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第一章运动和力 基础知识点专题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位移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量,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只有在受到外力时才会改变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它的表达式为F = 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对于任何一个物体的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第二章:力的计算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合力矢量的长度,方向与合力矢量的方向相同。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
这种分解可以通过使用三角函数来实现,将力按照不同的方向分解成两个力的合力。
第三章:力和运动1.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是物体由于其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可以根据速度和质量计算得出。
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净作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2. 动量和动量定理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定理说明,物体受到的净冲量等于物体动量变化的速率。
第四章:浮力和压强1. 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浸泡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浮力大小等于被液体或气体排开的体积的重量。
2.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的大小,它可以通过将作用力除以单位面积来计算得到。
第五章:波动1. 机械波和电磁波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例如水波或声波;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例如光波或无线电波。
2. 波长、频率和波速波长是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波峰通过的数量,波速是波传播的速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书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里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书中包含了很多基础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物理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应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八年级上册物理全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一章运动与力本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运动。
运动的物体有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都属于向量,可以运用向量的方法进行运动的研究。
物体的运动状态既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以是变速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
物理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同时,还探索了影响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之一。
理解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可以对许多自然现象的解释起到帮助作用。
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研究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了解这些理论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了解,还可以提高我们对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的理解。
第二章声音本章介绍了声音的基础知识,包括音的特性、发声原理、声音的传播等。
声音是由振动体产生的,振动体的振动是有周期的,周期越短,音高越高。
声音的强度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不同介质对声音的传播有不同的影响。
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还可以为音乐爱好者提供帮助,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构成和演奏原理。
第三章光的反射与折射本章介绍了光的基础知识和性质。
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的基础。
了解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例如,不同角度的光线在物体表面的反射会使反光物(如镜子)成为科学研究和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同时,折射现象的利用对眼镜、放大镜和光导纤维等器件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电与磁本章主要介绍了电与磁的基础知识。
电是一种加电粒子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电磁力是描述电与磁的相互作用的物理现象。
电流是一种电荷的流动,电压则是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差,电阻是电荷在物质中的受阻力。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运动和力 复习(三)(共50张PPT)
针对练习
1.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 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 时间转动(如图1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飞叶转速变慢,惯性不变 B.轴承内有滚珠,利于减小摩擦 C.飞叶被拨动后旋转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针对练习
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匀速转弯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B.竖直下落的小球越来越快,小球的惯性越来越大 C.物体受到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不受力运动物体很快会停下来 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针对练习
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G甲 >G乙。甲受到的摩擦力( )
第一章运动和力复习(三)
考点6 二力平衡的条件
2
考点6 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 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 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1)要使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必须满足下列四个条件: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把这两个力称 为一对平衡力,即二力平衡。 注:判断两个力是不是平衡力,就是看这四个条件是否同时具备,首先要看这两个力是不是作用 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个条件非常重要,部分同学做题时,容易忽视;然后再看它们是不是在同一 直线上、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是否相反。
针对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一环,本册教材包括了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重要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各单元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单元一:运动和力1、运动学: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动力学:牛顿三定律,特别是第二定律关于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3、力的分类和性质:引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效果。
4、动力学问题:物体平衡状态及解决平衡问题的方法。
二、单元二:压力和浮力1、压力:压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浮力:浮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特别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密度、压强、黏度等,以及它们与压力和浮力的关系。
三、单元三:细胞与组织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构造、各种类型的细胞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作用。
2、组织:组织的分类和特点,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生物体的构成:器官、系统等概念,以及生物体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四、单元四: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植物的构造:根、茎、叶、花、果实的构造及其功能。
2、植物的营养:光合作用、吸收、运输和分配营养物质的过程。
3、植物的生长:生长素等激素的作用,以及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环境影响。
五、单元五:人体的结构和功能1、人体构造:骨骼、肌肉、器官、系统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生理功能: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等基本生理过程及其影响。
3、人体免疫: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各种免疫反应的机制。
4、生殖与发育:人的生殖系统、妊娠与分娩的过程以及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六、单元六:环境与健康1、环境因素:空气、水源、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质量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健康观念:健康的概念、标准以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3、疾病预防: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特别是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4、安全常识:各种危险情况的应对方法,包括急救措施等。
八年级上册运动和力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运动和力知识点八年级上册运动和力知识点运动和力是物理学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对于学习物理的同学来说,了解这些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会接触到很多与运动和力相关的知识,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讲解这些知识点。
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帮助到各位同学对于运动和力的认识与理解。
一、运动的定义运动是认识物体变化的基本形式,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经过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在运动学中,我们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即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作用于其他物体时引起的物理量,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和形态改变的原因。
它们的大小可以通过强度来衡量,单位是牛顿。
力的方向和大小可以通过矢量表示,力的方向与它的作用方向相同,而它的大小则由其引起的加速度决定。
三、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作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将保持它原来的状态,即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四、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它规定了物体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的关系。
它的公式为:F=ma。
其中,F代表所受合外力的大小,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所受的加速度。
可以看出,当物体的质量增加或者所受的力减小时,物体的加速度就会减小。
五、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相互作用定律,它规定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它的精神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六、弹力弹力是一种特殊的力,只存在于伸长或者压缩的弹簧中。
它的大小和伸长或者压缩的距离成正比,方向与伸长或者压缩的方向相反。
七、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静止在表面上的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表面上运动时的摩擦力。
我们可以通过摩擦系数和物体所受力的关系来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以上就是关于八年级上册运动和力知识点的讲解。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运动和力 复习(二)(共49张PPT)
• (2)图丙中,线段AB和线段CD的实际长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 相等”)
考点5 牛顿第一定律
34
考点5 牛顿第一定律
考点4 重力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关系为 G=mg,通常取 g=9.8 牛/千克。 (2)g 值的大小跟物体所在的纬度位置、高度等因素有关,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地方,重力的 大小略有不同,所以许多商品的包装上所写的“毛重”“净重”等所指的其实是质量,而不 是重力。 (3)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星球上,其重力是不同的,如月球表面上 g’=1.62 牛/千克。
针对练习
• 4.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 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 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针对练习
• 5.CCT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 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4750N,4980N,4040N,3960N。假设该小车四个 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 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
考点5 牛顿第一定律
2.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要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必须施加力的作用。 3.惯性
我们把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考点5 牛顿第一定律
八年级 上物理必备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必备知识点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物理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中学阶段,八年级是物理知识的重要阶段,下面就为大家总结八年级上学期必备的物理知识点。
一、运动和力学相关知识1. 运动的基本概念: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速率、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力和牛顿三定律:力的基本概念、质量、重量、弹性变形和胡克定律、滑动摩擦力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3. 机械能和功:机械能的概念、势能与动能、机械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功率。
二、热学相关知识1. 温度和热量:摄氏温度、热平衡、热量、内能、比热容等基本概念。
2. 相变和热传递:升华、凝固、熔化的特点和条件、热传递的方式、传热的基本规律。
三、光学相关知识1. 光的基本概念:光的产生和传播、光的速度、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
2. 光的成像: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透镜成像、成像规律、物像距离关系、放大率。
四、电学相关知识1. 电学基本概念:电荷、电场、电势等基本概念。
2.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基本概念、欧姆定律、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焦耳定律、等效电路。
3. 电学简单应用:串并联电路、电器功率和电能消耗、电学安全等相关知识。
五、力的作用和应用1. 摩擦力的应用: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应用、滑动摩擦力、库仑摩擦力等。
2. 弹性力的应用:胡克定律、应力和应变、杨氏模量的概念和计算、应用范围。
3. 万有引力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简单应用、地球引力的作用、卫星的问题。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学期必备的物理知识点,大家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来做好每一个物理学习的环节,逐步掌握物理学科的核心内容。
【华师大版】华师大版 八年级科学 上册 第一章 运动和力 复习课件 (共26张PPT)
过门将,直入球门后角,3:0锁定胜局。足球
离开脚面后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使足球运动 状态发生改变的施力物体是(D )
邓卓翔和地球
B.足球和空气
C. 守门员和地球
D. 地球和空气
3.3力的图示
1. 作图 (1)用50牛的力沿与水平方向成300斜向上拉 小车,在图中画出小车所受拉力的图示(图甲) (2)正在空中飞行的物体A重50N,根据给定 的标度,在图中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图示. (图乙) (3)用100牛的拉力沿与斜面平行向上拉小车 (图丙)
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 用
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
3.2 辨别施力物体
错题再现: 1.如图所示是龙舟的比赛场景,使 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D )
A.船浆 B.同学 C. 赛艇 D.湖水
2.2010年的东亚足球四强赛中,中国队与韩国
队的比赛进行到第62分钟时,中国男足队员邓
卓翔连过三人杀入禁区,一脚冷静的弧线球绕
路程 10m 20m 30m 40m 4.17m/s
时间 3.2s 5.3s 6.8s 9.2s
2.全球最高的建筑是哈利法塔,它是位于阿拉 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已经建成的摩天大楼, 有160层,总高828米 (1)哈利法塔也为建筑科技掀开新的一页。为 巩固建筑物结构,目前大厦已动用了6.2万吨的 强化钢筋,求这些钢筋所受的重力 6.076 ×108N (2)建成后的哈利法塔超过160层,且拥有56 部电梯,假设每层楼高5m,从1楼到160楼所需 的时间是46s 求电梯运行的平均速度
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B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3.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
八年级力和运动的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力和运动的知识点归纳
一、引言
在物理学中,力是描述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而运动则是描述物体状态变化的结果。
八年级力和运动的学习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力和运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二、力
力是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一个矢量量,包含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
以下是八年级力的主要知识点:
1.什么是力
2.力的单位和符号
3.力的叠加原理
4.摩擦力
5.重力
6.弹力
三、运动
运动是物体状态变化的结果。
八年级运动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什么是运动
2.速度、速率和加速度的定义
3.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直线运动
5.圆周运动
6.力的作用与运动状态
7.牛顿第一定律
8.牛顿第二定律
9.牛顿第三定律
四、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和运动是密切相关的,下面是力和运动的主要关系:
1.受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
2.牛顿定律在运动中的应用
3.重力对运动状态的影响
4.弹力对运动状态的影响
5.摩擦力对运动状态的影响
五、总结
八年级力和运动的知识点包括力、运动、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等多个方面。
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学习更高级别的力学和运动学知识的前提。
通过本文的归纳,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为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运动和力是物理中的基本概念,涉及到物体的状态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的详解总结。
1.运动的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物体可以沿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也可以做旋转运动。
2.速度和位移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用公式v=Δx/Δt表示,其中v 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
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变化量。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位移除以时间,用公式v平均=Δx/Δt表示。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其中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其中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来得到。
4.加速度和速度变化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用公式a=Δv/Δt表示,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Δt表示时间间隔。
加速度可以是正的(加速运动)或负的(减速运动)。
5.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处于没有任何阻力和支持力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由重力决定的。
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大约是9.8m/s²。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可以用公式s = 1/2gt²表示,其中s表示位移,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6.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也即静止物体将保持静止,运动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7.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牛顿第二定律是物体力学运动的基本定律,它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用公式F = ma 表示,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8.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它表明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9.原动力和动量守恒原动力是指物体在接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原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运动和力复习(一)
• (3)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则从B地到达杭州需要多长 时间?
针对练习
• 13.快速公交“BRT”项目试运营,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全长约为24km,据测算,它全程平均速 度约为30km/h,车辆配备了智能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GPS全球定位功能全程跟 踪记录并实时传递每台营运车辆的各种信息。
•
• (1)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分可知,甲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即甲 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________秒。
•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多少毫米每秒? • (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针对练习
• 16.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产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 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问,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 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 离。如图所示。
针对练习
• 4.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
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 A.3∶1 B.1∶3 C.4∶3
D.3∶4
• 5.下列运动中,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
• ①打算盘时,算盘珠子在杆上的运动; ②推铅球时,铅球离手
后的运动;
• ③没有风时,雨滴的下落运动;
④飞机起飞前在跑道上
滑行的运动;
• ⑤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运动;
⑥跳高运动
•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③
⑤
针对练习
6.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 10m/s,乙车的速度为 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 2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 10m
八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是中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阶段,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科学,本文总结了八年级上册必考的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物理1. 力和运动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力的单位是牛顿(N),其公式为F=ma。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引力,可以用公式F=m*g计算。
2. 静电学静电学研究的是不运动的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静电现象包括摩擦电、电荷感应和电离等。
3. 声音和光学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系数有关。
声音分为噪声和音乐,音乐可分为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要素。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光线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原理,光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是光学重要的基础概念。
二、化学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物质两类。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在物理状态下混合而成的,不具有固定的成分和化学性质。
而纯物质则是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其化学性质具有明显的不变性。
2. 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在特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生成新的物质,反应方程式可以描述化学反应的物质消耗和生成的过程。
反应方程式中必须要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符号和系数。
3. 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的是化学反应和电的相互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电解和电池。
电化学反应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反应,电池可分为原电池和电解池。
三、生物学1.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不同层次上的多样性表现,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不同类群的生物在形态、生理、习性和环境适应方面都有所不同。
2. 生殖和遗传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遵循遗传规律,性状和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遗传变异的基础。
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遗传是八年级上生物学习的重点。
3.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研究的是生物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等。
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最全笔记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也就是“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2)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①设计实验:取一辆小车,让它三次都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如图所示,第一次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毛巾,第二次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棉布,第三次让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
比较小车每次滑行的距离有什么不同。
②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棉布、木板、毛巾、刻度尺③实验过程:a、让小车从斜面上适当的位置滑下,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毛巾,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大的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b、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棉布,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小的面部表面上滑行的距离;c、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观察小车在更光滑些的木板表面上花型的距离。
④实验结果:表面状况小车受到的阻力小车滑行的距离毛巾较大小棉布较小较大木板最小最大⑤实验结论:水平面的表面状况反应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大,速度减小的越慢。
⑥对以上实验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由本实验可以验证伽利略的说法是正确的,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方法技巧:(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在刚进入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只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改变阻力对运动状态的影响。
排除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只改变一个变量,控制其他的因素都不变,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关键。
(2)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在实验中的应用我们周围的物体表面没有绝对光滑的,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
因此物体受到阻力为零的情况是不存在的,物体受到阻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就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只能根据实验现象作进一步推测。
科学八上册知识点总结
科学八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运动的本领1.1 结构与功能(1)人体骨骼的构造和功能人体的骨骼是由骨头、骨骼连续性组成。
骨头由骨组织构成,具有坚硬的特点,可以支持和保护人体。
骨骼的连接方式有固定连接和活动连接两种。
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人体。
(2)人体肌肉的构造和功能人体的肌肉主要由肌纤维构成,具有伸缩性。
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负责人体的运动和保持人体的姿势。
1.2 运动的类型及其规律(1)人体的主要运动类型人体运动可以分为自主运动和非自主运动。
自主运动是指人体主动控制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和往复运动等;非自主运动是人体无意识地进行的运动,包括心脏的跳动、肠胃的蠕动等。
(2)运动的速度和力量运动的速度和力量是运动的两个重要特征。
速度是指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力量是指使物体加速或改变运动状态的作用。
1.3 锻炼的好处及工作中的手工技能(1)锻炼对人体的好处适当的锻炼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等。
(2)工作中的手工技能手工技能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掌握的操作和技能。
掌握手工技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丰富生活。
第二章:心脏和血液循环2.1 心脏的构造和功能(1)心脏的构造心脏主要由心脏壁、心房、心室和心脏瓣膜组成。
(2)心脏的功能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送到全身各部位,供应氧气和养分,完成新陈代谢物质的转运。
2.2 血液的构成和功能(1)血液的构成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
(2)血液的功能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养分,排泄代谢产物,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抵抗疾病等。
2.3 血液循环(1)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指心脏将氧合血送到全身各部位,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肺循环是指心脏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2)血液循环的过程血液循环是心脏将氧合血和含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到全身各部位的过程。
血液循环包括心脏收缩和舒张两个过程。
第三章:空气和水环境3.1 空气和呼吸(1)空气的物质空气是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
初二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一、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但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3、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4)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二、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同物、等大、反向、共线)4、、运动和力的关系: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B、发生相对运动。
(3)种类:A、滑动摩擦;B、滚动摩擦;C、静摩擦力(4)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八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第一单元主要涉及到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
运动学、力学和机械能等方面的内容,在此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运动学
运动学研究物体在运动中的各种情况,主要包括:位移、速度
和加速度。
1. 位移
位移是一个向量,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和方向。
位移的单位为米(m)。
2. 速度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距离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平均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
3. 加速度
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描述物体运动的加速或减速情况。
加速度的单位为米/秒²(m/s²)。
二、力学
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下会发生的各种运动情况。
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描述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2.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描述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下加速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的规律。
3.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描述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通过两个物体的
重心。
三、机械能
机械能是指物体在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主要包括动能和势能。
1. 动能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
方成正比。
2. 势能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主要有重力势能和弹性
势能两种形式。
以上就是八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方面的基本原理。
八年级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作为初中物理的一部分,力和运动是初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从初中开始接触力和运动,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加深对其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总结了八年级力和运动的知识点,帮助初学者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
一、运动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
其中,位移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和方向;时间是指物体运动的持续时间;速度是指物体运动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则它的状态(静止或运动)将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的内容较为简单,但却是理解力和运动的基础。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和运动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它描述了力的作用对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影响关系: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数学公式可以用F=ma来表示,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物体加速度。
四、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互相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针对任何一个物体,它在对外有力作用的同时,也会受到相应的反作用力。
这一定律可以用力的平衡来解释。
五、摩擦力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实际情况下,摩擦力会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影响,尤其在高速运动或者不平衡的表面摩擦时,会对物体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这一点,学生需要了解摩擦力的分类、计算、影响因素等。
六、弹性力弹性力是指物体在被外力挤压或拉伸后,对外力产生的抗拒作用。
这种形式的力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十分常见,比如气垫、弹簧、电线等都具有一定的弹性。
七、万有引力物体间的引力是一种万有引力,指的是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一种引力作用力。
学生需要了解万有引力的基本概念,掌握思考和推导各种物质的万有引力公式,并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物体间的引力。
八、运动的规律力和运动有一些规律性的内容,值得学生注意。
【华师】八上科学知识梳理 运动和力 知识清单
1 运动和力1.1 机械运动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没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二、机械运动的分类1、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方向可能来回变化。
2、曲线运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运动。
三、参照物1、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的理解(1)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
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但不能选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在改变和怎样改变;反之,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的参照物时,就应该看运动的物体相对谁的位置在变化,谁就是运动物体的参照物。
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相对于这个物体是静止的,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可能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判断。
五、速度1、运动快慢的比较:(1)相同时间比较运动距离;(2)相同距离比较运动时间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大小:物体运动得越快,则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慢,则速度越小。
八上科学第一章运动和力 基础知识点专题复习
八年级第一章力与运动专题复习第1节机械运动一、机械运动〔举例〕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是最简单的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为了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2、运动的描述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同一个运动,中选择参照物不同,所得出的对运动的描述是不同的。
怎样选择参照物: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为了研究方便,应选择最适宜、简单的参照物①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最方便的是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②研究正在行驶的船舱里的人的运动时,以仓内的物体为参照物;③研究地球和各行星对太阳的运动时,最好选择太阳为参照物。
3、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和静止都是相对的,自然界中不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三、运动快慢的比拟1、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远运动快;相同的路程里,用的时间短运动快。
科学上用速度来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定义: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速度定义式:4、速度的单位:〔1〕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2〕当路程单位为 m,时间的单位为s,那么速度的单位是 m/s;当路程单位为km, 时间的单位为h,那么速度的单位是km/h.1m/s= 3.6 km/h四、匀速直线运动1、把物体速度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实际应用:我们把在某一段直线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速度不发生变化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用v=s/t来计算这段速度;也可用公式v=s/t计算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直线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又称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的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总时间。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物体速度v大小不变,因此路程s和时间t成正比关系。
4、图形的讲解。
第2节力一、什么是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第一章力与运动专题复习
第1节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举例)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是最简单的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参照物:为了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2、运动的描述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同一个运动,当选择参照物不同,所得出的对运动的描述是不同的。
怎样选择参照物: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为了研究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简单的参照物
①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最方便的是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研究正在行驶的船舱里的人的运动时,以仓内的物体为参照物;
③研究地球和各行星对太阳的运动时,最好选择太阳为参照物。
3、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和静止都是相对的,自然界中不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三、运动快慢的比较
1、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远运动快;
相同的路程里,用的时间短运动快。
科学上用速度来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定义: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速度定义式:
4、速度的单位:
(1)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
(2)当路程单位为 m,时间的单位为s,则速度的单位是 m/s;
当路程单位为km, 时间的单位为h,则速度的单位是km/h.
1m/s= 3.6 km/h
四、匀速直线运动
1、把物体速度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实际应用:我们把在某一段直线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速度不发生变化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用v=s/t来计算这段速度;
也可用公式v=s/t计算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直线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又称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的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总时间。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物体速度v大小不变,因此路程s和时间t成正比关系。
4、图形的讲解。
第2节力
一、什么是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
思考:有力作用的时候,物体应该有几个?单独一个物体能否有力的作用?
3、力不可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的作用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物体。
即:有施力物体必有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发生,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发生。
【例】马拉车前进时,马对车是否有力的作用?这个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4、力的测量和力的单位
1)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 N 。
2)1牛的力约为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常见测量力的工具为测力计。
4)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对于弹簧来说,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的就越多。
在弹性限度内,拉力的大小与伸长量成正比。
弹簧秤的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弹簧秤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所要测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
程,以免损坏弹簧秤。
⏹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
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线,要来回拉动弹
簧挂钩,进行调节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
⏹使用前,要轻轻来回拉动弹簧秤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外壳卡住而造成测量出
现较大的误差。
测量时,拉弹簧秤的挂钩的力及弹簧伸长方向要和弹簧秤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减小测量的误差。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弹簧秤的示数等于挂钩(弹簧自由
端)所受到的拉力的大小。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用手用力拍桌子,人感到疼痛时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给桌子一个力,桌子给手一个反作用力。
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
我们通常把甲对乙的作用叫作用力,乙对甲的作用力叫反作用力;
不存在单个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都改变。
四、力的三要素
1、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与三要素有关。
2、力的图示:用一段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一个力,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为精确表示力的大小,还要在图示中标明标度。
3、力的示意图
不需要精确表示力的大小,不选定标度,不按比例尺画线段的长度,但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仍明确表示。
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 力的图示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图示只有方向和作用点。
第3节几种常见的力
一、重力
1、概念:把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是地球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上的物体。
⏹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即一切物体在地球表面都受到重力。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与物体间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即地球也受到物体
的吸引力。
⏹重力是一种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同样也有三要素。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当地水平面垂直)
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在一根细线下面系一个重锤组成重垂线,当重锤静止时,细线就在竖直方向,作为墙面是否竖直的标准。
与重锤线平行的线或面都在竖直方向,与重锤线垂直的线或面都在水平方向。
3、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物体所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G=mg
g是一个比例系数,在国际单位制中g=9.8N/kg (粗略计算时可用10N/kg ),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4、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图中常用C表示
(1)规则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2)不规则外形的物体,可用悬挂法寻找重心。
(3 )重心也可不在物体上(发生形变时)。
二、摩擦力
摩擦:相互接触的物体存在一种阻碍它们发生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的力。
1、滑动摩擦:
1)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发生滑动时,接触面间发生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摩擦----滑动摩擦。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影响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
越大。
4)大小:匀速运动的物体,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它受到的拉力
2、静摩擦力:物体接触面间存在着阻碍它们发生相对运动的摩擦,叫做----静摩擦。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接触面粗糙
2)接触面之间有压力
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4、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使接触面粗糙
5、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使接触面变光滑 3)加润滑油 4)变滑动为滚动
三、弹力
1、概念: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常见的弹力:支持力、拉力、压力
2)弹性形变—在外力作用停止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常见形变的种类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
2、弹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以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3、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
4、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使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1)支持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2)拉力:由于绳被拉长而对所拉物体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第4节运动和力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它们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包括速度为零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得出的。
2. 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即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第5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比较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3、.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一定受到了力的
方法小结:
1、具体规律是: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物体可能不受外力,也可能受平衡力作用,F合=0;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非平衡力作用。
2、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惯性依然存在,它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仅与质量有关。
正因为惯性,物体总是要保持原来的状态。
要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必然要受到非平衡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