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主要诊断标准
静脉炎的分级及处理
![静脉炎的分级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9f96057375a417866f8fd4.png)
4.处理原则
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 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 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 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 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 分钟,一天4次。 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 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 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分级
• • • • 0级为无疼痛。 I级为局部皮肤发红,轻微疼痛。 II级为轻度肿胀,灼热,中度疼痛。 III级为局部中度肿胀,重度疼痛,水疱形成, 直径<1cm • IV级为中度或重度肿胀,顽固性疼痛,水 疱>1cm,影响肢体功能。
分类
• A.机械性静脉炎 :穿刺部位固定不牢靠,针管 滑动;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关节活动使针 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选用 的留置针或输液针与血管壁摩擦引起发炎,在 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损伤静脉发生静脉 炎。 • B.化学性静脉炎:药物稀释不足、液体酸碱度 过高、溶质的浓度过高,都会致血管内膜受损, 管壁通透性增加,药物容易渗入皮下间隙。引 起静脉毛细血管痉挛,局部供血减少,导致组 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 • C.细菌性静脉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任何尘 埃、玻璃屑、细菌入血,都会使血管壁变硬发 炎。穿刺部位感染,或留置导管逆行感染。
二、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 • • • • 1.原因分析 2.临床表现 3.预防措施 4.处理原则 5.护理措施
1.原因
• 化学因素: 主要是药物因素,如药物的酸碱度、 药物的浓度、渗透压、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 • 物理因素: 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 作用,液体输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是否 与静脉管舒缩状态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尤其 是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较大,因此输液针及固 定方法的选择不当也可引起静脉炎。 • 血管因素: 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淋巴循 环状况以及患者的营养等全身状况。 • 个体与操作者因素: 与患者全身情况及护士的技术和 责任心有关。若为特异性体质,输入化疗药物后表 现局部过敏反应。有报道认为,药物的化学刺激仅 仅是静脉炎的诱因,主要原因与神经传导有 关。
静脉炎诊断标准
![静脉炎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0463b1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7.png)
静脉炎诊断标准是:
一、病史:
静脉炎患者一般存在长期站立、久卧、久坐、肥胖、肢体创伤、输液不当等,可诱发静脉炎的经历或有静脉曲张等病史,且发病与年龄、季节无关。
二、临床表现:
静脉炎患者局部皮肤出现沿血管走形区的红肿和压痛,血管内出现血栓后能触碰到一条质地偏硬的条索或串珠样结节,肤温升高,静脉曲张者出现暗红色团状隆起区,输液不当伴有感染者偶有脓血或脓液。
三、实验室检查:
若有病史和临床表现,则考虑做实验室检查以确诊。
根据血常规结果中白细胞细胞的增高程度判断是否发生细菌感染,根据凝血试验结果判断是否合并静脉血栓。
四、影像学检查:
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指向静脉炎,则应通过影像学检查进一步判断是否合并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对身体有潜在危害,建议及时诊断和治疗。
1、造影检查:静脉注入造影剂,根据有无充盈缺损可判断是否出现静脉血栓,并可了解血栓位置、形态、范围、侧支循环状态,是静脉病变诊断的金标准;
2、超声检查: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探测血管壁和局部血流情况,当局部血流信号消失或部分消失,可考虑静脉血栓形成,此为常用筛查方法;
3、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可检测出血栓的形成过程,对小腿静脉丛内血栓较为敏感,能较为准确地诊断出该部位的血栓,但具有较大放射性;
4、电阻抗体积描记:该方法对主干静脉阻塞诊断效果好,患肢静脉压测定结果升高,表明测压处近心端静脉有阻塞。
良性静脉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良性静脉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3414d08cc175527072208ce.png)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虽然是良性的静脉炎,但是静脉炎患者也要足够的重视,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很容易发展成为恶性,对身体造成巨大伤害。
专家表示,良性静脉炎也要早诊断早治疗。
那么,良性静脉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呢?
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于下肢者,多见沿静脉走行红、肿、热、痛,红肿渐消时,出现棕色条形表现,其下可触及索条。
静脉炎发生于胸腹壁及上肢者,多在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硬物。
结合有输血、输液、外伤,牵拉伤病史,即可确诊为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患者在判定自己是否患有静脉炎时,可以根据上面的诊断标准进行自己的判断。
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要及时的发现予以治疗。
防止静脉炎的恶化。
另外,血栓性浅静脉炎日常注意事项有:
1、应低糖、低脂、低盐食物的摄入。
2、生活要规律,早睡早起,防寒保暖。
3、春节期间是以牌会友的好时节,应注意不要长时间的打麻将或久坐的娱乐活动,应在一小时左右站起来,做静脉保健操。
4、应该配带合适的循序减压袜来帮助静脉回流,减轻静脉压力。
通过上述对良性静脉炎的诊断标准的介绍,可以由此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静脉炎,如果患上了良性静脉炎,应该提早治疗,以防演变严重的后果。
静脉炎指南解读2021
![静脉炎指南解读2021](https://img.taocdn.com/s3/m/2a1988a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3.png)
静脉炎指南解读2021【原创版】目录1.静脉炎指南解读 2021 概述2.静脉炎的定义和分类3.静脉炎的病因和症状4.静脉炎的诊断和治疗5.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正文【静脉炎指南解读 2021 概述】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炎,通常会导致静脉狭窄或闭塞。
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
2021 年,静脉炎指南进行了更新,为医生提供了治疗静脉炎的最新方法和建议。
【静脉炎的定义和分类】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炎,通常会导致静脉狭窄或闭塞。
根据病变的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
浅静脉炎通常发生在手臂和腿部的浅表静脉,而深静脉炎则发生在深层静脉内。
【静脉炎的病因和症状】静脉炎的病因包括外伤、感染、长期站立或坐着、肥胖等。
症状通常包括局部红肿、疼痛、发热和肿胀。
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溃疡或坏死。
【静脉炎的诊断和治疗】静脉炎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表现和超声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和抗炎药物,手术治疗包括切除病变静脉或进行血管内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避免长期站立或坐着,穿戴压缩袜等。
【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长期站立或坐着,穿戴压缩袜,保持健康的体重等。
护理措施包括抬高患肢,穿戴弹性绷带或压缩袜,避免受伤等。
【结语】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
2021 年静脉炎指南提供了治疗静脉炎的最新方法和建议,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等。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长期站立或坐着,穿戴压缩袜,保持健康的体重等。
静脉炎分级标准范文
![静脉炎分级标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771b3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3.png)
静脉炎分级标准范文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
其临床症状包括静脉周围红、肿、痛、热等,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寒战、血栓形成等症状。
静脉炎的程度可以根据其病变范围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和分级。
下面是常见的静脉炎分级标准:1.分类标准:根据静脉炎发生的部位和病变范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局限性静脉炎:炎症仅局限于一条或者数条静脉,范围较小;-弥漫性静脉炎:炎症波及多个血管,病变范围广。
2.分级标准: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可以将静脉炎分为以下几个等级:-Ⅰ级:轻度炎症。
炎症仅局限于静脉壁,未侵及周围组织,无明显的红、肿、痛等症状;-Ⅱ级:中度炎症。
炎症病变范围扩大,波及周围组织,出现明显的局部红、肿、痛等症状;-Ⅲ级:重度炎症。
炎症波及多个血管,范围广,局部红、肿、痛显著,可能出现坏死性静脉炎、溃疡等严重症状。
除了以上标准外,还可以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静脉炎的病因等方面进行更详细的分级。
例如,可以根据发生在上肢或下肢、静脉炎是继发性还是原发性等来进行分类,具体如下:根据病变范围:-局限性静脉炎:病变局限于一条或者数条静脉;-弥漫性静脉炎:病变波及多个血管。
根据病变部位:-上肢静脉炎:炎症发生在上肢静脉;-下肢静脉炎:炎症发生在下肢静脉。
根据病因:-原发性静脉炎:病变是由于静脉内壁本身的炎症引起;-继发性静脉炎:病变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例如静脉内导管留置、静脉穿刺等。
上述的静脉炎分级标准主要用于指导静脉炎的诊断和治疗,不同程度的静脉炎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以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措施包括维持局部卫生、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系统性抗菌治疗、床位休息、积极处理炎症原因等。
静脉炎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穿刺技术的标准化、使用合适的导管材料、定期更换导管、做好皮肤清洁和局部护理等措施,都能够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当然,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进行判断,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根据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指南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32d999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b.png)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指南英文回答:Diagnosis criteria for venous thrombophlebitis, also known as phlebitis or vein inflammation, involve a combina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 physical examination findings, and imaging tests. The criteria may vary slightly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guidelines followed, but the general principles remain the same.Clinical symptoms of venous thrombophlebitis typically include pain, redness, swelling, and warmth along the affected vein. These symptoms may be localized or extend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vein. In severe cases, patients may also experience fever and systemic symptoms. The presence of these symptoms, especially in the absence of an alternative diagnosis, raises suspicion for venous thrombophlebitis.Physical examination findings are crucial in thediagnosis of venous thrombophlebitis. The affected vein may appear red, swollen, and tender to touch. Palpation of the vein may reveal a firm, cord-like structure. The examiner may also assess for sign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such as Homan's sign (pain with dorsiflexion of the foot), although this sign has limite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Imaging test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confirming the diagnosis of venous thrombophlebitis. Doppler ultrasound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maging modality. It can identifythe presence of a thrombus within the affected vein and assess the extent of venous involvement. Other imaging tests, such as computed tomography (CT) venography 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may be used in certain situations, such as when the diagnosis is uncertain or when there is a suspicion of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In summary, the diagnosis of venous thrombophlebitis i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 physical examination findings, and imaging tests. The presence of pain, redness, swelling, and warmth along the affected vein, along with physical examination findings such as cord-likestructures, support the diagnosis. Doppler ultrasound is the preferred imaging test for confirming the presence of a thrombus. Other imaging modalities may be used in specific situations.中文回答:静脉炎的诊断标准通常结合了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
静脉炎指南解读2021
![静脉炎指南解读2021](https://img.taocdn.com/s3/m/2b024e9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0.png)
静脉炎指南解读2021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静脉血管内壁的炎症。
在2021年的静脉炎指南中,专家们对静脉炎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研究。
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份全面的静脉炎指南解读。
一、静脉炎的概述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内壁发生炎症的疾病,可以根据病因和病变部位分为不同类型,如血栓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等。
静脉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青壮年及长期站立、久坐的人群较为多见。
二、静脉炎的病因和症状1.病因:静脉炎的病因主要包括感染、外伤、药物刺激、免疫反应等。
2.症状:静脉炎的症状主要包括患肢疼痛、红肿、发热、肿胀、皮肤硬化等。
病情严重时,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坏死。
三、2021年静脉炎指南的重点内容1.诊断:指南建议,对于疑诊静脉炎的患者,应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并结合超声、影像学等检查手段,明确病因和病变部位。
2.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静脉炎,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抗凝、抗生素等;物理治疗包括冷敷、热敷、按摩等。
3.预防和护理:指南强调,预防静脉炎的关键在于减少病因刺激,如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合理用药,加强皮肤护理等。
四、预防和护理措施1.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期活动肢体。
2.合理用药,避免药物刺激。
3.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外伤和感染。
4.穿戴合适的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
5.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五、总结与展望2021年静脉炎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静脉炎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未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相信我们会对静脉炎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本文根据2021年静脉炎指南,对静脉炎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希望能为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
静脉炎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2024新版
![静脉炎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2024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ee29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8.png)
案例二
患者王某患有静脉炎多年尝试多种治疗方法 效果不佳。后经人介绍来到一家中医诊所接 受针灸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针灸治疗后王 某的静脉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继续巩固治疗 两个疗程后王某的静脉炎基本痊愈且未再复 发。
06
预防与调护措施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
定时活动
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 液回流不畅,引发静脉炎。因此,应定时活 动身体,如伸展四肢、散步等,以缓解静脉 压力。
抬高双腿
在休息或睡觉时,可将双腿抬高,以利于下 肢血液回流,减轻静脉炎症状。
注意保暖,防止寒冷刺激
要点一
穿着宽松
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和鞋子,避免过紧的衣物束缚身体 ,影响血液循环。
要点二
保暖措施
在寒冷季节或环境中,应注意保暖,如穿厚袜、戴手套等 ,以防止寒冷刺激导致静脉炎加重。
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温针灸
在针刺得气后,将艾绒搓成团状置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 体将热力传入穴位内,以达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目的 。
刺络拔罐
在静脉炎患者的患处皮肤上进行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 刺出血或用梅花针叩刺出血后拔罐,以吸出瘀血和毒邪, 达到祛瘀生新、通络止痛的效果。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李某因静脉炎导致下肢肿胀疼痛就诊于 中医门诊。经过中医辨证施治采用中药内服 和外敷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一周后李某的症状 得到明显缓解继续治疗一个月后李某的静脉 炎基本痊愈。
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01
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 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 回流,减轻水肿和疼痛 。
02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 免感染。定期更换敷料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03
遵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 物和抗生素,以预防血 栓形成和感染。
静脉炎
![静脉炎](https://img.taocdn.com/s3/m/37b842d05022aaea998f0f11.png)
例二:20%甘露醇
• • • • 渗透压为血浆的3.95倍 滴速快 微粒 文献报道:输注2天内静脉炎发生率为45.69%,2天后发 生率100%
• 预防:湿敷;加温液体;减少输液总量;留置针时间<5天
例三:10%氯化钾
• • • • • • K+刺激神经末梢,反射性引起疼痛 稀释浓度需≤0.3% 切勿直接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滴注速度<0.75g/h 一次用量<2g 切勿漏出血管外
细菌性静脉炎的预防
新观点: • 输液时应使用手套,关注袖口污染 • 设置最大的无菌屏障 • 不建议应用持续碘剂抑菌 • 使用密闭、隔水、透气、能吸收、顺应性好的无菌透明 敷料
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
• • • • • • 操作环境的净化 玻璃安咅的正确切割 正确抽吸药液 尽量选择较小的输液针头 尽量不用橡皮胶塞 安装输液终端过滤器1
病理改变
静脉输注各种抗生素或高 渗药物或因机械直接损伤 静脉壁,还有长期静脉曲 张引起的血流瘀滞等,导 致血管内膜损坏形成血栓, 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 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 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 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 压痛的条索柱,往往伴有 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
静脉炎临床分型
• • • • 红肿型 硬结型 坏死型 闭锁型
药物的输注速度
• 液体进入血管后,流动特性遵 从流体力学中层流规律 • 输液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发生在远离输液导管的穿刺处 • 传统理论认为,降低输液速度 可减少药物对输液静脉的刺激 作用 • 研究表明,增加有刺激性的输 液的速度可降低输液性静脉炎 的发生率
药物输注速度
• 液流>血流,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同时会导致渗出造成 化学性静脉炎 • 部分静脉流速:外周小静脉:5ml/min 手背及前臂静脉:<90ml/min 肘部及上肢静脉:100-300ml/min 锁骨下静脉:1-1.5L/min 上腔静脉:2-2.5L/min • 不容忽视的血流速度变缓的原因:偏瘫侧静脉炎的发生率 高达32%;下肢较上肢血流速度慢,卧床或术后更慢;局 部包扎与制动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61d216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6.png)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静脉炎诊断标准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
其病理变理化管壁变硬,腔内血栓形成,血管扩张成条索状。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比较更用的简称。
多见与长期卧床、外科手术、肿瘤、肝硬化等病人。
病变累及浅在静脉,通常是在四肢的浅表静脉,如:足背、踝部、手背等。
该病症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一、临床表现1. 发病急,患肢浅静脉曲张,沿曲张浅静脉周围皮肤红肿、疼痛,皮肤温度升高。
2. 沿曲张的浅静脉走行部位,可触及硬结并有压痛。
3. 全身反应较轻,可有体温升高或白细胞计数升高。
4. 患肢肿胀,有继发血栓形成时,可触及增粗的曲张静脉,应与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区别。
5. 患肢有皮肤色素沉着、疼痛及慢性溃疡。
6. 有家族史或遗传史。
二、鉴别诊断1. 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发生于下肢浅静脉的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常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
典型表现为沿着浅静脉走行出现红肿、热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下肢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
2. 非血栓性浅静脉炎:非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起病较慢,病程较长,多无急性炎症表现,仅见病变静脉曲张、皮肤增粗、变硬等。
常因局部血供不足而导致炎症迁延不愈,甚至发生溃疡。
3. 深静脉炎:深静脉炎是指深静脉内血栓形成、管腔阻塞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沿深静脉走行可见索条状改变。
深静脉炎常发生于下肢,上肢深静脉也可发生,但较少见。
三、诊断依据与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一般可作出诊断。
其中,以下指标对诊断有参考价值:1.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
2. 血管超声检查:可发现病变血管内血流异常,血管内血栓形成。
3. 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范围,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
4.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在病变部位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及鉴别诊断。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ba6c70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9.png)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规范(一)定义:静脉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壁内膜受损继发的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疼痛、触痛、红斑、发热、肿胀、硬化、化脓或者可触及静脉条索。
(二)分类:静脉炎主要分为机械性、化学性、细菌性、血栓性静脉炎4种类型。
(三)诊断:表1:静脉炎量表表2:视觉输液静脉炎量表(四)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二类:可干预的因素包括溶液的PH值、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注速度及输注量;不可干预的因素包括患者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刺激作用。
(五)预防1. 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①静脉输注抗肿瘤药物、腐蚀性药物或刺激性药物及PH值小于5或大于9,渗透压超过900mosm/L的液体或药物应使用中心静脉通路装置;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时,应每天更换穿刺部位,并于穿刺点上方2cm处沿静脉走向粘贴水胶体敷料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②在满足治疗的前提下,选择最小和最短的导管进行治疗。
③使用硅胶、聚氨酯类生物材料导管置入,以减少发生静脉炎的风险。
2.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方法:①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时,首选上肢静脉进行穿刺,成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
而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择健侧肢体输注液体或药物。
②PICC置入时采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尔丁格技术,首选肘上贵要静脉,以降低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3. 严格无菌操作:①静脉输液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手卫生原则;在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使用最大化的无菌屏障措施。
②接触穿刺部位前后应彻底清洗双手,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维护时应戴无菌手套,规范各项操作。
4. 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精密过滤器的输液器,以减少微粒对机体的损伤。
5. 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越长,静脉炎发生率越高,应72-96h更换一次。
6.在拔管时,监测血管通路部位48h,以检查是否出现拔管后静脉炎,并及时给以防治。
(六)处理:应拔除PVC,可暂时保留PICC,及时通知医师,评估静脉炎的类型、等级,给予局部对症处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
静脉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静脉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b68c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a.png)
静脉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发生在静脉内壁发生炎症的情况下。
静脉炎的症状多种多样,早期症状可能不太明显,但一旦发展成为严重的静脉炎,症状就会变得非常明显。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症状:1. 疼痛,静脉炎患者常常会感到受累部位的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轻微,有的剧烈。
2. 红肿,患处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发热的症状,触摸时有明显的热感。
3. 静脉硬结,患处的静脉可能会出现硬结,触摸时明显可感觉到。
4. 皮肤变色,患处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紫红色、青紫色等异常变色。
治疗方法:1. 静脉曲张的患者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应该适当休息,保持腿部肌肉的活动,避免加重静脉曲张的症状。
2. 饮食调理,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全麦食品等,有助于增强血管壁的弹性。
3. 药物治疗,可口服或外用一些消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和红肿症状。
4. 物理治疗,如局部热敷、按摩、提高患部的高度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红肿。
5.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静脉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静脉曲张手术、静脉置管手术等,以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症状多种多样,严重的静脉炎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因此,及时了解静脉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静脉炎都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有助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如果出现了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影响生活质量。
静脉炎的鉴别诊断
![静脉炎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ecf30241f7ec4afe04a1df40.png)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静脉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脉痹”、“胸痹”等范围,由于湿热蕴结,淤血留滞脉络致。
“脉中血流不畅,则血脉凝结而痛”,肢体外伤、感染、静脉输液,都会引起静脉炎。
临床上将静脉炎分为两种,分为浅层和深部静脉炎:
(1)浅层静脉炎,多发于四肢或胸部的浅表静脉,沿浅静脉出现硬条索状肿痛,短2―5公分,长的如柳条,压痛明显,沿静脉周围有的伴发红肿灼热炎症反应,约2―4周后,急性症状逐渐减退,可与皮肤呈条状粘连,或条状灰褐色素沉着。
一般患肢无水肿,全身无症状。
(2)深部静脉炎,好发于下肢的小腿、胸静脉及股骼静脉,前者为小腿肿胀,后者以大腿肿胀为主。
患肢肿胀呈筒状,伴疼痛,行走加剧,远端有压迹,皮肤浅灰紫,浅静脉扩张明显。
约1~2个月后,患肢胀疼可渐缓和,但肿胀往往朝轻暮重,与活动有关。
少数转为慢性的静脉回流障碍,患肢浅静脉曲张,血栓性浅静脉周围炎,甚至郁血性下肢溃疡感染。
静脉炎诊断的金标准
![静脉炎诊断的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e7dfe4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7.png)
静脉炎诊断的金标准
一、诊断标准
静脉炎的诊断通常基于以下标准:
1. 炎症部位出现疼痛、压痛或红肿等症状。
2. 炎症部位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
3. 炎症部位出现皮肤温度升高或颜色改变。
4. 炎症部位出现静脉周围组织硬化或粘连。
5. 炎症部位出现局部静脉曲张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二、分级标准
静脉炎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分级标准来评估,通常分为五级:
1. 0级:无症状,无异常体征。
2. 1级:炎症部位出现轻度疼痛,压痛或红肿等症状,但不影响正常活动。
3. 2级:炎症部位出现条索状或结节状物,并伴有中度疼痛或压痛,但不影响正常活动。
4. 3级:炎症部位出现重度疼痛、压痛或红肿等症状,并伴有条索状或结节状物变硬、粘连或静脉周围组织硬化等表现,影响正常活动。
5. 4级:炎症部位出现溃疡、坏死或血栓形成等严重病变,严重影响正常活动。
以上是静脉炎诊断的金标准,包括诊断标准和分级标准。
根据这些标准,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静脉炎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指南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90dc77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0.png)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指南## Diagnosis Guidelines for Phlebitis ##。
Clinical Presentation.Phlebitis is an inflammation of a vein, most commonly caused by infection or trauma.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severity of the condition. Mild phlebitis may only cause mild pain and tenderness, while more severe cases can lead to swelling, redness, and warmth in the affected area. In some cases, phlebitis can also cause fever and chills.Diagnostic Criteria.The diagnosis of phlebitis is based on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s. The following are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hlebitis:Homan's sign: Pain in the calf when the foot isdorsiflexed.Prater's sign: Pain in the thigh when the knee is extended.Lowenberg's sign: Tenderness along the course of the affected vein.Ultrasound: Ultrasound can be used to visualize the affected vein and confirm the diagnosis of phlebitis.Laboratory Tests.In addition to physical examination, the following laboratory tests may be used to help diagnose phlebitis:Complete blood count: A complete blood count can show an elevate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hich is a sign of infection.C-reactive protein (CRP): CRP is a protein that is produced by the liver in response to inflammation. Anelevated CRP level can be a sign of phlebitis.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ESR is a measure of how quickly red blood cells settle out of a blood sample. An elevated ESR can be a sign of inflammation.Differential Diagnosis.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hlebitis includes: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DVT is a blood clot that forms in a deep vein, usually in the leg. DVT can cause symptoms similar to phlebitis, such as pain, swelling, and tenderness.Cellulitis: Cellulitis is a bacterial infection of the skin and soft tissues. Cellulitis can cause symptomssimilar to phlebitis, such as redness, swelling, and warmth.Lymphangitis: Lymphangitis is an inflammation of the lymphatic vessels. Lymphangitis can cause symptoms similarto phlebitis, such as pain, swelling, and redness.Treatment.The treatment of phlebitis depends on the severity ofthe condition. Mild phlebitis can be treated with rest, elevation, and over-the-counter pain relievers. More severe cases may require antibiotics or other medications. In some cases, surgery may be necessary to remove the affected vein.##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指南 ##。
血栓性静脉炎如何鉴别诊断?
![血栓性静脉炎如何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494b6b3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b.png)
血栓性静脉炎如何鉴别诊断?中医诊断:(1)血栓性浅静脉炎:①脉络湿热:证候:沿脉络走行突然出现疼痛、色红、肿胀、灼热,可摸到硬结节或索条状物,以下肢多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
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象弦数或滑数或濡数。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侵及脉络,气血瘀滞,脉络不通,故沿脉络走行出现疼痛、红肿;瘀血结于脉络,故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湿热交争,故可见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
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滑数、濡数均为湿热阻滞脉络之象。
②脉络瘀阻:证候:脉络走行呈硬条索状,粗细不均,可有不同程度的自发痛、触痛及牵拉痛,本症多发于胸腹部、上肢,其次为颈部。
无明显全身症状。
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缓涩或沉细涩。
证候分析,脉络瘀阻,瘀血结聚,故可见硬索条状脉络,粗细不等;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故可见局部自发痛、触痛或牵拉痛。
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缓涩或沉细涩为脉络瘀阻之象。
(2)深部静脉血栓形成①脉络湿热:证候:患肢突然肿胀、疼痛,皮色黯红,皮温升高,全身症状不明显、有的患者体温可升高。
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证候分析:湿热外侵,脉络瘀滞,血运受阻,水津外溢,故肢体肿胀、疼痛,皮色黯红;湿热交争,故皮温升高或见体温升高;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为湿热阻滞脉络之象。
②脉络湿瘀:证候:患肢肿胀、疼痛,皮色苍白或正常,皮肤温度升高,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沉紧或濡涩。
证候分析:本型常为脉络湿阻型的恢复期。
血瘀湿浊,阻滞脉络,致使肢体肿胀、疼痛,而皮色可为苍白,亦可正常,皮肤微热。
舌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沉紧或濡涩为湿瘀互阻脉络之象。
③脾虚湿阻:证候:身疲乏力,患肢肿胀,沉重胀痛,皮肤温度不高或仅有微热,肤色正常或色暗,或伴肢体脉络迂曲、舌质淡暗,苔白腻,舌体胖边有齿痕,脉缓或濡。
证候分析:久病脾虚,水湿不运,停滞肌肤,湿性重浊,故疲乏无力、肢体肿胀、沉重;湿浊停滞日久亦可阻滞血脉,致血运不畅,瘀血结聚,而见肤暗、肢体脉络迂曲。
静脉炎分级与护理
![静脉炎分级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a74bfeb52acfc788ebc95a.png)
静脉炎分级与护理关于《静脉炎分级与护理》,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脉炎又叫血栓性静脉炎,主要是指静脉血管发炎,而静脉炎的分级主要是根据静脉炎的不同症状进行分级。
静脉炎分级的目的是帮助患者了解病情。
一般情况下是有两种比较常见的分级。
一、0无临床症状1+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2+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3+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索状物.浸润二、0无临床症状1.皮肤苍白,水肿范围小于英寸(2.5cm),皮温降低,有或无疼痛.2.皮肤苍白,水肿范围1英寸(2.5cm)-6英寸(15cm),皮温降低,有或无疼痛.3.皮肤苍白,呈透明状,水肿范围大于6英寸(15cm),皮温降低,轻度致中度疼痛可能有麻木感.4.皮肤苍白,呈透明状,皮肤紧绷并褪色,有液体渗出;皮肤青肿,水肿范围大于6英寸(15cm),压迫水肿部位后组织呈凹陷状;循环系统功能下降,中度致重度疼痛.任何剂量的血制品,刺激性或腐蚀性液体的渗漏都属该级.三、护理1、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静脉输注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分级标准、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静脉输注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分级标准、并发症及预防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e8c12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0.png)
静脉输注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分级标准、并发症及预防处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能有效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静脉炎临床表现及分级标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方法 pH 值偏酸性,对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引起局部皮肤组织无菌性炎症反应。
表现为穿刺局部沿血管走向呈现出红、肿、热、痛和条索状改变,重者会发生静脉结节。
静脉炎诊断及分级标准判断,静脉炎为 3 级静脉炎: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原因分析碘酮致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包括药物因素、护理因素、患者因素等。
其中高龄、过敏体质、下肢静脉穿刺、药物浓度≥ 3 mg/mL、给药时长≥4h、有药物渗出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药物因素。
胺碘酮属酸性剂型,临床应用时要求用 5% 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但仍无法改变其酸性性质,是引起静脉炎原因之一,给药浓度≥3mg/mL 时,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更高;持续给药时间越长,给药时间≥4 h时,患者发生静脉炎风险就越高,静脉炎程度就越严重。
护理因素。
护士对药物熟悉程度、穿刺手法和对穿刺部位了解程度,均会影响静脉炎的发生率。
特别是经下肢静脉穿刺给药,由于血流速度相对较慢,加上患者卧床,会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升高。
而中心静脉血流量较大,经中心静脉给药可减轻对血管壁产生刺激性。
患者因素。
年龄越大发生静脉炎风险越高,且过敏体质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更高。
随着年龄增大,血管出现老化、变脆、弹性下降等情况,容易造成血管破损,从而导致药物外渗。
此外患者配合度和依从性低,也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
静脉炎预防及处理加强培训。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充分了解胺碘酮的药物性质、不良反应及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掌握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和药物特点等相应理论知识,强化静脉穿刺技能培训,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
规范操作。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给药时大部分患者首剂负荷量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150 mg + 5% GS 20mL,10~15 min 静脉推注,然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300 mg + 5% GS 50 mL,10 mL /h 微泵泵入,后续根据心率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炎的主要诊断标准
*导读:根据发病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可分为急性
期和后遗症期。
……
根据发病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可分为急性期和后遗症期。
①急性期:约在发病后3~4周,此期间,血栓易脱落,因此除
肢体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的临床表现外,有时还可并发肺动脉栓塞,表现胸闷、胸痛咯血、发热等。
严重肺栓塞病人,可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发生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休克等。
甚至危及生命。
②后遗症期:也称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是指深静脉血栓形成再通后,静脉瓣膜破坏,静脉血液发生逆流,引起远端静脉高压和淤血等临床表现。
患肢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沉重疲劳感,活动后加重,或朝轻暮重,下肢浅静脉曲张,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样皮炎,慢性溃疡等。
根据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
的标准如下。
1.急性期:
(1)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
(2)患肢广泛性肿胀。
(3)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
(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5)Homans征、Neuhof征阳性。
2.慢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慢性期具有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和后期静脉血液逆流,浅静脉怒张和曲张,活动后肢体凹陷性肿胀、胀痛,出现营养障碍改变;皮肤色素沉着,淤血性皮炎,淤血性溃疡等。
3.排除急性动脉栓塞,急性淋巴管炎、丹毒,原发性盆腔肿瘤,小腿损伤性血肿,小腿纤维组织等疾病。
4.超声多普勒、静脉血流图和静脉造影等可以确诊。
静脉造影:静脉充盈缺损,全下肢(或节段)深静脉阻塞或狭窄;静脉再通,呈扩张状,管壁毛糙,管腔不规则狭窄,瓣膜阴影消失,侧支循环形成,呈扩张扭曲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