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合集下载

2020年庆元县重点营养单位营养指导员营养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考核卷

2020年庆元县重点营养单位营养指导员营养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考核卷

2020年庆元县重点营养单位营养指导员营养/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考核卷请各个重点单位(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的食品、营养相关工作人员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然后答题,答完题后截图保存。

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胃病五养不含下列哪种() [单选题] *A、平心静养B、饮食调养C、吃酸护养(正确答案)D、忌嘴保养E、运动健养2、湿重于热的表现为() [单选题] *A、舌苔黄腻B、小便黄C、头重脚轻、口苦口黏(正确答案)D、牙龈肿痛E、大便干燥3、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反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这种情况要考虑() [单选题] *A、食管炎B、食管癌早期C、胃溃疡D、慢性胃炎(正确答案)E、肠易激综合征4、闹胃酸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题] *A、吃酸性食物过多B、胃寒引起的胃酸过多(正确答案)C、长期积食D、不规律饮食E、吃不消化的食物导致的5、治疗胃病的关键是() [单选题] *A、保持有节制的饮食(正确答案)B、适宜的运动C、良好的心态D、药物对症E、忌烟戒酒6、一般来讲,最佳受孕时间是在当年的() [单选题] *A、 1、2月份B、 2、3月份C、 3、4月份D、 6、7月份(正确答案)E、 11、12月份7、怀孕的妇女应避免接触猫等宠物,否则容易感染() [单选题] *A、巨细胞病毒B、风疹病毒C、弓形虫病(正确答案)D、梅毒螺旋体病E、疱疹病毒9、下述哪项不是喝茶的好处() [单选题] *A、助消化、降血脂、软化血管B、降血压(正确答案)C、抗衰老D、提神E、清热解毒、降温解暑10、妇女怀孕前三个月和怀孕后三个月,服用()可预防神经管畸形 [单选题] *A、维生素CB、维生素BC、维生素DD、叶酸制剂(正确答案)E、钙制剂11、人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是() [单选题] *A、胰岛素(正确答案)B、胰高血糖素C、生长抑素D、肠促胰素E、糖皮质激素12、糖尿病初期的四大征兆不包括() [单选题] *A、明显疲倦,无力,头晕B、皮肤瘙痒或感觉异常C、视力下降迅速D、夜间盗汗(正确答案)E、食欲突然增加14、糖尿病最常见的类型是() [单选题] *A、Ⅱ型糖尿病(正确答案)B、Ⅰ型糖尿病C、妊娠期糖尿病D、老年糖尿病E、特殊类型糖尿病15、预防糖尿病应该先从()开始 [单选题] *A、减肥(正确答案)B、调整不健康的生活习惯C、改变不爱运动的习惯D、少食甜食E、良好心态16、下述维生素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单选题] *A、维生素C(正确答案)B、维生素AC、维生素DD、维生素EE、维生素K17、脂肪的主要功能包括() [单选题] *A、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B、参与组织的更新和修复(正确答案)C、保护内脏,维持体温D、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E、营养脑细胞,提升智力18、下述糖类物质属于单糖的是() [单选题] *A、麦芽糖B、乳糖C、蔗糖D、葡萄糖(正确答案)E、木糖21、就色料来讲,三原色指的是洋红、淡黄和( ) [单选题] *A、青(正确答案)B、朱红C、翠绿D、蓝E、大红22、红曲色素属于 [单选题] *A、食用合成色素B、非食用色素C、从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D、从微生物体中提取的色素(正确答案)E、化学合成色素23、下面哪一种物质属于天然着色剂? [单选题] *A、柠檬黄B、甜菜红(正确答案)C、日落黄D、胭脂红E、亮蓝24、红色与黄色调色形成的二次色为 ( ) [单选题] *A、绿B、橙(正确答案)C、紫D、灰E、红25、食用染料有几种 [单选题] *A、 10B、 11C、 12(正确答案)D、 13E、 1426、下列物质可以用作食品抗氧化剂的是? [单选题] *A、碳粉B、铁粉(正确答案)C、氯化钙D、生石灰E、三氯氰胺27、 BHT是()的缩写? [单选题] *A、丁基羟基茴香醚B、生育酚C、二丁基羟基甲苯(正确答案)D、没食子酸丙酯?E、特丁基对苯二酚28、下面不属于油性抗氧化剂的是? [单选题] *A、丁基羟基茴香醚B、生育酚C、二丁基羟基甲苯D、没食子酸丙酯?(正确答案)E、 L-抗坏血酸29、中国食品抗氧化性有()种? [单选题] *A、 11B、 12C、 19(正确答案)D、 20E、 2430、 BHA与BHT混合使用时,总量不得超过() [单选题] *A、 0.02g/kgB、 0.1g/kgC、 0.2g/kg(正确答案)D、 0.01g/kg31、硼酸对成人的致死量约在多少克左右 [单选题] *A、 6B、 7C、 8D、 9E、 10(正确答案)32、下列哪类防腐剂安全性最高 [单选题] *A、乳酸菌素(正确答案)B、山梨酸类C、对羟基苯甲酸酯类D、苯甲酸类E、以上都是33、脱氢乙酸饱和水溶液pH等于 [单选题] *A、 1B、 2C、 3D、 4(正确答案)E、 534、我国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有? [单选题] *A、硝酸盐/亚硝酸盐B、糖精/甘草/甜味菊苷C、山梨酸/苯甲酸/丙酸(正确答案)D、硫磺/亚硫酸钠E、二氧化氯35、下列防腐剂中,作用效果基本不受pH的影响的防腐剂是? [单选题] *A、脱氢醋酸B、富马酸二甲酯(正确答案)C、乳酸链球菌素D、苯甲酸E、脱氢乙酸36、食品添加剂种类众多,目前我国共有23类()种? [单选题] *A、 3200B、 3000C、 2314(正确答案)D、 2000E、 150037、己烷属于哪类添加剂? [单选题] *A、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正确答案)B、稳定剂和凝固剂C、水分保持剂D、漂白剂E、护色剂38、下列哪项属于天然着色剂 [单选题] *A、柠檬黄B、日落黄C、胭脂红D、甜菜红(正确答案)E、红曲米39、味精的学名是? [单选题] *A、谷氨酸钠(正确答案)B、′-鸟苷酸二钠C、天门冬氨酸钠D、琥珀酸二钠E、对羟基苯甲酸酯40、 ADI值表示什么意思? [单选题] *A、每人每日容许摄入量(正确答案)B、每人每日容许摄入最大量C、每人每日容许摄入一定量D、每人每次容许摄入量E、每人每次容许摄入最大量42、 CCFA是哪个机构的简称? [单选题] *A、食品标准委员会B、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C、世界卫生组织D、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正确答案)E、国际香料工业组织44、常用来粗略地衡量急性毒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单选题] *A、 LDB、 FAOC、 LD50(正确答案)D、 CACE、 LD10045、食品法典委员会简称是什么? [单选题] *A、 CAC(正确答案)B、 FAOC、 JECFAD、 IOFIE、 FEMA46、油料籽粒由什么组成 [单选题] *A、壳B、种皮C、胚D、胚乳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47、植物油料中不可避免地夹带一些杂质,一般情况油料含杂质最高达 [单选题] *A、 3%B、 7%C、 5%D、 10%(正确答案)E、 15%48、油料清理后花生、大豆含杂量不得超过 [单选题] *A、 0.1%(正确答案)B、 1%C、 0.5%D、 5%E、 10%50、油脂冷榨取油的目的是 [单选题] *A、减少蛋白质变性(正确答案)B、提高出油率C、简化榨油工艺D、增强油脂的风味E、都不对51、油脂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主要取决于 [单选题] *A、溶解温度B、油脂种类C、溶剂极性(正确答案)D、溶剂的纯度E、溶剂数量52、脱除油脂中再生色素效果比较好的吸附剂是 [单选题] *A、硅藻土B、活性炭(正确答案)C、活性白土D、硅胶E、石灰53、 2015/2016年度我国食用油的人均消费量为多少公斤 [单选题] *A、 0.3B、 23.2C、 0.4D、 0.248(正确答案)E、 20.6%54、 2015/2016年度我国食用油的自给率为 [单选题] *A、 28.5%B、 29.7%C、 32.3%(正确答案)D、 35.2%E、 36.7%55、中国肥胖症人数约: [单选题] *A、 3000万B、 5000万C、 7000万(正确答案)D、 1亿E、 1.2亿56、以下不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是: [单选题] *A、食物多样,面类为主(正确答案)B、吃动平衡,健康体重C、多吃蔬果、奶类、大豆D、适量吃鱼、禽、蛋、瘦肉E、少盐少油,控糖限酒57、首诊超重与肥胖症患者两周内减重方法不包括: [单选题] *A、主食减少1/2B、多喝水(正确答案)C、红肉不吃D、甜品不吃E、坚持运动58、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时,应坚持每天()的适度运动: [单选题] *A、 15分钟B、 30分钟C、 45分钟D、 60分钟(正确答案)E、 90分钟59、 6000步快走的活动量相当于游泳: [单选题] *A、 15分钟B、 20分钟C、 30分钟(正确答案)D、 45分钟E、 60分钟60、根据最新指南,平均每天摄入()以上食物: [单选题] *A、 6种B、 8种C、 10种D、 12种(正确答案)E、 14种61、食物多样,()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单选题] *A、米类B、谷类(正确答案)C、面类D、薯类E、豆类62、每周至少进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单选题] *A、 2天B、 3天C、 4天D、 5天(正确答案)E、 6天63、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 [单选题] *A、 2000步B、 4000步C、 5000步D、 6000步(正确答案)E、 8000步64、最新指南明确了()幼儿应该开始与成人一致的平衡膳食生活方式: [单选题] *A、 1岁B、 2岁(正确答案)C、 3岁D、 4岁E、 5岁65、贫血的症状和表现包括 [单选题] *A、面色苍白、眼结膜苍白、毛发干燥(正确答案)B、食欲低下C、易疲乏、易烦躁、不爱活动、精神不振D、反复感染E、以上都对66、贫血的危害包括 [单选题] *A、食欲下降,生长发育迟缓B、影响机体免疫能力和抗感染能力C、损害运动能力D、损害认知能力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67、下列对铁缺乏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铁耗竭期:铁的储存量减少,血清铁蛋白低于12g/L,但是没有机体功能的改变B、红细胞生成缺铁期:血清铁减少,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16%,游离红细胞原卟啉增加,工作能力降低C、缺铁性贫血期:明显标志是小红细胞和低血色素的形成D、 A+BE、 A+B+C(正确答案)68、贫血的流行病学现状包括 [单选题] *A、全世界43%的学龄前儿童患缺铁性贫血B、发展中国家患病率是发达国家的4倍C、我国2002年:2岁以内为31.1%,5岁以下为18.8%D、农村高于城市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69、贫血的预防包括 [单选题] *A、饮食调整B、补充铁剂C、防治寄生虫感染D、 A+BE、 A+B+C(正确答案)70、体重过度增长的原因包括 [单选题] *A、过度喂养和进食B、膳食结构不合理C、运动量不足及行为偏差D、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71、体重过度增长的干预包括 [单选题] *A、排除病理性肥胖B、预防最重要C、定期监测D、健康饮食、规律活动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72、身体缺乏锌会 [单选题] *A、限制生长,生长迟缓B、降低免疫力,感染性疾病增加C、影响脑功能,注意力下降D、食欲下降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73、锌的食物来源包括 [单选题] *A、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类是极好来源B、干果类、谷类胚芽、麦麸富含锌C、植物性食物含量较低D、婴幼儿超过80%以上的锌应由辅食提供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7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干预包括 [单选题] *A、营养干预B、行为干预C、疾病治疗和再识别D、长期检测随访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75、水溶性维生素包括 [单选题] *A、维生素CB、维生素B1C、维生素B2D、维生素B6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76、水溶性维生素不包括 [单选题] *A、维生素CB、维生素B1C、维生素B2D、维生素A(正确答案)E、维生素B677、脂溶性维生素包括 [单选题] *A、维生素AB、维生素DC、维生素ED、维生素K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78、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单选题] *A、 18种B、 19种C、 20种D、 21种(正确答案)E、 22种79、下列对必需脂肪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人体不可缺少且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B、包括亚油酸和α-亚麻酸C、构成磷脂的组成成分:磷脂是细胞膜的结构成分,所以EFA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相关D、前列腺素合成的前体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80、营养风险筛查应该用下述哪种筛查工具 [单选题] *A、 MUSTB、 NRS2002(正确答案)C、 SGAD、 MNAE、 NUSOC81、营养支持疗法包括下述哪些方式 [单选题] *A、营养补充B、营养支持C、营养治疗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以上都不是82、营养风险筛查包括哪些项目 [单选题] *A、营养状态受损评分B、疾病严重程度评分C、年龄评分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以上都不是83、营养风险筛查应该在下述哪些科室使用 [单选题] *A、老年科、肿瘤内科、神内、ICU、外科、消化科等营养风险高的科室应用B、对所有非急诊、非病危的具有一定住院时间(超过24小时或更长)的病人普查(正确答案)C、所有住院患者均需进行筛查D、营养制剂应用多的科室E、手术科室84、关于营养不良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营养不良是营养支持的绝对适应证B、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尚不统一C、营养不良包括原发性、继发性、老年性和混合性几类D、有营养风险无营养不良,可以不进行营养支持(正确答案)E、营养不良常见原因包括饥饿、疾病、增龄及上述因素的混合85、下列哪项不是植物蛋白酶按活性中心基团的分类 [单选题] *A、丝氨酸蛋白酶B、巯基蛋白酶C、碱性蛋白酶(正确答案)D、金属蛋白酶类E、酸性蛋白酶86、下列哪项不是玉米蛋白粉的特性? [单选题] *A、口感粗糙B、生物学价值高(正确答案)C、水溶性差D、氨基酸分布极不平衡E、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很低87、玉米蛋白酶解产物特性不包括? [单选题] *A、降血糖(正确答案)B、改善肠胃功能C、抗高血压D、保肝、抗氧化E、降低胆固醇、醒酒88、菠萝蛋白酶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不能分解下列哪种物质? [单选题] *A、蛋白质B、酯C、酮(正确答案)D、酰胺E、肽89、木瓜蛋白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的优点是 [单选题] *A、便于提纯B、简化步骤C、提高速度D、改进风味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90、食品接触材料中所有可能迁移到食品中的物质为: [单选题] *A、食品接触材料本身B、杂质C、低聚物D、寡聚物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91、用于确定食品接触物质的性质和评估消费者对此物质的潜在暴露量的是: [单选题] *A、急性毒性资料B、慢性毒性资料C、致癌实验D、毒理学资料E、非毒理学资料(正确答案)92、食品相关产品是指: [单选题] *A、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B、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C、洗涤剂D、消毒剂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93、哪项调查结果是错的? [单选题] *A、薄荷存在铅汞砷超标B、鱼腥草存在铅镉汞超标C、薤白存在铅镉超标D、马齿苋存在铅镉超标(正确答案)E、菊苣存在铅镉超标94、哪项新鲜刀豆调查结果是错的? [单选题] *A、检出禁用农药甲胺磷、克百威等B、个别样品农残和铅超标C、镉汞砷超标样品较多(正确答案)D、有20多种农药均未检出E、菊酯类基本无超标95、下面哪种食品可能不存在甜蜜素过量添加问题? [单选题] *A、乌梅B、腌制的薤白C、山药(正确答案)D、橄榄E、山楂96、小茴香的调查结果是: [单选题] *A、重金属问题较小B、存在个别禁用高毒农药检出C、菊酯类农药检出较多D、有机磷类农药问题较小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97、关于牡蛎的调查结果,哪项是不对的? [单选题] *A、虽总砷含量高,但毒性大的无机砷没有超标的B、镉污染值得继续关注C、禁用药物氯霉素和硝基呋喃代谢物存在部分检出D、存在部分贝类毒素检出,平均含量较高(正确答案)E、其他14种海洋毒素均未检出98、关于GB 1674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的规定,哪项是错的? [单选题] *A、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中相应类属食品的规定B、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2761中相应类属食品的规定和(或)有关规定C、微生物限量应符合GB29921中相应类属食品和相应类属食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D、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14880的规定(正确答案)E、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B14880和(或)有关规定99、药食两用物质污染调查的意义是: [单选题] *A、可为开展药食两用物质的风险评估和标准制修订以及科学监管提供技术保证B、可弥补我国基层药食两用物质污染调查评价现状的短板,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C、可了解药食两用物质的污染现状,有利于科学监管,保证居民的食用安全和身体健康D、可为保证公众健康以及政府采取措施提供依据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100、哪项不属于蔬菜及其制品? [单选题] *A、小茴香B、大茴香(正确答案)C、山药D、芫荽E、薤白101、哪项不属于水果及其制品? [单选题] *A、肉桂(正确答案)B、木瓜C、龙眼肉D、乌梅E、山楂102、哪项不是蜂蜜调查重点关注项目? [单选题] *A、生物毒素(正确答案)B、甲硝唑C、氟胺氰菊酯D、双甲脒E、氯霉素103、关于药食同源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A、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B、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C、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D、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其用量上与食物没有明显差异(正确答案)E、在中医药中,药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对而言的104、关于药食两用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A、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B、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C、所有中药,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正确答案)D、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E、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是一个用量上的差异而已105、关于食品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A、食品包括在我国无传统食用习惯或仅在个别地区有食用习惯的物品,但未经申报批准的新食品原料(正确答案)B、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C、食品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D、食品包括食物成分表的品种、新食品原料、药食同源的品种E、食品基本属性:营养、安全、色香味形106、关于保健食品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A、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B、保健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正确答案)C、保健食品声称保健功能,应当具有科学依据,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D、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原料只能用于保健食品生产,不得用于其他食品生产E、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应当包括原料名称、用量及其对应的功效107、根据国卫办食品函[2018]278号,拟将按照食药物质管理的物质不包括: [单选题] *A、党参B、生半夏(正确答案)C、肉苁蓉D、铁皮石斛E、西洋参。

食品毒理学·试卷及答案

食品毒理学·试卷及答案
24FMO:微粒提含黄素单加氧酶。
25共价结合共价结合指化学毒物或起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与机体内一些重要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酶、膜脂质等发生共价结合,从而改变某些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26脏器系数:或称脏/体比值,是指某个脏器的湿重与单位体重的比值
27移码:是DNA中增加或减少一对或几对不等于3的倍数的碱基对所造成的突变。
31静脉外其他毒性染毒(吸收系数)小于1,毒性较低
34食品毒理学研究化学物质在食品中的(安全限量),平定食品的安全性,制定相关卫生标准
36环境污染无在食品中的存在,有自然和人类两大因素。其中,无机环境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食品产地的(地质地理)条件所左右。但是更为普遍的污染原则主要是工业,采矿,能源,交通,城市排污及农业生产等带来的。
4被动转用包括哪几种形式?
答:被动转用包括简单扩散、过滤和易化扩散 (1)简单扩散(脂溶扩散) 化学毒物从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底的一
侧经脂质双分子层进行的扩散性转运。
2.滤过和水溶扩散 3.异化扩散(载体扩散)其机制可能是膜上蛋白质载体特意的与某种化学毒物结合后,其分子内部发生形变而形成适合该物质透过的同带而进入细胞。
37危险度:在特定的接触环境下终生接触某环境因素引起个体或群体产生有害效应(损伤,疾病或死亡)的预期频率。(也成为危险性或风险度)既一种物质在具体的接触条件下,对机体造成损害可能性的定量接触
38WHO:世界卫生组织
39稳定:是机体保持内在环境稳定不变的一种倾向或能力,一般通过负反映过程完成
40代偿能力:当体内组织或器官局部发生病变时,病变部功能降低此时健部组织通过自身功能的加强来弥补病变部的功能不足
45致畸无:能引起妊娠的人或实验动物产生琪胎的外源化学物成为致畸物

华东理工大学安全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安全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检测技术(网教)-题库注:找到所考试题直接看该试题所有题目和答案即可。

查找按键:Ctrl+F超越高度1、研究或表示一种化学物质的毒性时,最常用的是()关系,以实验动物的死亡作为反应终点。

(分录题)答案:剂量反应2、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三类。

(分录题)答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9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93、将下列数值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14.0500-()O(分录题)答案:14.094、气相色谱法可根据色谱峰的()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色谱峰的()进行定量分析。

(分录题)答案:保留时间;峰面积;5、离子色谱法中,抑制柱的作用是()o(分录题)答案:降低背景电导;6、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mino(分录题)答案:157、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检测,检测时间不能早于进入前的()mi∏o(分录题)答案:308、在检测压力时,为延长仪表使用寿命,避免弹性元件因受力过大而损坏,在检测稳定压力时,最大工作压力不应超过量程的2/3;检测脉冲压力时,最大工作压力不应超过量程的();检测高压时,最大工作压力不应超过检测上限值的3/5O(分录题)答案:1/29、短时间采样是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的采样;长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在()以上的采样。

(分录题)答案:15min■9Ih910、节流装置检测流量,应用最广泛的节流装置有()、()和()。

(分录题)答案:孔板;文丘里管;喷嘴;11、劳动者接触乙醛状况为:浓度400mg/m\接触2h;浓度300mg/m3,接触2h;浓度200mg/m\接触3h;不接触,Ih,则劳动者8h的TWA值为()O(分录题)答案:25012、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常通过改变()(从流动相、固定相中选择)来改善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一般是通过改变()(从流动相、固定相中选择)达到分离目的。

(分录题)答案:固定相流动相13、衡量温度高低的标准体系主要有:开氏温标、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其中()和()属国际单位制,两者的换算关系为()。

毒理学

毒理学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第一章1,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和毒作用剂量?答案:毒物: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性质。

毒性: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也可能简称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力。

毒作用:是指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发生生理生化机能异常或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的反应。

毒作用剂量:既可指机体接触化学物的量或在试验中给予机体受试物的量,又可指化学毒物被吸收的量或在体液和靶器官中的量。

2,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答案:(1)致死剂量: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能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

{1,绝对致死剂量(LD100):指能引起一群集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2,半数致死剂量(LD50):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3,最小致死量(MLD或LD01或LD min)指在一群个体中仅引起个别发生死亡的最低剂量。

4,最大耐受量(MTD或LD0)指在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

}(2)阈剂量:也称最小有作用剂量,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经与机体接触,并使某项敏感的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

{包括急性阈剂量(Lim ac)和慢性阈剂量(Lim ch)(3)最大无作用量(MNEL)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经与机体接触后,根据现有认识水平,哟美好最为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最高剂量,也称为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

(4)毒作用带{包括急性毒作用带(Zac)和慢性毒作用带(Zch)}(5)作用水平:[1]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物质引起机体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某种有害改变的最低剂量或浓度,此种有害改变与同一物种、品系的正常机体是可以区分的。

毒理学整理版-只有5页哦亲

毒理学整理版-只有5页哦亲

一.名词解释1.Toxicity(毒性)化学物引起生物体有害因素的能力。

2.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的分配打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的溶解度比值。

3.安全系数化学物质的安全限值一般是将LOAEL或NOAEL缩小一定的倍数来确定,这个缩小的倍数称为安全系数。

4.Ultimate carcinogen(终致癌物)是能够与大分子共价结合的具有实际致癌性的代谢产物。

5.免疫毒性毒物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有害效应,主要表现为免疫抑制、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

6.酶诱导许多外源化学物可引起某些代谢酶的合成增加并伴有获利增强,这种现象称为酶诱导。

7.剂量-量反应关系对但一个体观察所见不良作用,此时随着计量的增加该个体的有害作用的严重性也随之增加。

8.Risk assessment(危险度评价)是指特定靶机体、系统或(亚)人群暴露于某一危害因素,考虑有关因素固有特征和特定靶系统的特征,计算或估计预期的危险的过程,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9.胚胎毒性设计对胚胎的任何类型的毒性效应,包括胚胎致死作用,致畸作用和生长迟缓。

10.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优势化学物在经胃肠道吸收进入体循环前可先在胃肠壁或肝脏代谢,这种化学物在进入体循环之前被集体清楚的现象叫做首过效应。

11.血-气分配系数(blood-gas partition coefficient)气体吸入肺后,从肺泡扩散进入血液并溶解,直到平衡为止,此时血液中化学物的浓度与其在肺泡气中的浓度纸币是常数,此溶解比率被称为血-气分配系数。

12.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脑部毛细血管由于解剖和生理原因,组织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进入脑组织的结构。

13.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外源性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由胆汁进入肠道,一部分可随粪便排出,一部分由肠道菌群代谢使其脂溶性增加,从小肠重吸收,通过门静脉入肝,形成肠肝循环。

毒理学基本概念

毒理学基本概念
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 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损害,严重的甚至危 及生命。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无绝对界限。
毒物分类:按用途和分布范围
(1)工业化学品 (2)食品中的有毒物质 (3)环境污染物 (4)日用化学品 (5)农用化学品 (6)医用化学品 (7)生物毒素:①动物毒素②植物毒素③霉菌毒 素④细菌毒素 (8)军事毒物 (9)放射性核素
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毒性表现
(1) 机体的正常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受到严重的 影响,寿命亦将缩短。 (2)机体的进食量、体力劳动负荷能力等功能容 量,或对额外应激状态的代偿能力降低; (3)机体维持稳态能力下降。 (4)机体对其他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 增高
持久的,可逆或不可逆
5 Practically 5000Non-toxic 15,000
10,000100,000
2820-22,590
1 litre (or 1 quart)
6 Relatively 15,000 or Harmless more
100,000
22,600 or more 1 litre (or 1 quart)
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 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 的能力。
包括损害正在发育的胎儿(致畸胎)、改变遗传密码 (致突变)或引发癌症(致癌)的能力等。
一种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越大, 则其毒性就越高。
毒性是化学物一种内在的、固有的生物 学性质,反映毒物的剂量与机体反应之间 的关系。
①剂量 ②接触条件(接触途径、接触期限、速 率和频率)
Dermal LD50
(single application to skin of rabbits) mg/kg

2024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实务化工安全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实务化工安全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实务化工安全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将( )放置于易于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A.安全检验合格证B.安全注意事项C.产品质量合格证D.营业执照【答案】 B2、从理论上而言,防止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基本原则主要有三点:防止燃烧爆炸系统形成;消除点火源;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防止燃烧、爆炸系统形成是()。

A.通风置换B.阻火装置C.安全监测及联锁D.惰性气体保护【答案】 B3、储罐罐壁检查中,分散点蚀最大深度不得()。

A.小于原设计壁厚20%,且不得大于3mmB.小于原设计壁厚10%,且不得大于3mmC.大于原设计壁厚20%,且不得大于3mmD.大于原设计壁厚10%,且不得大于3mm【答案】 C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设备管理制度的是()。

A.设备台账管理制度B.装置泄漏监(检)测管理制度C.电气安全管理制度D.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答案】 D5、某民营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为日光油漆。

其生产车间和库房中的主要原料有甲苯、二甲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

生产车间与库房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二者间距为10m,原料和产品用机动车辆运输。

另有冬季取暖的燃煤锅炉1台,锅炉房邻近库房一侧,与库房间距为14m,其耐火等级为三级。

企业原有从业人员11人,今年初又招聘从业人员甲,现有从业人员12人。

企业未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技术员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半年B.一年C.两年D.三年E.四年【答案】 D6、粉尘、液体和气体电解质在管路中流动时会产生静电。

这些静电如不及时消除,很容易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常用管路抗静电措施是()。

A.增设波形补偿器B.有气体积聚管路设置气体排放装置C.配置安全阀、防爆膜D.控制流体流速【答案】 D7、2012年6月6日B炼油厂油罐区的2号汽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食品毒理学

食品毒理学

1,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和毒作用剂量?毒性: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易感染部位后,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毒作用:化学物质对生物体损害作用毒作用剂量: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可引起毒作用效应的毒物数量。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包括:一、致死剂量 {绝对致死剂量半数致死剂量}二、最大无作用剂量三、最小有作用剂量四、毒作用带2,什么是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3,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哪几个方面?什么是生物转运?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毒物动力学中外源化学物质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

5.机体吸收外源化学物有哪些途径?经消化道吸收、经皮肤吸收、经呼吸道吸收还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

6.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主要是通过肾脏随同尿液排泄和经过肝脏随同胆汁入粪便排泄:此外还可以经过呼吸器官随同呼出的气体排出,通过皮肤随同汗液排出以及随同乳汁、唾液、泪液以及胃肠道的分泌液等途径排出。

方式:经肾脏排出经肝脏排出经肺排出经胃肠道排出其他途径排出7.什么是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的意义是什么?外源化学物质经酶催化后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其意义是:一经过生物转化后,外源化学物的极性增强,水溶性增高,易于经肾脏随同尿液或随同胆汁混入粪便,排出体外。

二、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可以降低。

8.代谢过程分为哪几相?其定义是什么?代谢过程分为9.终毒物的概念?是指与机体內源靶分子反应或严重的改变生物学环境、启动结构和功能而表现出毒性的物质10.什么是细胞钙稳态?钙稳态失调学说?正常情况下,在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比较低,而细胞外游离钙离子浓度则达。

当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第一信使传递信息,则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迅速增多,可达到,此后再降至,完成信息传递循环。

钙离子浓度的这种稳态变化过程称为细胞内钙稳态。

细胞内钙失调的概念:在细胞受损时可导致钙离子内流增加,或钙离子从细胞内储存部位释放增加,或细胞向外逐出钙离子受到抑制,表现为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不可控制的持续增加,打破细胞内钙稳态,这就称为细胞内钙稳态的失调。

食品毒理学总复习

食品毒理学总复习

食品毒理学总复习第一章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毒性: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

引起机体某种有害反应的剂量是衡量毒物毒性的指标,通常采用mg/kg体重。

靶器官:脑是甲基汞的靶器官,肾脏是镉的靶器官。

剂量-反应曲线对称S形曲线S形曲线非对称S形曲线1.直线2.抛物线3.U型曲线表示毒性常用指标致死剂量LD100LD50LD01LD0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毒作用带急性毒作用带慢性毒作用带最大无作用剂量和LD50是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中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安全限值每日容许摄人量(ADI):指每个人终生每天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可测知的不良影响的剂量。

最高容许浓度(MAC)阈限量(TLV)参考剂量(RfD) :指一种日平均剂量和估计值。

人群(包括敏感亚群)终身暴露于该水平时,预期在一生中发生非致癌(或非致突变)性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很低,在实际上是不可检出的。

第二章外源化合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机体对化学物质的处置可以简单地分成相互有关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四个过程,其中: 化学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化学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生物转运的主要方式 主动转运 简单扩散 生物转运 被动转运易化扩散滤过 胞吞 膜动转运 胞吐 第三章 影响毒作用的因素 1.毒物因素 2.环境因素 3.机体因素 4.联合作用 毒物因素 化 学 结 构 理 化 特 性 不 纯 物 含 量 毒 物 的生物学活性 化学物的稳定性 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 第四章 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 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有流行病学调查、限定人体试验、体内试验、体外试验。

动物实验整体动物实验(in vivo) 体外实验 (in vitro) 一般毒性试验 特殊毒性试验 微生物试验 哺乳动物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亚急性毒性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 致突变 致癌 致畸 致突变 器官水平 组织水平 细胞水平 亚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食品毒理学试验包括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两种。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五)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五)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五)【试题】急性毒性评价的常用参数有A.LD50B.LimacC.ZacD.LOAELE.剂量-反应曲线的斜率『正确答案』A【试题】最大无作用剂量是A.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B.阈剂量C.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D.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E.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正确答案』D【试题】有阈值效应A.能够检测出阈值的效应属有阈值效应B.不能使用安全限值,只能使用时机安全剂量VSDC.发育毒性或胚胎毒性引起的结果属于无阈值效应D.生殖细胞突变引起的生殖毒性则也属无阈值效应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试题】关于Zac说法正确的是A.Zac=Limac/LD50B.Zac越大,表明化学物质引起急性死亡的危险性越大C.Zac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指标D.Zac是急性毒效应常用参数之一E.以上说法均正确『正确答案』D【试题】易化扩散与简单扩散的主要区别在于A.前者需要能量,后者不需要B.前者需要载体,后者不需要C.前者没有特异性,后者有特异性D.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E.前者没有饱和性,后者有『正确答案』B【试题】一种pH是6.8的有机碱在消化道中最好的吸收部位是A.口腔B.胃C.十二指肠D.小肠E.结肠『正确答案』D【试题】生物转运过程是指A.吸收、分布、代谢B.吸收、分布、排泄C.分布、代谢、排泄D.吸收、代谢E.代谢、排泄『正确答案』B【试题】毒物动力学中“室”的概念是A.表示解剖部位B.代表器官C.是理论的机体容积D.代表生理学的功能单位E.代表毒物作用的靶『正确答案』C【试题】毒物动力学中主要参数是A.生物半减期B.消除速率常数C.曲线下面积D.表观分布容积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试题】反映化学毒物的分布情况的参数是A.Ka、Tmax、Cmax和F。

食品毒理学简答题

食品毒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2、生物转化的Ⅰ相反应主要包括哪几个反应? 你能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吗?3、影响毒物毒性的环境因素有哪些?4、急性毒性的实验目的是什么?5、如何对慢性毒性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6、化学毒物的致突变类型有哪些?五、简答题2、外来化合物对机体产生的损害作用具有哪些特点?3、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机制有哪些?4、急性毒性试验观察的内容有哪些?5、亚慢性毒性试验剂量设计的原则是什么?五、简答题1、食品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2.影响外来化合物在胃肠道进行吸收的因素有哪些?3、影响毒物毒性的环境因素有哪些4、蓄积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四、简答题1.什么是细胞内钙稳态?2.何谓慢性毒性及慢性毒性研究的目的?3. 简述影响外来化学物毒作用的因素4.毒物是如何在体内贮存的?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卫生控制的两个趋势。

2、简述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分类。

3、简述机体的屏障作用。

4、Ⅱ相反应主要包括哪些结合作用?5、怎样进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设计?名词解释简答1在一定条件下,外源化合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选择毒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1)物种和细胞学的差异;(2)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或其毒性代谢产物的蓄积能力不同;(3)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4)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所造成损害的修复能力存在差异;2毒性作用分为哪几类?答:毒性作用分为如下6类;(1)速发或迟发性作用(2)局部或全身作用(3)可逆或不可逆作用(4)对形态或功能的影响(5)过敏性反应(变态反映、超敏反应)(6)特异体质反映3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答:表示毒性常用指标有(1)致死计量(2)阈计量(3)最大无作用计量(4)毒作用带4被动转用包括哪几种形式?答:被动转用包括简单扩散、过滤和易化扩散(1)简单扩散(脂溶扩散)化学毒物从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底的一侧经脂质双分子层进行的扩散性转运。

食品毒理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ppt课件

食品毒理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ppt课件

2020/11/13
12
一、致死剂量:半数致死量测定方法
在曲线中段,即50%死亡率附近,斜率最大, 对应的剂量即为LD50。
同时计算95%的可信限(即5%的误差)。
2020/11/13
13
LD50测定
2020/11/13
14
一、致死剂量
(三) 最小致死剂量 minimal lethal dose,MLD或LD01 ,指化 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 剂量。 从理论上讲,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
19
二、阈剂量
▪ 慢性毒作用的敏感阈剂量最低; ▪ 因人与动物的敏感性差异,在剂量外推到人时设
置“安全系数”。 ✓ 车间内接触的化学品:<10,如敌敌畏; ✓ 毒作用带窄:>10,如异氰酸甲酯为100; ✓ 食品:从无作用剂量外推到ADI为100。
2020/11/13
20
三、最大无作用剂量
maximal no-effect dose,MNEL:
又称“中毒阈剂量”,指略高于最大无作用剂量 或浓度。
➢ 指在一定时间内,化学物质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 机体接触,使某项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 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
2020/11/13
22
三、最大无作用剂量
➢毒理学试验能够确定的是未观察到损 害作用的剂量(NOEL)。 ➢NOEL是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参数,在 制订化学物质的安全限值时起着重要作 用。
高耐受性或高敏感性的个体,故LD100常有很大 的波动性。实际意义不大。
2020/11/13
8
一、致死剂量
(二) 半数致死剂量
median lethal dose,LD50 ,指受试动物经一

基于不同生物水平的毒性检测指标研究进展

基于不同生物水平的毒性检测指标研究进展

64
环 境 工 程
第 38 卷
从而实现了可以快速、在线监测毒性物质的目的。 还 蛋 白 核 小 球 藻 ( Chlorella pyrenoidosa ) 、 费 氏 弧 菌
有一些研究者以生物的分子水平为基础,对毒性物质 ( Vibrio fischeri) 、大型蚤( Daphnia magna) 和斑马鱼胚
生物毒性检测中受试生物具有多样性,不同生物 试生物的选择受很多因素影响,不同受试生物有各自
对毒性物质具有特异性。 例如,荧光假单胞菌与粪产 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表 1)。 目前,生物毒性检测的主
碱菌暴露在同浓度的 3,5-二氯苯酚中时,前者是明显 要研究方向是设计 开 发 可 以 大 量 生 产 的 快 速 在 线 检
等[16] 使用水蚤对苯并三唑类紫外稳定剂的毒性强度
进行评价,以 24 h 和 48 h 时的半致死浓度为参考数
据,结果显示,该类物质急性毒性较低,不会对水生生
物造成太 大 影 响。 Lari 等[17] 研 究 了 镉、 铜、 镍、 锌 对
第9期
孙 齐,等:基于不同生物水平的毒性检测指标研究进展
菌类生长繁殖速度快、世代时间短、生存条件简单;发光菌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多为海洋菌,检测时需要一定的盐度且价格偏贵
[ 8,9]
其他菌类
产电细菌、大肠杆菌
可用于制作生物传感器;对毒物的监测灵敏
染料废水等
[ 10,11]
鱼类( Pisciun)
稀有 鲫、斑马鱼、清 鱼 可以将死亡、发育情况或运动情况作为监测终点,但是具 高浓度单一毒性废水
表 1 几种常见受试生物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several common subjects

食品毒理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食品毒理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三、最大无作用 毒理学试验剂能量够确定的是未观察到损
害作用的剂量(NOEL)。 NOEL是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制 订化学物质的安全限值时起着重要作用。
21
三、最大无作用 剂量
• 注: 急性、亚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
试验都有各自的NOEL和LOEL。 在讨论NOEL或LOEL时应说明具体条
14
二、阈剂量
(一) 阈剂量(threshold dose) 指在一定时间内,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
径与机体接触,使机体开始出现不良反应的最低 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 level,MEL)。 即:使机体某项观察指标产生超出正常变化范围 的最小剂量。
15
二、阈剂量:类 型 1. 急性阈剂量(acute threshold dose,Limac):
第三节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一、致死剂量 二、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三、毒作用带
1
0 概述
任何化学物的毒性大小均不同。
• 描述或比较外源化学物毒性大小毒性参数
的方法:
安全限值
同剂量化学物引起毒作用强度;
同毒作用强度所需化学物的剂量
2
0 概述
毒性参数类型:
• 毒性上限参数:
急性毒性试验:受试动物致死
与化学物质一次接触所得; 2. 慢性阈剂量(chronic threshold dose,Limch):
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针对车间环境)。
16
17
二、阈剂量
• 慢性毒作用的敏感阈剂量最低;
• 因人与动物的敏感性差异,在剂量
外推到人时设置“安全系数”。
车间内接触的化学品:<10,如敌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九)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九)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九)一、A11、关于剂量-反应关系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Paracelsus提出化学物质的毒性主要决定于剂量,是剂量-反应关系的科学基础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是确定外来化合物与毒性作用因果关系的基本依据C、剂量-反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常见的有直线形、抛物线形和S状曲线D、直线形是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中最常见的E、S状曲线在横坐标为对数剂量,纵坐标为由反应率转换成的概率单位时,即成一直线2、卫生毒理学中较为常见的剂量-反应曲线为A、直线B、抛物线C、S形曲线D、对数曲线E、正态曲线3、有害作用的质反应剂量反应关系多呈S形曲线,原因是不同个体的A、吸收速度差异B、分布部位差异C、代谢速度差异D、排泄速度差异E、易感性差异4、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有A、直线型曲线B、抛物线型曲线C、对称S状曲线D、非对称S状曲线E、以上都是5、S-曲线的特点是A、曲线开始平缓,中间陡峭,最后又趋平缓B、曲线开始平缓,中间平缓,最后陡峭C、曲线开始陡峭,中间平缓,最后仍平缓D、曲线开始陡峭,中间陡峭,最后平缓E、曲线始终比较平缓6、能说明慢性中毒危险性大小的指标是A、急性毒作用带B、慢性毒作用带C、安全系数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7、有关慢性毒作用带的概念,错误的是A、慢性毒作用带(Zch)是危害性指标B、Zch=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C、Zch大表示此外源性化合物不易引起慢性毒性D、对于毒作用有阈值的外源性化合物可求得ZchE、在制订安全限值(最高容许浓度)时可参考Zch来确定安全系数8、慢性毒作用带(Zch)值越大的毒物引起A、慢性中毒的危险性越大B、慢性中毒的危险性越小C、蓄积中毒的危险性越小D、致死性中毒的危险性越大E、致死性中毒的危险性越小9、对某化学毒物进行毒性试验,测定结果为:LD50:896mg/kg,LD0=152mg/kg,LD100=1664mg/kg,Limac:64mg/kg,Limch:8mg/kg,其慢性毒作用带的数值为A、8B、14C、26D、112E、20810、关于Zac说法正确的是A、Zac=Limac/LD50B、Zac越大,表明化学物质引起急性死亡的危险性越大。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致死剂量
1.绝对致死剂量
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lethaldose,LD10)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
最低剂量或浓度.由于个体差异,少数高耐受性个体的存在,LD10常有很大的波动性.因此,一般不把LD10作为评价化学物质毒性大小或对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进行比较的指标。

2.最小致死剂量
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lethaldose,LD01)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理论上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

3.最大耐受剂量
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tolerancedose,LD0)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若高于该剂量即可出现死亡。

LD0也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存在很大的波动性。

上述LD0和LD10常作为急性毒性试验中选择剂量范围的依据。

4.半数致死剂量
半数致死剂量(medianlethaldose,LD50)又称致死中量,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LD50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反比,即急性毒性越大,LD50的数值越小。

LD50是一个生物学参数,受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在表示LD50时,必须注明动物种属和接触途径,还应标明动物的性别.此外,实验室环境、喂饲条件、染毒时间、受试物浓度、溶剂性质、实验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等均可对LD50产生影响.LD50有较大的波动性。

因此,在计算LD50时,还要求出95%可信限,以LD50±1。

96δ 来表示误差范围。

食品风险评估

食品风险评估

食品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1.为风险管理人员提供足够的信息,从而决定风险的本质和程度以及是否要采取风险管理的措施2.风险评估能让百姓心中有数3.风险评估是制定监管措施的基础风险评估是针对食品生产供应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危害对人体健康不良影响的科学评估,是世贸组织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强调的用于指定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必要技术手段, 是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和政策的重要基础;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情况:1.为制定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2.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3.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4.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5.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危害:食品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有导致对健康不利作用的潜在可能;风险 :是食品暴露于特定危害时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概率与影响的严重程度,是危害发生的概率及其严重程度这两项指标的综合描述;风险分析:包含三个部分的一个过程,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情况交流;风险评估: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包含下列步骤的过程:ⅰ危害识别,ⅱ危害描述,ⅲ暴露评估,以及ⅳ风险描述;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备选政策进行权衡,并且在需要时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控制选择、包括规章管理措施的过程;风险交流: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风险分析框架: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风险评估目标:描述一个特殊食品危害的风险定性/定量的估计已知/潜在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特定的人群明确相关的不确定性风险评估要素: 1.危害识别:生物、化学以及物理危害的识别2. 危害特征描述:有害作用的评价3. 饮食暴露评估:摄入量估计 4. 风险描述:潜在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危害识别:识别可能产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存在问题吗有哪些证据确认可能存在于某种食品中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危害描述: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化学因素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对生物或物理因素,如数据可得到时,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剂量-反应关系是一种数学模拟,用以推测在摄入给定剂量后的疾病几率;例如:自口腔摄入多少大肠杆菌会导致疾病,病到什么程度剂量-反应评估:确定某种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的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的健康不良效果的严重程度和/或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暴露评估: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摄入含有微生物的食物的几率是多少饮食时,食物中微生物的数量是多少风险描述: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综合暴露评估和剂量-反应的资料,结论,就所指定的消费者群体可能遇到的不良健康后果提出估计;该评估称为风险估计;暴露评估的目的:对一特定消费者群体通过食物或水摄入的病菌等有害物的数量和可能性做出估计;暴露评估应对病菌的暴露给风险管理人员提供最佳的估计- 尽可能免除偏见;暴露评估应尽可能地反映生活中的现实;暴露评估的工作必须和风险管理分开暴露评估必须保持其透明度;暴露评估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未知性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应作出慎重的考虑;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的或永久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食物中的毒物来源有:天然的或食品变质后产生的毒素等、环境污染物、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以及食品接触所造成的污染;毒性是一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影响毒性的因素:剂量是影响化学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⑴与机体接触数量是决定因素;⑵与机体接触的方式、途径;⑶接触时间、速率和频率⑷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急性毒性试验以受试物引起的机体死亡为毒性终点指标;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以受试物造成的生理、生化、代谢等过程的异常改变为毒性终点指标;而遗传毒理学试验则以受试物导致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畸形、肿瘤形成等为毒性终点;因许多毒性终点之间无法类比,故化学物质的毒性分级标准以终点为基础,如急性毒性根据LD50分级,致畸物则根据致畸指数分级;急性毒性:指机体一次给予受试化合物,低毒化合物可在24小时内多次给予,经吸入途径和急性接触,通常连续接触4小时,最多连续接触不得超过24小时;在短期内发生的毒效应;蓄积毒性:指低于一次中毒剂量的外源化学物,反复与机体接触一定时间后致使机体出现的中毒作用;一种外源化学物在体内蓄积作用的过程,表现为物质蓄积和功能蓄积两个方面;亚慢性、慢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指机体在相当于1/20左右生命期间,少量反复接触某种有害化学和生物因素所引起的损害作用;慢性毒性:指外源化学物质长时间少量反复作用于机体后所引起的损害作用; “三致”作用:指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可根据其特点、发生的时间和部位,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1.速发与迟发作用:速发作用指某些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在短时间内出现的毒效应;迟发作用指机体接触化学毒物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才表现出来的毒效应; 2.局部与全身作用:局部作用指发生在化学毒物与机体直接接触部位处的损伤作用;全身作用是指化学毒物吸收入血后,经分布过程达到体内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毒效应;多数引起全身作用的化学毒物并非引起所有组织器官的损害,其作用点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这样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3.可逆与不可逆作用可逆作用:指停止接触化学毒物后,造成的损伤可以逐渐恢复;不可逆作用是指停止接触化学毒物后,损伤不能恢复,甚至进一步发展加重;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是否可逆主要取决于被损伤组织的再生能力;4.过敏性反应 :也称变态反应;该反应与一般的毒性反应不同;首先,某些作为半抗原的化学物质致敏原与机体接触后,与内源性蛋白结合为抗原并激发抗体产生,称为致敏;当再度与该化学物质或结构类似物质接触时,引发抗原抗体反应,产生典型的过敏反应症状;化学物质所致的过敏性反应在低剂量下即可发生,难以观察到剂量.反应关系;损害表现多种多样,轻者仅有皮肤症状,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5.特异体质反应:某些人有先天性的遗传缺陷,因而对于某些化学毒物表现出异常的反应性;如肌肉松弛剂琥珀酰胆碱正常时可为血浆中的拟胆碱酯酶迅速分解,故作用时间很短;6.高敏感性:指某一群体在接触较低剂量的特定化学毒物后,当大多数成员尚未表现出任何异常时,就有少数个体出现了中毒症状;7.高耐受性:指接触某一化学毒物的群体中有少数个体对其毒性作用特别不敏感,可以耐受远高于其它个体所能耐受的剂量;表示毒性常用指标:致死剂量、阈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和毒作用带;1.致死剂量:1绝对致死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如再降低剂量,就有存活者;但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受试群体中总是有少数高耐受性或高敏感性的个体,故LD100常有很大的波动性;2最小致死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从理论上讲,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3最大耐受剂量: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若高于该剂量即可出现死亡;与LDl00的情况相似,LD0也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存在很大的波动性;4半数致死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LD50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越大,其LD50的数值越小;2、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1阈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阈剂量:为与化学物质一次接触所得;慢性阈剂量:为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在毒理学试验中获得的类似参数是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也不能通过试验获得;毒理学试验能够确定的是未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NOAEL;NOAEL是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制订化学物质的安全限值时起着重要作用;3、毒作用带:表示化学物质毒性和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之一,分为急性与慢性毒作用带;1急性毒作用带Zac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 LD50/Limac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2慢性毒作用带Zch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 Zch=Limac/LimchZch值大,说明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4、安全限值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指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外环境摄人体内的特定化学物质的总量;在此剂量下,终生每日摄人该化学物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可测量出的健康危害,单位用mg/kg bw表示;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描述性观察研究横断面研究、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整群随机试验剂量-反应关系:指接触特征与毒效应谱之间的关系,是毒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它从量的角度阐明毒物作用的规律性,可反映毒作用的特征;剂量:给予机体的量或机体接触的量;效应和反应:表达和描述接触一定剂量的毒物后所发生的生物学作用的强度和发生率的情况效应:指机体在接触一定剂量的化学物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生物学效应一般具有强度性质,为量化效应;属毒性作用的称为毒性效应;有机磷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改变;这类效应称为量效应,通常用均数表示;有些效应无强度差别,只能以计数、有和无、正常异常表示,称为质效应;如死亡、睡眠、麻醉、畸形等;反应: 指接触一定剂量的化学物后,表现某种效应并达到一定强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例如:50%死亡率;剂量-反应模型:剂量-质模型剂量一质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模型分析的基本步骤:数据选择、模型选择、统计方法、参数估计、结果实施、结果评估;阈值: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刚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稍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或稍高于阈值时效应将发生;通常用NOAEL或NOEL作为阈值的近似值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 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一种物质引起机体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某种有害改变的最低剂量;末观察到的有害作用剂量NOAEL 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一种物质不引起机体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可检测到的有害改变的最高剂量;机体在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改变可能检测到,但被判断为非损害作用;化学风险评估与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区别:1.化学物质所造成的食物中毒与化学物质的剂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物质所造成的食物中毒通常是累积性的,中毒的症状通常是缓慢的;2.微生物经饮食所造成的疾病症状通常是急性的,非累积性的;一般是因一次饮食所造成的;3.化学风险评估中常使用的术语如:日摄入量,周摄入量,月摄入量, 半致死剂量,不会导致有害结果的最高剂量, 会导致有害结果的最低剂量,;因其累积性,化学风险评估对各个阶段食物的摄入量作仔细的推敲,故称暴露评估为“饮食暴露评估”;4.和化学物质不同,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物质;在食物中可以生长,死亡,休眠;对其评估的模拟要考虑到影响它生存,生长,抑制的种种化学,物理因素;这些因素的研究数据常常不完全或不存在;数学的模拟过程也因此十分复杂;这是微生物风险评估最困难的地方;5.食品的化学风险评估已存在多年,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也比较一致; 化学风险评估通常依靠毒理学的专业人士来做;6.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是一门新兴学科;这和近年来人类对微生物通过饮食所造成的疾病的了解的增加是相辅相成的;7.微生物风险评估通常是依靠食品微生物和微生物所造成的疾病的专业人士来承担的;暴露评估: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是量化风险并最终确定某种物质是否会对公众健康带来风险的必需技术过程;膳食暴露评估:指通过食物途径被摄取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等的量;是关联食品消费数据和食品中化学物浓度数据的桥梁,通过比较膳食暴露评估结果与相应的化学物健康指导值,可确定化学物的风险程度;膳食暴露评估原则:确定目标;为消费者提供保护;采用最佳数据;提供相当或优于现有国家层面的评估结果;覆盖普通人群和重点人群;采用本国的食品消费和浓度数据,也可参考国际营养和毒理学数据;某种化学物在国际评估结果是安全的,则在该国家可以认为安全;膳食暴露评估方法与模型:对于获得的膳食污染物数据必须与食物消费量结合,暴露评估有三种方法:以食品污染水平和食物消费量均为事前进行估计的简单点评估模型---膳食点评估模型;以污染物水平进行事前估计乘以食物消费量分布数据的分布点评估模型---膳食分布评估模型;以膳食污染物和食物消费量均为分布数据的随机概率的评估模型---膳食概率评估模型 ;风险描述: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风险描述的方式: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具有遗传毒性物质→周耐受摄入量PTWI、PTMI混合物→用平均NOAEL或所有物质中最低NOAEL计算组ADI 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质,进行风险描述原则1、剂量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2、把不同暴露水平的风险量化3、把能产生类似危害的不同化学物进行风险分级联合风险评估:聚集单一化合物、累积多组化合物1、剂量相加2、效应相加3、协同作用4、拮抗作用风险评估应用:1、为制定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2、确定监管的重点领域和品种;3、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4、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食品安全目标是风险评估与有效控制识别风险相联系的风险管理工具;食品安全目标:保护本国人民健康、免受危害;有效工具:良好操作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食品安全标准:规范食品生产,保证食品的安全质量,保证消费者健康;种类:食源性健康危害物质的限量标准食品的卫生规范食品中各种致病物质及其他相关成分的检验方法标准核心:最高限量食品卫生标准中化学危害物评估:动物毒性试验;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确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确定一日食物中的总允许摄入量;确定该物质在每种食品中的最高允许量;制定食品中的允许标准;食品卫生标准中物理危害物评估:进行高、中、低的定性估计;有GMP控制;食品卫生标准中生物危害物评估:重点放在人群暴露与健康效应的定量评估,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安全评估;食品安全的检测对象:农兽药、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非食用添加剂与违禁成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加工产物、致病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分类: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在线监测、生化分析;定性、定量1、紫外光谱检测技术紫外光的波长范围是100~400 nm,它分为两个区段;波长在100~200 nm称为远紫外区,这种波长能够被空气中的氮、氧、二氧化碳和水所吸收,只能在真空中进行研究工作,故这个区域的吸收光谱称真空紫外,由于技术要求很高,目前在用途不大;波长在200~400 nm称为近紫外区,波长在400~800 nm范围的称为可见光谱;常用的分光光度计一般包括紫外及可见两部分,波长在200~800 nm或200~1000 nm; 分子处于低能量的基态,从外界吸收能量后,能引起分子能级的跃迁; 许多有机分子中的价电子跃迁,须吸收波长在200~1000 nm范围内的光,恰好落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因此,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一般有共轭双键的在紫外区有吸收;如果一化合物在210nm以上无强吸收带,可以认为该化合物不存在共轭体系;若在215~250nm区域有强吸收带,则该化合物可能有两至三个双键的共轭体系;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有机物的不少基团生色团,如羰基、苯环、硝基、共轭体系等 ;如,在260nm附近有弱吸收,是苯环的特征吸收;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OR、-NHR、-SH、-Cl、-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nm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收强度;主要部件:光源钨灯,氘灯→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检测步骤:开机、调零、波长扫描、吸光度、建立校准曲线、样品测定;特点:仪器设备和操作都比较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用途广泛;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技术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而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又称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测量对象是呈原子状态的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 ;原理根据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待测物质的气态原子或离子受激后发射的特征光谱的波长及其强度来测定物质中元素组成和含量的分析方法;原理是用高压放电、等离子焰炬、激光等手段可将原子或离子激活成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并容易发射出相应特征频率的光子返回到基态或低亚激发态而呈现一系列特征光谱线;气相色谱法检测高选择性:分离单组份定性定量;高效能;高灵敏度:检出限量低至10-1l g的物质,适于微量和痕量分析;系统构成: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工作原理:样品高温瞬间汽化-色谱柱分离-检测;适用:易挥发的小分子有机物;难挥发性成分经衍生化检测;酶联免疫分析技术ELISA基本原理:是酶分子与抗体或抗抗体分子共价结合,此种结合不会改变抗体的免疫学特性,也不影响酶的生物学活性;此种酶标记抗体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使其所含的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变成有色的氧化型,出现颜色反应;因此,可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呈正比; 用于标记的酶:有高度的活性和敏感性;在室温下稳定;反应产物易于显现;能商品化生产;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葡萄糖氧化酶等,其中以HRP应用最广;显色剂:1邻苯二胺OPD,橙色,最大吸收值在490nm,可用肉眼观察判别,容易被浓H2SO4终止反应;2联大茴香胺OD, 橘黄色,最大吸收值在400nm,颜色较稳定;35-氨基水杨酸5-AS:深棕色,最大吸收值在449nm;4邻联甲苯胺OT,蓝色,最大吸收值在630nm,不稳定,不耐酸,但反应快,颜色明显;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池检测器TCD 、光离子化检测器PID、氮磷检测器NP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

食品毒理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食品毒理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影响LD50的因素(对于同一种化学物质):

动物种属 接触途径 性别 年龄



实验室环境 喂饲条件 染毒时间 受试物浓度 溶剂性质 实验者操作技术 的熟练程度
8
一、致死剂量:半数致死量
•据报道,用26种化学物质对大鼠灌胃染毒,
并对每种化学物质LD5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
39
四、参考剂量和参考浓度
② 在动物实验(和在人体实验)确定NOEL的资
料的质量可影响SF的选择。
③ 如果缺失重要的资料,则增加SF。
④ 最初的毒性反应的类型和重要性可改变SF,
因此对可逆的毒效应SF降低。
40
四、参考剂量和参考浓度
⑤ 实验动物数量不足可能增加安全系数。
⑥ 剂量-反应关系的形状可影响SF的确定。
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 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 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24
四、毒作用带:急性毒作用带

有人提出:用毒物引起致死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斜率代表急性毒作用带 的宽窄,来评价毒物的危害性:
1 LD84 LD50 2 LD50 LD16
•指某一种外源化学物可以在环境中存在,而不
致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的浓度。
•在生活环境中,MAC是指对大气、水体、土壤等
介质中有毒物质浓度的限量标准。
30
二、最高容许浓度
在生产环境中,MAC指车间内工人工作地点的空
气中某种外源化学物的不可超越的浓度。 由于接触的具体条件及人群的不同,即使是同一 化学物质,它在生活或生产环境中的MAC也不相 同。

13
一、致死剂量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2024/6/4
31
反应与效应
❖ 效应(graded response) 通常与表示化学物
质在个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变化。属于计量
效应
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可以某种测量数值
表示。这类效应称为量反应。
❖反应 (quantal response) 用于表示化学物
质在群体中引起的某种毒效应的发生比例。属于
2024/6/4
26
❖ 易感性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 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 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 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 如外源化学物在接触者体内代谢酶及靶分子的 基因多态性,属遗传易感性标志物。环境因素 作为应激原时,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 统的反应及适应性,亦可反映机体的易感性。
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取决于外源化学物 的性质和剂量,可引起多种变化,可以表现为:
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 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③亚临床改变 ④临床中毒 ⑤甚至死亡
2024/6/4
20
毒物的毒效应
“三致”作用:指致突变、致畸、致癌作 用。
2024/6/4
21
➢ 靶器官 (target organ):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又称内剂量(internal dose),是指 外源化学物穿过一种或多种生物屏障,吸收进入体内的剂量。
到达剂量(delivered dose) 又称靶剂量(target dose)或生物有 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是指吸收后到达靶器 官(如组织、细胞)的外源化学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致死剂量
1.绝对致死剂量
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lethaldose,LD10)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由于个体差异,少数高耐受性个体的存在,LD10常有很大的波动性。

因此,一般不把LD10作为评价化学物质毒性大小或对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进行比较的指标。

2.最小致死剂量
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lethaldose,LD01)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理论上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

3.最大耐受剂量
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tolerancedose,LD0)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若高于该剂量即可出现死亡。

LD0也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存在很大的波动性。

上述LD0和LD10常作为急性毒性试验中选择剂量范围的依据。

4.半数致死剂量
半数致死剂量(medianlethaldose,LD50)又称致死中量,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LD50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反比,即急性毒性越大,LD50的数值越小。

LD50是一个生物学参数,受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在表示LD50时,必须注明动物种属和接触途径,还应标明动物的性别。

此外,实验室环境、喂饲条件、染毒时间、受试物浓
度、溶剂性质、实验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等均可对LD50产生影响。

LD50有较大的波动性。

因此,在计算LD50时,还要求出95%可信限,以LD50±1.96δ 来表示误差范围。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