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中考必读名著考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全
![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d87c35069e314332396893f8.png)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一)1、主要人物简介:火烧新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官渡之战对战方:袁绍--操兵力对比:袁绍十倍于操结果:操胜利!操赤壁之战对战方:操--权兵力对比:操十余倍于权结果:权胜利!周瑜夷陵之战对战方:备--权兵力对比:备十余倍于权结果:权胜利!陆逊新野之战:火烧博望坡之后,操卷土重来,派仁和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兵逃奔出城,被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官渡之战:建安四年六月,袁绍精兵10万战马万匹,南下进攻试图依靠军力优势,打破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双方各有胜负,于官渡对峙。
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让许攸弃袁绍而投奔操,投降操,操采纳许攸之计,领兵烧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袁绍军大败,部下郃、高览投降操。
夷陵之战:权攻杀蜀将关羽于章乡(今当阳东北),占领荆州。
备为了给关于报仇,亲自挥师东进,连连告捷。
陆逊总督东吴军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
由于天热难耐,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了兵家大忌。
陆逊见时机已到,调动各路军马一起行动,火烧蜀军边营,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3、重要人物备忠:备对汉室的忠心,受汉献帝衣带诏,汉室未亡时绝不称帝。
仁:新野自身难保时坚持携民渡江。
义:两个结义兄弟遇难后坚持为他们报仇,甚至为此而毁国亡身。
厚:多次寄人篱下有机夺取而不取。
勇:三英战吕布中表达了他勇武的一面。
重视人才:“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云单骑救主后,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当然,备过于注重一些小德,忽视大德,不但有时给人以“伪”的感觉,而且过于强调兄弟情义不顾国家大义,导致蜀汉元气大伤,让恢复汉室化为泡影。
操胆略:操献刀——董卓自封为相国后,欺主弄权,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
校尉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
—日,操藏宝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站在一旁等待机会。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7d96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15.png)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 三国时期的背景- 东汉末年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导致天下大乱。
- 黄巾起义爆发,标志着末年社会动荡的开始。
- 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2. 重要的战役和战略- 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军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
- 美人计:诸葛亮在博望坡上放风筝,利用风向预测曹操的进军方向。
- 诸葛亮火烧新野:通过火烧新野,消除了对手的后顾之忧。
- 长坂坡单骑救主:赵云以一当十,成功救出刘备。
- 五丈原会战:刘备病重,将自己的军队交给了诸葛亮,为蜀国的未来奠定基础。
3.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刘备:汉室宗亲,人称刘皇叔,仁德之君,建立了蜀汉政权。
- 关羽:刘备的义兄,武艺高强,被誉为武圣。
- 张飞:刘备的义弟,勇猛无比,擅长单挑。
- 赵云:身世神秘,威武之师,常常为刘备出生入死。
- 曹操:权谋高手,一度统一北方,为魏国奠定基础。
- 孙权:东吴的创立者,睿智果断,成为魏、蜀一方的重要对手。
4. 著名的典故和故事情节-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
-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智囊,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 千里走单骑:赵云救援刘备的壮举。
- 七星坛造船:孙权帮助刘备造船,用以击败曹操的计策。
- 十面埋伏:诸葛亮在定军山设下十面埋伏,成功击败了曹军。
5. 主题和价值观- 忠诚与仁义:三国演义中许多英雄都以忠诚、仁义和大义为依归。
- 计谋与智慧:各方人物都运用了多种计谋、智慧来战胜对手。
- 英雄主义与牺牲:英雄们常常抱着不怕牺牲、为国家和家族着想的精神。
6. 影响与传承-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经久不衰,被广大读者喜爱。
- 三国演义的题材也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437c2c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5.png)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1. 三国时期的背景
- 东汉末年政治动荡,黄巾起义爆发
- 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局势形成
2.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
- 作者罗贯中
- 描写了战争与英雄的故事
- 塑造了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人物形象
3. 主要人物
- 曹操: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刘备:仁义之君,诸葛亮的主公
- 孙权:以江东为基地,崛起于东吴
4. 重要场景和事件
- 美髯公案:刘备得诸葛亮为谋臣的故事
- 苦肉计:蜀军对付曹军的计策
-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成功击败曹操
5. 主要思想和价值观
- 忠诚: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忠诚和信义
- 智谋:人物之间斗智斗勇的策略和计谋
- 英雄:三国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
6. 《三国演义》的影响
- 深入人心的故事和角色形象
- 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是关于《三国演义》的考点知识汇总。
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三国演义》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0d26b2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b.png)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汇总【考点梳理】《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一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 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人物形象刘备:仁政爱民,重情义,忠义,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坦荡,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
关羽:武艺超群,神勇威猛,谋略过人,忠义,但骄傲不听劝谏。
张飞:耿直,粗犷,性格豪爽,直来直去,爱憎分明,粗中有细,有一定的计谋,但又鲁莽。
曹操:虚伪奸诈,残酷暴戾,自负多疑,足智多谋,有韬略,有过人的胆识,文学修养高。
赵云: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处事谨慎,考虑周到。
吕布:武艺超群,但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
周瑜:足智多谋,才智过人,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忠心不二,举贤妒能。
孙权:有才智谋略,注重招揽人才,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胸怀宽广。
推荐《三国演义》的理由: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它的价值和魅力在很多方面得以体现。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7ac534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5.png)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长篇历史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
凭借着其深刻的历史、人物性格和情节的描绘,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闪烁的明珠。
在考试中,经常涉及到《三国演义》中的一些历史人物,其管理事迹和故事情节等,因此在认真学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一些常考知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1.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称帝汉中,号称孔明再世,关羽、张飞等都是其子孙。
2. 曹操:西汉末年三公大举反董,获覆后弃职回家,曹操代理三公之一侯爵,之后曹操逐渐成为了中国北方的强权,但最终失败。
3.孙权:后成为东吴政权的建立者和皇帝。
4. 关羽:刘备收留于身边的义兄弟,在荆州攻打黄祖,白衣渡江,官渡之战时砍下了袁绍之子袁谭的头颅,东归江陵,时被黄忠等人追袭,被张邰截住,关羽被害,跟随其一同被害者包括夏侯渊等大将。
5. 张飞:关羽的义弟,章武元年(221年)官渡董卓之乱,刘备救陶谦,唯有张飞、刘备的完颜阿骨打四人始终相随,之后张飞与赵云等人齐心帮助刘备打败了吕布,在赤壁之战中,张飞与赵云马超协克孙权,最终只有张飞幸存,但在离开刘备的途中被部下关平所杀。
6. 马超:汉室名将,岷山羌人的一个首领,为人豁达大度,意志坚定,倔强不屈,马超尤为善举。
时常为民除害,保卫百姓安居乐业,深得百姓的爱戴。
后因政治不和刘备而叛变。
7. 赵云:吴地人,刘备第一任主簿,屡立功劳。
益州平定,则被姜维拒守,诸葛亮命令其所部先去干李恢和卢琳,于是赵云向前冲出,抚剑笑说:“诸葛先生老矣,吾愧未尽,今幸诸葛便必我之急也”然后从战场突围,带着夫人和家人逃到南阳。
二、《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事件:1.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战争发生于公元198年六月,主要由曹操与袁绍两著声势汹汹的军队所发起。
两军在官渡相遇,袁绍兵力优势,但因夜间兵变而导致失利。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e2dac3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1a.png)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广泛研究和考察。
以下是一些常考的知识点:
1.小说的作者
-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2.小说的背景
- 《三国演义》的背景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大约在公元184年至280年之间。
3.主要人物
-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重要角色,其中包括刘备、关羽、张飞、孙权和曹操等。
4.故事情节
- 《三国演义》以战争、政治和人物关系为主线,描绘了三国
时期的历史故事。
其中包括了红、蓝、绿三方之间的战斗和欺骗。
5.主题与价值观
- 《三国演义》的主题之一是权力之争和智谋。
它展示了不同势力之间的斗争以及智者的智慧。
这本书也探讨了忠诚、勇敢和友谊等价值观。
6.影响与价值
- 《三国演义》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让人们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还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政治、社会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是《三国演义》常考的知识点。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复习《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复习《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a3175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f.png)
中考语文复习《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中考语文的重要复习内容之一、其中融合了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考察了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理解。
下面是《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1.《三国演义》的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正处于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和曹操与袁绍争夺天下的时期。
这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历史背景,对于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有重要的作用。
2.三国鼎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主要以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人物为中心展开。
曹操割据中原,刘备建立蜀汉,孙权建立吴国,三者并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3.重要人物的形象认识:主要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周瑜、黄盖等。
学生要对这些人物的背景、性格、才能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4.《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故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战争场面,如赤壁之战、虎牢关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
学生要对各种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5.诸葛亮的贡献: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也是《三国演义》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他聪明智慧,善于谋略,为刘备出谋划策,有很多经典的谋略被广为传颂,如空城计、借东风、木牛流马等。
学生要理解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为蜀汉做出的巨大贡献。
6.关羽的义胆忠诚:关羽是刘备的忠诚心腹,有着忠义之名,被尊为武圣。
他为了替刘备复仇,甘愿受刘备三顾之招,被刘备任命为汉寿亭侯,成为刘备麾下最重要的武将之一、学生要理解关羽的忠诚精神和对刘备的深厚感情。
7.周瑜与诸葛亮的黄盖火船计:周瑜是吴国的重要将领之一,他与蜀国的诸葛亮之间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智勇较量。
周瑜以黄盖火船计化解了曹操的攻势,为吴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学生要理解这个计谋的过程和意义。
8.三英战吕布:《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场大战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与吕布的战斗。
吕布是当时的战神,有悍勇的战斗力,但是被三兄弟合力击败。
学生要理解这场战斗的来龙去脉和三兄弟之间的默契配合。
《三国演义》最全考点整理+中考真题
![《三国演义》最全考点整理+中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3e2a7b400b4c2e3f572763a9.png)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最全考点整理+中考真题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它从东汉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记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描摹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群众对政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三国演义》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三国演义》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7aa3d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f.png)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三国演义》考点总结2023年中考语文考点总结:名著《三国演义》
1. 《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
- 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作者罗贯中的生平和创作动机。
- 分析小说描写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
2. 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 归纳、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如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 熟悉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如刘备、曹操、孙权、周瑜等。
3. 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代表作品
-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如直接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
- 归纳各个人物的代表作品,如刘备的仁义、曹操的谋略等。
4. 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和冲突
- 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如主线、分支、转折等。
- 探究小说中的冲突类型,如人物之间的冲突、内外部冲突等。
5. 文学语言特点及名句欣赏
- 理解小说的文学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
- 欣赏小说中的经典名句,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6. 影响与价值
- 探究《三国演义》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 分析《三国演义》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如人生哲理、智慧传承等。
这些都可能成为2023年中考语文考点中关于《三国演义》的内容。
但是具体的考题形式和要求,还需要根据考试大纲和命题方向来确定。
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多进行相关的练习和阅读,全方位提高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掌握。
四大名著必考知识点《三国演义》
![四大名著必考知识点《三国演义》](https://img.taocdn.com/s3/m/59b80c77376baf1ffc4fadc1.png)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剑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11.《三国演义》中,“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指的是赵云。
三国演义的人物性格特点孙权——头脑冷静,深谋远虑,雄心勃勃。
鲁肃——老诚厚道,小心谨慎。
三国演义初中生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初中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20e110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2.png)
三国演义初中生知识点总结《三国演义》以其丰富的内容、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喜爱,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以初中生常见的知识点为基础,对《三国演义》的故事、历史、人物、文化和价值观进行总结,并试图从中挖掘出它的历史和文学意义,以便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一、故事梗概《三国演义》全书共120回,分为三大部分:黄巾之乱、董卓之乱和三国之事。
故事向梗概如下:1. 黄巾之乱黄巾之乱是东汉末年地方割据的民变。
一场农民起义的政治运动融合宗教教义,颁布平分田制,对中央政府发动了一场可怕的挑战。
这场起义被东汉政府镇压下来。
2. 董卓之乱这一部分是一个以董卓为中心的政治斗争故事。
董卓篡位,胡作非为,逼迫汉献帝禅位给自己的儿子,大肆杀人放火,引发了中原地区的政治动荡。
3. 三国之事这一部分叙述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三国诸侯的兴起、相互争霸的历史故事。
曹操统一了北方,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占据了北方的主导地位。
刘备则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势力,终于取得了益州,创立了蜀汉。
孙权统领东吴,发展壮大。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的基本故事梗概,它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社会风貌,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其中,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历史知识《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其内容与中国历史密切相关。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风貌。
下面就是一些初中生需要了解的历史知识点:1. 黄巾之乱黄巾之乱是东汉末年地方割据的民变。
它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运动,它不仅是一个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一场宗教运动。
这场运动的领导者张角创立了太平道教,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平分田制、废除奴婢制度、取消租税等。
这场运动一度给东汉政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 董卓之乱董卓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政治动乱。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权臣,他通过篡位逼使汉献帝禅位给自己的儿子,大搞宫廷政治,杀人放火,引发了中原地区的政治动荡。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b9566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2.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
识点
本文档旨在总结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关于《三国演义》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英雄人物的故事。
2. 小说通过三国鼎立的局面,展现了各种人物的性格、智慧和力量。
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他们在乱世中作出了各种选择和决策。
3.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非常丰富,包括了很多著名的战役和谋略,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这些战役反映了各方势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智谋斗争。
4.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小说中的角色和事件基于真实的历史。
然而,作者罗贯中也在小说中添加了一些以增强故事情节的艺术处理。
5.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例如,刘备代表仁义,曹操代表权谋等。
这些人物形象也成为了后来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总结:《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影响力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和研究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智慧的表现。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8eb56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9.png)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是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整个描写了中国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
本篇文章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总结《三国演义》的知识点,分别是时代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化价值、语言特点和影响历史,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部名著。
一、时代背景《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个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政治、社会变化最为复杂、最剧烈的时期之一。
此时期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风貌等方面都非常复杂而紊乱,社会处于乱世之中;同时,也正因为此,这个时期催生了很多勇士、政治家、将领等人物,创造了许多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
二、人物形象《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形象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三国时代名将和名臣都有所涉及。
以下是文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名单:1.蜀汉的刘备:性格谦虚厚道、善良、仁爱、忠诚,是小说中最为英俊、高雅、斯文的形象。
2.曹操:奸诈狡猾、善于计谋,是小说中最为富有魅力的一位人物。
3.孙权:智勇兼备,是小说中最为伶俐机智、才高且有度量的人物形象之一。
4.关羽、张飞:两个义兄弟,以忠诚、勇敢和正义为标志。
5.周瑜:文学才华出众,美丽俊秀、随遇而安、处事从容敏捷,是小说中最为具有人文内涵的一位人物。
三、故事情节《三国演义》的情节是非常多样化的,情节发展变化多端,除了史实真实之外,也有很多故事情节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其中最为著名的故事有以下几个:1.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义兄弟在桃园结义,誓言共同前往南征北战。
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为了救出刘备的妻子,孙尚香,在被周瑜追赶的情况下,一路经过六关十二难,最终成功救出。
3.三英战吕布:关羽、张飞和刘备在战斗吕布时,奇迹般地以三打一胜利战胜了吕布。
4.火烧赤壁:孙权和刘备联合大战曹操,最终夷平了曹操的亿万雄军。
四、文化价值《三国演义》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诗词歌赋、战争策略等方面。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bfa6a2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c.png)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一、背景和出现人物《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三国之间的斗争和政治上的变化。
常被称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其中最关键的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
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势力和政治立场,通过他们的互动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二、权谋斗争《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斗争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各个势力之间通过各种手段争夺权力,包括政治勾心斗角、军事征战、联合对抗等等。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诸葛亮的谋略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他以出色的智慧和谋略成为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常用策略包括草船借箭、空城计、木牛流马等。
这些策略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刘备能够在困境中获得胜利。
2. 曹操的统一大业曹操是三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他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征战和政治手段,独揽大权,一度控制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
他实施的统一大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时代的政治格局。
3. 孙权的南方抵抗孙权是东吴的创建者和统治者。
在曹操强大的北方势力面前,孙权选择保持南方的独立,并通过联合刘备抵抗曹操的进攻。
他的统治使得东吴成为当时最强大的政权之一。
三、战争和决战《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篇幅,其中一些著名的战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一些常考的战争和决战:赤壁之战是刘备和孙权联合抵抗曹操的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和孙权成功地用火攻破坏了曹操的舰队,使得曹操遭受重大损失,从而改变了整个时代的局势。
2.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和刘备之间的一次重要决战。
曹操利用兵力优势,成功地击败了刘备的军队,并使得刘备一度陷入危机。
这场战役展示了曹操的军事才能和刘备的仁义之心。
3. 平定四方的战斗《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战斗,例如关羽单刀赴会、赵云救主、张飞拒曹操三次邀婚等等。
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
![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https://img.taocdn.com/s3/m/508329d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f.png)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I、《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II、《三国演义》中,“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指的是(赵云)。
12、《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很多都有绰好,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孔明)、“凤雏”是(庞统)、“美髯公”是(关羽)、“小霸王”是(孙策)、“常胜将军”是(赵云)。
三国演义中考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中考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4a773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5.png)
《三国演义》中考知识点汇总概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它从东汉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记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描摹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群众对政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刘备:宽厚仁爱,求贤若渴,忠义两全关羽:武勇神威,忠贞守义,刚愎自用,骄傲自负张飞:勇猛刚直,粗中有细,正义凛然,嫉恶如仇诸葛亮:智者,智慧的象征,精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尽职赵云:骁勇善战,忠义侍主,处事谨慎曹操:足智多谋,虚伪奸诈,富有韬略,自负多疑司马懿:用兵谨慎,长于谋略,阴险奸诈孙权:智勇兼备,知人善任周瑜:雄才大略,智勇双全,气量狭小常考知识点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dd8f82ac5da50e2524d7fc6.png)
一、练习题1、《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3、《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4、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
5、请结合《三国演义》。
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地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6、《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7、下面描写的人物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诸葛亮,性格特点:足智多谋、忠心耿耿8、“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何人?所报答的”主”指谁?”义释”的是谁?(关羽、刘备、曹操)9、“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11、写出《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司马懿父子有关的4个成语或典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空城计;借东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2、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评价。
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褒和贬两个角度,各写一句话,对我国三国时期的人物——曹操进行评价。
褒:雄才大略的曹操,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高悬在三国的政治天宇中。
贬:曹操为人奸诈如狐,打着天子的旗号,干着算计诸侯的勾当。
13、表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前后出师表、忠辅刘禅。
14、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赤壁之战;曹操、周瑜)15、《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关羽。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b7c08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c.png)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争霸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下面是对《三国演义》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总结。
1. 故事背景《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是中国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这段时期被称为三国时代。
中央政权的衰弱导致地方的割据和战乱。
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都是三国时代重要的历史事件。
2. 人物介绍《三国演义》中有众多的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
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势力和价值观念,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互相斗争和合作。
3. 政治斗争《三国演义》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刘备、曹操、孙权是三个主要的政治势力。
曹操建立了大的政治势力,是最早一个形成王朝的统治者。
刘备和孙权分别建立了蜀汉和东吴,其间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策略的较量。
4. 军事争霸《三国演义》中的军事争霸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曹操、刘备、孙权等都是出色的军事统帅,他们通过战争来争夺政治权力和地盘。
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都是三国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5. 智谋较量《三国演义》中的智谋较量也是一大亮点。
诸葛亮被誉为千古奇才,他的智谋和计谋帮助了刘备多次取得胜利。
他的锦囊妙计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代表。
同时,曹操、孙权等各自也有自己出色的智谋和计策。
6. 忠义之道忠义之道是《三国演义》中的核心价值观。
刘备、关羽、张飞等将士秉持着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家国的热爱,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而诸葛亮则是忠臣的代表,他忠于刘备,用智慧为刘备尽心尽力。
7. 人性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非常复杂的,他们既有英雄的一面,也有人性的弱点和瑕疵。
曹操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一代英雄,但他也残暴无情;刘备是仁义之君,但他有时也显得犹豫和优柔寡断;孙权虽然有着明君的称号,但他也被诸葛亮所智胜。
这些复杂的人物形象给了读者更多思考和认识的空间。
三国演义知识点九年级
![三国演义知识点九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b7b702e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2.png)
三国演义知识点九年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描绘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精彩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宝贵的历史典籍,它融众多历史事件、人物传奇和智谋较量于一体。
下面我们来探索一些《三国演义》中的知识点。
一、三国鼎立《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为背景,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为主线,描述了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个政权之间的斗争和较量。
这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最为动荡和战乱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个极具战略智慧和政治家才能的时代。
其中,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曹操占据中原,孙权则建立了吴国,三国并立,各自实力强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英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其中刘备、关羽和张飞被称为“刘备三顾茅庐,关羽斩颜良、文丑,张飞单骑走断桥”,他们以忠义之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受后世的景仰;而曹操则是个非常聪明和狡诈的政治家,他有着远见卓识的军事战略和出色的治国才能;孙权则是一个很好的统治者,他善于团结人心,也有高明的外交手腕。
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和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品质和智慧。
三、智谋较量《三国演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国各方之间的智谋较量。
其中以“赤壁之战”最为著名,它展现了孙权和刘备联合抵抗曹操的谋略。
朝廷官员黄承儿设计了草船借箭的计策,庞统提议造木牛流马引敌到深渊,关羽斩马超夺回了曹操的兵器,并将草帽信仰曹操,都是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谋略和计策。
这些智谋较量的描写,充分展示了人们的智慧和胆略,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事的无常。
四、忠诚与背叛《三国演义》中也描绘了很多忠诚与背叛的故事。
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之间的忠诚和信任,以及曹操、荀彧和郭嘉之间的忠诚和奉献,都令人叹为观止。
但同时,也有许多背叛的行为,如吕布背叛了曹操、徐庶背叛了刘备等。
这些故事提醒我们忠诚和背叛的权衡,以及权力和利益的诱惑对人性的影响。
五、荣耀与悲壮《三国演义》中涌现出很多令人动容的英雄事迹,他们以忠诚、勇敢和聪明的品质赢得了荣耀和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中考必读名著考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导读:《四大名著》是中、高考常考的内容,也是教育部门要求阅读的书籍,所以对《四大名著》一定要有一定的重视。
接下来,同学们与小编一起看看初中生中考必读名著考点。
初中生中考必读名著考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中生中考必读名著考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