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教学案例分析
马先玉 2014、6、3
教学要求:
1.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固而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思想特点。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介绍《志愿军军歌》的相关知识,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

(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⑶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⑷指导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板书: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2)“雪中送炭”用得好,谁能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
5、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6、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

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
9、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
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1、按要求自学。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反馈讨论。

检查第二自然段
⑴、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改陈述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板书: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
⑷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

检查第三自然段
⑴、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改陈述句。

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板书:挖野菜致残
(四)小结。

1、有感情朗读1、
2、3自然段。

(五)读中诵情,想象创造。

1、引导学生变换角色,入境体验列车启动时,志愿军战士的内心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似鸭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的浓浓真情。

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与想,分别后的志愿军与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传递这种伟大的友谊的?五十年后的今天,面对感人至深的告别场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等多种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五)通过本课教学可以看出:
(一)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新课标指出:通过阅读思考与文本展开对话,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强领悟,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气氛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与见解,力求做到激发和促进;要善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领会文本的意义,去探究文本的多维内涵,学会发现问题、思考探究、找到结论。

“志愿军为什么称大娘、小金花和大嫂为亲人?朝鲜亲人为什么愿意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关心、帮助志愿军?”
“虽然从血缘关系来看志愿军战士和大娘、小金花、大嫂他们不是亲人,可是大娘、小金花和大嫂做到了亲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


“大娘、小金花和大嫂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另一方面,朝鲜亲人之所以愿意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关心、帮助志愿军,是因为志愿军战士同样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在保卫朝鲜人民,在帮助他们赶走侵略者。


(二)语文教学必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语文之美、语文之趣、语文之灵性、语文之厚重,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人性、关注健康、关注情感、关注文化、关注审美。

语文课堂既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场所,也是学生积淀文化、体验人生的空间。

语文学习的过程,要变成对生命的点化、升华的过程。

这样,语文课才成其为语文课,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并快乐着。

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感动,在和文本的对话中获得心灵上的震撼,在诵读中获得精神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在语言实践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课文所蕴含的人文性,在教学中找到了和语言学习良好的结合点,在课堂中获得生动的阐释。

(三)语文教学必须寓教于文。

在教学时,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是学生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感悟和体验到的。

在对课文的最初的朗读中学生获得了故事性的感受,完成了对课文的初步感悟,了解到大娘、小金花和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后续的对课文的深入阅读和讨论中,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到“大娘、小金花和大嫂做到了亲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另一方面,朝鲜亲人之所以愿意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关心、帮助志愿军,是因为志愿军战士同样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在保卫朝鲜人民,在帮助他们赶走侵略者”;在而后的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中,学生从精神上认同了这种牺牲和付出,从情感上体验到了这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感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正是对语言的理解、品味、涵咏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精神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