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议论文写作的有序表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议论文写作的有序表达

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往往会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说理过程杂乱、无序,对于主题的表达,没有条分缕析的意识,不能对材料进行有层次的深度和广度的剖析,从而导致写作缺乏厚度和力度。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论述缺少应有的井然有序的表达力度,或者说是缺乏论述的条理性。

清代桐城派散文大家方苞散文理论的核心在于“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序是事物的结构形式,指事物或系统组成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当事物组成要素具有某种约束性、呈现某种规律时,称该事物或系统是有序的。人们通过认识客观世界,认识各种事物和对象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结构功能及它们的发展演变规律,即事物的有序性,来促成事物不断从无序向有序方向转化。那么,方苞提倡的“有序”,体现在议论写作中就是指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也就是指写作主体在进行写作活动时,能遵循逻辑规则,明确地提出问题,井井有条地思考问题、论说问题的一种写作逻辑和思维品质。

安东尼-维斯顿曾举罗素《怀疑论集》中的短论来说明理顺论述思路的重要性:道德缺陷与智慧不足同为世间罪恶之根源。但人类迄今尚未发现根除道德缺陷之法……反

之,智慧之提升并非难事,所有合格的教育者皆通此道。因此,在人们发现传授道德的方法之前,世界的进步源自智慧之增益,而非道德之改观。

他接着分析:这一段话中的每一句都为下一句铺路,然后下一句又顺理成章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罗素在一开始指出了世界上罪恶的两个来源:他所说的“道德缺陷”,以及智慧不足。他随后指出,我们不知道如何纠正“道德缺陷”,但我们确实知道如何根治智慧的不足、因此,唯有增进智慧才能取得进步。”

这个写作实例很有代表性,也很能够说明论述的条理性问题。高中教材的议论文体例部分,也不乏以分析见长的经典名篇,能够给我们很好的启发作用。例如《六国论》的论述井然有序、逻辑严密;《烛之武见秦师》的分析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谏太宗十思疏》的思考滴水不漏、严谨周全,等等。

鲁迅在《二心集・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中写道:“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这里面谈的虽然是“小说之道”,却同样适用于议论文的写作。在议论文写作中,常见学生运用了一些素材,却不严谨;有些论述漏洞百出,不得要领,甚至牛头不对马嘴;有些运用熟烂、陈旧的素材,做一些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罗列式分析。论述的条理性,绝

对不能等同于素材的堆砌和简单列举,而需要的是论点和论证之间富有成效的逻辑分析和深度挖掘。

要让论述呈现条分缕析的逻辑力度,就应该学会关联分析。这里的关联分析,主要包括因果分析和纵横分析。

先谈因果分析。因果论证的证据通常是两起事件或两类事件之间的一种关联――一种有规律的联系,这其中的联系就在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用因果关联进行作文构思时,可由“因”推到“果”,对中心问题进行序列性考量和层次性挖掘:首先要问是什么,然后解决为什么,最后思考怎么做。当然还可以进行变通,采用因果颠倒法――先写出结果或结论,再逐层交代原因。也可由“果”到“因”,先把结果说出来,就使作者的思维有了立足点,使文章有了论述的方向。因果关联分析,重在分析“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容易使文章深入下去,闪耀出理性的智慧。分析重在对其功能、作用、意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文章条分缕析,层次清楚。因此,只有对论题或主题作如此这般的一番因果关系的追本溯源,才能让论述产生无可争辩的力度。另外,分析材料或题目时应尽可能全面,穷究产生某一结果的各种原因;在找出了产生某一结果的各种原因后,还要再进行分析,看看这些原因中哪是主要原因,哪是次要原因;最后,把根本的、决定性的条件(原因)放在最主要的地位。

一位学生在论述因食品安全等问题而引起的“我怕”

的时代情绪时,就能够由“果”溯“因”,他这样写道:现代人太忙了,也太贪婪了。可悲的是,沉默的大多数甚至并不知贪婪之后是为了什么。工作、行走,日复一日,危机汹涌。但危机在平凡的生活中一旦爆发,人们便大失方寸,殊不知,这危机是自己所埋。也许我们应该返璞归真,学习古代人的敬畏精神。敬畏那大自然的风雨轮替,敬畏一只飞蛾的扑火无惧。薄酒淡食,深夜听雨,闲暇到田埂上走一走,即使没有花前月夜下,也同样安然自在。

敬畏之心与怕并不一致。敬畏之心暗含对主体的自觉与对他物的尊崇。生死在恐惧之外叉在生命之中。如果人人都能拥有一颗敬畏之心,拥有主体自觉性,驱逐欲望的野兽,那么“怕”的风波便不再频频来袭。偶尔风波乍起,自有力量克服。

期待着一个人人怀有敬畏之心而不是慌乱充斥的社会。

上述文段从“我怕”这个结果入手,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去体认“敬畏”与“怕”之间的些微区别,提出以敬畏之心去面对风波与问题,让论述呈现出既清晰又深邃的理性之美。

再谈纵横分析,它指的是对事实和事理能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思考。论述的条理性往往体现为论述具有逻辑联系性。联系思考就是对事物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进行

研究和思考的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联系思考,在写作中比较突出地体现在纵向思考和横向思考两方面上,即从纵横两方面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并按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层次和结构,组成认识之网,再现客观事物的全貌。纵向思考问题,就是把事物放在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对比分析中,发现事物在不同阶段上的特点和前后联系,以此来把握事物及其本质。

一位学生在议论“渔父”这个话题时,这样写道:

李渔的《渔父》写道:“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几人?”一竿纶,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或披蓑衣戴斗笠,独钓寒江雪,也别有一种风度;再或者,直钩钓鱼,如姜子牙八十岁垂钓于渭水,漏掉的是只知戏水的蠢鱼,却能钓上慧眼识珠的文王,这是一种别样的高度。从古至今,失落者渴慕望忧别愁,闲居于古木深处,愤世者景仰望峰息心,信步山川之间。每个人都想做个“渔父”,而大多数人也只能做个“渔父”。众人皆以隐为荣,殊不知“隐”法不一。“隐”之生活,见证了众人的精神小屋之内涵。

该语段很有纵向思考的条理性,可以看出写作者的思维如雨后拔节的春笋一般节节升高,既丰富又灵动,井然有序,又不乏真知灼见。

横向思考问题,往往截取历史的某一横断面,研究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发展状况,是在同左邻右舍的相互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