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活着》鉴赏论文
电影《活着》分析——从制作角度
苦也要活下去——电影《活着》评析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苦也要活下去——电影《活着》评析电影《活着》鞭鞑了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中所走的弯路,《活着》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了解历史的机会,大炼钢,大跃进,大批判,文革等等。
同时活着是一个非常美的故事,很亲切,很真实,以贴近生活的小人物反映数十年来中国老百姓“好死不如赖活”的生活观,故事很亲切,很真实,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
一个小人物在巨变的历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着他。
然而他从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从不怨天尤人,并且对生活和未来报着无限美好的希望。
四十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继续活着。
《活着》几近真实地刻画了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苦难,由四十年代始,经过提炼精简后,将三十余年浓缩到了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集中体现了福贵这个小人物悲欢离合的人生。
《活着》是跨越年代的较长的一部影片,历史浓缩为个人的命运。
命如蝼蚁般的个人命运,只能产生枉自兴叹的生命之痛。
有人说《活着》是艺谋的巅峰之作,与我接触比较多的艺谋后期的电影相比,除电影的大场景拍摄的造诣外。
《活着》有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电影《活着》是艺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导演的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部影片。
它反映的是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文革)下,普通小人物(富贵)的曲折历程,很能引人思考。
这部电影跨度很大,所以在叙事、视听语言、镜头组接上有很高的造诣。
下面就从这三方面来对电影进行分析。
一、叙事结构分析在我看来,影片的结构非常清晰,而且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明暗线交织,情节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过渡和谐而情节丰满。
明线则为导演为影片分的四个部分: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以后。
通过这种线型的结构形式,把故事放在几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以线型的结构形式,把人物融入时代背景当中刻画,让生与死的强烈对比在一次又一次的动荡替上演。
暗线则是皮影。
皮影在影片中起的作用,不只有象征人物形象、见证人物多舛的命运的作用。
经典电影赏析---《活着》影评论文
《活着》观后感姓名:张季学号:201002007014 班级:10制药班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
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但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
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
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
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
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
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
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
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
他曾被国民党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
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
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
“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
”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
富贵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进的历史走到中国建国初期。
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骑车撞死了。
其实春生不会开车,却自以为是,结果……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
另一个令人痛心的情节是富贵的女儿在生孩子时也不幸死去了。
她的死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是由老天爷安排的,我觉得是由当时迂腐的社会观念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让许多知识分子被批判为资产阶级。
影片中的医生是个典型的例子。
如果给富贵的女儿接生的接生员是个有经验的医生的话,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这种情节真令人悲哀愤怒。
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为父母该有多痛苦呀!凤霞的死对当时的社会是一个极大的讽刺,漫天的批斗竟然成为杀害无辜孕妇的凶手!在故事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活着电影赏析
《活着》电影赏析——悲喜人生当耳边响起悠长悲怆的二胡弦音,眼前黑幕上映出两个鲜红如血般的两个大字——“活着”。
触目惊心的红,让人感到沉重无比。
电影《活着》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在小说以文字的表现基础上,增加了电影独有的画面感、音乐感,从一开始就让人卷入时代的漩涡之中,并且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令人深陷难以自拔。
之前就听人推荐过这本书,但因了解到书中的结局很令读者受折磨,就不忍心去品读。
所以对于电影,我一开始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试着用心去欣赏完《活着》。
电影结束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人生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为何生活让无数人受尽折磨?我们究竟是在为什么而活着?我想每个观众,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一.主题对于这部电影,我感触最深的三点: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失去1)(的过程,活着即是承受着所有的一切。
生活也是个不断获得的过程,活着就是积累教训,不断反省,终方能领悟人生之真谛;电影主人公福贵,原本是一个有钱地主人家的长子,却因为嗜赌,最后把自己的祖传家宅输给了皮影戏班子的班主龙二。
在失去了财产的同时,他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对他失望了,未出世的孩子离开了他,然他最后只能带着生病的老母亲和大包小包的行李搬后他的父亲也被他气死,去了贫民房。
而他自己只能靠在街上摆摊维持生计。
在他越来越落魄的时候,家珍却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一家人又在一起了。
福贵在尝到了妻离子散的痛苦之后,终于反省,发誓再也不赌,只想带明白了家人的重要。
着家人一起过安生日子,在失去了之他还是获得了教训,解放后,幸好输掉了那座宅子,不然被枪决的那个人就不是龙二,而是他了。
他失去了房子,却捡回了条命,同时也获得了自己讨生活的能力,获得了想活下去的意志。
在之后的生活中,他的人生历经波折,至亲一个个的离开自己,但他却在苦难中坚持着希望,失去了至亲但他却有了活着的坦然。
)一个家庭的悲剧,反映出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家2(庭的变故,无数个变故凋零的家庭代表着这个时代;电影是沿着时间顺序叙述的,从四十年代开始到以后,福贵一家的变化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的。
【最新文档】活着电影影评-优秀word范文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活着电影影评活着电影影评(一)电影《活着》被誉为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当代野史,确实名副其实。
这是一部安静的影片,不曾出现多少大哭大嚎、大悲大戚和竭斯底里,仿佛只是一段主人公福贵一路走来的注释。
片名为《活着》,可是贯穿整部影片的却是接踵而至的死去,主人公福贵先后在民国失去了父亲,在内战中母亲逝去,在“大跃进”中失去了儿子,在“文化大革命”中死了女儿。
每一次的死亡,看似意外,但冥冥之中又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
动荡、抑制的时代,是对生存在底层的百姓无情的掠夺,使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从形式到内在实现,一贫如洗。
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他始终怀揣着海市蜃楼般的希望,踩在现实的浮冰上。
无法掌控的表象迸裂之后,依靠自身本能的漫长耐心,在窒息状态下延续生存。
生命如同一块海面,对所有的惨剧照单全收。
弗洛伊德对受虐狂的成因有这样一种解释:人若落入一种无法摆脱的痛苦之中,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是幸福,用这种方式来寻求解脱——这样一来,他的价值观就被扭转过来了。
这是这部影片的主人公、也是从五六十年代乃至今日的中国普通老百姓,一种真实、麻痹的生活状态。
按这个定义来说,我们每个人成了受虐狂。
由是,观众,不仅是旁观者,也是套入这个故事中的一员。
每个人的自身,既是历史铺展开的卷轴,又是受历史牵引压榨而生的产物。
现实没有为人们怎样活着提供选择,而每一步前进的步伐都成了一种必须。
有人说这是张艺谋拍的最成功的一部片子。
影片平实、朴素的记叙与情节保持了一致,场景永远是灰蒙蒙的,一如那个荒谬的时代和蒙昧的社会。
葛优饰演的福贵,表情和动作维持在一种混沌的状态,活灵活现地叙述出了在那个时代的小人物身上那种自然而又悲哀的耐性,在被迫面对各种失去后,继续平静地生活下去,仿佛领略过了生命的各种真谛,但最终兴许还是归于无物,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人世,又赤裸裸地离去。
电影活着鉴赏心得
电影活着鉴赏心得电影活着鉴赏心得(篇1)“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这是来自《活着》这本经典作品里的话。
从这简单的两句话里,我似乎读到了一个有着倔强、麻木性格的人内心的无奈。
透过这两句话,我能感受到这个人对生活的希望一点点被时间和现实所剥夺,他是一个满是伤痕的人。
在面对现实这个怪物面前,他无疑是懦弱的败将,但在一次次跌倒、爬起、再跌倒、再挣扎的中,他变得比最初更加成熟,他也更加清楚自己所拥有的的一切都会是过往云烟,包括虚名、钱财、甚至是刻苦铭心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两肋插刀的友情。
也许这样很残酷,也许这只是福贵的绝望、也许这只是那个时代产物,但是这却深深地扎进了读者的心,让读者看到生活这两字之于福贵来说就是一种习惯而已,只要这世界能给他一片生存的空间、一口空气、一滴水,他便就可以这样苟且地活下去。
他不为任何人、任何事,只想顶着这副皮囊任现实的鞭子抽打,尽管鲜红的血液止不住地从血管流出,他也不想去理,更不想睁开眼睛一瞥。
“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
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难以遇上,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
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是道听途说般地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
”好像身边的老人看上去也是这样的平静,对于生命旅程中的一切他们都变现得很平淡,即使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举世无双的功成名就、动人心魄的豪言壮语也不能勾起内心的一丝涟漪。
也许在偏理性的人眼里,这是长大的标志、这是思想成熟的标志。
可这样一个对喜怒哀乐都没有知觉的人不应该很可怕吗?可这样一个被岁月剥脱了激情的人的生活不应该很单调吗?可这样一个把生活当做习惯的人不应该很可怜吗?他之于生活就像是一块寒冰,而生活之于他就像是多点了的一道菜,吃不吃都无所谓,只是到收银台时会多拿一点的钱。
电影《活着》影评
电影《活着》影评第一篇:电影《活着》影评《活着》影评电影《活着》,改编自余华的小说,是张艺谋导演1994年作品。
故事发生在中国二十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
40年代,主人公徐富贵赌博输掉了祖业,从地主家的阔少爷到一贫如洗,气死了父亲,随后被抓去当壮丁打仗;50年代,富贵一家经历了大跃进,生活艰苦,但是却在挤牙缝一般的日子中存活了下来,富贵的儿子有庆因意外事故夭折,白发人送黑发人;60年代,文化大革命悄然而至,在**中人们的生活生命毫无保障可言,富贵的战友春生被批斗致死,哑女儿凤霞在生孩子时因大出血惨死。
电影中故事到此便谢幕了,结尾是富贵夫妇和外孙一起活了下来,富贵重复着曾经对有庆说过的话“鸡长大了变羊,羊长大了变牛,牛长大了到共产主义了……”一、片中对中国时代与家庭的变迁进行了深刻反映,描写了一个普通家庭祖孙三代在社会风雨中飘荡的辛酸故事。
主题沉重的设置是影片出彩的关键。
这便使在那个最好的时代诞生的《活着》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厚重,这种厚重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活着》几近真实地刻画了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苦难,由四十年代始,经过提炼精简后,将三十余年浓缩到了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集中体现了福贵这个小人物悲欢离合的人生。
二、一部张艺谋的老电影,《活着》几乎具有那个时代好片的所有特征。
那个时间,或许是中国电影最好的年代,第五代导演的现实主义作品蔚然成风,具有深刻的反思与人道主义精神。
就是在今天来看,《活着》仍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
三、有人说这是张艺谋拍的最成功的一部片子。
影片平实、朴素的记叙与情节保持了一致,场景永远是灰蒙蒙的,一如那个荒谬的时代和蒙昧的社会。
葛优饰演的福贵,表情和动作维持在一种混沌的状态,活灵活现地叙述出了在那个时代的小人物身上那种自然而又悲哀的耐性,在被迫面对各种失去后,继续平静地生活下去,仿佛领略过了生命的各种真谛,但最终兴许还是归于无物。
四、《活着》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鲜明地记述,生动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所经历的一系列可悲荒唐的事实。
《活着》赏析
Part Part 4 4 Part 5 Part 6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Part 6
第三次:是有庆死了,被春生开的车撞倒了墙而有 庆却由于太累了在墙的另一边睡着了,于是惨剧发生 了。福贵看到血肉模糊的有庆,简直不敢相信,而家珍 哭得死去活来,而村民还不让她看这种血腥的画面, 生怕孩子的妈受不了。后来春生被打成反革命,想自杀, 来找福贵道歉,福贵和家珍最后都原谅了春生。家珍最 后冲春生喊“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这是多么令人感 动的质朴的感情。心地善良的福贵和家珍,他们没有 很好物质和精神生活,却有最纯朴和实在的心地。活着 就好,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第四次:是凤霞难产去世的时候,而凤霞的儿子 取名叫馒头,长得聪明又可爱。电演在最后出现了一 家人在一起的场面,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 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当时我的感觉就 是经历了风风雨雨,生与死,人还是要活着。 总之,活着就好啊!
1616
春生之死:
春生到底有没有死呢?当年的生死战友和后来不 小心撞死儿子有庆的春生到底死没死没有交待,但 在饱受造反派批判和凌辱的春生来向福贵夫妇告 别时, 是有赴死的念头的。家珍对着他“你还欠我 们一条人命, 你要好好活着”, 他回头看了一眼, 那 种眼神像是将死的人对尘世的最后一瞥, 又像是对 生的留恋。所以,春生到底有没有死不重要, 重要的 是电影在这里提出的问题: 活着, 还是去死? 解脱, 或者继续背负着债。
Part 4
Part 5
Par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在此期间, 经过镇长的撮合 ,工人二喜(姜 武饰)来到福贵 家相亲,他只是 小小的看了一眼 凤霞,但是却仔 仔细细的看了他 们家用相框裱起 来的被水洗坏了 的当年参加革命 的证明。然后这 门亲就定下了。
电影《活着》赏析
苦也好,乐也好,活着就好——观《活着》有感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活着的确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因为生命里总会有令人难以忍受的残酷,会有令人欲哭无泪的人生况味。
尽管一切都会与善良人们的愿望相反,但却能提醒人们从绵延不绝的苦难中懂得珍视生命,懂得坚强地活下去。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该影片是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活着》改编的,主要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国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中一个家庭的生活经历。
影片主角是没落地主徐福贵和他坚毅的妻子陈家珍。
30年的历史进程——国内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政治运动——每一次历史事件都直接撞击到这个家庭的生活神经。
余华在小说中曾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
年轻是靠着祖上留下来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破落了,这样反倒好。
看着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
做人还是得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性命。
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死去,可我还活着。
福贵在经历了家道败落、女儿变哑、儿子被车撞死、妻子去世、女儿难产而死……一系列生命的陨落之后,我想他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懂得活着的意义。
电影《活着》里面许多细节都能传达出“苦也好,乐也好,活着就好”这种思想。
福贵被国民党抓壮丁逃回来再之后,看着女儿凤霞对他笑,只是笑,没有说话。
当他得知凤霞因病变哑之后,这时候来了一个特写镜头,福贵也只是咧开嘴,对着女儿貌似十分轻松的笑了一下,然后赶紧避开她的目光,低下头去,就像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躲避威严的法官的目光一样。
表面上看福贵的一笑一低头十分简单,但他的内心深处情感的波涛是怎样的汹涌澎湃啊!孩子的目光是纯洁无知的,她不知道自己以后将会受到怎样的歧视,不知道自己以后如何在社会上立足;而此时福贵也许在想作为一个父亲,由于命运捉弄人,他无法听到这么可爱的孩子叫自己一声“爸爸”,无法听见她银铃般的笑声,她无法放声歌唱,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残酷,但是还好,在这样一个乱世里,妻子儿女都还好好的活着,他们的家还在,这多多少少给了他一点安慰。
活着影评
活着影评活着影评(一)文/陈穗筠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不能预知生死,但我们可以笑着活下去。
活着,本是一种希望,上苍赐予我们生命,我们就得坚强地活下去。
至于活着的价值,就是你生命的意义。
福贵,本是一个有钱人,家庭条件非常好,但他却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整天浸在赌场里。
赌场,会让人丧失理智,在那里,人们是麻木的。
谁也抵御不了赌的诱惑,包括福贵。
他把自己的房子都赌没了,最后还想赌上自己的生命。
被迫使得他的妻子和孩子离他而去,更可气的是,他气死了自己的父亲,害得母亲重病。
好在他觉悟得早,当朋友提起“赌”字时,他非常敏感,并再三强调,再也不赌了。
直到福贵一贫如洗,整个家都已是七零八落。
春夏秋冬,那一幅幅在街头饱经风霜的画面,使人看了不禁为之同情。
也许有人说,像他这种人,不需要别人去同情他,这是他的报应。
而我是希望,福贵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关爱母子,脚踏实地地养家糊口。
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一切即将从新开始的时候,福贵被抓走了。
显然,上天一点都不眷顾他。
但福贵明白,自己必须得活着回去。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连串的事情,让人觉得越来越不幸——有庆被车撞死了。
而撞死他的人,是春生。
这对于大家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打击,可是家珍却能不计前嫌,让春生好好活下去。
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吧。
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幸福还是没有光临福贵家,反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死亡的噩耗。
但是,福贵他们能够不屈不挠,坚强乐观的活下去,这又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
他们,不能预知下一个死亡的会是谁,也许,就是自己,但他们还是抱着生的希望,活下去。
生死离别,事事难料,唯有活着,最好!活着影评(二)“有一种伟大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
但也有一种伟大叫作活着,受辱地活着,无论出现多少大哭大嚎、大悲大戚和歇斯底里,都忍受一切地活着,吃喝拉撒、生老病死,这样的无奈与孤独就是生活,并且世上没有比这更真的生活。
《活着》,这部安静朴实的影片,就是简单的叙述了这样一个长达四十年的故事,一个从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发生在一个小人物身上的故事。
电影活着论文
姓名:班级:学号:电影《活着》观后感电影《活着》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异常凄惨。
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从而在哲学上也告诉了大家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活着》实际上讲述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时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部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它富于内涵和哲理太过复杂,至少在那个特殊年代下是普通的——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
我们抛开小说反映的政治因素,单从文学角度说,《活着》绝对可以称为一部不朽的著作。
在我眼中,一部好的小说,绝不是仅仅表达出作者的情感,那还不如去写诗歌来得更直接。
它必须能够客观地反映某种现实,并通过作家自己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自己所传递的情感。
其间虽有夸张,但不失真实;虽有描写,但不失质朴;虽然写实,但不乏可读性。
这也是我欣赏这部电影的原因。
电影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如何从游混于社会的阔少爷变成一无所有的佃农,如何从刚开始无所事事的“败家子”到最后持家生活的“顶梁柱”,如何从刚开始的淡漠亲情到后来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
小说中,作者对于“死亡”的安排更是匠心独运。
父亲的死第一次把他从生活中唤醒,使他开始谋求自己的生活;老全以及伤员们的死使他开始了解到战争的残酷,生活的残酷,更体会到家的温暖;就在他与家人团聚之时,母亲的死更是引发他对自己深深的自责,也让他刚刚品尝到亲情的心跌落谷底;就在一切趋于平静的时候,儿子“有庆”的死再次给了这个家庭以沉重的打击;人近暮年,就连唯一支撑他活下去的希望——孙子“苦根”也离他而去,死因是撑死的…现在看来近乎荒谬的情况,也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遭遇,集中反映在主人公福贵的身上:生活的疾苦,亲人的离去,一次又一次地体会着从天堂直坠入地狱的感觉,使晚年的他能够平静地讲述这一切。
电影通过一系列的“死亡”来表现“活着”的手法,更能体现出人生的哲理所在。
[观后感]活着影评(精选8篇)
[观后感]活着影评(精选8篇)活着影评活着影评(一):《活着》这部电影根据小说《活着》改编而来的。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人翁福贵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由于嗜赌放荡,输尽家财。
父亲被气死后,福贵一家成为佃农,并很快被国军抓壮丁卷入国共内战。
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断经受着苦难,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小说中很多情节都没有在电影中出现,所以看完电影后,我又看了遍小说。
电影和小说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作为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活着》能够说是他不同风格的代表作。
1994年,该片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
虽然电影给人伤感,但远没有小说给人带来的震撼。
小说给人带来的震撼是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那种死亡所产生的悲痛感是十分紧凑的,让读者感觉到生命的脆弱。
而电影在表现这点上有点散漫,也不够着重,反正是想死又死得不能感动人,要死又死得不彻底。
比如有庆的死,小说中本来是写有庆给县长的老婆去献血,结果他献死了。
不像电影里死得那么不值一提,荒诞却不如小说那种写法让人心痛。
如果这件事跟后面凤霞难产而死的事联系起来,两个小孩都死在同一家医院里,就更具有杯具色彩。
然而电影中却加入了政治因素,这也是为什么该电影呗禁止上映的原因之一。
整部电影给我一种灰色的伤感。
如儿子先被倒塌的墙压死,凤霞先天聋哑,然后难产超多出血而死等等。
小说中最后只剩下福贵和一头老牛,两者相依为命。
而亲人一个个的死去。
张导在电影中加了一些讽刺的东西。
如:救风霞的教授因为太饿被馒头噎着,而不能去动手术,眼睁睁地看着凤霞被红小兵们弄得大出血死亡,还有加了福贵靠皮影吃饭的情节。
电影还有一个情节,就是当年透过赌博赢取福贵祖屋的龙二在建国时期抗法和破坏国家财产而被判处死刑,福贵感慨着自己的“幸运”。
虽然龙二的死是因为其违法抗法,他被枪毙也是死有余辜的,而福贵如果当年继续保留着祖屋,那他难免也会成为一个冷酷自私的刻薄地主。
活着----影视欣赏论文。终于写完了喵~
活着,就要好好活——《活着》电影简评一、影片概况《活着》这部电影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中国社会20世纪40年代及以后的生活状况。
它以一个徐福贵的典型家庭为例,展示了中国旧社会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带着些许的讽刺意味。
本片是以徐福贵因为赌钱由少爷的身份沦落到倾家荡产的地步开头的,继而讲述了他们一家人作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诠释了“活着”的意义。
二、人物性格徐福贵原本出生富贵,年轻的他却是个败家子,整天赌博,输光了所有的家产,变成了一个穷光蛋。
失去了一切的徐福贵接收了自己的新身份,开始有所改变。
他不再赌博,一点一点赚钱好好活着。
知道了他已经改过,他的妻子家珍也回来了,似乎幸福又在向他招手。
他一生命途多舛,却一直对命运的波折逆来顺受,相比很多其他的人,他有更多的理由死去,但是他没有,他的生活目标就是活下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坚持下去。
正如福贵在被抓去充军打仗的时候说过:“我可得活着回去,老婆孩子比什么都好”。
他变得热爱生活,疼爱自己的家人,为了家人而活着。
而福贵的妻子家珍是旧社会妇女的典范,她有着中国女性的优点:勤劳、善良、任劳任怨,家庭观念特别强,心中只想和丈夫福贵过个安生日子,对生活的艰辛没有任何的怨言,包容了丈夫,与他共度苦难。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家珍依然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压迫下的以为女性的代表,在她身上体现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在她的内心中,男人永远是女人的天,即使福贵已经不再是阔少爷,但是,在听说他不再赌博以后,毅然地回来了。
往后的日子里,不管生活多么艰苦,她都安安分分过日子,跟着福贵度过了波折的一生。
三、主线分析本片主要有三条主线。
一是徐福贵一家人的生活和思想变化;二是本片的时代背景,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三是一个比较隐藏的主线,就是龙二借给徐福贵的皮影箱。
这三个主线是相互关联的。
徐福贵一家人的变化是与时代的变化有关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徐福贵一家人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活着 影评
电影版《活着》的主题,在我的理解中,就是描写人在一段荒唐的历史背景中的生存状态,并对那段历史加以讽刺。
张艺谋对余华的作品《活着》的改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增加了皮影这一元素。
皮影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于电影的始末,见证了福贵充满痛苦与挣扎的一生。
然而,它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隐喻。
皮影戏,又称傀儡戏。
皮影没有生命,它在荧幕上所有的表现都归功于它幕后的操纵者。
之所以说皮影在这部电影中是一种隐喻,主要是指电影中的人物如福贵一家、春生、镇长等等,几乎生存在那个时代的所有人,都成为政治的傀儡。
因为影片主要通过强化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那段时期,来讽刺历史。
从而展现一批在在意识形态的迷惑与恐吓下所有活着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下面,我将以影片中具体的时间段为线索来加以分析。
一、国共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事件,就是福贵和春生在走街串巷的唱皮影戏时被国民党拉去做壮丁,拉大炮。
并且遇到了寻找弟弟的老全。
在这一部分中,让我最难以忘怀的场景就是白茫茫的雪地上堆着密密麻麻的尸体,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是可悲的,在那些众多的死者当中,又有多少像福贵和春生那样的被强迫参军,离开家庭上战场,生死不知,人在强大的政治力量下,只不过是任凭摆弄的玩物而已。
二、大跃进时期。
大跃进,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经济浩劫,带给中国沉重的灾难,大跃进运动中,完全背离了实事求是原则。
在经济领域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
张艺谋在电影里,对大跃进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批判与讽刺,主要体现在全民大炼钢。
首先,是牛镇长挨家挨户的去收铁,不管是铁锅铁盆,只要是带铁的,不管好坏,一律上交。
在福贵家中收铁时,年幼不懂事的有庆翻出了伴随福贵多年的那箱皮影,告诉镇长皮影上有铁丝,面对福贵与家珍的不舍,牛镇长郑重其事的说:“你这觉悟就没你儿子高了,这铁至少能造两颗原子弹,兴许以后打到台湾,就差这两颗子弹了····”然后就要吩咐人把箱子拆了。
电影《活着》评析
苦也要活下去——电影《活着》评析摘要:电影《活着》通过福贵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
电影虽是悲剧却没有给观众压抑,体现了中国式的黑色幽默,整个电影用幽默稀释悲剧,加上演员的精湛的表演和皮影道具与音乐色彩的运用,使得电影浑然一体,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福贵这个小人物,反映了旧中国时代与家庭的变迁,有很深的寓意。
关键字:电影《活着》;小人物;幽默;皮影;表演;音乐;电影《活着》是张艺谋导演执导,葛优和巩俐主演的一部影片,获第四十七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奖(葛优)、人道精神奖,第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10大华语片之一,全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英国全国“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奖。
一、《活着》的主旨思想的表达(一)对小人物的塑造电影《活着》鞭鞑了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中所走的弯路,《活着》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了解历史的机会,大炼钢,大跃进,大批判,文革等等。
同时活着是一个非常美的故事,很亲切,很真实,以贴近生活的小人物反映数十年来中国老百姓“好死不如赖活”的生活观,故事很亲切,很真实,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
一个小人物在巨变的历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着他。
然而他从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从不怨天尤人,并且对生活和未来报着无限美好的希望。
四十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继续活着。
《活着》几近真实地刻画了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苦难,由四十年代始,经过提炼精简后,将三十余年浓缩到了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集中体现了福贵这个小人物悲欢离合的人生。
二、《活着》的艺术特色(一)幽默稀释悲剧电影《活着》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张艺谋把小说情节改变后,同时却插入了不少有所指的情节,例如凤霞的死中本没有王教授这一角色,又如镇长(小说中的队长)提到的发炮解放台湾的情节,张艺谋悄然地把镇长的原话改成张狂的笑语,故意制造出讽刺的效果以达到丑化那个时代的目的,这都是值得观众留意并深入分析的作为导演的张艺谋有何目的的细节。
电影活着》鉴赏论文
影视鉴赏论文电影《活着》活着有的时候人生在徘徊中度过,有的人在挫折的失意中度过,有的人在伤痛的打击中度过,有的人。
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
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韩信强忍胯下之辱,最终成为一代名将;司马迁百忍宫刑之痛,激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传说。
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
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了。
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
电影《活着》就很生动的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人生就是这样的无奈,不去品味生活的痛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
从古至今,又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但不管怎样,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
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面前就显得有些脆弱了。
但是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家庭富有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
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
父亲因为他的沉迷赌博而被气死。
从此之后,家破人亡。
佛家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有果必有因”。
富贵家境衰落,他的妻子就是因为他的堕落而离家出走。
难道是他们不关心富贵?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的本性。
他对他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忽视不听,仍然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的房子被迫卖掉,在外漂泊,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
他曾被国民党抓住并差点丧命;他在别人盛气凌人的语调中领悟。
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开始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
先给她作个分析。
影片中描绘她的镜头没有富贵多,可是我们可以看得出她是个通情达理而且又温柔贤惠的妻子。
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那个哑巴女儿回娘家。
可是家珍的心已经完全在富贵身上。
对活着的鉴赏
挣扎着的幸福——对影视《活着》的鉴赏班级:学号:姓名: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读预科的时候,看了之后觉得生活会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同时却给人一种渴望生存的欲望,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应该拼命的活着,能活着就是上天最大的恩赐。
那时除了感伤还是感伤,感知到了人生的无奈与凄凉,人生的坎坷曲折,命运的变化无常,电影中处处尽是无奈叹息,人的一生竟是这般凄惨。
然而,现在重温这部电影,却有不同的感触。
一部电影总有个意义,告诉人道理或给人愉悦。
电影一遍又一遍,呈现同样画面,演绎同样故事,意义的大小在于观者的吸取。
好电影应是取之无尽的宝藏,这无尽不是说导演所传递的出来的内容,而是观者对一个真实,真诚的故事的挖掘,如能者多得的道理一样。
《活着》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异常凄惨。
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
在福贵的一生当中,最初的花天酒地,到五颗枪子的恐惧,到儿子夭亡时的悲愤,到女儿意外去世时的无奈,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荒谬无奈,皆被历史牵引。
影片结尾时吃饭时的辛酸苦乐,颇引人深思,给观者以遐想的空间。
个人命运随波逐流,福贵的绝望、无助、无力在黑色幽默里得到转变,变为中国人在艰难生存状态下的忍受。
活着就是忍受,就需要忍受!然而,福贵一家在电影中的悲惨遭遇只是层面上的故事,影片的主旨却是在演绎人在面对命运时的无能为力。
影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事件对应着特殊时段或是那十年的活动。
第一部分:影片开始时福贵在赌博中的惨败隐喻失去地位、身份和主权的中国。
20世纪40年代,出生于富裕地主家庭的福贵沉溺赌博彻夜不归,无视妻子的劝告最终把全部家产输给了皮影戏班主龙二。
妻子携女怀子离他而去,父亲责其不孝力衰猝死。
福贵失去了地位、财富和家庭,以仅存的一点财产设摊街头度日。
福贵的失意隐喻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作为西方的半殖民地,失去了自己的地位、身份和主权,难以与西方势力分庭抗礼。
从影片《活着》探讨艺术的特征_2150字
从影片《活着》探讨艺术的特征_2150字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借此认识世界。
余华名著《活着》改编的同名影片,以中国乡村为地理坐标、以福贵这个人物为观察点,横跨数个时代,传递给观众全面、深刻的人生感悟——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
甚至有人将影片传达的人生哲学上升为我们民族心理认知层面好死不如赖活的理念。
它的立意争论并不妨碍观众对其高超艺术性的肯定。
作为一部优秀的电影艺术作品,《活着》有着比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以艺术的特征为切入点,从《活着》中寻求实证。
引子。
表现说在《活着》中的体现影片所表现的二十世纪中国,是一个急剧转型、政治运动频繁的社会。
没落地主、基层军人还是一般农民的身份变迁,福贵所代表的总是草根阶层的生活实况。
影片在塑造的过程中,体现了艺术本质表现说的内容。
我们在观赏过程中产生的感情往往也正是影片制作者内心波澜的传递。
壮实的女佣俯下身担当乘骑,特意在后背垫上棉布仿佛担心弄脏了这个没落的少爷,观众在心生对女佣身上奴性的叹息的同时,看着福贵那经历一夜麻将桌上鏖战后心满意足的疲惫,自然而然悲悯其精神世界的寡淡、可怜那个时代丧失活力、醉生梦死的颓势;缓慢挑入幕布的刺刀、满脸横肉与凶相的国民党军士将福贵揪去当壮丁,我们看到在强权与暴力面前,个人尊严与意志的无言;拉着全是疲惫、“生下来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的儿子,塞给他书包、嚷着要“先进”、不能延误炼钢的福贵,给我们看到的又是一个不懂得体贴子女、在高尚的口号下摒弃亲情关怀的盲从者,对他站着说话不腰疼、苛求年幼孩子作法厌恶。
在影片的行进中,各种感情得以传达与表现。
中国由精英时代向大众时代的发展中产生的一批艺术家本能地贴近草根阶层。
较之五四精英盛行国民性批判、将国家混乱与落后归结于草根的所谓愚昧,当下精英——无论作家余华,还是导演张艺谋,都更多地倾向于写实、为草根鸣不平、用真实的表现传递自己对草根的同情、理解、维护与申辩。
或许这与二人乡镇出生背景有关,自然而然生发出对草根的亲近之感。
《活着》的艺术手法赏析
《活着》的艺术手法赏析以下是一篇《活着》的艺术手法赏析的范文,供参考:《活着》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经典作品,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
该电影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呈现了一个普通人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苦难与坚韧。
电影中的人物塑造是十分成功的。
福贵这个角色,由葛优饰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富家子弟,但嗜赌成性,最终输掉了所有的家产,陷入困境。
然而,正是这个曾经的富少,在遭遇了种种不幸之后,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
这种对比和转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
电影中的时代背景也是一大亮点。
通过电影中的服装、道具、布景等细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历史的变迁。
从富贵的家庭背景到社会的动荡不安,再到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电影都进行了细腻的描绘。
这种背景的铺垫,不仅为故事提供了真实的历史背景,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
电影中的视听细节也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配乐、摄影、剪辑等方面都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例如,在福贵输掉家产后,电影通过快速的剪辑和配乐的渲染,营造出一种紧张和悲凉的气氛,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
此外,电影中的主题也是非常深刻的。
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家庭的价值以及人性的善恶等主题。
尤其是对于家庭的情感描绘,更是让人感动。
福贵虽然在生活中遭遇了种种不幸,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家人的关爱和执着。
这种情感的力量,也是电影所想要传达的核心价值观。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与原著之间的关系。
虽然电影对原著进行了一定的改编,但是它依然保留了原著的核心情感和主题。
而且,通过电影的艺术手法,这些情感和主题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挖掘和呈现。
综上所述,《活着》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艺术作品。
它通过独特的人物塑造、时代背景、视听细节、主题探讨等方面,成功地呈现了一个普通人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苦难与坚韧。
这部电影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活着编导影评范文(5篇)
活着编导影评范文第1篇电影活着观后感800字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
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但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
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
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片名为《活着》,可是贯穿整部影片的却是接踵而至的死去,主人公福贵先后在民国失去了父亲,在内战中母亲逝去,在“_”中失去了儿子,在“_”中死了女儿。
每一次的死亡,看似意外,但冥冥之中又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
动荡、抑制的时代,是对生存在底层的百姓无情的掠夺,使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从形式到内在实现,一贫如洗。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姑且不去说,人只有先活着,才能去实现所谓的生命的意义。
人一旦被上帝关注,那么他得到的不是垂青,就是遗弃。
那一抹悲伤的气氛还未退却,又增加了一份妻离之痛,家珍之父罗鼓声张的接走了女儿,带着福贵未出生的孩子。
福贵木讷了,哑然了,没有说一句话。
人往往在容易活的时候不安分地活,而在难以活下去的时候又要竭力地活下去,我一直认为:亲情是人内心中无形的线,看着亲人为自己所累时,人的自责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福贵也如此。
福贵的人生轨迹从圆滑优美的弧线变的曲曲折折、颠簸不平了,而他在一直竭力的想要好好的活。
此时的福贵叫“富贵”,带有点讽刺性的悲凉,但此时的福贵很真实,很认真的在活着。
当他发现间接害死自己儿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难与共的春生是他选择了埋葬仇恨,他们之间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谁亚无法抛弃地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无疑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也挫折,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然而每当我想当福贵他依旧感恩生活的时候我就会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与福贵的差距,或许我无法在经历这些苦难之后得到内心的升华,然而我却可以通过对福贵经历的观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样的感慨!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鉴赏论文
电影《活着》
活着
有的时候人生在徘徊中度过,有的人在挫折的失意中度过,有的人在伤痛的打击中度过,有的人。
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
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韩信强忍胯下之辱,最终成为一代名将;司马迁百忍宫刑之痛,激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传说。
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
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了。
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
电影《活着》就很生动的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人生就是这样的无奈,不去品味生活的痛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
从古至今,又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但不管怎样,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
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面前就显得有些脆弱了。
但是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家庭富有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
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
父亲因为他的沉迷赌博而被气死。
从此之后,家破人亡。
佛家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有果必有因”。
富贵家境衰落,他的妻子就是因为他的堕落而离家出走。
难道是他们不关心富贵?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的本性。
他对他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忽视不听,仍然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的房子被迫卖掉,在外漂泊,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
他曾被国民党抓住并差点丧命;他在别人盛气凌人的语调中领悟。
也
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开始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
先给她作个分析。
影片中描绘她的镜头没有富贵多,可是我们可以看得出她是个通情达理而且又温柔贤惠的妻子。
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那个哑巴女儿回娘家。
可是家珍的心已经完全在富贵身上。
离家出走只是盼望着他能迷途知返。
如果家珍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
她的生命很苦,但是她很坚强。
只能说富贵这个家伙不懂得珍惜。
这个故事说到这算是告一段落,不过剧情仍未结束。
也许导演还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的环境不断在变,人也随着不断地变。
但是不论如何,不论发生什么事,活着的人还得活着,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尝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观看暴风雨及预后的彩虹。
富贵和家珍故事的发展伴着时间的推移,走到中国建国初期。
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开车时,把墙撞到了,刚好他们的孩子在哪里睡觉,悲剧发生,被压死了。
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
后来富贵到那的时候那盒饺子依然没动。
这是导演编着的令人心酸德一幕,加剧电影的吸引力和观众情感的投入。
还有一个更令人痛心的情节是富贵的女儿在生孩子时也不幸死去了。
她的死就是由于当时的文革那些迂腐的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让许多知识分子被批判为资产阶级。
影片中的医生是个典型的例子。
如果给富贵的女儿接生的接生员是个有经验的医生的话,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这种情节真令人悲痛愤怒。
家珍和富贵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为父母那种痛是不可比拟的!原以为富贵和家珍会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击。
而消沉的活下去,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承受痛苦,坚强的活下去!我深深地被他们的坚强与勇气打动。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电影。
富贵和家珍夫妇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
活就像是一条路,不会总是平坦而笔直的。
人只有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思考这个问题。
活着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着,为生活中出现的挫折进而一步步去解决它,体会生活的味道。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说的就是在及其恶劣的环境下要秉直心态去面对一切。
在困难及各方面压力面前要有坚忍的心态而更好的活着。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千万别为自己的错误而找借口,因为“人是为自己而活着,为关心你的人而活。
活着并不是只为自己一个人活着,而是为关心你,在意你的人活着。
在这影片中最能体现则点了。
《活着》无疑是张艺谋最好的一部作品之一,虽说电影和小说有许多的不同,尤其是结局,电影最后是一家团圆,而小说最后却只留了福贵一个人活了下来,其他所有人都死光了。
小说感觉有点抹杀生存的希望。
看了这部电影,感触颇为深刻的就是在任何苦难,挫折面前要坚强的活下去,只有活着才是希望。
我们会明白自己是多么幸福,我们不再需要太多,我们活着不仅为自己,还为了爱着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着的人!这部电影教会了我们,只要有一颗坚强的心,大事会化小,小事化了。
正如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
“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
”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
的却如此,生活不能达到人们所想的尽如人意,但是只要我们拥有信心,肯付出努力,肯去拼搏,明天将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