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社区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服务
![社区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服务](https://img.taocdn.com/s3/m/f2e5610e844769eae009ed3c.png)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二、服务内容
(一)基本项目 1、建立健康档案:给每个儿童及其监护人 建立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填写儿童迁入、 迁出、转诊、死亡报告,掌握辖区儿童变 动情况,分析各类儿童保健服务需求、明 确社区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
二、服务内容
(一)基本项目 2、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负责儿童保健系统 管理首诊建卡(立案)与结案,收集各次服务 (包括其他机构提供的)情况,定期分析辖区儿 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并形成报告。 3、实施新生儿家庭访视。 4、实施儿童健康检查和发育评价,发现儿童的 健康问题,重点关注包括小儿贫血、佝偻病、营 养不良、肥胖、肺炎、严重腹泻、肢体残疾等健 康问题,及时矫治或转诊。
二、服务内容
7、预防接种 (4)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或电子档案, 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 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 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 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可采用书面或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 的情况。 (5)接种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 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 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三、服务流程
(二)社区预防接种流程图 社区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
社 区 服 务 中 心
建档-服 务对象 管理 预约
登记
接种
观察
查漏
补种 处理及 转诊
医 院
CDC/
培训
指导监督支持三、服务流程 1、服务对象管理:动态掌握社区儿童基本 资料,建立儿童及家庭健康档案,预约接 种对象。 2、按照黑龙江省预防接种工作流程的要求, 对适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3、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646ff80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7.png)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引言概述: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的效率和质量,制作一份清晰的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阐述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的内容,包括五个大点,每个大点下分3-5个小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 病种筛查1.1 检查接种者的病史1.2 进行体格检查1.3 了解接种者的过敏史1.4 确定接种者是否符合接种条件1.5 制定个性化接种方案2. 疫苗选择2.1 根据病种筛查结果选择合适的疫苗2.2 考虑接种者的年龄和性别2.3 考虑接种者的健康状况2.4 考虑疫苗的供应情况和价格2.5 与接种者进行充分沟通,解答其疑虑3. 接种操作3.1 按照接种操作规范准备疫苗3.2 对接种者进行必要的消毒和防护3.3 选择合适的接种部位3.4 使用正确的接种方法和工具3.5 注意接种后的观察和处理4. 接种记录和管理4.1 记录接种者的个人信息和接种情况4.2 建立接种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4.3 进行接种后的追踪和评估4.4 提供接种证明和相关资料4.5 定期进行接种数据的统计和分析5. 宣传与教育5.1 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活动5.2 提供接种相关知识和教育培训5.3 向社区、学校等群体提供预防接种服务5.4 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提高接种意识5.5 进行接种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和反馈收集总结: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是一项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提高预防接种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病种筛查、疫苗选择、接种操作、接种记录和管理以及宣传与教育等五个大点的详细阐述,可以清晰地了解预防接种服务的流程和要点。
同时,合理的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还能够帮助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b5cf30e7f46527d3240ce0b3.png)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
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
三、每天下班前,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 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 2,<70UW/ CM 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 3空间≥瓦,安装在离工作面1米左右,并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
接种台面和地面采取湿式清洁,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接种台面、湿拖地面。
四、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
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75%乙醇,涂擦注射部位,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待干后再接种。
局部消毒后注意不得触碰污染,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使用自毁型的注射器。
使用后的注射器放入专用的安全盒,或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放入专用收集袋,集中处理,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
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
预防接种信息化监测系统管理制度一、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是为接种门诊使用《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而统一配置的专用设备,必须安装在接种门诊(点)工作区域,禁止挪用和安装在其他工作场所。
计算机禁止安装与免疫预防工作无关的程序。
二、接种门诊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负责计算机保养和系统维护、数据传输、联系故障处理等工作。
三、《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设定、日常接种管理、接种监测管理、计划免疫年报管理、异常反应管理、报表统计、基本资料和系统维护等八大功能模块,由省、市、县疾控中心统一设定,不得擅自更改。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f18d160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f.png)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预防接种服务,以下是预防接种服务的标准流程图:1. 预约登记- 患者或者家长通过电话、在线平台或者现场预约接种服务。
- 工作人员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2. 接待登记- 患者到达接种服务地点,前台工作人员进行接待登记。
- 工作人员核对预约信息,确认患者身份。
- 如有需要,患者填写相关健康调查表。
3. 健康评估- 医生或者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
-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过敏史、疾病史、接种史等。
-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或者护士决定是否适合接种疫苗。
4. 疫苗选择- 根据患者的健康评估结果,医生或者护士选择适合的疫苗。
- 医生或者护士向患者或者家长解释所选疫苗的作用、副作用、接种时间和次数等相关信息。
5. 签署知情允许书- 患者或者家长在了解疫苗信息后,签署知情允许书。
- 允许书包括疫苗名称、接种目的、副作用风险等内容,以确保患者或者家长对接种有充分的了解和允许。
6. 接种疫苗- 医生或者护士按照接种计划和程序,为患者接种疫苗。
- 接种过程中,医生或者护士确保接种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7. 监测观察- 接种后,患者在接种区域等待一段时间,进行观察。
- 医生或者护士定期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8. 赋予相关建议- 接种后,医生或者护士向患者或者家长提供相关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 建议包括接种后的饮食、活动、观察副作用等。
9. 健康档案更新- 接种完成后,工作人员将接种信息记录在患者的健康档案中。
- 健康档案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接种疫苗名称、接种日期、批号等。
10. 提供接种证明- 接种完成后,工作人员向患者或者家长提供接种证明。
- 接种证明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接种疫苗名称、接种日期等。
11. 定期跟踪- 根据接种计划,工作人员会定期跟踪患者的接种情况。
- 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或者在线平台提醒患者或者家长进行下一次接种。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8bdc8d4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4.png)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引言: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预防接种服务,制作一份清晰的服务流程图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的内容和步骤。
一、预约接种1.1 线上预约-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网站进行线上预约,填写个人信息和接种需求。
- 系统将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可用时间段,为其分配接种时间和地点。
- 用户可以在预约成功后收到预约确认短信或邮件。
1.2 线下预约- 用户可以亲自前往预防接种服务机构进行预约。
- 工作人员将询问用户的接种需求和可用时间段,为其分配接种时间和地点。
- 用户将得到一张预约单据,上面标明了接种时间和地点的信息。
1.3 预约确认- 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预约,用户都需要在接种前一天或当天进行预约确认。
- 用户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或应用程序进行预约确认。
- 预约确认的目的是确保用户能够按时接种,并避免资源浪费。
二、接种过程2.1 登记信息- 用户到达接种点后,需要填写登记表格,提供个人信息和接种需求。
- 工作人员将核对用户的身份信息,并记录到接种数据库中。
-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确保接种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2 咨询和评估- 在接种前,工作人员将与用户进行咨询和评估。
- 工作人员将解答用户对疫苗的疑问,并对用户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 咨询和评估的目的是确保用户了解接种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2.3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前,工作人员将准备好所需的疫苗和接种器具。
- 工作人员将按照接种计划,为用户注射相应的疫苗。
- 接种后,工作人员将记录接种信息,并提供接种证明。
三、接种后服务3.1 监测和观察- 接种后,用户将在接种点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测和观察。
- 工作人员将观察用户有无不良反应,并记录相关信息。
- 监测和观察的目的是确保用户接种后的安全和健康。
3.2 定期提醒- 接种后,工作人员将为用户制定接种提醒计划。
- 工作人员将通过电话、短信或应用程序定期提醒用户接种下一剂疫苗。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8819b716edb6f1afe001f13.png)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流程图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工作职责一、收集掌握本地与免疫规划工作有关的基本资料。
特别是本辖区内儿童(包括流动儿童)人口资料,及时对适龄儿童建立免疫接种卡、证、电子信息系统档案。
二、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按时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工作,做到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三、做好疫苗需求计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的运输和贮存管理。
四、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保养工作,建立冷链运转记录。
五、按时报告免疫规划工作中常规接种率等各类报表、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等相关工作情况。
六、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健康教育,组织开展本级与村级接种人员免疫规划业务知识培训工作。
七、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给予接种或补种,消除免疫空白点。
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八、掌握辖区内托幼机构、小学学生预防接种情况,定期查漏补种,杜绝发生因漏种而引发相关传染病的爆发。
九、完成上级下达的其他免疫规划工作任务。
预防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场所必须宽敞清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备有空调,定期对室内空气、物表进行消毒。
二、接种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戴口罩、帽子进行接种。
三、接种室接种操作台标识明确,分台接种;疫苗存入要冷藏,有冷藏所需冰箱或冷藏包。
四、接种前要做到三核对,三询问,三检查。
1、三核对:查验接种证、必须仔细核对姓名、年龄、预约接种疫苗名称。
2、三询问:详细询问健康史、过敏史、既往接种副反应史及禁忌症。
3、三检查:检查疫苗的效期、性状,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或受过冻结的液体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五、接种时,做到“三严”、“三准”。
1、三严:严格掌握禁忌症,严格掌握无菌操作,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接种(糖丸苗一人一勺,门诊看服下肚)。
2、三准:接种时严格进行消毒,做到部位准,途径准,剂量准。
六、接种后,及时做好记录,(年月日、剂量、疫苗批号、签章)不得用符号代替,接种数据及时备份,统计上报。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28e0928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b.png)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旨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为了确保预防接种服务的顺利进行,以下是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的详细描述:1. 预约阶段:- 患者或家长通过电话、在线平台或到医疗机构前台进行预约。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核实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并记录在预约系统中。
- 工作人员向患者或家长提供预约确认信息,包括预约时间、地点和所需准备事项。
2. 到达医疗机构:- 患者或家长按照预约时间到达医疗机构,并前往指定的接种区域。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健康卡等,并进行登记。
- 工作人员向患者或家长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资料,解答其可能存在的疑问。
3. 接种准备:-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的接种史和接种计划,确定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和剂量。
- 工作人员准备所需的疫苗、注射器、棉签、酒精等接种工具和消毒用品,并确保其在有效期内。
- 工作人员对接种区域进行消毒,并确保接种区域的卫生环境符合要求。
4. 接种过程:-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根据接种计划,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告知患者或家长。
- 工作人员使用消毒棉球或酒精擦拭接种部位,以确保接种区域的清洁。
- 工作人员将所需剂量的疫苗注射到患者的皮下组织或肌肉中,确保注射的角度和深度正确。
- 工作人员在接种后使用棉签轻轻按压接种部位,以减轻不适感和促进药物吸收。
- 工作人员记录接种的疫苗种类、剂量和接种时间,并提供接种证明或接种记录卡。
5. 接种后观察:- 患者或家长在接种后在医疗机构指定的观察区域等待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定期观察接种者的状况,并记录任何不良反应或异常情况。
- 如有需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医疗救治或建议,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6. 接种记录和回访:-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将接种的记录和相关信息及时录入电子或纸质档案中,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 医疗机构定期进行接种回访,跟进患者的接种情况,并提供接种提醒和建议。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269d6de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b.png)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旨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为了提供高效、安全和便捷的预防接种服务,以下是预防接种服务的标准流程:1. 预约登记:- 患者或家长提前电话或在线预约接种服务。
- 预约登记人员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2. 健康评估:- 患者到达接种服务点后,由专业护士或医生进行健康评估。
- 健康评估包括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疾病史和当前健康状况等。
3. 接种咨询:- 护士或医生向患者或家长提供关于接种的咨询和教育。
- 咨询内容包括接种疫苗的种类、接种时间表、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等。
4. 疫苗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疫苗供应情况,医生或护士为患者选择适合的疫苗。
- 根据相关指南和政策,确定接种的优先顺序。
5. 疫苗接种:- 护士或医生根据接种计划和疫苗选择,为患者进行疫苗接种。
- 接种时,护士或医生会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认接种的疫苗类型和剂量。
6. 接种记录:- 接种完成后,护士或医生会将接种信息记录在电子或纸质接种记录表中。
- 记录包括接种日期、接种疫苗的名称、批号、剂量等信息。
7. 接种后观察:- 患者接种后需要在接种服务点等待一段时间,以便护士或医生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 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不良反应,护士或医生会提供相应的处理和咨询。
8. 提供接种证明:- 接种完成后,护士或医生会提供接种证明,包括接种日期、疫苗类型和批号等信息。
- 接种证明可以是电子版或纸质版,供患者或家长保留和使用。
9. 接种提醒:- 接种服务点会记录患者的接种信息,并在下次接种时提供提醒服务。
- 提醒方式可以是电话、短信或电子邮件等。
10. 接种后跟踪:- 接种服务点会定期跟踪接种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 如果出现接种后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接种服务点会提供相应的处理和咨询。
以上是预防接种服务的标准流程图,通过执行这些步骤,可以确保预防接种服务的高效性、安全性和便捷性。
儿童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8a661ca5c850ad02df8041b3.png)
家长带孩子、预防接种证到接种点
问诊、体检、排查禁忌症
有禁忌症—暂缓接种无禁忌症-安排接种
重新预约接种时间进行预防接种前告知
签知情同意书,登记刷卡
接种疫苗
安排下次接种时间
留在现场观察30分钟
温馨特别提示:接种注射任何疫苗后,请在观察区休息30分钟后,方可离开接种现场。
口服脊灰疫苗前后半小时不要哺乳及喂热食物。
饥饿或过度疲劳时,不宜立即注射疫苗,以防引起低血糖反应.
预防接种时间:周二、四、六上午8:00—11:30。
儿童预防接种的实施流程
![儿童预防接种的实施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c00cbc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b.png)
儿童预防接种的实施流程
一、确定接种程序
1、根据国家卫生部指定的针剂和上市药品标准,由医务人员按照标准编制《计划接种本》。
2、根据《计划接种本》,由医务人员确认接种剂次和接种针剂组合方案,并核对准备的药品是否完整。
3、由家长或医务人员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确定儿童可以安全接种疫苗。
4、医务人员按照规定的接种时间接种疫苗,并在《计划接种本》中标明。
二、接种疫苗
1、按照规定准备所需的接种用品,并将疫苗放在恒温柜中,保证疫苗释放的安全性。
2、由家长或医务人员观察儿童状态,确认儿童可以进行接种。
3、由医务人员注射疫苗,用疫苗注射壶在接种部位按压,注射针尖接触皮肤,慢慢打完,并在《计划接种本》中记录。
4、由医务人员及时给予儿童注射后的观察,观察儿童注射疫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可行减轻措施。
三、记录接种情况
1、由医务人员按标准在《计划接种本》中记录本次接种的疫苗名称、剂量及反应情况等信息。
2、由医务人员给儿童预防接种上的“儿童预防接种登记表”,并
将此表复印三份,由接种单位留存一份,家长留存一份,第三份送至医院留存。
3、由医务人员将儿童接种情况及时录入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以便后续的监测。
四、做好护理
1、由家长或医务人员注意儿童身体状况,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联系医务人员,并就近到医院及时治疗。
2、由家长定期与医务人员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儿童疫苗接种状况,如果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联系医务人员。
3、由家长及时关注儿童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及时咨询针对儿童接种的疫苗相关情况。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76ef727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d.png)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预防接种服务,以下是预防接种服务的标准流程图及详细说明:1. 预约与登记- 患者或家长通过电话、在线平台或现场预约接种服务。
- 工作人员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和联系方式,并进行登记。
2. 健康咨询- 接种前,工作人员与患者或家长进行健康咨询,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其他相关信息。
- 工作人员解答患者或家长的疑问,提供关于接种疫苗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3. 疫苗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接种史等因素,工作人员确定适合的疫苗种类和接种计划。
- 工作人员向患者或家长解释所选疫苗的作用、副作用和接种时间表。
4. 疫苗接种- 工作人员准备所需的疫苗和接种工具,并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 在消毒过的接种区域内,工作人员将疫苗注射到患者的肌肉或皮下组织中。
- 接种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接种记录和证明- 工作人员在接种完成后,及时记录患者的接种信息,包括疫苗名称、批号和接种日期。
- 工作人员提供接种证明或记录,供患者或家长保存,并在需要时提供给相关机构或学校。
6. 接种后观察和咨询- 接种后,工作人员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
- 如有需要,工作人员提供接种后的咨询和建议,包括注意事项、接种反应的处理和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
7. 接种后追踪和评估- 工作人员应建立健全的接种追踪系统,追踪患者的接种情况和效果。
- 定期对接种服务进行评估,包括接种率、接种效果和服务满意度等指标。
8. 储存和管理- 疫苗的储存和管理应符合相关的冷链管理要求,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 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疫苗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并进行记录。
以上是预防接种服务的标准流程图及详细说明。
通过严格按照这一流程执行,可以确保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接种率,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35111b65cc1755270622084b.png)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上岗穿戴工作服、帽,接种疫苗时戴口罩。
二、坚守工作岗位,保证工作日全程服务。
三、履行告知义务,接种服务须经对象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
四、严格掌握疫苗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五、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六、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坚持安全注射原则。
七、疫苗、冷链设备专人专管,帐物清楚、登记齐全。
八、服务热情、态度和蔼,科学告知,避免与服务对象争执。
九、保持接种现场环境整洁,接种现场所需药械、物品配备齐全。
十、接种疫苗后,注意观察接种对象,预防异常反应发生。
十一、体检、知情同意告知、接种疫苗等环节有详细记录。
疫苗管理制度一、疫苗管理专人负责。
二、疫苗领发、出入库有详细的时间、数量、标示记录。
三、疫苗运输、储存符合温度条件。
液体疫苗防治冻结。
四、按效期长短整齐存放疫苗,距离冰箱壁≧2㎝。
五、保持疫苗存放冰箱内清洁,不存放其它药物或杂物。
六、进购疫苗要索要批签发合格证明七、使用疫苗前检查疫苗是否合格并在使用记录上详细记录疫苗的批号、效期、生产厂家。
八、及时清理过期失效或或因其它原因失效的疫苗。
九、建立疫苗接种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十、疫苗开启后超过30分钟未用应当废弃。
预防接种前后注意事项特别提醒!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早产儿不宜接种卡介苗。
出生时诊断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产宝贝,不能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疫苗。
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
接种前的注意事项1、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家长应尽早主动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
2.儿童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每次预防接种时必须携带本证。
3.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时应及时补办。
国家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本证。
4.儿童监护人有义务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在接种前应主动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禁忌情况。
5.为了保证预防接种质量,请家长带小孩到当地指定的接种单位(接种点、接种门诊)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ebe3ec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8.png)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预防接种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旨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以下是预防接种服务的标准流程图,以确保接种过程的顺利进行。
1. 预约登记- 患者或者监护人通过电话、在线平台或者到医疗机构前台预约接种服务。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
2. 疫苗咨询与评估- 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向患者或者监护人提供有关疫苗的详细信息,包括接种时间、接种地点、疫苗种类、剂量和副作用等。
- 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接种史,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疫苗评估,确定适合的接种计划。
3. 疫苗接种- 在预约的时间和地点,患者或者监护人前往医疗机构进行疫苗接种。
- 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确认接种计划。
- 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接种计划,为患者进行疫苗接种。
- 接种过程中,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向患者或者监护人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包括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常见副作用。
4. 接种记录和证明- 医疗机构将接种信息记录在患者的电子或者纸质病历中,包括接种日期、疫苗种类和批号等。
- 医疗机构向患者或者监护人提供接种证明,包括接种日期、疫苗种类和批号等信息。
- 接种证明可以用于学校入学、旅行和就业等场合的证明要求。
5. 接种后跟踪和提醒- 医疗机构将患者的接种信息录入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以便进行接种覆盖率和疫苗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 医疗机构根据接种计划和接种记录,为患者进行接种后的跟踪和提醒,包括接种剂次和接种间隔的安排。
6. 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 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对接种后浮现的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和评估。
- 如有需要,医疗机构将不良事件报告给相关卫生部门,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
以上是预防接种服务的标准流程图,通过严格遵循该流程,可以确保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预防接种课件ppt
![儿童预防接种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bf9e6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8.png)
8月:麻疹疫苗—预防麻疹;乙脑疫苗第一针—预防乙型脑炎;
儿童疫苗接种时间作用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时间(按年龄):
9月:流脑疫苗第二针—预防流行脑炎;
接种 时间
18月:百白破;麻风腮、甲肝疫苗; 2岁:乙脑疫苗第二针;
疫
苗
第一类疫苗 特点:免费、由政府提供
分
为
两
大 类
第二类疫苗 特点:自费、由公民自主选择
儿童疫苗定义和分类
疫苗按制成方式不同,可分为:
01 - 亚单位疫苗
04 - 灭活疫苗
02 - 组分疫苗
05-减毒活疫苗
03 - 基因工程疫苗
06- 类毒素疫苗
儿童疫苗定义和分类
亚单位疫苗
去除病原微生物中有害成分和对激发机体保护性免疫无用的成分,保留其 有效的免疫原成分所制成的疫苗为亚单位疫苗。如流感疫苗。
发烧、感冒、腹泻不能接种疫苗。
急性疾病发作期间不能接种疫苗。
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不能接种疫苗。
结核、心肝肾疾病、有过敏史需 告知医生。
儿童疫苗接种安全评估
护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价
如果有以下症状,一定要告 诉医生,让医生提出医学建 议,再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01 患有皮炎、牛皮癣、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
02
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严重 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
儿童疫苗接种后注意事项
一些加入吸附剂的疫苗容易出现红肿、发热、疼痛 等症状,可用热毛巾热敷;
接种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后半小 时内不能吃奶、喝热水; 自备一些小儿退烧药,体温 >38.5℃时酌情服用。 密切关注宝宝,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接种后在现场留察15-30分钟,当天多喝水,不进行 剧烈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上岗穿戴工作服、帽,接种疫苗时戴口罩。
二、坚守工作岗位,保证工作日全程服务。
三、履行告知义务,接种服务须经对象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
四、严格掌握疫苗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五、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六、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坚持安全注射原则。
七、疫苗、冷链设备专人专管,帐物清楚、登记齐全。
八、服务热情、态度和蔼,科学告知,避免与服务对象争执。
九、保持接种现场环境整洁,接种现场所需药械、物品配备齐全。
十、接种疫苗后,注意观察接种对象,预防异常反应发生。
十一、体检、知情同意告知、接种疫苗等环节有详细记录。
疫苗管理制度
一、疫苗管理专人负责。
二、疫苗领发、出入库有详细的时间、数量、标示记录。
三、疫苗运输、储存符合温度条件。
液体疫苗防治冻结。
四、按效期长短整齐存放疫苗,距离冰箱壁≧2㎝。
五、保持疫苗存放冰箱内清洁,不存放其它药物或杂物。
六、进购疫苗要索要批签发合格证明
七、使用疫苗前检查疫苗是否合格并在使用记录上详细记录疫苗的批号、效期、生产厂家。
八、及时清理过期失效或或因其它原因失效的疫苗。
九、建立疫苗接种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十、疫苗开启后超过30分钟未用应当废弃。
预防接种前后注意事项
特别提醒!
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早产儿不宜接种卡介苗。
出生时诊断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产宝贝,不能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疫苗。
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
接种前的注意事项
1、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家长应尽早主动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
2.儿童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每次预防接种时必须携带本证。
3.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时应及时补办。
国家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本证。
4.儿童监护人有义务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在接种前应主动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禁忌情况。
5.为了保证预防接种质量,请家长带小孩到当地指定的接种单位(接种点、接种门诊)接种疫苗。
6.无论是常住户口或暂住户口,您均可按时携带孩子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
7.接种疫苗前一周要精心照顾孩子,减少感冒等不适的症状;
8.如孩子有不适症状,等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9.接种疫苗前对医生如实提供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
10.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
热水。
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1.接种后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
2.预防接种注射疫苗当天不要洗澡;
3.给孩子多喝白开水;
4.密切关注孩子接种疫苗后有无异常,如发烧,注射部位红肿等。
个别儿童接种疫苗后如出现高热等反应,请及时到医院诊治,并将反应情况告知预防接种单位。
5.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后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热水。
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一、冷链设备设专室或固定房间存放
二、有足够储存疫苗的计划免疫专用冰箱
三、配置能适应带冰接种的疫苗冷藏设备
四、冷链设备专物专用,不准挪作它用
五、专人负责冷链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
六、冷链设备建档、建帐,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和登记制度,
做到帐、物相符。
七、每天2次测量并记录冰箱内温度。
疫苗运输有测温记
录
八、坚持经常清扫冷凝器散热板,经常除霜、除水。
九、冰箱内储存疫苗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
之间应留有≧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
放。
十、冰箱内不得存放食物、杂物、过期疫苗及与预防接种
无关的药品等。
十一、运送和储存疫苗时,冷藏箱(包)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制好的冰排。
疫苗安瓿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防
止冻结。
十二、冷链设备出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告,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修理,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随便拆卸
疫苗管理制度
一、疫苗管理专人负责。
二、疫苗领发、出入库有详细的时间、数量、标示记录。
三、疫苗运输、储存符合温度条件。
液体疫苗防治冻结。
四、按效期长短整齐存放疫苗,距离冰箱壁≧2㎝。
五、保持疫苗存放冰箱内清洁,不存放其它药物或杂物。
六、进购疫苗要索要批签发合格证明
七、使用疫苗前检查疫苗是否合格并在使用记录上详细记录疫苗的批号、效期、生产厂家。
八、及时清理过期失效或因其它原因失效的疫苗。
九、建立疫苗接种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十、疫苗开启后超过30分钟未用应当废弃。
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
2、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3、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器必须消毒。
4、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5、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6、接触患者前、操作后洗手。
7、保持地面的清洁、湿式扫地,当有污染时,地面应消毒。
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1、遵循环境保护要求,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条理》,树立安全意识,妥善管理医疗废弃物。
2、专人负责监督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消毒、毁型和统一回收处理工作。
3、尽量减少医疗废弃物生产量。
4、所有医疗废弃物产生后,要及时妥善处理并分类存放。
5、设置收集桶或专用收集塑料袋,标明收集医疗废弃物的种类。
6、各类废弃物处理原则
(1)、针头等锐器单独存放
(2)、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3)、一次性器具和容易伤人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毁型处理
(4)、敷料、棉球(棉签)等固体污物能够焚烧的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5)、液体污物及污水的处理参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执行。
7、每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医疗废弃物并做好记录。
传染病报告制度
一、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
二、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三、建立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门诊、科室应当建立日志登记簿
和传染病登记簿
四、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五、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发现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例时,责任报告人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报告时限向单位领导及上级报告疫情,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六、具有网络直报能力的单位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七、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
八、根据传染病防控需要适时启动日报和“零”报制。
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
一、指定专人负责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二、定期进行系统软件与硬件的维护,定期查毒,做好数据备份工作;保持专用微机良好性能运行
三、保证24小时及时浏览疫情。
四、按照网络要求订正和报告疫情信息。
五、责任人熟悉各类疫情信息的报告方式、内容、程序和时限。
六、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至属地疾控中心并寄送传染病报告卡。
七、发现乙丙类传染病,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肠道门诊工作规程
一、每年5月1日~10月31日开设肠道病专科门诊。
二、肠道门诊标识明显、布局设置合理。
三、按照“五专”“四固定”规范要求,开展肠道病门诊工作。
四、腹泻病人专册登记,登记率达到100%。
五、对腹泻病人要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
六、发现霍乱或其它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立即报告疫情。
七、完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
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二、各科室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规定开展工作。
三、各类人员认真学习并掌握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
四、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
五、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索证并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六、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分析抗感染药物使用、无菌操作技术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
七、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生素、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报告。
八、搞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