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1)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与拓展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与拓展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成。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3. 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表的横行(周期)和纵列(族)的划分,以及周期表的扩展。
2. 元素的位置和性质:讲解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稀有气体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的主要性质。
3. 应用元素周期表:通过实例分析,教授如何利用周期表预测元素的原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4. 拓展知识: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发展,以及科学家们在发现新元素过程中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位置和性质,以及应用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周期表中某些特殊元素的位置和性质,以及周期表的拓展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分布。
2. 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周期表解决化学问题。
3. 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周期表的周期和族,以及周期表的扩展。
3. 分析元素的位置和性质:讲解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稀有气体的分布规律及主要性质。
4. 应用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讲解如何利用周期表预测元素的原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5. 拓展知识: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拓展知识,如科学家们在发现新元素过程中的贡献。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2. 教学步骤: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利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化合物稳定性”。
b.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与拓展
高中化学教学中,元素周期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不仅是认识各种元素的基础,更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围绕着如何应用和拓展元素周期表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周期表能让我们非常清晰的了解每个元素的原子结构,从而预测它的化学性质。
例如,氧气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17号,拥有6个外层电子。
由于氧原子需要达到类似氦原子的八个外层电子,因此它很容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而金属元素铁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8组,也就是铁家族。
这意味着铁是一种具有典型性质的金属元素,例如可塑性、导电性和磁性。
因此,我们可以预测铁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2.确定元素化合物的成分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能很快的确定元素化合物的成分。
例如,如果一个化合物有2个氧原子和一个钙原子,那么这个化合物必定是钙的氧化物-氧化钙。
因此,观察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非常快捷地解决化学实验和工程应用中的问题。
3.分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变化元素周期表还能让我们分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变化。
例如,假设我们要研究一种反应,其中有氧气和铁产生氧化铁。
根据物质守恒定律,一侧的原子质量和另一侧的原子质量应该相等。
通过研究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氧气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而氧化铁中有两个氧原子和一个铁原子。
当我们对氧气和铁进行化学反应时,铁原子从被单独的元素变成一个化合物中的一种元素,而氧原子将从氧分子释放并与铁原子结合形成氧化铁。
二、元素周期表的拓展1.饱和度预测元素周期表可在更广泛的化学领域中帮助预测化合物的饱和度和活性。
通过定期表格上的结构相似性,我们可以大致预测未知物质的表现方式。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元素周期表猜测一些未知分子的活性。
基于相似性的推断往往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新元素的预测元素周期表不断被扩张,按照新增加的元素的原子序数进行排序。
因此,使用周期表可以预测新元素数值等属性。
例如,根据基于周期表的预测,我们可以猜测新元素可能会有什么物理或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与拓展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与拓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化学计算和推断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族、轨道等。
2. 元素周期表的填充规律:电子排布、能量级等。
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化学计算、物质推断等。
4. 元素周期表的拓展:超重元素、人工合成元素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填充规律和应用。
2. 难点:元素周期表的拓展内容以及相关化学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2.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元素周期表是什么吗?”2. 讲解: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如周期、族等,并解释填充规律。
3. 应用:举例讲解元素周期表在化学计算和物质推断中的应用,如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化合价、电子亲和能等。
4. 拓展:介绍超重元素和人工合成元素,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拓展内容。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来评估他们对于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元素周期表拓展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2. 考虑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的分析与应用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的分析与应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和知识基础,它以一种有序的方式展示了众多元素的属性和特征。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分析与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及其化学行为,并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进行有效应用。
本教案将围绕元素周期表的分析与应用展开,帮助高中化学教师设计详尽而清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了解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介绍元素周期表由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数据构成,并解释各个数据间的关系。
2. 元素的分类与排列解释元素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并描述原子序数增加顺序下元素特定性质如电子亲和能力和电离能变化规律。
3.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阐述同一主族内元素化合价相同、类似物理性质和其他周期性规律,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力随原子序数变化等。
二、分析元素周期表1. 分析主族元素解读与描述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让学生了解它们常见化合物和典型化学反应。
1)碱金属探究碱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如钠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等。
2)碱土金属分析碱土金属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如硬水软化剂及高岭土制陶瓷中的镁的应用。
2. 分析过渡金属元素着重介绍过渡金属元素的特征、共有和差异性质以及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内容。
1)铁系元素讲解铁系元素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磁特性,广泛用于建筑、交通工具等领域。
2)铜系元素分析铜系元素导电、导热性能优秀,并探索其在电子器件等技术领域上的应用。
三、应用元素周期表1. 元素的命名与符号指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非金属元素名称、符号及其重要化合物。
1)氧气、氮气与二氧化碳解释氧气、氮气与二氧化碳的用途,如氧气在制火焰喷射器中的应用等。
2)硫、硝酸及亚硫酸探讨硫在橡胶工业和加工菜籽油中的应用。
2. 化学反应与元素周期表解释化学反应与元素周期表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展示不同反应类型在周期表中元素变化的轨迹。
1)金属与非金属反应分析典型金属和非金属反应,如锌在盐酸中发生置换反应等。
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一、同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比较 1.钠、镁、铝失电子能力强弱(1)实验①中,钠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色。
该实验说明钠与冷水反应剧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H 2O===2NaOH +H 2↑。
(2)实验②中,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粉红色。
该实验说明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 +2H 2O=====△Mg(OH)2↓+H 2↑。
(3)实验③和④中的两支试管内都有无色气泡产生,但实验③中试管放出气体的速率较快。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 +2HCl===MgCl 2+H 2↑; 2Al +6HCl===2AlCl 3+3H 2↑。
(4)结论:钠、镁、铝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Na>Mg>Al。
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2>Al(OH)3。
钠、镁、铝的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Mg>Al。
2.同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大,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例1研究表明,26Al可以衰变为26Mg,下列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正确的是( )A.比较这两种元素单质的硬度和熔点B.在AlCl3和MgCl2溶液中分别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C.将打磨过的镁条和铝片分别与热水作用,并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D.将空气中放置已久的26Al、26Mg的单质分别与热水作用答案 C解析通过比较两单质分别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比较Al(OH)3和Mg(OH)2碱性强弱,进而判断Mg、Al的金属性强弱。
2019-2020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附教学反思
2019-2020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是《化学2(必修)》(鲁科版)第一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实验探究和阅读探究这两种探究方式,认识第三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知道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对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使学生整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归纳得出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初步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间的关系,是前面知识的自然延伸,并为下节课打下基础,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化学1(必修)》中积累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再加上前两节课的学习,为本节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实验探究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和信息的分析、处理、总结能力,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做了比较好的铺垫。
但“活动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承担着知识学习和提升综合探究能力的双重任务,对高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与本节所要求的通过探究获取知识必然产生冲突,给三维目标的落实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这个矛盾。
三、设计思想㈠教育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使学习方法的转变,构建掌握学科知识与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机结合。
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1.把握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2.恰当运用引导——探究、合作——交流、指导—自学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方法导引,实验设计,实验探究,阅读探究,分析信息,归纳总结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同周期元素递变规律。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篇一」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教学目的知识:了解元素涵义;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元素概念伯初步形成。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练习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讨论】二氧化碳、水和氧气三种物质的分子中,共同原子是哪种?填表,思考寻找共同原子。
回答:相同的原子是氧原子。
用图示法激发兴趣。
概念的引出。
【提问】氧原子是怎样构成的?它们的核电荷数是多少?【讲述】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8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
【板书】一、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回答: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8。
领悟理解记忆复习原子的构成。
引出元素的概念。
在理解元素的概念基础上进行记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讨论】质子数11,电子数为11的微粒与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的微粒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说明】只要质子数相同,不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相同的微粒,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领悟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一做练习一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引入】指出下列各种物质的组成元素,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氧气、氮气、碳、硫、铁、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化钾、氯酸钾)【讲述并板书】 2.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②化合物:分析、讨论得出: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讨论】根据上述物质组成元素的分析,得出氧化物的概念。
【讲述并板书】③氧化物:分析、讨论理解记忆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二做练习二巩固概念【阅读】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地壳中的元素及生物体细胞中的元素。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与拓展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与拓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理解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物质的推断、性质预测和反应判断的能力。
3.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与拓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族、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2. 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物质推断、性质预测、反应判断。
4. 元素周期表的拓展:周期表的演变、周期表的辅助工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与拓展。
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周期表的拓展部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和相关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3.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
3. 准备小组讨论的组织方案。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周期表知识。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族、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让学生结合实物模型或图片进行理解。
3. 讲解元素周期律:介绍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或案例分析,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物质推断、性质预测和反应判断。
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七、课堂练习八、课后作业1. 复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总结周期表的应用与拓展知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拓展能力的掌握。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1课时【教材整体分析】本节在学生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后,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使学生学习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整合ⅶA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探究金属钾的性质,使学生学习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认识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即位、构、性)的关系,初步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对化学1和初中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体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教学目标】1. 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2.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教学重点】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教学难点】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教学方法】1. 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2. 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具备】1.实验器材药品 Na、Mg、Al及MgCl2、AlCl3溶液NaOH溶液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1. 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相同点:电子层数相同。
递变性:核电荷数依次增多;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2. 设计实验方案3. 结论:⑴金属性: Na>Mg>Al碱性: NaOH>Mg(OH)2>Al(OH)3Na、Mg、Al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⑵氢化物稳定性: SiH4<PH3<H2S<HCl酸性强弱顺序: H4SiO4<H3PO4<H2SO4<HClO4Si、P、S、Cl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高二《元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
高二《元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2. 掌握元素字母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3. 熟悉几个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研究元素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元素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应用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Step 2:概念解释通过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元素的概念,并引入元素周期表的概念。
解释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元素的,包括周期、族和原子序数的含义。
Step 3:学习元素周期表给学生分发元素周期表,让学生浏览元素周期表,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让学生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Step 4: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字母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通过互动游戏或小组合作,让学生尽可能快速地掌握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Step 5: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选择几个重要的元素,如氧气、铁和金,向学生介绍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元素的作用。
Step 6:小结与评价请学生自己归纳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用小测验或班级讨论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案二:《元素与化学反应》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熟悉几种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掌握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元素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元素表示出好奇心。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元素能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吗?”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Step 2:概念解释向学生解释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并提出元素存在的形式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等,让学生理解元素变化的多样性。
Step 3:实验观察选择一些易于观察的元素,如铁和铜,进行实验演示。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与拓展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与拓展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编排原则。
2. 掌握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3. 了解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4. 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物质组成分析等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编排原则。
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编排原则的理解。
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2.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元素周期表相关教学资料。
3. 练习题和答案。
五、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编排原则: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周期)和纵列(族),解释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2. 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基本要素,示例演示如何画出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3. 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介绍如何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物质组成分析等实际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进行讲解。
教案示例: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查找元素的信息。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编排原则:介绍周期表的横行和纵列,解释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3. 演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通过示例演示如何画出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4.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尝试画出一些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并进行互相检查。
5. 总结:强调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编排原则,能够独立画出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一、引言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它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呈现了所有已知元素及其重要性质。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教授和理解元素周期表对于学生建立起对元素间关系的认识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元素周期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预测其基本属性。
3.能够解释各种元素之间存在的模式和趋势。
4.培养学生对于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化学键类型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含义及表示方式•元素周期表的分类:主族、过渡族、稀土与放射性元素•元素周期表中行与列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上存在的模式或趋势(如电离能、原子半径等)2. 共价键与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离子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通过元素周期表判断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类型3. 金属键与金属活性•金属键的概念及特点•金属活性的定义及相关实例•元素周期表中主要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特征四、教学方法1.板书讲解:通过板书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分类和基本规律。
2.活动实践: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用元素周期表进行预测和分析。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负荷最多或有效核电荷等概念,并给出相关案例。
五、评估方式1.综合测试:对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行考核。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元素的性质,并撰写相关报告。
六、教学资源1.元素周期表手册和网站资源。
2.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七、教学时长安排总时长:5个课时 1.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板书讲解和互动活动)- 40分钟 2. 第二课时:共价键与离子键(小组讨论、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 50分钟 3. 第三课时:金属键与金属活性(实验演示和观察讨论) - 60分钟 4. 第四课时:复习和练习巩固 - 30分钟 5. 第五课时:综合测试和实验报告收集 - 40分钟以上是一个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的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规律和应用。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案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案[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理解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关系。
2.了解元素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理解元素原子结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位、构、性”关系应用的思维模型。
一、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及性质规律1.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1)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由上向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2.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区和非金属区(1)金属性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方,最强的是Cs(放射性元素除外),非金属性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方(稀有气体除外),最强的是F。
(2)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故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
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同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相同(O、F除外)。
(2)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3)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H最低价为-1,O、F除外)。
(1)金属元素只表现金属性,非金属元素只表现非金属性()(2)氟元素非金属性最强,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3且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4)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最高正价一定是+2价()(5)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答案(1)×(2)×(3)×(4)×(5)×1.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碱性最强的是NaOH。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HF。
2.X元素能形成H2X和XO2两种化合物,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是()A.13 B.14 C.15 D.16答案 D解析根据H2X可知,X为-2价,X元素在第ⅥA族,上述四种元素属于第ⅥA族的是16号元素硫。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第一章: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1.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2 元素周期表的编制1.3 元素周期表的演变与发展第二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1 周期表的横行与纵列2.2 周期表的周期与族2.3 周期表的区块与间隙第三章:元素周期律的规律3.1 原子序数的递增规律3.2 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3.3 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第四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4.1 元素的查找与识别4.2 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4.3 元素周期表在物质制备中的应用第五章: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5.1 离子键与元素周期表5.2 共价键与元素周期表5.3 金属键与元素周期表第六章:主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6.1 碱金属族元素6.2 碱土金属族元素6.3 卤族元素6.4 稀有气体元素第七章:过渡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7.1 过渡金属元素的电子排布7.2 过渡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7.3 过渡金属元素的合金与应用第八章:镧系元素与锕系元素8.1 镧系元素的结构与性质8.2 锕系元素的结构与性质8.3 镧系元素与锕系元素的应用第九章:元素周期表与生物体9.1 生物体中的主要元素9.2 元素周期表在生物体中的应用9.3 元素周期表与生物化学反应第十章:元素周期表与环境保护10.1 环境中的有害元素10.2 元素周期表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0.3 元素周期表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现代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研究11.1 元素周期表的新发现11.2 超重元素与合成元素11.3 元素周期表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二章:元素周期表与量子化学12.1 量子化学基本原理12.2 元素周期表中的量子化学现象12.3 量子化学在元素周期表研究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元素周期表与材料科学13.1 元素周期表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3.2 纳米材料与元素周期表13.3 新能源材料与元素周期表第十四章:元素周期表与化学教育14.1 元素周期表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14.2 元素周期表教育的重要性14.3 元素周期表教育的发展趋势第十五章:元素周期表与化学研究的前沿15.1 元素周期表中的未解之谜15.2 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15.3 元素周期表与化学科学的未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结构、规律、应用以及与化学键、生物体、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根据所设计的实验,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实验中遇到问题组内同学讨论解决。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1】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化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二、预习课文,做完预习案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4Si
15P
16S
17Cl
对应最高价氧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弱
单质与H2反应条件
气态氢化物及稳定性
结论
【归纳•总结】同周期由左到右,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
【原因分析】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原子半径(稀有气体除外),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作用力逐渐,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金属性,非金属性。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整体思路是:在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用原子结构的理论分析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然后设计实验验证结论钠、镁、铝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最后通过阅读自学,获取并整合信息,找出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的依据,让学生预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做好铺垫,整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专题5 第1单元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案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能从物质变化的实验事实和有关数据中提取证据。
2.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3.能依据原子结构特征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出现与演变2.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结构(1)编排原则(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常见族的别称族别名ⅠA族(除氢外) 碱金属元素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3.碱金属的性质(1)物理性质元素Li、Na、K、Rb、Cs(原子序数增大)相同点除铯外,其余都呈银白色,硬度小,延展性好,密度比较小,熔点也比较低,导电、导热性强(2)碱金属与水反应的现象碱金属Li Na K Rb Cs与水反应的现象反应较为缓和,锂浮在水面,并以稳定、适中的速度释放出气体反应迅速并放热,钠融化成小球反应迅速,伴有燃烧,轻微爆炸剧烈反应,发生爆炸剧烈反应,发生剧烈爆炸结论:从上表可知,ⅠA族元素金属性强弱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
4.卤族元素(1)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用途:牙膏中添加氟化钠可降低患蛀牙的概率,具有强氧化性的氯气可用于自来水和泳池杀菌消毒,碘酒在医疗中用于伤口的消毒等。
(2)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填化学方程式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呈橙红色Cl2+2NaBr=== 2NaCl+Br2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呈紫红色Cl2+2KI=== 2KCl+I2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呈紫红色Br2+2KI=== 2KBr+I2结论Cl2→B r2→I2氧化性逐渐减弱,相应卤素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微点拨:因为F2能与H2O发生反应(2F2+2H2O===4HF+O2),所以F2不能从其他卤化物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卤素单质。
5.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获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新人教版《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讲解]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在发现原子的组成及结构之后,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板书]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科学探究]1.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认真分析、观察原子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3.将上述1-18号元素排列成合理的元素周期表,说明你编排的理由。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友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纵行。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请大家阅读书本第5页的内容。
[板书](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指导阅读]1、周期2.族过渡元素:[讲解]周期表中还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
例如:第IA 族:碱金属元素 第VIIA 族:卤族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投影展示]阅读思考题:1.周期表的编制是否应完全归功于门捷列夫?2.通过这些资料,你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不是一帆风顺的?所得到的知识是否都为绝对真理?[学生阅读、思考、回答]1.不应该。
而是许多科学家不断研究、探索的智慧结晶。
2.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的、螺旋式前进的。
人们得到的知识不一定都是绝对真理,其中多数是处于发展中,并且在发展中不断地被完善。
元素周期表周期( 个横行, 个周期) ______( 个) 第1周期(共 种元素) ______( 个) 第7周期,目前发现 种元素 第2周期(共 种元素) 第3周期(共 种元素) 第4周期(共 种元素) 第5周期(共 种元素) 第6周期(共 种元素) ______( 个) 族( 个纵行,___个族) 副族( 个;用 表示 ) 第 族( 个, 列)_____族( 个, 列) 主族( 个;用 表示 )的发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讲述]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内在联系编排而成,具体形式可多种多样,根据刚才咱们讲述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请同学们分组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其他编排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AGGAGAGGAFFFFAFAF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 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通过探究第三通过寻找新材料、探通过整合ⅦA 族元 元素周认识同周期认识同主族了解元素周期表在哲学、指(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旧教材是根据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新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
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GAGGAGAGGAFFFFAFAF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GAGGAGAGGAFFFFAFAF(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GAGGAGAGGAFFFFAFAF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1、第1课时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准备实验探究方案;2、第2 课时前,教师绘制“ⅦA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比较”表格,并布置学生完成。
3、第3 课时前,布置学生上网查阅“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六、课时安排3课时七、教学过程GAGGAGAGGAFFFFAFAF第1课时【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它对我们化学有什么作用呢?大家知道,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人类只发现了六十多种元素,因此他做过很多大胆的预测,如他就预测在硅和锡之间存在一种元素—-“类硅”,15年后该元素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将其命名为“锗”。
【投影】【设问】你知道门捷列夫是如何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测的吗?【点评】通过展示门捷列夫预言的准确性和锗元素名称来历GAGGAGAGGAFFFFAFAF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引导他们关注元素周期表的重要作用。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板演】请写出第3周期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交流与研讨】(1)第3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是如何递变的?(2)尝试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或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媒体展示】第3周期元素名称、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归纳慨述】第3周期元素从钠到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减小,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减弱,得到电子能力增强。
【设问】如何用实验验证你的结论?【阅读】教材P20页“方法导引”。
【点评】“方法导引”不仅为学生完成探究提供了方法支持,还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具体事物(金属与水反应难易以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来研究抽象概念(元素原子GAGGAGAGGAFFFFAFAF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思维方法。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论证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相对强弱。
【实验探究】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
观察现象。
GAGGAGAGGAFFFFAFAF【讨论】回忆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与镁和水反应的现象相比,你得出什么结论?【观点陈述】每组选派一位代表陈述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板书】Mg + 2H2O = Mg(OH)2 + H2↑【结论】钠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比镁强.【实验探究】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向试管中各加入2mL1mol/L 盐酸。
观察现象。
【讨论】比较镁和铝分别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程度,你又得出什么结论?【观点陈述】每组选派一位代表陈述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板书】Mg + 2HCl = Mg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结论】镁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比铝强.【实验探究】向盛有Al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直到产生大量白色絮状沉淀为止。
将所得沉淀分盛在两支试GAGGAGAGGAFFFFAFAF管中,再分别加入HCl和NaOH溶液,观察现象。
【观点陈述】每组选派一位代表陈述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板书】AlCl3+3NaOH = Al(OH)3↓+3NaClAl(OH)3+3HCl = AlCl3+3H2OAl(OH)3+NaOH = NaAlO2+2H2O【讲述】Al(OH)3既能和发生中和反应,又能和发生中和反应,我们把它称为两性氢氧化物。
【讨论】从上述实验中能否比较NaOH、Mg(OH) 2和Al(OH)3的碱性强弱?【概括】GAGGAGAGGAFFFFAFAF【板书】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GAGGAGAGGAFFFFAFAF【过渡】我们又如何判断硅、磷、硫、氯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呢?【阅读】教材P21页“方法导引”和P20页“阅读探究”。
【概括】请完成表格:【点评】通过“阅读探究”和“概括”,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GAGGAGAGGAFFFFAFAF【板书】硅、磷、硫、氯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讲述】请看元素周期表,我们不难发现,除第1周期外,周期表中每一周期都是从活泼的金属逐渐过渡到不太活泼的金属元素,再到非金属元素,最后到性质极其稳定的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板书】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达标检测】1、下述事实能够说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弱的是()(A)硫酸比盐酸稳定(B)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C)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D)硫酸酸性比高氯酸弱2、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 X>Y>Z (B)气GAGGAGAGGAFFFFAFAF态氢化物稳定性X>Y>Z(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 (D)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X>Y>Z3、按C、N、O、F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大【课后作业】教材P28页第5题【点评】从介绍门捷列夫的预言引入新课,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在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用原子结构理论分析第3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或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然后设计验证结论,最后通过阅读自学,获取整合信息,找出硅、磷、硫、氯四种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的依据,整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GAGGAGAGGAFFFFAFAF第2课时【复习提问】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如何递变的?【新课导入】那么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无规律呢?【板书】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预测【交流与研讨】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它对元素的性质有何影响?【点评】以一连串问题引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上一课时已经学过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分析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现在提出这一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去指导探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小,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
【设问】如何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证明上述结论?【阅读自学】教材P21页最后一自然段至P22页第2自然段。
【归纳】完成表格:GAGGAGAGGAFFFFAFAF【分组讨论】从上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板书】1、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而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
【质疑】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何不同吗?【思考】根据F2、Cl2、Br2、I2分别与H2反应条件、程度以GAGGAGAGGAFFFFAFAF及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等方面分析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GAGGAGAGGAFFFFAFAF。
【概括】ⅦA族元素单质与H2反应情况F2Cl2Br2I2反应条件暗处光照或点燃加热不断加热反应程度爆炸剧烈缓慢缓慢氢化物的稳定性很稳定稳定较稳定不稳定【点评】Cl2、Br2、I2的性质在《化学1(必修)》中已分散学过,在此进行整合,不仅对知识起到复习作用,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比较的学习方法。
【板书】2、同主族元素性质具有递变性---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过渡】同主族元素性质既有相似性,也有递变性,门捷列夫正是根据这个规律对某些元素的性质进行大胆预测的。
【讨论】请你根据钾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金属钾的性质。
【演示】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1/2,然后分GAGGAGAGGAFFFFAFAF别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钾和钠,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记录现象(为了便于观察,将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通过投影来观察实验现象)【板演】钾、钠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