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诊治指南》解读
【VIP专享】胰腺癌诊治指南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虫1.过适观1、于察程3观阅 六寄蛔.内列察读 、生虫出蚯材 让生标容3根常蚓料 学活本教.了 据见身: 生的,师2、解 问的体巩鸟 总形看活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态雌动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结蛔生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构虫活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生形教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理状学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线人 归特四、意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点、大图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动文 本以请小引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物明 节及3学有言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和历 课蚯生什根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环史 学蚓列么据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节揭 到适举不上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动晓 的于蚯同节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物起 一穴蚓,课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教, 些居的体所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学鸟生益色学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目类 习活处和习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的。体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特表内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点有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进么引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生。课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物2课。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体观题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的察: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形蛔章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态虫我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结的们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构内学,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与部习.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功结了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能构腔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相,物为结蛔。和状应认物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的蛔扁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观虫形部8特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教哪物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些,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2构解.互。办特生认线益通特了动手征观识形减过点它,抄;察吗动少理是们生报5蛔?物,解与的.参一了虫它和有蛔寄主与份解结们环些虫生要其。蚯构都节已对生特中爱蚓。会动经人活征培鸟与飞物灭类相。养护人吗的绝造适这兴鸟类?主或成应节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危?就感系么征灭害来教;?;绝,学育,使习。我学比们生它可理们以解更做养高些成等什良的么好两。卫类生动习物惯。的根重据要学意生义回;答3的.通情过况了,解给蚯出蚓课与课人题类。的回关答系:,线进形行动生物命和科环学节价动值环观节的动教物育一。、教根学据重蛔点虫1病.蛔引虫出适蛔于虫寄这生种生典活型的结线构形和动生物理。特二点、;设2置.蚯问蚓题的让生学活生习思性考和预适习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重点内容解读

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重点内容解读摘要近年来胰腺癌诊治理念与策略选择均有了较大的更新与丰富,为更好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及指导,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胰腺癌诊治指南(2014)》进行修订。
新版指南在内容上注重科学性与权威性,结构上突出循证证据与实用性,体现了胰腺癌外科诊治内容的进展与更新,如基因学检测、液体活检技术在胰腺癌诊治中的应用;同时,增加了对我国原创临床研究成果的引用,注重对目前有争议的热点问题的讨论,在兼顾特殊性的同时强调一般性原则,进而提高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性。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上升态势,临床诊治极具挑战性。
近年来随着外科学与肿瘤学的发展,胰腺癌诊治理念与策略选择均有了较大的更新与丰富,围绕其诊断、新辅助治疗、微创、围手术期处理、靶向治疗等不断有热点问题涌现,受到高度关注。
尽管胰腺癌病人的预后尚无显著改善,但对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认知逐步深入,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不断普及,诊治水平日益提高,也促进了相关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为体现近年来胰腺癌诊治理念的更新,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胰腺癌诊治指南(2014)》(以下简称2014版指南)进行修订,通过对近年文献的复习总结并结合临床经验,对胰腺癌临床诊治的若干热点问题逐一进行评述并提出推荐意见,制定了《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以下简称2021版指南),以更好地为临床诊治策略及路径选择提供参考及指导[1]。
本文对新版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进行解读,诠释其中亮点与热点问题。
1 新版指南修订的背景与流程2007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首次制定并发表了《胰腺癌诊治指南》,内容侧重胰腺癌外科治疗,采用综述式体例,阐述了胰腺癌诊治过程中的一般性原则,篇幅较简短[2]。
作为首个以外科为主导的胰腺癌指南,对规范我国胰腺癌诊疗行为、提高诊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解读

2、诊断和分类:指南详细介绍了肝衰竭的诊断方法和分类标准。对于急性肝 衰竭,应尽快确诊并评估病情,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慢性肝衰竭,需 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加强保肝和营养支持治疗。
3、治疗措施:指南针对不同类型的肝衰竭提供了不同的治疗措施。在药物治 疗方面,指南推荐使用各种保肝药物、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同时,还 强调了及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
一、背景介绍胰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 趋势。尽管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与吸烟、饮酒、饮食结构、遗 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常常被忽视,导致确诊时已 处于中晚期,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提高胰腺癌的诊治水平,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在免疫检查点方面,研究发现了胰腺癌细胞通过调节免疫检查点分子(如PDL1)来逃避免疫攻击。针对这些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剂可以重新激活患者的免疫 系统,对治疗胰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胰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预后较差。了 解胰腺癌的流行状况、诊治流程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广大民众应健康生活,预防癌症的发生。同时,医 生也应该不断提升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 后。
然而,该指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指南并未涉及某些新型的药物治疗 方案和新技术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此外,指南也未对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 和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虑,这可能会影响指南的适用范围。
总体来说,《肝衰竭诊治指南》对于提高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 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在临床实践 中的应用价值不容忽视。
3、开展预防和随访:指南强调了预防和随访的重要性。对于慢性肝衰竭患者, 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括疗效、安全性、质量保证、适用范围等方面。根据《肝衰 竭诊治指南》,对于不同类型的肝衰竭患者,其诊疗流程、治疗方案、预防和 随访措施等方面均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和推荐。这些建议是基于最新的国际标准 和专家共识制定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胰腺癌诊疗指南

最新:胰腺癌诊疗指南(全文)一、概述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所有恶性肿瘤中,胰腺癌新发病例男性位列第10位,女性第9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4位。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第11 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6位。
(本文所述胰腺癌均特指胰腺导管腺癌)近年来,随着影像、内镜、病理等学科的发展,胰腺癌诊断水平有所提高;外科手术新理念和新技术(如腹腔镜技术、机器人等)的发展,局部治疗手段(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纳米刀消融治疗、粒子源植入等)以及抗肿瘤药物(如吉西他滨、纳米白蛋白紫杉醇、替吉奥、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尼妥珠单克隆抗体等)的应用,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机遇和进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胰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胰腺癌诊疗水平,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指南。
虽然该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决策,但它不能纳入所有可能的临床变化。
本指南仅适用于胰腺导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一)高危因素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非遗传性危险因素:长期吸烟,高龄,高脂饮食,体质量指数超标、慢性胰腺炎或伴发糖尿病等是胰腺癌可能的非遗传性危险因素。
遗传性危险因素:家族遗传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大约10%胰腺癌患者具有家族遗传性。
患有遗传性胰腺炎、波伊茨耶格综合征、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及其他遗传性肿瘤疾病的患者,胰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目前这些遗传易感性的遗传基础尚不清楚,多达80%的胰腺癌患者没有已知的遗传原因。
CDKN2A 、BRCA1/2、PALB2等基因突变被证实与家族性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二)临床表现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迅速,但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就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于中晚期。
首发症状往往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如胰头癌早期便可出现梗阻性黄疸;而早期胰体尾部肿瘤一般无黄疸。
胰腺癌诊疗指南

2 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因该技术受操作者技术及经验影响较大,建议至有较大规模及经验的中心进行检查。对于术中探查为不可 切除拟行姑息治疗的病人,须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以指导后续放化疗,可以切割针 (core hiopsy) 直接穿刺或经十二指肠穿刺活检,后者可避免囚穿刺导致的胰瘘。
第4页/共59页
2 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2.2.1 肿瘤相关抗原 • CA19-9 可异常表达于多种肝胆胰疾病及恶性肿瘤病人,虽非为肿瘤特异性,但血清 CA19-9 的上升水平
仍有助于胰腺癌与其他良性疾病的鉴别。作为肿瘤标记物,CA19-9 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 79%~81%, 特异性为 82%~90%。CA19-9 水平的监测亦是判断术后肿瘤复发、评估放化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Category 2B)。
第12页/共59页
2 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对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细针穿刺活检阴性的病人,需注意与肿块
型慢性胰腺炎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鉴别,前者可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 切除术,后者多表现有血清 IgG4 升高,激素治疗有效。对于经多学科讨 论,仍不能明确诊断或难以排除恶性的病人,在与病人及家属良好沟通的 基础上,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如相关辅助检查呈阴性表现,可排除恶性病变,但难以排除自身免疫性胰 腺炎时,在密切观察下可尝试激素试验性治疗。
第20页/共59页
3 胰腺癌的外科治疗 • 除临床研究外,建议行标准的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腹腔动脉干周围
及肠系膜上动脉左侧淋巴结转移可视为远处转移 (Ml),术前影像学检查 提示上述区域有转移的病人,不建议再行切除手术。 • 术前影像学检查上述区域未见异常,术中疑有上述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可 先行淋巴结冰冻活检,如证实有转移,是否再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目 前文献尚无一致意见,可综合评价病人年龄、一般状况、内科合并症、肿 瘤有无浸润周围血管等,切除与姑息手术均为可行之选。提倡对上述课题 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以客观评价扩大淋巴结清扫对改善病人预后的意 义。
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键词:胰腺肿瘤;诊断;治疗学;诊疗准则(主题)Standard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pancreaticcancer(2022edition)GeneralOfficeofNationalHealthCommissionKeywords:PancreaticNeoplasms;Diagnosis;Therapeutics;PracticeGuidelinesasTopic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5.007收稿日期:2022-04-11;录用日期:2022-04-151 概述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所有恶性肿瘤中,胰腺癌新发病例男性位列第10位,女性第9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4位。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第11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6位。
本文所述胰腺癌均特指胰腺导管腺癌。
近年来,随着影像、内镜、病理等学科的发展,胰腺癌诊断水平有所提高;外科手术新理念和新技术(如腹腔镜技术、机器人等)的发展,局部治疗手段(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纳米刀消融治疗、粒子源植入等)以及抗肿瘤药物(如吉西他滨、纳米白蛋白紫杉醇、替吉奥、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尼妥珠单抗等)的应用等,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机遇和进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胰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胰腺癌诊疗水平,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指南。
虽然该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决策,但它不能纳入所有可能的临床变化。
本指南仅适用于胰腺导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2 诊断技术与应用2.1 高危因素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非遗传性危险因素:长期吸烟、高龄、高脂饮食、体质量指数超标、慢性胰腺炎或伴发糖尿病等是胰腺癌可能的非遗传性危险因素。
胰腺癌诊治指南精品详解

治疗
3 不可切除(resectable)
胰头癌:
手术切除范围以外 存在淋 巴结转移者 应视为不可
切除
➢①远处转移。
➢②肠系膜上动脉包裹>180̊,肿瘤紧贴腹腔动脉干。 ➢③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累,不可切除重建。
➢④主动脉或下腔静脉浸润或包裹。
胰体尾癌:
腹主动脉旁、腹腔动脉 干周围及肠系膜上动脉
➢影像诊断明确无需病理:对于影像学诊断明确、具有手术指征者,行 切除术前无需病理学诊断;亦不应因等待病理学诊断而延误手术。 ➢放化疗者必须有病理:对于拟行新辅助化疗或病灶不可切除拟行放化 疗者,治疗前需明确病理学诊断。
现在是28页\一共有59页\编辑于星期日
检查技术:病理
直视下活检 获取诊断可靠方法
现在是8页\一共有59页\编辑于星期日
流行病学
男性发病率 女性发病率 死亡率
12 10
8 6 4 2 0
美国 中国
国家
一.概述
➢多发生在胰头部
➢好发于40岁以上
➢男性比女性多见
➢发病率明显增高
恶性肿瘤中排名
现在是9页\一共有59页\编辑于星期日
一.概述
➢ 发病隐匿、进展迅速;
➢ 生物学特性:早期转移(约60%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
五.诊疗流程
现在是5页\一共有59页\编辑于星期日
一.概述
现在是6页\一共有59页\编辑于星期日
一.概述
➢“胰腺癌诊治指南” ----规范胰腺癌诊断和治疗方式,提高胰 腺癌病人的疗效,便于交流和总结。
➢ 本指南仅适用于胰腺导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胰腺癌)
现在是7页\一共有59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腺癌诊治指南》解读

《胰腺癌诊治指南》解读六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徐皓前言随着普通外科的发展,胰腺癌的外科治疗越来越被重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在各级医院得到开展,然而疗效并不满意,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
为规范手术方式,提高胰腺癌病人的疗效,便于交流和总结,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7年7月制定了《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希望为我国胰腺癌治疗的整体水平做出贡献。
阅读《胰腺癌的指南》NCCN共识分类1类:基于高水平的证据,NCCN达成共识,认为该建议是合适的。
2A类:基于包括临床经验在内的低水平证据,NCCN达成共识,认为该建议是合适的。
2B类:基于包括临床经验在内的低水平证据,NCCN在该建议的适宜性意见不一致,但无较大分歧。
3类:NCCN对该建议的适宜性存在较大分歧,除非特别指出,NCCN对所有建议均达成2A共识。
一、概述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
2009年,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为42470例,死亡病例数为35240例,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四位,五年生存率小于5%。
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
2003年北京协和陆星华报告1991年-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点人群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结果提示胰腺癌的死亡率由1991年的1.83%增至2000年2.26%,呈逐年上升性趋势,其在肿瘤死因中的位次波动于第7-8位,地区分布差异明显,东北和华北高于其他地区,城市高于农村,这是我们比较完整的胰腺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核心,也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目前胰腺癌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15%~25%。
近年来,大医疗中心接受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死亡率已<5%,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Ⅰ.高危人群(1)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
Elli等报告早期症状体重下降79%,腹痛56%,厌食28%,黄疸25%,乏力23%。
2024版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营 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
营养支持效果评估
通过体重、血液学指标等,评估营养支持的效果,及 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THANKS
液体活检技术
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 DNA等,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 评估提供新的手段。
实验室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价值
01
实验室检查是胰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血清学、生化 学等指标的检测,可以为胰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02
实验室检查可以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相结合,提高胰腺癌的
术后辅助治疗
手术后需根据病理分期和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化疗、放疗等辅助治 疗。
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非手术治疗选择
化疗
01
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可接受化疗,以延长生存期、缓解症
状。
放疗
02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放疗可以缓解症状、延
长生存期。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
03
随着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发展,这些新型治疗方法为晚期胰
内镜超声(EUS)
将超声探头置于内镜顶端,可更近距离地观察胰腺及 周围组织结构,提高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适应症包括疑似胰腺癌、评估手术切除可能性等。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介绍
平扫CT
显示胰腺肿块及其与周围结构的 关系,但难以准确区分肿瘤与正 常胰腺组织。
增强CT
注射造影剂后,可更清晰地显示 肿瘤边界、血供情况以及有无远 处转移,是胰腺癌诊断和分期的 重要手段。
心理干预目的
01
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信
心。
心理干预方法
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全文版)

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全文版)摘要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
过去十年,胰腺癌的诊治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国内不同地区水平参差不齐,其诊治现状依然严峻。
2018年,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以期规范和提高中国胰腺癌诊治水平。
2020年,专委会结合过去两年的发展现状制定了《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20版)》。
其更新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靶向和免疫治疗取得突破,遗传筛查及基因检测首次全面融入胰腺癌的综合诊治。
第8版AJCC-TNM 胰腺癌分期系统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在国内多个中心获得验证,并用于临床实践。
术前新辅助治疗成为交界可切除和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并逐渐应用于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探查尤为重要。
以化疗为基础的系统治疗模式(包括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入临床研究,并在晚期胰腺癌中证实了维持治疗模式的临床获益性。
多学科、多区域协作诊疗模式在国内广泛普及,并贯穿诊疗全程。
国内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多中心跨区域合作为胰腺癌新药研发和方案优化提供了适合国人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在新的理念和临床证据支持下,该版指南有望为我国胰腺癌的综合诊治工作提供指导。
世界范围内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2019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男性居第10位、女性居第9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3位。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亦证实,胰腺癌居中国城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居大城市(如北京、上海)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6位。
目前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依然严峻。
在肿瘤学新理念的推动下,近年来其临床诊疗水平取得明显进步:(1)除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取得进展。
如针对胚系BRCA1/2基因突变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可在一线铂类药物有效的基础上采用多聚ADP核糖多聚酶[poly (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针对高度微卫星灶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high,MSI-H)或错配修复缺失(deficiency of mismatch repair,dMMR)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在二线治疗中推荐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2023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要点

2023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要点胰腺癌在中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第10位,女性居第12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居第6位。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
在〃整合医学〃理念的推动下,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订指南,旨在以〃防-筛-诊-治-康〃为基础,全面、全程地指导胰腺癌的整合治疗和康复管理。
诊断临床表现多数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可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上腹疼痛、腰背部疼痛、恶心、食欲减退、大便性状改变、黄疸、新发糖尿病、偶发胰腺炎、体重减轻、乏力等。
亦有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通过体检偶然发现。
实验室检查生化检查早期无特异性血生化指标改变;胆管压迫或梗阻时可出现血胆红素升高,伴酶学改变;胰管压迫或梗阻时可能会有血淀粉酶一过性升高。
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上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有CA19-9.CEA.CA125、CA242等,其中CA19-9最为常用,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78.2%和82.8%o CA19-9不仅在胰腺癌中会升高,在其他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以及胆管梗阻、胆管炎、慢性胰腺炎、肝硬化也会升高,影响其诊断特异性。
5%~10%的胰腺癌呈1ewis抗原阴性,不分泌或极少分泌CA19-9,此类患者检测不到CA19-9水平升高,影响其诊断灵敏度。
CEA诊断胰腺癌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43%和82%,CA125分别为59%和78%,联合检测上述多个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提高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液态活检标志物近年来液态活检技术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NCtDNA\外泌体、microRNAs等,与CA19-9联合应用可提高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但其在临床上普及应用仍需高质量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影像学检查常用影像学检查有B超、CT x MRkPET等,特点各不相同。
简便、无创、无辐射、可多轴面观察;缺点是易被胰腺前方胃肠道内的气体干扰,尤其胰尾部显示不清晰,且受操作者主观影响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癌诊治指南》解读六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徐皓前言随着普通外科的发展,胰腺癌的外科治疗越来越被重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在各级医院得到开展,然而疗效并不满意,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
为规范手术方式,提高胰腺癌病人的疗效,便于交流和总结,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7年7月制定了《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希望为我国胰腺癌治疗的整体水平做出贡献。
阅读《胰腺癌的指南》NCCN共识分类1类:基于高水平的证据,NCCN达成共识,认为该建议是合适的。
2A类:基于包括临床经验在内的低水平证据,NCCN达成共识,认为该建议是合适的。
2B类:基于包括临床经验在内的低水平证据,NCCN在该建议的适宜性意见不一致,但无较大分歧。
3类:NCCN对该建议的适宜性存在较大分歧,除非特别指出,NCCN对所有建议均达成2A共识。
一、概述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
2009年,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为42470例,死亡病例数为35240例,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四位,五年生存率小于5%。
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
2003年北京协和陆星华报告1991年-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点人群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结果提示胰腺癌的死亡率由1991年的1.83%增至2000年2.26%,呈逐年上升性趋势,其在肿瘤死因中的位次波动于第7-8位,地区分布差异明显,东北和华北高于其他地区,城市高于农村,这是我们比较完整的胰腺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核心,也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目前胰腺癌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15%~25%。
近年来,大医疗中心接受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死亡率已<5%,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Ⅰ.高危人群(1)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
Elli等报告早期症状体重下降79%,腹痛56%,厌食28%,黄疸25%,乏力23%。
(2)有胰腺癌家族史。
(3)突发糖尿病,年龄>60岁,无肥胖及糖尿病家族史。
(4)慢性胰腺炎患者,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5)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属癌前病变。
(6)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
(7)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
(8)胰腺癌的高危因素为长期吸烟、酗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Ⅱ.现有诊断方法的选择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包括消化不良、恶心、体重减轻、黄疸、脂肪泻、疼痛、抑郁,对临床上怀疑胰腺癌的病人和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首选无创性检查手段进行筛选,如B超、超声内镜EUS、CT和血清学肿瘤标记物等,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并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可提高阳性率,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Ⅲ.肿瘤相关抗原在众多的检测血清类粘蛋白抗原的实验中(CA19-9、CA50、CA242、CA494、DUPAN-2、Spam-1等)CA19-9最具临床诊断价值、应用最多的一种,与CA242等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敏感性77%。
CA19-9>100u/ml对胰腺癌准确性>90%,可用来判断预后及治疗过程监测。
CA19-9通常表达于胰腺和肝胆疾病以及其他恶性肿瘤,因此CA19-9不是肿瘤特异性抗原,然而CA19-9水平上升程度对鉴别胰腺炎和胰腺癌是有价值的,而且CA19-9水平的持续下降与手术和化疗后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有关。
Ⅳ.病理诊断术前可进行ERCP胰管刷检或活检,EUS或CT引导下FNA(细针穿刺活检),不强求施行手术前必须获得恶性(阳性)的活检证据,但是新辅助化疗前应有组织学诊断。
Ⅴ.腹腔镜检查在对胰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腹腔镜检查是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发现CT遗漏的腹膜种植与肝脏转移情况,对于勉强可切除的病变或预后因素较差(CA19-9等升高、原有病灶大及胰体尾部癌)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并附加分期。
Ⅵ.胰腺癌分期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肿瘤联合委员会AJCC于2002年公布第6版TNM分期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
T —原发肿瘤。
Tx 不能测到原发肿瘤。
To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胰腺,最大径≤2cm。
T2 肿瘤局限于胰腺,最大径﹥2cm。
T3 肿瘤扩展超出胰腺外但未累及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
T4 肿瘤侵犯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原发肿瘤无法切除)。
N —区域淋巴结。
Nx 不能测到区域淋巴结。
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M —远处转移。
Mx 不能测到远处转移。
Mo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分期:0期:Tis N0M0I A期:T1N0M0I B期:T2 N0M0II A期:T3 N0M0II B期:T1T2T3N1M0III期:T4任何NM0IV期:任何T,任何N,M1经CT测量(最大径)或切除标本经病理学分期。
三、治疗Ⅰ.术前胆汁引流术前胆汁引流的目的是减轻黄疸和皮肤瘙痒症,改善肝功能,使手术并发症减少。
有研究表明当在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伴有较高的手术期间的死亡率。
但国内外对围手术期减黄手术的效果存在争议,因此不强调常规进行术前胆汁引流,但对于营养不良、有并发症、脓毒血症或手术明显延迟以及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胆汁引流是有必要的(PTCD、支架等)。
Ⅱ.术前可切除性的评估可切除的标准可手术切除者#胰头/体/尾*无远处转移*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SMA)周围脂肪间隙清晰。
*肠系膜上静脉(SMV)/门静脉通畅,无浸润。
有可能切除者#胰头/体*肠系膜上静脉(SMV)或门静脉单独受侵犯。
*肿瘤紧贴肠系膜上动脉(SMA)。
*肿瘤包绕胃十二指肠动脉(GDA)直至其肝动脉起始部。
*肿瘤使下腔静脉(IVC)、肠系膜上静脉(SMV)小节段暂时闭塞,其近端和远端均通畅。
(如果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至门静脉分支闭塞将无法手术切除。
)*结肠或结肠系膜受侵犯。
#胰尾*肾上腺、结肠、结肠系膜、肾脏受侵犯(2B类)。
*术前胰周淋巴结活检阳性。
不可手术切除者#胰头*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干或主动脉旁)。
*肠系膜上动脉(SMA)、腹腔干被包绕。
*肠系膜上静脉(SMV)/门静脉闭塞。
*主动脉、下腔静脉(IVC)受侵犯或被包绕。
*侵犯横结肠系膜下方SMV。
#胰体*远处转移,包绕肠系膜上动脉(SMA)、腹腔干、主动脉旁肝动脉。
*肠系膜上静脉(SMV)或门静脉闭塞。
*主动脉受侵犯。
#胰尾*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干和或主动脉旁)。
*包绕肠系膜上动脉(SMA)、腹腔干。
*肋骨、脊椎受侵犯。
#淋巴结状态*如转移至不能手术清除的淋巴结应视为不可切除。
(08年新增:首次将淋巴结状态纳入是否可切除标准)血管受侵分级标准(Loyer分级标准)A型:低密度肿瘤和或正常胰腺与临近血管之间有脂肪分隔。
B型:低密度肿瘤与血管之间有正常胰腺组织。
C型:低密度肿瘤与血管之间有凸面点状接触。
D型:低密度肿瘤与血管之间有凹面接触或部分包绕。
E型:低密度肿瘤完全包绕临近血管,但尚未造成管腔变化。
F型:低密度肿瘤阻塞血管或侵润血管致使管腔狭窄。
A—B型为可切除型,C—D型有可能切除,需视术中情况而定,E—F型为不可切除型。
Ⅲ.根治性手术中合理的切除范围鉴于临床治疗的需要,根据CT等影像学情况设立临床分期系统,分为①可切除②可能切除(如肿瘤累积临近组织,所以有可能切除,也有可能不能切除)③局部晚期不能切除(如肿瘤侵犯临近组织提示不能切除虽然没有转移的证据)④播散。
AJCC推荐外科医生对切除的完整性进行打分①R0完全的肿瘤切除边缘无肿瘤细胞②R1不完全的肿瘤切除,边缘有镜下受累③R2不完全肿瘤切除有肿瘤残留。
胰腺癌手术切除的中位生存期为15-19个月,5年生存率大约20%,边缘情况(是否R0切除)、肿瘤DNA情况、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长期生存的预后指标。
中国指南指出:完全切除肿瘤应包括胰头(包括钩突)、颈部、相关脏器(肝门以下胆管、十二指肠及部分空肠、部分胃)及区域内结缔组织和淋巴结,避免任何肉眼可见的肿瘤残留,包括胆管、胃肠、胰腺切除,腹膜后结缔组织和淋巴结,在能达到切缘阴性切除目的时可切除受侵的肠系膜上—门静脉和累及的临近脏器。
伴有腹膜后淋巴结广泛转移切除没有任何好处,不能改变预后,应视为姑息性切除。
⑴胰头癌切除术①清除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间的淋巴、结缔组织。
②清除肝门部软组织。
③在门静脉左侧断胰颈。
④切除胰钩。
⑤将肠系膜上动脉右侧的软组织连同十二指肠系膜一并切除。
⑥如肿瘤侵门静脉时,在保证切缘阴性的情况下将门静脉切除一段进行血管重建。
⑵胰体尾癌切除术需切除胰体尾(约占80%左右的胰腺)、脾脏、腹腔动脉周围和肠系膜根部的淋巴结及腹主动脉前的淋巴结、结缔组织。
⑶广泛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清扫做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一部分仍然存在争议,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在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基础上附加广泛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能改善生存期,因此区域淋巴结清扫不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常规部分。
⑷肠系膜上—门静脉切除和重建有文献报道,在选择病例接受联合静脉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较姑息治疗生存期延长,因此如能获得切缘阴性效果的病例,可有选择的联合静脉切除,血管重建包括使用自身和人工血管。
Ⅳ.姑息性治疗方法的选择⑴姑息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肉眼下肿瘤切除干净,镜下边缘阳性)有资料表明一年生存率高于姑息性双旁路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并未增加,仅住院时间延长。
虽然该手术方式较为安全,但并不表明应常规使用。
⑵采用胆肠Roux-y吻合解决胆道梗阻,可附加胃空肠吻合,以解决或予防止十二指肠梗阻。
附加胰管空肠吻合可解决胰管高压造成的疼痛。
⑶随内镜和介入技术的发展,放置胆道内支架,胰管内支架,肠道内支架,腹腔镜下的胆肠吻合、胃肠吻合等手段解决病人的黄疸、十二指肠梗阻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Ⅴ.综合治疗化疗和放疗全身治疗常用于辅助治疗和无法手术切除局部晚期病变及有远处转移等,新辅助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总生存期,优点有①准备手术的病人病情一般稳定,对放化疗的反应更强②组织没有耐受手术,可能对放化疗更敏感③早期放化疗可以更早的治疗微转移灶④能减少肿瘤大的大小,增加R0切除可能。
但所有报告均无随机临床实验报道,NCCN中属2B建议作为可以切除的胰腺癌病人的临床实验内容,并不能作为临床实验外的常规。
化疗是胰腺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但化疗的最高反应率仅为20%,另外,在用支持治疗做对照的研究中发现化疗并不能显著延长患者的平均生存期。
1996年吉西他滨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一线药物,国内1999年开始使用,研究表明接受吉西他滨治疗者生活质量优于5-FU,治疗反应率和生存时间与其相似。
在2007年ASCO年会上,YoshitomiH等报道胰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II期随机临床试验,吉西他滨联合UFT与吉西他滨单药对照共100例术后患者入组,1年无病生存率联合组50.3%,单药组45.5%,无显著性差异,中位总生存期联合组20月,单药组28月,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是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对术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是单药使用并无优势,表明吉西他滨可改善术后患者的总生存期,但联合用药并未显示治疗的益处,所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吉西他滨单药应用可能成为胰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首选。