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史地生”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探索》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政史地生”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探索》课题阶段小结(2007﹒3—2007﹒7)
2007年3月至2007年7月是本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本阶段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落实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方法,凸现"主题研究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在探究、设计、实验创作和反思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转变教学和学习方式,探索实践活动教学的新模式.现将本阶段课题研究小结如下:一、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研讨学习,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开学初,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起进行了课题研讨,总结了第二阶段研究情况,肯定了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的方向,对学生在确定主题、制定计划、总结评价等环节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回顾,认真分析在资料管理、理论方法、课题创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明确了本阶段课题的研究思路。
在理论学习方面,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讨论了市教研市教科所编写的《课题研究培训材料》、《探索、实践、感悟》,领悟《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意见》精神,借鉴同类课题的研究方法,澄清了一些课题研究的误区,端正了课题研究的方向,为本阶段课题研究坚实理论基础,努力提高研究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实践活动教学与政史地生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政史地生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
升,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政史地生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这是政史地生开展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探索的依据所在。
1.实践活动教学的原则
实践活动教学应该根据本地本学校的实际,确定具体内容。
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具体内容时,应该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原则;
第二、体现每一所学校特色的原则;
第三、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特色的原则;
第四、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选取课题或问题的原则。
2.实践活动教学研究的方法
课题组成员综合运用了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
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本课题进行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模式、过程和内容
1、课题采用“主题研究的教学模式”主题研究教学模式是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理论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在一定主体的组织引导下,围绕某一综合主题,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综合利用各门学科知识、能力、各种课程资源,学生学习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试图解决综合主题的所有问题的过程。
“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
“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的
基本操作程序是:“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选择问题——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实践活动课研究。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常涉及的问题,该类问题的核
心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是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
的自然事物或现象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可围绕人与自然
关系问题展开活动主题,如水资源问题、植被问题、能
源问题、气候问题、环境保护等等。
通过活动,使学生
亲近与探索自然,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
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同时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
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观
测、考察、实验、体验、欣赏、学习、探究等多种活动,
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探究自然,获得丰富的体验。
2、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课研究。
通过参观、考察、访
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和探究社会现象及社会
本质,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
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
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具体来说,一是
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走入社会,自主地从生活中提出关
于人与社会的相关问题,通过活动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
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二是关心社会现实,主
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具有
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增进学生社会
认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三是关心他人,遵守社会行为规
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工作。
3、认识与完善自我的实践活动课研究。
引导学生开展反思自我、探究自我和同伴生活中的问题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让学生通过畅想、感悟、体验、交流、行动等活动,了解和反省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品质, 提高自我认识,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学习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发展生存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自信、自尊、自立等良好的品质。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通过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1.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观,由被动接受向乐于参与转变。
通过实验,学生敢于质疑,创造性思维火花得以激发,
在搜集资料、调查交流的活动中,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合作意识得到很大提高。
市生角色关系向平等型、朋友
型发展,同学们的热情上升,学习习惯得到培养,逐步
呈现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乐于探究的势头。
2.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摸索和推广。
课题组主要尝试了“主题研究教学模式”,“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是:“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选择问题——确定主题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这种教学模式经过实践尝试,获得了师生的肯定与欢迎,
并在学校加以推广。
3.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成果初获丰收。
通过课题的开展,教师的钻研意识、科研精神得到提高,课题开展方法不断熟炼,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增强,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现代化教育手段得到运用,投身课改的热情上涨。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设想
1.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影响课题研究时间精力的投入。
(2)课题研究缺乏指导,方法思路欠缺,理论水平不高。
(3)课堂实践注重点,扩展面不够,缺少突破与创新。
(4)课例、反思等资料整理不够及时。
2.下一阶段课题开展设想:
(1)进一步探索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新方法;
(2)及时完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环节,做
好课题资料的整理,分类和建档工作;
(3)发挥我校计算机网络资源优势,尝试网络实践活动教
学的课题研究;
(4)及时向市、县教研室汇报交流,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