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姓名:张佳林

单位:新密市市直小学联系电话:69822175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关于《角的度量》一课我的问题和困惑是:①我们让学生量了各种各样的角,学生感受到了量角的用处吗?量角的大小是屠龙之技,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②《角的度量》一课教学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点?量角器的结构很复杂,量角之前先要认识量角器,那认识量角器的什么呢?怎么认识量角器?关于量角的技能,以往教学中简要概括出了“二合一看”、“0度刻度线在左边看外圈,0度刻度线在右边看内圈”等话语,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量角?

③我们的教学有三个层次: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以前我们只是教了量角的知识和技能,那么这一节课可以给学生什么方法和思想的提升呢?

经过查阅资料,思考消化,和老师们交流,比较选择,最后我决定这样来解决这三个主要问题。

1.创设怎样的情境?

刚开始,我搜寻生活中的角,发觉生活中的角都不需要量,因为大多数的角是直角。后来发现衣柜里衣领的角就是千差万别的,我很兴奋。进而发现牙刷上也有非常讲究的角,椅子靠背向后倾斜一定的角……经过反复搜寻、思考和讨论,我终于找到了滑滑梯这样既有趣又能引发学习需求的情境。

2.如何认识量角器?

这节课到底要认识量角器的什么?我回忆起学生拿着量角器手足无措的样子,往往是用量角器的直边和圆弧夹的角比在要量的角

上。原来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因此,我让学生讨论这是不是角,能在量角器上找到角吗。我大胆地想:能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画角然后再量角吗?进而,我再追问:“量角的本质是什么?”重合。如果学生在量角器上清晰地找到角了,量角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因此,我决定让学生在量角器上画角,再交流有没有不同的角,这样顺势就可以介绍“中心点”、“0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度的角、度数的写法等。

我们提供给学生量的角,往往是开始的几个开口向右,然后才开口向左。现在觉得,那样做是在有意制造难点。先让学生形成动力定型,然后再来费力改变,我们是在干什么呢?因此,我这次的设计,第一个要量的角开口向右,第二个要量的角就开口向左。实践表明:效果很好,大部分学生没有问题,个别学生出现问题正好是难得的资源。整节课上,我没有设计看图读角度,看图判断量角器摆放得对不对等习题,而是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捕捉值得讨论的话题。

3.如何渗透度量意识?

角的大小是一种二维特征,和长度的一维特性有着较大的差异,但作为以数量来刻画特征它们又具有一致性。几经推敲,我决定在一个长方形上做文章,从长度、面积、角度等维度的归纳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度量意识,最后用华罗庚的话画龙点睛。

几年前,我上《角的度量》一课,组织学生经历角的度量单位的产生和统一的必要,我享受了学生用直尺成功解决两个角比大小等智

慧的方法。但这次我想突破量角这一操作技能课的难题,因此,确定的教学目标是:①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②会用量角器量角。

③感受量角的意义,进一步形成度量意识。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现在这样认识量角器,不就是依据了量角器的做法吗?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教师的教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一是要把握“做”的本质,昏昏的教师是教不出昭昭的学生的;二是创设好的情境,调动“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三是学生自主尝试,教师相机诱导,“好风会借力,送生上青云”。上完这节课,我相信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的一句话——“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

弗雷登塔尔说:“泄漏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以前我们教《角的度量》时,课堂上是少有笑声的,学生几乎成了教师教的附庸和工具,学生在课上的活动似乎是玩偶式的活动。现在的课堂上,学生有开怀大笑,有小声窃笑,还有会意的微笑,学生先试先量,先想先说,正确的地方充分肯定,存在的问题一起探讨,学习活动顺着孩子们学习的天性展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语)。真是“上善若水”,因物赋形。

以前我们教“角的度量”时,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不少学生还不会量角,量角器都不知道怎么摆放;而今天,学

生都会量角了,并且理解了量角的本质。也正因为学生理解了量角的本质,所以变得“自能”“自得”了。为什么以前我们那么费力地教,总结概括出“二合一看”等等要诀,学生学的效果反而不好呢?上完这节课,我明白了,因为以前的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讲了“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重合,一条边和0度刻度线重合,看另一条边所对应的刻度”,但没有讲量角的实质是什么,缺乏整体把握。“二合一看”等等要诀,看似简洁,颇得要领,其实这是我们成人的偏好,对孩子来说却是不得要领的,要孩子们想象出这四个字背后的内涵是挺难的。因为孩子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老师抽象概括出的词语反而增加学习的难度,老师附加的认知负荷挤占和压缩了学生生成的认知负荷,所以说我们原来的教法是阻扰了学生自由的“呼吸”。而今天,在学生已进入“洞口”,感觉恍惚若有光的时候,“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一语点破,是可以为学生的量角操作提供表象支持,促进学生更顺畅的“呼吸”的。

还是老子说得好,“少则得,多则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总之,一句话:“道法自然”!原来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