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9木兰诗word教案(8)
《木兰诗》教案设计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木兰诗》教案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学问,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及常用的修辞手法。
3、了解诗中详写和略写的部分,理解这首叙事诗详略分明的特点。
4、依据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认准字音、字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情节。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详略得当,奇妙运用排比、对偶、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
方法诵读法、复述法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问:同学们,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闻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不仅流芳百世,而且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化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1、诗歌诵读:①听录音①同学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①同学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同学疏通大意,把握一些重点字词句的含义,概述故事情节。
①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同学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1.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进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洁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从军缘由)--详写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出征前的预备--略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第三部分(5-6段)―――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2.诗的结构是按时间进展的先后挨次支配的。
3.分析第一部分,写木兰打算替父从军。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案docx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案docx 教案标题:初中语文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木兰诗的背景、作者及内容。
- 掌握木兰诗中的重点生词、短语及句型。
- 理解木兰诗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 能正确朗读并理解木兰诗。
- 能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木兰诗。
- 能运用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创作与木兰诗相关的文本。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喜爱。
- 培养学生对勇敢、坚韧、忠诚等品质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分析木兰诗的词句,理解其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 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进行深度解读。
- 创作与木兰诗相关的文本。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背景的理解和运用。
-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 《木兰辞》文本或相关教材。
- 音频或视频资料。
- 知识点总结PPT。
2. 教学环境:- 宽敞明亮的教室,具备多媒体设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音频或视频资料播放木兰诗或相关影视作品片段,引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
- 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木兰诗的第一印象。
2. 了解木兰诗(10分钟):- 向学生介绍木兰诗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 介绍木兰诗的作者,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女性英雄形象。
- 分析木兰诗的背景和内容。
3. 课文分析与理解(25分钟):- 学生课前阅读木兰诗,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并归纳总结。
- 针对学生的归纳总结,教师进行讲解和解读,并与学生一同重点标注。
- 分析木兰诗的表达情感和主题,并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进行深度解读。
- 带领学生欣赏其他文学作品中反映类似主题的片段或诗句,拓宽学生对主题的了解。
4. 创作小作文(20分钟):- 以木兰诗为创作素材,要求学生自主发挥,创作与木兰诗相关的小作文或诗歌。
-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可以从其他角度或者时间背景出发,创造个人独特的作品。
- 学生作文完成后,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展示个人作品。
第9课《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圈点勾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提高朗读感悟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教学难点: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有这样一个人,她既是普通人、平民少女,又是奇女子、巾帼英雄。
她既勤劳孝顺又勇敢坚毅,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她既有英雄气概,又有儿女情长,是一个鲜活而丰富的人物形象。
她就是花木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木兰诗》,了解花木兰这个人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
机杼(zhù)可汗(kè hán)鞍鞯(ān jiān)辔头(pèi)溅溅(jiān jiān)胡骑(jì)啾啾(jiū jiū)戎机(róng)朔气(shuò)金柝(tuò)阿姊(zǐ)霍霍(huò)著(zhuó)云鬓(bìn)2.采用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3.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注释和资料,疏通文意,注意重点字词含义。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扶将:扶持著我旧时裳:著,穿当窗理云鬓: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对镜帖花黄,帖:通“贴”雌免眼迷离扑朔:迷离:眯着眼双兔傍地走:走,跑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贴上。
2、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一词多义1、东市买骏马市:名词,集市。
愿为市鞍马市:动词,买。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doc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1.掌握读音。
唧唧机杼军帖可汗鞍鞯辔头溅溅燕山胡骑啾啾戎机朔气金柝策勋阿姊红妆霍霍帖花黄著鬓2.诵读,抓住情节,品味富有情味的语言,体会木兰形象及其意义。
3.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在品读过程中,通过再创造来使木兰的形象更加饱满。
4.体会木兰形象的特点,更加热爱我国古代文化,继承中华民族无私质朴、英勇无畏的传统。
1.把握情节,品读木兰形象的魅力。
2.多方面理解民歌语言特点。
木兰形象的把握。
1课时学生交流预习内容,关于作品出处、北朝民歌知识、《》产生的时代背景等。
1.《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2.一般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北魏统治期间(386~557)。
当时北魏曾与北方的柔然族屡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交战地点。
3.北魏是鲜卑族人建立的政权,鲜卑族当时已经逐步汉化,所以诗中将皇帝既称天子,又称可汗。
4.北魏末期时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实行府兵制,应征参军的人须自备鞍马、弓箭等物品,因此诗中有东市买骏马等。
采取散读、指名分节读等方式,进展字词正音、语句质疑等。
这是一首极富传奇色彩的叙事诗,它表达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参军的故事。
请你围绕故事,说说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情节,并加以精练地概括。
(第1~3自然段)代父参军,踏上征途(第4自然段)十年征战(第5、6自然段)凯旋而归(第7自然段)附文赞颂1.朗读第一局部。
(1)先设想这个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达后的困难处境。
抓住叹息无所思无所忆体会木兰的神情、心理的变化,与家人关切的神态动作,展示她与亲人的密切关系。
(2)木兰置办战具后奔赴战场一节,要设想青年人纷纷置办战具的热烈图景和北方广阔原野的画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头脑里出现木兰策马飞奔的英雄形象,体会木兰的形象特点。
(3)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两个,一面是亲情,一面是战情;一面是思家之情,一面是卫国之情。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木兰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木兰的勇敢、善良、聪明、孝顺等优秀品质;(2)理解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家人、珍惜和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诗歌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把握;(3)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价值意义的深入解读。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感知诗歌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行解读诗歌内容,理解词语和句子;(3)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修辞手法等;(2)全班交流:每组选代表进行交流,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诗歌欣赏:(1)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等;(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教师示范欣赏,学生跟学。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歌中的优秀品质和价值意义;(3)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诗歌中价值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指导和帮助。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 木兰诗教学教案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木兰诗教学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木兰诗》的背景知识和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能理解诗歌的意境,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木兰诗》的题材与意境。
2.难点: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木兰诗》原文、《木兰诗》名词解释。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关于《木兰诗》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主要内容,并给出一些提示问题,如: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张图片与哪首诗有关?2.课堂解读(20分钟)教师给学生阅读《木兰诗》原文,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木兰诗》的背景知识,包括:《木兰诗》是一篇古代长诗,描写了中国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这首诗表达了木兰女扮男装,勇敢坚决,为国家和家庭奉献的精神和品质。
3.诗歌鉴赏(25分钟)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默读诗歌,并思考以下问题:(1)诗中描绘了什么情境?诗人借此揭示了什么主题?(2)诗中有哪些描写手法,给你的感受是什么?(3)诗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词句吸引了你的注意?接着,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诗歌的词句、意境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情感意义。
4.书写体验(10分钟)要求学生仿照《木兰诗》的形式和语言风格,自行选取一个主题,完成一首自己的诗歌创作,并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2.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学生创作的诗歌,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和热爱,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六、教学延伸和巩固1.扩展阅读教师可以推荐学生继续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宋代的其他名篇名家诗歌、关于木兰的其他版本故事等,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女性形象。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领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勇敢、智慧、善良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 诗歌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领会,主题思想的把握。
2.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3. 运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
1. 导入新课:讲述花木兰的传说,引导学生了解《木兰诗》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交流各自的看法。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歌的含义。
5. 案例分析:分析诗歌中的经典句子,讲解诗句的含义和艺术特色。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练习,培养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8. 布置作业: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木兰诗》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反馈,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
3. 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花木兰传说》等其他关于木兰的文学作品。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七上《9木兰诗》word教案 (8).doc
《木兰诗》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美国迪斯尼公司曾投巨资将中国的花木兰搬上了卡通银幕,轰动了世界,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了这个英勇而美丽的奇女子。
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可她到底凭借什么魅力,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以至于风靡世界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在花木兰故事的最早来源《木兰诗》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简介“乐府诗”及“乐府”《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1.范读课文(示范朗读带),学生在听中指出应注意的字音。
2.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唧唧( )机杼()军帖()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啾啾()朔气()金柝()十二转()百千强()扶将()阿姊()霍霍()旧时裳()理云鬓()3.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
要求学生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替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辞官还乡、会见亲人、讴歌英雄)四、细读课文,感受木兰形象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表述。
(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举手发言,明确自己眼中木兰的形象:可能的回答有:学生1:我从课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读到木兰是一个勤劳的人,因为“复”字表明木兰纺线不是短时间的,而是长年累月都在做!学生2:我从课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七年级语文上册《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木兰诗》的作者和背景,掌握诗意和词汇,分析诗歌结构和表现技法,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社会风貌和女性形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表达过程中掌握归纳、辨析、推理等思维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理解和感受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领会妇女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演变和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学重点1.了解《木兰诗》的诗歌结构和表现技法。
2.分析诗中所表达的社会风貌和女性形象。
三、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通过诗歌结构和表现技法,了解《木兰诗》中的主题和层次。
2.如何使学生领会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演变。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1)通过音乐、图片或视频介绍军队入营的场景。
(2)谈论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里,妇女在军队中的地位变化。
2. 阅读与学习(1)在阅读材料中了解《木兰诗》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课前阅读《木兰诗》全文。
(3)分组讨论,理解诗歌结构和分析表现技法,重点分析诗中的语言和形象。
3. 个人思考和表达(1)学生个别思考,填写问题模板——《木兰诗》中女儿的形象是怎样的?她的行动为何而出发?这种行动对中国古代女性的传统态度产生了哪些影响?(2)学生就问题模板进行表达。
4. 小组分享和互动交流学生分组分享、交流自己思考的问题模板中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
5. 总结与评价(1)学生总结、评价自己学习《木兰诗》的过程,表述其学习成果和收获。
(2)教师进行点评,指明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加强的地方。
五、课后作业1.课后回顾学习《木兰诗》的过程,简要概括其内容和学习收获。
2.阅读《庐山谣》和《清平乐·六盘山》,分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社会风貌。
六、教学评价1.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木兰诗》,掌握了诗歌结构和表现技法,理解了诗中所表达的社会风貌和女性形象,领悟了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017长春版七上木兰诗word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诗详略适当的叙事方式,领会故情形节曲折性、戏剧性的特点。
2、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指导学生记诵诗文的提高记诵能力。
3、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本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描述妇女的作品很多。
但由于妇女的卑下地位决定了其中的形象多是被屿,被同情的,有很多妇女还沦为了男子的玩物。
而在这其中,有一名女英雄的形象却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她代父参军,驰骋疆场;她厌弃荣华,谢绝高官;她眷恋故土,毅然返乡。
她的经历传奇浪漫,一千连年来,她成了众所周知的英雄人物。
她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木兰。
(二)解题,介绍相关文学常识《木兰诗》又叫《木兰歌》《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那时北方民歌中一种在马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路,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
范文澜先生说:“北朝有《木兰诗》,足够压倒南北两朝世族诗人”。
其言并非为过,可见它的成绩和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三)正字正音,初读全文1、结合注释,将诗中难读准、易读错的字标音,齐读。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听读。
听读前提示学生注意:(1)字音如何正确朗诵;(2)初步了解全诗大意。
3、学生齐读全诗。
(四)整体阅读,把握情节指导学生按照书下的注释,理解全诗的含义。
形式:学生各自口译,疑难处做上记号。
1、学生质疑,教师可针对一些典型性问答。
如:(1)对诗中数字应有的理解诗中多次说“十二”。
军书是“十二卷”,同行是“十二年”,策勋是“十二转”,怎么都是十二?十二郑的军书,“卷卷有爷名”一合理;“同行十二年”与“勇士十年归”有出入;“策勋十二转”,未免记功太多。
其实,“十二”是极言其多,“十年”也是发此,都不能作为确实的数字。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和象征手法;(3)运用角色扮演等方法,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和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木兰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学会尊重和欣赏古代文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人物形象;2.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诗歌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背景,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歌,提高文学素养;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象征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情境教学法:运用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和形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3. 讲解分析: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象征手法,分享学习心得;5. 情感体验:运用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和形象;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从木兰身上学到的品质;4. 搜集其他关于木兰的文学作品或相关资料,进行比较阅读。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年级语文教案木兰诗
七年级语文教案《木兰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木兰诗》的内涵;(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学习木兰的勤劳、善良、机智和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歌的意境和韵律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理解诗歌内容;(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木兰诗》的韵律和表现手法,创作小诗;(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 完成课后练习,深入理解《木兰诗》的内容;3. 调查有关木兰的其他文学作品,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是否有所提高,在下一次课前准备好相关资料,为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受。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诗歌,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的《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木兰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花木兰的勇敢、善良、孝敬和爱国精神;二、教学重点1. 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 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诗歌的意境和韵律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源;3. 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读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花木兰精神的理解和感悟;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抄写《木兰诗》并背诵;(2)写一篇关于花木兰精神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木兰诗》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 是否有学生未能跟上教学进度,需要采取什么措施进行辅导?4.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5.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有所提升,如何进一步巩固?七、评价与反馈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验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反馈;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变化,进行积极的评价;4. 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木兰诗教学设计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木兰诗教学设计《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乐府民歌知识。
理解互文、对偶、排比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注重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采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加入情景剧表演,帮助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木兰形象【教学难点】认识人物性格【教学方法】1. 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2. 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 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预习1.正音:唧(j ī)杼(zh ù)可汗(k èh án )鞯(ji ān )辔(p èi )啾(ji ū)溅溅(ji ān )燕(y ān )山柝(tu ò)朔(shu ò)气十二转(zhu ǎn )帖(ti ē)花黄著(zhu ó)我旧时裳2. 通假字:A.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贴上。
《木兰诗》教案(精选12篇)
《木兰诗》教案《木兰诗》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木兰诗》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适当介绍诗词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加强朗读教学,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与艺术魅力情感与态度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重点与难点体会词的意境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情景导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用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诗歌的艺术魅力吧!首先我们来学。
教学内容一:介绍木兰诗产生的背景请同学讲卡通电影花木兰的故事后,教师讲述:这首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
从历史和地理的条件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诗产生在民间,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二:教学课文1:鼓励学生个别朗读,听的同学字的读音2:自由朗读,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双边互动,讨论诗歌内容:从诗歌开头四句,我们想象出那是怎样的一个场面?通过问答的形式,第二段点明了什么情节?承接上节的“愿为市鞍马”,第三段写了哪几句?是否一定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买这些东西?第三段接下来的几句,写出了什么内容?用什么修辞手法第四段主要写什么?试逐句分析后再概括内容第五段写木兰回朝,天子对她怎样?她的要求是什么?贯彻课改精神,提高课堂质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三:教学内容第六段写木兰回乡写了哪些内容?高潮在哪里?第七段是附文,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用的什么修辞手法?四:互动后明确上述问题五:分散朗读,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六:理解人物: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怎样评价这一人物?1:分组讨论后再交流2:明确:全诗塑造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全诗赞扬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与爱国精神。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上《木兰诗》教案 (8)
24.木兰诗教学目标1.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2. 引导学生领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4. 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并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2.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分钟),今天我们想要更详细地了解花木兰的故事,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解题,介绍时代背景。
(由学生介绍,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效果,给生字注音。
2.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唧()杼()军帖()可汗()鞯()辔()溅溅()燕()山啾()柝()朔()气十二转()帖()花黄著()我旧时裳()3. 教师有感情示范背诵。
4. 分小组讨论:①这是一首叙事诗,请大家按照故事情节来划分故事的层次。
②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段)胜利凯旋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四、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弄清字词句的含义,不清楚的教师点拨。
(二)讨论问题:(小组讨论,互相解答,不懂的全班来解答)1.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愁。
②能使文章简洁。
2.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心理活动。
(用自己的话归纳)忧虑——反复思考——下定决心3. 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美国迪斯尼公司曾投巨资将中国的花木兰搬上了卡通银幕,轰动了世界,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了这个英勇而美丽的奇女子。
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可她到底凭借什么魅力,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以至于风靡世界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在花木兰故事的最早来源《木兰诗》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简介“乐府诗”及“乐府”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
1.范读课文(示范朗读带),学生在听中指出应注意的字音。
2.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唧唧( )机杼()军帖()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啾啾()朔气()金柝()十二转()百千强()扶将()阿姊()霍霍()旧时裳()理云鬓()
3.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
要求学生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替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辞官还乡、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四、细读课文,感受木兰形象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表述。
(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举手发言,明确自己眼中木兰的形象:
可能的回答有:学生1:我从课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读到木兰是一个勤劳的人,因为“复”字表明木兰纺线不是短时间的,而是长年累月都在做!
学生2:我从课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读到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忠孝两全的人,因为木兰的叹息声是在为父亲担心,可见木兰的孝顺;“愿为市鞍马”的一个“愿”字充分表明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勇于担当重任,热爱国家的人!
学生3:我从课文“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读到木兰是一个英勇善战的人,因为战争这么激烈,“十年”说明打仗时间很长,又死了很多人,而木兰还能活着回来,足够证明她的英勇善战!还有,我从课文“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读到木兰是一个不慕高官厚禄、情系故乡、眷恋家园、热爱和平生活的人,因为木兰立了赫赫战功,
因功受赏,可是她依然作出“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的决定,在她看来,打仗好像并不是为了建功立业,也不是为了高官厚禄,纯粹是为了保卫国家,使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学生4:我从课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读到木兰是一个热爱生活、善于打扮、美丽可爱的女人,因为喜欢打扮自己是女人的天性,能打扮自己,说明对生活是充满希望的、热爱的;这些人也是可爱的、美丽的!学生5:我从课文“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读到木兰是一个机智,小心谨慎的人,因为木兰是一个女人,在军队里和战友们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被发现,很难做到,可木兰做到了!
教师在其中要适时做出赞赏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如:你分析的非常好!全班为你鼓掌!
教师可板书: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是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替父从军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请学生举例古今中外的其他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五、深读课文,走进木兰内心世界
假如你是木兰的父母、伙伴、当朝天子和《木兰诗》的读者,说出此时你最想说的话,在随笔本上写200字的片段作文。
五、拓展延伸
木兰是一位“奇女子”。
她替父从军是一种孝,保家卫国是一种忠。
那么我们现在作为中学生在现实和平的生活中,又应该怎么样来孝顺父母,报效祖国呢?请你谈谈自己的想法。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
2、完成课后习题二
3、200字的片段作文“木兰,我想对你说”写在随笔本上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习题见《课时检测》和《完全解读》)
1)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板书设计:
木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
“奇”
兰巾帼英雄孝父爱国、渴望和平
诗
“英雄也妩媚,女子亦刚强”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
八、教后反思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块瑰宝。
一直以来,它都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绝对是一篇经典。
在设计本课时,我力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创设情境,注重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讨的能力。
精心设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反映出了以下几点不足,比如:学生的知识面还不够宽,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时,气氛还不
够热烈,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等。
这些在我以后的教学中,都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
附:下水诗《木兰赞》
你柔弱的身躯/却负起了剑戟刀枪/为了一个决定/一声叹息,你选择了战场/为了一个信念/关山重重,你奔赴远方/你驰骋疆场,披一身寒霜/绝不是为了赢得奖赏/你战功赫赫,却辞官还乡/只是为了亲人期盼的目光/你默默不张扬/你隐忍而坚强/你爱武妆,更爱红妆/你是一个传奇/是世上最美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