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教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竹图题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松、竹经冬不衰,梅花凌寒开放,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诗情画意。板书:诗情画意
二、解题
同学齐读课题,在课题中你发现了那些信息?(a、岁寒三友中的谁?“墨竹”指什么?b、墨竹图题诗的意思是什么?什么是题画诗?c、郑板桥和郑燮是一个人吗?简介作者)
再读课题,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疑问,谁把心中的疑问讲出来?(a、郑板桥为什么要画这幅墨竹图?b、为什么要题写这首诗?c、这首诗什么意思?)三、初读,了解大意。
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首先将诗句读顺,读正确,并且读出一定节奏。
1、指名读,评价。
(预设:a、字音都读准了,很好。
b、诗句读的又通顺又正确
c、初次读这首诗,读的字正腔圆,声音响亮,真了不起,把掌声
送给他。
d、你看,二四句押韵,,这位同学把读音拉长,放慢,给人一种余
音袅袅的感觉
e、这位同学朗读得很轻,声音压低,给人一种很静的感觉,并且融入
了自己的理解,很不简单。)
2、后两句,谁能更有节奏地读一读,词与词之间读得有停顿,就给人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谁再来读读?(教师评价:好,就像他一样,齐读这两句。)
3、很好,把这两句连起来读,要读的有节奏、有韵味。齐读全诗。
4、读出感觉
同学们把诗读通顺、读正确,读出节奏了,但读诗还讲究感觉,再读读这首诗,找找这首诗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发言,(如:忧愁、焦虑、悲伤等)教师鼓励:同学们的感情非常丰富,读出了忧愁之感,焦虑之感,悲伤之感,把这些感觉融入字里行间,捧着书,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四、品读悟情
同学们读得很有感觉,诗读到这里学完了吗?对,不能跟着感觉走。我们还要深入到诗句的字里行间,看看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屏幕。
1、出示:快乐合作我能行
(1)诗画欣赏中哪些语句能帮助你理解诗句的意思,用笔画下感受深刻的语句,多读一读。
(2)小组合作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或诗句。(可采用的方法如:读中想象、借助资料和工具书、抓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理解等)
(3)试着填空并与小组成员交流。
郑板桥整日为灾民(),晚上,听着(),(),发出萧萧之声,他立即联想到().
2、学生汇报: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相信一定有自己的收获。
(1)指名填空
(2)哪一组的同学来读读你们理解的诗句。出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3)说说你们是怎样理解的?教师强调:根据古诗的资料理解诗意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法。
3、同学们细细读读这句诗,提问:从这句诗我们又品到些哪些信息?
(预设:a、可以知道郑板桥是在深夜画这幅画,因为只有在夜深
人静时,才会听到风吹疏竹的声音b、“萧萧”是风吹竹子发出
的响声d、“疾苦声”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4、教师引导理解:
(1)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这声音大吗?在什么环境里,或者什么时间能听到这声音?(晚上,夜深人静的时间)
(2)在这夜深人静的深夜,郑板桥为什么还不能入睡呢?他在想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因为他听到这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思绪万千,夜不能寐。他想到哪些又冷又饿的饥民。)
你从哪句诗里体会到的?(疑是民间疾苦声)
师:郑板桥虽然是一个七品县官,但是他是一个怎样的官?学生回答。(预设:好官、关心百姓、爱民、有仁爱之心的官)
5、把我们的体会再带入这两句诗里好好读。
师:他是一个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带着自己的体会谁来读读这两句诗?指名读,齐读。
师:当时的百姓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
出示“资料”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板桥任潍县知县。潍县是地
瘠民贫。荒凉的城阁,败破的官署,县太爷要写信还没有纸用,天冷了
也没有炉火。更为棘手的是,板桥到潍县以后,当时山东各地发生严重
灾荒,灾情严重,斗粟值钱千百,甚至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穷苦百姓卖
儿鬻女逃荒要饭,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惨不忍睹。板桥亲自看到一
群群灾民到关外逃荒,纷纷逃离故土,流落他乡的悲惨情况,对此十分
焦急,他日夜筹划,图谋急赈。不幸的是,潍县的饥荒,一天天加重起
来。
(4)让我们走进郑板桥的内心世界,假如你是郑板桥,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你都在想什么?
学生汇报:老百姓在这风雨交加的夜里有什么吃的?百姓一定很饿?
我一定要想尽办法帮助饥民度过难关。
教师预设:这是一个为黎民而愁绪万千的郑板桥,读——
这是一个为百姓而忧心忡忡的郑板桥,读——
这是一个为百姓而焦急万分的郑板桥,读——(5)假如你是郑板桥,你会怎么做呢?
我们来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出示:
于是,郑板桥起身展纸作画,成就此篇,送予上级,使
其了解民间疾苦,并上书请示放赈,打开官仓,救济百姓。
(6)是呀,百姓的苦就是他的苦,百姓的愁就是他的愁。他怎能坐视不管呢?诗的后两句这么写到,出示:“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
情。”
教师:理解这两句吗?说说你的理解。提问“州官吏”、“些小”、“一枝一叶总关情”:看到“一枝一叶”会让我们想到画上面的什么?
郑板桥是想表达“这些竹子的一枝一叶都会牵动他的感情”这个意思吗?
他是想以竹喻人,似是写竹,实则写人,表达他情系百姓的思想情怀。
(板书:以竹喻人情系百姓)
(7)让我们深情地读读这两句诗,读出他的情怀。
五、赏画达意
这首诗倾注了郑板桥对百姓的浓浓情意,那画呢?同学们来欣赏书上的插图,
(1)从这幅图上,你发现墨竹图上的竹子画得怎么样?
(2)书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
这幅图还表现了郑板桥怎样的气概?
郑板桥就像这画上的竹子,风来吧,我不弯腰,雨来吧,我不低头。即使被罢官,也在所不惜,表现出“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
的气概。板书: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
(3)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墨竹图题诗》,齐读
这首诗。
六、课外拓展
在古人的眼里竹子是有气节的象征,所以郑板桥非常喜欢画竹,赞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