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
脑血管病的影像检查流程
脑血管病的影像检查流程摘要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多种类型,对于患者的影像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血管病的常见影像检查流程,包括CT、MR I、D SA等,以及其注意事项和优缺点。
一、引言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或血管破裂导致的各种脑部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影像检查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脑血管病影像检查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
二、C T扫描C T(C om pu te dT om og r ap hy)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进行断层扫描的影像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诊断。
其流程如下:1.患者躺入CT机,保持头部定位。
2.医生进行参数设置,如扫描方式、层厚等。
3.CT机开始旋转,进行扫描。
4.完成扫描后,图像会自动重建并保存。
C T扫描的优点是快速、便捷,可显示骨骼和血管影像,对于急诊病例具有重要意义。
但其缺点是辐射剂量较大。
三、M R I检查M R I(Ma gn et ic Re so n an ce Im ag in g)检查是一种基于磁共振原理的无创影像检查技术,对于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敏感性。
其流程如下:1.患者躺入MR I机,保持头部平稳。
2.医生进行参数设置,如扫描方式、扫描范围等。
3.MR I机开始工作,通过磁场和脉冲序列来获取影像信号。
4.完成扫描后,图像会自动重建并保存。
M R I检查的优点是分辨率高、无辐射,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和血管结构。
但其缺点是扫描时间较长,对于病人的耐心和合作度要求较高。
四、D S A检查D S A(Di gi ta lS ub tr a ct io nA ng io gr aph y)检查是一种介入性血管成像技术,主要用于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其流程如下:1.医生在患者的动脉中引入导管。
2.导管经过血管进入到感兴趣的部位。
3.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的轮廓。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与CT表现
额叶 蝶骨小翼 鞍背 桥脑
内听道 小脑半球
额叶 颞叶
鞍上池 环池
第四脑室 小脑蚓部
鞍上池层面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大脑镰
侧裂池 侧脑室颞角 桥脑 小脑半球
尾状核头部 侧裂池 豆状核 环池
枕叶
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额叶白质 侧脑室前角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上失状窦
额叶
尾状核头部 内囊膝部 内囊后肢 四叠体池
▪ 影像学检查:CT或MRI检查大多正常,部分病例可 见脑内小梗死灶或缺血灶,弥散加权MRI或PET可 见片状缺血区。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 软化。 脑血栓形成
临床常见类型:
腔隙性脑梗死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右 侧 颞 叶 梗 塞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左侧颞叶、基底节大面积脑软化灶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桥脑梗塞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T1WI
桥脑梗死
T2WI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供应眼部和大脑半球前3/5部分(额、颞部及鞍结节) 的血液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起于椎骨下动脉根部
双侧椎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脑桥支
内听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终 末支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影像学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作用
影像学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作用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血液供应不足或血流障碍引起的一类脑部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中风、脑出血和脑血管狭窄等严重后果。
准确快速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在脑血管病的诊断中,影像学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性质、位置和严重程度,从而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1. 脑血管病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脑血管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头颅CT扫描、头颅MRI扫描、脑血管造影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互相补充,提供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头颅CT扫描是一种常见、快速、低成本的检查方法,适用于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
它可以显示出脑出血、脑梗塞和脑肿瘤等异常情况,对于紧急判断病情和指导急救措施非常有价值。
头颅MRI扫描则更为详细、准确,对于较为复杂的病变有更好的分辨率。
与CT相比,MRI可以提供更多的软组织信息,对于检测脑供血不足、卒中后的组织缺乏灌注以及缺血性病变等较为敏感。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注射造影剂来观察脑血管情况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血管的清晰影像,对于诊断血管狭窄、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等病变有着独特的优势。
然而,脑血管造影是一种侵入性检查,需要注意剂量和潜在的风险。
经颅多普勒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适用于颅内血流速度的评估。
它经常用于检测颈动脉或颅内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等情况。
多普勒超声能够提供实时动态图像,有助于了解血流的变化和异常情况。
2. 影像学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影像学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医生确定脑血管病的类型、位置、病程以及预后。
以下是影像学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常见应用:首先,影像学可以帮助鉴别脑血管病的类型。
通过头颅CT扫描或MRI扫描,可以初步确定脑出血、脑梗塞、脑血管畸形等不同类型的疾病。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其次,影像学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脑血管病的发生位置与症状有密切关系,而影像学可以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根据影像学结果,医生可以判断病变是否累及重要的功能区域,从而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损伤程度。
脑血管畸形影像诊断PPT课件
罕见脑血管畸形,诊断需谨慎
详细描述
患者因颅内出血就诊,影像学检查显示脑静脉畸形,经过紧急手术和后续治疗,患者恢复良好,但仍 需长期随访。
05
脑血管畸形影像诊断的挑战 与展望
诊断准确性的提高
影像技术的进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如MRI、CTA、MRA等,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畸形的形态、位置和范围,提高 诊断的准确性。
总结词
典型病例,诊断明确
详细描述
患者因头痛、呕吐等症状就诊,影像学检查显示脑动静脉畸形,通过手术成功切 除病灶,患者恢复良好。
病例二: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的影像诊断
总结词
影像学表查显示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经过综合评估,采取保守治疗,患者病情稳定。
病例三:脑静脉畸形的影像诊断
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对影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能够提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误差。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精准医学理念的应用
01
基于精准医学理念,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征,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风险。
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的联合应用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或外
图像分析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病变的位置、大小、 形态和密度等信息。
诊断与鉴别诊断
结合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鉴别诊 断,明确病变的性质。
报告撰写
根据分析结果,撰写详细的影像学诊断报告,包 括病变描述、诊断意见和后续建议等。
04
脑血管畸形影像诊断病例分 享
病例一: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诊断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形态,脑血管畸 形可分为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 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类型。
常见脑血管病临床及影像特点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炎 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 血液高凝状态 Moyamoya
【临床表现】
病史:高血压、糖尿病、 TIA或中风。
前驱症状: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无力等。
起病情况:相对缓慢,夜间醒来或清晨起来时发 现一侧肢体活动不灵、失语等。症状逐渐加重, 于数日内达高峰,意识清楚,或轻度短暂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 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 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 管病,血液直接流入珠网膜下 腔,又称原发性SAH。
*病因
①先天性动脉瘤:最常见,约占50%以上; ②脑血管畸形:第二位,以动静脉型常见; 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梭形动脉瘤;
④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占 儿童SAH的20%; ⑤其他:如霉菌性动脉瘤、脑血管炎、血 液病。原因不明者占10%。
手术适应证
①脑出血病人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伴脑干受压的体征;
*②小脑半球出血的血肿>15ml、蚓部血肿>6ml,血肿 破入第四脑室或脑池受压消失,出现脑干受压症状或急 性阻塞性脑积水征象者;
③脑室出血致梗阻性脑积水;
④年轻患者脑叶或壳核中至大量出血(>40-50ml),或有 明确的血管病灶(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 瘤)。
粟粒状动脉瘤部位:壳核及内囊占70%, 脑叶、脑干及小脑齿状核区各占10%
*临床表现
50-70岁,男性略多见。多有高血压病史。 起病急骤,活动中和情绪激动时发生。 发病时头痛、头晕、呕吐,可伴有意识障碍、大小便 失禁。 神经系统局灶体征依据出血量及部位不同
各个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各个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变和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其他疾病。
各种脑血管疾病都有其特定的诊断标准,下面我将针对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列举其诊断标准。
1. 脑梗死,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其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通常包括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言语障碍等。
影像学表现主要是通过头部CT或MRI检查来确认梗死灶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室检查则包括血液凝血功能、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2. 脑出血,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脑组织出血的疾病。
其诊断标准同样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包括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呕吐等。
影像学表现则是通过头部CT或MRI检查来确认出血灶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室检查通常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的检测。
3.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疾病。
其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脑脊液检查。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
影像学表现通常通过头部CT或脑血管造影来确认出血灶和动脉瘤的位置。
脑脊液检查则是通过腰穿来获取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脊液,并进行化验。
除了上述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外,还有其他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如脑血管痉挛、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等,它们都有各自的诊断标准。
总的来说,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以确定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评估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评估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评估
什么是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脑部血管功能的疾病,包括脑动脉疾病、
脑静脉疾病以及脑血管畸形等。
脑血管疾病可导致脑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脑缺血、脑出血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为什么需要影像学评估?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评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
通过影
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脑部血管的情况,了解病变的位置、范
围和严重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方法
头颅CT扫描(CT):利用X射线通过头部对组织进行断层扫描,
快速获取脑部血管的信息。
CT扫描可以检测脑血管病变、脑血栓形
成等情况。
头颅磁共振(MRI):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脑部图像。
MRI
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脑血管信息,能够观察到毛细血管,更准
确地评估脑血管疾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造影剂注入血管,借助X射线观察
血管状况,通常用于明确血管内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影像学评估的意义
诊断性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存在脑血管病变,帮助医生进行病因诊断。
定量分析:影像学评估可以提供血管直径、血流速度等量化指标,帮助评估病变的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治疗规划:根据影像学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如手术切除、介入治疗等。
结论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评估是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
的一环。
通过头颅CT扫描、头颅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方法,
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脑血管疾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临床分析中的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与疾病诊断
临床分析中的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与疾病诊断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脏和大脑血管系统中的一类常见疾病。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变得更加准确和及时。
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在临床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的种类和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的种类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有以下几种。
1.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心脏功能检查方法,通过电极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节律和传导情况,对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断非常有帮助。
2.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超声心动图利用超声波技术,通过对心脏的实时成像,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形态、大小、收缩功能等信息,对心脏瓣膜病、心肌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及评估疗效非常有价值。
3. 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身体内部进行断层扫描的方法。
在心脑血管影像学中,CT扫描可以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对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病变等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4. 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检查包括心脏核素显像和脑血流灌注显像。
心脏核素显像可以评估心肌灌注情况,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脑血流灌注显像则可以检测脑血管供血情况,对脑梗死等疾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五、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以几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为例,介绍其相关检查方法及其应用。
1. 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是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类疾病,常见的检查方法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CT扫描等。
心电图可以观察心肌缺血情况,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肌收缩功能,CT扫描可以检测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及时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并制定治疗方案。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评估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评估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评估⒈引言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中风、脑出血、脑动脉瘤等。
影像学评估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和技术。
⒉影像学评估的目的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评估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明确病变的类型和位置,评估其对脑功能的影响。
二是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监测疗效。
⒊影像学评估的方法⑴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多参数成像的优势。
在脑血管疾病的评估中,MRI可以提供脑血管的解剖信息、病变的形态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
⑵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快速、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技术,对于急性脑血管事件的评估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CT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脑血管的解剖结构和病变,对血管狭窄和闭塞有很高的敏感性。
⑶脑血管超声脑血管超声是一种无创、方便、经济的评估方法,对于颅内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具有独特的优势。
常用的脑血管超声包括经颅多普勒和经颅彩色多普勒。
⒋影像学评估的指标⑴血管解剖学指标通过影像学评估可以了解血管的解剖结构,如血管的粗细、分支情况、动脉和静脉的位置等。
⑵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流速度、血流量、血管阻力等,可以帮助评估血管的状态和功能。
⑶血管壁指标血管壁指标包括血管壁的厚度、弹性和破裂等情况,对于评估血管的稳定性和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⒌影像学评估的应用⑴脑卒中影像学评估在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明确卒中的类型、位置和范围,指导早期治疗和护理措施的选择。
⑵脑出血影像学评估可以评估脑出血的病因、范围和危险因素,帮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评估。
⑶脑动脉瘤影像学评估可以确定脑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和壁厚等参数,帮助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和术后的随访监测。
⒍附件⒎法律名词及注释⑴脑中风:指由于脑血流发生急性障碍而导致脑功能受损的一类疾病。
脑血管病变CT影像诊断
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为常见,高血压性脑出 血,其发生率约占脑出血的40%,发病率在脑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脑梗死,占 第二位,但死亡率却占脑血管病的首位。多见于50岁以上成人,男女发病率 相似。一般认为是在高血压病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在血压骤升时引起脑 小动脉破裂所致。出血部位多见于基底节,约占脑出血的2/3,其次为丘脑、 脑干、小脑,也可见于大脑半球脑叶。脑出血一般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 慢性期。血肿及周围脑组织在不同时期的CT表现与血肿形成、吸收与囊变三 个阶段的病理过程基本一致。血肿破入脑室可使血液流入脑室系统和蛛网膜 下隙。
脑出血
脑出血吸收期:增强扫描见左顶叶后部血肿周围环状强化,与中心高密度灶间隔以 低密度血肿溶解吸收区,环外为低密度水肿.
脑出血
脑出血演变过程: A.发病6小时,右顶叶肾形高密度血 肿; B.发病20天,血肿边缘变模糊,密 度变淡,周围低密度环形增宽; C.发病44天,增强扫描见血肿周围 环形强化,其内密度不均,部分囊 变; D.发病3个月后,血肿完全吸收,病 灶缩小,液化形成囊腔,周围脑组 织萎缩.
脑出血
【诊断要点】 4.MRI检查:脑出血的MRI信号改变可分五期: 1)于超急性期MRI不如CT,但对于出血3天后病程演变的观察则优于CT。 2)急性期(<3天)血肿在T1WI为等信号、T2WI为低信号。 3)亚急性期在较早阶段TWI血肿边缘出现环状高信号,由周边开始逐渐向内发展; 血肿出现后6~8天,T,WI亦呈高信号,从周边向中央扩散。 4)慢性期(≥15天)血肿在TWI、T2WI均为高信号,在T2WI上血肿与水肿之间 出现低信号环。增强扫描亦呈环形强化。 5)残腔期(>2个月)形成一类似脑脊液的囊腔,T,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5.腰椎穿刺:如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隙,脑脊液为血性。
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评价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常见且致命的疾病之一,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来说,医学影像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评价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并提出建议以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
I. 介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医学影像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其中,心脑血管领域的影像学产品尤其受到关注和重视。
各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如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等,不仅能够直观地显示人体结构和功能异常,还能为医生提供精确、非侵入性的信息用于诊断和治疗决策。
II. 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脑血管领域中的应用1. 超声显像技术超声显像技术通过声波回声产生图像,可以实时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态和功能。
这门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并且无辐射,安全性高。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超声显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心脏结构的异常、观察血流速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等,对于评估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CT技术利用多个X射线束扫描患者体内器官和组织,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
在心脑血管领域中,CT技术可以提供清晰的血管影像以及相关病变特征,并可进行三维重建。
它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以及肺栓塞等常见心脑血管病的诊断工作中。
3. 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方法,通过感应组织中氢原子核产生的信号来获取图像。
相比其他影像方法, MRI提供了更丰富的解剖信息和组织构造。
在心脑血管领域,MRI可以提供心室功能与形态、动脉狭窄程度、脑梗死灶等信息。
它尤其适用于评估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检测小血管疾病。
III. 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势1. 无创性和安全性医学影像技术如超声、CT和MRI等方法均为非侵入性的,避免了传统诊断方法可能带来的术前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这使得医生可以更加安全地观察患者的内部结构,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血性脑梗死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左侧基底节梗塞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右侧大脑半球梗塞,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右侧大脑半球梗塞,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左侧大脑半球梗塞,大脑前动脉供血区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梗塞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 闭塞血管供血区异常 密度/信号 – 同时累及灰白质 – 脑回状强化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梗塞CT表现
>24小时 – 脑质密度:闭塞血管供血区低密度,同时累及灰白 质,大小和形状与闭塞血管有关;1~2周密度减低 且均匀,边界较清;2~3周, 梗死区水肿消失、 吞噬细胞浸润成为等密度,“模糊效应”;1~2月, 软化灶 – 水肿和占位: 1~2周最明显 – 增强:3天~6周,2~3周最明显;脑回、斑片、 团块状;BBB破坏、新生毛细血管、过度灌注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一、脑梗塞
血管阻塞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包括 脑血管狭窄、闭塞或栓子,也可因低血 压和血液循环障碍所致
可分为:缺血性、出血性和腔隙性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缺血性脑梗塞临床与病理
病理 –细胞毒性水肿 –血管源性水肿 –脑组织坏死、胶质增生
临床 –突然发病 –感觉和/或运动障碍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高血压性脑出血MRI表现
慢性期(≥15天) –软化灶(水)+含铁血黄素、铁蛋白:T1低, T2高信号,黑环 –水吸收仅残留含铁血黄素、铁蛋白:T1和 T2均为低信号,以T2明显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右侧丘脑血肿破入脑室系统2周后血肿吸收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左侧丘脑血肿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T1WI 等或低 等 高
T2WI 高 极低 低
高
高
低
低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高血压性脑出血MRI表现
超急性期(24小时) –含氧Hb不影响T1、T2;富含蛋白的血浆 –T1低、等信号;T2高、混杂信号
急性期(3天) –脱氧Hb –T1等;T2低信号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高血压性脑出血MRI表现
亚急性期(3~14天) –细胞内F3+Hb(周边),脱氧Hb(中心): T1周高中低,T2低信号 –细胞外稀释F3+Hb(周边),脱氧Hb(中 心):T1和T2均周高中低信号 –细胞外稀释F3+Hb: T1和T2均高信号
MRI优于CT
鉴别 – 肿瘤(星形细胞瘤、 转移瘤) – 脓肿 – 脱髓鞘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腔隙性脑梗塞
脑穿支小动脉闭塞 好发于基底节和丘脑区,也见于小脑、脑干,
常多发 直径多在10~15mm CT 两侧基底节丘脑区多发小低密度灶 MRI 长T1长T2信号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二、颅内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缺血性脑梗塞影像表现
血管造影
–脑血管狭窄 循环时间延长,流动缓慢
–完全闭塞
远端血管不显影
–侧支循环及血流改道表现
脑 – 50~60%正常 – 早期征象 致密动脉征: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椎 动脉或其他大动脉密度增高,CT值77~89Hu 岛带征:岛带(岛叶皮质、最外囊、屏状核) 灰白质界面消失 豆状核轮廓模糊或密度减低
病因
– 感染、脱水、产后、外伤、肿瘤、血液病
部位
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
病理
– 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颅内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
影像学表现 – 血管造影 动脉充盈迟缓 静脉窦充盈缺损、中断、不显影 侧枝循环、动脉移位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颅内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梗塞MRI
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 对早期脑缺血更为敏感,最早可在起病 30分钟显示病灶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梗塞MRI
<24小时 –正常血管流空信号消失 –动脉增强:3/4皮质梗塞 –T1WI脑肿胀 –T2WI高信号(>8小时) –10~20%阴性
–CT 静脉引流区脑梗塞或出血性脑梗塞 弥漫性脑肿胀 条索征 静脉或静脉窦内血栓 空三角征 血栓不强化,窦腔强化 局部脑皮质明显强化 慢性期 软化灶、脑萎缩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颅内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
–MRI 闭塞静脉窦流空消失 静脉窦内血栓 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 空三角征、脑皮质强化明显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三、脑出血
脑实质出血分创伤性和非创伤性
非创伤性脑出血,包括:高血压、动脉 瘤、血管畸形、血液病和脑瘤等,以高 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
数分钟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梗塞MRI
>24小时
– 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3周 “模糊效应”; 1~2月软化灶
– 水肿和占位: 1~2周最明显
– 增强
动脉增强消失
邻近脑膜强化:1~3天
脑实质强化:数周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1小时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4小时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理
微小动脉瘤、玻璃样变性 80%发生在大脑半球,以基底节区、丘脑最常见;
20%在小脑、脑干和脑叶 病理分期
– 急性期(1周内) – 吸收期(第2周~2月) – 囊变期(>2月)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高血压性脑出血 CT表现
血肿演变:均匀高密度影(60~80Hu),肾形、类圆形 或不规则形;3~7天,高密度影向心性缩小,边缘变模 糊、密度减低;1月,等或低密度灶;2个月,脑脊液样 囊腔
破入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1~3周 水肿和占位:2周最明显,2月消失 增强:3天~6月,2周~2月,完整或不完整的环影,相当
于原血肿的大小和形状,血脑屏障破坏、血液过度充盈、 肉芽组织形成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MRI表现
含氧Hb 脱氧Hb 细胞内F3+Hb 细胞外、稀释F3+Hb 含铁血黄素、铁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