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加工—产地初加工

合集下载

中草药产地初加工

中草药产地初加工

中草药产地初加工中草药种类繁多,其处理程序主要有:洗涤→清理和选择→去皮→修整→蒸、煮、烫→浸漂→熏硫→发汗→干燥。

因药材品种要求和产地不同,以上程序不是每种中药材都需要。

但一般以下几种方法最为普遍:1.修整。

首先除去杂草、泥沙,然后经过修整,除去非入药部分,方能入药。

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

有的需要刮去外皮,如白芍、黄芩;有的应削去粗皮,如黄柏:有的要除去芦头、须根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如牛膝、青木香、丹参、白芷、前胡、射干、虎杖等:有的要剥去木心,如丹皮。

2.蒸、煮、烫。

某些含淀粉、糖类或黏液质较多的药材不易干燥。

有的药材同时含有使自身某些成分分解和转化的酶,只有经加热处理,使酶失去活力,才能保持药材不变质。

也有某些药材需要通过蒸煮方法加工才能保证药效,如黄精、百合、天麻、白芨、宣木瓜、马齿苋等。

再如百部、天冬、薤白等水分较多的药材,采收后可放人沸水中烫泡片刻,这样不但容易干燥,且易于剥皮,又能增加药材的透明度。

蒸煮或浸烫药材时应注意掌握火候、水温和加工时间。

以刚熟透为度,蒸烫过度会使药材软烂,有损质量。

此外,桑螵蛸、五倍子等药材。

蒸煮后杀死内部虫卵及蚜虫,才能保持药性。

3.切制。

药材应在鲜时加工切片。

一些根茎类药材如丹参、白芷、前胡、牛膝、射干、虎杖、商陆、葛根、土茯苓、玄参等。

应趁鲜切成片、块或段,再行干燥:果实大而不易干透的果实类药材,如宣木瓜、佛手等,应先切开后再干燥;一些树皮类药材如杜仲、厚朴、肉桂等,也应采后趁鲜切成块或片,或卷成筒,再行干燥。

经过这样的趁鲜切制。

不但节约了费用,降低了成本,而且保证了药材功效。

4.干燥。

根据气候、设备条件、药材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可采取以下6种干燥方法:①晒干。

利用阳光和户外流动的空气将药材晒干。

晒干法一般适用于不要求保持一定颜色和不含挥发油的药材,如薏苡、黄芪、牛蒡子、决明子以及丹皮、杜仲等。

晒干法操作简便,但不同药材晒干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全草、叶类、花类药材晒后易破碎,应稍回润后再捆装;某些带油质、糖质的药材及易褪色变质的花叶类药材不宜在烈日下曝晒,以免走油、泛糖或褪色变质。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xx年xx月xx日
CATALOGUE
目录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概述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技术中药材的产地加工规范化与标准化中药材的产地加工产业发展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案例分析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概述
01
中药材产地加工是指在中药材产地对药材进行初步加工、处理的过程,包括清洗、挑选、干燥、包装等环节。
技术创新后
引入现代技术设备,如药材加工机械、自动化生产线等,实现了产地加工的自动化、连续化和规模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案例二:某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技术创新
药材产地加工的质量主要依靠经验,难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质量提升前
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操作规范,对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原料、工艺、成品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和检测,确保了产地加工的质量稳定性和产品安全性。
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形象
加强质量监管,推行质量标准,鼓励企业进行质量认证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要点三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中药材产地加工产业的扶持力度,从土地、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
市场环境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对中药材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不合格品处理
质量标准和控制体系的完善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产业发展
05
当前中药材产地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
产业现状与问题
中药材产地加工企业缺乏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和协调,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足。
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缺乏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产地初加工药材品种

产地初加工药材品种

产地初加工药材品种产地初加工(趁鲜加工),日益成为国家支持方向和行业发展趋势,对于药材规范性、标准性和安全性,以及产区农民增收、农业转型和农村创富均具有重要作用。

为理清相关药材产地初加工产品范围,有效指导相关生产与经营,现整理如下,请各位参用。

少说多做,初衷不变,淡然前行-----趁鲜加工的64种药材(2015药典)1.药材切片(共28个品种)干姜、土茯苓、山柰、山楂、山药、川木通、三棵针、片姜黄、乌药、功劳木、地榆、皂角刺、鸡血藤、佛手、苦参、狗脊、粉萆薢、浙贝母、桑枝、菝葜、绵萆薢、葛根、紫苏梗、黄山药、竹茹、桂枝、狼毒、滇鸡血藤。

2.药材切段(共18个品种)大血藤、小通草、肉苁蓉、青风藤、钩藤、高良姜、益母草、通草、桑寄生、黄藤、锁阳、槲寄生、颠茄草、野木瓜、广东紫珠、首乌藤、桃枝、铁皮石斛。

3.药材切块(共3个品种)何首乌、茯苓块、商陆;4.药材切瓣(共4个品种)木瓜、化橘红、枳壳、枳实5.药材切瓣或片、段(指可选用多种切制方法加工的药材,共11个品种)丁公藤、大黄、天花粉、木香、白蔹、防己、两面针、虎杖、香橼、粉葛、大腹皮。

可以在中药材专业市场专营区经营的73种趁鲜切制和初加工中药材品种具体如下:茯苓、何首乌、赤茯苓、茯神、葛根、粉葛、岗梅根、虎杖、八角枫根、白芍、白术、桑白皮、牡丹皮、桔梗、白芷、大黄、商陆、乌药、地榆、苦参、雷公藤、白首乌、菝葜、土茯苓、黄药子、绵萆薢、桑枝、川木通、皂角刺、紫苏梗、佛手、干姜、山奈、狗脊、浙贝母、丁公藤、两面针、八角莲、瑞香狼毒、紫葳根、菊叶三七、粉萆薢、片姜黄、山楂、十大功劳根、防己、天花粉、木香、土木香、高良姜、檀香、樟木、桂枝、大血藤、青风藤、苏木、降香、钩藤、红木香、桑寄生、槲寄生、锁阳、肉苁蓉、益母草、通草、黄藤、颠茄草、白蔹、木瓜、枳实、枳壳、鸡血藤、香橼注:《关于同意白芍等中药材初加工产品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内设置专区销售试点的批复》。

中药材加工厂实施方案

中药材加工厂实施方案

中药材加工厂实施方案一、前言中药材加工是中药材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中药材加工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中药材加工厂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二、中药材加工流程1. 中药材的采集和初加工中药材的采集应在中药材的成熟期进行,采用无公害的采集方式,避免对中药材产生污染。

采集后的中药材应进行初加工,包括晾晒、除杂、除毛、除霉等处理,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2. 中药材的加工处理中药材的加工处理包括切片、研磨、炮制等步骤,不同的中药材需要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

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加工设备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3. 中药材的贮存加工完成的中药材需要进行贮存,应选择通风干燥、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三、中药材加工设备1. 切片机切片机是中药材加工中常用的设备,可以将中药材切成均匀的薄片,提高加工效率。

2. 研磨机研磨机可用于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适用于一些需要粉末状的中药材。

3. 炮制设备炮制设备用于对中药材进行炮制处理,如炒、炙、炙燥等,提高中药材的药效。

四、中药材加工质量控制1. 原料质量控制对采集的中药材进行质量检查,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避免次生污染。

2. 加工过程控制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加工设备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杂质和细菌的污染。

3. 贮存控制对贮存的中药材定期检查,确保贮存环境的干燥通风,避免发霉和虫害。

五、中药材加工安全措施1. 员工安全培训对加工工人进行中药材加工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加工场所卫生加工场所要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消毒,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3. 防护措施加工工人在操作加工设备时应佩戴防护用具,避免意外伤害。

六、结语中药材加工是一个细致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加工方案进行操作,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希望本文提供的中药材加工实施方案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促进中药材加工行业的发展和规范化。

重视中药材产地加工研究与管理

重视中药材产地加工研究与管理

步加工处理过程,直接影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 ,圜此要重视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的研究 ,重视重要产地加工和饮片炮 制一体化的研究,
重 视 中药 材 产 地加 工 技 术人 员 的培 养 和 管理 。
【 关键词】中药材 ;产地加工;加工技术 ; 加工设备 【 中图分类号 】R 8 . 2 2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 57 (0 0 2— 04— 2 0 7 8 1 2 1 )0 0 2 0
商品。中药材产地加_ T即指 对药用植 物或者 药用动物 的产
地初 加 工 ,是 根 据 药 材 性 质 和 商 品销 售 运 输 保 管 的 要 求 在
产地 进 行 的 初 步 加 工 处 理 过 程 。 中 药 材 的产 地 加 工 ,在 中 药产 业 链 中 处 于 中药 材 前 期 生 产 和 后 期 中 药 成 品加 工 的 中 间环 节 ,也是 中 药 材 生 产 的 最 后 一 个 环 节 ,是 决 定 中 药 材 原 药 材 质量 的最 后 工 序 ,同 时 又 是 后 期 炮 制 制 剂 等 环 节 的 预 处 理 阶段 。它 既 是 中 药 质 量 控 制 的重 要 一 环 ,也 是 中 药 材 生产 管理 规 范 ( A )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内 容 。 因此 为 了 保 CP 证 中药 材 质 量 可 靠 稳 定 ,符 合 治 病 和 制 药 原 料 要 求 ,除 了 规 范药 材 的 产 地 、 品种 、栽 培 方 法 、采 收 时 间 外 ,还 必 须 重 视 和 加 强产 地 加 工 技 术 的 研 究 与 管 理 ,对 药 材 的 产 地 加 工 进 行 科学 研 究 和 分 析 整 理 , 筛选 确 定 保 留 和 提 高 主 要 有

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中药材种植的现状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云南、广西、四川等地。

这些地区因其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合中药材植物的生长,因此成为中药材种植的重要产地。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中草药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00万亩以上,其中云南省是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随着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的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中药产地初加工产业是指在中药材采摘后的初步加工环节。

产地初加工包括对中药材进行晾晒、清洗、剪裁等处理。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保持中药材的质量和活性成分,并为后续的加工提供良好的原料。

当前,产地初加工主要以传统加工方式为主,如晾晒、曝晒等。

虽然传统加工方式经济简单、易于操作,但存在一些问题,如加工工艺不规范、加工过程中易受环境影响等。

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精细化加工将成为发展的主流。

由于传统加工方式存在的问题,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有必要引进精细化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加工效率。

其次,绿色生产将成为重点。

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应注重绿色生产,采用无公害、无污染的生产方式,保护环境和消费者的健康。

再次,产地初加工的科技化水平将提高。

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将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最后,产业链的延伸将成为趋势。

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将与中药制药、中药饮片等产业链环节进行深度合作,形成完整的中药产业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链的增值。

综上所述,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在中药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发展精细化加工、绿色生产、科技化水平提高和产业链的延伸,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将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崛起做出积极贡献。

中药材初加工常用方法

中药材初加工常用方法

中药材初加工常用方法中药材的初加工是中药材生产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将新鲜的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中药材进行初步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储存、运输和销售。

中药材的初加工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一、晾晒法晾晒法是最常见的中药材初加工方法之一,主要是将新鲜的中药材晾晒至半干或全干的状态,以便于储存和运输。

晾晒法适用于大多数植物类中药材,如菊花、枸杞、当归、川芎、白术等。

晾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天气和场地,避免雨淋和日光直射,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蒸煮法蒸煮法是将新鲜的中药材放入蒸锅或蒸柜中,用水蒸气加热,使其变得软烂,易于加工和储存。

蒸煮法适用于一些肉质、果实类中药材,如大枣、枸杞、当归头等。

蒸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过熟或过生,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和口感。

三、腌制法腌制法是将新鲜的中药材放入盐、糖、酱油、醋等腌制剂中,进行浸泡、腌制和调味,使其具有特殊的风味和口感。

腌制法适用于一些根茎类、叶菜类中药材,如生姜、莲藕、紫苏叶等。

腌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腌制剂和配方,以及控制盐分和时间,以保证中药材的口感和健康。

四、烘干法烘干法是将新鲜的中药材在烤箱或烘干机中进行烘干,使其水分含量降至一定水平,易于储存和运输。

烘干法适用于一些芳香类、花类中药材,如玫瑰花、金银花等。

烘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温度,以及控制时间,避免过度烘干或烘干不足,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和效果。

五、压榨法压榨法是将新鲜的中药材放入压榨机中,通过压力将其中水分和油脂等物质挤出,使其易于储存和运输。

压榨法适用于一些油脂类、果实类中药材,如杏仁、桃仁等。

压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技术,以及控制压力和时间,避免过度压榨或压榨不足,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和效果。

六、泡制法泡制法是将新鲜的中药材放入药酒或醋等液体中,进行浸泡和调味,使其具有特殊的风味和药效。

泡制法适用于一些果实类、根茎类中药材,如乌梅、桔梗等。

中药材加工—产地初加工

中药材加工—产地初加工

中药材加工一产地初加工2016-12-01 蒲公英中药材加工一一产地初加工1、概念中药材加工是指对中药原材料进行技术性系统处理,按照加工的目的和加工的流程的不同,依次可分为中药材产地加工、中药材炮制加工、中药材深加工三个部分。

中药材产地加工为中药材加工的第一阶段,又称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

2、目的因中草药采收后,绝大多数尚呈鲜品,药材内部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加工处理,很容易霉烂变质,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亦随之分解散失,严重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

除少数要求鲜用或保持原状外,大部分药材必须在产地进行初加工。

加工后的药材,既能保证药材质量,同时可防止霉烂腐败,便于贮藏和运输。

另外,在初加工时按照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他技术处理,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和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

3、产地初加工的方法一、根及地下茎类药材(一)分级将药材的地下部分采收后,按不同大小进行分级,以便于进一步加工和商业交流与贸易,如三七、牛膝、白芍等。

(二)净制又称净选加工,是指中药材采收后,去除药材中混杂的泥沙、非药用部位、劣质药用部位的处理方法。

净制的目的是纯净药材,保证饮片质量,便于下一步中药材炮制加工。

方法如下:(1)水洗药用部分采收后,用水洗净掺杂的泥沙、污物,除去芦头和须根。

芳香性药材一般不可水洗,如薄荷、藿香,亦可不水洗,让其干后泥土自行脱落或待干燥过程中再通过搓、撞除去。

(2)刮皮药材采收后,对于干后难以去皮的根茎,应趁鲜及时刮去外皮,然后晒干,如山药、桔梗、牡丹皮等。

有的药材需蒸煮才脱皮的,先将根茎洗净后入沸水中蒸煮几分钟,刮去外皮,然后漂净晒干,如天冬、白芍、明党参等。

⑶切对于质坚不易干燥的粗大根茎,应在采收后即刻洗净除去残茎和毛须,趁鲜切片、切段或切丁晒干,如丹参、大黄、玄参、葛根等。

⑷烫对一些肉质、含水量大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天冬、百部等,收后宜放入沸水中烫片刻,然后再捞出晒干。

通过沸水烫,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破坏酶的活性,促进水分蒸发,利于干燥,并可增加透明度,但要注意水温和时间,以烫至半生不熟为好,过熟则软烂,品质差,如天门冬、百部、延胡索等。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又称初加工。

适宜的初加工可保持药效,降低一些药材的毒性,防止药材霉烂变质,便于贮运。

将药材先进行清选,包括挑选、筛选、风选、漂洗等,然后去除非药用部位,再进行干燥处理。

一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必须进行揉搓,如山药、党参、麦冬、玉竹等。

有些药材在干燥之前需进行蒸、煮、烫处理,如天麻、地黄、山药、何首乌、黄精等。

多数根和根茎类及皮类药材在半干燥时应停止干燥,密闭堆积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向外蒸发时遇堆外低温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称为"发汗",如玄参、丹参、板蓝根、大黄、黄芪、薄荷、厚朴、杜仲等。

药材的干燥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加温干燥。

自然干燥法分为晒干、阴干、晾干。

晒干为常用方法,但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此法。

人工加温干燥法可分为炕干、烘干、红外干燥等。

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多汁果实类药材可用70-90℃的温度。

干燥的药材断面色泽一致,相互敲击时声音清脆响亮。

叶、花、全草类药材用手折易碎断,叶、花手搓易成粉末。

中药材加工学

中药材加工学

中药材加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植物、动物、矿物(除人工制成品及鲜品)进行采收、加工处理的技术。

又称中药材初加工或产地加工;早期文献称之为“采造”、“采治”、“采药”、“收采”、“采取”;现代文献一般称之为采制、采集、加工。

中药材加工学:是专门研究中药材采收、加工处理的理论、方法、中药材规格、质量标准及其发展的学科。

中药材加工的传统理论:“地道药材”说“采收季节”说“贮藏保管”说中药材的采收:药用动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当入药部位器官达到药用要求时,则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收获,这一过程称为中药材的采收。

中药材的采收直接影响中药材的产量、质量和收获效率。

中药材采收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

中药材的采收期:是指药用部位或器官已符合药用的要求,达到采收标准的收获时期,一般每一年终按照月、旬表示采收期。

采收年限:也称为收获年限,是指播种(或栽植)到采收所经历的年数。

根据药用植物收获年限可分为1年收获、2年收获、多年收获和连年收获。

中药材采收方法:挖掘收割采摘击落剥离割伤根及根茎类药材:多数药材采收时间在深秋或次年早春时节。

如天麻、苍术、葛根、桔梗、大黄、玉竹等树皮类药材多采用剥皮法:根皮类药材采取捶击或抽芯法适宜采收期考虑的因素:药效成分药材产量毒性成分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一、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持药材的纯净。

二、分离不同药用部位。

三、进行初步处理,利于药材干燥。

四、保持有效成分,保证药效。

五、整形、分等,利于按质论价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方法:净制;蒸、煮、烫;浸漂;切制;发汗;揉搓;干燥等环节。

蒸、煮、烫的目的:一、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处理,则易干燥。

二、药材经加热处理后,便于刮皮,如明党参、北沙参等;三、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如桑螵蛸、五倍子等;四、熟制后能起滋润作用,如黄精、玉竹等;五、蒸、煮、烫可使一些药材中的酶类失去活性,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

中药材加工—产地初加工

中药材加工—产地初加工

中药材加工—产地初加工2016-12-01中药材加工——产地初加工1、概念中药材加工是指对中药原材料进行技术性系统处理,按照加工的目的和加工的流程的不同,依次可分为中药材产地加工、中药材炮制加工、中药材深加工三个部分;中药材产地加工为中药材加工的第一阶段,又称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2、目的因中草药采收后,绝大多数尚呈鲜品,药材内部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加工处理,很容易霉烂变质,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亦随之分解散失,严重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除少数要求鲜用或保持原状外,大部分药材必须在产地进行初加工;加工后的药材,既能保证药材质量,同时可防止霉烂腐败,便于贮藏和运输;另外,在初加工时按照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他技术处理,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和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3. 产地初加工的方法一、根及地下茎类药材一分级将药材的地下部分采收后,按不同大小进行分级,以便于进一步加工和商业交流与贸易,二净制又称净选加工,是指中药材采收后,去除药材中混杂的泥沙、非药用部位、劣质药用部位的处理方法;净制的目的是纯净药材,保证饮片质量,便于下一步中药材炮制加工;方法如下:1水洗药用部分采收后,用水洗净掺杂的泥沙、污物,除去芦头和须根;芳香性药材一般不可水2刮皮3切对于质坚不易干燥的粗大根茎,应在采收后即刻洗净除去残茎和毛须,趁鲜切片、切段4烫刻,然后再捞出晒干;通过沸水烫,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破坏酶的活性,促进水分蒸发,利于干燥,并可增加透明度,但要注意水温和时间,以烫至半生不熟为好,过熟则软烂,品质差,如天门冬、百部、延胡索等;5蒸6熏对于一些粉质程度较高而需久存保色的药材,为了保护产品的色泽,在干燥前可用硫磺硫柜或大缸等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国家现已禁止硫磺熏制使其“发汗”即“回潮”,促使内部深层水分向体表转移,以利干燥经多次反复堆晒,才能完全干透;二、皮类药材一般采收后按规格趁鲜修切成一定大小的块或片,然后直接晒干;但有些药材采后要立进沸水中稍烫后,取出叠放,让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栓皮,然后切成丝、片或卷成筒状、双卷筒状,最后晒干或烘干;三、全草及叶类药材全草和叶类药材含挥发油成分较多,采集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在未完全干透之高,宜先用沸水烫后再干燥;四、花类药材花类药材采收后一般可放置通风处摊开阴干或置阳光下直接晒干,也可在低温条件下迅速烘干;但应保持颜色鲜艳,花朵完整,并注意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厚的香气,如五、果实与种子类药材4. 中药材的干燥中药材采收回来以后,在初步加工时均要及时进行干燥;干燥目的是除去药材中所含的水分,减少体积,便于运输和贮藏;干燥时要根据中药材种类,有效成分的性质,药材的特点,选择适当方法进行干燥;常用的方法有日晒、阴干和烘干三种;1晒干法可将药材薄摊在水泥板或石灰晒场上晒干,也有把药材摊开放在席子上置阳光下曝晒,如有条件搭架子,把席子放在架上则干燥得更快;晚上将药材堆起或盖好,防雨、露和防风刮2、阴干法阴干的方法,通常是将药材放在通风的室内或荫棚下,避免阳光直射,利用空气流通,使3、烘干法此法是利用火炕或放在烘房架子上烘烤,使药材干燥,尤适用于阴湿多雨的季节;烘烤芳香药材和含挥发油的果实、种子等药材,温度要低一些,一般不超过40℃;有些药材,如生地等,则用炕或焙的方法处理;以上干燥方法,对于不同的中草药可灵活选用,但必须注意干燥温度,只有适宜的干燥温度才能使有效成分不受影响,而又能达到干燥的目的;特别是采用烘干法,一定要严格掌握与控制好温度;一般用50~60℃干燥,可抑制植物体内酶的作用,而避免苷与生物碱成分的分解;除特殊干燥外,一般为了防止花和全草类药材因水分引起的发酵、腐烂、变色或成分因加热而变化较多的,干燥应用40℃以下低温处理为好,其中以20~30℃为宜;根及地下茎类药材以30~65℃为宜;浆果类以70~90℃为宜;植物体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不同,干燥的适温也异,含挥发油类者,宜25~30℃,含苷与生物碱类,宜50~60℃;含维生素类,宜70~90℃;。

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收稿日期:2023-04-11作者简介:凡 迪(1990 ),男(汉族),安徽亳州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 -m a i l :410509115@q q .c o m )㊂通讯作者:冯文豪(1979 ),男(汉族),遵义仁怀人;硕士,正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 -m a i l :326354390@q q.c o m )㊂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凡 迪, 唐成林, 刘佳慧, 冯文豪(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贵阳550001)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o fO r i g i nP r o c e s s i n g of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i n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 F A ND i ,T A N GC h e n gl i n ,L I UJ i a h u i ,F E N G W e n h a o 摘 要:为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建设提供参考,针对贵州中药材产业产地初加工现状,深入分析了产地初加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建设㊁培育壮大初加工经营主体㊁破解资金难题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引领㊁拓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范围㊁强化中药材加工体系和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㊁推进产地初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加快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的对策建议㊂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产地初加工;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 F 326.1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8-2239(2023)05-0146-04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是指对药用植物根据药材性质和商品销售运输保管的要求,在产地进行的初步加工处理,药材采收后除了极少数种类需要新鲜和保持原样,大部分需进行产地初加工㊂标准化的产地初加工,根据品种和初加工环节不同,可显著提升药材综合产值㊂笔者以贵州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为重点,收集汇总了全省各市(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发展情况,走访了调研县区的中药材产业规模化种植基地及初加工企业(合作社㊁大户),从中药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视角,简要总结了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现状,剖析了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的突出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对策建议㊂1 全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现状1.1 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对产地初加工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2019年,中药材产业被列为十二大重点产业之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省中药材总面积44.8万h m 2㊁总产量193.8万t ㊁总产值16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50.3%,40.8%,带动贫困农户13.1万户㊁贫困人口41.8万人增收㊂中药材种植规模的扩大,既为产地初加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对产地初加工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迫切的需要㊂1.2 全省产地初加工增值效益明显经对全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情况调度分析显示,全省共有298家规模化初加工经营主体,年总初加工能力42.4万t (占总产量的21.88%),覆盖面积8.9万h m 2(占总面积的19.88%)㊂全省年初加工总产值42.17亿元,通过标准化产地初加工,共新增总产值20.32亿元,增加13.71%(注:根据全省15个重点品种面积㊁鲜品产值㊁初加工产值等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平均鲜品产值3554.15元/667m 2,初加工后产值5076.56元/667m 2,新增产值1522.41元/667m 2,增加42.83%)㊂产地初加工带来的增值效益明显,例如:太子参鲜品价格14~16元/k g ,经过清洗㊁干燥(3k g 鲜品加工成1k g 干品),干品药材统货产地价格至少80元/k g,价格提升2倍,挑选分级后,选装货价格最高可达140多元/k g ,价格可提高3倍以上;天麻鲜品价格一般为12~16元/k g ,经清洗㊁蒸透㊁烘干后(3k g 鲜品加工成1k g 干品),价格至少可达100元/k g ,价格提升3倍,挑选分级后最高可达300元/k g 以上,价格提高10倍以上;前胡鲜品价格10元/k g ,经去须㊁芦头,烘干㊁分级㊁扎把后(3k g 鲜品干燥成1k g 干品),统货达100元/k g 以上,价格提升3倍以上㊂1.3 重点产区产地初加工体系初具雏形贵阳㊁安顺㊁遵义等9个市(州),从年初加工能力来看,黔南州最强,为13.41万t ,其次为黔西南州(7.16万t )和铜仁市(5.35万t);从初加工产值来看,遵义市最高,为11.2亿元,其次为铜仁市(8.7亿元)和黔南州(8.64亿元);从初加工覆盖面积来看,黔东南州最大,为2.32万h m 2,其次为遵义市(1.64万h m 2)和铜仁市(1.32万h m 2);从初加工经营主体来看,铜仁市最多,为77㊃641㊃家,其次为遵义市(45家)和六盘水市(37家);从初加工技术人员来看,铜仁市最多,为300人,其次为黔东南州(278人)和遵义市(269人);从初加工能力占总产量比重来看,黔南州最高,为74.89%,其次为铜仁市(44.99%)和六盘水市(31.08%);从初加工覆盖面积占总面积比重来看,六盘水市最高,为65.42%,其次为黔东南州(37.18%)和铜仁市(32.64%)㊂总体看来,铜仁㊁遵义㊁黔南㊁黔东南㊁六盘水等市(州)初加工能力总体相对较强,贵阳㊁安顺㊁黔西南㊁毕节等市(州)初加工能力总体相对较弱,亟待提升㊂1.4重点单品产地初加工效益稳步增长天麻㊁石斛㊁太子参等8个重点单品,从年初加工能力来看,薏苡仁最强,为3万t,其次是钩藤(1.48万t)㊁太子参(0.96万t);从初加工产值来看,石斛最高,为13.79亿元,其次是天麻(1.8亿元)㊁薏苡仁(0.96亿元);从经营主体数量来看,天麻最多,为23家,其次为白及(19家)㊁石斛(17家)和太子参(17家);从初加工能力占总产量的比重来看,白及占比最高,为54.43%,其次是石斛(50%)㊁黄精(34.75%),太子参和半夏占比最小,仅为8.98%和8.81%㊂8个重点单品产地初加工能力共7.72万t,占全省初加工能力的18.27%;初加工产值19.71亿元,占初加工总产值的46.74%;初加工经营主体数量107家,占全省总量的35.91%;初加工能力占单品总产量的比重为17.72%㊂2019年以来,省级大力支持8个重点单品产业发展,从生产基地建设㊁产地初加工等环节给予全力支持,总体看来,8个重点单品初加工产值已占据全省初加工总产值接近一半,产地初加工效益凸显㊂1.5调研中发现的产地初加工模式典型案例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好的初加工模式㊂例如:贵州金草海药材发展有限公司通过 龙头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基地+农户 组织方式开展太子参产地初加工,牵头成立了黄平县中药材协会,吸纳了太子参种植大户㊁合作社等510余名会员加入协会,在太子参大面积收获季节,按照3元/k g的优惠价格为协会会员㊁合作社社员提供初加工服务,平均每天加工太子参鲜品50t,以产地初加工为基础,保障了协会会员,合作社社员产后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一是通过标准化初加工提高药材品质,提升药材附加值,使药农增加了效益;二是采收后及时加工,解决了种植户因天气影响,丰产不丰收的后顾之忧;三是通过统一加工仓储,吸引采购商直接来加工点收购,形成了一个小环境的产地交易市场,解决种植户东奔西走找市场而卖不出好价的难题;四是通过集中初加工,回收利用原本要丢弃的药材粉末制成饲料添加剂,进一步提升了综合效益;五是初加工后集中仓储,通过仓担质押的方式,使药农更容易获得融资贷款,解决了农户资金不足的问题㊂2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2019年以来,在省委㊁省政府的高位推进下,中药材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种植规模㊁产量㊁产值呈现三增长的态势,重点单品㊁重点产区初加工能力稳步增加,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产地初加工能力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总体看,全省各地仍多以 种药材㊁卖药材 的单一形式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㊂全省初加工能力仅占总产量的21.88%,覆盖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9.88%,仍存在151.43万t中药材无法通过标准化的初加工实现增值㊂局部看,8个重点单品中,仅有石斛㊁白及初加工能力可覆盖总产量50%以上,其余单品均存在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例如半夏初加工能力仅占总产量8.81%㊁太子参初加工能力仅占总产量8.98%㊁钩藤初加工能力仅占总产量12.89%,虽然这些单品在全国已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和话语权,但初加工能力仍远远不能达到需求㊂另外,9个市(州)初加工能力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贵阳㊁安顺㊁黔西南㊁毕节等市(州)初加工能力总体相对较弱,其中贵阳市2019年中药材总产量11.17万t㊁总面积17860h m2,但初加工能力仅能覆盖1.28%;安顺市总产量38.12万t㊁总面积29280h m2,但初加工能力仅能覆盖5.53%㊂产业虽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但产地初加工能力没能与种植规模相匹配,无法形成协调的加工体系,100多万t中药材缺少产地加工所需的场所㊁设施㊁设备,大量产新的药材不能保质保量入库,若遇多雨天气,会造成中药材大量腐烂㊁卖不出㊁售价低等问题,严重影响药材品质,产业加工效益无法提升㊂2.2产地初加工标准化程度低,药材质量不稳定㊁商品性欠佳调研发现,现有加工技术标准化程度低㊁加工方法混乱,工艺不统一,技术不规范,各地各法㊁一药多法甚至一地数法是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中的突出问题㊂例如,金(山)银花产地初加工方式中,有的采用直接烘干,有的采用硫磺燃烧密闭烘烤加工,还有的采用硫磺浸泡烘干及杀青烘干的方式;天麻的初加工方法中,仅干燥的方式就有数10种之多,有的采用直接烘干法㊁有的采用白矾水煮透心后干燥,有的采用天麻与小米共煮透心后干燥㊁有的采用热风循环烘干法㊁有的采用鲜品速干法等,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药材的外观与药㊃741㊃效会造成较大影响㊂同时,这些初加工方法均无具体的加工工艺技术参数,多凭主观判断,再加上加工企业㊁专业合作社及药农普遍缺乏加工技术,加工随意,导致腐烂㊁变质较多,成品率低,进而影响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㊂2.3初加工经营主体总体较弱,大企业加工设备闲置率高和小企业加工能力不足现象同时存在从调研的总体情况看,全省虽然有298家初加工经营主体,但其中龙头企业数量仅占总数的13.42%,大部分初加工企业成熟度偏低,发展较弱,普遍存在起步晚㊁规模小㊁底子薄㊁实力弱㊁基础条件差㊁产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多数企业年初加工能力不足100t㊂例如,都匀市中药材经营主体33个,其中种植企业7家,合作社12家,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14个,但具有中药材初加工能力的企业仅2家,产地初加工仍处于起步阶段㊂同时,部分地区大型中药材初加工企业却存在原材料 不够吃 ㊁大型加工设备闲置率过高的现象,制约一些初加工企业有效运转和扩大规模㊂例如,贵州金草海药材发展有限公司虽然在太子参集中收获的7-9月份,加工设备连续运转24h都不能满足本地药农的初加工需求,但一年下来也仅有这3个月能呈现出 热火朝天 的景象,其余大部分时间设备均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充分利用其价值㊂2.4初加工环节投入高,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初加工设施㊁设备,厂房的建设等整体资金投入较高,但近年来,政府对初加工环节的整体补贴较少,且由于银行对中药材初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授信门槛普遍较高,初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匮乏㊁金融资本渠道不畅等一些痛点㊁难点,主要体现在抵押难㊁审批慢㊁融资贵等问题㊂例如,收获仓储的中药材产品市场价格具有不确定性,金融部门无法评估作为抵押物进行抵押融资贷款用于发展生产;企业固定资产多为厂房㊁专用设备等,位置偏㊁权利弱㊁变现难,多被银行视为无效抵押物;贷款审批流程繁琐,经常出现漫长的审批通过后,早已过了初加工时节,初加工企业发展资金大多靠原始投入㊁滚动发展,部分企业靠民间借贷,很难在短期内做大做强㊂2.5初加工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科技支撑不足目前,从事中药材产业的专家多是农业或者植物学㊁园艺学专业的居多,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了解不深,产业科研基础薄弱,对于初加工环节和关键技术上缺乏系统研究,技术服务体系有待完善㊂长期以来,产地初加工环节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主要由企业承担,而中药材品种种类差异大,种子类㊁花类㊁果实类㊁皮类㊁全草和叶类㊁根及地下茎类等不同品种的初加工方法均不同,企业技术服务难以满足生产需要,中药材初加工的质量难以保证㊂据调研结果显示,全省初加工经营主体中,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680名,其中安顺市仅有31名㊁贵阳市仅有15名,产地初加工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㊂3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问题的原因分析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存在以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认识不足㊂政府和大多数生产者十分重视在生产环节投入大量人力㊁物力和财力,而往往忽视采后的初加工处理,重生产轻加工的观念导致对初加工环节支持力度不大,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㊂二是产业规模化程度偏低,且中药材生产季节性很强,决定了初加工设施的使用期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导致设施利用率低,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㊂三是现有初加工条件明显不足,初加工设施㊁设备落后,多数仅以烘干设备为主,清洗㊁分级㊁储藏等一体化初加工设施设备不配套㊂四是初加工技术成果转化率低㊂产地初加工技术相对匮乏,70%以上的科研资金在产前㊁产中阶段,对产后初加工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可以推广应用的成熟技术也明显不足,现有初加工技术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㊂五是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㊂目前仍然是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为主,产地初加工社会化服务严重缺乏,导致农户多以传统或土办法进行初加工㊂4加快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与产地初加工融合发展的对策及建议要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坚持抓具体抓深入,精准施策,全面发力,加快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与产地初加工融合发展,加快提升产地初加工能力,助推全省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㊂4.1全面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建设聚焦石斛㊁天麻㊁太子参㊁艾纳香㊁淫羊藿等重点品种㊁特色品种㊁民族药药用品种的重点产区,重点推进一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产地初加工水平,促进中药材质优价高㊂重点在大方㊁七星关㊁德江㊁雷山等天麻核心产区建设天麻初加工基地,加强蒸煮㊁干燥㊁切片等关键环节建设;在锦屏㊁荔波㊁赤水等石斛核心产区建设石斛初加工基地;建设以印江为核心的梵净山多花黄精产业带初加工基地,重点加强清洗㊁蒸煮㊁烘干㊁炮制等环节;建设以黄平㊁施秉为核心的太子参产区初加工基地,重点围绕清洗㊁烘㊃841㊃干㊁分级等环节;建设以赫章为中心的半夏初加工基地,重点加强干燥设施的建设和设备提升等㊂在推进重点品种初加工基地建设的同时,兼顾艾纳香㊁淫羊藿等地方特色道地品种㊂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针对各重点单品初加工特性针对性改善储藏㊁烘干㊁分级等设施设备,提升产地初加工能力,促进药材产地初加工的集聚化发展和规范化发展㊂同时,对于有中药材种植但面积尚小且无产地初加工基地的地区,整合食用菌㊁蔬菜等农产品清洗㊁烘干㊁冷藏设施设备综合利用,避免资源闲置㊂4.2着力培育壮大初加工经营主体扶持和引导生产基地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现代化清洗㊁烘干㊁分拣㊁分级等初加工,每个主产县重点扶持㊁壮大一批初加工企业(合作社㊁大户),分级扶持㊁重点推进㊂针对规模小种植面积不大的合作社和散户,重点以补贴高效的小型清洗㊁烘干设备为主;针对规模一般的种植基地,重点以扶持清洗㊁干燥㊁分级㊁分拣等设施设备为主;针对产业规模集中度较高的种植基地,如黄平施秉太子参㊁大方德江天麻等,重点扶持建设㊁提升大型的初加工厂房,配套建设精深加工基地等,提高产业附加值㊂通过大中小有机结合㊁初加工与深加工紧密结合,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通过初加工和深加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㊁合作社或散户逐步提高初加工水平,逐步实现区域性中药材产业有基地㊁有加工㊁有品牌㊁有市场的良好局面㊂4.3着力破解资金难题进一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设立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一批中药材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帮助七星关区等种植规模大但无初加工基地支撑的县㊁经营主体建立初加工基地;加强与省基金办沟通协调,积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完善绿色产业扶贫基金申报条件,帮助初加工企业申报使用;按照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本㊁金融资金投入的思路,积极探索 农银企 产业共同体(S P V)发展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㊁金融资金投入;加强金融创新,增加对中药材产业风险资金池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发挥好政银担合作新型融资担保模式,切实解决经营主体 融资难㊁融资贵㊁融资慢 的问题㊂4.4着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引领一是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用,加快培养中药材初加工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加强产业技能培训,对企业㊁生产大户㊁专业合作社等开展产地初加工技术培训,制定重点单品产地初加工技术指导意见,全面提升中药材初加工技术水平;三是通过技术入股㊁技术转让㊁知识产权共享㊁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㊁企业家,参与全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建设;四是设立科技专项,针对中药材各单品特性,加强清洗㊁烘干㊁分级等专用型初加工瓶颈技术攻关与技术组装,结合各地初加工设施设备资源及特性,加强中药材初加工设施设备与其他产业加工设施设备共用研究,促进加工设备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太阳能㊁空气能㊁生物能源,降低加工成本,加强中药材加工技术提升和设备更新,强化科技支撑㊂4.5着力拓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积极向农业农村部争取,将中药材清洗㊁分级㊁切片㊁冷藏特别是小型烘干设备纳入中央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拓宽农机补贴范围,提升设备购机补贴幅度,减轻农民经济负担㊂通过农机具示范推广,激励和引导广大药农购买和使用,提高小型初加工设备普及率㊂4.6着力加强药材加工体系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逐步推动中药材加工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不仅要重视终端质量检测,而且要注重 生产㊁加工㊁贮藏㊁销售 全过程质量监控,严格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㊁加工㊁贮藏,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完善产品标准,初加工技术规程标准,指导按标准化组织初加工生产㊂构建和应用专业的产地初加工㊁质量检测㊁规范包装㊁专业仓库㊁集中存储㊁专业管理㊁气调养护㊁赋码追溯等质量管理规范与追溯管理规范㊂4.7着力推进产地初加工与中药炮制一体化发展因产地初加工与中药炮制都包含了净处理㊁切制处理的过程,而炮制进一步运用临床理论为中药材药性的加强,降低毒副性等方面有深一步理论技术依据,产地初加工与中药炮制一体化发展可以更好地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同时可以减少中间的加工环节,省去厂房㊁设备㊁加工环节的消耗,更符合中药产业发展的趋势㊂下一步,从黄精等重点单品着手,重点推进一批产地初加工与中药炮制一体化发展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㊂参考文献:[1]吴潍.产地初加工方法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90-94.[2]邓良平.中药材产地干燥初加工困境与对策[J].农产品加工,2012(2):121-123.[3]邓良平.我国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现状与对策[J].农产品加工,2013(9):8-9.㊃941㊃。

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

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
晾晒,应研究确定晾晒方法、晾晒时间及注意事项等;如采用设
施设备干燥,应研究确定药材干燥的方式、 温度等要求。
(4) 鲜用药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法保存鲜用药材,防止
生霉变质,如冷藏 、 沙藏 、 罐贮等,明确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限, 原则上不使用保鲜剂和防腐剂,工过程禁止使用有毒、 有害物
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等。
起草说明应充分反映研究的全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立题依 据、样品收集、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以及必要的数据、彩色图片、
参考文献等信息。
附件 4
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 指导原则
一、前言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是指对药用植物或者药用动物,根据药材 性质和商品销售运输保管的要求在产地进行的初步加工处理,是
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重要措施,制成品是中药材。通过规范中药材
采收及产地初加工过程,能有效保证中药材的质量。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
说明。
1.规范名称
规范名称应简洁明了 ,仅仅适用于一定区域的可冠以地名。 例如:“川产道地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麦冬”。
标准名称应有对应的英文名称。 2.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要求同“附件1一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3.中药材采收技术规范要求
应当根据药用植物、动物生长发育习性,坚持质量优先兼顾 产量的原则,制定种植、 养殖或者野生抚育中药材的采收规范, 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地初加工技术规范的修订。
本指导原则供中药材种植(养殖 )生产者 、科研院校等参照 执行,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导原则中的
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 二 、 基本要求
1.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规范的制定必须在总结产区传 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研究评价,并在实践应用中切实可 行O

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管理规程

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管理规程

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管理规程一、总则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对保障药效和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加强对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的管理,制定本规程。

二、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的定义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是指在采集后立即加工制备、烘干或直接使用的鲜药材,以保持其新鲜度、保留其有效成分。

三、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的分类1.鲜用鲜制:直接采集后立即使用,如新鲜叶、根、茎。

2.鮮用干制:采集后不久进行初步干燥,如新鲜果实、花蕊等。

3.鲜制鲜成中药:采集后立即研磨,如鲜草药等。

四、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的管理要求1.生产许可:从事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的单位应具有合法的中药材生产许可证,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生产。

2.产地及环境:选择产地时要避开重污染区,尽量选择交通便利、空气清新、土壤肥沃的地方。

3.采集时间:应根据药材的特性合理选择采集时间,一般在植物生长期内药力最佳的阶段进行采集。

4.采集方法:要求采集时使用专用工具,避免手工直接接触药材,避免对药材造成二次污染。

5.采集时刻:鲜药材应在采集后尽快进行加工制备,减少水分的挥发和有效成分的流失。

6.运输方式:要求鲜药材在加工前采取遮阳避光、通风透气的方式进行运输,避免高温、潮湿等不良条件导致药材质量下降。

7.加工设备:加工设备应符合卫生要求,保证加工过程中不断降低药材的水分含量,确保有效成分的稳定。

8.加工工艺:应依据药材的特性和用途制定相应的加工工艺,包括研磨、烘干等步骤,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9.包装与储存:加工完成后的中药材应进行合理包装和储存,避免暴晒、潮湿和霉变等问题,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10.记录与追溯:要求对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的生产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追溯系统,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可追溯。

五、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的质量标准1.药材外观:色泽鲜艳,质地坚实,无异味、异色等。

2.水分含量:鲜药材不超过80%,其他药材不超过12%。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建设内容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建设内容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建设内容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设中药材加工厂房:根据市场需求和中药材产量,规划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加工厂房。

该厂房将配备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包括清洗、破碎、烘干、浸提、包装等各个环节的设备。

2. 生产工艺技术:项目将采取先进的中药材加工工艺技术,包括清洗、选料、破碎、提取等工序。

通过合理流程的设计和科学的操作,确保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取,并避免物料的二次污染。

3. 厂址选择及布置原则:项目初加工厂占地30亩,交通条件好,水、电供应方便,排污方便,地质条件好,主要原材料、辅料、燃料运输进出方便。

厂区布置原则需符合工艺流程,力求使生产作业线短捷、顺畅。

符合安全、卫生、防火、防爆及环保等设计规范的要求。

满足施工、生产、检修、运输及生产管理的要求。

布置尽量紧凑,以减少占地面积。

4. 建设内容:初加工厂主要建设内容为生产厂房、仓库、办公楼、停车场、绿化及供配电、给排水、道路、消防、绿化等公用及辅助工程,配套建设相应的质检、分析设施等。

5. 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中药材饮片按《中国药典》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组织生产,按GAP要求,规范桔梗、苦参、黄柏、黄芩、黄芪等中
药材的生产、加工过程,进一步改善基地生产环境,提高药材的种植加工水平,生产出符合GAP标准的中药材来满足市场需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建设内容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中药材行业相关从业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加工—产地初加工
2016-12-01 蒲公英
中药材加工——产地初加工
1、概念
中药材加工是指对中药原材料进行技术性系统处理,按照加工的目的和加工的流程的不同,依次可分为中药材产地加工、中药材炮制加工、中药材深加工三个部分。

中药材产地加工为中药材加工的第一阶段,又称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

2、目的
因中草药采收后,绝大多数尚呈鲜品,药材内部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加工处理,很容易霉烂变质,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亦随之分解散失,严重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

除少数要求鲜用或保持原状外,大部分药材必须在产地进行初加工。

加工后的药材,既能保证药材质量,同时可防止霉烂腐败,便于贮藏和运输。

另外,在初加工时按照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他技术处理,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和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

3. 产地初加工的方法
一、根及地下茎类药材
(一)分级
将药材的地下部分采收后,按不同大小进行分级,以便于进一步加工和商业
(二)净制
又称净选加工,是指中药材采收后,去除药材中混杂的泥沙、非药用部位、劣质药用部位的处理方法。

净制的目的是纯净药材,保证饮片质量,便于下一步中药材炮制加工。

方法如下:
(1)水洗
药用部分采收后,用水洗净掺杂的泥沙、污物,除去芦头和须根。

芳香性药
过程中再通过搓、撞除去。

(2)刮皮
药材采收后,对于干后难以去皮的根茎,应趁鲜及时刮去外皮,然后晒干,
(3)切
对于质坚不易干燥的粗大根茎,应在采收后即刻洗净除去残茎和毛须,趁鲜
(4)烫
沸水中烫片刻,然后再捞出晒干。

通过沸水烫,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破坏酶的活性,促进水分蒸发,利于干燥,并可增加透明度,但要注意水温和时间,以烫至半生不熟为好,过熟则软烂,品质差,如天门冬、百部、延胡索等。

(5)蒸
(6)熏
对于一些粉质程度较高而需久存保色的药材,为了保护产品的色泽,在干燥
的硫磺熏蒸,可在室内、熏硫柜或大缸等密闭的容器内进行。

(国家现已禁止硫磺熏制)
至五六成千时,须堆积几天,使其“发汗”(即“回潮”),促使内部深层水分向体表转移,以利干燥经多次反复堆晒,才能完全干透。

二、皮类药材
一般采收后按规格趁鲜修切成一定大小的块或片,然后直接晒干。

但有些药
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栓皮,然后切成丝、片或卷成筒状、双卷筒状,最后晒干或烘干。

三、全草及叶类药材
全草和叶类药材含挥发油成分较多,采集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

在未
四、花类药材
花类药材采收后一般可放置通风处摊开阴干或置阳光下直接晒干,也可在低温条件下迅速烘干。

但应保持颜色鲜艳,花朵完整,并注意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
五、果实与种子类药材
4. 中药材的干燥
中药材采收回来以后,在初步加工时均要及时进行干燥。

干燥目的是除去药材中所含的水分,减少体积,便于运输和贮藏。

干燥时要根据中药材种类,有效成分的性质,药材的特点,选择适当方法进行干燥。

常用的方法有日晒、阴干和烘干三种。

1)晒干法
可将药材薄摊在水泥板或石灰晒场上晒干,也有把药材摊开放在席子上置阳光下曝晒,如有条件搭架子,把席子放在架上则干燥得更快。

晚上将药材堆起或盖好,防雨、露和防风刮走。

经多次摊晒至干燥为止。

日晒法适用于不要求保持
2)、阴干法
阴干的方法,通常是将药材放在通风的室内或荫棚下,避免阳光直射,利用
3)、烘干法
此法是利用火炕或放在烘房架子上烘烤,使药材干燥,尤适用于阴湿多雨的季节。

烘烤芳香药材和含挥发油的果实、种子等药材,温度要低一些,一般不超过40℃。

有些药材,如生地等,则用炕或焙的方法处理。

以上干燥方法,对于不同的中草药可灵活选用,但必须注意干燥温度,只有适宜的干燥温度才能使有效成分不受影响,而又能达到干燥的目的。

特别是采用烘干法,一定要严格掌握与控制好温度。

一般用50~60℃干燥,可抑制植物体内酶的作用,而避免苷与生物碱成分的分解。

除特殊干燥外,一般为了防止花和全草类药材因水分引起的发酵、腐烂、变色或成分因加热而变化较多的,干燥应用40℃以下低温处理为好,其中以20~30℃为宜。

根及地下茎类药材以30~65℃为宜;浆果类以70~90℃为宜。

植物体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不同,干燥的适温也异,含挥发油类者,宜25~30℃,含苷与生物碱类,宜50~60℃;含维生素类,宜70~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