病或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亚健康状态的风险具有多样性,有些人只会经历短暂的亚健康状态,而有些人可能会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处于此状态。
亚健康状态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无论如何,它都需要引起重视和及时处理。
为了改善亚健康状态,个体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锻炼、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轻压力和疲劳。
2.积极处理压力:通过放松训练、冥想、进行心理疏导等方式,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调整。
4.改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与同事和领导保持良好的沟通,减少工作压力和紧张情绪。
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与家人、朋友和社交圈子交流互动,增加社交支持,减少孤立感和抑郁情绪。
在面对亚健康状态时,人们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支持和建议,以了解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管理和对健康的关注,亚健康状态可以逐渐得到改善,恢复到更健康的状态。
亚健康的基本概念
亚健康的基本概念1、亚健康的基本概念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善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
依据这肯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缺乏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度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经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事实上,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就已经对亚健康状态有了肯定的认识与商量。
比方,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
“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假如不实行有效的措施,就会进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
这种患疾的状态,有似于现代科学所谓的“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屮医学中称“未病”。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休2、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
我们的祖先除主动查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很多预防疾患的措施。
《黄帝内经》有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己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鲜亮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己深刻认识到对疾病“未雨绸缨、防患未然”的重要性,意识到未病先防是保持健康的根本大法O中医理论认为健康人应是平和协调的有机体,《黄帝内经》讲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这里的“平”与“秘”均指平和协调,以阴阳为纲指出平和是“精祌乃治”,即身心健康的根本。
《内经》也对平人进行定义:“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
”正常机体在肯定限度内通过自我调整,维持人体阴阳气血、升降出入的相对平3、衡。
如若出现肯定限度内的偏失,而并未形成显著疾病的状态即为亚健康。
从屮医学的角度概括山亚健康的十人主要典型表现:1、失眠担心,情志异样: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担心,多梦纷纭,心情无常,时而焦虑易怒,时而抑郁寡欢。
2、汗出津津,常常感冒:常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留意就简单感冒,平素怕冷。
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模板范本】
第一章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疾病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
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同时又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衰老时机体的变化和老年病的特点,对临床疾病的防治十分重要.第一节健康与亚健康状态概述了解疾病的概念,必须了解健康以及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本节主要介绍了健康与亚健康状态的一般概念和表现。
一、健康健康(health)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1945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近年的观点,健康的人不仅只是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而且对社会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在所处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活动和工作。
这种良好状态有赖于机体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赖于体内调节系统对内环境稳定的维持。
(一)躯体健康的标准: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无病理信息,体质健壮,功能正常,精力充沛并有良好的劳动效能,即平时的体格检查正常。
体格检查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发现和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通常采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直接检查、化验检查、特殊仪器检查(X光检查、心电图、CT、MRI等)。
体格检查项目一般为:身体发育状况(身高、体重、肌力、耐力等)、营养状况、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形态以及功能状态有无异常和变化的状况等.下列各条可用来自我检测:1、食欲好、吃得香。
2、入睡快、睡得熟。
3、没有吸烟、饮酒习惯。
4、每天定时大便、大便通畅。
5、生活有规律,不轻易打破.6、体重比较稳定,无大起大落。
7、不易感冒。
8、无怕冷、怕热、腹泻、心闷、胃滞等情况。
9、不易疲劳,起床后心身舒畅,头脑清醒,无疲倦感。
亚健康的定义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亚健康的定义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亚健康是一个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词汇,它指的是身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既不是完全健康的状态,也不是明显患病的状态。
亚健康的出现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环境变化以及工作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亚健康的定义、亚健康的主要表现以及对人体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尽的探讨。
一、亚健康的定义亚健康是指人体在生理、心理或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时的一种状态,它是由于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不合理饮食、生活习惯不良等原因导致的。
与疾病相比,亚健康状态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会给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亚健康的主要表现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可以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身体方面:(1)体力下降:亚健康的人会感到疲劳、乏力,体力下降是其最为明显的表现之一。
(2)免疫力下降:亚健康状态下,人体免疫力会变得较弱,容易感染疾病。
(3)睡眠问题:亚健康的人往往存在睡眠问题,如失眠、多梦等现象。
(4)消化不良:亚健康状态下,人体的消化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的问题。
(5)头痛、头晕:亚健康的人容易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
2.心理方面:(1)情绪低落:亚健康的人常常感到烦躁、抑郁,情绪容易波动。
(2)注意力不集中:亚健康状态下,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3)易怒、易激动:亚健康的人容易发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
三、亚健康对人体的影响亚健康状态虽然不等同于疾病,但它对人体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1.身体健康影响:亚健康状态下,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同时,亚健康还会加重原有慢性疾病的病情,甚至导致疾病的恶化。
2.生活质量影响:亚健康会使人感到乏力和身心疲惫,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此外,亚健康的人还容易出现睡眠问题、情绪低落,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
3.心理健康影响:亚健康状态容易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使人容易感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亚健康概念的描述
亚健康概念的描述亚健康是一种状态,通常被描述为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它是指人体机能出现一些异常表现,但还没有发展成为明确的、可诊断的疾病。
亚健康是一种相对而言的状态,它通常比健康状态差,但又没有达到疾病的程度。
亚健康是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一种常见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
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加、环境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缺乏运动等原因,人们越来越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对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不加以改善和干预,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亚健康表现和特点:1. 体力下降:亚健康状态下,人们会感到疲劳、乏力和体力不佳。
即使在休息充足的情况下,仍然感到没有精力和动力。
2. 免疫力减弱:亚健康状态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容易受到侵害,这使得个体更容易感染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导致容易患上感冒、流感等疾病。
3. 气色不佳:亚健康状态下,人的面色常常呈现出暗黄、无光泽、皮肤发黄等情况。
这是因为营养摄入不足、排毒能力下降等原因导致的。
4. 消化系统问题:亚健康状态下,人们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胃痛、腹泻或便秘等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饮食不规律、食物选择不当或肠道微生态失衡所致。
5. 睡眠问题:亚健康状态下,人们容易出现失眠、梦呓、多梦等睡眠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等因素导致的。
6. 心理状态不佳:亚健康状态下,人们常常感到焦虑、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
这可能是由于生活压力过大、工作负荷过重、人际关系不良等原因导致的。
7. 记忆力下降:亚健康状态下,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这可能会对工作和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亚健康状态,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和干预:1. 调整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2. 进行适量的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机体抵抗力。
3. 合理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素,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等食物。
亚健康的状态名词解释
亚健康的状态名词解释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也越来越多。
那么,什么是亚健康?本文将对这一状态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探讨。
一、亚健康的概念亚健康是指一个人身体机能以及心理、社交、精神状态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异常或不适,但尚未达到疾病的临界点。
亚健康状态的人们通常表现出疲劳、失眠、头痛、身体不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症状,并且长期存在这种状态容易进一步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
二、亚健康的成因1. 压力过大:现代社会对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施加了巨大的压力,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压力下容易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出现。
2.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过咸、过油、过甜以及缺乏食物多样性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出现。
3. 缺乏运动:现代人通常习惯于长时间的久坐不动,缺乏适当的运动,导致肌肉力量下降,免疫力减弱,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
4. 心理压力: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都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进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产生。
三、从亚健康到健康的改善要改善亚健康状态,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调整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时间,定期进行体检,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等等。
2. 平衡饮食:饮食均衡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且多食用新鲜蔬果,合理搭配食物。
3. 多运动: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轻压力、改善心理健康,建议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瑜伽等。
4. 积极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放松自己,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寻求适当的解压方式,如听音乐、读书、旅游等。
四、亚健康的警示作用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是身体给出的预警信号,提醒我们要及时调整和改变生活方式。
亚健康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亚健康,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改善。
护理学导论
3)个体健康→群体健康 4)健康也包括对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既考 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侧重于人的社会属 性,把人看成既是生物的人,又是心理社 会的人。
5)将健康与人类生产性和创造性的生活联系 起来,揭示健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 而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是人类共同追求 的目标。
现代健康观的内涵
1)生理健康:又称为躯体健康,指机体结构完整和躯体功能
第二节 疾
(一)疾病的概述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
病
特点:
① 将人体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② 要求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认识疾病; ③ 要求医学和护理学由个体防治转向群体防 治,由偏重治疗转向防治结合,由单纯躯 体病变转向躯体、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疾 病。
居民生活质量主要有以下要素
①政治和社会环境 (政治稳定,犯罪,执法等) ②经济环境 (外汇兑换规定,银行服务等) ③社会文化环境 (检查,限制人身自由等) ④健康和卫生 (医疗用品和服务,传染病,污水处理,垃圾处 理,空气污染等) ⑤学校和教育 (标准和供货的国际学校等) ⑥公共服务和运输 (电力,水,公共交通,交通挤塞等) ⑦娱乐 (餐厅,剧院,电影院,体育和康乐等) ⑧消费品 (粮食供应/每日的消费项目,汽车等) ⑨房屋 (房屋,家电,家具,维修服务等) ⑩自然环境 (气候,记录自然灾害)
健康与疾病的连续相模式
最佳健康 高度健康 健康良好 正常 健康不良 极劣健康 死亡
五、疾病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
(一)对个人的影响
1.行为和情绪的改变
2.体像的改变 3.自我概念的改变 4.自治能力的丧失 5.生活方式的改变
(二)对家庭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疾病概论一、基本要求1. 掌握健康、疾病、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熟悉病理变化、病理过程、症状、体征、社会行为的概念。
3. 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基本机制,了解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
4. 熟悉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掌握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以及脑死亡的主要依据。
5. 了解疾病谱的变化。
二、知识点纲要(一)健康与疾病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病痛和疾患。
疾病是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
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造成的损伤产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病人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和生命质量下降。
病理变化,简称病变,是指不同疾病中机体发生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其中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又特称为病理过程。
相同的病理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疾病中,一种疾病也可出现几种不同的病理变化。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
体征是疾病的客观表现,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
广义的症状可以包括体征。
社会行为是指人际交往、劳动等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疾病一旦发生,机体便进入了与健康状态完全不同的失衡运动态势。
亚健康状态是指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即不健康也无疾病的状态,也叫第三状态。
此时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自觉周身疲乏无力,情绪低落颓丧,肌肉关节酸痛,消化功能减退。
如衰老、慢性疲劳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健康携带者等。
(二)疾病的病因学与发病学病因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学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1. 疾病发生的原因引起或促进疾病发生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
是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包括:(1)外界因素:1)生物性因素:如各种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临床上称之为感染性疾病)。
2)物理性因素:高温、高辐射、寒冷、电等。
3)化学性因素:强酸、强碱、有机磷、苯、蛇毒等。
4)营养性因素:维生素D缺乏、碘缺乏、微量元素缺乏、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2)内在因素:1)神经内分泌因素:如甲亢、雌激素显著增多等。
2)免疫因素:变态反应如支气管哮喘,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遗传因素:如先天愚型、血友病等。
4)先天因素:如风疹病毒引起的先心病等。
5)年龄因素:如儿童常见的麻疹、水痘;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6)性别因素:男性高发的恶性肿瘤和动脉粥样硬化;女性常见的胆囊炎、胆石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等。
7)种族因素:马来人易患淋巴癌;印度人易患口腔癌;中国人易患肝癌等。
(3)自然环境与社会心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大气、水、土壤污染,地震等自然灾害。
2)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制度、经济情况、文化变迁、生活方式等。
2. 疾病过程一般规律(1)稳态与紊乱动态平衡(2)损伤与抗损伤贯穿始终(3)因果关系交替转化(4)局部与整体相互影响(5)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6)本质与表象对立统一3.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神经体液机制: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的自我稳定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许多疾病存在着体液调节紊乱,这主要是通过内分泌机制来实现的,而内分泌腺的活动则受到神经机制调节。
如原发性高血压,受到精神或心理的刺激,可引起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主要是下丘脑)功能紊乱,使调节血压的血管运动中枢反应性增强,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小动脉收缩;同时副交感神经活动亢奋,刺激肾上腺髓质兴奋释放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由于肾小动脉收缩肾素释放,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血压升高。
(2)细胞机制: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结构障碍,从而引起疾病。
如乙型脑炎病毒可直接损伤中枢神经细胞。
(3)分子机制:许多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基因异常所致。
如在结肠癌的形成过程中,可出现APC抑癌基因丢失或突变、K-ras突变、DCC抑癌基因丢失、p53抑癌基因丢失等变化。
(三)、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1. 易感期为尚未发病、但已具备发病的基础和条件的时期。
是疾病预防的最佳时期。
如过度疲劳、酗酒者肺炎易感性提高;人体亚健康状态。
2. 发病前期(潜伏期)从病因开始产生作用到出现最早临床症状、体征前的时间。
是早期发现和诊断所患疾病的良好时机。
可通过生化、细菌等实验室阳性发现、借助影像、窥镜等检查,找到疾病发生的早期征兆。
3. 发病期(临床症状期)指机体在形态、功能、代谢等方面已经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
可分为前驱期和临床症状明显期两个阶段。
此期特别需要及时的治疗与护理。
对传染病还应实施严格隔离措施。
4. 发病后期(转归期)(1)完全康复:又叫痊愈,是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各系统器官代谢、结构、功能均恢复正常,人的躯体、精神和心理状态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间重新达到平衡。
(2)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发病期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已经基本消失,但功能、代谢和结构仍未恢复正常。
(3)死亡: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疾病恶化导致病人死亡。
分为生理性死亡:由于机体器官的自然老化所致,又称自然死亡、衰老死亡(老死)。
病理性死亡:由于重要生命脏器的不可逆性损伤和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机体极度衰竭以及意外事故所致的严重急性功能失调所引起的死亡。
6(或24)小时内的因非暴力因素所致的意外死亡称为猝死。
多数情况下,死亡是一个渐进性过程,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濒死期(临终状态)临床死亡期生物死亡期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代谢、结构严重障碍、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深度抑制延髓极度抑制,整体上细胞和组织仍有极其微弱的代谢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临床上意识模糊、丧失,反射迟钝、减弱,血压下降,心跳、呼吸微弱自主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固定逐渐出现死后变化:尸冷、尸斑、尸僵直至腐败变质部分患者经抢救可延续生命对光反射消失,采取恰当措施,早期尚有复苏可能不可逆阶段脑死亡指包括大脑、间脑特别是脑干各部分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导致的个体死亡,是判断临床死亡的标志。
主要证据包括:①出现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
②颅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反射,瞳孔散大固定。
③无自主呼吸,施行人工呼吸15分钟后仍未恢复。
临床上多以此项作为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④大脑电沉默。
⑤血管造影证明脑血液循环停止。
其中后两项是判断脑死亡最可靠的指标。
第三项是临床上判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四)、疾病的分类与疾病谱变化1. 疾病的分类见唐建武主编专升本《病理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第16-17页。
2. 疾病谱的变化由于国家民族、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经济条件、战争动乱以及个人行为的差异和变动,疾病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死亡率不尽相同,有时会发生较大变化甚至会有新的疾病病种出现。
这种变化称为疾病谱。
我国城市住院病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构成比下降,恶性肿瘤和其它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则上升。
三、复习思考题(一)、概念和名词1. 健康2. 疾病3. 病理变化4. 病理过程5. 症状6. 体征7. 病因8. 发病前期9. 发病期(临床症状期)10 发病后期(转归期)11. 完全康复12、不完全康复13. 生理性死亡14、猝死15. 脑死亡(二)、填空题1. 医学不仅是研究①的科学,更应是研究②的科学。
医学的本质不仅是③问题,还是重要的④问题。
2. 健康是①、②和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④和⑤。
3. 人体亚健康状态具有①性和②性:或回归于③或转向④。
4. 健康和①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在两者之间存在的中间状态称为②。
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等的变化而处于③之中。
5. 疾病发生的外界因素包括①、②、③、④等,内在因素包括⑤、⑥、⑦、⑧、⑨、⑩和11 等。
6.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有①、②和③等。
7. 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可分为①、②、③和④等几个阶段。
8. 发病后期有以下几种转归走向:①、②及③。
9. 死亡临床上可分为①、②和③等几个阶段。
10. 病理变化是指不同疾病中机体发生的①、②和③的异常改变,其中④和⑤方面的异常又特称为病理过程。
症状是指病人⑥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
体征是疾病的⑦表现。
社会行为是指⑧、⑨等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11. 引起或促进疾病发生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称为①,它是医学研究的②问题,对于疾病的③、④、⑤、⑥等都有重要意义。
它大致可分为⑦、⑧和⑨等几方面。
12. 脑死亡是指包括①、②特别是③各部分在内的全脑功能④丧失导致的个体死亡。
它是判断⑤的标志。
主要依据有⑥、⑦、⑧、⑨、⑩,其中11 、12 是最可靠的指标,13 在临床上作为首要指标。
(三)、选择题[A型题]1. WHO对健康的定义是:A.是身体上的完好状态B.是精神上的完好状态C.是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D.是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完好状态E.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健康只包括身体上的完好,与精神心理无关B.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完好,还包括精神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C.精神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完好对人类尤为重要D.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E.全面健康以生理健康为基础,心理健康为条件,优质环境作保障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症状指疾病的客观表现,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B.体征是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C.不同的疾病可出现相同的症状、体征,相同的疾病也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D.相同的病理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疾病中,一种疾病只能有一种病理改变E.以上都不对4. 下列属于亚健康状态的是: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肝炎患者C.表面抗原阳性,转氨酶等指标尚正常D.高血压病机能紊乱期E.以上都不对*5. 下列不属于亚健康状态的是:A.疲劳综合征B.衰老C.更年期综合征D.经前期综合征E.卓—艾氏综合征6. 下列哪种疾病好发在女性?A.动脉粥样硬化B.胃癌C.肺癌D.胆石症、胆囊炎E.血吸虫病7. 下列哪种疾病好发生在男性?A.地方性甲状腺肿B.甲状腺功能亢进C.肾盂肾炎D.钩端螺旋体病E.胆囊炎8. 下列疾病不属于心身疾病的是:A.冠心病B.骨折C.高血压病D.溃疡E.神经官能症9. 疾病发生的细胞机制中,错误的是;A.致病因素可直接损害组织细胞B.致病因素还可引起细胞膜功能障碍,如细胞膜上各种离子泵C.致病因素还可引起细胞器功能障碍,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许多病原微生物能产生毒素或在细胞内繁殖导致组织和细胞损伤E.许多病原微生物尚可通过其抗原性诱发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组织细胞损伤10. 下列关于死亡的说法错误的是:A.死亡是生命运动的终止B.个体死亡时体内细胞同时死亡C.死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D.病理性死亡远多于生理性死亡E.死亡通常是一个渐进性过程11. 判断临床死亡的标志是:A.出现尸冷、尸斑、尸僵等变化B.血压为零C.脑死亡D.出现下颌式呼吸E.处于深昏迷状态*12. 对缺氧耐受能力最差的器官是;A.心B.肾C.肝D.脑E.肺13. 临床上判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是:A.颅神经反射消失B.无自主呼吸,施行人工呼吸15分钟后仍未恢复C.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D.大脑电沉默E.脑血液循环停止14. 我国目前疾病谱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传染病增多,恶性肿瘤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增多B.传染病减少,恶性肿瘤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减少C.传染病减少,恶性肿瘤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增多D.传染病减少,恶性肿瘤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减少E.传染病增多,恶性肿瘤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减少15. 疾病发生的外界因素不包括:A.种族因素B.物理因素C.化学因素D.生物因素E.营养因素[B型题]问题16-19下列各种因素分别属于哪一种致病因素?A.生物性因素B.物理性因素C.化学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16. 蛇毒17. 噪声18. HIV 19. 缺碘问题20-23下列各种疾病分别主要是由何种因素引起的?A.甲亢B.类风湿性关节炎C.血友病D.先心病20. 免疫因素21. 遗传因素22. 先天因素23. 神经内分泌因素问题24-27下列疾病分别好发在哪种人群?A.淋巴癌B.口腔癌C.肝癌D.乳腺癌24. 中国人25. 马来人26. 欧美人27. 印度人问题28-30A.自分泌B.内分泌C.旁分泌28. 激素29. 生长因子30. 神经递质*问题31-33A.乙脑病毒B.疟原虫l4中毒31. 损伤中枢神经细胞32. 损伤红细胞33. 损伤肝细胞*问题34-37A.完全康复B.不完全康复34. 大叶性肺炎35. 脑出血后上下肢活动不灵36. 急性甲型肝炎37. 烧伤后产生瘢痕*问题38-43A.体征B.症状38. 恶心、呕吐39. 白细胞16800/mm340. 黄疸41. 头痛42. 腹泻43. 二尖瓣收缩期吹风样杂音*问题44-48A.维生素D缺乏B.缺碘C.高脂血症D.缺铁E.缺锌44. 冠心病45. 异食癖、生长发育迟缓46. 地方性甲状腺肿47. 佝偻病48. 贫血问题49-52A.遗传性疾病B.遗传易感性疾病49. 精神分裂症50. 先天愚型51. 血友病52. 糖尿病[X型题]5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健康即意味着没有疾病,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