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的无损检测技术
x-ray检测原理
x-ray检测原理
X-ray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X射线
的穿透性和吸收性来对被检测物体进行成像。
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较短,能量较高。
当X射线通过物体时,较低
密度的部分会使X射线透过,而较高密度的部分会吸收部分
或全部X射线。
在X-ray检测中,首先需要产生X射线。
这一过程通常通过X 射线发生器实现,其中一个电极(阴极)发射电子,这些电子经过加速形成高速电流并击中另一个电极(阳极),产生了高能的X射线。
接下来,产生的X射线通过被检测物体。
被检测物体通常放
置在X-ray检测设备的台面上,而检测设备由一个探测器组成。
探测器接收通过物体的X射线,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电信号被送入一个电子计算机系统,该系统通过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算法将电信号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
这样,检测人员就能够通过X-ray图像来观察物体的内部结构和任何可能的缺陷,如裂纹、孔洞、异物等。
X-ray检测的原理基于X射线的不同被吸收情况,通过检测物
体的密度差异来检测其中的缺陷。
较低密度的部分,如空气或孔洞,会使X射线透过,而较高密度的部分,如金属或石头,会吸收X射线。
这种不同的吸收情况在X-ray图像中体现为不同的亮度。
总之,X-ray检测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和吸收性原理来对被检测物体进行成像,以便检测和分析其中的内部结构和缺陷。
这种无损检测方法在医学、工业、安全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x光探伤原理
x光探伤原理X光探伤原理概述:X光探伤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它通过使用X射线来检测物体内部的缺陷、异物或结构问题。
本文将介绍X光探伤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包括X射线的产生、穿透和成像过程。
1. X射线的产生: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可以通过特定设备产生。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X射线发生机(如X射线管)中的电子,利用高电压加速电子并将其聚焦到金属阳极上。
当高能电子与阳极碰撞时,产生了X射线。
2. X射线的穿透:X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性,能够穿透一些物质,如人体组织、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等。
不同密度和组织结构的物质会对X射线产生不同的吸收和散射效应。
密度较高的物质(如金属或石头)会吸收更多的X 射线,而密度较低的物质(如木材或塑料)则较少吸收。
这种差异在X光探伤中用于检测和识别不同物质的存在。
3. X射线的成像过程:在X光探伤中,探测器放置在待检测物体的背后,用于记录通过物体的X射线的强度变化。
当X射线通过物体时,被吸收或散射的射线会减弱探测器上的信号强度。
探测器将这些变化转换为电子信号,并通过图像处理和显示设备生成一幅影像。
4. 异常检测:通过分析X射线影像可以检测到物体内部的缺陷、异物或结构问题。
对于金属物体,缺陷如裂纹、气孔或夹杂物,以及构件连接处的焊缝等问题,都可以通过X光探伤进行非破坏性检测。
此外,X光探伤还可用于检测患者身体内部的异常情况,如骨折、肿瘤或器官问题。
结束语:X光探伤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医疗领域。
它利用X射线的产生、穿透和成像原理,在不破坏物体的情况下,检测和识别物体内部的缺陷、异物或结构问题。
X光探伤技术的高分辨率和灵敏度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能够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保障工业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安全。
浅谈工业无损检测技术
浅谈工业无损检测技术工业无损检测技术是指在不破坏被检材料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对物体内部或表面的缺陷、组织结构、材料性能等进行检测、评估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工程、电力能源等领域。
本文将对工业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浅谈。
根据检测原理和方法不同,工业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是利用X射线对物体进行测量,其优点在于能够对被测物体内部非常细微的缺陷进行检测,同时可以实现对被测物体的可视化,并提供有关材料性质、厚度等方面的信息。
磁粉无损检测技术是利用铁粉或磁性颗粒对被测物进行涂覆,然后通过磁场作用,观测铁粉的分布情况,进而判断被测物体内部是否存在裂纹、焊缝、分层等缺陷。
工业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各种制造工艺和实验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情况:1、航空航天制造领域航空航天领域有严格的材料质量和缺陷要求,同时对材料的强度、韧性等指标也有特别要求。
因此,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飞机结构、航天器零部件、发动机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无损检测。
2、汽车制造领域汽车制造领域对零部件的性能要求十分严格,因此需要对汽车制造中的各种材料进行无损检测,发现零部件的缺陷,以保证汽车能够安全可靠地行驶。
例如,在汽车轮毂的制造中就需要应用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
3、建筑工程领域建筑工程领域中,一些重要的结构体,如桥梁、高楼大厦、坝体等,都需要进行无损检测,以发现隐蔽缺陷并及时处理,以确保结构安全。
其中,涡流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4、电力能源领域电力设备和能源设备中存在各种缺陷,如裂纹、气孔、错位等,这些缺陷会导致电路的不稳定性和设备的损坏,因此需要进行无损检测来保证设备稳定运行。
例如,在电力设备的制造中,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
三、总结工业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技术,可以对工业制造中的材料缺陷、组织结构、性能等方面进行精细检测,为制造工艺提供有力保障。
X射线无损检测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X射线无损检测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摘要:X射线无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产品缺陷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我国各类产品及材料的质量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效用。
在以后的产品材料检测中,应尽量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由此使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实现自动化,进而提高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应用水平,为我国的材料检测提供更优质的技术支撑,并同时对材料质量进行高效管控。
关键词:X射线;无损检测;应用1X射线无损检测原理当辐射入射在物体表面上的时候,物质原子和入射光子便会产生相互作用,这时射线强度会因吸收、散射等原因而不断被弱化。
强度降低程度完全与材料衰减系统和穿透厚度有较大的关系。
如被穿透物其存在局部缺陷,而其与构成缺陷类的材料相比衰减系统是存在差别的,局部区域与相邻区域间所形成的透过射线强度会各有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通过这些差异性可以判定所检测的物体是不是存在缺陷。
射线穿透过被检测对象以后,由此生成一幅射线强度分布潜像。
在被检测对象背面安放一个检测仪,可获得此潜像的投影,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以后,便能够将潜像转变成人肉眼能够看到的一幅二维平面图。
2X射线无损检测方法分类2.1 X射线照相法X射线在穿透被照对象时,存在缺陷的位置其吸收射线的能力和基体都是有所不同的,例如:空隙中有空气那么其射线吸收能力会比基体吸收能力低很多,因此,无缺陷位置处的X射线强度比有缺陷位置处的射线强度低。
对于存在缺陷的位置需要使用更多X射线粒子,由此造成在X射线胶片上产生黑度面积非常大的一幅缺陷图。
缺陷检测最终结果与被检材料的性质、缺陷的厚度有较大的关系。
2.2 实时成像检测借助真空管中的X射线敏感荧光屏将无法看到的X射线图转化成可见的光子图像,之后借助光电阴极把可见光子转变成与之相适的电子,再利用数千eV电压来对电子进行加速,同时将其聚焦在荧光显示屏上,最终形成经过好几十倍增强后的可见光图像。
然而通过图像增强器所输出的可以人肉眼看到的光图像是无法直接用来观察的,必须用摄像机将经由图像增强所形成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之后利用电缆将图像传送至计算机系统当中,同时对图像做相应的处理以后再上传到显示器屏幕上,以让检测人员可以对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2]。
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材料和构件内部缺陷的方法,它通过不损伤被检测材料的表面和体积,获取关于材料内部结构和缺陷的信息。
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石油化工、核电站等领域。
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体对辐射的吸收、散射、透射等特性,对物体进行观察和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
1. X射线检测原理:X射线检测是使用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X射线通过材料,观察材料内部结构。
射线在不同材质上产生不同的吸收和散射效果,从而检测出材料的缺陷或内部结构。
2. 超声波检测原理:超声波检测利用声波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式,探测材料内部缺陷。
声波在不同材料中传播的速度和吸收程度不同,通过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和强度变化,可以检测出材料的缺陷。
3. 磁粉检测原理:磁粉检测是利用物体表面的磁场分布来检测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
在施加磁场后,存在缺陷的材料表面会出现磁场的扭曲和泄漏,通过观察磁粉在缺陷处的沉积情况,可以发现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4. 涡流检测原理:涡流检测利用交变电流在导体材料中产生的涡流效应,检测材料表面的缺陷。
在材料表面存在缺陷时,交变电流会在缺陷处产生涡流,进而改变电流的传播路径和阻抗,通过测量电流的变化,可以检测出材料的缺陷。
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的物理原理来检测材料和构件的缺陷,其中的关键在于观察和分析物体对辐射的吸收、散射、透射等特性。
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检测出不同材料和缺陷的特点,从而评估物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无损检测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不破坏材料的情况下检测出缺陷,提高了材料和构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同时,无损检测技术还可以对材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可视化显示,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支持工程师的决策。
然而,无损检测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不同的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和缺陷,无法适用于所有情况。
此外,一些无损检测技术需要特殊设备和专家的操作,成本较高,难以在现场进行大规模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方法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方法无损检测技术在工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以用于检测材料、零件或产品的内部缺陷,而不会对其造成任何损伤。
其中,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方法是实现无损检测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无损检测中常用的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方法,并探讨其应用和优势。
一、成像技术1. X射线成像技术X射线成像技术是无损检测中最常用的成像技术之一。
它通过使用X射线机或X射线探测器来获取材料或零件的内部结构信息。
X射线能够穿透物体并被不同材料的密度差异所吸收,因此可以用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或异物。
X射线成像技术在医学、航空航天和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具有成像速度快、检测精度高的优点。
2. 超声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在物体内部的传播和反射原理来获取材料或零件的图像信息。
它通过将超声波束发送至被测试物体,并接收反射的超声波来创建一个图像。
超声成像技术可以检测材料的密度差异、缺陷、裂纹等。
它在医学诊断、材料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并且无辐射、无污染、成本低廉。
3. 红外热像仪成像技术红外热像仪成像技术是利用物体自身的红外辐射来获取图像信息。
不同材料和物体的温度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红外辐射,红外热像仪可以将这些辐射转换成对应的图像。
红外热像仪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材料的热分布、热失效点以及热传导性能等。
它在火灾预防、电力设备维护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二、图像处理方法1. 噪声去除在无损检测中,图像中可能存在各种形式的噪声,如高斯噪声、椒盐噪声等,这些噪声会影响到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图像处理方法可以采用滤波器等技术来去除噪声,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2. 图像增强图像增强是指通过增加图像的对比度、亮度或者增强图像的细节来改善图像质量。
在无损检测中,图像增强可以帮助检测人员更容易地观察到材料或零件的缺陷。
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灰度拉伸等。
3. 特征提取和分类在无损检测中,需要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以便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缺陷或异常。
射线检测—X射线检测基本原理(无损检测课件)
5. 射线照相规范
♫
(4)曝光量的选择
曝光量E为射线强度I与曝光时间t的乘积,即 E = I·t。曝
光量的大小要能保证足够的底片黑度。如果管电压偏高,
那么小的曝光量也能使底片达到规定黑度,但这样的底
片灵敏度不够好,所以焦距为600mm时X射线照相的曝光
一般规定底片黑度为1.5~4.0D的范围内。
5. 射线照相规范
♫
➢
➢
➢
(7)象质计(透度计)的应用
象质计是用来检查透照技术和胶片处理质量的。我国标准
规定使用线型象质计。
所谓射线照相的灵敏度是射线照相能发现最小缺陷的能力,
射线照相灵敏度分为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
绝对灵敏度是指射线透照某工件时能发现最小缺陷的尺寸,
第2节 X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
2. 物理基础
➢
单色窄束射线在穿过厚度非常小的均匀介质时,其衰减的
基本规律为:
I= 0 −
其中,I0 ——入射射线强度;
I —— 透射射线强度;
T —— 吸收体厚度;
μ —— 线衰减系数。
0.639
➢
半值层厚度: 1Τ =
➢
宽束连续谱射线衰减规律: = 0 1 + −
➢
愈是使用低能量的射线,吸收系数μ值就愈大,从而可以
得到ΔD较大的缺陷图象。
➢
在采用X射线时要尽可能降低管电压,在采用γ射线时,则
要选择能量较低的γ射线源。但是降低管电压会导致射线
穿透力减小,因而不能得到黑度足够的底片。所以降低管
电压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
完整的说法是:在能穿透工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X射
x-scan扫描原理
x-scan扫描原理
x-scan扫描原理是一种基于X射线技术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物体的内部结构和缺陷。
它通过对物体进行X射线的照射,然后利用探测器或传感器接收反射、散射或透射的X射线信号,通过信号的强度、能量或相位变化来分析和确定物体内部的结构和缺陷。
x-scan扫描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X射线发射:通过X射线发射源产生高能X射线束,X 射线束由阴极发射电子,经加速器加速后,通过阳极产生X 射线。
2. 物体照射:X射线束照射到待检测的物体上,物体阻止部分或全部的X射线透射,形成投射的阴影。
物体的密度和厚度会影响X射线的透射率。
3. 信号接收:探测器或传感器接收到透射、散射或反射的X射线信号。
常用的探测器包括电离室、比较器、荧光屏、像片等,它们能够将X射线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4. 信号处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放大、滤波、模数转换等处理,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后续处理。
5. 图像重建:通过信号处理后,可以利用计算机算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重建,生成物体的内部结构图像。
通过x-scan扫描原理,可以检测出物体内部的缺陷、裂纹、
异物等问题,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安全检查等方面。
x射线探伤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X射线探伤的原理及应用范围1. 原理介绍X射线探伤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通过利用X射线的特性对物体进行探测和成像。
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可以穿透不同材料的厚度,并且被不同物质吸收的程度也不同。
因此,通过测量和分析被探测物体吸收、散射和透射的X射线,可以得到物体的内部结构信息。
X射线探伤的原理可以简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产生X射线:通过X射线管中的高速电子与靶材相互作用,产生X射线。
2. 透射与吸收:X射线穿过被探测物体时,会部分透射和部分被物体吸收。
3. 探测和成像:利用X射线探测器接收和测量透射的X射线,将得到的数据转化为图像。
4. 分析和诊断:通过对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诊断,可以了解被探测物体的内部结构和缺陷情况。
2. 应用范围X射线探伤在工业、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2.1 工业领域•金属材料检测:X射线探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金属材料中的缺陷,如焊接接头、铸件中的气孔、裂纹等。
•车辆和航空器检测:可以用X射线探测技术对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零部件和结构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鉴定艺术品真伪:X射线探测技术可以对古代艺术品、文物进行检测,以鉴别其真伪和了解内部结构。
2.2 医学领域•临床诊断:X射线探测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对骨骼和软组织进行影像诊断,检测疾病、骨折等。
•医疗设备检测: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如X 射线机、CT机等。
2.3 安全领域•机场安检:X射线探测技术可以用于机场安检中,检测乘客行李中携带的危险物品,如枪支、爆炸物等。
•边境检查:可以用于边境口岸的安检,对出入境旅客的行李进行检验,以确保边境安全。
2.4 科学研究•材料分析:X射线探测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成分等,对材料的性质和质量进行研究。
•生物学研究:X射线探测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对蛋白质结构、生物分子进行探测和研究。
射线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射线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射线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测试方法,利用射线的穿透能力对材料进行检测和分析,常用于工业领域中对物体内部缺陷、结构和特性的评估。
本文将介绍射线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射线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源和电子加速器两种形式。
放射性同位素源根据放射性元素的不同类型,通常采用γ射线、X射线和中子射线进行检测。
γ射线是由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高能量电磁波,具有穿透力强且波长短的特点。
X射线是通过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射线,与γ射线性质相似。
中子射线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通过裂变产生的中子,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和较低的散射能力。
射线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是根据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和散射特性来检测物体的内部结构以及缺陷。
当射线穿过物体时,会与物质内的原子相互作用,发生吸收和散射。
吸收是指射线被物质中的原子吸收而减弱或消失;散射是指射线与物质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后改变了方向。
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航空航天领域,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常用于检测航空器的机身、发动机和航空梁等零部件的缺陷和疲劳裂纹,以确保其结构安全可靠。
在汽车制造领域,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可用于检测汽车发动机缸体、传动系统、车轮和刹车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缺陷和变形,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核能领域,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可用于对反应堆设备和燃料元件进行检测,以保障核能设施的安全运行。
在金属加工和焊接行业,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可用于检测焊接接头的质量以及金属材料的裂纹和缺陷,确保产品的质量合格。
此外,射线无损检测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建筑、电子、管道和制药等行业,对各类材料和产品进行缺陷检测和质量控制。
尽管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在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射线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必须进行严格的辐射防护和安全措施。
同时,射线无损检测技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影响。
x射线探伤方案
x射线探伤方案简介:X射线探伤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学诊断以及安全检查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X射线探伤方案的基本原理、设备要求以及操作流程,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应用该技术。
一、方案原理X射线探伤利用X射线的穿透能力和被检测物质的密度差异,实现对物体内部结构的观察。
当X射线穿过物体时,被吸收的程度取决于物体的厚度和密度。
通过将待检物体置于X射线束中,并利用探伤设备接收和记录穿过物体的射线,可以获取物体内部结构的图像信息。
二、设备要求1. X射线机器:高频发生器和X射线管的组合,能够产生高能量的X射线束,并具备可调节的电流和电压功能,以适应不同材料和厚度的探测需求。
2. 探测器:用于接收和记录穿过物体的X射线的探测器,常见的有平板探测器和CCD探测器等。
3. 显示器:用于实时显示X射线探测结果的设备,一般为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屏,以确保观察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被探测物体的内部结构。
三、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确保X射线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做好相关防护措施,如戴好防护眼镜和防护服,并保证安全区域的设立。
2. 调整设备参数:根据待检物体的特性和要求,调整X射线机器的电流和电压,以及曝光时间和探测器的灵敏度等参数。
3. 定位待检物体:将待检物体放置在机器支架上,并确保其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和角度适当。
4. 启动X射线机器:按照设备说明书的指引,启动X射线机器,并进行曝光操作,将穿过物体的射线信息传递给探测器。
5. 显示检测结果:通过显示器,实时显示X射线探测结果,观察被探测物体的内部结构、缺陷或异常情况。
6. 结果分析:根据显示结果,分析和评估被检测物体的质量,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如有需要,可进行进一步处理或取证。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的操作资质证书。
2. 在操作过程中,应加强防护措施,避免X射线的直接照射,减少辐射的伤害。
3. 使用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和防护服,以及辐射告警器等,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完整版)X射线无损检测
1、X射线的发现:1895年,伦琴在做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种尚未为人所知的射线。
他发现这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可以穿透千页书、2~3厘米厚的木板,甚至可以穿透肌肉照出手骨轮廓。
这留下了一张经典的照片,底片上清晰的呈现出他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戒指也清清楚楚。
2、X射线的产生:当高速运动着的电子被物质截制时,电子的运动速度急剧减小,根据电磁场理论,运动电荷的状态变化时,必须伴随有电磁效应,电子原有一部分或全部动能就会转换成另一种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此即韧致辐射。
在射线探伤法中,X射线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由阴级射出的高速电子撞击阳极金属靶发生韧致辐射效应而产生的。
常规的X射线发生装置如下图所示1—高压变压器 2—钨丝变压器 3—X射线管 4—阳极5-阴极 6-电子 7-X射线3、X射线的性质X射线与可见光在本质上完全相同,但X射线的光子能量远大于可见光,所以在性质上它们又存在明显的不同。
X射线的主要性质可以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1)在真空中以光速直线传播,不受电场或磁场的影响;(2)在媒质界面可以发生反射、折射,但其反射、折射与可见光有很大差别.对于常见的媒质,X射线不能产生可见光那样的镜面反射,因为媒质界面对它来说太粗糙了,X射线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也将发生折射,但折射率几乎就等于1;(3) X射线也可以发生干涉、衍射现象,但由于X射线的波长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所以干涉、衍射现象只有对极微小的孔、狭缝等才能观察到;(4)与可见光不同,X射线人的眼睛是不可见的,并且它能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体(即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物体)。
短波长的X射线称为硬X射线,其光子的能量大,穿透物体的能力强;较长波长的X射线称为软X射线,其穿透物体的能力较弱;(5)当X射线作用于物体时,将与物体发生复杂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
它可使物质原子发生电离、使某些物质发出荧光、也可能产生光化学反应等;(6)具有辐射生物效应,能够杀伤生物细胞,损害生物组织,危及生物器官的正常功能4、X射线的应用X射线可以用于医疗诊断、晶体分析、工业探伤等多种领域.X射线在焊接检测上的应用也由来已久,自从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以来,1900 年X射线胶片问世;1922 年始建工业X射线实验室;1930 年美国ASME认可锅炉焊缝射线照相检测;1940 年工业专业X射线胶片问世;1980 年工业射线电视与工业CT问世。
x射线探伤原理
x射线探伤原理
一、X射线探伤原理概述
X射线探伤是一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基于X射线与
物质的相互作用原理。
X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和较短的波长,可通过物质进行透射、散射和吸收。
二、透射
当X射线通过物体时,会发生透射现象。
X射线与物质中的
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其能量被部分吸收,剩余的射线通过物体透射出来。
透射射线的强度与物质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吸收的射线越多,透射射线强度越低。
三、散射
除了透射外,X射线还会发生散射现象。
散射分为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两种形式。
弹性散射是指X射线与物质中的电子
发生碰撞后,改变方向但不改变能量。
非弹性散射是指X射
线与物质中的电子发生碰撞后,能量发生改变,产生散射射线和散射辐射。
四、吸收
当X射线通过物体时,部分能量会被物体吸收。
物质的原子
核和电子对X射线具有吸收能力,吸收的程度取决于物质的
原子结构、密度和厚度。
吸收的射线能量可以用于检测物体的组成和内部结构。
五、应用
X射线探伤广泛应用于材料、工业、医学等领域。
在材料领域,
它可用于检测金属材料的缺陷、裂纹、异物等;在工业领域,可用于安全检查、质量控制等;在医学领域,可用于影像诊断、骨折检测等。
六、总结
X射线探伤原理是基于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通过透射、散射和吸收等现象来获取物体的信息。
该技术具有穿透力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无损检测和影像诊断中。
x射线无损检测原理
x射线无损检测原理在伦琴发现X-Ray后不久,他就认识到X-Ray可以用于材料检测。
但直到上世纪70年代,小(微)焦点X射线X-Ray才开始被用于工业领域。
由于当时电子产品的微小化以及对元部件可靠性要求的提高,人们极其关注在微米范围内的材料缺陷分析。
如今微米焦点X-Ray检测已广泛应用于材料无损检测,并且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将在更广泛的工业领域中被使用。
1.1基本原理在X-Ray检测的过程中, X-Ray穿过待检样品,然后在图像探测器(现在大多使用X-Ray图像增强器)上形成一个放大的X光图。
该图像的质量主要由分辨率及对比度决定。
成像系统的分辨率(清晰度) 决定于X射线源焦斑的大小、X光路的几何放大率和探测器像素大小。
微焦点X光管的焦斑可小到几个微米。
X光路的几何放大率可达到10~2500倍,探测器像素可小到几十微米。
成像系统的对比度决定于图像探测器的探测效率、电子学系统的信噪比和合适的X射线能量。
目前一般的X射线成像技术可以获得好于1%的对比度。
1.2x射线管在简单的X射线管中,电子从热阴极中出来,通过一个电场,向阳极加速。
在撞到阳极时停止,同时释放出X射线。
碰撞区域的大小就是X射线源的大小,它以毫米为单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得到很不清晰的画面。
通过微焦点X射线管的使用,就能改变这种状况。
电子通过阳极上的一个小孔进入磁电子透镜,该透镜中的磁场力使电子束聚焦在阴极靶上一个直径只有几微米~几十微米的焦点上。
通过这种方式X射线源变得很小,在高放大率的情况下能得到分辨率在微米范围内的清晰图像。
1.3x射线探测器胶片许多年来,科学家们努力创造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图像版本以代替胶片。
对于大多数临界医学和工业应用,这些努力直到出现了数字图像技术,提供了可行的选择之前,对于基于胶片的检测,很少获得成功。
50年来,胶片射线检验作为主要的质量保证工具,提供了制造的零配件内部的质量信息。
不幸的是,胶片是一个昂贵的工具,因为图像的载体-胶片是一种银基技术,仅仅使用一次。
简述x射线检测的主要方法
简述x射线检测的主要方法X射线检测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无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和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对X射线检测的主要方法进行简述,并重点介绍X射线成像、X射线衍射和X射线荧光分析三种常用的X射线检测方法。
1. X射线成像:X射线成像是将物体内部的结构及其物理性质转化为二维或三维图片的方法,主要包括普通X射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数字几何成像(DG)等。
普通X射线成像是通过X射线束穿过被检物体后的吸收、散射等反应,使用X射线摄像机将影像显示在屏幕上。
CT技术是在多个角度上进行X射线成像,通过计算机重建处理获得具有空间分辨能力的断层图像。
DG技术借助数字信息处理,可实现实时、连续的三维成像。
2. 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是利用物质原子的晶格结构对X射线的衍射效应进行分析,以了解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通过衍射图案的分析,可以得到晶格常数、晶体结构和取向等信息,常应用于晶体学、材料科学和化学等领域。
X射线衍射主要包括Laue衍射和Bragg衍射两种方法。
Laue衍射是通过将X射线束直接射到晶体上,观察衍射图案来分析晶体结构。
Bragg衍射则是通过使X射线束以一定的角度射入晶体,得到不同的衍射角度,从而推断晶体结构。
3. 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是通过照射样品产生的荧光辐射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及其化学状态。
当X射线照射样品时,样品中的原子被激发,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会发射出特定能量的X射线。
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特定能量的X射线,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元素种类和含量,并可推断其化学状态。
X射线荧光分析广泛应用于地质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考古学等领域。
综上所述,X射线检测主要包括X射线成像、X射线衍射和X射线荧光分析三种方法。
其中,X射线成像以影像的形式反映物体内部结构,常用于医学和工业领域。
X射线衍射通过对物质的晶格结构进行分析,可得到晶格常数、晶体结构和取向等信息,常用于晶体学和材料科学。
X射线荧光分析则利用X射线照射样品产生的荧光辐射来确定样品中的元素种类和含量,常用于地质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X射线的无损检测技术
X射线的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简称NDT)是指在不破坏物体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前提下,利用其中一种物理现象或者原理对物体进行检测和评价的一种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无损检测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的缺陷检测、质量控制和产品的评估等领域。
其中,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X射线是一种具有较高穿透能力和能够形成影像的电磁辐射。
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利用X射线在物体内部的吸收、散射和透射特性,通过探测被检物体产生的X射线影像,进行缺陷的探测和评价。
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X射线透射成像、X射线散射成像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
X射线透射成像主要利用X射线的穿透能力,将被检物体放置在X射线源和探测器之间,通过探测器记录X射线透射过程中的变化,获得物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各种类型的缺陷,如裂纹、气孔、夹杂等。
X射线透射成像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X射线散射成像则是利用被检物体散射X射线的特性,通过记录散射X射线的位置和强度,获得物体表面或者物体内部的散射图像。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物体或者在X射线透射成像中无法进行有效检测的情况下。
X射线散射成像技术在化工、食品、药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X射线衍射是利用X射线入射被检物体的表面或者内部,通过物体晶体结构中的原子间距和晶面的衍射效应,探测物体的晶体结构和材料的组分。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研究和质量评价,对于金属的相变、应力松弛和组织退火等过程具有重要价值。
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非接触性: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无需物与设备直接接触,可以避免因接触而带来的污染和损伤。
2.全面性: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对物体的表面和内部进行检测,能够探测到各种类型的缺陷,并且可以分析物体的组织结构和成分。
3.高效性: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以实现对大量物体的快速检测和评价。
无损检测技术的方案
无损检测技术的方案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物体进行非破坏性的检测和评估来获取其内部结构、组织和缺陷的方法。
无损检测技术在材料科学、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质量以及预测材料的寿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方案。
1.X射线检测技术X射线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X射线穿透材料并通过探测器接收所产生的辐射信号来检测材料内部结构和缺陷的方法。
它可以检测到材料中的裂纹、夹杂物和结构缺陷等。
X射线检测技术适用于金属、陶瓷、塑料等材料的检测。
它具有非破坏性、广泛适用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但是,由于X 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危险性,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并且检测结果受到材料密度和厚度的限制。
2.超声波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并通过接收器接收返回的超声波信号来检测材料内部缺陷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检测到材料中的裂纹、夹杂物、变质区域等。
超声波检测技术适用于各种材料的检测,尤其对于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检测效果更好。
它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和易于操作的特点。
但是,超声波检测技术对材料的表面质量要求较高,检测结果受到材料厚度和声波传播速度的影响。
3.磁力检测技术磁力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场在材料中传播并通过感应线圈接收返回的磁信号来检测材料内部缺陷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检测到材料中的裂纹、变质区域和疲劳损伤等。
磁力检测技术适用于各种导电材料的检测,尤其对于钢铁材料的检测效果更好。
它具有灵敏度高、效率高和操作简单的特点。
但是,磁力检测技术对材料的导电性要求较高,检测结果受到磁场强度的影响。
4.红外热像技术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辐射图像来检测材料内部温度分布和变化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检测到材料中的热点、热源和热传导情况等。
红外热像技术适用于各种材料的检测,尤其对于电气设备和绝热材料的检测效果更好。
它具有无接触、快速和直观的特点。
但是,红外热像技术对环境温度和表面发射率的影响较大,并且在高温环境中应用受到限制。
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原理
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原理1. 介绍[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原理]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腐蚀程度、密度以及结构等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工作流程。
2. X射线的基本特性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其波长范围从0.01纳米到10纳米。
X射线具有穿透性强、能量高、能量较强等特点,在无损检测中起到关键作用。
3. X射线的产生方式常用的X射线产生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X射线管,二是利用放射性核素。
4. X射线的探测方式X射线的探测离不开探测器,常见的探测器有闪烁探测器、聚焦点探测器和硅探测器等。
每种探测器都有其特点和适应范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探测器。
5. 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探测器接收物体中穿过的X射线,然后产生相应的信号,最后通过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分析,从而获取物体的内部结构信息。
6. X射线的衰减规律当X射线穿过物体时,会发生衰减。
衰减规律与物体的密度、厚度以及内部结构有关。
通过测量X射线的衰减程度,可以推断物体的内部结构。
7. X射线的成像方法常见的X射线成像方法有放射性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成像。
其中,放射性成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在物体内部的分布图像进行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则是通过旋转X射线管和探测器,根据不同方向的射线信息进行成像。
8. X射线无损检测的应用领域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常见的应用包括飞机、汽车、桥梁、建筑材料以及电子设备等。
通过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材料内部的缺陷或问题,帮助进行及时维修和处理。
9. X射线无损检测的优势和局限性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非破坏性、高分辨率、快速准确等优点,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材料质量。
然而,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成本较高、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危害等。
10. 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射线的无损检测技术.、八、一一前言无损检测方法是利用声、光、电、热、磁及射线等与被测物质的相互作用, 在不破坏和损伤被测物质的结构和性能的前提下, 检测材料、构件或设备中存在的内外部缺陷, 并能确定缺陷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无损检测的技术有很多,包括:染料渗透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强型光学检测法、渗透检测法、声发射检测法,以及本文介绍的x 射线检测法。
X 射线无损探伤是工业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 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技术, 其检测结果己作为焊缝缺陷分析和质量评定的重要判定依据, 应用十分广泛。
胶片照相法是早期X 射线无损探伤中常用的方法。
X射线胶片的成像质量较高,能够准确地提供焊缝中缺陷真实信息, 但是, 该方法具有操作过程复杂、运行成本高、结果不易存放且查询携带不方便等缺点。
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种新型的X 射线无损检测方法“ X 射线工业电视”已应运而生, 并开始应用到焊缝质量的无损检测当中。
X射线工业电视己经发展到由工业CCD摄像机取代原始X 射线无损探伤中的胶片, 并用监视器(工业电视)实时显示探伤图像,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X 射线胶片, 而且还可以在线实时检测,提高了X射线无损检测的检测效率。
但现在的X射线工业电视大多还都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在线检测与分析, 而人工检测本身存在几个不可避免的缺点, 如主观标准不一致、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等等。
x 射线无损探伤计算机辅助评判系统的原理可以用两个“转换”来概述:首先X射线穿透金属材料及焊缝区域后被图像增强器所接收,图像增强器把不可见的X射线检测信息转换为可视图像,并被CCD 摄像机所摄取,这个过程称为“光电转换”;就信息量的性质而言, 可视图像是模拟量, 它不能被计算机所识别, 如果要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则需要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 进行“模/ 数转换” , 即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将可视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
其方法是用高清晰度工业CCD摄像机摄取可视图像,输入到视频采集卡当中, 并将其转换为数字图像, 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后, 在显示器屏幕上显示出材料内部缺陷的性质、大小和位置等信息, 再按照有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等级评定, 从而达到焊缝焊接质量的检测和分析。
二X 射线无损检测系统结构与原理射线无损探伤缺陷自动检测系统的硬件组成与结构如图 1 所示。
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信号转换部分、图像处理部分及缺陷位置的获取与传输部分。
圧射器显示爲图1系统结构图信号转换部分主要由X光光源、螺旋钢管、传送车、图像增强器、反射器以及CCD摄像机组成,信号转换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从x射线到可见光的信息载体转换以及可见光到可视图像的光电转换。
螺旋钢管首先被放置到传送车上,传送车在承载螺旋钢管前进的同时,车上的旋转滚轮带动螺旋钢管旋转,这样可以保证螺旋钢管的螺旋焊缝始终保持在CCD摄像机的正下方,CCD摄像机就可以始终摄取到螺旋焊缝的探伤图像。
由X光光源发出的X射线穿透螺旋钢管及焊缝区域后,被图像增强器接收,图像增强器将不可见的X射线探伤信息转换为可见光探伤信息,再通过反射镜反射到CCD摄像机当中,CCD摄像机再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模拟数据),完成光电转换,并将探伤图像送入图像处理部分。
在信号转换部分中,CCD 摄像机将摄取到的探伤图像以帧的形式送入图像处理部分的视频采集卡当中, 同时在图像处理部分中的监视器(工业电视)上实时显示这帧原始探伤图像(模拟图像)。
如果在焊缝区域中存在气孔、夹渣或未焊透等缺陷时, 由于与背景区域(焊缝区域)相比较,缺陷区域透过的X射线较多,所以在监视器(工业电视)上显示的探伤图像中就会形成一个亮点或者一条亮线,图像处理部分也正是利用这个特点来检测每一帧探伤图像中是否存在缺陷的。
图像处理部分中主要包括监视器(工业电视), 视频采集卡, 计算机, 计算机显示器等设备,图像处理部分的功能主要包括采集、显示、处理并存储所采集到的探伤图像数据。
由CCD摄像机摄取到的探伤图像数据(模拟数据)首先被送入监视器, 并在监视器上实时显示, 同时该探伤图像数据被输入到视频采集卡当中, 经过视频采集卡进行采样、量化和编码之后将其数字化。
数字化后的探伤图像同样以帧的形式送入到计算机当中, 在计算机中通过下述基于模糊识别准则的模糊缺陷检测算法来检测每一帧探伤图像中是否存在缺陷(本文将在后续详细介绍该模糊缺陷检测算法), 并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实时显示检测结果, 同时将检测结果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器当中, 以备后续的查找和验证。
缺陷位置的获取与传输部分主要由AT89C2051单片机、旋转编码器、Max232芯片、ADAM一4520模块和传输线等组成,缺陷位置的获取与传输部分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并传输缺陷的位置信息、系统利用AT89C2051 单片机并通过日本欧姆龙公司生产的旋转编码器将位移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 通过脉冲信号的个数来一记录传送车的位移信号, 再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将位移信号传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从而确定缺陷的位置信息。
三缺陷检测流程在本文设计并实现的X 射线无损探伤缺陷自动检测系统中, 缺陷的自动检测与识别部分是系统的核心部分, 该部分的程序流程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l) 程序初始化: 完成程序开始运行时, 一些变量的定义和赋值以及视频采集卡的初始化工作;2) 图像采集和串行通信接口初始化: 利用视频采集卡采集X 射线探伤图像, 并同时初始化串行通信接口, 完成串行通信的初始连接; 3) 图像预处理和获取位置信息: 完成一些必要的图像预处理运算从而保证模糊缺陷检测算法的有效检测; 获取螺旋钢管前进的位置信息, 以保证计算缺陷位置信息时使用:4) 检测缺陷: 应用模糊缺陷检测算法, 检测当前X 射线探伤图像中是否有缺陷存在, 并在探伤图像中标记检测到的缺陷;5)缺陷的识别:计算缺陷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大小、个数和位置等信息,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检测到的缺陷进行统一的识别和判定;6)缺陷是否超标:判断缺陷是否超出标准,如果超出标准,则发送喷标信号,在螺旋钢管上标记超出标准的缺陷;如果没有缺陷超出标准,则程序返回到初始状态,准备下一帧X射线探伤图像的米集、检测与识别。
缺陷自动检测与识别部分的程序流程框图如图2所示图三缺陷检测流程图四缺陷检测算法原理若在焊缝区域中存在气孔、夹渣以及未焊透等缺陷时, 因为缺陷区域穿透的X射线较多,而相对来说周围背景区域X射线的透射量较少, 所以在探伤图像中, 缺陷区域就会形成一个亮点或者一条亮线。
这样在视觉上就可以根据探伤图像中, 某一个区域是否比其周围背景区域更加明亮来判断该区域是否是缺陷区域, 而从图像处理的角度来看, 可以根据探伤图像中像素灰度值的大小来判断一个区域是否是缺陷区域。
首先从人类视觉的角度出发, 观察一下缺陷检测人员是如何判断一个区域是否是缺陷区域。
如果一个区域比周围背景区域明亮, 检测人员会认为这个区域可能是缺陷区域, 随着耐区域亮度差的继续加大, 检测人员会一认为这个区域是缺陷区域的可能性较大甚至认为这个区域一定是缺陷区域。
反之, 如果一个区域与周围背景区域的亮度差不多, 那么检测人员就会认为这个区域不是缺陷区域, 而是背景区域。
在这里应该注意一个问题, 人类视觉中的“亮度代或者说是“明亮程度” , 不仅仅是指区域中像素的灰度平均值, 而且还与区域中像素的空间方差特性(一定区域内像素灰度值变化的剧烈程度)有关。
也就是说仅仅有着较高的灰度平均值还不够, 或者说还不足以使缺陷检测人员确信这个区域就是缺陷区域。
举一个特殊的例子, 如果一个区域内有几个灰度值极大的点(实际上就是几个恶性的随机噪声), 它们仍然会使整个区域的灰度平均值较高, 但这个区域却不是缺陷, 看起来也不比其周围背景区域“明亮” , 因为这个区域只是包含了几个恶性随机噪声的背景区域, 而并非是缺陷区域。
所以人类视觉中的“亮度”指的是, 除了有着较高的空间对比度(即灰度平均值)之外, 还需要有着较低的空间方差特性, 也就是说, 看起来还要“亮”得比较“均匀” 。
在X 射线探伤图像中, 当缺陷区域和噪声区域呈现相同的空间对比度特性时(区域的平均灰度值相同), 缺陷区域的方差特性显然要比噪声区域的空间方差特性低(区域的灰度值变化程度小); 而当缺陷区域和噪声区域呈现相同的空间方差特性时, 缺陷区域的空间对比度又必然要比噪声区域的空间对比度高。
所以在本文所采用的模糊缺陷检测算法中, 对于具有相同空间对比度特性的区域来说, 它的空间方差特性越小, 就越有理由相信这个区域是缺陷区域, 其模糊隶属度的值就越高, 反之就越低; 而对于具有相同空间方差特性的区域来说, 它的空间对比度特性越低, 这个区域是缺陷区域的可能性就越小, 其模糊隶属度的值就越低, 反之也就越高, 这就是模糊缺陷检测算法的基本原理, 模糊缺陷检测算法中采用的模糊规则就是基于此而形成的。
在本文采用的模糊缺陷检测算法中, 一个重要的参数是空间对比度参数中两个对比区域(检测区域和比较区域)之间的距离。
距离的大小对空间对比度参数的可靠性影响很大, 无论过大或过小均无法正确反映所要比较两个区域真实的空间对比度特性。
一方面, 当检测区域与比较区域之间的距离过小时, 对于较大的缺陷来说, 其反映的可能是缺陷区域内部之间的空间对比度特性, 并不是所希望得到的缺陷区域与周围背景区域的空间对比度特性; 另一方面, 当检测区域与比较区域之间的距离过大又会失去缺陷区域与“周围”背景区域比较的意义,距离越大,两个区域之间的相关性就越小,空间对比度特性的意义也就越小。
所以检测区域与比较区域之间的距离大小应当适中,不易过大也不易过小,既要能准确反映出缺陷区域与其周围背景区域之间的对比度特性,又要能跳出较大的缺陷区域,防止缺陷区域内部之间的空间对比度的比较,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其中,D为检测区域,E为比较区域,d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在程序实现方面上,本文在远区域和近区域各选取了一个比较区域,将远、近两个比较区域计算出来的灰度平均值相加后再平均,即取远、近两个比较区域的平均值,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
图 4 距离对检测效果的影响在本文所介绍的X 射线无损探伤缺陷自动检测系统中, 采用的模糊缺陷检测算法就是基于上述介绍的模糊准则而实现的, 即通过模糊理论来判断焊缝区域中是否有缺陷存在。
所有需要检测的灰度探伤图像均是由CCD摄像机摄取,并由视频采集卡数字化,再经过计算机处理之后, 将结果保存在计算机的硬盘中。
灰度图像的灰度级为256, 大小为768x576 个像素。
所得的灰度探伤图像首先经焊缝提取方法, 将焊缝区域大致确定出来, 然后在大致确定出来的焊缝区域中以过滤的形式应用模糊缺陷检测算法, 便可以准确的检测出焊缝区域中的缺陷及其具体位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