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韩非子教案

人教版语文韩非子教案

【篇一:《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

反映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

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

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教学难点 1、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

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学法指导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梳理诸子思想及其争鸣。

2、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咱们就开始学习《先秦诸子选读》。那么什

么叫先秦诸子呢?在这里所说的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

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

受过教育最终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

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也给

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二、先秦诸子散文概论

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

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下面就儒、道、墨、法四家

及其代表人物作一些简介。

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

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

为显学。《墨子》

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庄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

先秦的诸多经典,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从文体上看,它们都

基本上属于议论文。以它们所代表的文章,对于后人来说,可以说

是具有无穷的魅力。这些著作流派众多,而且其中充满了卓越的智慧。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这远、原创作之强

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是绝后的。

三、儒家思想及其《论语》:

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

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

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的创造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育,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

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

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

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

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

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

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

其弟子的言论;(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

录孔子的回答;(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

话经过情形;(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四、整体感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五、小结

六:作业:熟读课文,生字正音并释义

板书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

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

称为显学。《墨子》

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庄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前三小节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一)翻译第一小节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

木铎。

【译文】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

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

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

明确: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

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二)翻译第二小节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

明确: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

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

四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

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三)翻译第三小节

(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明确: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虚假尊重,又有读一孔子人生选择的

讥嘲;既有对孔子的最后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深。

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

三、小结

四:作业:习题二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四、五小节的内容及其进一步理解掌握领会孔子勇于担当

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复习

二、新授

(一)朗读并翻译第四五小节

1、后:名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

2、?芸?通?耘?,除草。

3、见:通?现?,使……拜见。

4、明日:第二日。

5、?反?通?返?,回去。

6、其:表示反问语气副词。

7、洁:使……洁。 8、乱:使……乱。

9、仕:做官。石门:10、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11、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二)评析

1、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

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

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

是政治需要。

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避世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

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反映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

而为之的执着精神。

2、?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

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

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三)、思考问题。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

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礼\。

2、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这\。如何看待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

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发点。言之成理即可。

3、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避世

之人。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虽然有时候这种

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三、问题探索。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了解,写一篇小短文,说一说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如何看待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儒家思想?

四:小结

五:作业:写一篇600字的文章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孔子?知其不可

而为之?的精神的。

《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学设想:

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简单分类。大体来说,内容有三: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归类后,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先疏通13章语录文字障碍、积累文言知识,再讨论、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方法;也可以通读之后归类,对每

一类语录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可以略过。

课时安排:

2—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明确:

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课文第1、2、3。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课文第9、10、11、12、13。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课文第4、5、6、7、8。

二、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1)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己疏通。

教师明确:

1,重要实词问题:

毁、逾、伤。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

无以为也(无以:犹言?无用?,不要。?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

释了。)

仲尼岂贤于子乎(于:比)

如之何其可及也(如之:像这样,或不译。其:副词,加强语气,

无实义。)

3,语意略说:

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

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

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

极致。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

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子贡先说一个人

的言语是体现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说话要慎重;然

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接下来再说孔子为什么高不可及:

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则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

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所谓?能一日与此人共存今日之世,

则是吾人一日之光荣?,所谓?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所谓?永垂不朽?是也。

4,子贡对老师的态度和评价是一以贯之的。下面再补充几则:

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

略说:

①叔孙武叔可能是真的佩服、推崇子贡,他可能在不同的场合都表

达过这样的意见,估计上文的?毁仲尼?,也就是说仲尼不及子贡,

所以孔门弟子中独子贡为之辩解。这里,子贡再次以比喻的手法,

来说明世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比老师高明:自己的高度有限,外人

一览无余;而老师高达数仞高不可测,别人无从了解,所以才有如

此见解。后人把收弟子称为?列入门墙?,即源于此。

②这主要是说孔子无所不学,也即韩愈所说?圣人无常师?。

5,子贡的道德学问在下面这句话里可见一斑:

2),阅读第三则,自己疏通文意。

教师明确:

1,几个熟语理解好并积累应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循循善诱。

2,?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主要是翻译时,注意动补句式。

3,这则内容有三:高度评价老师,也是用比喻的手法;老师是怎样

教导自己的;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读一读语录,理一理思路。

二,学习第二部分?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阅读9—13则,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第10则略过不看。

【篇二:《韩非子】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徵甲兵。———————————————————————————————————————於是乃倚一车辕於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於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於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吴起担任魏武侯时的西河郡守。秦国有个小哨亭靠近魏境,吴起想攻下它。不除掉小哨亭吧,会对魏国的种田人构成很大危害;要除掉小哨亭吧,又不值得为此征集军队。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靠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道:”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就赏给谁上等田地,上等住宅。”没有人去搬它。等到有了搬动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赤豆,并下令说:”谁能把它搬

到西门,赏赐如前。”人们抢着搬它。于是吴起下令道:”明天将攻

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国大夫,赏他上等田地住宅。”人

们争先恐后。于是攻打哨亭,一个早上就拿下了。

【篇三: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

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

维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导入新课

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

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

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

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

表现手法。

2.简介伊索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

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3.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①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

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

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

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

典娜。

②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③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

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

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

人类。

④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的: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

长出来的。

三、研读新课

(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庇护:包庇;袒护。庇:遮蔽,掩护。

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2.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1)听读

(2)研讨

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

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

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③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

有什么含义?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④根据人物特点补充人物的语言神态: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

⑤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诵读课文

(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蚊子: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蚊子:吹、唱骄傲自满败蜘蛛:粘

骄兵必败

2.总结归纳寓意

《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告诫人们不应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3.改动情节,概括寓意。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

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

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告诉人们,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弱小者也能战胜强者。)

4.课堂研讨: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1)相同点:

①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

②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

①情节不同。

《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

《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

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②寓意不同。

《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

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③表现方法不同。

《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

感和性格。

④表达方式不同。

《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

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动作。

四、小结《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用动物间的关系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即使取得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从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到挫败。

五、布置作业

自编寓言。题目(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

要求:任选一题完成。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

第二课时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一、导入新课由复习寓言的特点导入。

二、根据注释,试译课文。

三、探究《智子疑邻》寓意

1.自主回答以下问题:

①宋人家被盗的原因何在?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②在宋人家被盗前,可有人向他提出有关建议?

其子;其邻人之父亦云。

③被盗后,宋人对两人有何不同的态度?智其子而疑其邻。

④你认为“不筑,必将有盗”这个建议正确吗?

2.讨论问题:①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

宋人与儿子的关系亲近。相信儿子不是盗贼,那么邻居必定是盗贼了,因为邻居提出了一个与其儿子一样的建议。

②读罢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探究《塞翁失马》寓意

1.自主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则寓言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