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食品卫生与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第一节食品卫生PPT课件

合集下载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ppt课件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ppt课件
–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酿酒、 发酵、制作调味品、乳酸等。香菇、蘑菇、木耳等 大型真菌的菌体也可以作为天然的食品。现代化学 工业常常利用微生物生产有机酸、氨基酸等。微生 物所产生的抗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应用于医药业。
– 然而一部分微生物则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造成食 品感官品质、食用价值损害的因素,同时也可能造 成食物中毒等危害人类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
PPT课件
8
一、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基础知识
• 5.2 真菌
• 真菌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在进化水平 上较细菌高,个体也比细菌大。
• 真菌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两大类。常见的单细 胞型真菌是酵母菌。多细胞型真菌能够形成菌 丝和孢子,菌丝伸长分支,交叉纠缠成团状, 称之为丝状菌或霉菌。
• 还有一类大型真菌,可以形成体积巨大的子实 体,可以供食用或药用,例如蘑菇、木耳等食 用菌。
– 10.1 培养基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 营养物质:N源、C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水
– 水: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
– 凝固剂:琼脂、明胶、血清等
– 抑制剂:鉴定细菌、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 增加待检菌的检出率
– 指示剂:用于指示鉴别细菌可否利用分解糖 醇类物质和含氮化合物,产酸产碱的能力
PPT课件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PPT课件
1
引言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2019年12月 6日召开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十周年 座谈会上作上述表示:人们对于食品 安全问题尚缺乏科学、正确和客观的 了解,所以我们需要传播一些基于科 学的认识和一些应该采取的措施。
•“比如消费者普遍关心的是食品当中存在的化学性污染, 像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以及环境污染物等,对” 真正第一号的食品安全问题“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 源性疾病反而比较忽视。”陈院士说,这说明老百姓对 食品安全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

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ppt 109页)

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ppt 109页)
工商、质监、卫生、农业、药监、商务等众多部门,责权模糊、 职能交叉,看来谁似乎都有责任,但到最后谁都可以推托责任。
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如香精香料、增稠剂、乳化剂。 • 3.市场经济、市场放开,追求利润,伪造食品、掩盖缺陷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道:“……有50%
的利润,资本家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
,资本家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
利润,资本家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
危险……”
第八章 食品卫生理化检验p111
Food Health Test
பைடு நூலகம்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10-05-30
代兴碧
第一节 概述
• 一、食品卫生检验的分类
• 按照检验对象可分为两个方面:
• (一) 食品中与卫生有关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 物的检验,称为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二)食品中营养成分及与卫生有关的化学物
(二)食品样品的无机化处理
测定食品中的无机成分时,共存的 或与无机物结合的大量有机物将干扰测定, 故预先必须将所有的有机质破坏除去,使 待测的金属或非金属转变成无机物的形式, 才能进行测定。破坏有机质的方法主要有 湿消化(wet digestion)和干灰化
(dry ashing)两类。
(三)干扰成分的分离除去
1.透析法 2.挥发法 3.顶空法 4.液—液萃取法 5.固相萃取法
第四节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
• 1.前言 • 2.什么是食品添加剂?(概念) • 3.食品添加剂是如何分类的?(分类) • 4.食品添加剂有什么作用?(作用) • 5.我国及其它国家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数量比较(使用情况的国际比较) • 6.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法规与标准有哪些?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培训课件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培训课件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甲 乙甲 乙
4
5
丙 丁丙 丁
甲 乙甲 乙
9
10
丙 丁丙 丁
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一 实验准备
❖ 培养基制备 ❖ 高压蒸汽灭菌 ❖ 器材预算 ❖ 刻度吸管的无菌操作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3
培养基的制备(40人份)
组号
1+2 +3+4
5
培养基
乳糖胆盐 发酵培养基
营养琼脂
称量g 水量ml
❖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 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 用语, 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 而是指具有某 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是评价食品卫 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 大肠菌群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 其定义 为: 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 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 肠埃希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 等四个属的细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13
器材准备
❖ 1.冰箱: 0~4℃ ❖ 2.恒温培养箱: 35~37℃ ❖ 3.恒温水浴箱: 45~47℃ ❖ 4.灭菌1ml刻度吸管: 3支×10组×2倍 ❖ 5.灭菌10ml刻度吸管: 2支×10组×2倍 ❖ 6.灭菌90mm平皿: 7个×10组×2倍 ❖ 7.灭菌70mm平皿: 4个×2×10组×2倍 ❖ 8.灭菌中试管: 2支×10组×2倍
条包住吸管向前转动几圈, 将吸管尖退入纸筒内约3~4 厘米, 把纸筒起始端压平, 打折180度 (折3~4 厘米长、纸筒壁厚度约三层纸, 不容易被管尖扎破), 转动并压住起始端打折部分, 继 续转动。转动时, 右手将纸条向前推平, 左手将吸管向后拉紧, 同时向前转动, 吸管就能够包得 很紧。纸筒形成以后, 把末端空心纸筒压平固定, 打折, 系牢, 多余的纸撕掉。 ❖ 每10支用1/2版(宽 20cm)的报纸包成1包。 ❖ 高压蒸汽灭菌, 烤干备用。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中国农业大学【天地农大BBS】
⑵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一般是指食品在原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带 入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由于霉变和腐败变质而产生的有毒 有害物质。如食品中农药残留,砷、汞、铅等重金属的污 染;奶和奶制品、酱油等酸性食品,霉变食品和发酵食品 中的黄曲霉毒素B1,浸出油的溶剂残留,酒中甲醇含量, 动物性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包装容器及食品中有害物质 的残留量等。 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理化指标,具体可查阅国家卫生 标准理化部分,理化指标的测定表示方法一般有 %、 ppm、ppb等。 ⑶ 微生物指标
中国农业大学【天地农大BBS】
二 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
目前,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一般分为细菌总 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 1. 细菌总数 食品中细菌总数通常指 1g , 1ml 或 1cm2 面积食品上的 细菌数目而言的,而不考虑其种类。 由于检测计数方法的不同, 一般有两种表示方法(菌落 总数和细菌总数)。
中国农业大学【天地农大BBS】
1. 细菌总数 一种是在严格规定条件下(样品处理,培养基及 其 pH 培养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使适应这些条 件的每一个活菌细胞必须而且只能生成一个肉眼可见的 菌落,经过计数所获得的结果称为该食品的菌落总数。 另一种是将食品经过适当处理(溶解和稀释)后, 在显微镜下对细菌细胞数进行直接计数,这样计数的结 果,既包括活菌,也包括尚未被分解的死菌体,因此称 为细菌总数。 目前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细菌总数实际上是 指菌落总数。即指的是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 长出的菌落数。
一 食品的卫生要求和标准
1. 食品的卫生要求
⑴ 食品首先应当是无毒无害的(所谓无毒无害,一般 指不造成人急性、慢性疾病,不构成危害而言,或者是某 些食物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但在正常情况下,不致危害 人体健康。

各类食品卫生微生物的检验幻灯片PPT

各类食品卫生微生物的检验幻灯片PPT
水生动物的体表。 水生动物的肠道。 加工、运输时,由于环境卫生条件、用具、工人
的个人卫生、用水、运输过程等不洁造成污染。
三、乳与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
(一)样品的采集
1、散装或大型包装的乳品
用灭菌刀、勺取样,采样时应注意取样部位、取样 量等的代表性:每件样品数量不少于200g,放入灭 菌容器内及时送检。鲜乳一般不应超过4h,在气温 较高或路途较远的情况下应进行冷藏,不得使用任 何防腐剂。
2、小型包装的乳品
应采取整件包装,注意包装完整。 各种小型包装的乳品与乳制品的取量为:生奶1瓶 或1包;消毒奶1瓶或1包;奶粉1瓶或1包;奶油1块 (113g);酸奶1瓶或1包;炼乳1瓶或1罐;奶酪(干酪)1 个。
3、奶油
➢ 用无菌操作打开奶油的包装,取适量检样置于灭菌 三角瓶内,在45℃水浴或恒温箱中加温,溶解后立 即将烧瓶取出,用灭菌吸管吸取奶油25mL放入另一 含225 mL灭菌生理盐水或灭菌奶油稀释液的烧瓶内 (瓶装稀释液应预置于45℃水浴中保温,做10倍递增 稀释时所用的稀释液相同),振摇均匀,从检样溶化 到接种完毕的时间不应超过30min。
2、检验肉及肉制品受外界环境污染的程度或 是否带有某种致病菌
棉拭采样法和检样处理
一般可用板孔5cm2金属制作规板压在受检样品上,将灭菌棉 拭稍蘸湿,在板孔5cm2的范围内揩抹多次,然后将规板板孔 移压另一点,用另一棉拭揩抹,如此共移压揩抹10次,总面 积50cm2,共用10支棉拭。每支棉拭在揩抹完毕后应立即剪 断或烧断后投入盛有50mL灭菌水的三角瓶或大试管中,立 即送检。检验时先充分振摇吸取瓶、管中的液体,作为原液, 再按要求做10倍递增稀释。
1、致腐微生物:在自然界里广泛存在的一类营死物寄 生的,能产生蛋白分解酶,使动植物组织发生腐败 分解的微生物。 肉的腐败过程使蛋白质分解成蛋白胨、多肽、 氨基酸,进一步再分解成氨、硫化氢、酚、吲哚、 粪臭素、胺及二氧化碳等,这些腐败产物具有浓厚 的臭味,肉的表面产生明显的发粘、变色、霉斑。

卫生微生物学课件:食品微生物

卫生微生物学课件:食品微生物
1.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经摄食 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有感染或 中毒性质的疾病。
2.分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 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结核 食源性病毒性疾病-甲肝、疯牛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蛔虫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卫生学意义
三、食品微生物卫生学意义
(四)预防食品变败的措施 1.低温保藏:冷藏、冷冻 2.高温灭菌保藏:常压杀菌(巴氏消毒法)、
加压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微波杀菌、远 红外线加热杀菌和欧姆杀菌 3.非加热杀菌保藏:辐照杀菌、超声波杀菌、 高压放电杀菌 、高压杀菌 4.脱水防腐:Aw=? 5.提高渗透压防腐:盐藏和糖藏 6.防腐剂保藏:有机防腐剂和无机防腐剂
4.人与动植物: 5.生产工具与食品用具:设备灭菌不彻底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卫生学意义
二、食品微生物种类
(一)生产加工过程分类
1.生产型食品微生物:酵 母菌、乳酸杆菌等
2.食物变质微生物:霉菌 等
3.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沙 门氏菌、肉毒杆菌等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卫生学意义
第三节 各类食品中微生物
一、肉类微生物
(一)肉类变质的感观变化
1.发粘:微生物繁殖后形成的粘 液物质,可拉长成丝状,有较 强的臭味。
2.变色:肌红蛋百被氧化成绿色、 微生物产生的色素
少数细菌 酵母菌、霉菌
4.5
酸性食品:水果
腐败菌、病原菌
5.5
7
PH
非酸性食品:鱼肉、乳、蔬菜
第一节 食品生境特征
四、温度 1.嗜冷微生物:-5~30 ℃ 2.嗜温微生物:10~45 ℃ 3.嗜热微生物:25~95℃ 4.共同温距:25~30 ℃

食品的卫生细菌学检验医学PPT

食品的卫生细菌学检验医学PPT

精选ppt
27
四、大肠菌群检验方法及操作方法
国家标准: 三步法:乳糖胆盐发酵试验→分离培养→
证实试验(乳糖发酵试验)
行业标准: 两步法:推测试验→证实试验
精选ppt
28
不产气 大肠杆菌阴性
报告
检样 稀释处理 乳糖胆盐发酵管
革兰氏染色
产气 EMB等
乳糖发酵管
革兰氏阳性
革兰氏阴性无芽胞 产气
不产气
大肠杆菌阴性
精选ppt
7
检样从开始稀释到倾注最后一个平皿所 用时间不宜超过20min,以防止细菌有 所死亡或繁殖。
精选ppt
8
(二)培养
普通食品:37 ℃ 48h 倒放平板 清凉饮料、调味品、糕点、酒类: 37 ℃ 24h 水产品: 30℃ 48h
精选ppt
9
(三)计数和报告
到达规定培养时间,应立即计 数。如果不能立即计数,应将平板 放置于0-4℃,但不得超过24h。
食品饮料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 饮料、食用纯水和糕点的大肠菌群测定
精选ppt
45
餐具大肠菌快速检验纸片 餐具卫生消毒效果检测
精选ppt
46
大肠菌群测试片 适用于需要对大肠菌群准确计数的样品,如消毒牛乳、
冷饮和调味品等。
精选ppt
47
八、水的大肠菌群检验
生活饮用水 瓶装饮用纯净水 饮用天然矿泉水罐装产品 地面水质量标准 准备加氯消毒后供饮用的水 准备加氯消毒后供饮用的水 游泳池水
精选ppt
40
• 3.培养:
• 将接种好的纸片轻轻压平(可叠放),在 36℃下培养15-24h观察结果。
• 4.结果判定:
• 纸片上出现紫红色斑点,其周围有黄圈者,为 阳性.

第八章 食品卫生微生物PPT课件

第八章 食品卫生微生物PPT课件
回本章目录
3. 病菌来源与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肉毒梭菌中毒的发生,除加 强食品卫生措施外,还应注意: (1)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使用新鲜的原 料,避免泥土的污染。 (2)生产罐头食品及真空食品必须严格无 菌操作,装罐后要彻底灭菌。 (3)加工后的食品应避免再次污染和较高 温度或缺氧条件下存放。
回本章目录
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病程
较短,1d~2d内即可恢复,愈后良好,
一般不导致死亡。
回本章目录
4.病菌来源及预防措施
主要污染来源包括原料和生产操作人员 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包括防
止葡萄球菌污染和防止其肠毒素形成两个 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防止带 菌人群对食品的污染 ;防止葡萄球菌对 食品原料的污染 ; 防止肠毒素的形成 。
回本章目录
3.病菌来源及预防措施
沙门氏菌多由动物性食品引起, 特别是肉类,也可以是鱼类、禽类、 乳类、蛋及其制品引起。
① 防止沙门氏菌污染 ② 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繁殖 ③ 彻底杀死沙门氏菌
回本章目录
(三)大肠埃氏菌食物中毒
1.病原菌
大肠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两端钝圆 的短杆菌,大多数菌株有周生鞭毛,能运动, 有菌毛,无芽孢。某些菌株有荚膜,大多为 需氧或兼性厌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 50℃,最适生长温度为40℃,最适pH为 6.0~8.0。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培养24h 后呈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近无色的中 等大菌落,其菌落与沙门氏菌的菌落很相似。 但大肠杆菌菌落对光观察可见荧光,部分菌 落可溶血(β型)。
回本章目录
2.食物中毒原因及症状
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有多种多样的中毒表现,一 般可分为胃肠炎型、类伤寒型、类霍乱型、类感冒型和 败血症型5种类型。其中胃肠炎型最为多见。潜伏期一 般为12h~36h,短者6h ,长者为48h~72h,大多集中 在48h内,超过72h的不多。潜伏期短者,病性较严重。

食品微生物学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食品微生物学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微生物分布广、繁殖快、代谢强的特点,使 它们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肩负着矿化作用的责 任,尤其在地球化学方面有雄伟的转化作用。其实, 微生物在自然界不仅进行矿化作用,并且还控制着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分压和植物可利用二氧化碳的分 量。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学概述
一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在普 通微生物学与相关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术的基础上, 专门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生物学特性、食品在贮 藏和加工过程中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以及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 污染、控制及卫生学检测,从而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种 多样、安全卫生的食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由于微生物的比表面积大,与环境的接触 面大,因而受环境的影响也较大。一旦环境条件 发生变化,不适于微生物的生长时,很多微生物 个体死亡。但是,也有些个体发生变异并能存活 下来。我们常常利用微生物的这一特点,,一般对营养的要求不 高,故原料来源广泛,容易培养。许多不易被 人和动植物所利用的农副产品、工厂下脚料等 都可以用来培养微生物,这样不仅解决了培养 微生物的原料问题,而且为“三废”处理找到 了出路,做到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 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范围)
(1) 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
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 营养代谢、 生长繁殖、生态、遗传变异等)。
(2)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
如利用细菌来生产食醋、味精等调味品,酸乳、 干酪、酸性奶油等发酵乳制品;利用酵母菌来生产馒 头、面包、酿酒及食用蛋白等;利用霉菌生产腐乳、 豆豉、酱、酱油、柠檬酸等食品或添加剂。
第一节 微生物基本知识
微生物是生物界中,除了高等植物、动物等生物以外的 一个十分庞杂的生物类群。

食品中各类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食品中各类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新华网东京4月6日专电日本最近再度发生病原性大肠 杆菌O157集体感染事件,到5日为止,东京、千叶、埼 玉、神奈川、茨木、群马等地已有125人受到感染。
这次集体感染于3月12日首先在千叶县柏市被发现。 诊断和调查结果表明,患者是由于食用了一些工厂生产的不 洁净的食品而被感染的。
日本曾于5、6年前首次发生病原性大肠杆菌O157 集体感染事件。患者有发烧、恶心、呕吐等症状。
操作步骤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 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 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 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 36+1℃温箱内,培养24+2小时,如所有 乳糖胆盐发酵管均不产气,则可报告为 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按下列程 序进行。
操作步骤
(二)分离培养
食品中细菌数量越少,食品存放的时间 越长。如:
0℃时菌落数为105cfu/cm2的牛肉,可存 放7d;菌落数为102cfu/cm2时, 可存放 18d。
0℃时菌落数为105cfu/cm2的鱼可存放6d, 菌落数为103cfu/cm2时, 可存放12d。
菌落(colony):生长在固体 培养基上,来源于一个细胞, 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 养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 释倍数,即得每克(每毫升)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计数和报告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
总数测定标准。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第二节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一、大肠菌群与食品卫生质量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能发酵乳糖、产酸、
引起中毒的主要是 动物源性食品。
本菌对热、消毒药及 外界环境的的抵抗力 不强。60℃,20-30min

食品卫生学PPT课件

食品卫生学PPT课件

-
6
细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大多数细菌对 人类是有益的,食品、医药、农业等部门都应 用细菌进行生产和研究,如利用乳酸菌发酵的 酸奶,因含大量活性乳酸菌,食入后可抑制肠 道内致病菌的生长,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并可制造维生素。但是,有一部份细菌对人类 健康具有危害,如痢疾、伤寒杆菌可造成人类 发病,这一类细菌就是病原菌,它主要通过两 种方式损害人体,一是细菌产生的毒素或细菌 侵入人体某些部位、器官直接损伤,二是人体 对细菌产物致敏,通过免疫反应间接造成组织 损伤;
-
16
食品从业人员是造成食品污染、疾病传播 的重要途径,主要是由于不能严格执行 个人卫生要求,造成细菌对食品的污染, 为此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健康检查方可上 岗,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须调离工 作岗位。
-
17
第二章 加工过程
食品整个加工过程应严格把关以确保 产品卫生安全。
1、粗加工:在原料挑选、清洗、分切 过程中,要认真注意原料的各种性状, 有无腐烂变质,检查是否混有有毒有害 动植物如河豚鱼、毒菇等,除去不可食 部分。蔬菜、肉类、水产品在专用池内 清洗,洗净放入层架待进一步加工。
(2)、蒸汽消毒法:将洗净餐具立起放入 蒸汽柜内,温度达到95℃消毒10分钟。
(3)、煮沸消毒法:将洗净餐具放入沸水 中,待水再沸5—10分钟。
-
24
在物理消毒有困难情况下再考虑选择餐 具消毒专用药物进行消毒,药物必须有省级 以上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批准使用的证件,使 用时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配制,忌用热 开水配制消毒水。一些大型或高档饮食单位 应考虑选用自动洗餐具机进行清洗消毒餐具, 餐具入机前使用高压水龙头冲去食物残渣。 消毒后餐具立即放入餐具保洁柜,隔夜未使 用的餐具应重新消毒。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PPT课件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PPT课件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流程一般包括样品采集、预处理、检测、计数和鉴定等步骤。样品采集应具有代表 性,预处理则包括稀释、过滤等步骤,以去除干扰物质。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微生物种类和检测目 的来确定。最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计数和鉴定,得出结论。
02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
指在一定条件下,每克或每毫升 食品中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加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和发展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应用领域
食品生产过程控制
01
通过微生物检验,监控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确保食品
不受微生物污染。
食品安全评估
02
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检验,评估食品的安全性,确保食品符合国
家食品安全标准。
之一。
检测方法
通常采用倾注培养法或表面涂布法 进行检测,需要经过培养、计数和 报告三个步骤。
参考范围
不同食品的细菌总数参考范围不同, 一般而言,生乳的细菌总数应不超 过100000cfu/mL,饮用水的细菌 总数应不超过100cfu/mL。
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
指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后能发酵乳 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 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实验室环境控制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和良 好的微生物学状态,定
期进行环境监测。
人员安全与培训
检验人员应接受相关培 训,了解微生物安全知 识,遵守实验室安全规
定。
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无菌操作
在检验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 作原则,避免交叉污染。

食品卫生ppt课件

食品卫生ppt课件
7
③食品的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并不断改进, 以保证和促进食品卫生质量的提高,食品的工具 (餐具、饮具)、容器、包装材料、炊具、设备、 装、卸、运输工具都必须使干净、安全、无毒、无 害,严防食品通过各种渠道和环节受到污染; ④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个人卫生是保证食品卫生 的一个重要条件,对此要有严格要求;
• 手接触脏物,进厕所,吸烟,用餐后都必须把双手洗净才 能进行工作。
• 上班前不许酗酒,工作时不准吸烟、饮酒、吃食物及做其 它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 操作人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食品和原料,经过包扎 治疗戴上防护手套后,方可参加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 不准穿工作服、鞋进厕所或离开生产加工场所。
• 生产车间不得带入或存入个人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 烟酒。药品化妆品等。
24
餐饮具的卫生要求
• 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 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 洗净,保持清洁;
• 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 关卫生标准。
• 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 •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25
餐具的清洗消毒程序?
• 提倡热力消毒。具体程序为:一刮、二洗、三清、 四消毒(蒸汽或电子消毒崐柜)、五保洁
• 对定型包装食品索取 检验合格证,看商标 标志,不要采购无证 明和商标标志,项目 不全的食品。(注意 索证)
• 从外地购进食品应索 取 食品的检验合格 证或化验单。
18
定型包装食品必须标明 哪些标识?
必须在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书 上标明:品名、产地、厂名、生产 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 或者主要成分、保质期限、食用或 使用方法。
(( 二一 )) 防保 止证 食食 品品 加原 工料 过卫 程生 中质 的量 污

《微生物与食品卫生》PPT课件

《微生物与食品卫生》PPT课件
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的污染、消长及控制 第二节 食品被污染后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第三节 食品的卫生要求和微生物学标准
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污染及途径
一、食品污染的种类
生物污染: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昆虫 化学污染:农药、工业三废、添加剂、 包装材料 物理污染:放射性污染
二、微生物污染源
1 土壤 2 空气 3水 4 人和动植物体 5 食品加工设备与包装材料 6 食品的原料
五、汽水可乐类食品 1,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 2、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
六、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 1、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2、只有热量,没有营养
七、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 1、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2、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八、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 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 2、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三、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
1 通过水而污染 2 通过空气而污染 3 通过人及动物而污染 4 通过用具及杂物而污染 5 通过土壤污染
四、食品中微生物的消长情况
加工前:原料的运输和贮藏增加了微生物污染、增殖 的机会,因此与加工后相比,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大.
加工过程中:清洗、消毒和灭菌使微生物数量明显下 降,或完全消除微生物.
食物中毒的特点
1 潜伏期较短,来势剧烈 2 大致相同的临床表现 3 发病与吃某种食品有关 4 发病率高,不传染
食物中毒的分类〔按病原物质分〕
1 细菌性食物中毒 2 真菌性食物中毒 3 动物性食物中毒 4 植物性食物中毒 5 化学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的食物中毒
细菌性的食物中毒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类型,根 据中毒的原因可将其分为感染性食物中毒和毒素性食物 中毒.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件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件
详细描述
在食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定期进行 微生物检验,以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 生长和变化,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卫生与安全评价的微生物检验
总结词
评估食品卫生状况和食品安全性能,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食品安全信息。
详细描述
通过微生物检验,对食品卫生状况和食品安全性能进行评价,为消费者提供可 靠的食品安全信息,保障公众健康。
提高食品安全预警能力。
智能化与自动化检测设备的研发
智能化检测设备
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对食品中微生物的自动识别 、分类和计数,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效率。
自动化检测设备
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自动化流程,减少人工 操作和误差,提高检测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在线监测系统
研发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状况,及 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02
食品微生物的种类与特性
细菌
01
02
03
常见种类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 贺氏菌等。
特性
细菌通常为单细胞微生物 ,形态多样,可在食品中 广泛分布,部分细菌可引 起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
检测方法
通过培养、分离、鉴定等 步骤进行细菌检测,常用 生化试验和免疫学方法进 行鉴定。
霉菌
常见种类
黄曲霉、毛霉、根霉等。
03
利用磁珠与微生物的结合,实现微生物的分离和富集。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 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通过扩增微生物的DNA片段,实现快速、灵敏的 检测。
基因测序
对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鉴定其属性和类型 。
3
生物芯片技术
将微生物的基因标记在芯片上,通过扫描仪进行 检测和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食品卫生
一 食品的卫生要求和标准
1. 食品的卫生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四条指出:“食品 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 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这一条就明确地规定了食品的卫生要求。
一 食品的卫生要求和标准
1. 食品的卫生要求
⑴ 食品首先应当是无毒无害的(所谓无毒无害,一般 指不造成人急性、慢性疾病,不构成危害而言,或者是某 些食物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但在正常情况下,不致危害 人体健康。
细菌数目而言的,而不考虑其种类。 由于检测计数方法的不同, 一般有两种表示方法(菌落
总数和细菌总数)。
1. 细菌总数 一种是在严格规定条件下(样品处理,培养基及
其pH培养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使适应这些条 件的每一个活菌细胞必须而且只能生成一个肉眼可见的 菌落,经过计数所获得的结果称为该食品的菌落总数。
一 食品的卫生要求和标准
2. 食品的卫生标准 ⑴ 感官指标
食品感官指标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之 一是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造成的。
如有些微生物产生色素或由于其某种代谢产物的作 用能够使某些食品的色泽发生变化(假单孢菌属的菌株 能够产生荧光素), 所以如果食品污染了这些微生物, 很容易发生色变。
另一种是将食品经过适当处理(溶解和稀释)后, 在显微镜下对细菌细胞数进行直接计数,这样计数的结 果,既包括活菌,也包括尚未被分解的死菌体,因此称 为细菌总数。
目前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细菌总数实际上是 指菌落总数。即指的是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 长出的菌落数。
二 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
⑵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一般是指食品在原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带 入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由于霉变和腐败变质而产生的有毒 有害物质。如食品中农药残留,砷、汞、铅等重金属的污 染;奶和奶制品、酱油等酸性食品,霉变食品和发酵食品 中的黄曲霉毒素B1,浸出油的溶剂残留,酒中甲醇含量, 动物性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包装容器及食品中有害物质 的残留量等。
⑴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的鉴定是评定食品卫生标准的简便、灵敏 和准确的方法,它是人民群众长年生活实践对食品特有 的认识,具有充分的根据。
人类的感觉器官相当灵敏,一般实验设备难于检出 的微量硫醇和胺类等异臭物质,通过人类的嗅觉可以鉴 定出来。因此可以这样讲,感官指标在某种意义上比理 化指标还要灵敏。这一点对检查只发生轻微腐败的肉、 水产品、蛋类等动物食品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通过感官 检查已发现某种食品有明显的腐败变质和霉变等现象, 就可以考虑不必再进行其它理化指标或微生物指标检验。
一 食品的卫生要求和标准
2. 食品的卫生标准
食品质量的好坏有一定标准。而食品的卫生标准是检 验食品卫生状况的依据。它规定了食品中有可能带入的有 毒物质的限量。
在生产实践中,只要我们按照规定的检验方法,对某 种食品逐项加以检测,然后与食品卫生标准进行对比,就 可判断该种食品卫生状况的好坏程度。
许多国家都对自己国家有关食品制订了食品卫生标准, 有些地区、部门还有自己的标准(如国标、部标、省标 等),有时由于要求、目的不同,也会有不同卫生标准。
1. 细菌总数 那么检测食品中的细菌总数有何卫生学意义呢? 一方面,它可以作为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许多
实验结果表明,食品中细菌总数能够反映出食品的新鲜 程度、是否变质以及生产过程的一般卫生状况等。一般 来讲,食品中细菌总数越多,则表明该食品污染程度越 重,腐败变质的可能性越大。
第八章 食品卫生与食品卫生
微生物学检验
第一节 食品卫生
所谓食品卫生是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 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即食品在它的原料生产、加工或制造直至最后消费的 各个阶段都必须是安全的、符合卫生的和有益于健康 的。食品不能含有营养成分以外的、认为添加的、污 染的或天然固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杂质。
⑵ 其次, 食品应当具有一定的营养要求。在这里营养要 求不仅要包括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而且还应包括该 种食品的消化吸收率以及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应发挥 的作用。(如保存期过长的奶粉, 溶解度降低,消化吸收 率降低,婴儿食用后常引起腹泻,象这样的奶粉应算不符 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一 食品的卫生要求和标准
1. 食品的卫生要求
⑶ 食品还应具有良好的,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因为只有具有良好色、香、味等感官性状的食品,才能对消 费者产生吸引力,促进食用,因而也才可以从中吸收更多的 营养。反之,即使营养再好,也不易被消费者所乐意接受。
当然,食品要符合上述卫生要求,就必须在食品从原料 经加工到消费的各个过程严加注意,层层把关。要针对各个 不同环节采取相应措施,尽量消控制有害物质侵入。
一 食品的卫生要求和标准
2. 食品的卫生标准
⑴ 感官指标 有些微生物污染食品,可以改变食品原有的气味,
一般情况下,如果闻到难闻的臭味,总是表明食品已经 发生腐败变质。这是由于这些食品在腐败变质过程中产 生了氨 、三甲胺、胺、硫醇等具有臭味物质的缘故。
另外,食品产生霉味和酸味也易察觉出来。但值得 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气味的改变都是产生难闻的气味。 如有些水果在变坏时,会产生特有的芳香味,故在评定 食品气味时,不能以难闻气味与芳香味来划分,而应按 照正常气味的异常气味来评定。
一 食品的卫生要求和标准
2. 食品的卫生标准
我国也相应制定了某些食品的国家卫生标准,目前为 止,正式公布的国家标准共计150余项,此外还有一些试 行卫生标准和正在制定的卫生标准。
目前我国制定的食品卫生标准一般包括有三个方面的 内容,即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⑴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是指通过目视、鼻闻、手摸和口尝来检查 各种食品外观的指标。一般包括色泽、气味、口感和组织 状态等项内容。
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理化指标,具体可查阅国家卫生 标准理化部分,理化指标的测定表示方法一般有 %、 ppm、ppb等。
⑶ 微生物指标
二 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
目前,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一般分为细菌总 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
1. 细菌总数 食品中细菌总数通常指1g,1ml或1cm2面积食品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