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集

合集下载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材第三章“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内容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以及法律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提高法律意识。

3. 使学生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学会运用法律原则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法律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原则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法律图标,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法律的定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律的概念。

(3)法律的作用: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4)法律的基本原则:讲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等。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法律原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法律的定义、特征、作用2. 法律的基本原则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举例说明法律的基本原则。

2. 答案:(1)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法律的特征:具有强制力、普遍性、稳定性、规范性。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2)示例: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自愿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自愿。

公平原则:合理分配资源,保护弱势群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有了初步了解,但在运用法律原则分析问题时,仍存在一定难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尝试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分析,提高法律意识。

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5篇

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5篇

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5篇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篇1】一、班会课设想: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而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经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校规校纪。

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很淡薄。

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伤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所以召开本次主题班会,教育青少年要知法懂法,更要学会用法,争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二、教学目的1、通过看视频、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一些法律常识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内容1、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违法行为的教育案例,增强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法情景剧表演五、课前准备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违法行为的法律知识、交通事故的新闻。

组织学生排演小品、学唱歌曲、挖掘班级才艺展示的学生。

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3、制作ppt 课件。

六、教学过程1、通过小品展示学习法律至少得重要性。

2、看交通安全的视频进行法律、安全常识问题抢答,班级学生展示小快板《做个守法的好少年》。

3、联系实际,探讨身边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寻找解决的对策。

4、班级宣誓,争做知法懂法合格中学生。

5、班主任寄语。

6、合唱班歌。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篇2】教育目标:1. 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2. 预防青少年犯罪,3. 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方式和方法:学生主持,加以学生表演等形式一、身边的法律(班长主持开场)1. 案例一:3月27日晚,在襄樊市的汉江沙滩上,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绑架团伙绑架了某中专生小刚,正当他们打电话向被绑架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樊城公安分局米公派出所刑警一举抓获。

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小刚,金额达1000多元。

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17岁)竟天真地问刑警:“把钱还给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吗?”2. 学生谈感想、讲身边的事情3. 请学生指出所知的违法行为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青少年法制教育课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课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构成要素、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青少年应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构成要素,理解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提高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将宪法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宪法的基本概念、作用、构成要素以及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宪法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青少年违法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内容。

2. 知识讲解:(1)讲解宪法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构成要素。

(2)介绍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宪法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

5. 情景模拟:设置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宪法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青少年法制教育——宪法知识2. 内容:(1)宪法基本概念、作用、构成要素(2)我国宪法发展历程(3)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宪法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构成要素。

(2)谈谈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3)结合实际,谈谈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2. 答案:(1)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的作用: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宪法的构成要素: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等。

(2)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教案:青少年法制教育一、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介绍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 法律的权利和义务:讲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介绍违法行为的种类和相应的法律后果。

4. 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特点,并提出预防和应对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2.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能够正确行使和履行。

3.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权利义务。

2. 教学重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青少年犯罪案例,引起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和关注。

2. 教材内容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的基本概念、权利义务和违法行为的后果。

3. 案例分析:讨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特点,并提出预防和应对措施。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并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法律的基本概念2.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3. 违法行为的后果4.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预防和应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自己在生活中应遵守的法律,并说明原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遵守法律,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警察局等法律机构,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权利义务,而教学重点是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优秀教案精选

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优秀教案精选

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优秀教案精选教案名称: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思想品德》第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第二课“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具体内容包括: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 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3. 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保护。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明白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2. 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3. 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难点: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 播放新闻报道,介绍一些青少年因法制观念淡薄而触犯法律的真实案例;2.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些青少年会触犯法律?他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履行义务?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展示教材内容,讲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 举例说明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3. 强调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保护。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呈现几个青少年权利被侵犯或义务未履行的案例;2. 分组讨论: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开展“法制知识问答”活动,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表演情景剧,展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青少年要增强法制观念,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板书设计: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1.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 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3. 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保护作业设计:1. 结合教材内容,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例子;2.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提高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2. 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3.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法制教育活动,如参观法院、公安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法治精神。

2024年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模板通用

2024年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模板通用

2024年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模板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材第四章“法律与生活”,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法律的意义与作用”,第二节“法律的遵守与维护”,以及第三节“法制观念的培养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和法制观念的培养。

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遵守法律的方法与技巧、法制观念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法律知识手册》、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实际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 知识讲解:a. 法律的意义与作用: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功能与作用。

b. 法律的遵守与维护:介绍遵守法律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c. 法制观念的培养与实践:阐述法制观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制观念,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法律的意义与作用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功能与作用2. 法律的遵守与维护遵守法律的方法与技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3. 法制观念的培养与实践法制观念的重要性践行法制观念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法律的概念及其作用。

b. 举例说明如何遵守法律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c. 论述法制观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答案:a.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其作用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等。

b. 遵守法律的方法有: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不违法乱纪;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敢于维权。

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8篇)

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8篇)

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8篇)篇1: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教学内容: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教学目标:1、使学生乐于参与投掷项目的学习,并在活动中增强信心。

2、初步掌握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技术,并通过投掷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力量及爆发力等身体素质。

3、提高机体的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安全锻炼的意识。

4、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并在运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5、渗透法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学重难点:投掷时动作的合理用力顺序及身体的协调性。

教学步骤:一、准备部分1、课堂常规(1)、体育委员整队并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内容、任务及要求。

(4)、游戏:原地传球接力。

场地器材:在球场上,实心球8-12个。

方法:把男女生分开,男女生各分成四路纵队,每队人数相等,队员前后相隔1米左右,游戏开始,每队排头队员双手持球从头上后摆传给第二人,第二人接球从胯下向传给第三人,单数队员按第一人方法,双数队员按第二人方法传至最后队员,先传达到为胜。

规则:①以教师口令统一开始;②按规定动作传接球;③谁掉球谁捡球。

法制渗透点:告诫不按游戏规则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对于违反纪律,造成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处分,解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基本部分1、教师示范动作,要领:(1)握球和持球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

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中学生法制教案(合集3篇)

中学生法制教案(合集3篇)

中学生法制教案(合集3篇)1.中学生法制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导课二、新授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

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生:……(一)提高警惕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

(板书:警惕)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课件出示)a.活动:小组讨论b.指名汇报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过渡: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

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1.小组活动2.指名汇报3. (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

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优秀教案通用

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优秀教案通用

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1.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定;2.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3.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积极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能力;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途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规定,如何让学生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如何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

2. 教材讲解: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章的内容,讲解法律的规定,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

3.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真实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

4.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讨论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定;2.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3.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途径。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定。

2. 请分析一下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3. 请提出几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

答案:1.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学校教育,完善社会教育,严格法律制裁等。

2.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原因,如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缺失等;学校原因,如学业压力大、校园暴力等;社会原因,如不良信息影响、社交圈子不良等。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相关推荐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篇1课题名称:注意交通安全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重点难点: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

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

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

(让学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

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章而造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

(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

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2、学习日记。

(1)出示讨论题:a.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展示考察日记。

(声、形、动画同时展示)(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边交流,电脑一边展示日记中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及其作用)3、触类旁通学习其它的交通标志。

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题讲座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题讲座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题讲座教案题目:青少年法制教育——势在必行教学重点: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教学目的:1、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守法意识;2、使每一位学生远离未成年人的各种不良行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3、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懂法、守法、用法;4、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年。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观看一组漫画,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会有不良习惯,甚至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二、学生活动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特点和成因?进一步思考,针对成因应采取哪些对策?三、主要内容:(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1、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字来概括。

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 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

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

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

如建国以来,绍兴县第一起绑票案作案者陈铁江(当时17岁),因经常逃学,与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染上赌博和玩游戏机,为弄钱以绑票索要钱物2万余元,并将9岁男孩杀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

团伙犯罪愈演愈烈,像绍兴前几年也有结帮搞派团伙作案的,如“东街帮”、“城南帮”等。

2、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①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

②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等。

他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③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

法制教育教案集锦9篇

法制教育教案集锦9篇

法制教育教案集锦9篇教案1:法制教育教案-初中阶段主题: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作用目标:1. 了解法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3. 能够举例说明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讨论和举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

2. 探究:向学生介绍法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和理解。

3.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并通过案例分析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选择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并展示该案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 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评估方法:1. 学生小组活动展示;2. 学生书面反思。

教案2:法制教育教案-高中阶段主题: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法治国家的特点目标:1. 了解宪法的定义和基本原则;2. 理解法治国家的概念和特点;3. 能够分析法治国家的优点和挑战。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法治国家的兴趣。

2. 探究:向学生介绍宪法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和理解。

3.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法治国家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案例分析法治国家的优点和挑战。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一个国家是否符合法治国家的标准,并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强调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评估方法:1. 学生小组讨论记录;2. 学生口头回答问题。

教案3:法制教育教案-小学阶段主题:了解法律的基本规则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目标:1. 了解法律的基本规则和作用;2. 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3. 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讨论和举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2. 探究:向学生介绍法律的基本规则,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和理解。

3.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违法行为的后果。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集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集
3.活动总结:教师对活动进行点评,强调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法律知识时,语言要准确、严谨,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表述。
2.语调要富有感染力,注意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时间分配
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情景导入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关注。
3.语言语调是否准确、富有感染力,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4.课堂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情景导入是否吸引学生注意力。
5.作业设计和拓展延伸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6.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新课导入:15分钟,讲解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强调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3.例题讲解:10分钟,详细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
4.随堂练习:5分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5分钟,强调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拓展延伸:10分钟,组织模拟法庭活动。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解这一部分时,应详细阐述以下几个方面:
1.未成年人受到的法律保护: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所制定的法律规定。
2.家庭、学校、社会在未成年人保护中的责任:分析家庭、学校、社会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性。
(2)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中小学法制教育周主题班会教案集

中小学法制教育周主题班会教案集

中小学法制教育周主题班会教案精选集第一章:小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1.1 理解法制教育的概念和意义1.2 了解小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1.3 探讨法制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和作用第二章:宪法教育2.1 学习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2 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2.3 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第三章:小学生常见的违法行为及预防3.1 分析小学生常见的违法行为3.2 探讨违法行为的危害和后果3.3 学习预防和避免违法行为的方法第四章:交通安全教育4.1 学习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4.2 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4.3 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第五章:网络安全教育5.1 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5.2 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5.3 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六章:预防校园欺凌6.1 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和特点6.2 探讨校园欺凌对受害者和社会的影响6.3 学习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技巧第七章:预防教育7.1 了解的危害和影响7.2 学习的识别和预防措施7.3 培养学生的预防和拒绝意识第八章:环境保护法教育8.1 学习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知识和原则8.2 了解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8.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第九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教育9.1 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目的9.2 了解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情况和原因9.3 培养学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第十章:总结与实践10.1 回顾和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10.2 分析学生在法制教育方面的优点和不足10.3 制定学生个人和集体的法制教育实践计划,持续提高法制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小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补充和说明:法制教育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宪法教育补充和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培养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案名称: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之认识法律二、课时: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尊重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法律基本概念和作用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深入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法律的相关规定和条款。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探讨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景剧表演(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模拟生活中的法律场景。

2. 学生表演并分享表演心得。

四、互动游戏(10分钟)1. 教师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法律知识。

2. 学生参与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2. 家长参与评价,共同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六、教案名称: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之法律与生活七、课时:2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材第四章“法律与我同行”,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权利与义务”,第二节“遵守法律法规”,第三节“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增强法制观念。

3.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权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1)讲解权利与义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二者的关系。

(2)介绍遵守法律法规的必要性,列举相关法律法规。

(3)教授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权利与义务2. 遵守法律法规3. 保护自己的权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举例说明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谈谈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2. 答案:(1)权利与义务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2)遵守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3)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要勇敢维权,及时报警或寻求法律援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法制新闻,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最新动态,提高法律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法制教育活动,如法治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拓宽知识面,增强法制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实施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与答案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 确保所选案例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法制教育课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

开学第一课“法制教育”教案教学内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和法律规定。

2. 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 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树立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难点:未成年人应怎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课,让我们先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今天我们学习本法。

二、教师讲述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症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 8 类 6 种:(出示)( 1 )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 2 )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 3 )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 4 )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 5 )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 6 )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 7 )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 8 )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模板通用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模板通用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模板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材第四章“法律与生活”,详细内容涉及第一节“公民权利与义务”和第二节“遵守法律法规”,重点探讨宪法、刑法、民法中与青少年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提高法制意识。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其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重点:公民权利与义务、法律法规的遵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违法的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讲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自身权益和应尽义务。

(2)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身边的法律故事,提高法律意识。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公民权利与义务权利: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等2. 法律法规遵守宪法刑法民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2)举例说明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以及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等。

(2)例如: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在购物时,维护消费者权益,拒绝假冒伪劣商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导入、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法律意识。

但在讲解法律知识时,要注意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年度—20 年度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年级/班级:_________任课教师:_________学校:_________第 1 页共16 页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目录第一讲:安全与我同行教学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第二讲:远离犯罪教学目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第三讲:学会自我保护教学目标: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第四讲:知法守法教学目标:通过李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

第一讲:安全与我同行教育内容:安全与我同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

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

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

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

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

接着播放录像。

(课件展示)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

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

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

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

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

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

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第二讲:远离犯罪题目: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目的: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教学目标: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教学内容:1、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2、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教学过程: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1)旷课、也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

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

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有劣迹,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

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

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

小事不小。

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

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总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第三讲:学会自我保护教学目标: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教学过程:一、导言:保护未成年人虽然是全社会的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

要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避免身心伤害,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过程:1.出示案例:案例一:某日晚10点,由山东省某县某村13岁女学生杨某从叔父家吃过晚饭后徒步回家。

天色已黑,路途又远,她在途中碰到一个骑摩托车的男青年,男青年用骑车带她回家等花言巧语骗取了杨某对他的信任,上了他的摩托车。

半路上,他企图*污杨某,却被杨某狠狠地咬断一截舌头。

歹徒惨叫着逃走了,但他因落下伤残,很快就被公安机关捕获。

案例二:某日晚,浙江省某县的一所中学,四个女学生被一手持菜刀的歹徒侮辱,其中两名被强*。

案子破获后,公安人员既愤怒又惋惜。

案犯是个身高不足1米58,体重不足50公斤的瘦弱男子。

明明自己房间的对面就住着人,只要呼喊就可得救,却不敢喊也不敢逃;明明是4比1,而面对这个比自己矮小的歹徒,姑娘们却惊恐万状,在长达三个小时里,任歹徒凌辱,实在令人痛心。

2.讨论案例: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小组展开讨论。

谈谈自己的感受。

前者不但勇敢而且机智,因为她不但保护了自己,而且打击了歹徒。

而后者的胆小、恐惧不但助长了歹徒的气焰,还使自身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因此,面对不法侵害,特别是严重的不法侵害,首先要勇敢。

因为勇气能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3.案例三:学生袁帅遭绑架后,机智与歹徒周旋,最后得以逃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