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简介

【诗人简介】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名爱国诗人,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荫补(因祖先功勋而补官)登仕郎。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绍兴二十三年(1153)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1154)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二十八年(1158),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因耿直为民,官场倾轧,官运不畅,多次遭贬,起伏不定。罢官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

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气吞残虏”。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

中爱国思想的熏陶。

【翻译】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

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百年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

【赏析】书愤》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一一八六年)春季。那时,陆游被免官回家乡山阴已有六年,他六十二岁。“书愤”的意思,就是用诗歌写出自己愤恨的心情。写此诗时,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对金称臣纳贡, 无所作为。对此,诗人看在

眼里,恨在心头,用这首诗把它反映出来。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诗的开头,追述诗人自己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意思是说:我在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社会上的事情是多么的复杂和困难,只知道北伐抗金,收复中原,为祖国效力,豪气壮如山。陆游早年,曾经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宏大志愿,爱国心切。他力主抗战,但却遭到南宋王朝中投降派的反对和阻挠,使他不能如愿。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了“世事艰”,这“艰”就是昏庸的皇帝和奸臣误国。到老来才悟出其中的道理,自然使人产生无限感慨。诗中,用“北望中原”表示统一祖国,用“气如山”形容豪情壮志,既概括

而又形象,给人的印象很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三、四两句,追述过去两次抗金的战例,渲染自己立志抗金“气如山”的英雄气概。“楼船”指一次水战: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一一六一年)冬季,金朝君主完颜亮率军南侵,曾一度占据了瓜洲,但宋将虞允文的部队造战船抵抗,击溃金兵,使其不得渡江南下,完颜亮被部下杀死。“铁马”指同年秋季,金兵占领大散关,被宋将吴磷的部队击退,这是一次陆战。这两句诗,全用名词排列组合,通过对楼船夜雪、铁马秋风的形象描写,表现出威武雄壮的军容,气势磅礴,激动人心。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五、六两句,从追叙转入现实,抒发诗人蹉跎岁月、壮志未酬的感概。意思是说:年轻时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到头来都化为泡影,无法实现,只有虚度年华,空自叹息。陆游曾以南朝宋代的大将檀道济自比,说自己也是一道抵御敌人的“万里长城”,可是几十年过去了,国家山河依然破碎,不仅未能收复中原,而且还丢掉了更多的地方。如今,对镜窥之,头发都已斑白了,还谈什么“气如山”!诗人有志不能伸,有力无处使,用一“空” 字,表现得极为沉痛。诗中暗含对南宋王朝投降派的谴责。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的最后两句,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诗人自己的爱国热情不减当年。陆游晚年虽然有壮志未酬“空自许”的慨叹,但他毕竟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始终怀着“北望中原”的愿望。这不禁使他怀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说:诸葛亮真不愧是一代贤相,他的《出师表》写得多好,足可名传于世,千百年来有谁能够同他相比呢!《出师表》表明了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其中有“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话,和陆游的思想愿望是一致的,所以陆游在诗中尤为感念和敬仰。诗中借用历

史故事,以寄托自己的愤慨,意味深沉。

这首诗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十分强烈的。但由于此诗是诗人在悲愤失望之中写的,所以带有哀伤的情绪,乐观进取的战斗性差一些。然而,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它仍是古代一首优秀的爱国诗

篇。

【鉴赏二】

《书愤》作于宋孝淳熙十三年春,这时陆游退居山阴家中。以六十二岁。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以六年,挂着空衔在故乡居住。他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这一首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首联上句“早岁那知世事艰”是作者现在的概叹。小小年纪,便有满腔的爱国热情。但哪里又会懂得世事的艰辛呢?是啊,正如“少年不知愁滋味”“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廷。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的。“中原北望气如山”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心中的愤郁积如山。一个“气”字足以看出诗人的悲愤。小小年纪便有抗金报负,可是朝廷正豺狼当道。看着自己的国土被金兵践踏,老百姓被金兵所害。怎么不会“气如山”呢?可这如山的愤怒又向何处发泄,诗人只能“书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想当年,宋军击退金兵,收复失地的那两次胜仗。诗人仍记忆犹新。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这气壮山河的两次胜利斗争。可以看出作这是多么地渴望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同时也表明宋国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前两联作者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金报负。早岁的豪情形成全诗气韵雄厚的基调。

从回忆到现实,回应首句诗意转为悲凉。“塞上长城空自许”“塞上长城”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即意为守边的战士,能保卫国家安全的人。一个“空”字体现出了诗人对壮志未酬的感慨,南宋有如陆游这种壮志的人甚多,却只能“空自许”可见当时的南宋统治是多么的腐败。这怎能不让诗人“气如山”而“书愤”呢?这里“空自许”与“世事艰”照应正是对投降派的愤怒。“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蹉跎,诗人对镜自照,才发现头发已经发白了。诗人的头发为什么会发白呢?不错,诗人是老了,可更多的是诗人为国担忧啊!南宋有如此要精忠报国的“勇士”却落个壮志未酬,诗人头发怎么不会白呢?

颈联诗人感情沉郁悲凉,但感情基调依然斗志昂扬。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要像诸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