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论(施云波)第1-4章章 (4)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论(施云波)第1-4章章 (4)
有了硬件的低功耗模式,还需要搭配软件节能策略来 实现节能。软件节能策略的核心就是尽量使节点在不需要工作 的时候进入低功耗模式,仅在需要工作的时候进入正常状态。 除了单个节点要进行节能外,整个网络也需要均衡不同节点间 的能量消耗,以保证系统的整体生命周期足够长。一方面,
第4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感知节点技术
纳起来主要有硬件平台和软件程序两大类。因此,在设计感知 节点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程序时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低成本与微型化 低成本的节点才能被大规模部署,微型化的节点才能使
第4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感知节点技术
部署更加容易。低成本与微型化是实现传感器网络大规模部署 的前提。通常,一个传感系统的成本是有预算的。在给定预算 的前提下,部署更多的节点、采集更多的数据能大大提高系统 的整体性能。因此,降低单个节点的成本十分重要。节点的大 小对系统的部署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就目标跟踪系统(如 VigiNet)而言,微型化的节点能以更高的密度部署,从而提高 跟踪的精度;就医疗监控(如Mercury)而言,微型化的节点更 容易使用。
第4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感知节点技术
但是,传感器节点的性能并没有达到摩尔定律给出的 发展速度。1999年,WeC传感器节点采用8位4 MHz主频的处理 器,2002年Mica节点采用8位7.37 MHz的处理器,2004年Telos 节点采用16位4 MHz的处理器,Telos节点仍然是目前最广泛采 用的传感器节点。
第4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感知节点技术
1.太阳能电源 太阳能电源发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光—热—电转换方 式,另一种是光—电直接转换方式。光—热—电转换方式利用 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发电,一般是由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 热能转换成蒸气,再驱动汽轮机发电。前一个过程是光—热转 换过程,后一个过程是热—电转换过程,转换过程与普通的火 力发电一样。光—电直接转换方式的太阳能电源是根据特定材 料的光电性质制成的,这种转换方式的电源也称为太阳能电池, 其原理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生伏特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 能转化成电能,如图4-3所示。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论课件: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论课件: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2.通信能力的约束 传感器节点的通信能力关系到传感器网络监测区域内节
点部署数量,而制约其通信能力主要有两个参数,即能量损 耗和通信距离,二者之间的关系为
E = kdn
(2-1)
式中,E为传感器节点的通信能量损耗;k为一个常数,
与传感器节点的系统构成有关;d为传感器节点的通信距离;
分别接入TD-SCDMA、GSM核心网、Internet主干网及无线 局域网络等多种类型异构网络,再通过各网络下的基站或主 控设备将传感器信息分发至各终端,以实现针对无线传感器 网络的多网远程监控与调度。同时,处于TD-SCDMA、 GSM、Internet等多类型网络终端的各种应用与业务实体也 将通过各自网络连接相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并由此对 相应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开展数据查询、任务派发、业务扩 展等多种功能,最终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以移动通信网络、 Internet网络为主的各类型网络的无缝的、泛在的交互。
(2) 汇聚节点:用于连接传感器节点与Internet 等外部网 络的网关,可实现两种协议间的转换;同时能向传感器节点 发布来自管理节点的监测任务,并把WSN收集到的数据转 发到外部网络上。与传感器节点相比,汇聚节点的处理能力、 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对较强。
(3) 管理节点:用于动态地管理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 直接面向用户。所有者通过管理节点访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 资源,配置和管理网络,发布监测任务以及收集监测数据。
锁相回路(PLL)、解调器和功率放大器组成,所有的这些组
件都会消耗能量。对于一对收发机来说,数据通信带来的功
耗PC的组成部分可简单地用模型描述为
PC = PO + PTX + PRX
(2-2)

光纤传感器 ppt

光纤传感器 ppt



2、光纤传感器技术的特点


光纤传感器较传统的传感器相比有许多特点: 灵敏度高 结构简单 体积小 耗电量少 耐腐蚀 绝缘性好 光路可弯曲 便于实现远调(远距离调控)。 光纤传感器技术是一门多学科性科学,涉及知识面广泛, 如纤维光学、光电技术、弹性力学、电磁学、电子技术和 微型计算机应用等。
3、光纤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1)功能型光纤传感器 (2)传光型光纤传感器
光纤电流 传感器
光纤生物 传感器
温度光纤传感器 敏感头
(1)功能型光纤传感器

利用光纤本身的某种敏感特性或功能制作的传感 器,称为功能型传感器。
一根光纤伸 长,一根光 纤缩短
光程差变化
光纤应变传感器

2)传光型光纤传感器
光纤仅起传输光波的作用,必须在光纤中间或端面加装其他 敏感元件才能构成传感器,称为传光型传感器。
例:将敏感元件置于入射与接收光纤中间,在被
测对象的作用下,或使敏感元件遮断光路,或使 敏感元件的光透射率发生变化,这样,光探测器 通光量便成为被测对象调制后的信号;
举例: (1) 投币机;计数装置
二、光导纤维以及光在其中的传播
在实际系统中,用光纤输出端面作为R面。

信号光束只受到垂直振动分量U⊥cosωt的调制。 由于振动体使反射点靠近或远离光纤,从而改 变了信号光束的光路长度,相应改变了信号光 与参考光的相对相位,产生了相位调制。信号 光与参考光之间的相位差为:

4

U cost
式中,λ为激光波长,ω为光波圆频率。
光纤传感器
目 录
一、概论 二、光导纤维以及光在其中的传播 三、光纤传感器的光源 四、光纤传感器应用范例

第一章 传感器 概论

第一章 传感器 概论

第1章概论一传感器的概念与发展1.1 传感器基本概念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其中,敏感元件(sensing element)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transducer element)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以及其它某种可用信号的部分。

传感器狭义地定义为: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可以预料,当人类跨入光子时代,光信息成为更便于快速、高效地处理与传输的可用信号时,传感器的概念将随之发展成为:能把外界信息转换成光信号输出的器件。

传感器的任务就是感知与测量。

在人类文明史的历次产业革命中,感受、处理外部信息的传感技术一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传感技术由人的感官实现:人观天象而仕农耕,察火色以冶铜铁。

从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信息革命中,传感技术越来越多地由人造感官,即工程传感器来实现。

目前,工程传感器应用如此广泛,以至可以说任何机械电气系统都离不开它。

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探索、特别是现代军事都要依靠传感器技术。

一个大国如果没有自身传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必将处处被动。

现代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工程传感器。

工程传感器可以轻而易举地测量人体所无法感知的量,如紫外线、红外线、超声波、磁场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工程传感器超过人的感官能力。

有些量虽然人的感官和工程传感器都能检测,但工程传感器测量得更快、更精确。

例如虽然人眼和光传感器都能检测可见光,进行物体识别与测距,但是人眼的视觉残留约为0.1s,而光晶体管的响应时间可短到纳秒以下;人眼的角分辨率为1ˊ,而光栅测距的精确度可达1";激光定位的精度在月球距离3×104km范围内可达10cm以下;工程传感器可以把人所不能看到的物体通过数据处理变为视觉图像。

传感器技术--ppt课件优选全文

传感器技术--ppt课件优选全文

分辨率高 抗干扰能力强
数字量传感器
便于信号处理 实现自动化测量
稳定性好
适宜于远距离传输
一种能把被测模拟量直接转 换为数字量输出的装置,可 直接与计算机系统连接。
在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应用 极为普遍。工业装备上常用的数 字量传感器主要有数字编码器、 数字光栅和感应同步器等。
1.3.2 数字量传感器概述
1.3.3 模拟量传感器概述
电流变 送器
温湿度 变送器
压力变 送器
温度变 送器
各种变送器的实物图
液位变 送器
第二章:接近开关
第二章:接近开关
接近开关简介
接近开关又称无触点行程开关,它能在一定的距离内(零点几毫米
至几十毫米)内检测有无物体靠近。当物体与其接近到设定距离时,就 可以发出『动作』信号。


电容式接近开关
OOFNF

电容式接近开关工特点和应用 第二章:接近开关
特点
小功率、高阻抗。 小的静电引力和良好的动态特性。 本身发热影响小。 可进行非接触测量。
应用 压力、位移、厚度、加速度、液位、物位、湿度和
成分含量等测量之中。
第二章:接近开关
接近开关常见术语
接近开关术语
第二章:接近开关
有用
非电量
传感 元件
电量
信号调节 转换电路
电量
辅助电路
1.3传感器分类

开关量传感器

器 种
输出电信号 的类型不同
数字量传感器

模拟量传感器
1.3.1开关量传感器概述
开关量传感器
又称接近开关,是一种采用非接触式检测、 输出开关量的传感器。在自动化设备中应用 较为广泛的主要有磁感应式接近开关、电感 式接近开关、电容式接近开关和光电式接近 开关等。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课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课件
安全防护――防盗、防火、防燃气泄露、 CCD(电子眼)监视器、烟雾传感器、气体 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玻璃破碎传感器;
2021/1/5
整理ppt
21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识别――门禁管理系统、感应式IC卡 识别、指纹识别;
远程抄收与管理系统――水、电、气、热 量通过传感器设置远程自动化抄表;
巡更系统――保安管理。
2021/1/5
整理ppt
22
汽车与传感器
2021/1/5
整理ppt
23
汽车与传感器
传统: 行驶速度、距离、发动机旋转速度、燃料剩余量 安全:安全气囊系统、防盗装置、防滑控制系统、防 抱 死装置、电子变速控制装置、汽车“黑匣子”
环保:排气循环装置、电子燃料喷射装置
整理ppt
24
参考文献:
1. “汽车安全保障传感器市场”,《传感器世界》, 2001年1期
2021/1/5
整理ppt
7
本节主要内容
第1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论 1.1.传感器的分类及组成 1.2.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1.3.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2021/1/5
整理ppt
8
绪论
检测(Detection)定义: 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选择合 适的方法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 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 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称为 检测技术。
摄像机
12
2. 传感器
传感器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 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 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 被测量的部分;
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 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 信号的部分。

第一章传感器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传感器技术基础知识
频带:传感器增益保持在一定值内的频率范围为传感器频带 或通频带,对应有上、下截止频率。
时间常数:用时间常数τ来表征一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τ越小, 频带越宽。
固有频率:二阶传感器的固有频率ωn表征了其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与测量条件有关的因素 (1)测量的目的 (2)被测试量的选择 (3)测量范围 (4)输入信号的幅值,频带宽度 (5)精度要求 (6)测量所需要的时间
相应的响应曲线 :
传感器存在惯性,它的输出不能立即复现输入信号,而是从零开 始,按指数规律上升,最终达到稳态值。 理论上传感器的响应只在t趋于无穷大时才达到稳态值,但实际上 当t=4τ时其输出达到稳态值的98.2%,可以认为已达到稳态。 τ越小,响应曲线越接近于输入阶跃曲线, 因此,τ值是一阶传感器重要的性能参数。
测量
测量是指人们用实验的方法,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或 设备,将被测量与同性质的单位标准量进行比较,
并确定被测量对标准量的倍数,从而获得关于被测
量的定量信息。
xnu或
x——被测量值;
n x u
u——标准量,即测量单位;
n——比值,含有测量误差。
测量过程
传感器从被测对象获取被测量的信息,建立起 测量信号,经过变换、传输、处理,从而获得 被测量量值的过程。
线性传感器
S y x
灵敏度是它的静态特性的斜率,即S为常数。
非线性传感器
它的灵敏度S为一变量,用下式表示。
S dy dx
传感器的灵敏度如图1-3所示。
Y
Y
S y - y0
Yo
x
X O
a)线形传感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 dy
dx S dy dx X

《传感器说课。》PPT课件

《传感器说课。》PPT课件

其他
视觉
味觉
人体
嗅觉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有些机器 设备也和人一样,需要感知诸 如光、颜色、温度、压力、声 音、湿度、气味等信息。
传感器
哈哈我知道了, 传感器就相当于 我的眼睛和耳朵
触觉
听觉
精选ppt
15
新合
知作
二环 探 节究


概念
发展
传感器
优势
分类
精选ppt
16
传感器的概念
通俗说法
传感器是一种仪 器,能检。测到光 线、温度、压力 、声音、气味等 环境的变化。
国家级重点 ******学校
机电一体化概论
第二章第二节 传感器
主讲:****
L/O/G/O
精选ppt
1
教学项目:传感器
说课 步骤
1 说教材
2
说教法
3 说学法
4 说教学过程
5 说教学反思
精选ppt
2
说 说 说程说思说 教 教学教教 材 法法学学
过反
精选ppt
3
一、把握大纲,说教材
1.选教材
➢ 高等教育出版社余洵主编 ➢ 教育部规划教材中职机电专业 ➢《机电一体化概论》第1版 ➢ 第二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 ➢ 第二节 传感器
复杂的定理和公式 平时少见案例
学习兴趣不浓学生
精选ppt
33
• THE END!
欢迎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精选ppt
34
水烧开后,不会 自动断电,存在 安全隐患,费电
水烧开后,自 动断电,安全
精选ppt
21




自动旋转门
风速传感器

第一章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ppt课件

第一章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ppt课件
为了更好地掌握传感器, 需要对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系统的特性,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 理论及工程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 只有了解和掌 握了这些基本理论, 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检测任务
第1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念基础
测量概论
一、测量 测量是以确定被测量的值或获取测量结果
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
由测量所获得的被测的量值叫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可用一定的数值表示, 也可以用一条 曲线或某种图形表示。但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 测量结果应包括两部分:比值和测量单位。 确 切地讲, 测量结果还应包括误差部分。
测量概论 二、测量方法
2、偏差式测量、 零位式测量与微差式测量 电位差计式测量:
UX:传感器信号 (未知量)
UK:标准量信号 (已知量)
D: 检零计 (电压表)
平衡:UK=UX
测量概论 二、测量方法
2、偏差式测量、 零位式测量与微差式测量 微差式测量是综合了偏差式测量与零位式测量的
传感器世界
中国传感器
第1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念基础 测量概论.
表征物质特性或其运动形式的参数很多,总的 可分为电量和非电量两大类,电量一般是物理 学中的电学量(电压、电流等)。非电量是指 电量之外的一些参数(压力、流量等)。
法测量; 根据被测量变化快慢可分为静态测量与 动态测量等。
测量概论 二、测量方法
1、直接测量、间接测量与组合测量
直接测量:
在使用仪表或传感器进行测量时, 对仪表读 数不需要经过任何运算就能直接表示测量 所需要的结果的测量方法称为直接测量。
例如,用磁电式电流表测量电路的某一支路 电流, 用弹簧管压力表测量压力等, 都属于 直接测量。直接测量的优点是测量过程简 单而又迅速, 缺点是测量精度不高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论课件: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论课件: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相对应地,按照控制管理结构进行分类,无线传感器网 络管理系统的架构可分为以下三种:
(1) 集中式架构。Sink节点(汇聚节点)作为管理者,收集 所有节点信息并控制整个网络。
(2) 分布式架构。即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有多个管理者, 每个管理者控制一个子网,并与其他管理者直接通信,协同 工作以完成管理功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3) 由于资源限制以及与应用环境的密切相关性,无线 传感器网络表现为动态网络,最为明显的就是网络拓扑变化 频繁,能量耗尽或者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节点停止工作,同时 无线信道受环境影响很大,这些都让网络拓扑不断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使得网络故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是一种常态,这 在传统网络中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 统应能及时收集并分析网络状态,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网络资 源进行相应的协调和整合,从而保证网络的性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以上特征说明,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统要根据网络的 变化动态调整当前运行参数的配置以优化性能;监视自身各 组成部分的状态,调整工作流程来实现系统预设的目标;具 备自我故障发现和恢复重建的功能,即使系统的一部分出现 故障,也不影响整个网络运行的连续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7.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统设计要求 按照以上所述,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中,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集中式网络管理结构指的是网络的管理依赖于少量的中 心控制管理站点,这些管理站点负责收集网络中所有节点的 信息,并控制整个网络。集中式管理结构的优点是实现难度 较低。但是,它要求管理站点具有很强的处理能力。因此, 在大规模和动态网络中,管理站点往往成为网络性能和管理 的瓶颈,收集管理站点数据的开销很大,而且当管理站点出 现故障或者网络出现分裂时,网络就会完全或者部分失去控 制管理能力。此外,集中式管理结构中,“管理智能”只能 在管理站点中,网络中的绝大部分设备在出现问题时只能等 待管理站点的指示,而不能实现网络节点间通过局部直接协 商达到自适应调整的功能。

光电传感器技术概要

光电传感器技术概要

2

k
4 1 4 0
9
二 阶 环 节 的 低 频 特 性
A2
k
4 2 1 4 2 2 2 2 1 0 0
低频条件下

A2 k
低频条件下也近似于理想环节
10
二 阶 环 节 的 高 频 特 性
A2
k
4 2 1 4 2 2 2 2 1 0 0
频率响应
8
二 阶 环 节 幅 频 特 性 函 数
A
k


k




4 2 1 4 2 2 2 2 1 0 0
k A2 0 2
A2 0 =1/


特征值 r 2 1 0
系数 b


2 1
2 2 1
15
二 阶 环 节 的 阶 跃 响 应
输入信号:
0 xt ut A
t 0 t 0
临界阻尼 1
解 y t kA 1 1 0t e
高频条件

A k
A2 0 1/
2
k 0.707k 2
11
高频率条件下衰减更快,应用意义?
A2
k
二 阶 环 节 阻 尼 效 应
4 2 2 1 4 2 2 2 1 0 0
无阻尼


2

相移 arcsin 1 2
输出信号出现振荡!
17
二 阶 环 节 的 阶 跃 响 应
输入信号: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光纤传感器课件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光纤传感器课件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光纤传感器课 武汉理工大学件机电工程学院
第9章 光纤传感器
2.非功能型(传光型)光纤传感器
这类光纤传感器中光纤仅起导光
作用,只“传”不“感”,对外
界信息的“感觉”功能依靠其他
物理性质的功能元件完成,光纤
在系统中是不连续的。此类光纤
传感器无需特殊光纤及其他特殊
技术,比较容易实现,成本低; 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使用的光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光纤传感器课 武汉理工大学件机电工程学院
第9章 光纤传感器
光电转换器件采用光电二极管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光纤传感器课 武汉理工大学件机电工程学院
第9章 光纤传感器
9.2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光纤传感器与电类传感器的对比


电源


电类传感器
电缆


电量检测



光源



可以证明,该入射角为
sin0
1 n0
n12 n22
光 纤 的 “ 数 值 孔 径 ” NA ,
NAsin0n10 n12n22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光纤传感器课 武汉理工大学件机电工程学院
第9章 光纤传感器
9.1.3 光纤的种类 1.按材料分类
1) 高纯度石英(SiO2)玻璃纤维
这种材料的光损耗比较小,在波长时,最低损耗约为 0.47 dB/km 。 锗 硅 光 纤 , 包 层 用 硼 硅 材 料 , 其 损 耗 约 为 0.5 dB/km。
光纤传感器的特点:
①电绝缘性能好。 ②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③非侵入性。 ④高灵敏度。 ⑤容易实现对被测信号的远距离监控。 光纤传感器可测量位移、速度、加速度、液位、应变、压力、 流量、振动、温度、电流、电压、磁场等物理量

光纤传感器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光纤传感器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 1977年,美国海军研究所(NRL-National Novel Research Laboratory)开始执行光 纤传感器系统计划
光纤传感器问世
• 1983年起,国际光纤传感器会议定期召开, 光纤传感器的研究成为世界研究热点
• 各个发达国家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具 体如下:
美国
FOSS(Fiber Optic Sensor System) —光纤传感器系统:水声器、磁强计和 其它有关的水下检测设备
• 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耐腐蚀,防爆。 • 无源器件,不干扰被测场。 • 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 • 便于和计算机连接,可以实现分布式传感和遥测
技术:在整个光纤长度上能连续的获得被测量的响 应,传统的几百个点传感器阵列可以用一条光纤 取代。 • 频带宽,动态范围大。 • 几何形状具有多方面的适用性,便于组合系统, 可以组成任意形状的FOS或FOS阵列,并且可与计 算机连接,实现多功能及智能化。
光纤传感器的基本构成
外界参量
光 光纤 信号 光纤 光探

调制
测器
信号 处理
光源:LD,LED,白炽灯,激光器等 信号调制:待测参量引起光信号强度、波长、频率、
相位或偏振态的变化。 光探测器:PIN,APD,CCD,光电池等。 信号处理:电路、计算机、单片机,计算机系统等。
2.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 按照传感原理进行划分
2.传感器系统
• 从单一传感器的研究进入到传感器系 统的研究,并与微处理机相结合形成 光纤遥测系统。
3.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 降低成本。 • 特殊光纤: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新的
材料,设计特殊结构的专用光纤。 • 对基础技作。
• non-resonant wavelengths are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device without los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发展起来的微机械加工技术是开 发新型传感器的新工艺。例如溅射、蒸镀、等离子体 刻蚀、化学气体淀积(CVD)、外延、扩散、腐蚀、光 刻等
7
3、实现传感器的集成化、多功能化与智能化
集成化、多功能化 智能化 微型化 量子化 数字化 网络化
8
集成化、多功能化
一般的单一传感器只能测量一个物理量。在工业生产、航空航天等领域 ,为了准确全面地认识对象或环境,以进一步进行控制,往往需要同时测 量多个物理量,因此希望尽可能把几种敏感元件制作在一起,使一个传感 器能同时测量几个参数,具有多种功能。
微型传感器在军事装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航天传感器的单台平均重 量应小于100g,载人航天器设置在人体上的传感器(如开伞冲击、风速条 件下的翻滚等)和/小型火箭头部参数的测量(如姿态角、过载、冲击等) 的传感器的重量应为几十克到几克。预测认为,MEMS器件在21世纪初,其 年销售额将以20%-30%增长,2003年销售额将达到115亿美元。
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取并通过它转换为容易传
输与处理的电信号。
1
若将计算机比喻为人的大脑,那么传感器则可以比喻为人的 感觉器官。
常将传感器的功能与人类5大感觉器官相比拟:
光敏传感器——
声敏传感器——
气敏传感器——嗅觉
化学传感器——
压敏、温敏、流体传感器——
6
2、发现并利用新现象、新材料、新工艺
1)利用物理现象、化学反应、生物效应作为传感器原 理,是研究开发新型传感器的基础。如磁成像技术。
2)传感器材料是传感器技术的重要基础,开发新材料 的趋势包括①从单晶体到多晶体、非晶体;②从单一 型到复合材料;③原子(分子)型材料的人工合成。 如半导体、陶瓷、高分子材料、磁性、智能材料等。
智能化
传感器种类繁多,到现在技术日臻成熟,其性能已能充分满足用户需要 。但在应用中,只有用户从各方面都考虑得很周到的情况下,它才会给你 一个完美的结果。传感器智能化是指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相结合,使之具有 检测、判断和信息处理功能。不要用户调试如过载、零位、灵敏度的大小 、温度的漂移、量程转换、稳定性和可靠性等等,实现传感器的“即插即 用”。另外,现在的军用智能传感器还大量采用了并行处理,模式识判等 先进的信息处理方式,为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开辟了新的天地。
及“十五”计划中,将传感器技术均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
目。
2
传感器是国家、国防和社会信息基础结构的有机组成,是信 息高速公路上承载、传递与处理的重要“货源”,没有传感器 就没有信息时代。要推进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与社会的信息化 ,必须抓住信息源这一环节。
传感器在国防上的应用 传感器在汽车工业的应用 传感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环境保护 传感器在国民经济其他领域的应用
3、科技的发展与传感器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是用自动化水平来衡量的, 而自动化水平使用采用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来衡量 的。
4
二、传感器技术的主要发展动向
目前,传感器技术的主要发展动向:
一是不断提高和改善现有传感器的性能; 二是开展基础研究,发掘新效应,重点研究传感器的 新材料和新工艺; 三是实现传感器的集成化、多功能化与智能化。
4.3 传感器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传感器作为信息的源头,广泛应用于各个领 域——科技进步的推动力。
一、传感器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1、传感器的作用与地位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会活动主要依靠对信息
资源的开发及获取、传输与处理。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
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系统之首。因此,传感器成为
智能压力网络传 感器
嵌入式计算机
智能倾角RS232传感器
返10回
微型化
微传感器(尺寸从几微米到几毫米的传感器总称)特别是以微型传感器是 以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技术为基础的,目前,比较 成熟的微型传感器有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微型陀螺、喷墨头、硬 盘驱动头等。
与当代的传感器相比,人类的感觉能力好得多,但也有一些
传感器比人的感觉功能优越,例如人类没有能力感知紫外或红
外线辐射,感觉不到电磁场、无色无味的气体等。
国外研究、生产单位5000多家(美、欧、俄罗斯各1000多家
,日本800多家),品种30000多种,国内科研、生产单位1300
多家,产品3000多钟。我国在“七五”、“八五”、“九五”
5
1、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 :
1)差动技术 ——提高灵敏度、改善非线性误差、减 小外界干扰(温度、电源、噪声等)影响。 2)平均技术——若干个传感单元同时感受被测量, 输出为平均值,有效减小误差,提高灵敏度。 3)补偿与修正技术——软件或硬件等。 4)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 5)稳定性处理——传感器是长期测量或反复使用的 器件。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将敏感元件、信号调理电路及电源等部分集成 在一个芯片上,从而使检测及信号处理一体化。或者将多个相同传感器配 置在同一个平面上形成阵列,或者是研制能检测二个以上不同物理量的传 感器。例如,压阻式复合传感器可同时测量压力与温度,利用特殊陶瓷构 成的传感器可同时测量湿度和气体。
返9 回
3
2、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与支柱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因而信息技术对社会 发展,科学进步将起决定性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 础是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与信息处理,它们就是传感 器技术(感官)、通信技术(神经)和计算机技术( 大脑)。而传感器在信息采集系统中处于前端,它的 性能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与质量。
软驱:速度,位置伺服
返回 11
量子化
传感器向量子化方句拓广是指利用量子力学的一些效应研制用于检测极 微弱信号的传感器。例如,利用核磁共振效应做成的磁敏传感器,可将量 限扩展到地磁场的千万分之一,利用约瑟夫逊效应做成的热噪声传感器, 可测出0.00001K的超低温等。
返回 12
数字化
目前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也是数字的时代。计算机、通讯机早已数字化了,彩 色电视机也在准备全数字化,因此传感器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由半数字化状态向 全数字化的传感器转变。与传统传感器相比,数字化传感器有如下特点:(1)结 构简单。传统的模拟传感器,从物理量到计算机能辨认的数字量,一般要经过十来 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几个元件,每个元件都有误差和漂移。而数字传感器只有一 个环节。当然测量精度和稳定性都要提高。其次,每个环节都有材料成本和调试费 ,环节少的当然成本低。而且操作简单、维护容易、经久耐用。(2)抗干扰能力 强。模拟传感器的最大特点是先把被测物理量变成电压,再把电压变为数字。外界 的干扰信号多以电压形式存在。干扰电压和被测电压容易叠加或相减,因而引起混 乱。而数字化传感器是直接把物理量变成频率,信息存于频率之中,因而不受电压 干扰信号的影响。(3)利于远距离传输,无回线路电阻补偿,远近距离有同等的 测量精度。模拟传感器的测量信息存于输出电压之中,而线路电阻会对电压进行衰 减,因而常需线路长短来用电阻补偿,这些电阻又会因误差和漂移损失测量精度。 而数字化传感器寓于频率中的信息,不受线路电阻的影响,故利于远距离传输。(4 )无需外接任何器件,能与计算机直接接口。由于数字化传感器输出的信息是脉冲 频率,可用0、1的个数或脉冲周期的时间来表示,计算机内部有时钟,很容易辨认 ,因而省去很多装配调试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