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一本集先秦诸子散文之精华的经典之作,其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各种不同思想流派的作品。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这本书教授学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领悟其中的哲学思想,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教师在使用《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进行教学时,应当注重构建合适的教学框架。
考虑到本书的内容较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框架。
可以根据作者的不同、思想流派的不同或者题材的不同进行分类,再结合散文的作者背景、时代背景、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鉴赏和解读。
通过构建这样的教学框架,可以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助于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散文中的哲学思想。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所收录的文本大多代表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
这些思想既包括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反思,也包括了对人生、人性、道德、文化等方面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原文,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探究其内涵、核心及其对当今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启示。
引导学生去阅读余地十分重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思考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领悟。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和学生课外阅读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来展现散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生活,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也可以通过讨论、辩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本中的问题,并使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促进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教师在使用《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进行教学时,也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体验和情感上的共鸣。
这些散文作品不仅仅是思想的交锋,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对人性、对世界的感悟和理解。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一本具有丰富内涵的散文选集,其中涵盖了先秦诸子们的许多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些文本,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本文将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
教师在进行《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先秦诸子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思想,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够理解和领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思想。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一篇散文的主题和主旨,或者就其中的某一段文字展开深入的剖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
教师在教学《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时,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先秦诸子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创造力,这需要学生能够有所启发,从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感悟文本,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与文本相关的创作活动,如写作、绘画、表演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理解和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思考中成长。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一本重要的教材,它涵盖了先秦诸子的散文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资料。
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思想,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教法探讨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学的第一步。
在教授《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时,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学生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和文化,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我们应当充分考虑这两方面的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内容方面,除了传授先秦诸子的散文作品外,还应当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所表达的思想。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际操作来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先秦诸子思想”和“先秦诸子散文作品”两个大的板块来进行教学。
在“先秦诸子思想”板块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五大诸子的思想理论、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使学生对先秦诸子的思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些诸子的散文作品。
在“先秦诸子散文作品”板块中,我们可以挑选一些代表性的作品,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在实践性教学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实际写作,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哲学著作。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批判分析并进行综合性思考。
通过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先秦诸子》上课思考
关于《先秦诸子选读》,可以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文段,然后确定一节课的主题,围绕此主题展开讲解。
注意,主题鲜明,讲解贴近生活,能够举到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诸子散文散发时代魅力、激起学生兴趣、起到教化的作用。
《论语》专题讲解
知其不可而为之——扛起自己的责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正视自己的无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行自己的仁爱
不义富贵如浮云——坚守自己的道义
好学,就有道而正焉——完善自己的品德
《孟子》
民为贵——诸侯可变置,社稷可变置,民则不可。
诛独夫,不为弑君,是为民除害。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君子之道——自反,以仁,以礼,以忠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听天命,尽人事,通往幸福的道路上,除了上帝,就只
有你自己,做一个拼命追赶幸福的孩子吧)
大丈夫——浩然之气
守住人性之本——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一部介绍先秦诸子散文的选集,包含了众多诸子的代表作品,是中华文化的历史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如何将这一文化瑰宝传授给学生,成为了许多教师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注重对先秦文化的传承《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包含了先秦以前的中国哲学思想,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于人生、社会、宇宙存在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对先秦文化的传承和继承。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于《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中每篇文章的历史背景、作者及其有关思想的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每篇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对于先秦时期的思想,我们更应注重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对中国人的思想传统和文化根源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中的文章,我们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朗读法可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篇文章,轮流朗读并发表感想。
通过朗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到有关思想的相关信息,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图示法对于比较抽象或难以理解的文章,可以采用图示法。
教师可以将文章中比较重要的词语或句子用图形进行表现,如草图、图像等,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最终让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和主旨。
3.讲授法教师应对每篇文章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讲解,以便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章的结构、主旨、思想和感情等方面,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强化思辨能力的培养《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一部关于人生、社会、宇宙等一切事物的思想总结,它代表着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精华,也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文章使自己的思维得到锻炼。
针对先秦思想的特点,教师应在讲解和解读文章的过程中,注重提示学生注意每个思想的特点和内涵,并鼓励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反思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反思黄珏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的学习终于到了最后阶段,大家都不禁长舒一口气: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然而,结束并不代表着停止,更不代表着圆满。
当我们转身看这26篇诸子散文仍唏嘘不已的时候,当学生面对诸子已经头皮发麻、疲惫不堪的时候,我们无法做到坦然面对。
难道一句“编者真是脑子进水,弄出一本这么繁杂、艰深而又枯燥的书!”就可以安然?姑且不论设置它的种种必要性与有益之处,既然其存在具有合理性,那么我们更多的是要反思《先秦诸子选读》要怎么学?怎么学才能改变诸子散文学习过程中平淡无味、浮泛浅表、繁杂细碎、效率低下的现状?以下是就这一问题的浅拙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1、贴近文本,化繁为简。
选修教材中每篇课文之后都有“相关链接”的内容,它是这一专题主要内容的梳理概括和补充延伸,能让学生对这个专题的丰富内涵、精深品质和不朽的社会意义有完整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
正因为此,学生对专题要义的把握就简单、明确了,但脱离文本、空穴来风的现象又接踵而至,如何让同学们既落回到课本又高效地突破重点、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能牵一“问”而动全文,以一当十。
如庄子的《尊生》一文,我就抓住课题发问“你是如何理解《尊生》的‘尊’字的?或者说它有什么内涵?结合文章找依据”,此问题一出,同学们竟相回答,在讨论中确定为“尊重、尊贵、尊严”三重内涵,本文的主旨就无须赘解了。
这就是余映潮老师推崇的“主问题”的有效设置。
必须说明的是主问题必须是在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并能激发学生思索、讨论、品析的重要问题。
2、着眼单元,注重整体。
选修课本编排了《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七部著作的选读,他们分别涉及到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七位思想巨匠,同一部书的各个专题都隶属于同一个思想巨匠,因而要学会宏观把握,不要人为支解。
如第一单元以“我眼中的孔子”串起7个小专题的内容:以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为重点,串起“当仁,不让于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重点,串起“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有教无类”;以孔子的人生观为重点,串起“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样学生不仅对孔子及孔子的思想、儒家的核心有一个本质而整体的把握,而且还能避免繁杂细碎地解读。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一本介绍中国先秦诸子散文的经典教材,是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教材,其涵盖了诸子的经典思想,哲学思想以及文化理念。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并感悟《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中的经典散文,是我们教学中需要重点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注重讲解词语词汇先秦诸子的散文,因其历经千年的流传和传承,其用词经常会出现生僻字、古汉语词汇等,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讲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文化的感悟与理解能力。
为此,我们可以结合古汉语词汇课程中的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通过义项推导、意境理解等方式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与掌握。
2.注重重点段落的讲解在阅读《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时,学生常常会发现每篇散文中都有一些重点段落,这些内容可以是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或生动的描写,这些都是学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就这些重点段落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核心意义,加深对其文化价值的认识。
同时,在本教材的注释中,常常对于难解的段落进行了讲解和解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3.注重与时俱进的阅读方式《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虽然源远流长,在现代文化语境下,仍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敲黑板划重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中的文化背景和现代文化的内涵,从而全面感知《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比如,当我们讲述《庄子》中的“胡蝶梦”时,可以延伸让学生了解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个故事中的深刻思想含义,提升学生的文化、人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总之,教学《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我们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方法手段,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理解到、感受到其内涵和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为其人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心得体会(最新)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心得体会宋人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把《论语》推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事实也确实如此。
《论语》的确值得用心去品读、感悟,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真的是常读常新,如果能够把《论语》的点滴慢慢地渗透、内化为自己的品质,那么人生可能会更加优秀。
虽然《论语》的地位毋庸置疑,只言片语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华。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困难重重,说是举步维艰一点都不夸张。
每每当我神情饱满地沉浸在《论语》的智慧中时,看到学生木然的表情、茫然的眼神、甚至昏昏欲睡的慵懒时,心就一点一点地冷却下去。
中华文化的精华,在学生眼中就变成了枯燥、乏味、空洞,甚至可笑。
面对学生的这种反应,一度信心受损,开始怀疑自己,于是请教同组老师,积极听课,找差距。
同组老师依然风采依旧,我听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却已游离于课堂之外,后面的学生非常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要让他们学习这么枯燥、乏味的古文,现在生活中谁还会碰到古文,学习这些晦涩的东西似乎毫无意义,还不如学些现代散文、小说来得有效。
给他分析学习古文的好处,古文所具有的优势,探讨,结果我们都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见解,谁也无法说服谁,他依然游离于课堂之外。
其实换位思考,在我的中学时代似乎也对古文没有太多的热情,而且那时没有整本的古文选修,穿插学习,没有现在跋涉得这么艰辛,这样想着也就能够体会学生的苦痛了。
从上学期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到现在的《先秦诸子选读》,确是一段艰难的历程。
内容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能做的就是经历艰辛,让自己有所收获,否则真的就是太辜负这一段时光了,永远无法重回的时光。
在《论语》这一部分,我致力于把孔子思想中积极、先进的东西渗透给学生,想要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品质。
《论语》这部分,只言片语之间似乎没有太多的联系,而且有的真的不好理解,自己都不够透彻,就很难使别人透彻明了。
总想应该有所删减,但却很难取舍,觉得课本所选的内容似乎都应该给学生说到,要不然心里就不太踏实。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感悟二 新人教版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感悟一二学期临近结束,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也接近尾声,这让大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然而,当我们转身回看这26篇诸子散文仍然唏嘘不已的时候,当学生面对诸子已经头皮发麻、疲惫不堪的时候,我们无法做到坦然。
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堪称是机锋迭起的思想大碰撞,有着无穷的魅力。
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主要选取了“纯中国学时期”的诸子文章,学习它,有利于我们理解和感悟他们的敏锐思想和卓绝智慧,增长见识,涵养德行,砥砺人格。
但是由于先秦诸子生活的时代与我们相隔太远,现有的已考据的文献资料十分有限,这使得我们理解他们的思想时遇到不少困难,加之古文原本就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普遍感觉吃力。
面对平淡无味、浮泛浅表、繁杂细碎、效率低下的学习现状,我们应该反思《先秦诸子选读》究竟要怎么学。
以下是就这一问题的一些浅拙思考。
一、立足课本,做好预习工作预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预习,学生不但可以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在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同时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因而学生是否做好预习工作是影响课堂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鉴于《先秦诸子选读》的选文篇幅长、字词艰涩的特点,我特别强调学生做好相应的预习工作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每篇课文之前的“引入话题”和之后“相关链接”两个板块内容,以完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
“引入话题”板块等同于课前的趣味性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本节选文即将探讨的话题和阐述的观点。
而“相关链接”板块则是这一专题主要内容的梳理概括和补充延伸,能让学生对这个专题的丰富内涵、精深品质和不朽的社会意义有完整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引导学生利用注释来预习课文。
《先秦诸子选读》每一篇文章的课下注释都十分详细,囊括了作者的生平、文章的出处和名句难句的详解等相关资料。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探讨-2019年精选文档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探讨《先秦诸子选读》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之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经典。
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学生必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智慧,增强语文素养,因此诵读文化经典是绕不过去的必经之途。
下面就本课题的教学谈几点认识:一、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1.学生文言文知识的薄弱成为文化经典阅读的障碍。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难点。
由于文言文已经失去它存在的语言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先秦文章阅读的难度更是不言而喻,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材料偏深偏难,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文言文学习中的语音障碍、语法障碍、词汇障碍等因素都影响了学生对文化经典的学习兴趣,直至语文学习的成就感。
2.教师们知识结构不同,对经典篇章喜好不同,也导致文化经典教学的不少问题。
教学中,有撇开经典文本以练代读而架空讨论孔孟思想的,学生因缺乏对文本的涵泳体悟,根本无法感受到孔孟思想的深刻和智慧的深远,无法品味到孔孟经典著作多彩的性情和个性;有不加选择依序读解经典而耗时费力的,占用过多教学时间,学生们叫苦不迭;有将解题概括当成最重要教学任务,草草收场的这些现状导致了文化经典阅读、教学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益。
如何更有效进行文化经典教学,本人做了几方面的探讨。
二、文化经典教学的几点教法探讨1.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关于孔子、孟子、庄子等人生平故事历史记载很多,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吸引学生,走进古代圣贤,让学生在古圣贤的成长经历中,感到圣贤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拉近学生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不再只是仰视圣人,而能从故事中体味圣贤可亲可感之处。
譬如教学《论语》时可以先介绍孔子的身世:孔子 3 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少时家境贫寒, 15 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讲到孔子读书勤奋时可以介绍“韦编三绝”的典故和“孔子学鼓琴”的故事。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心得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心得
先秦诸子选读是一门涉及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课程,通过学习先秦诸子的著作和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传统。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下几个教学原则:
1. 系统性教学:先秦诸子选读是一个庞大的课程体系,包括了孔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众多先秦思想家的著作。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门课,我会将课程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思想流派等分类整理,系统地进行讲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的框架,更好地理解各个思想家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2.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通过展示思想家的形象、展示古代文物、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3. 互动教学: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
4. 实践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进行座谈会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和精神,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通过以上教学原则的结合,我相信学生们可以在先秦诸子选读课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启迪。
同时,我也会不断调整和改进我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说:“吾国学术,大略可分七期:先秦之世,诸子百家之学,一也。
两汉之儒学,二也。
魏、晋以后之玄学,三也。
南北朝、隋、唐之佛学,四也。
宋、明之理学,五也。
清代之汉学,六也。
现今所谓新学,七也。
七者之中,两汉、魏、晋,不过承袭古人;佛学受诸印度;理学家虽辟佛,实于佛学入之甚深;清代汉学,考证之法甚精,而于主义无所创辟;最近新说,则又受诸欧美者也。
历代学术,纯为我所自创者,实止先秦之学耳。
”这席话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明确指明了先秦诸子百家之学在中国学术文化思想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百家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深远,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品读这杯香茗,确有独到的享受——将感性和理性融合在一起享受,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开启思路,提高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经典论说可助援引,在“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
一、知人论世,传承思想选修此文,如何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陶冶他们的身心,涵养他们的德性,健全人格,增强他们把握社会解决人生问题的能力,是我们首先必须考虑的内容,因此,教师理所当然应精研文本,知人论世,以便我们达到传承思想的目的。
诸子百家兴起的时代背景应予以理清,春秋时期社会转型“礼崩乐坏”,王室权力日渐式微,西周贵族统治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出身下层的士大夫阶层,不满不平等,要求重新分配权力与社会资源,社会变迁加剧,刺激人类心理之惊诧及疑闷,而亟求所以解决慰藉之方,故贤智之士,自能画出种种方案,以应当世之要求,于是百家应运而生。
孔子面对“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社会秩序紊乱及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提倡“礼”与“仁”。
孟子诸子面对诸侯好战嗜杀的暴政,发展了“仁”,主张“仁政”;墨子面对亏人自利的世风,主张“兼爱”,尚同、尚贤;道家面对纷纷扰扰的现实,主张人性返璞归真、无欲不争,以自然无为作为出发点,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法家主张富国强兵,倚重法制,认为道德无用。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心得
---------------------------------------------------------------范文最新推荐------------------------------------------------------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心得宋人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把《论语》推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事实也确实如此。
《论语》的确值得用心去品读、感悟,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真的是常读常新,如果能够把《论语》的点滴慢慢地渗透、内化为自己的品质,那么人生可能会更加优秀。
虽然《论语》的地位毋庸置疑,只言片语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华。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困难重重,说是举步维艰一点都不夸张。
每每当我神情饱满地沉浸在《论语》的智慧中时,看到学生木然的表情、茫然的眼神、甚至昏昏欲睡的慵懒时,心就一点一点地冷却下去。
中华文化的精华,在学生眼中就变成了枯燥、乏味、空洞,甚至可笑。
面对学生的这种反应,一度信心受损,开始怀疑自己,于是请教同组老师,积极听课,找差距。
同组老师依然风采依旧,我听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却已游离于课堂之外,后面的学生非常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要让他们学习这么枯燥、乏味的古文,现在生活中谁还会碰到古文,学习这些晦涩的东西似乎毫无意义,还不如学些现代散文、小说来得有效。
给他分析学习古文的好处,古文所具有的优势,探讨,结果我们都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见解,谁也无法说服谁,他依然游离于课堂之外。
其实换位思考,在我的中学时代似乎也对古文没有太多的热情,而且那时没有整本的古文选修,穿插学习,没有现在跋涉得这么艰辛,1 / 7这样想着也就能够体会学生的苦痛了。
从上学期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到现在的《先秦诸子选读》,确是一段艰难的历程。
内容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能做的就是经历艰辛,让自己有所收获,否则真的就是太辜负这一段时光了,永远无法重回的时光。
在《论语》这一部分,我致力于把孔子思想中积极、先进的东西渗透给学生,想要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品质。
选修课要有选修味——《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反思及策略
选修课要有选修味——《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反思及策略本文旨在通过对《先秦诸子选读》选修课的教学反思和策略探讨,讨论如何使选修课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对先秦诸子学术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一、选修课的意义和目标选修课是高等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广泛知识背景的一种教学方式。
《先秦诸子选读》作为一门选修课,其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先秦诸子的学说、思想和文化,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反思1. 知识串讲不宜过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倾向于将内容灌输给学生,而缺少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的机会。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并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2. 缺乏互动与实践选修课应该注重互动与实践。
在《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讨,增强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实践能力。
3. 缺乏案例分析和应用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具体案例和实际应用的讨论是必要的。
通过分析案例和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先秦诸子选读》中的思想和学说。
三、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先秦诸子学术的兴趣。
可以通过讲述先秦诸子的传奇故事、引用他们的经典语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 多角度思考先秦诸子的学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理解和分析这些学说。
例如,可以从哲学、宗教、政治等不同的领域来解读和探讨。
3. 互动与实践为了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与实践的教学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赛、写作练习等,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 案例分析与应用引入一些具体案例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讨论案例,学生可以将先秦诸子的思想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使所学知识更具实用性和有效性。
四、总结《先秦诸子选读》作为一门选修课,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1. 引言1.1 引言《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一部集先秦诸子的散文精华于一体的重要教材,对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该教材的教法进行探讨,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本书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先秦诸子的散文作品。
对于如何将这些作品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古代文化修养问题仍然值得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参考。
研究意义通过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法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古代文化修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水平。
对于教师而言,更好地运用这本教材进行教学也能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主要围绕着先秦诸子散文这一文学形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展开。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先秦诸子散文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了当时各种不同学派和思想流派的形成和表达。
通过对先秦诸子散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文学的研究和传承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先秦诸子散文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重视和关注。
由于诸子散文的内容较为复杂,形式多样,如何有效地传授和教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诸子散文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1.3 研究意义通过教学《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观念,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对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的一点思考发表时间:2016-07-22T14:14:50.6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9期作者:蒋莉莉[导读]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其文学成就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一中学730200 摘要: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其文学成就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为时隔久远,诸多的障碍给语文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分析了先秦诸子散文教学中出现的难点及误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先秦诸子散文教学难题误区策略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中特开设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对于先秦思想文化的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是,到底《先秦诸子选读》这门选修课怎么教,这对每个高中语文教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下面是本人对这门课的一些简单思考:一、开设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意义高中是一个学生精神心灵健康圆满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在学生的作文、周记中,见识短浅、精神疲软等心灵疾患时有发生,反映出人文精神的缺失。
所以,先秦诸子散文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为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一,所选材料出自《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这七部经典。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易中天教授说:“学者有传播传承文化的义务。
”其中国学的复兴是关键。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担负起这样一个任重道远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先秦诸子学习中感受经典魅力、陶冶性情,在精神层面赋予继承传统文化的义务。
二、教学难点及避免误区1.教师面临的难题——课时紧。
一个模块36个课时,扣除测试讲评时间外,最多只有30个课时用于文本教学。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共七个单元,涉及《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等,每单元平均只有四课时。
2024年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心得
2024年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心得教学心得——先秦诸子选读2024年,我作为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有幸能够教授先秦诸子选读这门课程,这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课程,也是学生们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这门课程,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们对于先秦诸子思想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对于历史的思考与认识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尝试,积极总结经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我对于教授先秦诸子选读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对于先秦诸子选读这门课程来说尤为重要。
我认为,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这一时期诸子思想的特点和发展脉络;2)具备对于先秦诸子出现的时代背景、学派特点、代表作品等进行分析与理解的能力;3)能够对于先秦诸子思想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思考方式;4)运用先秦诸子的思想与方法解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新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不断探索与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比如,我将课堂分为三个阶段:预习、讲授和讨论。
在预习阶段,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资料,让学生们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形成一定的基础知识。
在讲授阶段,我通过PPT、讲解和解读文本等方式,将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内容和主要观点。
在讨论环节,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和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先秦诸子思想的认识与理解,我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与讨论。
我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与先秦诸子思想相关的现实问题,比如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问题,然后通过分析和比较诸子的思想观点,引导学生通过先秦诸子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诸子思想,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2-02-28T14:17:29.3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02月总第50期供稿作者:李定平
[导读] 百家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深远,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李定平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332000
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说:“吾国学术,大略可分七期:先秦之世,诸子百家之学,一也。
两汉之儒学,二也。
魏、晋以后之玄学,三也。
南北朝、隋、唐之佛学,四也。
宋、明之理学,五也。
清代之汉学,六也。
现今所谓新学,七也。
七者之中,两汉、魏、晋,不过承袭古人;佛学受诸印度;理学家虽辟佛,实于佛学入之甚深;清代汉学,考证之法甚精,而于主义无所创辟;最近新说,则又受诸欧美者也。
历代学术,纯为我所自创者,实止先秦之学耳。
”
这席话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明确指明了先秦诸子百家之学在中国学术文化思想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百家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深远,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品读这杯香茗,确有独到的享受——将感性和理性融合在一起享受,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开启思路,提高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经典论说可助援引,在“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
一、知人论世,传承思想
选修此文,如何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陶冶他们的身心,涵养他们的德性,健全人格,增强他们把握社会解决人生问题的能力,是我们首先必须考虑的内容,因此,教师理所当然应精研文本,知人论世,以便我们达到传承思想的目的。
诸子百家兴起的时代背景应予以理清,春秋时期社会转型“礼崩乐坏”,王室权力日渐式微,西周贵族统治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出身下层的士大夫阶层,不满不平等,要求重新分配权力与社会资源,社会变迁加剧,刺激人类心理之惊诧及疑闷,而亟求所以解决慰藉之方,故贤智之士,自能画出种种方案,以应当世之要求,于是百家应运而生。
孔子面对“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社会秩序紊乱及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提倡“礼”与“仁”。
孟子诸子面对诸侯好战嗜杀的暴政,发展了“仁”,主张“仁政”;墨子面对亏人自利的世风,主张“兼爱”,尚同、尚贤;道家面对纷纷扰扰的现实,主张人性返璞归真、无欲不争,以自然无为作为出发点,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法家主张富国强兵,倚重法制,认为道德无用。
所谓适者生存,思想只有顺应时代才会具有勃勃生机,这条定律恰如其分地演绎了百家悲欢离合的命运。
儒家主张维护西周礼乐制度,孔子的保守性显然逆历史潮流,当然不受当时统治者欢迎,但儒学中温和的统治思想,适合稳定的时期,所以到汉代“独尊儒术”,这注定了孔子生不逢时的感叹,身后的“至圣”大信;墨家主张绝对的平等,要求兼爱,同时又主张尚同,民权与专制之水火怎能相溶呢?所以墨家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也就理所当然了;道家学说固然消极,但其含有逍遥自由的人生观,却可以与儒家刚强进取的人生观形成互补格局,自然就有了它长存的理由;法家深信政府才能,不承认人性之神圣,人民惟于法律容许之范围内,得有自由与平等,切合时代需要,遂成秦霸天下的思想基础,其直面现实、与时俱进,体现了法家的长处,但其学说易致暴政,其倡行者自己亦成为自己学说的牺牲品,吴起乱箭射死,商鞅车裂而亡,韩非处死,令人扼腕叹息。
精通儒家,注重礼仁中庸,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做人智慧。
精通道家,注重自然无为,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知事智慧。
精通墨家,注重兼爱非爱,做一个和谐博爱的人,平衡智慧。
精通法家,注重法治素质,做一个称雄礼下的人,领袖智慧。
知人论世,以意遂志,“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圣人之所以用心”,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以便作自己问,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
二、关注文化传承,学习文章之道
文如其人,大家耳熟能详;其实还要加上一句,文折射时代风云。
读孔子文如饮清泉,温柔敦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读孟子文如闻战鼓,侠肝义胆,气势磅礴;韩非子其文大刀阔斧,当机立断,壁垒森严;墨家文风浅近见蔓,这对我们更好地驾驭文字、写出真正的文章不是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吗?
明白了写文章的真谛后,我们不可点到为止,应析文章之精华,鉴赏文章的具体技法。
譬如《论语》中语言动作的栩栩如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关心细节,反复感叹。
“善者存,暮春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诗一样的画面,是一篇侧重表情达意的范文。
至于孟子的比喻、排比,荀子的思虑缜密,韩非子的富于说理,老子的辩证,无不为我们写作提供了光辉典范。
三、积累文言文知识,回归高考
先秦诸子散文是后世文章的滥觞,熟悉其文,对我们应付高考大有裨益。
1.积累实意词;
2.特殊句式;
3.成语:墨守成规,斯人斯疾,是可忍孰不可忍。
总之,讲授《先秦诸子选读》,文字理解是基础,内涵探究是结果,引发经典现代意义是重点,文化传承与提升思想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