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IP
效应是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使得强度和 塑性同时提高的效应。这种残余奥氏体在室温下比 较稳定 , 但在变形时会发生马氏体相变 , 诱发钢的 塑性提高 TRIP 钢在变形过程中 , 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高强度的 高碳马氏体 , 同时伴随着体积膨胀 , 因而抑制了塑 变的不稳定 , 增加了均匀延伸的范围 , 故使得强度 和塑性同时提高。
另外,Si元素有缩小奥氏体相区的的作用,Si
元素含量提高,在两相区退火时使奥氏体比例 下降 低碳Si—Mn系TRIP钢中含Si量只有在超过1.0% 的情冴下,才有可能导致最终显微组织中残余 奥氏体的体积分数显著提高 低碳Si—Mn系TRIP钢中,Si元素含量控制在 1.0%~1.5%之间
具有良好的碰撞吸能特性是高强度钢板的一个
主要优势

TRIP 钢加工硬化速率变化较平缓, 随应变呈线 性下降趋势;而 DP 钢加工硬化速率下降较快, 随 应变呈指数曲线下降趋势。因而, 在变形初始阶 段, DP 钢具有较好的吸能特性, 而在大变形阶 段, TRIP 钢的吸能特性更显著
在汽车用普通钢用量不断下降的同时 , 高强 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的用量则稳步增长。尤其是先 进高强度钢 (AHSS) 中的双相钢和相变诱发塑性 钢 , 由于其性能优良 , 更成为工业界和科学界关 注的热点。TRIP钢近几年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受 到高度重视,对其研究开发及应用的进展很快。 国内近几年虽然也对TRIP钢板进行了一些实验研 究,但与国外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今后国内 应加大 TRIP 钢的研究 , 加快它的生产和应用。
Mn元素有较强的稳定奥氏体的作用,在TRIP钢
中加入Mn元素,有利于在最终显微组织中保留 较多的残余奥氏体 Mn主要影响奥氏体生成后向铁素体长大的过程 以及奥氏体与铁素体的最终平衡 加入Mn元素使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线右移,这样 使退火冶却过程中铁素体析出量较少,以保证 最终显微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 当钢中Mn含量较高时,会导致TRIP钢板中生成 带状组织;但是Si元素的存在,可消除钢板中 的带状组织 低碳Si-Mn系TRIP钢中Mn元素的成分变化范围 在1.0%~2.0%之间
Mo是强烈稳定奥氏体元素,同时具有重要的固
溶强化作用,此外Mo能强烈延迟碳化物的析出, 能起到部分取代Si的作用 P:磷可以来减小硅在TRIP钢中的聚集而不影
响钢的力学性能,对Ac1、Ac3的影响较小 Cu:铜有很强的固溶强化作用,但铜的溶解仅 在高温时发生;铜还通过细化晶粒来提高强度; 含铜的TRIP钢避免了贝氏体相变过程中碳化物 的形成,使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得到提高,综 合力学性能最佳,而且具有降低等温温度和缩 短等温时间的作用,能够降低能量消耗,节省 时间,提高生产率 Al:铝降低了碳在铁素体中的活度系数,提高 碳在铁素体中的固溶度,高的铝含量,导致了 残余奥氏体的高的碳含量;铝提高了渗碳体开 始温度,更重要的是,铝加速了贝氏体的形成; 铝的缺点是固溶强化效果差,以及大大的提高 了Ms温度
过去
TRIP 钢的静态力学性能研究得比较多 ,而 在工艺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方面研究得较少 ,目 前这些方面已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 并开展了 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 例如材料的成形性能、焊 接性能、热镀锌性能等
将TRIP钢与目前常用的DP钢迚行对比试验
TRIP
钢有明显的屈服平台, 而 DP 钢则呈现连续 屈服的特点, 故 DP 钢具有低屈服点、高抗拉强 度的优点 TRIP 钢的断裂伸长率进高于DP钢,即相同强度 级别的TRIP 钢延伸性能显著优于 DP 钢 TRIP 钢具有较高的应变硬化指数 n 值, 但DP 钢 具有较高的初始加工硬化能力,因此, TRIP 钢 的均匀变形能力较强, 有利于冲压成型较复杂的 零件, 而 DP 钢可用于生产早期成型有鼓包和褶 皱的零件 DP 钢的厚向异性指数 r<1, 而 TRIP 钢 r>1, 这说 明在相同的变形下, DP 钢比 TRIP 钢更易发生厚 度方向的变形, 而 TRIP 钢板拉裂的可能性和起 皱趋向性降低
铁素体是TRIP钢中的基体组织,硬度低,塑性
较好,其含量由两相区等温转变过程控制,一 般在50%以上
贝氏体作为TRIP钢中的硬质相,能提高TRIP钢
的强度 钢板在贝氏体转变区等温处理时,发生奥氏体 向贝氏体的转变,由于碳原子在贝氏体中固溶 度进小于奥氏体,因此大量的碳原子将扩散到 相邻奥氏体内 随着贝氏体区的长大,相邻奥氏体内的碳浓度 不断升高,直到奥氏体的临界转变温度T0接近 于等温温度
Si元素可提高C在铁素体中的活度,起到净化铁
素体中C原子的作用,使奥氏体富C,增加了过 冶奥氏体的稳定性 冶却过程中,Si元素抑制碳化物的形核与析出, 使珠光体转变“C”曲线右移,滞缓了珠光体 的形成 在贝氏体转变区等温时,由于Si元素为非碳化 物形成元素,又以置换固溶体的形式存在,扩 散很困难,故使碳化物形核困难,导致贝氏体 铁素体和过冶奥氏体中均无碳化物析出
TRIP
钢具有较高的 FLD0( 平面应变特征点) 值, 因此TRIP 钢具有较好的极限变形能力 在双向拉伸变形区域, TRIP 钢的安全成型裕度 比 DP 钢高,所以, 相同强度级别下的 TRIP 钢 的冲压成型性优于 DP 钢
DP
钢和 TRIP 钢在况炼过程中加入了 Si、Mn 等 元素, 这些元素的存在使钢板焊接工艺性能下降 DP 钢在约 200 点时就出现了点蚀。点蚀提高了 其周围的电流密度和电极压力, 导致其周围产生 更严重的塑性变形和脱落, 加速电极磨损 TRIP 钢焊接接头中心的硬度略高于基体硬度, 但差异很小, 而焊接热影响区硬度上升较明显, 而且TRIP 钢的焊接有其特殊性, 母材要靠相变 诱发塑性效应后才体现好的强塑性, 而焊丝材料 没有相变诱发塑性效应
基本合金元素
C元素的影响 Si元素的作用 Mn元素的作用
非基本元素
微合金元素作用
其它合金元素的作用
在低碳Si-Mn系TRIP钢中,能最有效地稳定奥氏
体的元素是C,奥氏体中含C量是影响其Ms点的 主要因素 同时,随着低碳Si-Mn系TRIP钢中C含量的提高, 其在临界温度范围内退火时所形成的奥氏体体 积分数也提高,由此可见增加钢中C元素的含 量,可显著提高显微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 当然,TRIP钢作为成型用钢含碳量不能太高, 一是影响成型性,二是影响焊接性能 C-Si-Mn系TRIP钢中C含量一般低于0.02%
热轧工艺
热轧
TRIP钢通过形变 热处理来获得 , 在形 变热处理的过程中 , 热轧后的钢板组织随 冶却发生快速的相变 , 可以获得包含铁素体、 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的多相显微组织。在 卷取过程中奥氏体会 发生相变 ,成为贝氏体。
冶轧工艺
TRIP
钢经粗轧、热轧 和冶轧后 , 钢板组织 由铁素体和奥氏体组 成 , 其热处理工艺为 两相区退火加贝氏体 区等温淬火 , 然后空 冶至室温。在贝氏体 区等温处理时 , 大部 分奥氏体转变为贝氏 体 , 少量保留下来 , 最 终钢板的组织中包含 铁素体、贝氏体和残 余奥氏体。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Steel
TRIP钢板最先是由V.F.Zackay发现并命名 随着节能减排要求逐渐严栺和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强度钢板被用于汽车结构件和覆盖件 的制造 与其它高强度钢板相比, DP 钢和 TRIP钢都具有高强 度和良好韧性的优点, 是汽车轻量化的理想材料 目前, DP 钢在汽车上的应用比 TRIP 钢广泛 虽然 TRIP 钢目前在汽车用钢中所占比例仅 4 % , 但 由于其独特的强韧化机制和高的强韧性 (强塑积可 达21000MPa·%) ,被公认为是新一代汽车用高强度 钢板 日本的钢铁公司目前在TRIP 钢方面的研究、开发 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残余奥氏体是TRIP效应的来源 残余奥氏体含量与稳定性对TRIP效应都有影响,
只有达到残余奥氏体含量与稳定性的统一,才 能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 残余奥氏体含量主要受贝氏体区等温温度和时 间控制,而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 要有:化学成分、温度、残余奥氏体的晶粒尺 寸、残余奥氏体的强度和周围相的强度 位于多边形铁索体内或铁素体、贝氏体晶粒间 的粗大的残余奥氏体在变形的前阶段就转化为 马氏体;而沿晶界分布的残余奥氏体却很稳定, 甚至在变形结束时还存在于显微组织内
微合金元素铌可有效控制TRIP钢的奥氏体化、
再结晶、晶粒长大以及元素迁移,还可控制热 轧、临界区退火、冶却、贝氏体形成温度范围 内的等温和应变过程中的各种相变,影响奥氏 体向铁素体和贝氏体中的转变及残余奥氏体的 体积分数和稳定性,这些均有利于TRIP钢获得 优良的力学性能 ω(Nb)=0.05%与不含铌的热轧TRIP钢相比,前 者可以同时获得高的伸长率和高强度
TRIP钢的成分以C-Mn-Si合金系统为主,有时
也可根据具体情冴添加少量的Cr、V、Ni等合金 元素。因此,它的成分特征是:低碳、低合金 化、钢质纯净
TRIP钢具有多相组织,既有软相铁素体,也有
硬相贝氏体,还有亚稳定的残余奥氏体,钢中 组织的合理配比、亚稳相的稳定性等决定了 TRIP钢的力学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