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的定义及特征教案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化学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平衡的有关计算(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
例1 445℃时,将0.1l I2与0.02l 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有0.03lHI生成。
求: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平衡浓度。
②平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c始/l/L 0.01 0.05 0c变/l/L x x 2xc平/l/L 0.0150+2x=0.015 l/Lx=0.0075l/L平衡浓度:c(I2)平=C(I2)始-℃C(I2)=0.05 l/L -0.0075 l/L=0.0425l/Lc(H2)平=0.01-0.0075=0.0025l/Lc(HI)平=c(HI)始+℃c(HI)=0.015l/Lw(H2)=0.0025/(0.05+0.01)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例2 02lCO与0.02×100%=4.2%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in达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l/(L·in),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c(CO)=V(CO)·t=0.003l/(L·in)×2in=0.006l/La=℃c/c(始)×100%=0.006/0.01×100%=60%【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
高中化学平衡的特点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的特点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平衡的特点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平衡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动态平衡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引出化学平衡的特点,并与学生讨论化学反应为什么会达到平衡的问题。
二、讲授(15分钟)1. 化学平衡的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速度等于生成物转变为反应物的速度时,称为达到化学平衡。
2. 化学平衡的特点:(1)反应在闭合容器中进行;(2)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3)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即反应仍在进行,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4)平衡位置取决于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给出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并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2. 讨论不同因素对化学平衡位置的影响,如温度升高会使平衡位置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等。
四、实验演示(10分钟)老师可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平衡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并讨论实验结果和理论预期是否一致。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老师总结化学平衡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并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化学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化学平衡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化学平衡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并注重实验操作的培养。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 (2)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一、引言化学平衡是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描述了化学反应在达到一定条件下的动态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以及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二、化学平衡的概念1. 定义与说明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或压力)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且正好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
2. 平衡表达式与平衡常数对于一个由反应物A和B生成C和D的简单反应来说,其平衡表达式为:aA+ bB ⇌ cC + dD。
其中a、b、c、d分别代表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浓度(或压力)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得到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
3. 平衡常数与热力学稳定性平衡常数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反应系统在不同温度下热力学稳定性的变化。
当Kc > 1时,表示产生生成物的趋势更强,而Kc < 1则表示产生反应物的趋势更强。
根据平衡常数的值大小,可以判断反应是否趋向向前或向后进行。
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 浓度(压力)变化对平衡的影响当在封闭系统中增加某个物质的浓度(或压力),会导致反应朝着生成该物质的方向移动以减小浓度差异。
相反,如果减少某个物质浓度(或压力),则反应将朝着生成该物质所需的反应方向移动。
2. 温度变化对平衡的影响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升温会使得可逆反应中吸热反应(正ΔH)朝着生成物方向移动,而使得放热反应(负ΔH)朝着反应物方向移动。
降温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通过控制温度来调节可逆反应方向是控制平衡态下某种成分浓度比例的重要手段。
3. 原料浓度与产品选择对于多组份体系,在一定条件下,改变其中一种原料物质的浓度可以选择性地产生不同的产品。
这是工业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应用,可以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产品产率。
4. 压强变化对平衡的影响在气相反应中,增加总压强会导致浓度增加,从而使反应向浓度较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总压强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引言: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描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在给定条件下的相对浓度、压力或其他物理性质的稳定性。
了解化学平衡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平衡位置的影响因素。
一、化学平衡的定义化学平衡指的是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压力等物理性质保持不变。
二、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Keq)是描述化学平衡程度的指标,它表示了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平衡常数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计算得到。
1.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eq = [C]^c[D]^d / [A]^a[B]^b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的摩尔浓度。
2. 平衡常数的意义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物的浓度较低,生成物的浓度较高,反应偏向生成物一侧。
反之,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反应物的浓度较高,生成物的浓度较低,反应偏向反应物一侧。
三、影响化学平衡位置的因素化学平衡位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
1. 温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根据Le Chatelier原理,温度升高会使平衡位置向反应物一侧移动,而温度降低则会使平衡位置向生成物一侧移动。
这是因为反应的放热(放热反应)或吸热(吸热反应)特性导致。
2. 压力对平衡位置的影响对于气相反应,增加压力会使平衡位置向物质数较少的一侧移动。
反之,降低压力会使平衡位置向物质数较多的一侧移动。
对于液相和固相反应,压力变化对平衡位置的影响较小。
3. 浓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增加反应物浓度会使平衡位置向生成物一侧移动,减少反应物浓度会使平衡位置向反应物一侧移动。
增加生成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4. 催化剂对平衡位置的影响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平衡位置。
化学课教案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化学课教案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化学课教案: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导言: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恒定状态的状态,是化学反应重要的动力学过程之一。
本节课将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些实例加深学生对平衡反应的理解。
一、化学平衡的概念与特征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容器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并保持不变的状态。
通过化学平衡的特征可以了解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以下介绍几个重要特征:1. 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改变,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
2. 正反应与反向反应同时发生,速率相等。
3. 平衡状态可由浓度、压力、温度等因素决定。
二、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指标,表示为Kc或Kp,其中Kc表示浓度平衡常数,Kp表示压力平衡常数。
下面以浓度平衡常数为例进行介绍:1.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平衡常数可由平衡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比值表示,例如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 = [C]^c × [D]^d / [A]^a × [B]^b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已知浓度和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来计算平衡常数。
例如,反应物A和B生成物C的反应:A +B ⇌ C当反应达到平衡时,[A]、[B]和[C]的浓度满足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并代入上述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
三、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平衡位置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平衡时的比值。
以下介绍几个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1. 浓度变化:当浓度变化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平衡位置。
2. 压力变化:对于气体反应而言,压力变化会引起平衡位置的移动。
3. 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速率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平衡位置。
四、实例与案例研究通过实例与案例研究,加深学生对平衡反应与平衡常数的理解。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化学平衡教案】2019年8月20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能够应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引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关系。
- 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化学平衡?你认为什么是化学平衡?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化学平衡的定义- 解释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或物质量达到一定比例时的状态。
- 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反应的特点: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保持相对稳定。
2. 平衡常数(K)- 定义平衡常数为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之比的乘积,可以通过实验测量获得。
- 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常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状态下的浓度关系。
三、计算练习(20分钟)1. 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 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例:2A + 3B → 4C + 5D- 引导学生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然后计算平衡常数K。
2. 平衡常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
K>1表示生成物浓度较高,K<1表示反应物浓度较高。
四、动态平衡(15分钟)1.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温度:引导学生理解温度升高会使平衡位置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 压力/浓度:引导学生理解提高压力或浓度会使平衡位置向摩尔数较少的方向移动。
- 添加催化剂:引导学生了解催化剂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2. 实例讲解- 举例说明温度、压力和催化剂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五、应用练习(20分钟)1. 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提供一些与化学平衡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平衡反应控制等。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利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小组讨论与分享-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解答方法和答案。
-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梳理学习的重点内容-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平衡的定义、平衡常数和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化学平衡教案化学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能够通过平衡常数大小判断反应的进行方向;4.理解影响平衡的因素,并能够应用Le Chatelier原理进行分析;5.能够解决与化学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2.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方向性与平衡常数大小的关系;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5.应用Le Chatelier原理分析平衡的变化。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现象,并提出学习化学平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步骤二:概念讲解1.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通过实验现象和符号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并讲解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特征。
2.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掌握平衡常数(Kc)的计算方法,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3.方向性与平衡常数大小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平衡常数大小与反应进行方向之间的关系。
步骤三: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在平衡状态下的颜色变化、溶解度等现象,并让他们尝试利用观察结果计算平衡常数。
步骤四:因素影响1.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通过讲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会导致平衡位置发生变化。
2.应用Le Chatelier原理分析平衡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图表,运用Le Chatelier原理分析物质的浓度、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平衡位置的移动方向。
步骤五:解决问题设计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如计算平衡常数、判断平衡方向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实践:通过讲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实践,加深对平衡现象的理解。
2.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对化学平衡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对概念理解、计算方法运用和Le Chatelier原理应用等方面。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一、引言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和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现象。
在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份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教案是一项关键任务。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份高中化学平衡的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够描述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化学平衡常用的表达式和方程式;3. 能够应用化学平衡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某一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保持不变的状态。
学生首先通过讨论和实验观察,加深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
随后,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平衡反应中各组分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和反应速率的相互平衡等。
2. 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和方程式化学平衡的表达式是指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摩尔浓度表示出来的数学表达式。
通过举例和计算,学生将学会如何建立和使用平衡常数表达式和速率常数表达式。
此外,还需对化学平衡相关的方程式进行学习,包括平衡反应方程、化学平衡常量表达式等。
3. 应用化学平衡解决实际问题化学平衡的应用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实验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常数,并探讨温度、浓度和压强等因素对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一个酸碱中和的日常案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平衡的思考,激发兴趣。
2. 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并辅以实验演示,如利用酸碱指示剂观察酸碱中和反应动态平衡过程,以加深学生对平衡的理解。
3. 概念理解与计算练习:讲解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和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平衡常数表达式和速率常数表达式进行计算练习。
化学平衡的定义及特征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前面我们学过化学反应速率,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有慢,但是化学反应还要考虑能否进行到底,也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也即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化学平衡问题。
二、知识讲解考点1 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1. 饱和溶液的可逆过程以蔗糖溶解于水为例,当温度一定时,溶液达到饱和之后,溶液中蔗糖分子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的速率与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在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的速率相等。
即:溶解速率 = 结晶速率,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达到了 溶解的平衡状态,一种动态平衡。
溶解、结晶过程可以表示如下:溶解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 结晶2. 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的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表示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代替“====”。
(2)可逆反应的定义解读:1、可逆反应的定义强调“两同”,即“同一条件”和“同时”,如反应: 2H 2O=====电解2H 2↑+O 2↑和2H 2+O 2=====点燃2H 2O 反应条件不相同,故不是可逆反应。
2、特点:可逆反应无论向哪个方向进行,也无论进行多长时间,都不能反应完全,得到的总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混合物;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状态。
3、常见的可逆反应N 2+3H 22NH 3 2SO 2+O 22SO 3 2NO 2N 2O 4 I 2+H 22HI Cl 2+H 2OHCl +HClO 此外,还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平衡等,大多数有机反应也是可逆反应。
(3)不可逆反应的定义: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可忽略,把几乎完全进行的反应叫不可逆反应,用“====”号表示。
例如:Ba 2++SO 2-4===BaSO 4↓。
考点2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1.溶解平衡的建立蔗糖溶于水开始时:V溶解> V结晶平衡时:V溶解= V结晶达到溶解平衡, 是一种动态平衡。
化学学科的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学科的化学平衡教案教案:化学平衡一、引入在化学学科中,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物质的状态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状态。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条件以及平衡常数等相关知识。
二、发展1. 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浓度或物质的状态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状态。
学生通过实例和观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2. 化学平衡的条件讲述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条件。
引导学生探讨温度、压力和浓度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进而理解Le Chatelier原理。
3. 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通过示例和公式推导,引导学生计算平衡常数。
4. 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示例,讲解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平衡常数大小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5.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讲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三、拓展1. 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引导学生理解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的概念,并通过图示和实例进行说明。
2. 平衡移位通过Le Chatelier原理,讲解平衡移位现象,并解释平衡移位的原理。
3. 工业上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工业上化学平衡的应用,如氨合成、硝酸生产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概念在工业领域的重要性。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条件、平衡常数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理解实际化学反应中产物和反应物的浓度变化情况。
五、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化学反应,分析其平衡条件和平衡常数,并解释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方向的变化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相关知识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通过引用实例和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同时,通过实验和计算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能力。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8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8篇)一、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肯定的可逆反响中,化学反响的正、逆反响速率相等,反响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转变的状态。
可用ΔrGm=ΣνΑμΑ=0推断,μA是反响中A物质的化学势。
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如一个已达平衡的系统被转变,该系统会随之转变来抗衡该转变。
化学平衡是—种动态平衡。
一般用可逆反响中正反响速率和逆反响速率的变化表示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化学平衡的本质:正反响速率等于逆反响速率。
二、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适宜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规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等环节。
三、化学平衡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平衡教学设计(通用9篇),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选修模块根本概念、根本理论学习的中间环节,担当着对前面学问的回忆、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熟悉化学讨论及应用价值的双重任务;为培育学生分析、处理试验数据以及从数据中获得信息、总结规律的力量奠定了根底。
同时,化学反响的限度是熟悉化学反响的一个必不行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必修2》中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响、化学平衡状态等相关学问,只从定性角度讨论一个可逆反响到达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定量分析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因此本节课采纳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将一个个数据最终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规律和概念。
三、设计思路:“化学平衡常数”是纯理论课,比拟抽象,为帮忙学生理解把握化学平衡常数,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及其方法,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主动探究法,对每一学问点,根据“探究(观看)讨论(思维)运用(迁移)”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活动,设计主要分为三个认知层次:一、整体感知概念,通过学生计算沟通研讨及思索和教师的点拨先对化学平衡常数有个整体的熟悉,得出任意反响的化学平衡表达式;二、深入理解概念,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及稳固练习的分析强化化学平衡常数的留意事项;三、迁移应用概念,会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展简洁的计算。
化学中的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中的化学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化学反应中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化学平衡定律,掌握利用反应商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方法。
3. 学会应用化学平衡定律及其相关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定律。
2. 通过实例理解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有时不会完全进行到结束,而是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一种特殊的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化学平衡。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的浓度、物质的化学属性等均不再变化。
2.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Kc)是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商数,表示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比例。
Kc越大,说明反应产物的比例越大,化学反应越倾向于向右进行;Kc越小,说明反应物的比例越大,化学反应越倾向于向左进行。
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温度:在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促进反应,反之则减缓;但一般来说,当反应是吸热反应时,温度升高会减缓反应的速度。
(2)压力:对于气相反应,压力增大会促进反应,反之则减缓;对于液态和固态反应,压力的影响较小。
(3)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会促进反应,反之则减缓;化学平衡定律表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例是定值。
4. 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计算主要通过反应商来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反应商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例,一般表示为Qc。
当Qc小于Kc时,化学反应向右进行;当Qc等于Kc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当Qc大于Kc时,化学反应向左进行。
四、教学方法1. 前置教学法:通过化学反应原理、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概念,为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做好铺垫。
2. 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实例或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化学平衡条件下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3. 实践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感性的体验到化学平衡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人教版。
2. 实验室硬件设备及化学实验原料。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概念与计算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概念与计算一、化学平衡的概念与特点化学平衡是指在闭合系统中,化学反应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前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相互进行,且速率相等。
当到达平衡状态时,化学方程式两边的物质量与反应速率不再发生变化。
1.1 化学平衡的特点在化学平衡中,有几个重要的特点需要注意:1) 无净反应:在平衡状态下,前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其速率相等,即没有净产生物质。
2) 反应速度为零:虽然前向反应和逆向反应仍在进行,但是由于它们之间速度相等而抵消,整个系统保持稳定。
3) 宏观性质恒定:包括压强、温度、浓度等宏观性质在化学平衡时保持不变。
4) 平衡动态:虽然看起来没有任何变化发生,但是微观上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活动。
1.2 化学平衡常用术语为了描述和计算化学平衡过程中的物质转化情况,引入了一些常用术语:1) 平衡常数(K):用于描述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平衡时反应物浓度的比值。
对于一般的化学平衡反应,可表示为:aA + bB ⇌ cC + dD ,其平衡常数的公式为:K = [C]^c[D]^d / [A]^a[B]^b ,括号中的字母代表各组分物质在平衡时的浓度。
2) 平衡位置与移动:当增加或减少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时,反应系统会通过移动平衡位置来保持新的平衡。
若某种物质浓度增加,则系统会向逆向反应方向移动,以抵消影响;相反地,如果某种物质浓度减少,则系统会向前向反应方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
3) 实验法则(Le Chatelier原理):该原理说明了在化学平衡受到外界扰动时,系统将调整自身以缓解影响。
例如,在给定压强下提高反应温度,平衡系统趋向于吸收热量以降低温度。
二、化学平衡计算2.1 利用饱和指数函数计算利用饱和指数函数可以计算气态混合物在化学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
考虑以下反应:aA + bB ⇌ cC + dD根据饱和指数函数公式,可得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表达式:[A] = P^a / (K × Q)^b[B] = P^b / (K × Q)^a[C] = [A0] - a[A][D] = [B0] - b[B]其中,P为压强,[A]、[B]、[C]和[D]分别为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在平衡时的浓度;[A0]和[B0]为反应体系初始时反应物A和B的浓度;Q为反应商,即各组分浓度的比值。
《化学平衡》 讲义
《化学平衡》讲义一、化学平衡的概念在化学反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反应并不是进行到底,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
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化学平衡。
比如说,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 N₂+ 3H₂⇌ 2NH₃。
开始时,容器中只有氮气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氨气逐渐生成。
但到了一定程度,氨气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此时系统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虽然从表面上看,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但实际上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只是它们的速率相等罢了。
二、化学平衡的特征1、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这是化学平衡建立的关键条件。
如果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那么反应会朝着生成物的方向进行;反之,如果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反应会朝着反应物的方向进行。
只有当两者相等时,才能达到平衡。
2、定: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不再随时间变化。
这是化学平衡的外在表现。
3、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只是速率相等。
4、变: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如果条件改变,平衡可能会被破坏,发生移动,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以合成氨反应为例,如果增加氮气或氢气的浓度,反应会朝着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以减少氮气和氢气的浓度,增加氨气的生成量。
2、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的反应,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则会使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比如上述的合成氨反应,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
增大压强,平衡会向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氨气的产量。
但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没有影响。
3、温度升高温度,平衡会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会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大学化学的化学平衡教案
教案:大学化学之化学平衡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平衡常数及其表达式;3. 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4. 学会运用化学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概念;2. 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4. 化学平衡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通过举例说明化学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人体呼吸作用、工业生产等;2. 提问:什么是化学平衡?为什么化学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二、化学平衡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在封闭系统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2. 强调平衡状态的特点:速率相等、浓度不变;3. 展示化学平衡的动态图,帮助学生理解平衡状态。
三、平衡常数及其表达式(15分钟)1. 讲解平衡常数的定义:表征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用K表示;2. 给出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 [产物浓度幂次方乘积] / [反应物浓度幂次方乘积];3. 解释平衡常数的意义:K越大,反应进行程度越大;4.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平衡常数。
四、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0分钟)1. 温度: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2. 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增加产物浓度,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3. 压强:对于气体反应,增加压强,平衡向压缩体积的方向移动;4. 催化剂:催化剂能加速正逆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位置。
五、化学平衡的实际应用(10分钟)1. 举例说明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合成氨、硫酸生产等;2. 讲解化学平衡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如缓冲溶液的制备;3. 讨论化学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废水处理。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及其影响因素;2. 提问:如何运用化学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鼓励学生课后思考:化学平衡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哪些应用?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化学平衡概念、平衡常数及其表达式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掌握情况;3. 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化学平衡在该领域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教案题目:化学平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稳定状态的情况。
2. 学生能够理解平衡常数的含义,以及如何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3. 学生能够解释平衡常数对反应的影响,并能够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预测反应的方向。
4. 学生能够利用Le Chatelier定理解释外界条件改变对平衡的影响,并能够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
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4. Le Chatelier定理及其在平衡位置变化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步骤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和达到稳定状态的条件。
2. 介绍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平衡常数预测反应的方向和判断反应的相对强弱。
3. 讲解Le Chatelier定理,包括外界条件改变对平衡位置的影响,如温度、压力和浓度的变化对平衡的影响。
步骤三:实例解析(15分钟)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定理解析反应的平衡位置和方向的变化。
可以通过多个不同条件的情况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平衡常数的理解和应用。
步骤四: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如何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预测反应的方向?2. 温度和浓度的变化对平衡位置的影响是如何解释的?3. 在实际应用中,平衡常数有哪些重要的应用?步骤五:总结(5分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强调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定理在化学平衡中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定理解决化学平衡问题。
步骤六:拓展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教案一: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平衡常数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能够计算平衡常数。
2.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平衡常数的计算。
3. 教学难点平衡常数的计算。
4.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反应釜、烧杯、试管、移液管等。
实验药品:气相反应液体试剂、稀硫酸等。
图书资料:化学平衡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5. 教学过程(1) 提问:你知道化学平衡是什么吗?可以举例说明吗?(2) 引入: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并与生活中的一些平衡现象做对比,如酸碱中和反应、溶解度平衡等。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气相反应的平衡过程,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4) 概念讲解:讲解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入反应物浓度和平衡常数的关系公式。
(5)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6) 练习与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练习,并进行回答和讨论。
(7)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6. 教学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并进行相关实验。
教案二:Le Chatelier原理及其应用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Le Chatelier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能够分析平衡位置的移动以及平衡常数的变化。
2. 教学重点Le Chatelier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教学难点平衡位置的移动和平衡常数的变化的分析。
4.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反应釜、烧杯、试管、移液管等。
实验药品:反应物和生成物。
图书资料: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5. 教学过程(1) 提问:你知道Le Chatelier原理是什么吗?可以举例说明吗?(2) 引入:介绍Le Chatelier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不同影响因素对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的影响。
(4) 概念讲解:讲解影响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的因素,并引入相应的计算方法和表达式。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教案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教案一、概念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物质进一步反应和生成物质的反应同时进行,生成物质的质量表里已经不能再增加或减小,此时反应物质的质量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二、原理在化学反应中,保持化学反应物质的相对浓度不变是化学平衡的前提条件。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是由反应物浓度的改变和反应物膨胀的程度所决定的。
当反应到达动态平衡时,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和反应物膨胀的程度使得反应速度的变化趋于稳定。
在化学平衡反应中,化学反应物质的浓度变化和自由能的转化使得能量的转化达到平衡状态。
在这种平衡状态下,反应物的自由能和生成物的自由能是一样的。
三、性质1. 反应物只能向生成物方向反应,生成物也只能向反应物方向反应。
2.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浓度是稳定的,即它们的浓度不能再增加或减小。
这种稳定状态被称为平衡状态。
3.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浓度的变化速率是相等的,并且有特定的数学关系。
4.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5. 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浓度是不均匀的,必须达到一种复杂的平衡。
四、实例在化学平衡反应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米斛的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实例。
在牙膏中,氢氧化钠溶液会与米斛反应产生泡沫,这个泡沫可以清洁牙齿。
虽然氢氧化钠是碱性物质,而豆腐是酸性物质,但是在牙膏中,氢氧化钠和米斛能够常保持动态平衡,产生泡沫的效果。
五、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定义和性质;2. 理解化学平衡的反应机理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规律;3. 能够使用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并进行平衡反应上的各种计算和比较;4. 对现实中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平衡反应有所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基本定义和性质:1) 化学平衡的基本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物质进一步反应和生成物质的反应同时进行,生成物质的质量表里已经不能再增加或减小,此时反应物质的质量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即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引言: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本教案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实验示范和讨论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掌握如何计算化学平衡常数;3.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4.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化学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2)化学平衡的状态和条件(3)化学平衡的特点和动态平衡的含义2.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1)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表示方式(2)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3)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3.平衡常数的应用(1)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浓度(2)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反应的正逆方向(3)利用平衡常数解释化学反应的倾向性4.实验示范和实践操作(1)示范实验:利用洋红色素的酸碱指示剂特性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2)实践操作:使用酸碱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观察平衡的变化三、教学过程:1.理论讲解(1)介绍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动态平衡的概念(2)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3)讲解化学平衡的状态和条件,引入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示范实验(1)介绍洋红色素的酸碱指示剂特性和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2)演示利用洋红色素的酸碱指示剂特性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平衡的变化3.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用酸碱溶液进行中和反应(2)在不同条件下观察平衡的变化,如改变反应物浓度、温度等(3)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平衡的变化规律4.讨论与总结(1)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常数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和意义(3)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澄清概念和困惑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中,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是否理解准确;2.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是否能够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3.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够合理解释化学平衡中的有关概念和原理;4.学生是否能够应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初中化学教案理解化学平衡
初中化学教案理解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涉及到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的相对稳定状态。
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中化学教案中有关化学平衡的理解及教学方法。
一、引言化学平衡在初中化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描述了当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稳定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对于学生正确掌握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点化学平衡可以通过浓度或压力来描述。
在封闭容器中,化学反应会不断进行,直到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达到稳定状态。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浓度或压力都保持不变。
三、化学平衡的原理1. 反应速度的平衡: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的消耗速度与生成物的生成速度相等。
虽然反应仍在进行,但是在宏观上看不到任何变化。
2. 动态平衡: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状态后,并不是停止进行,而是呈现出动态平衡的状态。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不断发生着相互转化,但总体上保持平衡。
四、化学平衡的实例1.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平衡常数来描述。
平衡常数可以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浓度或者压力比值来确定。
例如,对于一个化学平衡方程式: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K 可以表示为:K = [C]^c[D]^d/([A]^a[B]^b)2. 平衡常数的大小和化学平衡位置有关。
当K > 1时,说明反应物转化成生成物的趋势明显;当K < 1时,则反应物的趋势更为明显;当K = 1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转化趋势相对平衡。
五、化学平衡的教学方法1. 理论知识讲解:教师要清晰地向学生解释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转化过程以及达到平衡的条件。
2. 实验演示:通过展示实验室中发生化学平衡的实验示范,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平衡的过程,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状态下的特征。
3. 计算练习:布置适当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的知识进行计算,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
1、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3Y2(g) 2Z(g),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 mol/L、0.6 mol/L,0.4 mol·L-1,当达到平衡时,下列数据肯定不正确的是()
A.X2为0.4 mol·L-1,Y2为1.2 mol·L -1
A.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
B.SO2为0.25 mol·L-1
C.SO2、SO3均为0.15 mol·L-1
D.SO3为0.4 mol·L-1
【答案】B
【解析】A项数据表明,题中0.2 mol·L-1的SO3完全转化成了SO2和O2,即平衡时,c(SO3)=0,这是不可能的;B项可能;C项数据表明SO2、SO3的浓度都在原浓度基础上减少了0.05 mol·L-1,这也是不可能的;D项数据表明SO2完全转化成了SO3,即平衡时,c(SO2)=0,c(O2)=0,这也是不可能的。
B.Y2为1.0 mol·L-1
C.X2为0.3 mol·L-1,Z为0.2 mol·L-1
D.Z为1.0 mol·L-1
2、以下是反应:2SO2+O2 2SO3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SO2的转化率。
转 压强
化
率
温度
0.1MPa
0.5MPa
1MPa
10MPa
400℃
99.2%
99.6%
99.7%
发生如下反应:2Fe3++2I-→2Fe2++I2。为证明该反应具有可逆性且具有限度,他们设计
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反应液,滴加AgNO3溶液,发现有少量黄色沉淀(AgI),证明反应物没有反应完全;
②再取少量反应液,加入少量CCl4振荡,发现CCl4层显浅紫色,证明萃取到了I2,即有I2生成。综合①②的结论 ,他们得出该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反应限度。
【拔高】
1、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浓度为:
c(A2)=0.5 mol·L-1、c(B2)=0.1 mol·L-1、c(C)=1.6 mol·L-1,若用a、b、c分别表示A2、B2、C的初始浓度(mol·L-1),则:
(1)a、b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正确;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不变时,达到了平衡状态。但各物质浓度不一定相同,这和转化率和起始量有关,故B错误;C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是停止反应,是动态平衡,故C正确;D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不变,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百分含量一定,故D正确。
1.溶解平衡的建立
蔗糖溶于水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达到溶解平衡, 是一种动态平衡。
那么,可逆反应的情况又怎样呢?
2. 化学平衡的建立
例:CO+H2O(g) CO2+H2
起始:0. 10. 100
变化:0.050.05 0.050.05
平衡:0.050.05 0.050.05
开始时:V正> V逆
Cl2+H2O HCl+HClO
此外,还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平衡等,大多数有机反应也是可逆反应。
(3)不可逆反应的定义:
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可忽略,把几乎完全进行的反应叫不可逆反应,用“====”号表示。例如:Ba2++SO===BaSO4↓。
考点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
(1)可逆反应中的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可逆反应中某物质的逆反应速率与其正反应速率相等时,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浓度不再变化,该反应就达到了限度,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改变反应条件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等
(2)由图表可知,要提高反应限度,可以采取增大压强或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温度的方法等
(3)要实现SO2的转化率为93.5%,需控制的反应条件应该是500℃、0.1MPa。
(2)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小组决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证明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限度,在一定条件下会达
到“平衡状态”。取5 mL 0.1 mol·L-1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0.1 mol·L-1FeCl3溶液2 mL,
溶解的平衡状态,一种动态平衡。溶解、结晶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溶解
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
结晶
2.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的定义: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表示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 ;”代替“====”。
(2)可逆反应的定义解读:
1、可逆反应的定义强调“两同”,即“同一条件”和“同时”,如反应: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反应2SO2+O2 2SO3达到平衡后,再向反应器中充入由18O组成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后,18O可能存在于( )
A.生成的SO3中 B.O2和SO2中
C.剩余的SO2中 D.O2、SO2和SO3中
2、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外界条件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无论从正反应方向,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建立平衡,可逆反应都不能进行到底,任何物质的浓度都不可能为0,平衡时为各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的状态,此题是对可逆反应定义的考查。
【例题2】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各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C.动态平衡
D.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百分含量一定
【答案】B
3、能用平衡状态的特征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二)过程与方法
1、从学生已有关于溶解的知识——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2、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讨论并归纳出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具有的特征。
3、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用已归纳的平衡特征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某种程度时是否达到平衡。
化学平衡的定义及特征
适用学科
高中化学
适用年级
高中二年级
适用区域
天津
课时时长(分钟)
60
知识点
1、可逆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并理解可逆反应。
2、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归纳出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4)“定”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5)“变”是指当外界条件改变,平衡会发生移动;
(6)“同”是指化学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只要外界条件相同,都可以建立相同的平衡状态。
三、例题精析
【例题1】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B.当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转化率保持不变时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C.当某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当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
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SO2与氧气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所以最后18O可能存在于O2、SO2和SO3中。
2H2O2H2↑+O2↑和2H2+O22H2O反应条件不相同,故不是可逆反应。
2、特点:可逆反应无论向哪个方向进行,也无论进行多长时间,都不能反应完全,得到的总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混合物;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状态。
3、常见的可逆反应
N2+3H2 2NH3
2SO2+O2 2SO3
2NO2 N2O4
I2+H2 2HI
(2)提高该化学反应限度的途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实现SO2的转化率为93.5%,需控制的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AD 解析:化学平衡研究的是可逆反应,解这类题时要善于利用极值法。
X2(g)+3Y2(g) 2Z(g)
起始浓度:0.2 mol/L0.6 mol/L0.4 mol/L
平衡浓度1:000.8 mol/L
平衡浓度2:0.4 mol/L1.2 mol/L0
设反应正向进行彻底,则为平衡浓度1;设反应逆向进行彻底,则为平衡浓度2。根据可逆反应的含义知:0<c(X2)<0.4 mol/L;0<c(Y2)< 1.2 mol/L;0<c(Z)<0.8 mol/L。故A、D两项中所列的数据肯定不正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化学平衡是宇宙中各科平衡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化学平衡的核心内容—动态平衡,日常生活中的溶解平衡、环保等平衡问题与化学理论密切联系在一起,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前面我们学过化学反应速率,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有慢,但是化学反应还要考虑能否进行
解析:在化工生产中,往往需要考虑反应的快慢和反应后所得产物的产率。前者研究的是化学反应速率,后者研究的是化学平衡即化学反应的限度,对于一个特定的化学反应来说,外部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既可以增大反应速率,缩短生产周期,又可以达到较大的反应限度,从而获得较大的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