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县教体文广局关于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课改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A
副组长:B C D
成员:E F G H I J K
三、课程改革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1、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完善课程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累课程建设经验。
2、完善开发和整合我校课程资源,特别是加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的力度,开发适合我校师生的校本课程。
3、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逐步形成、完
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
4、以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为导向,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的教学模式,构成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特别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教研新模式。
5、加强德育探索与实践,开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德育新渠道,努力开发X+德育课程,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6、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形式,以促进全体教职工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实施新课程的优秀教师队伍。
四、课改操作模式:
1、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构建学科+X课程体系。
2、推进“346“堂教学模式。
五、实施措施:
(一)成立课改小组,保障组织实施。
1、课改领导小组拟订实施方案,定期召开课改工作会。
2、各学科抽调骨干教师担当课改实验教师,整合教材内容,小范围进行实验。
3、调整作息时间,根据学科整合内容决定教学时间。
(二)加强学习研究,提升教师素质。
1、加强课改新理念的学习,通过组织教师聆听专家报告,通过学校领导的讲座、通过教研组内的研讨、通过伙伴之间的交流与学习等这些渠道,保证我校教师能自觉地运用先进的理念武装头脑,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思想,对课改精神达成共识,从而为教学工作指明正确的方向,有力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2、为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各级新课程的培训与观摩创造条件和提供积极有力的支持。
3、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的教研活动必须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学习或研讨有关课程改革的内容,并做好详细的学习笔记和活动记录,以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
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系列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等并组织全体教师共同观摩,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引领教师全面确立课程理念,而不仅仅停留在教材上和一门学科上。
(三)改革评价机制
1、对教师评价
(1)建立学校、学生、家长、自我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机制,从态度、能力、履职、业绩等多方面考核教师。
(2)启动教师星级评选制,旨在体现多角度、多途径地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与素质。
2、对学生评价
(1)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推行习惯、能力、成绩、成长多角度评价。
(2)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八习八能“,全面考核学生:”“礼仪、卫生、守纪、健体、自学、思考、阅读、习作八种习惯”和“自律、预习、听算、分析、合作、纠错、读写、复习八种能力”。
3、对课堂教学评价
(1)课堂教学力推“346”教学模式,教师应对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对学生作说明,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任务,从而有目标的进行努力,同时在课堂上应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和展示交流的时间,整个教学过程应体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互相启发、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情感、体验等,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以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2)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3)课堂教学应强调关注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4)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四)依托课程建设,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1、学校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是我们整合后的学科+X课程。主要通过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实施。
(2)丰富性课程: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质量的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校的基础性校本课程内容为:亲子课程、国学礼仪、研学旅行、体验课程、劳动实践、烙铁画、传统武术等。
(3)发展性课程: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科技发明、知识竞赛、实验创新等。
2、完成我校课程建设的体系。
3、尝试推进“34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主: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四步:课堂教学通过”预习、探究、运用、拓展“四步进行实施。
六环节:课堂教学注意读、思、议、展、讲、练六个环节。“读”就是学生预习了解教学内容的过程,每门学科都要重视学生的读,读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思”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课堂上一定要教会学生思维,并要扩大学生的思维,针对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让每位学生教有自己的思维和认识;“议”就是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个体不会和不懂的知识;“展”就是学生展示交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对学习任务的展示交流,呈现生生互动的课堂景象;“讲”就是教师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讲只讲学生不会的,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练”就是通过学生练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