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IS-LM模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IS-LM模型分析
摘要:2006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很大的损失,对中国经济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我国政府从2008年11月份开始实施了包括4万亿拉动内需的十项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连续大幅度“双率”下调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文在用数理方法构建我国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以IS-LM模型为分析工具,对上述经济政策进行了效果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经济要实现后危机时代的真正复苏,首先必须考虑能改变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的政策措施,从而为提高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奠定基础;其次,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应加大政府开支和用于失业、养老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和直接投资;另外,货币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为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制度环境上。
关键词:IS-LM模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后危机时代
一、引言
自从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世界经济
已经开始衰退,就业压力增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经济全球化的时局下,中国也自然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首先,我国是世界上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这样一来,不仅使得中国外汇储备量大幅度缩水,而且中资银行和企业的资产和收益也在大幅度减值。
其次,这次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得身为出口型经济的中国损失巨大。金融危机的“寒流”已经慢慢的渗入到了实体经济。近年来,由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GDP 的高速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实际出口出现负增长,使得外贸出口受阻,对我国
以外贸为主的加工工业产生巨大影响。
再次,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的下降、股市楼市的低迷,外商对华的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度减少。
最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对于股市基金债券和房地产等信贷产品丧
失信心,使得货币需求中的投机余额增加,最终导致产值的减少。
让我们再从几组数字的比较来看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初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外贸出口额14285亿美元,名义增长17.2%,扣除出口价格上涨因素后,出口数量实际增长7%左右,不仅名义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8.5个百分点,而且实际出口增幅约低12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现价计算
的GDP总量为30067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的增长率为9.0%。其中,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经济增长速度呈现逐季加速回落之势,年度经济增长速度回落4个百分点;而季度增长率自2007年第二季度的12.6%一路滑落至2008年第四季度的6.8%,共下降5.8个百分点。
在国内经济陷入周期性调整、外需持续减弱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2008年11月份开始实施“双管齐下”的救市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出台了立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4万亿元投资拉动内需的十项财政措施和连续大幅度“双率”下调的货币政策。此举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政策的效果到底如何呢?针对这个上至政府下至民间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将以宏观经济学经典的IS-LM模型为工具,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救市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
本文的相关文献大体分为两类,一是IS-LM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的研究,二是以IS-LM模型为工具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
(一)IS-LM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
要用IS-LM模型为工具对我国的宏观政策做出分析,首先要明确IS-LM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我国的IS_LM曲线的形状如何,甚至我国究竟存不存在可拟合的IS-LM模型,理论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争论,大体上有以下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IS、LM两条曲线均落入经典理论模型所描述的正常区间内。曾宪久(2001)通过1985年到1998年的数据估计我国投资的平均利率弹性值(-0.19)和货币需求的平均利率弹性值(-0.06),发现两者均小于零,并且在数值上前者更大,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IS、LM两条曲线均落入经典理论模型所描述的正常区间内,且LM比IS更加陡峭。
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的LM曲线不同于经典理论模型的描述,而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胡海鸥(2001)认为,我国的货币供给主要通过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农产品和外汇的收购来实现,与西方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国债买入来进行不同,这导致我国的投机性货币需求随利率的变动而同向变动,使得我国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的倾斜方向与西方国家相反,而向右上方倾斜的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导致了向右下方倾斜的LM曲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投资利率弹性小、储蓄水平高,使得我国的IS曲线较之西方国家的更加陡峭。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的IS曲线非常陡峭,但LM曲线形状不能确定。任太增(2000)从理论角度分析,认为我国的投资利率弹性小且边际消费倾向小,导致我国的IS曲线极其陡峭。另一方面,我国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使得LM曲
线趋于平坦;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小,使得LM趋于陡峭,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LM曲线的形状不能确定。
第四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尚不存在确定的IS、LM曲线。司春林(2002)通过精确的计量模拟,发现并不存在确定的IS、LM曲线方程。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IS-LM模型分析
关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效果如何,这方面的文献是比较多的,国内学者对此做了详尽的探讨,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张占涛(2009)的观点。他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宏观调控效果的因素,首先,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乘数作用限制了投资的拉动作用;其次,财政政策很难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的消费不足问题;第三,信贷投放底线的设置使得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很有限;第四,“流动偏好陷阱”使货币政策的反衰退作用十分有限。
以IS-LM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政策调控效果作出评价,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少,主要包括以下三篇文献:马莉媛、王颖(2009)仅以IS和LM两条曲线的向右移动论证了宏观经济政策“保增长”的调控目标,对政策的作用机制并未作出分析。杨洁(2009)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使IS、LM曲线向右移动做出了解释,并对我国IS、LM曲线的相对位置做了补充说明,认为在我国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较小,并且投资对利率的反应也不敏感,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目前的状况下,IS曲线陡峭,LM曲线平坦,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模型说明,我们国家若采取财政政策,其效果有效性高,而货币政策则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彭晓莲(2009)所做的研究是较为全面的,她先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我国IS、LM曲线的相对位置,得出的结论是IS曲线较陡、LM曲线极陡。从而一方面陡峭的IS 曲线决定当前我国拉动内需的十项措施将产生积极强烈的效果;但另一方面,陡峭的LM曲线又会制约这种效果。同理,一方面,陡峭的LM曲线会决定我国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取得较大的效果;但另一方面,陡峭的IS曲线又会制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效果,使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她得出的结论是各种政策的经济效果被弱化,要从整体上促进经济复苏,需要配合使用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另外,单纯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容易陷入流动偏好陷阱,真正的救市需要“标本兼治”。
(三)本文的研究视角
一方面,理论界对于IS-LM模型在我国适用性的探讨都是比较早的,在2000年左右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而2000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制度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此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宏观形势的变化要求对模型的设定做出新的探讨,本文将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个角度对我国IS-LM模型的设定做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