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决策优化及效益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决策优化及效益分析

摘要: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起步较晚,在节能改造管理实践方面多借鉴一般

工程项目的节能改造管理经验,理论研究也仅仅停留在风险识别、评价及控制等

层面,基于EPC模式下多主体合作共赢的风险共担理论与实践更鲜有涉及。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基本特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

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国内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理论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决策优化

一、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基本特征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应用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带来了许多独有的特性,同时也决定了其合理风险共担的必要性。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第一,EPC模式的内涵决定了ESCO需要承担项目中的大部分风险,项目风险的不

合理配置直接影响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整体效益的提升,因此,合理的风险分配能达到

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效率。第二,EPC模式下ESCO通过与业主共享节能改造收益来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业主的用能行为是否规范是ESCO能否正常获取收益的决定性

因素,合理的风险共担能有效规制业主用能行为,保证ESCO正常获取收益。第三,在维护

原有建筑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其能耗利用率使得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施工难度增大,施工过程

中的风险因素复杂,大量不确定风险的存在决定了项目参与主体间合理的风险共担是提高项

目风险管理效率的必要手段。因此,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合

理风险共担的必要性,在考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特征的基础上,借鉴一般工程项目风险

分担理论研究成果,对探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科学

价值与实际意义。

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

2.1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构建目标

合理的风险共担是明确界定项目参与主体责、权、利关系的重要工具,构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的目标在于引导项目主体实现科学的风险共担决策。在

实际的风险共担决策过程中,对项目潜在风险与参与主体特性的识别是风险共担决策的基础,管理者在不了解项目中存在什么风险、各个参与主体风险偏好与控制能力如何的情况下,根

本无法达到合理的风险共担,即使达到了风险共担的决策结果,也无法保证其结果的科学性

与公平性,这样势必会导致项目参与主体之间利益纠纷与责任推诿现象的发生。因此,既有

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实现科学的风险共担决策需要解决“谁参与共担”、“共担什么风险”、“如何共担”以及“共担策略如何”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是要实现“WHO”、“WHAT”、“HOW”等关键操作。而系统构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就是要为实际的风险共担决策解决以上问题,旨在为项目参与主体科学的风险共担决策提供理论

支撑。

2.2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构成

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构成内容以实现科学的项目风险共担决策为目标,分别从风险共担构成要素、影响关系、风险共担决策、策略评价与优化等方面构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

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并具体指出各方面研究的关键内容。

2.2.1风险共担构成要素分析

项目参与主体与风险是构成风险共担的两个基本要素,对项目主体与风险性质的分析是实现风险共担决策的基础。首先,对项目潜在风险因素识别应遵循准确性与系统性的原则,保证对项目发展全寿命周期内的所有风险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剖析其各项风险因素间的

关联关系与相对重要性程度,有利于系统把握项目风险性质及其传导演变规律,并最终实现

合理的风险共担决策。其此,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参与主体众多,层次结构复杂,明确各主体的风险偏好、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其风险预期收益是实现风险共担科学决策的

关键,通过设立主体行为约束制度与行为导向制度来确保管理者对项目参与主体的风险偏好

与风险控制优势有所了解,并以此来保证项目风险共担达到合理决策。因此,项目风险共担

构成要素分析对于达到合理风险共担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2.2风险共担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风险共担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实现风险共担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是对风险共担影响因素的分析。从风险共担的两个关键构成要素出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内外部环

境因素对风险共担决策的影响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以项目参与主体的行为动机为中介,

项目内外部环境因素通过影响主体价值诉求与行为动机而间接作用于项目风险共担决策。第二,以项目风险性质为载体,项目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风险性质发生改变,进而影响

项目风险共担决策。因此,系统识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内外部环境因素对风险共担的影响,定量分析其各个因素的影响强度、影响路径以及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是实现项目风

险共担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

三、国内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理论研究

3.1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研究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受到主体行为策略选择、组织环境变化等内外部因素的交互影响。穆尉鹏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角色认知理论,从参与者对PPP项目融资模式的理解误区、

政府角色的转变、参与方风险偏好等几个方面分别讨论了各因素对合理风险分担的影响规律;董宇、王垚等基于关系治理理论下组织间信任因素的影响机理,分别利用仿真模拟与实证分

析探讨了承发包双方信任关系对工程项目风险分担过程的影响机理;杜亚灵等则从社会资本

对风险分担的影响机理出发,将风险分担过程划分为初始分担与再分担,利用结构方程模型

讨论了不同社会资本情景对风险初始分担完备性与再分担实施效率差异性的作用过程;尹贻

林等则在识别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工程的ISM方法构建了工程项目风险分

担影响因素的递阶结构模型,揭示了影响风险分担过程各因素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与传导机理。

3.2风险分担结构演化研究

风险分担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系统内各因素对风险分担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其分担结构的动态演化特性。刘新平、柯永建等基于项目发展的动态性特征,将风险分担过程按项目发

展时间序列划分为风险初步分担、全面分担及跟踪再分担三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项目内外

部环境的特征,得到了不同时点的风险分担结构;严玲、尹贻林从契约优化的视角体现出风

险分担结构的动态演化特征,将风险分担过程解构为对应于合同缔约与履约阶段的风险初始

分担与再分担,利用风险再分担对初始分担的补充与调适作用,实现了风险分担过程的动态

循环,得到对应于不同状态下的风险分担结构。许强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指出项目风

险分担过程的本质是一个无限期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随着博弈双方风险信息掌握程度的

不断完善,风险分担的结构也逐渐向着有利于双方共同利益的均衡状态演化。

3.3风险分担效率评价研

究风险分担效率是体现项目风险分担合理性的重要指标,衡量风险分担实施效率的关键在于科学的评价。朱宗乾、李艳霞在总结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应分别从项目整体

成本控制、风险损失降低、主体积极性调动等三个方面对风险分担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柯

永建将风险分担效率评价的优劣标准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层级,指出风险分担效率评价应该

综合考虑理论层级的完整性与应用层级的效率性等指标测度。周利安等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构建了工程项目风险分担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设计了项目风险分担效率

评价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董威等基于风险分担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分别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评价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及各指标间的关联度进

行了分析,得到了风险分担效率评价的关键指标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既有建筑存量大、能耗高,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艰巨、潜力巨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引入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发展平台与驱动力,同

时也内在地规定了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研究的迫切性。因此,构建了既有建筑

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并系统分析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构成要

素等方面的研究要点,以期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推动既有

建筑节能改造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思材.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收益分配优化机理研究架构[J]. 城市,2017(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