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游 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天游名词解释
信天游是我国北方民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上流传的一种曲调悠扬、粗犷奔放、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传统民歌,它的音乐形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最初以口头形式流传,后经历代人民的加工、提炼,形成了现在的音乐形式。
信天游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和合唱等,而主要的演唱形式是独唱。
信天游可以分为南路信天游和北路信天游两类,南路信天游包括:《脚夫调》《揽工调》《大红公鸡毛腿腿》《大声唱》《大姐不必泪流干》《三十里铺》《兰花花》《赶牲灵》《走西口》《将军令》等,北路信天游包括:《赶牲灵》《挂红灯》《下山曲》《走西口》《五哥放羊》《走川行》《三十里铺》《等有名曲目,其特点是质朴、自由、高亢。
信天游音乐中使用的“信天游”一词来源于它所描述的地域特征——说的是陕北人信天、顺天而行的豪爽性格。
信天游民歌与现代汉族民歌相比,虽然曲调和唱词的结构基本相同,但表现的意境却有很大的区别,其民歌演唱的特点也是明显不同的。
4。
信天游唱腔简析:
5。
信天游作品常用术语解释: 6。
10。
信天游的音乐特点: 12。
信天游作品常用艺术手法: 13。
信天游分类: 14。
信天游术语: 15。
陕北道情(又称“撂袖”“水袖”)是流传于陕北榆林、延安及晋北等地的一种说唱道情,起源于道教音乐和佛教经韵。
16。
五更(二更)原为我国农村的时间概念,通常指半夜三更到四更,或更晚的时间段,为人们熟知的钟表上的时
针指向六点至七点之间。
如:“鸡叫五更头,天明晌午止”。
(注:把“五更”中的“五”念作“闹”。
)五更在东汉时已逐渐定型。
17。
陕北二人台亦称“山曲”“踏曲”。
据文献记载:“约自清乾隆、嘉庆年间,每年一进入腊月,群众便开始准备各种节目,并在元宵节前后汇集一次。
由民间职业艺人登台表演。
大体分为故事性强的正本戏和唱功性较强的二人台两大类。
18。
陕北道情在北方俗称“呱哒戏”或“二黄”,有民歌体、说唱体、小调体等多种艺术形式。
19。
由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和苏轼首创。
20。
陕北道情由陕北民歌小调、佛教说唱和道教音乐糅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